中药专业论文范文

2023-03-16

中药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 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中药新产品学》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共30个学时, 开设在第7学期, 即大学四年级学生实习前夕。课程内容涵盖中药新药、中药新药材、医院中药制剂、中药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医疗器械、其他新产品及国外天然药物开发现状等内容。

目前, 国内中医药院校及医学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多未开设本门课程, 我们尝试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从拓宽专业口径, 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目前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多在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管理机构、医院、制药及药品经营企业、化妆品企业、科研单位及医药院校等工作, 就业途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很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不再单纯是医院和药厂。因此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开阔学生视野, 同时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就业考虑, 《中药新产品学》课程的开设就存在其合理性和重要性。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不仅巩固了前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而且在医院中药制剂、中药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医疗器械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将以往所学各门知识综合起来, 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 学生对与本专业知识有个更加宏观和全面的认识, 这样在就业面试及工作中, 涉及这方面的工作就不会一片茫然, 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2 课程内容的规范性

《中药新产品学》课程中各类产品的介绍主要包括概念、研究与开发、申报与审批、涉及到本类产品的相关法规等几个方面, 内容规范, 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对于中药各类新产品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 并熟悉了研究和开发的内容和程序、申报与审批的各项要求, 为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如果工作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还可以通过本教材进行查阅、参考。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有法, 法无定法”, 教师教学最重要就是要发现和掌握教学规律。这门课程开设在大四学期学生实习之前, 虽然教学时数不多, 但对于学生实习和工作却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真正达到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 采用传授法、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不断地由知少到知多转化。比如, 在讲授医院中药制剂的内容时, 我们就把学校附属医院研制的医院制剂和市场销售的中成药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比较, 然后让大家进行讨论两者的区别, 由学生先讲, 老师修正和补充,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讲授中药保健食品时, 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保健食品的品种, 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中药保健食品和食品的区别, 通过讨论得出保健食品的特点, 使学生对该节知识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对于相对比较重要的内容则采用传授法教授给学生, 对于每种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内容和程序较为详细的讲解给大家, 希望能给学生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不论讲授哪门课程, 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及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手段教授给学生都是最重要的, 中药新产品学课程就是抱着这种目的努力把最多最新的信息输送给学生, 并教给他们在需要相关知识的时候应该如何去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4 几点体会

中药学在21世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 学科的交叉、融合、综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然而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在课程设置上完全赶时髦是不可取的, 盲目的增加课程门数只会加大学生的负担, 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掌握和综合应用高新技术贯穿于实际教学全过程。在学生学完专业课程的时候开设《中药新产品学》课程, 使学生对将来工作有个全面认识是可行的。

一门课程的开设成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门新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在不断探索, 计划在下次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设计环节, 即选出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品种, 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自行设计研究方案, 由选题到申报审批, 让学生全过程的了解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内容, 通过这个环节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课程教育要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 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本文结合自己给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理论教学的切身实践, 从《中药新产品学》这门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课程内容的规范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个人体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并就目前本科教育中应如何合理设置课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药新产品学,课程设置,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小翚, 吴清和, 杨慧清, 等.中药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 5:59~60.

[2] 陈桂荣.中药专业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5]:187~188.

中药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中药;临床药学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提论体系。中医复方针对不同的证候,注重整体观念,将君臣佐使作为原则,以多靶点、多成分为目标,力求使多个中药制剂的功效最大化。不同的中药配伍之后,与单位药材进行比较,其药效活性显著增加,能够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以体提升。在中药复方配伍中,煎煮汤剂是主要方式,在中医的临床药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中药复方配伍的概念

中药复方配伍概念如下:将患者个人病情为依据,参考药物特征,针对性的配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使用。不同的中药配伍之后,药材之间相互作用,能够使药物毒副作用和药物效果得以改善。但是应该注意,如果药物配伍错误,将会增强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效果。由此得知,应合理选择复方配伍药物,对药物的减毒机制以及增强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配伍合理性提供保障。

2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2.1以法类方

在中医证法和方剂中,必须保证其一致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并运用于临床上,要遵循“辩证”的原则。对于不同病情程度、年龄以及疾病的患者而言,应用相同中药复方配伍所得到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性。正因如此,为了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应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使相同治法的药方在配伍时有相似性。除此之外,对反映同一治疗方法的方剂使用进行科学的统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复方的配伍趋势和成分,对于探讨复方的配伍规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以病类方

疾病自身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是一个固定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将疾病临床特点反应出来。因此,通过对古代、现代方剂的组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临床用药规律。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能够明中药复方配伍的药理成分及规律,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运用,使病情治疗效果得意提升, 对于疑难杂症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2.3配伍机制

中医复方配伍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通过药理分析能够体现中药配伍的合理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复方的基本原理和机理。有关文献提出,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有关人员深入了解复方配伍药物治疗效果,为病情治疗有效率提供保障。在此同时,量化降毒功能指标以及增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确保药物临床应用有所参考。

2.4配伍剂量

临床上,应用中药复方配伍时,药物应用剂量直接影响病情治疗效果。正因如此,临床用药时,需要严格把控药物剂量。在用药质量,对复方效量关联仔细研究,

确保药物临床应用有所参考。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充分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对相同病情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作用和效果,精准设定药物配伍比例,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2.5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配伍在临床上的应用,物质基础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研究中方复方成分能够分析物质基础的作用和本质。在微观角度分析中药复方关系和活性成分能有效阐述复方含义,为中药的合理搭配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3中药复方配伍方法

3.1传统模式研究法

以往对中药复方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通常是从拆方后配合以及整体疗效上进行分析,主要方法分为拆方研究以及全方研究。

3.1.1全方研究

全方研究是将复方配制成制剂后,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其作用主要是对其配方及药理的定量分析。在探讨复方的作用机理和有效物质基础时,要以复方的整体为基础,根据临床的实际疗效,使其发挥其作用。虽然全方试验可以加速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证实复方的物质基础,并将其与临床疗效联系起来,但是在中药复方组方规律进行研究时,全方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

3.1.2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不仅能够明确复方中的一味药物或一种疗法的作用、部位,还可以对其组合的组合和构成原则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现代复合药理学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考察方剂配伍,筛选出有效成分,并对其组合进行优化。中药复方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它的评估指标必须与其所治疗的病理学机制有很大的关系,以更好地反映其内在的内在含义,并进一步证实其基本规律,从而为开发中药复方制剂奠定了基础。

3.2现代模式研究方法

3.2.1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

现阶段,在进行中药复方化学的研究时,往往将其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物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对复方进行系统的分离。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制工作,主要是为了探讨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根据化学组成的变化,探讨了复方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应以中医传统的理论为基础,注重科学、严谨的药理作用实验。中药复方化学组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分离,应将组分的分离与活性筛选结合起来,并运用多种指标对复方进行种性评价,以更全面、更全面的评价中药的功效。

3.2.2中藥复方药理学研究

而且对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有明确的现实意义。中草药复方的药理研究应该注重从整体上讲中医的理论,现代药学的研究重点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将二者有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中药复方由大到小的辨证统一。另外,将其化学成份与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药理研究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其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既能有效地改善中医的临床效果,同时,对于加快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将中药配伍与临床药物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可用于指导合理用药,避免中、西药的不良反应,指导新药的开发。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学的相关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展望未来,中药配伍在中医的临床药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章霞.中药复方配伍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12):120.

[2]范欣生,段金廒,华浩明,瞿融,钱大玮,尚尔鑫,王崇骏,李文林,郭建明.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分析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05):574-578.

[3]周桥,付书璠,孙宇洁,朋汤义.浅析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现代药理学及临床运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258-259.

中药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麝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该课程是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是中药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中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内容。中药药理学学习难度在于内容繁多,必须要求学生认真记忆,还需要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药理学、中药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同时中药药理学设置的学时较少。针对这种教材变厚、内容变多、学时减少的现象,授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能学到什么,学生容易理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哪里,以及学生学习需要怎么样的合理铺垫和有效引导[2]。教师只有对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有效的分析后,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详略得当,有所教有所不教,科学适度。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药学相关知识基础,对与本章相关药物麝香等功效有初步认识,但对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认识不够深刻,对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是本章重点与难点,但学生已经学过药理学,我们将药物某一作用的机制,与药理学中某些药物机制相联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复杂,学生会觉得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有一定畏难情绪。

2.教学内容分析

2.1教学目标。

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我们分别设定了学习麝香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1.1知识目标

掌握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熟悉麝香的有效成分、临床应用;了解麝香的药用来源。

2.1.2能力目标

将麝香功效-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互相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麝香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指导麝香临床用药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1.3情感目标

促使学生初步用所学中药药理知识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兴趣,并产生对中药药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从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整体角度认识中药,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并强化学生中药学的整体观思想。

2.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麝香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活性成分及某些作用的机制。教学难点为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影响及麝香抗炎特点及机制。

3.教学方法

3.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多媒体中适度采用合适的动画、视频和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2采用启发式的综合性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发现和分析问题。采用复习、提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3.3对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

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如将麝香的药理作用总结为五方面,并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联系,学生更易于接受。

4.学习资源

4.1教材

我校《中药药理学》选用的教材为彭成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适合中医学类、中药学类、药学类专业使用。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药药理学》,沈映君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临床药理学》,向楠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陈奇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2多媒体课件

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课件中多采用视频、图片资料结合适当的文字,构建情景再现意境,激发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4.3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相关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资料等上传,同时推荐其他院校优秀的中药药理学精品课资源网址,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互动与交流。

5.教学实施

5.1复习前课内容,引入情景模式,导出新课。

引入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情景,古代后宫嫔妃接触或使用麝香后,易流产和不孕,说明麝香有影响子宫平滑肌的作用,那么麝香是否有其他药理作用,产生这些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是什么?从而导出新课,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积极性。

5.2问题探究,构建新知。

5.2.1简单介绍麝香的药用来源、有效成分和功效:关于麝香药用来源和功效,学生已经在中药学课程中学过,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共同回忆,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成分简要介绍,并在后面的讲授中将其与麝香的药理作用相联系。

5.2.2重点介绍麝香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结合麝香功效,引导学生思考,麝香有哪些药理作用。

对中枢的药理作用,详细介绍其特点,并分析作用环节,便于学生理解。结合多媒体视频,将止血环节关键步骤总结要点书写在黑板上,即①激活血小板;②激活凝血酶;③生成纤维蛋白,进而提出麝香的抗凝血作用机制。

在讲授麝香对心血管作用时,结合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麝香的作用对机体有何影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

结合多媒体图片,讲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糖皮质激素释放的调节作用,该部分知识在药理学和生理学中都已经学过,通过机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麝香抗炎的作用部位。

归纳麝香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将麝香功效与药理作用一一对应,教会学生由药物功效推导药物药理作用的思维方法,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并引导学生思考,依据麝香的药理作用,它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是什么?

5.3总结归纳,效果反馈。

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明确重点掌握内容。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学生集体回答,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做出即时性评价。

5.4自主学习,拓展练习。

布置本单元复习思考题并介绍课后自主学习资源。

思考题:查阅文献和工具书,麝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是什么?分别采用的是何种实验方法?

6.教学总结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3]。我们在对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教学上主要采取启发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讨论、综述写作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首先进行前课回顾,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程讲授中,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的方式,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主,同时将PBL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引入课堂中,加深课上与学生的互动。另外,将中药现代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主治相联系,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每次课的最后都以简略的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对本课堂教授内容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布置思考题或拓展练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后沟通,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关于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科研知识,增加与学生的课后互动。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课介绍的大部分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均来源于实验研究,但中药的症候和现代药理动物模型有所不同,有些药效和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将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相结合,可加强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忻.中药药理学课程建设的体会[J].中医教育,2012,31(5):42-44.

[2]胡明祥.有效学情分析与理性教学设计[J].教育,2016,(10):65-66.

[3]任艳青,牛丽颖,刘姣,等.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科群发展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7):63-64.

中药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超声提取;超声中药学;课程建设;课程评价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纯’纵振动的三角形刀头的超声刀的研制”(2019B-204)

[作者简介] 贺洋洋(1987—),女,甘肅平凉人,硕士,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医学超声发方面研究;吕小旭(1987—),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学方面研究。

一、引言

中国是采用中草药治病和防病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开发与利用中草药材的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是现代化提取中草药材的重要环节。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主要种植150多种中药材。例如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然而传统的诸如溶剂浸渍法、煎煮法及水蒸馏法等提取方式,不仅耗时耗量而且提取率非常低,并且制约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前进步伐。随着超声波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则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1]。

笔者所在学校现有中药学开设课程中,讲解的中药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离心法、板框过滤法等,其主要缺点是工艺无法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纯精制,同时还存在如生产提取废水量大、过滤困难堵塞快、树脂堵孔、醇沉溶剂消耗大、高温浓缩时能耗高、造成环保负担等相关一系列问题。中药的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其工艺方法、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参阅相关超声辅助提取的文献可知,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加热、提取的时间短以及产率也高等优点。但是,也因为超声具有无需高温加热的特点可使得提取所需的溶剂升温不高,所以如果对容易被酶化的药材进行有效成分的超声辅助提取时,必须将药材中的酶先失活,然后才能进行超声提取,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但学生并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学学生对超声提取方法零基础,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无法尽快适应新工作,即使能勉强操作,只能按照流程进行,而不能对提取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使中药提取物纯度低,操作复杂,耗能;提取效率低,生产周期长,不易发现天然植物中新的活性成分,产品质量低。因此需要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以弥补此方面知识缺失。

二、超声中药学课程定位

中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操作单元就是中药的提取,其工艺流程、工艺方法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效果和质量。我国中药学专业现有的专业课程中,讲述的中药提取方法主要为离心法、板框过滤法、澄清剂法、醇沉法、树脂吸附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无法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纯精制,同时还存在提取效率低、造成环保负担等问题。针对以上技术的缺点,我国中药与天然产物生产企业逐渐淘汰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更加积极主动的选用超声辅助法来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现有参阅相关超声辅助提取的文献可知[2],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加热、提取的时间短以及产率也高等优点。但我国现有中药学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还未涉及超声学相关的内容。导致学生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学学生对超声提取方法零基础,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无法尽快适应新工作,即使能勉强操作,只能按照流程进行,而不能对提取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不能从事提取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工作,使学生的就业薪资低,企业不愿录用没有相关超声背景的中药学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院率先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以弥补此方面知识缺失,以便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处于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三、超声中药学研究内容

(一)市场需要及本校学生学情

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我院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浸提技术,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无法快速掌握新型提取方式。针对相关情况,我们拟通过生产企业调研,市场需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等方面入手,针对生产企业需求,设计课程内容,真正做到课程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3]。

(二)课程建设

超声中药学是超声学和中药学的交叉课程,通过在中药学专业开展,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掌握超声波的基本知识,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原理;(2)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传质分析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3)超声提取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的操作,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4)将超声提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相关药企中。

超声中药学课程拟解决的问题:

1.超声的基本知识。微扰→效应→湍流效应→聚能效应→界面效应→机械效应 化学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

2.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论基础。中草药提取的本质就是能够使得有效成分(即溶质)从固相向液相进行传递的过程。其过程的物理化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的组成:溶剂向药材内部的渗透,以及药材自身的润湿阶段;药材内部溶质的溶解阶段;溶质由药材内部向表面,以及从药材表面向溶液主体的扩散阶段。

3.超声中药学课程主要特色。超声中药学是物理学与中药学科的结合,是首次将超声知识应用到中药学相关领域中进行本科生教学的,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中药学学生掌握中药提取的最新知识。(1)实践教学比例较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研究中药超声辅助提取方法。(2)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中,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的掌控能力,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3)将超声提取方法应用在药企的工作实践中。

4.超聲中药学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超声波物理基础,第二章中草药提取方法概述,第三章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超声提取的动力学模型,第五章超声提取中草药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第六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此门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课时设置为36学时,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12,通过理论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超声提取中草药的操作技能,能够顺利进入相关药企工作。

(三)教学评价

课程开设结束,组织学生和专家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争取达到全面扩展中药学学生对中草药超声提取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丰富理论与夯实实验技能,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就业跟踪。追踪学生就业状况,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了解学生掌握了超声技术后在工作单位的工作状况,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四、小结

超声在药学中可以进行灭菌、乳化、分散、植物原料的提取,玻璃瓶的洗滌等。超声中药学是物理学与中药学两个学科的结合,是首次将超声知识应用到中药学相关领域中进行本科生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中药学学生掌握中药提取的最新知识,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并熟练运用超声提取设备和仪器,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颜蓓蓓,程占军.面向新工科的“建筑能源环境”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06):99-100.

[2]李伟峰,刘海峰.“探究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8,163(05):42-44.

[3]李娜.超声提取苦菜单宁实验研究[J].声学技术,2011,39(05):44-48.

Course Construction of Ultrasonic Chinese Medicine for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HE Yang-yang,L Xiao-xu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Gansu Medical College,Pingliang,Gansu 744000,China)

Key words:ultrasonic extraction;Ultrasonic Chinese Medicine;course construction;course evaluation

中药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中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是当前管理的主流趋势,是对中药临床合理应用进行监督和指导,结合实际情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中药临床应用工作。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中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本次研究中以中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相关工作现状为基础,对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问题分析;管理措施

临床中药学又称之为中药临床药学(ChnCsc herbal clinicalpharmacy)。是研究临床中药使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而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临床藥学现状

1.1对中药临床药学认识足中医自从有了医和药,就已开始了中医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工作,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既是医家,也是临床中药学大师。中药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中药合理用药,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中药治病,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讲究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古往今来,医家善药,药家善医,中医中药是唇齿相依。

1.2医、药沟通不畅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细化,中医、中药学术上的分工,导致“医不知药,药不懂医”。医生不了解所用药物的品种、炮制规格,处方应付等;药师注重化学成分、质量标准、鉴别方法、药理作用等,而不了解中药在临床的实际应用。长期以来,医院医、药各行其事,没有很好的沟通机制,形成医、药相对分离现象。医院要开展好临床中药学,必须要医、药相结合,合理处理好医、药关系,实现临床药学和临床密切结合关系,从而实现中药合理化应用,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产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3医院领导对临床中药学开展重视度不够医院的领导受传统观念限制,对临床药学工作认识有片面性,把.临床药学错误地等同一般药剂工作。另外临床药学是非赢利性质的服务性工作,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不愿花成本投入,忽视了临床药学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更是举步维艰,中药师在医院难有作为,除了药师自身的问题外,医院领导对中药师参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4中药师自身知识水平不足 现有中药临床药师业务水平难以适应合理用药的要求,近年来,医疗工作迫切需要药学部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和建立中药临床药师制。目前,医院中药师普遍存在临床中医学知识不足的问题,没有能力很好地进行处方点评和下到临床一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近些年来我国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不注重传统中医药知识,导致现在中药学人才大多对传统中药学和传统中医临床知识缺乏,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师职责。另外,中药临床药师数量上难以形成队伍自成体系,工作面还不能覆盖所有临床科室,只能选择到重点科室,这一状况很难适应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但随着中药.临床药师的数量增加、素质的提高,学有专长、精通某专科医药知识的中药临床药师将逐步形成。

2中医院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

每个医院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或优势,有自己特色和突破口。牢牢抓中药临床药学核心一合理用药,开展好中医临床药学工作的基础一中药调剂,逐步提升中药临床药学的服务工作。

2.1转变药学工作观念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新的医疗改革,药学的服务必须发生改变。药学服务转型后,药学服务从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技术管理型”转变。传统的药学服务主要是保障临床用药需求,转型后药学服务将不再是以药品保障为主,而是在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基础上,以临床药学服务为主,把药学服务的阵地前移。从“窗口”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变。从注重“药品”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患者”的合理用药管理转变。药学服务转型后,药学的重心转向促进合理用药的方向,开展处方点评、医嘱点评、开展临床用药指导、制定临床用中药方案等中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从“利润获取”“向成本管控”转变。药学服务方向转变后,促进了药品的合理使用,通过处方点评、医嘱点评、临床用药指导、制定用药方案等临床药学服务,防止了中药的滥用、中药“西用”,减少了中药的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中药治疗水平,也为医疗服务费用的提升腾出了空间,为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提供了场地。为此,除了中药师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整个医疗服务大环境的改变,更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在政策和制度上落实,临床药学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待遇,把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药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1提升中药学人员自身素质中药学人员正视现实,结合医院实际,认真读书,从基础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从每一味中药做起,从每一处方做起,从治疗每一个病人做起,坚守合理用药原则。加强临床中药学理论学习,补充学习中医临床医药知识;收集中药、化学药临床药学信息为我所用;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对中药处方和中医病历进行用药分析;医院典型个案(包括:病案讨论,医疗纠纷病案,急危重以及死亡病案)的回顾性学习和药物研究;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药学领域),丰富临床药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药学水平。

2.2重视中药不良反应随着中医药临床的不断发展,中药不良反应及中西药不合理配伍日见增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据统计,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12.1万份、2014年12.7万份、2015年12.7万份、2016年13.0万份、2017年13.8万份,可见,医院中药学只围着药品转的被动服务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如何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中药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

2.3积极参与到临床中合理用药是针对患者病情,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后所做的最佳选择,所谓中药的合理应用,要考虑到正确辨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给药剂量、合理给药途径、合理给药时间及疗程、注意配伍禁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依从性等方面内容,这需要医、中、护及患者的密切配合。临床中药师在开展合理用药的工作中要深入临床,参与查房、会诊、抢救以及病案讨论,与医师共同商拟用药方案。特别是在使用药物方面,临床中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根据临床中医辨证的证型,向临床医师推荐适宜的经典方和中成药、组方中药品种、中药中药炮制品。对于患者,临床中药师有义务进行用药指导,包括药品名称、功能主治、剂型、剂量、用法及疗程、用药注意事项、如何避免用药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和忘记服药的处理等方面的指导,确保患者得到安全合理的药物治疗。如果沒有进入病房,沒有接触患者,沒有和临床医生沟通,沒有深入护士工作站,就根本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药师,也就开展不好真正意义上临床药学工作。

2.4提高中药调剂质量中药调剂是中医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础的中医临床药学工作。中药调剂是中药应用于临床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包括了中药质量、处方审核、药味和剂量调配、制备(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发药交待、配送等过程,是中药用药安全的最后一个门槛,在这个中药调剂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关系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关键点。中医处方是通过辨证论治、组方遣药而发挥药物群效的,只有调剂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才能使中医的理、法、方、药取得一致。可以说,中药调剂是中医临床药学工作的基础,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

结束语

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需要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医院的重视和支持,转变中药学服务观念,提高临床中药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切实做好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上一篇:医学专业论文下一篇:精准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