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论文范文

2023-03-21

妇产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

妇产科学是一门理论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见习是培养合格医生和护士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由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的桥梁。见习课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的重要过渡期,是临床教学和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现代社会随着医患关系紧张,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是值得每一位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的工作者们去深思和考虑的问题。结合近几年来采用的教学改革实践,读懂目前妇产科临床见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这些问题都值得从事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者们去探讨。以下是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一起共同探讨。

1 妇产科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资源供需严重失衡

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但教学医院规模及教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和改善,病人无法满足众多的见习生教学需要。

1.2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患者法律意识增强

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病人,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诊疗疾病常涉及病人的隐私问题,所以在见习中,许多患者及家属不允许实习医生做检查,更不允许出现在检查现场。病人对人权、隐私权和知情权等权利越来越重视,所以,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患者行使自主权拒绝学生询问病史与操作观摩。带教教师为避免愈演愈烈的医患隐私纠纷,只有不让见习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医疗活动,这些原因使得見习生看和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有60%的学生没有与门诊病人直接接触交流,40%的学生没有做过骨盆测量、四步触诊等妇产科检查。

1.3 对临床见习教学欠重视

由于受到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影响部分医学生尤其是男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为妇产科学就是脏、累、忙,将来从事妇产科专业的可能性不大,出现回避、应付、走马观花的现象,这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在课堂上马虎了事,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1.4 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

妇产科见习时间都是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的,时间段比较集中,在这特定的见习时间段内,进行以病房为主的见习活动,因适合教学的典型病例、病种、病源有限,将会导致直接影响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见习带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或者是查房、病案分析时,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这样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2 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树立重视见习课的观念,发挥医院优势,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转变思想认识

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促使学生的智力和多种能力得到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见习课的重要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向学生强调单纯学习了医学理论是不能行医治病的,是临床医生和护士必不可少的一课,要使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必须经过见习、实习等临床实践环节。

妇产科病人病史隐秘,检查部位是绝对的隐私,很多女性患者难以接受众多学生的围观和检查,往往不配合,且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妇产科见习难度大,通过临床带教来增强学生对将来从事妇产科专业的使命感、责任心,首先医德教育是临床见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医德医风、职业伦理道德的教育和要求,这时候易唤起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培养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是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的好时机。用切身的经历告诉学生,许多前辈对妇产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国的妇幼保健事业需要他们,也大有作为,使学生认识到医生言行会影响患者心理和治病效果,让学生把责任心及同情心贯彻到临床具体工作中。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内、外、妇、儿各科的疾病都具有特性及共性两个特点,各学科知识紧密相连又各具特点。指导学生作为医生,除了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变能力外,还需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严防杜绝误诊、漏诊发生,这样,就不会让不该发生的医疗事故发生了,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妇产科的重要性,认识到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扎实的妇产科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从而增强学习妇产科学的责任心和兴趣。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临床见习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病人一般对见习医生都心存顾虑,尤其是妇产科病人由于疾病部位的特殊性和疾病的隐私性,巡视病房、接触患者时必须要有指导老师在场,同时询问病史用语要规范,临床操作动作要轻柔,解释、解答病情与疑问要耐心等。为了打消病人的顾虑,注重与病人的沟通,增加病人的信任度,可以做多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求学生尊敬患者,无论患者是怎样患的疾病,都不允许歧视、讥笑,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请有丰富沟通经验的医生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

2.2 教学与病房紧密联系,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安排见习时间,注重能力的培养

根据见习时间安排比较死板的弊端,加强床边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观摩见习的机会,改进教学方法,将见习课穿插于理论课之中,实行分期、分批、分散的临床见习,并增加业余见习时间,实行“三分”见习的教学方法见习,分期、分批地对一段时间学生所学过的病种进行见习,发挥临床教学基地作用,注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可增加,病人痛苦可减少,也愿意接受和配合见习教学,增加业余见习时间。对特殊病例采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主,并根据病案的阶段性变化分段编写、增加学生参观手术和产房接生机会,每次安排1~2人上台协助手术和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等。就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和临床实践中易出现的失误对教案进行设问,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妇产科临床实验室教具,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基本技能反复操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熟悉常用妇产科操作技能的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来弥补临床见习资源的不足。

应用电视直播、多媒体系统教学,利用手术室的电视直播系统,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手术直播,观看手术室的布局、手术仪器及器具,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是了解许多妇产科疾病处理的手段,可使教学的内容更形象化,更直观地表现病情的变化,重点突出,增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范红,朱伏凡,等.妇产科学临床见习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2004(2):39~40.

[2] 邓亚丽,李晓玲.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湖南学院学报,2004(4):73~74.

[3] 鲍柏军.重视医学美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3):301~303.

[4] 何超蔓,金松,陈曼玲.新时期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探讨[J].2007(12):165~203.

妇产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有助于提升教学工作的可操作性、创新性、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妇产科学的混合式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育,对2016级、2017级本科临床医学学生进行妇产科学线上教育研究,达到课前预习、线上授课、课后练习及辅助线下复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    键   词]  “互联网+”;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

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的工作中,应该积极采用“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综合平台,通过相关的平台指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参与到练习活动中,辅助线下的复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开展线上授课的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指导工作目的。

一、“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在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相关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使学生可以在平台中自主学习和掌握妇产科学有关的知识。教师在平台中可以为学生传输各种学习资料与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平台中自主选择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形成正确的自学观念意识,可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彰显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重要作用[1]。

(二)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操作性

教师在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工作中,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能够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操作性。主要因为相关平台的应用,并非单纯阐述理论内容,而是将混合式教学当作核心部分,利用线上平台简化教育内容,构建出完善的操作程序,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全面渗透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能够借助线上平台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使混合式教学更加具有操作性,满足妇产科学的教学根本需求[2]。

(三)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创新性

妇产科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将“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应用在混合式教学中,可以创新教育工作思想与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使教学工作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模式,增强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在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为保证在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中有效应用“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应该遵循相关的教育要点,确保教学工作质量。具体的应用要点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遵循体验性的要点

教师在使用线上教育综合平台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体验性的要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按照妇产科学的理论内容、实践操作内容等,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模块,设置基础知识模块、高难度知识模块、创新拓展性模块,使得学生按照自身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模块,不仅可以满足学习需求,还能得到良好体验,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妇产科学知识。

(二)遵循个性化的要点

妇产科学的混合式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应该遵循个性化的要点,学生在平台中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学习进度等,个性化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工作,教师在使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期间,还需利用游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与问题驱动教学法等,设置相关的线上授课模式,使学生可以个性化学习各种知识,全面掌握妇产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

三、“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在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互联网+”的背景下,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在線教育综合平台,确保教育工作质量。

(一)科学开展课前预习的教学指导工作

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应该重点开展课前预习的教学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可以借助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为学生设计学习支持系统,使学生可以全面预习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师在采用学生课前预习系统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先设置课前预习的主题、内容,形成课前预习的导向,在学生预习期间一旦遇到难题,就可以在学习支持系统中提出问题,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教师互动,保证学生的课前预习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课前预习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按照妇产科学的混合式教学工作要求,为学生设置课前预习的系统,使学生端正心态,归纳总结课前预习的经验,有效完成各方面的预习任务。

如,教师在2016、2017级本科临床医学学生进行妇产科学线上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妇产科学的混合式教学特点,在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在平台中设置自主预习的视频资源、常见问题内容、案例内容、素材资源与文献资料等,满足学生的课前预习需求。在此期间还需要设置课前预习的在线互动模式、解答疑问系统,在学生预习期间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做出相应的指导,解答学生在课前预习期间所提出的疑问,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3]。

(二)做好线上授课工作

妇产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法,为了确保教学工作效果,应该积极利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有效开展线上授课工作,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线上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完善教学指导程序,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在线学习妇产科学知识,然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有效进行反馈评价,这样在完善线上授课工作模式与体系的情况下,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效果。线上授课的教学工作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视频、操作系统的设计,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合理设计线上授课教学模式,不保证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效果[4]。

如,妇产科学的混合式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开展线上授课工作,应该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借助微课视频、慕课形式与公开课形式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在教学指导环节,全面分析学生在妇产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明确有无缺陷,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开展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尤其在妇产科学临床方面实践教学工作中,应该利用线上模拟、线上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实践技能形成全面的理解,使学生积极学习各种技能。在线上反馈的环节中,应该为学生设置基础性、操作性、创新性的问题,根据学生问题的解答情况,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水平,按照学生的学习缺点针对性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5]。

(三)课后练习与辅助线下复习

妇产科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应该重点开展课后练习活动、辅助线下复习工作,借助先进的平台指导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辅助线下的妇产科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知识的复习,便于学生巩固学习相关的节能与理论知识,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负担,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6]。

如,教师在妇产科学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应该为学生提供课后练习、下线复习的辅助,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之后,全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保证妇产科学的混合式教学指导工作效果。教师可以按照妇产科学的课程知识、实践操作内容,在学生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梳理重点和难点知识,表扬学生学习优点的同时,指出学习不足,然后为每位学生提供线上复习的视频与资料,使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弥补自身学习的不足。在学生课后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操作技能的练习项目,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掌握课程的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7]。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有助于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操作性、创新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妇产科学的混合式教学期间,教师应该积极采用“互联网+”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指导系统、课堂中学习系统、课后复习系统,全方位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保证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苏莎,曾彬,王素梅.“互联网+P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9,22(13):94-95.

[2]张立芳,张宇迪.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在临床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启示[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6):755-756.

[3]毛思思,雷磊.互聯网+课堂新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30-32.

[4]易水晶,肖松舒,龙买连,等.浅谈SPOC联合PBL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妇产科住陪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35(10):86-87.

[5]魏璇,张元珍,陈雨柔,等.“互联网+”时代下的妇产科临床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4):71-73.

[6]盛少琴,赵蕾,刘佳俐,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1):69-70.

[7]张丽,张向华,刘璇,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5):137-138.

◎编辑 张 俐

妇产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与人性化护理。方法 选自我院入院治疗的55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将这5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方式并结合安全管理工作。经过半年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55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23153,P<001)。结论 妇产科实行安全管理与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人性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13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对生育健康的要求以及护理质量也开始大幅度提高,因此妇产科相关安全管理以及人性化护理也开始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也做出相应的改变[1]。本文主要通过对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以及人性化护理进行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55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将这5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3岁-60岁,平均年龄355岁。对照组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0岁-57岁,平均年龄375岁。两组病程均为半年至一年,两组中所有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差异性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方式并结合安全管理工作。经过半年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有效率。

13 疗效判定显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生活和工作完全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加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分析,具体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水平也逐渐提升,因此对健康的需求以及维权意识开始大幅度增强。而妇产科病房暴露问题的增加也开始为病房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增强临床人性化护理以及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则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55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23153,P<001)。下面进行探讨与总结:

31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医疗质量 首先应做好首诊责任制的工作,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合理规范工作程序,将护理工作细化,合理分工,责任护士对护理每一步骤进行把关,实行危重、死亡以及疑难病例共同讨论制度,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改善。

311 严格进行质量把关 加强产房改造,要求隔离待产房布局达到标准化要求[3]。强化急症抢救流程以及操作规范性要求,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和疫苗管理工作。此外护理人員还要严格按照医院规定,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提高实践技能操作水平,较高的操作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务质量。

32 人性化护理要求

321 改善服务态度 要求患者做到举止文雅、态度和蔼、用语规范,力争用最佳的状态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与质量。

322 转变服务观念 要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尽量满足病人一切的合理要求,坚持人性化护理原则,不仅要关注病人所患疾病,更要求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心情、尊重患者所想,排除患者因疾病所出现的心理障碍,使其能主动并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还应积极融入到患者中,主动了解病人,并为其讲解最基本的临床妇产科知识,让患者对妇产科有一定的了解,并鼓励患者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分娩的过程可以顺利完成[4]。

323 注意心理护理 沟通是优质护理的最重要方式,合理的沟通方式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树立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给予其耐心、清晰的讲解,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感。

综上所述,妇产科实行安全管理与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燕琴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与人性化护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89

[2] 侯纪湘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89,136

[3] 李倩,李瑜秀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效果[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1):58

[4] 白芳纯,陈绍云浅谈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39-139

妇产论文范文第4篇

目的:对妇产医院腹部切口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所收治接受腹部切口手术的病例共730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给予饮食上的指导、心理上的护理、手术中和手术后接受系统的整体护理,对手术后的护理效果和体会进行观察,并作出总结。结果:在进行了科学护理之后,所有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0.2)h,住院时间为5~11d,平均住院时间为(6.3±1.8)d,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可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在95.2%以上。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来看,在手术后发现伤口脂肪液化症状的患者一共有16例(占2.2%)。手术后发现伤口感染症状的患者共有9例(占1.2%),患者在接受积极护理之后都能够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患者腹部切口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并发症,防止手术风险的产生,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为提高。

妇产医院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护理现阶段,在临床方面,妇产科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是各种各样。相应的,治疗的方案也不是单一的,可以进行选择,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术就是腹部切口。不过,这种手术会形成一定的创口,同时患者想要恢复手术前的状态,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在这个时期内,可能会出现后遗症以及并发症,如胀气等,这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来说,都是一种心理压力。本文主要对腹部切口手术如何护理以及成效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系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所收治接受腹部切口手术的病例的730例,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对腹部切口患者护理中的方法与研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现在反馈如下。

1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进行腹部切口手术患者的730例案例,患者的年龄介于24~50岁,平均年龄为(36.3±2.4)岁。当中异位妊娠病例有63例,剖宫产术病例有620例,子宫次全切手术病例有31例,卵巢囊肿切除手术病例有10例,畸胎瘤切除术病例共6例。

2结果

对患者实施科学护理之后,所有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0.2)h,住院时间为5~11d,平均住院时间为(6.3±1.8)d,结合调查问卷的反馈可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95.2%以上。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来看,有16例(占2.2%)患者在手术后发现伤口脂肪液化症状,有9例(占1.2%)患者手术后发现伤口感染症状,患者在接受积极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2.1如何护理

2.1.1手术前如何护理

2.1.1.1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需要采纳营养师的合理建议,制定有利于患者恢复的饮食方案,纤维以及脂肪的含量不能过高,各种能量的补充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每日多餐,并且控制食量,某些患者并发了糖尿病,就更应该注意,要通过药物进行控制,以保证患者具有正常的血糖值。有些患者年龄偏大,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者是缺乏营养,为了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应该多补充能量以及蛋白质。

2.1.1.2如何在心理方面进行疏导

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会比较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多加劝慰和安抚,使患者心态平和,防止在手术当中情绪过于紧张。要使患者了解自己患病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这样才可以减轻因为不了解所产生的恐慌。在手术之前,要和患者一起做好各种准备,护理人员应该在病房内进行适当的宣传,告诉患者在接受麻醉时以及手术之后应该注意什么,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应该具有职业道德,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才能使患者更加信服。

2.2健康指导

护理员要明确告诉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检查的各种事项,比如在检查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指标时,必须要空腹进行,同时在手术之前的四个小时,是不可以喝水的,八个小时之内不可以进食,这样肠道才能符合手术的要求。某些患者出现并发症,应该告知他们正确的诊疗方案。手术之前,护理员要告诉患者如何咳嗽,并且进行解释,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咳嗽造成的创口开裂。让患者知晓,手术前是不可以吸烟的,同时还要将肚脐里面的污垢清除,让皮肤处于一种干净的状态。

2.2.1如何在手术中进行护理

在进行手术时,如果患者身体符合条件,可以采取横切口,这样可以减少术后的缝合张力。为了确保麻醉可以起到最佳的效果,医生和护士应该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操作,这样可以防止在手术过程当中以及术后引发其他病症,对创口进行缝合时,护理人员应该很好的配合医师,选用合适的材料,动作要尽量的轻柔,这样可以防止腹壁组织的损伤,让护理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2.2.2手术之后如何护理

2.2.2.1如何护理切口

对于康复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术后如何护理切口。一般情况下,当手术结束,护理人员要随时的观察患者的创口有没有非正常情况的出现,比如渗血、渗液以及切口的张力等。要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可以让患者平躺在床上,双手在患者的腰腹两边轻度的按压,这样可以缓解咳嗽带来的张力。每一个患者接受药物的程度是不同的,护理人员要按照测试结果,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防止创口出现感染,尤其是在服用抗生素时,更应该慎重对待。某些患者身体较为肥胖,术后要用红外线对创口进行照射,同时不能让创口附近出现潮湿的情况,主要是为了避免脂肪液化。而且,为了使患者的肠胃正常运作,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不可以进行大幅度的动作,除此之外,手术后还要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要多吃一些易消化而且纤维和蛋白较高的食物。

2.2.2.2如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经历过手术之后,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感觉到疼痛,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物理疗法以及药物疗法,引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疼痛,如可以听歌等。此外,还应该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因为长时间的卧床,出现褥疮。

3讨论

近些年来,在对妇科疾病进行诊疗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腹部切口手术,这种方式的效果也是很理想的。但是腹部切口手术会带来一定的创伤,术后患者经常会出现感染以及胀气等情况,还会有很多的并发症,比如脂肪液化以及创口疼痛等,这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来讲,都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因此,对于护理工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采取合理的手段,避免出现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

通过实验可知,进行了腹部切口手术的所有患者当中,手术之前,引导他们正确饮食,安抚他们的情绪,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后对他们进行各种护理,结果出现脂肪液化的只有十八例,出现创口感染的只有八例,对于这种护理效果,患者还是比较满足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对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手术之后,如果在护理方面得当,是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风险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并发生的出现,这样有利于患者在手术后尽快的恢复。从手术准备阶段,到手术结束整个过程,如果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且及时的和患者进行沟通,是可以减轻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负担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应该大力地提倡。

参考文献:

[1]汤俊.妇产医院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护理方法探讨[J].现代养生,2015,(10).

[2]周宏.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

妇产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菌药物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上,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特别严重。结合我国当前妇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提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妇产科应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妇产科;临床;合理应用

目前,我国妇产科临床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很普遍,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了治疗效果。近些年,滥用妇科抗菌药物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各方面关注。

1妇科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应用

妇科生殖道感染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等引起的生殖系统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外阴瘙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

1.1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①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血常规及分泌物检查,明确患者的感染病原体,根据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品。②根据致病菌和药物特点选用抗菌药物。不同的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应该综合考虑药物的抗菌作用、体内分布过程、适用病症及不良反应来合理选择用药。

1.2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目前,一般的妇科炎症都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感染情况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受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感染的阴道炎,常使用喹诺酮类光谱抗生素,并联合局部使用抗厌氧菌的栓剂,喹诺酮类是治疗妇科炎症最常使用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很好。对于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滴虫等特殊病原体感染,则需要谨慎用药,如真菌感染的一般使用咪康唑栓;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炎症常复发的情况可以联合口服氟康唑;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大多要进行药敏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来选择用药;滴虫性阴道炎一般口服或局部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根据炎症程度用药3-7天。盆腔炎病原体的来源有两种,即内源和外源,两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由于这种疾病的感染比较复杂,因此抗菌药物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及联合用药。理论上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药敏实验,根据试验结果来选用抗菌药物,但是多数情况下,在未获得试验结果前就要给予病人抗菌治疗,因此,往往根据医学经验来选择抗菌药物。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勿需到医院治疗,通常口服第2代或第3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喹诺酮即可,如头孢呋辛、头孢地尼、氧氟沙星等。而输卵管卵巢脓肿伴盆腔腹膜炎等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住院治疗,通常要采用综合治疗法,如静脉使用第2代或第3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要连用14天,辅以支持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根据症状、体征及血常规等评价疗效。

2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抑制或杀灭特殊微生物的作用的各种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对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在当前的临床医学上应用十分广泛。

2.1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外科手术为预防术后感染,通常要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依据是术野是否有感染或污染的可能性。像卵巢囊肿剥除术、输卵管切除术等清洁手术术野是没有污染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而对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盆底修复重建术这种时间长、面积大的手术是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这种手术术野受细菌污染或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大。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的选择是根据预防目标的不同而确定的。

2.2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科学研究表明,妇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多于术前30分钟或麻醉前给药,大多数为静脉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增加剂量。而对于术后预防用药,通常常规用药时间为48小时,多为头孢西丁2g或头孢替安2g或抗厌氧菌类及第2代或第3代头孢菌素类静脉联合用药。对于污染手术,常根据术后体温、腹痛情况及血常规等综合判断是否延长使用抗菌药物。严重的可增加广谱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或通过细菌培养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指导应用。

妇产科抗菌药物应用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应用的现象,需要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医护人员也应该提高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以便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古东东,潘涛,徐武夷. 重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 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4, 14(1).

[2]蔡咏梅.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 (5).

上一篇:妇产护理论文下一篇:妇产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