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范文

2023-09-15

民间舞蹈范文第1篇

【摘 要】中国民俗文化奇特绚烂,具有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和风采。为了实现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要将民俗文化传播与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相结合,通过高校学生对各种特色民族舞蹈的学习,可以领悟和把握不同的民俗风情,并在体悟和感知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获得特色化的舞蹈学习能力,更好地探索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推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民间舞蹈传承人口述史研究课题”(编号:13YSC018)的研究成果。

中国疆域辽阔,在沧海变化的时代变迁之中,流传有极其丰富而多样化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和风采,具有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特点和风情。在民俗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现阶段,可以將丰富多样化的民俗文化与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充分融合和链接,使之成为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元素,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民族文化的渗透和浸染。这样不仅了解了特色民俗文化,而且掌握了民间舞蹈的艺术表达方式。

一、民俗文化概述

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在这片神奇的华夏土地之上孕育和滋生了丰富多样化的民俗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依附于不同区域人民的生活、情感而产生,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内容,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丰厚而悠远的文化遗产,体现出集体性和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益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汇集,可以在集体遵从、反复演示的状态之下,塑造区域民族的整体品格和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内容。而舞蹈则是民俗文化充分流露和反映的一个折射,通过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形态,可以从一个侧面发现民俗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实现对民俗文化的体悟和认识。

二、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师对于民间舞蹈的本质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悟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极其丰富,形成了各种少数民族的特色化舞蹈,内蕴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内容,体现出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然而,在当前的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之中,部分高校教师对于民间舞蹈的本质还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这就使他们在民间舞蹈教学中难以全面传递出民俗文化的信息,无法使学习者深入透彻地理解民间舞蹈中的民俗文化内容,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民间舞蹈教学的实质,降低了民间舞蹈教学的效率。

2. 民间舞蹈教学的方法还存在缺陷

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之中,尽管素质教育的改革涌现出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然而,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民间舞蹈教学方法,教师仍旧是采用讲授、动作示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重视学生在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动作标准性和规范性,而对于学生在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的舞蹈内涵把握和舞蹈情感融入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大多追求民间舞蹈学习中的舞姿优美程度,这就使学生难以在民间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领悟民间舞蹈的内涵,在缺乏对民间舞蹈的内涵的把握前提下,难以将自己的表演气质与民间舞蹈内容相衔接,无法完全释放出自己在舞蹈中的艺术张力。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下,教师还要求学生舞蹈动作的整齐划一性,而对于学生在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的个人领悟较为忽视,难以实现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特长。

3. 民间舞蹈教学的教材内容还缺乏合理性

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教材选择方面,还缺乏合理性,还仍旧沿袭原有的教材内容,没有根据时代的变换和社会需求的改变而加以改变和调整,这就使民间舞蹈教学的内容缺少时代元素,难以满足学生的民间舞蹈学习渴求。

4.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存在不科学性

在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中,通常是采用教学大纲指导的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尽管可以实现对大部分人的教学应用,然而却难以凸显出民间舞蹈教学中的特色化、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特征,过于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间舞蹈学习的人文情感,并使之对高标准的民间舞蹈技能产生畏难心理,较大地阻碍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高效实现。

5. 民间舞蹈教学的情感投入不足

在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之中,教师侧重于学生对民间舞蹈技能和动作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能够展示出极其优美的舞姿,却对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学生无法通过民间舞蹈动作体悟和感受其中的文化寓意,存在“只知舞蹈,而不知其所以舞”的片面认知,形成了民间舞蹈教学的本末倒置的教学状态,这显然是不明智和不科学的,需要在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优化。

三、探索民俗文化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 高校民间舞蹈教师要把握民俗文化内涵

在高校民间舞蹈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和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体悟民俗文化的精髓,对不同民族的特色民俗文化有透彻而深入的了解,并在民间舞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将自己对民间舞蹈中的民俗文化理解注入到舞蹈教学之中,准确、全面而透彻地向学生传达出民间舞蹈动作中的民俗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晰民间舞蹈动作中的民俗文化寓意,使自身的舞蹈肢体动作与文化相融合和渗透,完美地展示出民间舞蹈的精髓和艺术张力,向人们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民间舞蹈艺术和文化情调。同时,教师还可以基于自己对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知,借助于直观形象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平台,向学生展示民间舞蹈的各种动作和姿态,引领学生进入到直观的画面之中,体悟不同民族的特色化舞蹈动作。如维吾尔族舞蹈中的轻巧步伐的运用以及灵动活泼的肢体语言的运用等,在生动而富于特色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动作的表达和展示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民间舞蹈的不同风味,不再局限于浅层次的民间舞蹈动作的表达,能更好地触摸和探查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层内涵。

2. 选择适宜的高校民间舞蹈教材

在高校的民间舞蹈教材内容选择中,还要取消不合时宜的教材内容,选取适宜于自己高校学生学习的民间舞蹈教材。同时,高校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进步特征,实现对民间舞蹈教材的素材挖掘、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养的教材,利用其丰富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征的提取方式,更好地实现对民间舞蹈教材的系统化、逻辑性、专业性的编排,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有益内容。

3. 优化高校民间舞蹈的課程设置

针对高校民间舞蹈课程设置的科学化缺失的现象和问题,要注重对民间舞蹈课程的优化设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课程设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使学生在选修课程中感觉到舞蹈教学内容的亲切感,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间舞蹈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突破专业学科的禁锢,使学生汲取民族历史学、民族地理学等相关知识,并将这些学科知识融入自己对民间舞蹈学习的领会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民间舞蹈学习能力。

4. 采用多元化的民间舞蹈教学方法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方法还要充分渗透和融合民俗文化,采用多元化的民间舞蹈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审美体验。

(1)情境教学法。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课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出与民间舞蹈相贴近的民俗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民俗文化的语境之中,增强对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感知。例如,藏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就可以通过藏语“拉索”“呀”等民族语言,让学生感知藏民族的民俗文化和语言。在东北秧歌的民间舞蹈学习中,可以带动学生呐喊“嘿嘿”等语言,让学生领会东北秧歌民间舞蹈的豪迈与奔放之情。

(2)欣赏法。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可以采用欣赏法,以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下,引领学生感知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藏族人民的特色歌舞,唐古拉山脉的美妙风情等,使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特点和文化习俗,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舞蹈学习之中。

四、结束语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感悟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格和特色,并将其融入民间舞蹈学习之中,更好地体悟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和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 曲韵.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教学改革[J].艺术品鉴,2017,(3X).

[2] 周明龙.圆圈类技巧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J].艺术品鉴,2017,(3X).

[3] 王红亮.当下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研究辑要梳拾[J].齐鲁艺苑,2016,(6):41-43.

[4] 熊英.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6,(7):211,257.

[5] 扎西江措.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6,(5):78-80.

[6] 张晓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刍议[J].大舞台, 2016,(1):92-93.

(编辑:王春兰)

民间舞蹈范文第2篇

摘要:民族舞蹈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民族舞蹈能够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精神面貌以及生活习俗进行展现,民族舞蹈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并利用不同的民族文化开展教学工作。民族舞蹈教育能够强化民族文化,进而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民族建设工作的更好开展。本文就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 民族民间舞 教学 问题 改进措施

民族舞蹈是在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民族舞蹈不仅能够对人的精神状态进行提升,还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气质和情操,在舞蹈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一、现阶段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高校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对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上,民族舞蹈课程也只是在对学生的形体塑造中进行使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的舞蹈技巧进行训练,而没有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的培养。这对民族舞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高校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舞蹈教室不能对民族民间舞蹈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蹈是一项植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加强民族舞蹈训练能够对人们的内心情感进行有效表达。民族舞主要是利用群众的舞蹈组织方式,结合现实生活,进而能够对民族文化进行反应。这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民族舞的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对民族舞背后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学生体会不到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对内心情感进行有效的表达,也就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想要提高高校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质量,就应该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对民族舞蹈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展舞蹈教学工作。

(二)不能正确选择舞蹈教学器材

在民族民间舞教学工作中,舞蹈教学器材是最基本的教学工作,教学器材能够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舞蹈大纲有一个形象化的展现,还能够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作为重要渠道开展教学工作,舞蹈教学器材目前也成为完成舞蹈教学任务的关键。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对民族民间舞蹈认识程度不够,使得现代舞蹈器材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舞蹈的发展,也对舞蹈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同时,很多高校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器材的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情况,因此,选择的教学器材不适应所有学生群体。

(三)没有完善的教学方式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民族民间教学工作中,对高校舞蹈教学工作有效的创新与改革。但是,高校舞蹈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舞蹈动作的传授,而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进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对学生舞姿的规范程度,学生过度重视舞蹈规范,就不能在跳舞中将自身情感展现出来,这都是由于教学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只有对舞蹈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才能够有效满足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要求。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民族舞蹈教材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中,不仅能够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进行提高,还能够培养新型的舞蹈人才。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教材,能够培养新时期的舞蹈人才,进而推进民族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在选择舞蹈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各大院校的舞蹈教学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舞蹈教材,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技能水平相一致,使得教学工作更加适应高校的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能够利用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增添新的生气。

(二)对民族舞蹈理念进行有效恢复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的展现,并在民族舞蹈中对民族文化信仰和风俗有效展现。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舞蹈的特点,表现出民族舞蹈的基本内涵,使得人们能够对民族文化精髓进行有效了解,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素养。此外,还应该对教学工作的场地和器材进行有效的完善,进而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促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有效发挥民族舞蹈的魅力

民族民间舞蹈实际上是有一定的魅力的。这样就能够对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艺术修养进行有效的体现,并能够对民族文化中的文学和音乐美术有所了解。我们在培养全面的民族舞蹈人才的过程中,还应该对舞蹈艺术进行有效理解,进而能够对舞蹈魅力进行体现。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在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将历史文化和舞蹈艺术等进行紧密结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要充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话题,创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舞蹈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进行有效剖析

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形成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深度进行揣摩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项独特的艺术形式。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舞蹈都有着其特有的经典动作,这些舞蹈动作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形体动作进行有效规定,还需要对舞蹈动作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东北秧歌的教学过程中,舞者应该掌握的动作要领就是膝盖需要弯曲,并将重心放在前面,这是东北秧歌的重要特点。形成特点的重要原因就是东北地区人民群众性格开朗乐观,对舞者性格有所了解,就能够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进而就能够再此基础上更好的掌握民族舞蹈动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严重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能够有效推动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民族舞蹈教师分析各民族文化的特点,进而能够将最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纪芳芳.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冯雅静.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3.

[3]袁莉.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黄亚.湖南省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张垚瑶.寓舞于俗[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郭芯源,喻秋兰,陈滨滨.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情感读本,2015,(08).

[7]周雪.本科舞蹈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教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陈乐.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艺术分析[J].大众文艺,2015,(01).

民间舞蹈范文第3篇

摘 要:民间舞蹈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非常大的关注。我国民间舞蹈文化多姿多彩,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间舞蹈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民间舞蹈文化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许多珍贵的民间舞蹈文化面临失传的背景下,研究人员通过总结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规律,得出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趋势,以此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以及创新,进而促进了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间文化;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发展趋势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以及融合当中,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间舞蹈文化就是民族文化非常重要一部分。然而,由于近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民间舞蹈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民间舞蹈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民间舞蹈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构成,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因,是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再现。无论是对于民族文化传承,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的当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影响下,民间舞蹈文化在西方舞蹈激进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其民族本性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获得一系列的传承则是当下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摸清民间舞蹈文化发展传承的规律,并且使民间舞蹈文化获得传承以及再生,以此保持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生命力。

一、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出现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当下历史发展的背景是直接相关的,民族文化复兴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宏大背景,民间舞蹈文化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由于现代商业社会以及现代文明的影响,作为一种弱势文化,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也有非常多的民间艺术家加入到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当中,但是在当前,民间舞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认知的不准确在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继承时,常常会偏离原本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轨道,陷入极端的泥潭,把民间舞蹈文化当作迷信活动不予以尊重,看不到民间舞蹈文化的巨大价值。还有许多人一味地崇拜、追求西方现代文化,认为民间舞蹈文化早应埋入历史的尘埃,无法存活在新的时代。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非常多珍贵的民间舞蹈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局面。

二、民间舞蹈文化相关问题分析

(一)盲目的创新反而使民间舞蹈文化受到破坏

传承民间舞蹈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民间舞蹈文化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由于其原来的封闭性,造成了民间舞蹈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因此,在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创新时,很容易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原生态造成破坏。有许多艺术家由于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或走访,造成艺术家们对民间舞蹈文化了解不够就进行创新,这反而会导致民间舞蹈文化遭到扭曲甚至异化,严重的破坏了民间舞蹈文化的原生态,也冲淡了民间舞蹈文化的地域性特色,降低了民间舞蹈文化的自由度,限制了民间舞蹈文化的活力。这种创新违背了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无法为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任何贡献,可能反而会使民间舞蹈文化受到破坏与消解。

(二)第三产业的兴起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变化也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攀升,最明显的例子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常常会被选为当地旅游的重要项目。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让民间舞蹈文化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了解,在扩大民间舞蹈文化知名度的同时,也将有利于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但是,民间舞蹈文化在长时间的商业表演当中,常常会受到旅游风气以及现代商业文明的影响,民间舞蹈文化不得不受游客的品味以及观念的影响,做一些不合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改变,造成民间舞蹈文化因迎合而导致扭曲,甚至慢慢变得肤浅和低俗,从而丧失民间舞蹈文化本身的特色,丧失其地域性。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传承与发展商业文明包围下的民间舞蹈文化,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三、对于民间舞蹈文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认识到原生态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凸显出来传统文化流失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我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而民间舞蹈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种,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进行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以及创新时,必须要根据历史经验,总结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规律。在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继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民间舞蹈文化本身的特点,比如群众性、自由性等,保持民间舞蹈文化的原生态。原生态就是指特定一个地区的民俗活动或者仪式中,单纯由群众所承载的舞蹈文化,这种舞蹈文化就是原生态舞蹈。民间舞蹈是由民间发展出来的,具有民间特色的一种舞蹈,民间舞蹈文化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群众是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土壤。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种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越强,就越有价值,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原生态在继承民间舞蹈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在对民间舞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原生态,必须以民间舞蹈文化的原生态为继承的根本。

(二)对于民间舞蹈文化需要深层挖掘其价值

在对民间舞蹈文化继承的时候,需要不断地深度挖掘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使民间舞蹈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以此保持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生命力。民间舞蹈文化存在的政治价值:由于民间舞蹈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因此,利用民间舞蹈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在现代社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舞蹈文化可以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民间舞蹈文化存在的文化价值:民间舞蹈文化作为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制度、习俗等等的集中表现。在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继承中,需要特别关注对于民间舞蹈文化价值上的挖掘。对于那些陷入绝境的民间舞蹈文化,需要进行急救式的保护,让民间舞蹈文化能得以传承,并留之于后世。

(三)完善民间舞蹈的发展机构

对于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以及个人的力量,单纯依赖个人的力量是完全难以担起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文化重任的。政府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政策以及资金优势,大力支持艺术高校等教育教学体制的构建,建立完善民间舞蹈培训的专业机构,统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工作。组织艺术专家进入民间舞蹈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当地的民间舞蹈艺术家进行深入的沟通,做好文字或视频的记录工作。加大对民间舞蹈艺术家的扶持力度,为民间舞蹈艺术家创造一定的自由空间,使民间舞蹈艺术家可以最大的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四)民间舞蹈文化在发展与创新中的不断接力

民间舞蹈文化之所以能历经上千年而存活于现今,是由于民间舞蹈文化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在不断地发展中创新,创新是民间舞蹈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要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文化,就必须与时俱进,发挥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新时代元素的补充,在现今的社会背景下,找到民间舞蹈文化在当今时代的落脚点,通过创新,使民间舞蹈文化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并且在不断地创新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民间舞蹈文化存在的教育价值:在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需要借用现代教育教学体制,同时使民间舞蹈文化发挥其教育价值。建设民间舞蹈教育体系,合理的设置规范的教育教学课程,在舞蹈课堂中加入民间舞蹈,使民间舞蹈成为艺术教育的一种教学项目。利用教育去传承民间舞蹈,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民间舞蹈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接受并喜欢上民间舞蹈。同时,使得艺术课堂里的课程更加丰富。

我国民间舞蹈文化多姿多彩,并且民间舞蹈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间舞蹈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民间舞蹈文化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摸清民间舞蹈文化发展传承的规律,并且使民间舞蹈文化获得传承以及再生,以此保持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生命力。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认知不准确,在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继承时,常常会偏离原本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轨道;盲目的创新反而使民间舞蹈文化受到破坏,对民间舞蹈文化了解不够就进行创新,这反而会导致民间舞蹈文化遭到扭曲甚至异化;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民间舞蹈文化受游客的品味以及观念的影响,做一些不合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改变,造成民间舞蹈文化因迎合而导致扭曲。因此对于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认识到原生态的重要性,对于民间舞蹈文化需要深层挖掘其政治、文化以及教育的价值,政府应该完善民间舞蹈的发展机构,加大对民间舞蹈艺术家的扶持力度,为民间舞蹈艺术家创造一定的自由空间,重视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尹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黄河之声,2014,(10):116-117.

〔2〕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64-69.

〔3〕刘萌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15,(12):212.

〔4〕张憬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方向[J].大众文艺,2016,(09):170.

〔5〕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2):54-61.

(责任编辑 徐阳)

民间舞蹈范文第4篇

中国民间舞蹈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多元的舞蹈文化, 它们既有中国的共同风格, 又自成体系互为影响。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在他们的历史进程中, 由民众自行创作, 又在群众中直接传承的、最为朴拙、最富生命力的舞蹈形式, 是人的生命意识的最直接、最自然、最原始、最热烈的表达, 也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自我认识、觉醒、肯定、追求和表现。

我国的民间舞蹈大多都是各民族在喜庆节日和重大典礼活动中表演的舞蹈, 具有很强的仪式性特征和社会功利目的性。舞蹈的动作、道具和音乐节奏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对民间生活的模仿, 或者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另外, 由于各个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 民间舞蹈呈现出不同的舞蹈特征, 有着独特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 以及风格迥异的舞姿和韵律。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集体的精神结晶, 民间舞蹈是他们的生命、生存意识的体现。这种群体性首先体现在民间舞蹈的民俗性上, 它与各地的民俗活动水乳交融结合在一起, 许多传统的节日同时也就是群众性的民间舞蹈活动的契机。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由各民族劳动人民自我创造、自我欣赏的乡土艺术, 在其传承发展的过程中, 永远会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时代心声情怀熔铸在一起的。人们自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寄托自己的心愿, 在群体中感觉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我国民间舞蹈的教学现状

2.1 重技能轻理论

目前, 在各个高校的舞蹈专业中, 舞蹈技巧的教材内容和课程安排多, 舞蹈理论的教材内容和课程安排少, 而对于舞蹈文化更是很少涉及。舞蹈理论远远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专业学习舞蹈的学生每天都要拿出大段的时间去完成形体训练, 只有小部分时间学习文化知识, 对于舞蹈理论的学习非常的少。很多舞蹈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只要舞蹈形体技能好, 其它知识和能力都不需要。这就导致了学生只重视舞蹈技术的学习和锻炼, 对文化、舞蹈理论的学习没有习趣, 也疏于学习, 导致了理解能力低下, 艺术修养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很难表现出具有情感思想, 内涵丰富、深刻、富于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

2.2 教材选择不够合理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裁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是教学大纲的系统化和具体化,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民间舞专业化的几十年里, 所采用的教材基本没有太多变化, 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 在非艺术专业院校舞蹈教育的教材体系中, 全国没有统编教材, 多数是借用舞蹈艺术院校中的专业教材, 而这些教材的内容相对强度大、要求高、专业性强, 使用同样的教材培养不同层面的学生是不够合理的。

2.3 教学方法不够完善

在教学方法上, 民间舞蹈也存在这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课只教动作, 不求技能只教舞姿, 不求内在的感觉只教节拍, 不求乐感的培养只教律动, 不求风格只教组合, 不求内在的情绪表现等等。口传身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教学方法, 但在新的形势下这种教学方法也突显了其弊端。这种方法注重了舞蹈课的实践性和模拟性, 却忽视了教学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更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只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动作去进行模仿而并没有学生自身的体会与认识舞蹈中的意境。

2.4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在民间舞蹈教学中, 由于相关资料的欠缺, 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手段大多停留在自己示范、学生观看、模仿的层次上。这不仅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也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师资是教学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舞蹈教师在民间舞教学中应放低自己的身份, 与学生平等交流, 要善于发现和引导, 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目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较全面的继承了传统教学的精华, 但面对新情况, 非艺术专业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师存在着不善于借助和应用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研究成果, 缺乏科研能力和水平的缺点。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教学中教师具有对知识的绝对权威, 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记忆者”。一些教师, 一方面感到在学生面前的自己此刻是正确思想的代表, 另一方面也情不自禁地充当起灌输者的角色。

3 我国民间舞蹈的教学反思

3.1 更新教育理念

教学理念包含教师对教学和课程本质的认识,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对学生的地位和教师的作用的认识等基本观念。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于超越以往的旧思想、旧模式、旧观念, 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模式, 真正树立起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传统的教学只是传授知识和动作, 教学生盲目的模仿,而对于舞蹈背后的所隐藏的更为重要的情感、意境则置之不理, 在舞蹈教学中, 树立“以情动舞”的理念, 在教学中强调舞段的情境营造和情感启发, 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感情。另外,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与本专业的知识, 还应该对他们进行哲学、文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教育, 实现从简单型和单一型人才向知识型和复合型人才方面转化。

3.2 加大理论学习力度

舞蹈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 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的内容和形式, 舞蹈的种类和体裁, 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以及舞蹈创作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应用方面的理论。正确的、科学的舞蹈理论不仅对提高舞蹈工作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有极大的帮助, 更有助于克服舞蹈实践的盲目性, 提高舞蹈表演与创作的艺术质量, 同时舞蹈理论不断走向成熟也是舞蹈艺术日趋进步、日益完善的重要标志。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应该平衡好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在舞蹈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知道怎么做动作, 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教师可以开设《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基础理论》、《舞蹈编导常识》等课程, 向学生讲授舞蹈艺术概念、定义、种类、题材、美学特征等有关舞蹈艺术认识论方面的内容, 讲解舞蹈作品如何根据音乐进行的构思、创作, 舞蹈动作的提炼、发展、变化;舞剧、舞段的形成等。

3.3 教材编制合理化

舞蹈教材的建设与使用, 直接影响着舞蹈人才的培养, 不同的舞蹈办学模式与之相应配套的不同教材的使用, 教材的内容, 教材的难易和对教材的选择与实施将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可见, 教材作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载体, 承载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容, 因此教材要尽可能地反映当今国内外相应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观点、最新动态、最新方法。舞蹈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尽跟时代步伐, 在充分搜集民间舞蹈资料的基础上, 了解整个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编制更为合理更为实用的民间舞蹈教学教材, 通过对民间素材的挖掘、整理、提炼, 突出个性特征, 美化艺术形象, 提高表现力和艺术层次。

3.4 合理课堂组织

教师对课堂的组织是根据个人对课堂组织的理解和其它客观因素等, 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措施来组织教学的。而课堂组织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民间舞是自娱性与表演性相结合的综合体, 自娱性是民间舞的一大特征, 自娱性产生的基础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 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对课堂气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合理的组织好语言和身体动作,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民间舞学习环境。同时, 教师还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有序性和目的性, 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适用关系, 课堂状态影响及其它影响教学内容实施的因素, 做出合理的安排, 教师要掌握学生脑力、体力的消化承受能力, 超负荷的能力运用会产生负作用。教师应根据人体自然规律, 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 将脑力消耗与体力有机结合, 劳逸结合, 保持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3.5 教学语言规范化

口传身授是民间舞的教学方法, “口传”是指语言讲解教学, 对学生的思想启发、动作讲解纠正以及组合的编排调度等等, 主要都是通过语言讲解教学完成的。可以说, 课堂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民间舞课堂上, 白话是主要的教学语言, 这和民间舞科形成历史以及民俗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语言一种感性色彩很浓的生活语言、生动、形象, 且通俗易懂, 有易于活跃课堂气氛, 发挥学生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语言严谨性较差, 语汇运用的准确性准度较高, 运用得不恰当, 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偏差, 对教学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要规范教学语言, 将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放在首位, 尽量减少语言误差。

3.6 身体语言准确化

舞蹈是依赖身体语言体现内涵的形体艺术, 舞蹈的学习是以身体外形模仿为开端的, 身体示范教学是舞蹈传授的主要手段, 是教学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中心环节。身体示范教学是民间舞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舞蹈的动律, 韵律和语言难以表达的身体形象, 主要是通过身体示范教学完成的。身体示范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舞蹈的掌握, 而科学合理的示范方法,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错误的示范方法则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教师的示范应该准确地体现动作的规格、要领和风格特点, 给学生以明确的形象认识, 在示范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将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转化为必要的分解步骤, 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效率。

4 结语

教学是一种交流, 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随着时代、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民间舞形成了其比较稳定的舞蹈形式和风格特点。而研究和发掘民间舞蹈艺术和研究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民间舞蹈教学, 对我国民间舞的发展和继承, 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摘要: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舞蹈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间舞蹈形式多样, 题材丰富, 56个民族都有很多反映各自独特的社会生活的舞蹈。而中国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的完善将对民间舞蹈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 于平.中国舞蹈艺术第一辑 (第1版) [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12.

[2]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 (第1版)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民间舞蹈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在进步。伴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实施的教育,这些幼儿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其学习舞蹈的兴趣、挖掘其潜力对后续的舞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民间民族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其得到一定的锻炼。本文以学前教育中民间民族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活动特征、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论述学前教育民间民族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一、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学前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

所谓学前教育就是对幼儿的一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严谨、系统的脑部训练,使他们更加聪明,使大脑各部分的功能进行完善而进行的教育。而舞蹈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得被教育者掌握最基本的舞蹈知识和形式,以提升学习者的审美情感和舞蹈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说的学前教育与普通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学前教育偏向的都是年纪较小的小学生,而我们所说的普通教育一般是偏向年龄稍大的学生。学前教育的学习不是注重他们学习的好坏,注重的是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爱上民族民间舞蹈他们才能好好地学习这项技能,对婴幼儿的培养要注重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和内涵,中国也不例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间的民族舞蹈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舞蹈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对民间民族舞蹈的教学要从幼儿抓起就显得尤为重要,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对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民族舞蹈展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地域特色人情,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舞蹈,在提升审美的同时还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学生们在学习民间民族舞蹈的时候一定会使用优美的乐器,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学生们也学习了乐器的使用,这就使得学生们也提高了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缓解人的疲劳,净化人的心灵,更有利于小学生们对自身素质的塑造。学前教育中民间民族舞蹈的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她们从中找到乐趣,不像普通的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名次的争夺,它主要是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和兴趣爱好。

(四)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项艺术,在学习中要有一定的娱乐性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学前教育的孩子都是幼儿,因此,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时更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培养兴趣要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这样广大幼儿才能接受并喜欢上民族民间舞蹈。

(五)民族民间舞蹈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民间民族舞蹈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特征,不同于其他的舞蹈,在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有自己的特色,它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和创新。

(六)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民族舞蹈要想在时代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追随时代的步伐。学前教育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帮助同学们樹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帮助同学们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展现了时代的风采。

二、学前教育中民间民族舞蹈教学的活动特征

(一)学前教育民间民族舞蹈要简单通俗易懂

在教学中,学前教育针对的是年龄在3-6岁的儿童,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自身的情况和能力,不能对其要求过高,同时这些学生年纪偏小,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智力,而不是一味地注重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通俗易懂,让学生们一学便会,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学前教育民间民族舞蹈的必要性。最后老师对学前教育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老师要对这些小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和引导,使其对民间民族舞蹈有兴趣,不能采用过硬的手段来打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否则会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老师要始终明白,她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她们不同于普通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她们的能力或者说培养她们的舞蹈技能,而是激发她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找到适合学前教育的孩子的目标,对于他们的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能力。

(三)运用综合手段来衡量教学的质量和成果

在学习中,我们通常都把成绩当做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但这不是唯一标准,更确切地说,对学前教育中民间民族舞蹈的学习更不能仅仅使用成绩来衡量,因为学前教育的舞蹈学习注重的是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和智力的培养。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要看教师是否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计划对不同的同学实施不同的方案,不能只仅仅依靠成绩来衡量,同时多方面的评价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促进学前教育民间民族舞蹈的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们的意见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老师在教学时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进行单独指导。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们的潜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对待学前教育的学生要注重对他们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还能提升教学效率。

(二)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由于民间民族舞蹈的历史比较悠久,有时候这些舞蹈动作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体现民间民族舞蹈的特点还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教师要了解民间民族舞蹈的背景,才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传统的舞蹈上增添新时代文化的元素,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心理素质的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的孩子们,由于他们的心智大多还不太成熟,因此,对他们进行心里素质交教育显得比较重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家长和老师都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们心理的变化和思想动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们的内心变化,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对于舞蹈的学习不像其他的学习,舞蹈的学习注重的是肢体动作的学习,从一个人的肢体动作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内心的变化,因此,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们思想动态的变化。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教学和教育方法的创新

因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们年龄偏小,所以,她们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注意力没有在学习上,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老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一项合理的方案来提升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音频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单单紧靠理论知识来,教师可以适当地放一些视频教学,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五)教师们可以利用当地文化背景,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教师们要根据当地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地区民间民族舞蹈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一些少数民族她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在学习过程中就需要了解这些民族的文化,这样学生们才能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才能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民间民族舞蹈与当地的文化背景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才能提升。

四、学前教育中民间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民间民族舞蹈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的舞蹈教学是肢体动作的锻炼,同时,在学习中需要同学们模仿舞蹈动作,做出形体上的艺术反应和舞蹈动作,这种形体上的舞蹈动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能够塑造优美的体型,学生们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就已经不自觉的、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二)学前教育中的民间民族舞蹈能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们在學习舞蹈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和内心的活动,对“真”“善”“美”等基本内容的认知,由于学前教育的孩子年龄尚小,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其对世界有正确的认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前教育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小孩子的认知能力,培育她们完善的人格,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中民间民族舞蹈教学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舞蹈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项艺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地域,对待文化我们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学习民间民族舞蹈正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减少收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

学前教育中民间民族舞蹈是专门为幼儿学生建立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对民间舞蹈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挖掘她们的潜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改变自己的外在气质,使其塑造更好的自己,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学前教育目前在国内是很受重视的,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重视教师的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霞.论学前教育中民间民族舞蹈教学的必要性[J].艺术评鉴,2017(07).

[2]羿千喜.论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必要性[J].大众文艺,2014(18).

作者简介:李梅(1981—),女,彝族,云南省红河县人,本科,讲师,现任教于云南临沧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前舞蹈教育。

上一篇:电气设计下一篇:通信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