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论文范文

2023-03-01

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民间艺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集广大民众的智慧与情感于一身,有着浓厚的思想与文化,体现出了一种淳美的审美观念与精神需求,将广大民众的艺术才能尽显无遗。而景德镇陶瓷绘画与民间艺术紧密相关,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均展现出民间艺术精神。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绘画;民间艺术精神

陶瓷绘画是运用色彩、线条、构图、造型,通过一定的形式法则来科学搭配组合,充分体现出精神内涵。在陶瓷工艺中,陶瓷绘画属于核心部分,其绘画的内容丰富,有着众多的表现形式,一般存在三大类型,即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其中,釉上彩包括古彩、墨彩、泼彩、粉彩等;釉下彩包括釉里红、釉下五彩、高温色釉等;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融合后而形成的斗彩。本文首先分析了陶瓷绘画与陶瓷的完美结合;其次以明清两代为例概述了景德镇陶瓷绘画的特征;最后提出了景德镇陶瓷绘画中体现的民间艺术精神。

一、陶瓷绘画与陶瓷的完美结合

陶瓷绘画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外,还必须根据陶瓷的器型进行艺术创作。陶瓷绘画和国画、油画等绘画创造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在创作艺术形象的某些表现手法上,吸取了国画等绘画的优点,但在实际发展中,按照陶瓷生产流程,逐渐形成了陶瓷装饰本身的艺术风格与特点。而由于装饰本身不能单独存在,所以必须结合陶瓷造型方可存在。

陶瓷绘画必须和具体器型的形象有机结合,不能在器型上随意创作,即使绘画水平极高,如果搭配不合理,最后形成的作品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创作过程中,应注重陶瓷的艺术加工,融入艺术的语言和形象,赋予陶瓷生命力。陶瓷绘画不仅要体现陶瓷的美观,同时还应生动逼真地反映民众的生活,实现民众的精神需求与审美需求。

二、明清景德镇陶瓷绘画的特征

(一)明代发展情况

明代是景德镇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陶瓷艺术将历代瓷艺的精髓之处集于一身,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凡是前代中有的品种,明代都应有尽有,并且一些新的工艺和新的装饰手法也应运而生,比如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黄、绿、紫相结合的三彩;犹如翡翠一般的孔雀绿:等等,都从明代开始形成,五彩缤纷,精美无比。

永乐宣德年间热衷于青花瓷,这一时期的绘画纹饰风格特征十分纤细,宣德笔法苍劲;明宪宗时期的青花瓷主要以沉静且淡雅的色调为主,明宪宗时期烧制最好的要数斗彩,不管其纹饰还是色彩,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嘉靖、万历年间兴起彩瓷的烧制,该阶段中,不光官窑烧制了大量的精美彩瓷,民窑也积极投入到了不同种类的彩瓷烧制中,而青花五彩瓷烧制是嘉靖、万历年间空前绝后的。

(二)清代发展情况

清代雍正年间烧制的陶瓷不仅胎细釉润,而且纹样典雅精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粉彩鹌鹑图瓶,通过金红着色,同时以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新工艺为主,非常逼真生动地向人们展现了图案的阴阳两面,相较传统的五彩色泽也更加柔和淡雅,尤其和细白的胎壁搭配后,可谓是精美绝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乾隆年间热衷于粉彩,瓷器绘画装饰通常将繁缛奢华作为核心色调,我们从青花瓷装饰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乾隆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呈色稳定、纹饰精美、线条柔和。

三、景德镇陶瓷绘画中体现的民间艺术精神

(一)陶瓷绘画中民间艺术精神的根源

景德镇陶瓷绘画根植于民间艺术,我们从陶瓷绘画中感受到的精神内涵都是民间精神需求的最终体现。明代和清代的景德镇是陶瓷绘画发展过程中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两个时期很好地将陶瓷绘画中蕴含的民间艺术精神全面的体现。而之所以民间艺术精神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中无处不在,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民众有着强烈的审美需求与精神功利需求,也是民众对生命的自然要求的本能自觉性及不断延续性。

(二)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人物绘画中的体现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陶瓷存在官窑和民窑两大类,但官窑同民窑一样,陶瓷绘画中均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精神。青花瓷是明清时期人们最爱的瓷器,在陶瓷纹饰中围绕人物而进行绘画的陶瓷工艺品数量很少,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仕女图、高士图、婴戏图等。以婴戏图为例进行阐述,婴戏图顾名思义就是将婴幼儿的玩耍情景绘画出来,展现婴幼儿的无忧无虑、纯真的画面。对于人物的绘画,民窑陶瓷以简单有神为主,人物的表情生动形象,充分体现了民间意趣,以绘画的形式还原了民众的淳朴生活,同时又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民窑陶瓷绘画所体现的民间自然和谐的艺术精神、思想精神是官窑陶瓷绘画中不曾体现的。

(三)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花鸟绘画中的体现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陶瓷中广泛存在花乌绘画形式,景德镇陶瓷花鸟绘画中,除了对灵动的花虫乌兽进行描述外,还充分展现了代表地位、具有尊贵气质的龙凤兽等图案。这两个时期的官窑陶瓷绘画大都以带有龙纹饰的陶瓷为主,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将龙形象逼真地绘画出来,体现出了一定的民族精神。关于龙纹的绘画,官窑陶瓷主要借鉴民间艺术,是民众对生命需求的一种体现,官窑陶瓷龙纹绘画中蕴含了极具创造性的民间艺术精神。而明清时期的民窑陶瓷绘画多以活泼、灵动的花鸟为主,充分体现了淳朴的民间艺术精神。

(四)民间艺术精神在山水陶瓷绘画中的体现

明清时期的官窑山水陶瓷绘画以永乐与康熙年间较多,尤其在康熙年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官窑山水陶瓷绘画最著名的是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描绘的是翻滚汹涌的海浪,以三足炉的特征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雄伟气魄的壮观景象,突出了那个年代皇室的繁荣状态以及审美与精神需求。康熙年间烧制的官窑山水陶瓷绘画,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息,皇室所用的陶瓷中,以代表吉祥如意的山水图案为主要绘画形式,比如在陶瓷上绘山石、海浪等,寓意着长寿多福,官窑山水绘画来源于民间,将极具创造力的民间艺术精神尽显无遗。民窑山水陶瓷绘画中,将山水景象作为一种绘画装饰,体现了民众渴望宁静、安逸的生活。民窑山水陶瓷绘画的形成时间不长,多数都是文人通过山水绘画将自己的情感进行抒发,体现了文人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也很好地体现了民间的艺术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陶瓷绘画中蕴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精神,创作过程中,不仅注重绘画的工艺技巧以及材料的表现性,而且对陶瓷绘画艺术也提出了形式美方面的要求,民间艺术精神存在于陶瓷绘画中,使得陶瓷绘画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中,民间艺术精神的作用显而易见,推动了传统文化的迅猛前进,促进了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明清两个时期景德镇陶瓷绘画中体现的民间艺术精神,以陶瓷绘画鼎盛期为切入点,在明清两个朝代的基础上对景德镇官窑与民窑陶瓷绘画作品的民间艺术精神进行分析。民间艺术精神的发展和运用推动了人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值得我们大力宣扬与传承。民间艺术精神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深远意义,是其他艺术精神、文化精神所不能实现的,所以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具有重要价值。

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民间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其特殊之处在于,其流传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跟随着历史的发展,伴随着历史的更迭变化,深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取材于民众,诞生于民众,是人们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人们日渐趋于崇尚西方文化,烫洋卷,学西方乐器,过西方节日。因此如何带领中小学生进入民间艺术的世界,更好地传播与继承民间艺术,值得每个教育者探索。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众所周知,民间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大多流传于民间,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民间艺术的发展必然承载着历史的更迭变迁。将民间艺术引进中小学课堂将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中小学课堂可以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通过中小学教师的言传身教,逐渐培养中小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进而传播和继承民间艺术这一传统文化。

一、民间艺术

根据最新百度百科中对民间艺术的界定可知:民间艺术是由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掌握了既定传统风格和技艺的普通老百姓所创作的艺术。一个国家或地区均可能诞生一种典型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而提出来的概念。与学院派艺术不同,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与审美需求而诞生的艺术门类,其中包含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工艺等。剪纸、捏面人、陶瓷、皮影戏、木偶戏、歌仔戏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民间艺术日渐消弭、西方文化大盛的当下,如何更好地传播和继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瑰宝值得一线教师深思和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民间艺术现狀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该政策大大促进了民间艺术的教育。根据大量数据研究可知,目前我国市级中小学正在融入民间艺术相关课程。然而在县城以及农村学校相对缺乏,教育资源不对称可见一斑,民间艺术在市级以下中小学校应当如何开展值得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是中国传统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搭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传承,还凝聚了中华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因此,民间艺术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指出:“一旦失去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性文化遗产脆弱得多。它的关键是传承人的脆弱。我们给后人留下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看我们保护住多少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如果失去传承人和传承,这些遗产只有一个归宿,就是一动不动地躺在博物馆里,并永远沉默着。”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传承民间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教育学者的一项重大课题,是中小学校师生的一个重要社会责任。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民间艺术诞生于民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只是在小范围区域内传播。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人们更趋向于了解、接纳外来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同时也是教育学者面临的一项挑战。

因此,教育学者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共同努力,大力开发民间艺术资源,充分挖掘民间艺术形态,做好民间艺术种类划分,通过对民间艺术资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艺术,以期更好地引进课堂,促进中小学生认识、了解民间艺术,潜移默化培养中小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让他们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的熏陶。

(二)研究建议

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活动

收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利用民间艺术资源,组织现存民间艺术传承人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活动,为在校师生进行表演和宣讲,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增强学生对本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定期开展民间艺术研学活动

利用各地民间艺术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民间艺术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拜访民间艺术传承人,了解相应的民间艺术,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民间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来。

3.组织校园民间艺术活动

定期在校园里组织开展民间艺术节活动,设置一定的奖励。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机制,鼓励师生踊跃学习,积极参与进来,同时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组织开展的民间艺术活动和比赛,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4.开设民间艺术课程

通过长期收集归纳传统民间艺术资料,总结研究成果,结合现行的艺术教育课程,先培养一批民间艺术教师,再与现有的课程相结合,挖掘出新的民间艺术课程,让民间艺术更好地走入中小学课堂,通过课堂的教学传播,使得民间艺术得以在学生之间有效广泛地传播。

民间艺术的传承是一个非常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应当从开展民间艺术校园活动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民间艺术研学活动,同时在课堂中引进民间艺术相关课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接触、了解民间艺术,最后实现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罗佳.浅谈如何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4).

[2]秦龙华.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引入民间艺术[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32).

[3]周永凡.民间美术进课堂[J].速读(上旬),2017(12).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在中小学校开发和利用的研究》(2018-JKGHYB-0917)研究成果。

编辑 赵飞飞

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智能时代的当今社会,在民族与民间艺术发展陷入困境之时,旨在研究教育与传承的障碍如何解除。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在传承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的发展方面,如何担起重任。立足当前国内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切入,基于高等教育与专业设计、创新改进的视角,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路径,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的可循路径。对民族民间艺术与专业教学的高效衔接,提供经验和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 民族民间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从城市地区到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教育进步等成绩非常显著。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城镇化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相继涌向城市,包括其子女也陆续在城市扎根生活。无论是汉族人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同胞,在追求好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同时,也逐渐偏离了生活传统[1],即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原生地渐行渐远。就好比现在的我们,感受着现代化、都市化,而千百年来的传统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却很难在城市间寻觅。但是,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是新時期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既定目标。故此,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这是当下界内人士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的建设内容。

一、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设置与教学理念的滞后性

在高等教育领域,民族民间艺术及其文化方面的传教,更多集中在艺术类院校,当然也包括综合类高等院校。总的来看,在课程设置层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无论是各专业学科,在关于民族文化的课程内容方面,关于主流文化的课程占比在800玷以上。不过,更进一步会有惊讶发现,专门反映我国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知识内容及其课程设置比例,仅为lOo玷-150玷。

民族各地域文化的传承特点比较趋同[2],尽管关联的文化课内容有一定的比重,但直接涉及到物质文化保护、民族意识传递的教学管理很少,包括像传统服饰、节日、风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对于此类知识,大多以理论灌输的方式试图强化学习者的认知。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与行为理念丝毫不会帮助受众了解表象背后的文化渊源。传统文化的传承,失去了灵魂也就无从感受民族文化深度的魅力,那么也就无法有效传承。

(二)教师关于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培训严重不足

通常情况下,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其思想价值观相当程度上会影响着学生们的判断及认知。所以,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首要解决的就是教师自身观念问题和知识储备。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民族文化知识,只有如此,才能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将文化意识融入到学科内容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过,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内容更多属于教师就职后培训工作,且针对性不足,培训时间和内容上也无绝对保障。

(三)高等教育关于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和成长均离不开后盾支撑,而资金投入作为最直接的保障性条件,更是不可或缺。简言之,资金投入是每一所学校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面临的头等大事。在该层面,对于专业的院校来说,投入比例相对高一些,但从全国各类院校整体发展来看,是远远不够的。以学校音乐课为例,传统戏曲、古典音乐等均属于学习的范畴,但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及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包括活动场所、设备等。其他课程学科也一样,比如一些美术设计类专业,对于该方面的需求更为显现。总之,资金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源头性问题。

二、关于民族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民间艺术走进课堂的改革设想

(一)民间艺术走进大学课堂

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本质区分,单以艺术教育来看,主要体现在层次面和表现方式上。近十几年来,国内高等教育一直处在持续扩张的态势,而重要构成部分的高等艺术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对于前文中归纳总结的几方面普遍性问题现象,近些年来也一直在改进与优化。不过,依然存在一个潜在性的核心问题,即专业趋同。无论是培养目标的设定还是培养规格与模式的优化,或者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选材,均体现出高度的趋同性。即便是要求讲个性、讲创新的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整个课程体系也是整齐划一。笔者以为,该教育行为现象并非规范化,也不属于高等教育办学规范化的范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着自身规律,问题的持续呈现与弊端暴露,恰恰印证了现行教育体制与课程运作模式的不协同性。

民间艺术的特色在于地方性,即民间艺术与民俗如影随形。有句老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无论是景观还是风俗节日,不尽相同。此外,上述简要提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与中小学有本质区分,并直观体现在课程教材上。不同的是,高校艺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对本领域知识内容深入研究之上,即将所关注的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直接放到区域文化、传统风俗、方言、经济生产方式等文化语境中。简单来理解,即其不是要求理念和知识的传播,更不是单纯地学习技法技能,而是要求通过多样多元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比如像艺术设计类专业,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营销、服装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产品造型设计等,彼此之间均紧密相联,均属于传承民间艺术的可循发展路径。

(二)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管理

结合浙江中部地区几所高等院校的办学实际,重点围绕着近两年本校的发展建设情况,专门从较为典型的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学科为例,对于民族民间艺术与专业教学的高效衔接,谈及—下经验和策略。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

具体来看,各专业教学内容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及设计。通俗点来理解,倾向于美术范畴。关于视觉传达设计,该术语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日本举办的世界设计大会上。随着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各大相关领域。比如,常见的有LOGO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刊杂志设计、招贴海报设计、电子广告牌设计等。简言之,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告知的设计。其汇合了工艺美术、印刷美术、商业美术、装潢设计与平面设计各内容。

在专业教学中,旨在培养创造性、新颖、无约束的思维式人才。总的来讲,该专业与其他民族民间美术的基本课程基本一致,在基础理解性、知识技能的培育之下,更多在于增强专业内学生们的视野,即最大限度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民间艺术,即增强专业的技术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关注程度。正如前文多番介绍分析,在全新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学生对我国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渐渐失去兴趣,即认为古代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就是过时的东西,殊不知自身所长期接受的外来事物本身也属于其他国家地区古老、流传、演变发展而来的东西。但是,现有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言,仍需要加大重视,并予以有效改进。对此,教师在讲课时,应充分结合我国传统神话故事,比如天神祈祷、佛家神仙等。比如,以剪纸艺术为例,像太阳鸟等,就赋有新婚的含义。图1、2为我院学生设计的民间艺术为元素的海报。

2.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

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物化,除了物质类文化遗产与民情风貌之外,更多直观呈现在音乐、美术、舞蹈等传统元素中。以高等院校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为例,在当前,中国数字媒体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但是,现实的背后一直是不堪直面的凄凉。國内数字媒体长期以来被日欧数字媒体技术压制,国内数字媒体产业市场也被外国数字媒体占据。相对而言,尽管国内创作者推出的一些关于传统民族文化色彩的作品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即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依然被誉为中国数字媒体崛起的迹象。由此可见,国内市场及广大受众对于该领域的憧憬一直存在,这本身就是源于民族性的心理。不过,现实的确难以满足大众需求。可是,却很少有人真正剖析困境的成因,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缺乏正确的定位,为了表现民族色彩而创作,只会越来越远地疏离民族文化,最终丧失市场与价值。根据校内的一份调研显示,超过九成的受众均一致认为,国内数字媒体一味模仿他人,画风缺乏创新,毫无个性科研。不仅如此,超八成的受众则偏爱日本数字媒体。在原因归纳方面,很多人表示,国内数字媒体设计习惯性主题先行,思想僵化,缺乏娱乐的精神和态度,与寓教于乐的数字媒体创作理念相背离,更无从谈起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图3、4为我院学生设计的民间艺术为元素的动画场。

3.国际视野下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

民族民间艺术的呈现,源于社会普通劳动群体,大家使用特定的材料和方法,并经过不断的实践,遵循自适的可能性精神,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风俗性的艺术形态。纵观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之所以传承不断,恰恰源于创新,基于服务社会发展、服务民众生活的前进路线,不断适应新社会、新环境。正如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与之相反,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高等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等衔接性极强。再次引用袁熙紧旸先生的观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不可能是脱离民族文化传统的凭空创造,而只能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批判性的继承与发展,它需要经历扬弃的过程与转换”。

三、关于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的可循路径

笔者从西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这两大艺术类专业为切入点,进一步指明了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机制缺失。严格意义上来讲,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与高等艺术教育各专业学科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因为在现实中总是有人说,要如何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要如何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并非一句又一句的口号,也并非制订一套总的发展战略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立足实际,回归本源。早期部分民间艺术与文化风俗的消失,同样也是趋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没有创新也就失去了发展,终将被社会淘汰。同理,在全新的市场经济时代,一切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民众生活服务,要想真正实现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发扬,就需要与社会学科的研究、实践融为一体。

民族民间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恰恰是最佳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包括传统神话故事、民间传奇故事、图腾文化的设计元素体现等。尤其是在设计理念上,这些均会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宝贵资源。并且这些看似熟悉又陌生的民族艺术形式本身就存在于生活的实际中,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电视节目、品牌广告等,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常见。

结语

笔者以视觉创达设计专业为例寻求高等教育中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发展路径,文化离不开交流,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视觉传达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包括上述提到的服饰,此外还包括音乐、美术、舞蹈、历史、宗教、地域等[8]。总之,如何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和精神风貌完美呈现出来,才能真正响应那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反之,假如我们培养的专业设计人才,对传统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一问三不知,创作作品中临时搜集一些资料,那么呈现出来的作品怎么可能不被大众吐槽?如此以来,陷入恶性循环,更无从谈及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园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取向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 (4):220—223

[2]苏菊云南高校艺术教育融入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研究[J]民族音乐,2016 (2):103-104

[3]张鹏辉消费文化语境下民族艺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 (11):130-134

[4]许晓萍孔德时从“说一个好的故事”到展示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设1+.2016.01: 114-115

[5l范前程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 (19):113

[6]宋冬慧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 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 (9):6667+71

[7]谈丽娜关于综合类大学民间美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7 (z6):143-144

[8]肖宇强湖南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采风教学应用[J]黑龙扛纺织,2016 (2):9-11

[9]黄玲贵州民间艺术的转型与地方高校美术教育关系的思考[J]设计, 2016,29 (23):102-103

[10]王纯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7,30 (11):44-45

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高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

文献标识码:A

艺术人类学家格罗塞认为,艺术的起源不是以纯粹审美创作的,而是以实用为目的,审美目的是次要的,一些装饰艺术只是被当作实用的象征和标记。张道一先生称民间美术是“为生活的艺术”。民间美术是以农牧渔民、城市市民以及手工业者为主体创作的。相对于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艺术、宗教艺术以及专业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而言。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民间美术在其产生、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显示出与现代艺术不同的特殊性质。孙建君先生认为它具有原发性、集体性、承传性、区域性和工艺性的多个特征。其中的区域性指民间美术的民族性特征。从艺术人类学角度看民间美术的区域民族特征尤为显著。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民间艺术源于人类早期社会,相对于汉民族民间美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属于民族民间美术。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

依照美术学的基础分类看,广义的民间美术通常包括民间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中的绘画包括历史遗留的岩画、壁画、布画等诸种。现今所发现的这类遗存主要有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广西花山崖壁画和新疆克孜尔壁画,以及藏族唐卡等。民族民间雕塑有各民族用石、材、竹、金属、泥和陶等材质雕刻的神像和装饰雕塑等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在我国少数民族造型艺术中占有较大比例,种类繁多,如刺绣、蜡染、剪纸、编织、织锦、竹编、漆器、器刻(刻、骨刻、木刻等),以及金银工艺等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实用性强,例如苗族、土家族、侗族的刺绣和织锦:贵州苗、侗、布依、水和仡佬族等的蜡染工艺,以及彝族的漆艺等等,反映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方面的特色。建筑方面比较典型的有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苗族、侗族和土家族的吊脚楼,蒙古、哈萨克和藏族的帐篷式和毡包式住宅,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的井杆式和干栏式住宅等等。民族民间美术贯穿于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和风俗民风,显示出各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才情,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艺术资源宝藏。在大量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中,保留着更多的古老式样,原始艺术形态或称之为原生态形态特征显著,是民族艺术的“活化石”,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也是繁荣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民间美术的当代教育价值

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服务,高校专业美术教育承担着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在当代,民族民间美术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保持者的角色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忆和象征。成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发挥着从经济到艺术的多种职能。从总体上看民族民间美术有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实用价值两大基本价值。说它有文化艺术价值,主要指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而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日渐炙热的今天,民族民间美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是我国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形象大使。说它有实用价值,是因为它属于生活实用艺术,具有发展经济的作用。从我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看。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民族民间美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涵盖了经济的、市场的、产业的,乃至就业和旅游的价值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民族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受到高度关注。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呼吁当代教育肩负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肩负起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应尽职责。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强调要重视民族民间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把原创艺术作为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民族民间文化在高校深化教育改革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并越来越全面、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中,并在遗产保护工程方面发挥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并组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学科,在更广阔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高校是承担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研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责无旁贷,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必须以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当前,民族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民族地区大量急需的各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有义务通过抢救、保护与教育,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所需要的人才,并把各民族民间美术的“审美”注入到公众的精神世界之中。对于民族高校而言,民族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三、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发展取向

我国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大多自上世纪90年代开殆大力发展,在13所民族高校中12所都开设有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各校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上基本沿袭专业院校、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院校的专业美术教育体系和模式。在专业发展初期,遵循成熟的专业体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雷同的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体现民族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办学宗旨,不利于专业发展竞争。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理应探索走适合自身规律的发展道路。

广义的高校专业美术教育主要包括以绘画、美术学、雕塑和艺术设计,以及新兴的动画等专业教育,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专业美术教育都开设了这样的专业,有的专业艺术院校还可设立了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我国现代的专业美术教育从上世纪初的新式美术教育发展而来,当时洋务运动以“实业救国”宗旨实施实用美术教育。设立图画手工科: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术教育以“纯美术”的美术创作人才培养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20世纪90年代全国高校扩大实用美术教育,普遍设置工艺美术、装饰艺术或装潢等专业。受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影响,自1983年1995年,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转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并且以艺术设计教育为主。培养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确立了艺术设计在专业美术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现代艺术设计以现代工业生产与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

的设计内涵为主线,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艺术素质、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传统的以手工技艺教学为主的工艺美术教育逐渐被边缘化乃至消失殆尽。

民族民间美术的大部分属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凝聚着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成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以工艺美术行业的传统技艺、生产工艺、创作设计的传承和发展为主线,在技艺和文化积累意义上的价值是在任何时代都无法替代。现代专业美术教育已经开始承担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把教育的本质思考与民族美术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思考紧密结合。民族高校进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既符合这一趋势。又弥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教学的缺失。

民族高校进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诸多优势资源。首先。民族文化研究具有学科资源,各民族高校均设有民族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其次,民族院校大多建有民俗博物馆、区域民族美术研究所、学报、民族文献资料库信息资源;再者,民族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有关于民族文化的基础必修和选修课程及民族地区的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此外,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还形成了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平台优势。因此,依托区域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深入挖掘研究,普及民族民间美术知识,强化民族民间美术的专业教学,最大程度突出社区民族民间美术的特色,形成特色优势专业,是民族院校专业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改革思路和选择。

基于以上理由,各民族高校已初步探索了民族美术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发展思路。如青海民族学院和西北民族学院依托西北藏民族传统美术唐卡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下分别开设“民族工艺美术方向”和“藏族唐卡艺术方向”。青海民族学院艺术学院坚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本着挖掘、抢救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宗旨,率先将民族文化遗产“热贡艺术”融入到高校专业教育体系中;而云南民族学院的专业美术教育则“以主流化为基础,突出本土民族艺术教育的特色学科”,使美术学专业“立足于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教学和研究”,走艺术创作与本土艺术相结合的特色办学思路,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能力: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下设“民族民间美术设计方向”,着重以贵州区域的民族染织、扎染和蜡染等民族美术资源,建立特色学科专业: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依托湖北地区的漆艺、土家族传统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在美术学专业下开设了民族民间专业方向。

四、强化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深入民族民间美术研究实现教学成果转化。加强区域民族民间美术的学科研究和教学研究。培养具有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关于民族民间美术的研究,首先是从艺术形态学的角度考察民族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以及历史演变等元素,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将民族民间美术放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表达方式的背景中考察,尤其是其与少数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设计文化的研究。此外还要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渗透、融合和影响下,民族民间美术产生的新现象和新趋势。某类民族民间美术无论是作为学科专业或课程内容,需要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历史演变、审美观念、民俗文化等理论内容,才能作为专业或专业方向而纳入学科教育。有些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源于传统的家族或师徒式传授,使其技术作为秘笈很难被多数人了解和掌握,而有些传统工艺由于起源历史久远,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出现了断层现象,这些就需要我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工艺技术重新进行细致的研究梳理。可以利用大量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和整理。为教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工艺技能技法。

增强教师的民族美术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把民族民间美术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研究民族民间美术与专业有机结合的教学范式,是实现依托区域民族美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方面与西式教学和现代专业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是民族美术进入专业教育体系的瓶颈,如何突破单一的西方化的教学模式,科学探索与实践,对确立民族民间美术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用重大。

2.分类施教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强化少数民族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第一步。对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与现代专业教育中的课程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如民族民间美术的分类与现代美术的分类都不一样。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民艺学家廉晓春先生在《当代中工艺美术》一书中,为突出民间美术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的规律与表现形式,在广义上将之分为日常生活、节日喜庆活动和叙事抒情色彩等三种类型的民间美术;而由王朝闻先生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从民间美术自身的功能特性出发将民间美术归纳成民俗信仰、建筑陈设、农饰穿戴、生活用器、生产劳动、传统商业、环境装饰、戏曲表演和游艺竞技等九个方面的民间美术类型,张道一先生则认为对民间美术应实施“二分法”,即作为“美术学”的基础的一般分类法和作为“民艺学”所使用的“民间美术应用分类”法。怍为民族民间美术突出在少数民族特征上,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看,民族民间美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各类民族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工艺技能、发展发生、审美心理和民俗信仰各不相同,要充分了解把握这些特点。必须具有充分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作支撑。没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是无法认识的。在这一方面,各民族高校普遍开设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除此之外,在专业课程中还需开设相关少数民族美术理论和相关民俗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人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素养,达到专业创意实践能力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机结合。

3.拓展民族民间美术实践教学。作为美术教育,实践教学始终贯穿在专业教学中,是提高学生专业创意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作用重大。民族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人类学特征,它体现在少数民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宗教、游和艺等各个方面。以孙建君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教程》中对民间美术的分类方法为参照,民俗信仰中的民族民间美术表现了各少数民族广大民众对于神鬼、祖先的信仰和崇拜现象,主要从其祭祀活动中的神像、贡品、用具中加以考察;生活器皿用具中的美术类型,主要从生活中的茶具、酒具、烟具、食具、炊具、卧具和妆具等方面加以考察:建筑陈设中的美术类型主要从不同地域中的少数民族的宅居、村落、牌楼、祠堂和桥梁等方面加以考察;服饰最能代表少数民族特点的民族民间美术类型,如服装、鞋帽、染织面料和首饰、佩饰等装饰品和织绣工艺,能较集中反映各民族的风情和服饰文化,等等。教学过程中宜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民族学博物馆、民俗馆、实验室(传习工作室)、民族地区实习基地和民间工艺美术企业等资源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把课堂教学、实践、实习和课外创新,以及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大学生年度科研基金项目和寒暑假社会实践考察项目)充分结合,深入开展学生在民族地区的写生考察、素材搜集和生活体验等。培养学生田野考察基本能力。通过办讲座、作品展示、民间艺人技艺传习和交流等形式,营造氛围。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感受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底蕴,激发他们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爱好、创作热情和奉献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民族民间美术元素进行专业创作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民族民间美术的现代艺术转化水平,达到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目的。

民族高校在专业美术教育改革深化中,充分把握时代需求,面向未来,更新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区域内民族民间美术特征与生产、生活、民俗所产生的必然联系,将由此形成的多种美术形式、工艺特色、手段、方法与各美术专业知识相融合,为学生创新意识与文化的植根性有机结合,在借鉴、传承与发扬中成就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民族文化素质。这也是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强化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意义所在。

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清代陕西同州、朝邑、华县、华阴、泾阳、乾县、礼泉、兴平直到宝鸡以西、乡绅官宦之家为夸奇斗富而蓄影成风,富家大户专门延请皮影雕刻艺人为自家雕刻自用戏箱。那时山西移民中的专业雕版艺人纷纷改行加入皮影雕刻行业,促进了陕西皮影雕刻技艺的发展。专业画师、文人等的加入,使它的艺术特点逐步精练,并在民间绘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减少了皮影造型的匠气,有的甚至达到了高雅、富丽的境界。如清代陕西泾阳县安吴堡大族富户吴氏一家(即世传吴寡妇家)的箱中皮影,是专为家族节日演唱而请画师、名匠精心设计的,并用独有的灰皮雕刻绘制,堪称精美华丽,具有高贵典雅的气韵。相传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逃至陕西期间,曾观看过吴家的皮影戏演出。

这些官宦之家形成的蓄影戏箱的风气,促使皮影刻绘、制作精益求精,使陕西皮影不仅仅成为表演的用具,更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灰皮影

清代中后期,陕西富平、礼泉、泾阳、高陵、三原、耀县等地的一部分富家大户,延请著名皮影雕刻艺人和专业画师(其中亦有文人参与),锐意改革皮影的造型设计,在保持原来西路皮影高大形制的基础上,融入东路皮影细腻精巧的刻工,并采用一种用石灰炼制过的牛皮,从而形成一路新的皮影艺术——灰皮影。

灰皮影的特点是:形制高大,比例舒展,造型夸张大胆,具有奔放潇洒的艺术感染力,刻工华丽、精细(有的甚至达到繁琐的程度);上色雅致、柔和,摆脱了民间艺术常有的匠气,达到典雅高贵的境界。

灰皮影存世时间较短,约为清代中期至清末,到民国时已很少见有制作了。据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回忆,连他的老师李占文(1909~1989年)都未亲见炼制灰皮的作坊,只是从前辈那里听说过灰皮影的制作工艺。由于灰皮炼制工艺繁复,成本昂贵,只有一些富家大户或官宦之家才有条件使用。兼之在表演使用中,灰皮影因为线条纤细,较容易损坏,以致灰皮影的作品存世稀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清代泾阳安吴堡吴氏家族的戏箱。

由于灰皮影珍贵稀少,过去对它的认识也比较浅显,甚至有一种说法,灰皮影只不过是在牛皮炼制过程中放了过多的石灰而无意中得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牛皮而已(类似瓷器中的窑变)。现在从发现的实物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使用了灰皮雕刻就可称为“灰皮影”,最根本的是其艺术风格的不同。即便陕西东路皮影采用了一些灰皮来制作,但其造型却是东路皮影的风格,那么它仍属东路皮影,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灰皮影”。

灰皮影的造型与东路皮影完全不同。以皮影头来说,灰皮影一般采用“翻鼻头”“两弯眉”的做法,而东路皮影则是“正鼻”或“鹰鼻”,眉毛也是“平眉”或“皱眉”。从色彩上看,灰皮影的淡雅也与东路皮影的浓艳有较大区别。如图1的灰皮影“帅盔爹胡子丑头”,刻工精细繁复,色彩柔和雅致,鼻子的形状是灰皮影典型的圆而上翻的造型。而图2的陕西东路皮影“帅盔三须头”则是标准的“正鼻”和“平眉”,色彩也比较浓艳华丽。

与许多别的艺术流派一样,灰皮影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吸取了陕西东、西两路皮影的特长而发展成熟的。从灰皮影作品中,能很清晰地看出艺人在东、西两路皮影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锐意改革的痕迹——既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杰作,也有设计失败、为追求精细而失干繁琐的例子。正是由于灰皮影的设计往往纤巧精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才需要“灰皮”这样一种特殊的优质牛皮来完成它。

总的来说,灰皮影具有西路皮影的舒展造型和东路皮影的精细刻工,再加上它特有的淡雅色彩和华丽典雅的气韵,使之具有如官窑瓷器般的优雅风范。与陕西东路皮影相比较,灰皮影在头茬、影人及中小景片的刻绘上后来居上,独领风骚。在皮影大布景上,灰皮影也有清丽高雅的不俗表现,但与东路皮影大布景的瑰丽精细、气势恢弘相比(图3),在作品的力度上灰皮影略逊一筹(图4)。可以说,灰皮影与东路皮影在皮影造型艺术上各擅胜场,共同创造了陕西皮影的精华。

可惜至清代后期,内乱外患不断,做工繁复、价格昂贵的灰皮影渐渐少人问津,“灰皮”的炼制方法终于失传。如今,陕西东路皮影仍有艺人代代传承,而珍贵的灰皮影则早已成为绝响。

我与灰皮影的缘分

因为对陕西皮影的喜爱,我渐渐走上了收藏老皮影的道路。几年下来,陕西各种路数的老皮影收了不少,唯独最令我神往的灰皮影却无缘得见。

那次又到西安收集皮影,事情顺利办完。第二天中午回上海的汽车卧铺票也已买好,我与妻子到西安鼓楼附近有名的回民一条街闲逛,走到化觉巷口时,看见一家回民经营的小店,主要卖一些廉价的旅游纪念品,店里光线很暗,一面墙上挂了些皮影,猛一看都是近几年仿制的,被太阳晒得褪了色,上面厚厚一层浮灰。我因为这时已收藏了不少老皮影,自觉有几分眼力,就带着批评的眼光上前细看,这一看,令我大吃一惊,其中一个灰蒙蒙的皮影“枪旗子”,不论是造型还是质地都是我从未见过的。我想,仿制的新皮影都是按照老皮影的样子来做的,而老皮影的样子我几乎都见过,所以这件我从没见过的皮影不可能是新仿的。我连忙找老板问价,老板见我是个普通的国内游客,以陕西特有的“生冷硬倔”口吻回答我:“200元。”还不让我还价,我气得扭头就走。

走了几十步,我冷静下来,再咋样也不能和这么好的皮影怄气呀!回过头来,我跟老板好说歹说,总算以180元买下。

回到旅馆,我连忙请来陕西皮影界的专家汪天稳老先生。汪老看了我刚淘到的皮影,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这是灰皮!”令我惊喜万分。我用酒精擦去皮上的灰尘细看,只见这件皮影质地致密,柔中有劲,有特殊的玉质感。皮色白净光滑,透光匀称柔和,只在身上和旗上有一点淡淡的红和绿,显得非常淡雅而又晶莹剔透。这件皮影虽部分有残,但刻工流畅有力,尤其是旗上的螭龙,圆劲挺拔,潇洒奔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图5)。

第二天上午,我和妻子又来到这家回民小店,探询这件皮影的来历。这次老板客气多了,据他相告,这些皮影是若干年前有人送上门来,由他父亲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的(当年还无人专门仿制皮影),陆续已卖掉不少,还有一些存放在阁楼上。我一听不禁怦然心动,连忙要他全部搬下来细看。他于是搬来一大堆破烂残缺的皮影,其中良莠不齐,但也混杂了一些灰皮影,只能仔细挑选。妻子看我蹲下挑选,知遘今天肯定走不了,连忙去把回上海的汽车票退了。就这样,我开始与灰皮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了几年,我又来到西安。听朋友说八仙庵有一个老者有老皮影戏唱本卖,我决定一探究竟。到了八仙庵,找到老人开的小店,只见店里黑暗破烂,弥漫着一股烧炉子的煤气味。我询问皮影戏唱本的事,老者把我上下打量了一下,回了一句:“卖了。”我略感失望,又有些白跑一趟的不甘,不经意地问了一句:“有没有老皮影卖?”老者从一

堆破旧的纸下抽出一个夹子扔在柜台上。我打开细看,大失所望,发现全是新刻后染色作旧的。我看老者的神态,分明显示出一副你南方人懂个啥皮影的不屑。我于是一边看一边说:“这些皮影刀路不对,颜色也不对,都是新仿的嘛。”老者强辩:“我看刀路好着呢,你说颜色咋不对嘛?”我拿起个皮影迎着光线一照:“你看,这绿色是现代的化学颜料,发蓝发翠,看上去扎眼得很,而老皮影的绿色都用的铜绿,是天然的矿物颜料,沉稳得很。”老者听我说的都是内行话,就不好意思地说:“现在老皮影少咧,难找得很。”这时我已经把夹子里的皮影看得差不多了,正要合上夹子,忽然瞥见夹子最后一页的角上有个皮影的颜色有些特殊,我小心地抽出来,细看之下,一阵惊喜,这是一件刻工精细、颜色华美、品相完好的灰皮影“仙童”(图6)。我压抑住激动的心情,装做不经意地说:“既然来了,也买件工艺品送送朋友吧,这件多少钱?”老者回答:“这件做工好得很,得要一百五。”我一听就知道他是把真正的灰皮影当新货开价了。要知道,品相这么完美的灰皮影当时行情起码在5000到1万元。我稍作还价,以130元买下。回到旅馆,我迫不及待地取出皮影欣赏,这件灰皮“仙童”上身穿着软甲,腰间扎着虎皮,刻工精细绝伦,裤腿则在朱红底子上点缀蓝花,显得清丽高雅。尤为难得的是,历经200来年的时光,品相仍然完好。

这些年来,我常感叹自己与陕西皮影的缘分。古人云:物莫不聚于所好。我想,正因为喜爱收藏的人甘愿为自己的所好付出财力、物力,以及宝贵的光阴,才会聚集起这么多美好的东西。

灰皮影欣赏

灰皮影头茬“老虎精头”(图7)。此头为《封神榜》中截教弟子,因截教门人多为兽类得道,所以此类头茬多为兽头上刻有莲花顶。这件皮影刻画了一个威猛的虎精形象,脸上有斑斓虎纹,眼上的疙瘩卷殷红如血,胡须和耳毛怒张。更为精彩的是眉毛的表现,似虎尾般卷曲,表现了它吊睛白额的虎虎生气。

灰皮影头茬“狗精头”(图8)。此头顶有阴阳八卦和狗状兽站立。最值得称道的是眼部、前额、耳旁毛发的刻画,或长或短,或正或反,卷曲勾连,看似随心所欲,却显得奔放大胆,潇洒自如,非高手不能为之。

灰皮影头茬“桃树精头”(图9)。《封神榜》中有“桃树精”和“柳树精”,最后分别被封为“千里眼”和“顺风耳”。此头使人惊叹于雕刻艺人的艺术想象力,头额、眼部、鼻头、下颌无一不是桃形,头顶还长了一株开花结果的桃树。

灰皮影头茬“佛头”(图10)。此头做工周正严谨,一丝不苟。尤其头上发卷,运用陕西皮影“推皮触刀”的技艺,可说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灰皮影“红万字暗花小生氅”(图11)。这件皮影的最大特色在于对暗花布料的模仿。大部分不镂空,只刻暗线,以深浅不同的红色来区分底子和花纹,可谓以皮质表现衣物的创新手法。

灰皮影“番校尉”(图12)。皮影人物一般由11个部分组成,这件皮影则多了两个部分,即两个袖口下垂的部分,表现了番邦有别于中原的衣饰打扮。

灰皮影“观音”(图13,头为陕西东路风格)。这件皮影“观音”刻工精致细密,颜色华贵而清丽。黄色的观音兜底子上是白牡丹,花瓣上染极淡的一点青灰色,一派大家风范。

灰皮影“马软靠”(图14)。“马软靠”,即骑马穿铠甲而不扎背旗。这件皮影刻工精湛,上色华丽,塑造了一位骑着骏马的武将形象。

灰皮影“马龙袍”(图15)。“马龙袍”,用于皇族或高官出行。绿底的官服上游龙张牙舞爪,气韵生动。

灰皮影云朵一组“魔家四将”(图16)。《封神榜》中,魔家四将乃兄弟四人,他们助闻太师伐西岐死后被姜子牙封神为四大天王——增长天王魔礼青、广目天王魔礼红、多闻天王魔礼海、持国天王魔礼寿,掌风调雨顺之权,护国安民。

这组皮影刻画了4个腾云驾雾的魔将,云彩的线条卷曲缠绕,繁而不乱,具有凤起云涌的气势。魔将的须发以及衣饰的飘带、飞腾的火焰,极其奔放洒脱。面部的特征和表情及身上的疙瘩肌体,极尽夸张之能事,具有“清奇古怪”的艺术特征。虽表现的是凶狞的魔将,却给人以清雅华美之感,真有化青面獠牙为一团清气的神奇魅力。

灰皮影“团花二堂椅”(图l 7)。灰皮的底子莹润而有凝脂感,椅子上有椅搭和坐垫,是以皮质表现古代比丝织物的范例。图案清雅脱俗。

灰皮影“斑竹书房桌椅”(图1 8)。以牛皮来刻画竹制的书房家具,且是斑斑湘竹,看桌上陈设:书函、铜炉、水盂、文玩,花瓶里有松竹梅岁寒三友,瘿木笔海里有卷轴、墨笔、竹笛,砚台里墨汁未干,桌面上古书翻开,真有一派风雅之气。

灰皮影“桃桩盆景”(图19)、灰皮影“梅桩盆景”(图20)。两盆景雅致可爱。尤其梅桩,根枝虬劲,生动盎然。

灰皮影“玉堂富贵景片”(图21)。在这幅景片中,牡丹花寓意富贵,与玉兰花、海棠花组合,寓意“玉堂富贵”,是民间常用的吉祥图案。

灰皮影“鱼缸景片”(图22)。鱼缸置于根雕的底座上,缸沿有夔龙造型,缸外狮头兽足、云纹水花,缸内金鱼戏藻。雕工精湛,画工细致。

灰皮影“唐王游地狱”(图2 3)。这是《西游记》中“唐王游地狱”的景片。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因未能阻止魏徵斩泾河龙王而被追入地狱,后判官崔珏为其加寿,才得以返回人间的故事。这幅皮影景片的左边是穿红袍的判官崔珏,他一手执笔,一手掌生死簿,鬓发蓬松,胡须满腮,显得威严凝重。中间是唐太宗李世民,他虽贵为人间君王,却因被拘入地狱而显得无奈而谦和。他身上华丽的龙袍衣袂飘飘,透出庄严的帝王气概。右边的小鬼腰系虎皮裙,举手投足间显出一副既惫懒又狡狯的神态。该景片中,崔珏红袍的线条生动,深浅晕染过渡自然,唐王的龙袍刻工精细,上色华丽,而小鬼的刻画则突出了“鬼趣”,实为陕西皮影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上一篇: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机械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