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绘画论文范文

2024-03-12

民间绘画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通过创新,不断地为陶瓷绘画注入新鲜的血液。创新应立足于传统,而又高于传统。中国画,民间艺术,西方艺术,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

关键词:借古创新 绘画创新 民间艺术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丰富、便利的生活都是前人不断创新发展的成果。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离开了创新,社会就会变为一潭死水,停滞不前。社会如此,艺术也是如此。对于艺术而言,创新推动其丰富、发展,给予艺术以不朽的生命力。无法想象没有创新的艺术世界是多么地单一无聊,又何谈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传统的艺术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有今天这么让人着迷的魅力。在当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将陶瓷作为客体,在上面进行艺术创作,这本就是先人的一种创新,如果没有第一人的大胆尝试,陶瓷绘画便没有今天这么繁荣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极大丰富提高,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艺术不再是达官显贵欣赏追求的特权,普通人也需要好的艺术品来丰富其精神世界。陶瓷绘画这一门古老的艺术,也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创新中不断的发展壮大,被更多的人欣赏,激起更多人心中的共鸣。

有人将陶瓷绘画划分在工艺美术的范畴,我认为陶瓷绘画与工艺美术之间却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工艺美术是以人为客体,物质为主体,它完全为器物本身服务而忽略了作者本身的情感。陶瓷作为客体,艺术家将自己的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其中艺术家本身作为主体,不依赖于器物而独立存在的美术活动才能称作陶瓷绘画。绘画,是精美陶器的画龙点睛之笔。所以我认为陶瓷绘画的创新,主要是体现在美术创作的方面。

所谓创新,不是脱离传统的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经过历史朝代筛选而保存下来的传统,定有其存在及被继承的理由。即使其中可能有一些今天认为是糟粕的东西,也不应该全盘否定。客观地看待,取其精华。脱离了传统的创新,容易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不起时间的洗练,很快便会消失。景德镇传统的师承关系,虽能使学生继承师傅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技术,但是过于强调,容易淹没老师的创造性,学生也缺乏独立性与创造性,这样传承下来,容易僵化甚至落后。创新要求我们抛弃浅陋的思想知识,打开感官的窗户,接受来自多方面的讯息。所以只有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所传达出的情感与意境才能让人的感觉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无缥缈。

将中国画中的笔墨意境与陶瓷绘画相结合早在明清时期便开始有人进行尝试,到“珠山八友”开启了画家画瓷的先河,大量的国画家涌入景德镇进行创作,并且出生于传统师承关系的艺术家也开始慢慢学习并运用中国画中的审美习惯,可见国画对陶瓷绘画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即便产量颇多,但真正值得一提的却少之又少。太多作品只是简单的将国画搬到陶瓷上,作者对绘画艺术的本质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沉浸于浅显的“梅、兰、竹、菊”或者“某某流派”与自古以来国画所崇尚的“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相悖。“笔墨当随时代”不仅仅是中国画应当如此,陶瓷绘画也该如此,艺术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唐朝名画录》中提出一幅画的品评标准有四品,即:神品、妙品、能品、逸品。姜宝林老师把在宣纸上的大写意用青花在瓷器上挥洒自如,不仅有文人画的恣意洒脱,也有陶瓷绘画的清雅之意。江宏伟老师擅长工笔,其在瓷器上作画,不但注意器型的装饰美,瓷釉温润的质感,对于中国画意境美的把握也恰到好处,线条凝炼,淡雅脱俗。国画中的留白,也同样适用于陶瓷绘画中。画面中的留白,虽为白,仔细遐想,而后便觉丰富。因人的阅历经历不同,所体会感情也有所不同。所以,适当的留白,丰富着画面的感情。

清康熙皇帝勤而好学,他认为:“虽古圣人,岂有生来无所不能言者?凡事具由学而成。”学,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的外来文化也能为我们所用。粉彩的出现就是一个学习外来文化进行创新的好例子。它是在中国古代的釉上五彩工艺基础上,结合了西方引进的珐琅彩工艺技法,经过中国工匠的巧妙融汇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施于人教授将西方的装饰绘画借鉴到陶瓷器皿中,开辟了陶瓷中新的装饰风格。西方艺术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做到了为我们所用,却不代表它能取代传统。过度的看重西方艺术,忽视传统,容易丢失陶瓷绘画的根。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也能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养料。剪纸、扎染、编织等都能成为我们的创作元素。在施于人教授的一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风情,作品中透露民间艺术质朴的天性,同时又能表现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真正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度。

如果没有新内容,传统就会成为干瘪的空壳。今天的我们不应该用旧笔毫无生气的重复过去,而应该创作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艺术。在创作时,我们可立足于與众不同的观察点,着眼于与众不同的领域,使用与众不同的形式语言,深入研究与探索,终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陶瓷绘画的艺术语言。借用施于人教授的话“陶瓷艺术成就虽已五彩缤纷,但有更多的花朵即将开放。”

参考文献:

[1]蔡毅编著.故宫粉彩瓷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5

民间绘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我国悠久的瓷器历史中,民窑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明清两代尤为繁盛,民窑瓷器绘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介于民间美术与传统绘画艺术形式之间的一种独特画种。民窑瓷器艺术绘画的写意性实现了器物与艺术的完美交融,瓷绘的写意特质进一步升华了瓷器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价值。对于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研究,有助于为当前民窑瓷器文化的研究以及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为此,本文以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窑瓷器绘画内涵的阐释,深入探究了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的表现,这对于丰富人们对我国瓷器绘画美学的认识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

民窑瓷器是相较于官窑而言的,自唐代起,我国瓷器的装饰艺术形式开始逐渐向绘画延伸,并且我国民窑瓷器的造型纹饰更多地以绘画形式呈现,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自由而张扬,将绘画图案的写意性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瓷器绘画图案的写意性使瓷器装饰更具艺术感染力,代表了古代人超群的智慧和绘画技艺,也象征了古人思想的突破性。通过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写意特质,将我国传统文化、民风习俗、社会伦理、书法艺术等主题融于日常器物之中,赋予了瓷器装饰审美更加高深的意境和内涵,也为中国瓷器艺术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

1 民窑瓷器绘画内涵阐释

瓷器绘画是从“瓷器装饰”概念中剥离出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明确“瓷器绘画”概念对于研究某一时期特定地点的民窑或官窑瓷器的图案绘画艺术形象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能够促使人们基于绘画艺术从全新的视角对瓷器绘画做出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探究。瓷器绘画艺术是指运用绘画工具将图案描绘在瓷器器表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在绘画风格上又划分为绘画装饰性画面及图案装饰性画面。民窑瓷绘则是具有独特性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从绘画图案写意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探究,对于消除人们以往对民窑瓷器的某些偏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促使人们从新视角去观察其中所蕴含的真实与灵动。对瓷器绘画的写意性特质进行研究,是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推进我国传统写意绘画理论的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2 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的表现

2.1 写意重“神”轻“形”,内含强烈的艺术张力

抽象和具体作为艺术形象表现的两种基本手法,其中,抽象艺术表现手法在民窑瓷器艺术绘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崇尚绘画图案的精炼与简约,往往对一些简化的符号进行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画面图案,并赋予瓷器作品生动活泼的艺术张力。我国传统审美习惯讲究形妙神肖,民窑绘瓷工匠们深谙此道,在进行瓷器图案绘画时,将以神造型的减笔抽象艺术符号充分体现在瓷绘画面中,实现了与其绘瓷技艺的完美结合,使瓷器画面展现出生动传神的写意特质。

2.2 以“线”写意,传递瓷绘的思想情感

线条这一绘画符号在我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特殊的绘画语言符号,具有表情传意、展现客观物象的作用,同时也是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中表现画面形象的关键元素。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律动感使其成为构成富有生动意趣画面的基本要素,在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中,绘瓷工匠常常把大自然中的物象抽象成意象化的线条,来表达思想情感。比如,线条的形态粗细、长短曲直、轻重缓急等都是对情感的流露和宣泄,表现愉悦欢快的线条总是流利顺畅且无停顿的,而当所表达的情感忧郁低沉时,线条常常是停顿艰涩的。此外,线条笔触的轻重浓淡变化,也会传达出不同的写意之美,瓷器绘画中,通过线条色料的深浅便能带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官体验。比如,淡而润的线条柔媚明丽,意在展现含蓄美,色浓遒劲的线条画面则表达出刚强有力、气势逼人的力量美。民窑瓷器绘画中各种形态线条的巧妙运用,不仅勾勒出了图案物象的形态美,更显现了线条的魅力和绘瓷匠人的思想与情感。

2.3 瓷绘图案写意重在“趣”

民窑瓷器绘画中对“趣”的艺术表现,是对瓷器艺术写意绘画内涵的极大丰富和创新。艺术趣味是我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中永恒的主题和追求,民窑瓷器绘画艺术作品中展现自然幽默之趣的图案颇多,也有一部分民窑瓷器绘画展现的是诙谐幽默之趣。比如,民窑瓷器作品中绘画的动植物与自然风光画面,展现的便是生机盎然的自然天趣,或者通过拟人化的处理手法,赋予绘画图案中的元素以自由天命之趣。在瓷器绘画中追求“趣”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也给予瓷器作品生命力和隽永的艺术魅力。民窑瓷绘工匠通过写意手法,表达自身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和认知,是植根民间的艺术宝藏。

3 结语

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发根于民间,瓷器绘画图案的写意特征是民窑瓷器最具表现力的装饰特点之一,集当时的社会习俗、人文观念等意义于一身,并兼具民间美术朴素率直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形式,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写意特质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社会风貌的体现,民窑瓷器艺术创作的自由性为瓷器绘画图案写意风格的发展提供了成长沃土,也推动了我国民间美术思想理念的深入发展。了解我国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所蕴含的写意特质,对于进一步明确民窑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让更多人主动深入地了解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形象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笔者也希望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社会上引起人们对民窑瓷器艺术绘画的广泛热议,促使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广泛地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在群策群力的作用下共同实现本课题研究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青阳.质佳而色耀之美——从制胎工艺的角度解析康熙瓷器绘画[J].中国陶瓷,2016,52(05):111-114.

[2] 龙德明,邹乐.明代民窑景德镇青花瓷器“国画”艺术研究[J].兰台世界,2015(06):150-151.

[3] 叶长喜.浅谈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2012,23(03):132-133.

民间绘画论文范文第3篇

全媒时代带来了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的变化,也带来了媒介化生活与文学的铺展,文学被泛媒介性化去了文学的诗性和价值性,形成了媒介化文学。

人们从大量媒介形式和媒介活动中简单直接地吸收生活理念而形成媒介化生活,与之相应,人们也从媒介形式和媒介活动中简单直接地吸收文学理念而制作媒介化文学,因此,媒介化文学就是被媒介的浮华、铺张、随意和实用化去了文学的诗性和价值性的文学。

大量的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畅销文学、当红影视都具有这样的性质,而文学期刊也在往此方向靠,文学期刊中的不少作品已经开始纳入与媒介形式和媒介活动相似的或者一致的、吸引看点的兴趣元素,并且,将因媒介效应而走红的作家纳入作家协会以至作家协会高层,已经变成一种作家协会的时尚夸耀。

媒介化文学的压倒倾向形成了强大和普遍的公众效应,但并非由此就能确定这是真正的文学效应,并非具有这样效应的文学就是更新的、更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也并非就能由媒介化文学的欢呼而直接否定文学的经典功能与诗性价值。

与媒介化文学往往趋于浮华、铺张、随意、实用的制作相比,文学是在媒介化生活中寻视的精神奢侈、是一种非实用的和非工具的诗性信息寻视与回应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在此过程中寻找某种诗性品质与生活意义,就可能使文学成为媒介化生活中的非功利性表现,而媒介化文学却使文学更加依附于功利性生活:这两种文学倾向分别表达了有审美差异的生活世界。

精神性生活世界与实用性生活世界是两个差异很大的生活世界,文学主要是传播人类精神——生命精神与审美精神,这与用来获取日常生活信息、满足工作需要的实用传播有很大不同,两者是平衡的以至相互融合的。

媒介化生活中的媒介与文学之间出现了不平衡,而媒介与文学的相互推动本该有一个平衡关系。媒介本来是中性的,当文学使用媒介的意图大多为功利性意图时,媒介性倾向将文学大多体现于功利性生活时,就使文学的功能大多被实用化,文学性与媒介性之间就失去平衡。

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时,当文学被媒介化——主要被媒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所控制时,其显示出的最重要特质,就是破坏文学专有的诗性精神领域、随意出入于文学而快速实现功利效用,与此相关,文学在某种程度上脱媒介化就是脱功利化,就是脱去借媒介化产生、也借媒介化掩盖的功利性倾向。

我将文学、音乐、绘画等以诗性功能和主观化视角为主的媒介看作特殊媒介,特殊媒介贡献的主要是一种想象的、虚构的世界,这个生活世界以文学性为主构成,在这个世界中活动的,主要是一个想象的人;我将以实用、消遣、娱乐功能和客观化视角为主的媒介看作普通媒介,普通媒介贡献的,主要是一个现实的、虚拟的世界,这个生活世界以媒介的现实性为主构成,在这个世界中活动的主要是一个实际的人:他可能在虚拟世界中隐去他的身份、性别等真实信息而活动。

在媒介化生活中,普通媒介特性不断渗入文学中,带来了文学形式与内容的极大变革,但与此同时,媒介性也在破坏文学性,媒介的功利传播效应不断侵入文学中。由于对事实的任意说法以及人们在虚拟中的任意隐身,不论是纪实的还是虚拟的媒介空间,都对文学空间含有威胁。由此,在中国的媒介化社会中,已经看到愈来愈多的媒介性对文学性的破坏,以至出现了追随在媒介化生活表面的媒介化文学倾向。

如果简洁地加以说明,可以说文学的主要形式标志是审美性和奢侈性——种审美追求的奢侈,普通传播的主要形式标志是随意性和实用性——种实现实际生活意愿的功能,而媒介化文学更加接近于普通传播功能。由此,媒介化文学疏远审美的精神性而亲近功利的制作性,这种制作性文学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与普通媒介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更加接近,即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介化文学与媒介间的界限正在被抹去。

为便于分辨起见,我将作一种本质化文学与媒介化文学的区分。本质化文学的要求与媒介化的文学制作主要在几方面有区别:

1、本质化文学意味着个性审美和诗性发现,它要符合文学原创和个性独创的精神,它注重深度性主题和创造性表现;与文学的本质性要求相反,媒介化文学重发表、重表演、重复制。

2、本质化文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审美间距和审美条件的限制,拥有一种专门领域,这种专门领域随着生活风格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在扩展演变,但并没有消失;与文学的要求相反,媒介化文学试图模糊文学的专门领域,用对现实的展示和个人的放纵来替代对文学专门领域的敬畏,以随意和快捷抹掉精致和规则。

3、本质化文学注重发现生活,注重文学发现与真理、与精神、与价值的关系;与文学的要求相反,媒介化文学注重功利性生活概念,注重制作与服务、工具与目标的关系,它们多半涉及一般生活概念而不深入具体的生存价值,并且全力瓦解文学对某种精神神圣性的崇拜。

这样一些与媒介化文学有关的特点,在畅销书刊、网络文学、娱乐节目、城市景观、流行演唱、影视制作、广告策划中都有所体现。例如说,《杜拉拉升职记》和《步步惊心》这样的作品,从畅销书、网络作品到电影再到电视剧逐层扩展,并反复碾压和扩大商业性传播范围,我们会看到,传播它的媒介技术和形式在变化,但它的社会理念和审美层次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实际上,这是借助“杜拉拉”或者“若曦(张晓)”这个名字在快捷地复制并传播某些彼此相似的城市粉领生活概念。

媒介化文学之所以不强调原创效果而强调实用效果、注重对现实的复制性和对应性,是因为它们要依托于此而生存。媒介化文学要依靠媒介进行快速的和批量的平面制作,不要仔细和精致、不要品位和思考、不要停留和含蓄,这样的制作依照某些格式、某些几乎不变的感受去重复制作而受人欢迎。例如说,郭敬明的作品尽管从一开始就被“抄袭”或者仿制他人的嫌疑以至丑闻所笼罩,但郭敬明以及他的作品依然被媒体、批评界和民间广为看重,因为这样的制作不仅满足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和生活口味,而且满足了媒介化的传播需要和很大程度的利益需要。

这样,文学的独立效果与媒介的制作效果之间的差异便容易造成迷惑和混淆:媒介化文学的效果往往更加具有普及性、时尚性、铺张性,这似乎使媒介化文学具有了一种更加深入人心的文学效果。

但媒介技术和媒介形式敞开的,不仅是硬件和软件组成的信息传播以及信息中介生活,而且是让我们寻视和沉浸于其中的生活情境。不可能用媒介技术和媒介形式来衡量生活的审美感受,文学的核心概念并不来源于媒介的普通传播功能,而来源于文学的形式及意义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是简单关注媒介的功能和形态,就无法选择媒介化生活中文学的人性道义和生存信仰。

由于文学具有非实用的和非工具的信息巡视与回应过程,诗性品质和审美气息必然与产生意义融合一体,在生活中寻找某种品质和意义就使文学成为生活的奢侈品。一方面,由于媒介信息对生活的覆盖,文学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主体不断地在媒介活动中巡视各种诗性信息并对信息做出意义回应的过程;另一方面,基于文学中主体意向对现实信息的巡视,它又返回媒介代表的现实空间,这规定了文学空间与媒介空间的现实关系和美学关系。

当文学性与媒介性的不对称广泛存在的时候,我们对于生活的希望和困惑也不对称;我们需要媒介来传达事实,一旦事实让人们迷惑,就会需要文学脱去媒介化倾向来加以澄清:文学以产生意义的方式介入客观历史时,就是介入价值认识和判断,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媒介性需要真实、准确、客观、及时,文学同样遵循这些原则,不同的是,这些原则是由文学的品质和理想来承担与传播的。

文学就是生活审美性情的展开,作为生活和社会审美性情的表现,文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说什么,而且在于怎么说——传播什么与怎么让人们理解和接受是一回事:什么成为文学的始发源、信息是否有足够的超越媒介本身的力量,取决于文学长久以来形成的经典品质和审美理想,这包括人性道义、生命信仰、社会理想、日常品质、审美德性等。

媒介的无界共享、以个体为核心的特质一方面让许多人成为独立的媒介源,一方面造成媒介性的群体传递特色就是不加分辨地快速扩张。这样,搞笑、娱乐、浮华、复制、功利的媒介化文学现状就来源于媒介的随意性特质,而文学脱功利化的审美含蓄中埋藏着坚定的意义、信念和价值,因而有助于控制媒介性的无价值、无精神方向的弊病。

文学是审美性生活的传播和展开。文学并不仅仅是某种交流形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品质:文学与普通媒介传播分别表达了不同的生活世界,这两种生活世界是有审美差异的,由此而划分的,不仅是文化分层、交流分层和社会分层,而且是生活风格分层。

但是,我们的生活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财富分层的风格,而媒介化文学也据此改变了审美差异,具有了与财富的一致性以及媒介化的相似性。例如说,很多当代中国时尚文学在表面蒙上一层诗意栖居的相似景观,但内底里却是以财富而享受生活的意识,因为缺乏价值追求,就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文学表现,完全混淆了享受生活与诗意栖居的不同感受,这里没有差异:享受就是诗意,这样的庸俗等同就改变了文学的本来意义。

全媒时代需要展开的文学既是审美化生活与媒介化生活的平面交流,也是两者的深度对抗。生活是有差异的,即使媒介化生活所展开的无界空间也无法抹平生活差异,尤其是精神和文化的差异,所以在媒介空间中存在着相互区别而又有自己领域的不同社群,而文学根据不同生活差异产生自己的独特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差异就是生活的一种本质,只是,这种差异需要平衡,而媒介化生活的相互模仿遮蔽了精神差异的不平衡:在我们的媒介化社会中,似乎人们的精神生活因相互模仿而处于同一个平面。这样,媒介化生活与媒介本身一起进行扩张,文学的、诗性的生活品质在媒介扩张中不断萎缩,而媒介化文学对差异生活进一步进行了屏蔽,由此削减了构成生活情境的、文学的审美元素。

作为审美经验和审美生活的表现,经典的文学与媒介化文学不同的传播点在于:媒介化文学敞开的主要是无差异生活、相互模仿的生活,而经典的文学则主要传播有差异的、从而是原创的生活。不但生活本身是有差异的,而且文学与生活的差异也不可能像许多媒介化文学制作尽力做的那样被抹平。

重要的区别体现在:媒介性往往依附于现实的表面去进行制作,而文学性要求对现实进行原创的重新组织和发现。例如说,中国的大多网络文学作品相互重复,停留于用同一个框架装不同的内容或者用不同的框架填同一个内容,这样的模式制作就缺乏进行差异叙事的文学原创性。

文学要求现实性但必须具有原创性。文学原创就是重新叙述和重新组织现实,使现实以一种独立的审美形态出现并传播,即是说,文学以其创造的另一种真实、另一种现实而重新进入现实并影响现实。文学的原创性主要出于审美对文学的要求,而真实性则主要出于现实对文学的要求。即使媒介化文学表现出来一些时尚真实,也不应该是简单地对应于现实,而是呈现真实与文学之间的原创关系、生活与形式之间的原创关系。

一种文学形式的确定及其提供的经验,并不是一些预先构想的逻辑和命名的实现,而是一些基本元素的实践和典型形式变化的结果,因为,所有有关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文体界定,几乎都不能规定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效果,但一个文学文本的最终确立却常常取决于其原创性程度。例如说,关于当代中国婚恋、家庭、白领生活的作品只是仿制现实,虽然应用了大量新媒介形式和技巧元素,但无法在主题和意义方面进行原创,也就难以具有独立的文学效果。

可重复性是媒介化文学的重要存在方式,而对于文学来说,一个更为本质的要素是它的原创性,即不可重复性。虽然文学有一整套系统和模式,但文学就是文学再生产,进行文学再生产时,要依托于熟悉的模式去创造,是在已有的模式中想象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而不系于依葫芦画瓢式的制作。例如说,底层文学、青春文学、后宫文学、谍战文学大都在已经形成的模式中相互重复。

原创性使更加纯粹的文学品质区别于媒介化文学,同时,也使审美性生活区别于简单直接的媒介化生活,如果缺乏原创性,就缺乏文学性,也缺乏生活的审美品质。由于普通媒介信息具有复制性,这使媒介控制下的生活也有复制性:媒介化生活具有公共性、模仿性、相似性甚至一致性,媒介化文学由此可能常常对相互复制的生活进行再复制,这个过程常常在丢失生活世界的意义,而文学本来要求以最可能的独立性去创造生活世界的意义。

从对现实进行原创的文学出发,文学性要求与媒介性表现有很大不同:文学性要创造一种诗性生活去传播,不依附于普通媒介形式去对现实直接反应,而是借助媒介形式读解文学自身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并依此建构和传播生活世界。媒介性停留于对生活以及其它作品的复制和模仿。在是否有原创表现的区别上,媒介性和文学性各自走回了传播原点,并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与传达立场影响了与它们相关的生活,媒介化文学和脱功利化文学由此显示完全不同的经验和风格。

民间绘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民间借贷对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已逐步上升,其泡沫性与风险性也不断扩大。就民间借贷自身而言,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又具有区域性特点。闽东地区民间借贷由来已久,作为宏观金融的一部分,其规范化发展对当地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民间借贷;风险;监督;引导;规范化

民间借贷指个人向集体及其互相间提供的信用,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民间信贷主要发生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个人、企业及民间借贷组织之间的以货币为标准的价值让渡和本息偿付活动。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金融活动,具有自发、高效、手续便捷等特点,在金融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集中地和农村地区较为活跃,对资金供给和需求有一定的存在意义。

一、闽东地区民间借贷概况

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越显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大,借贷用途日趋多样。据宁德惠鑫金融公司调查显示,闽东地区民间借贷无论从规模和利率方面都呈现阶段性上涨,此外,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县、市也已出现民间借贷市场泡沫化的局面,参与民间借贷的人员和借贷组织数量不断增加。

笔者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发放130份调查问卷,收取117份有效问卷。统计后显示,对于资金需求。约22%的民众选择银行贷款,78%的人乐于向亲朋好友、金融公司和“草根放贷人”借入资金。为进一步了解需求构成,对这78%的人群进一步了解,结果90%为短期资金需求,并根据市、县、乡等不同区域,对资金的用途、借出资金占收入的比例和利息率做了调查,如表1所示。

据表1中所示,资金用途总体表现为商用和房屋建造(购买),对于医疗等不确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众对民间资金的需求,反映出民众对民间资金的需求倾向于急需、数额较大等项目,而这类需求是正规金融难以提供便利服务的。另一方面,民众对自有资金的贷出(投入民间借贷市场)约占收入的3成,利息率多为10%以上,民众参与民间借贷市场的热情度较高,且急需此类收益较高的金融理财方式。

二、闽东地区民间借贷规范化的紧迫性

(一)案件频发,隐藏高风险

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至2012年共受理涉及民间借贷、公司、企业的各类纠纷案件10 887件,上升60.6%,涉案金额19.9亿元人民币,上升207% 。案件的频发暴露出民间借贷市场巨大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一是泡沫破裂后资金链的断裂。民间借贷往往伴随着高利率、高收益和不断扩大的借贷泡沫,当借贷资金几经转手后利率倍增,资金的最终使用者一旦无法支付高额利息,将使借贷资金链断裂,引发一连串的借贷纠纷。二是存在违法融资行为,加剧民间借贷市场动荡。在纠纷案件中有近3成具有诈骗集资和骗资性质,发起人以畸高的利息为诱饵,组建民间借贷组织,骗取民众参与,集资后往往不能偿还本息。另外,由于民间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民间借贷组织借出资金后难以有效监督资金用途,因此资金易被违法使用难以收回本息。

(二)利率畸高,危及经济稳定

宁德市顺鑫担保公司统计显示,2012年各月份宁德民间借贷的综合年利率约20%。而目前的实体经济正处于下行价段,多数中小企业年利润不到10%,长期运用民间借贷等同于“慢性自杀”。根据市场规律,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最终只能选择从实体经济中抽逃,转而加入民间放贷的行列。由于金融是不直接创造价值的,一旦形成这样的惯性,将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并产生负面影响。事实上,这样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

(三)新旧债交替,引发恶性循环

民间借贷方便、快捷,是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手段,但如果使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按时偿还民间借贷债务,再次从民间借贷市场借入资金,新债还旧债,通过利息的滚动,资金成本将会大大增加,给资金需求者背上沉重的包袱,且容易引发债务纠纷。同时如果民间借贷市场与银行信贷嫁接,易造成银行难以掌握民营企业资金状况的局面,从而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闽东民间借贷规范化路径选择

(一)规范借贷程序,减少借贷纠纷

根据问卷调查,60%的借贷参与者认为应当订立一份标准化的借贷合同,以便于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监管;47%的借贷参与者认为应当尽快让仲裁机关介入民间借贷行为,并对民间借贷办理公证;43%的借贷参与者认为民间借贷的整体流程应由指定机构进行登记和备案。因此,政府应为民间借贷流程提供契约自由与契约权益的保障,增强民间借贷市场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具体措施为:(1)订立规范化的民间借贷合同和凭证。内容涵盖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付款期限和付息等要素,减少民间借贷纠纷发生的可能性。(2)建立民间借贷行为信息登记库。凡是合理、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均须在相关的监管机构登记和备案,并且对登记和备案的民间借贷行为应提供法律上的保护,同时间接的引导民间借贷从以往的地下金融模式转为阳光化金融模式,并接受监督管理,提高对此类“草根金融”的可控性,为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奠定基础。(3)引入民间借贷仲裁制度,为民间借贷纠纷提供仲裁和公证。由于仲裁程序较司法程序更为便利,对当前频发的民间借贷行为较为适用,应鼓励借贷双方通过仲裁进行公正,防范风险扩大化,避免纠纷的蔓延,减少民间借贷纠纷成本。

(二)政府主动介入,加强监测与管理

在民间借贷逐渐阳光化的今天,政府已不能仅作为旁观者,而应当依照相关法律,适时介入民间借贷市场,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提出有力措施对标会加强引导和管理。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对民间借贷组织进行依法登记,按区域将标会组织者进行集中管理,约束会首,同时加大经侦部门的监察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应适时介入民间借贷市场。长期以来,政府的融资难度相对较低,国有大型银行机构的资金占有占多数,今后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短期融资,政府可尝试向民间借贷市场“拆借”,类似做法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闽南地区已有出现。“拆借”是银行同业之间为解决资金的短期不足,而采取的期限短、高利率、高灵活性的借贷行为,政府可仿照此做法,尝试事先与规模较大,信用度好的民间借贷组织订立合同,一旦企业遇到短期流动性不足,由政府引导,参考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借入民间资金,解决资金的短期流动性问题。由于政府引导的利率具有一定权威性,并通过“拆借”行为与民间借贷组织进行嫁接,对市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一做法对于缺乏信息来源的民众,能依据这一“官方”利率,有效判断当前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和收益。

(三)引导借贷组织,使之成为金融业的有益补充

从闽东区地民间借贷开展的形式来看,民间借贷组织数量的不断增长,借贷组织之间资金的相互交叉流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鼓励发展合作金融,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范本,尝试在民间设立在金融监管前提下的会员合作制的民间金融机构,是引导民间借贷走向规范化、阳光化的一条道路。在闽东地区,民间借贷组织(标会)占比例最高,应规范引导民间借贷组织(标会)的运作,使其运营模式走向合理化。具体做法为: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参与民间标会的民众对于市场利率及金融运转规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其参会目的均为高收益的诱惑,与收益相对应的金融风险缺乏有效的认识,有一定的盲目性。应通过报刊、杂志以及社区集中学习等方式,让民众有效的理解金融投资与风险知识,更合理的分析标会的运作,进行理性投资。二是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等行为。民间标会长期以来作为“地下融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鱼龙混杂,存在一些非法融资行为,利用高额的利息欺诈性融资,形成宝塔式甚至带有非法传销性质的集资行为。经侦部门应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维护民间借贷组织的健康运作。三是尝试实行资产抵押制度,增强交易可靠性。民间借贷案件的纠纷由来已久,常有资金借入者由于经营亏损且未实施抵押担保,导致资金借出者即使胜诉也难以追回款项的事情。事实上资产抵押在多数正规金融产品的交易已十分普遍,但对于民间借贷组织,闽东标会的入会提供抵押物的现象还不甚普遍,多数是以个人诚信为基础,部分有请信用较好知名度高的人作担保,卷款逃跑的会员大多无抵押担保物,标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尝试引入贷款担保和抵押品,并通过法律,保护合法的抵押贷款行为。

(四)加快村镇银行建设,疏通民间资金流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能够有效填补民间金融的空缺,对民间借贷市场具有引导效应,其发展能有效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的交易行为。自2007年以来,村镇银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民间借贷市场资金的流动提供了渠道,同时也是解决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这对于促进闽东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区域金融体系有积极意义,进而也能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2007年,宁德市第一家村镇银行福鼎恒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3月,中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鼓励民间资金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这给闽东地区村镇银行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村镇银行的“鲶鱼效应”能够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打破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垄断地位,并且稀释民间借贷市场不断膨胀的资金量。

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是对金融市场多元化的补充。当前,闽东地区民间借贷有参与者多,资金数额大且自发性、创造性和便利性的共性,但其非理性、盲目性、泡沫性、高风险性和易于扰乱正常金融竞争秩序的弱点也逐渐显现。为此,要坚持在相关法律的框架内,加强对闽东地区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引导和疏通,逐步推进闽东地区民间借贷的规范化、阳光化运作。

参考文献:

[1] 王惠嵩.我国民间借贷透析与制度构想[J].软科学,2010,(8).

[2] 宁德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http://www.ndwww.cn/宁德网.2013-01

[3] 陈元章.闽东机电行业[N].闽东日报,2013-05-10.

[4] 宁德市工商多举措扶持小微企业发展[EB/OL].宁德工商网.http://www.sme.gov.cn/web/assembly/action/browsePage.do?channelID=1194316285009&contentID=1333673770546.2012-05-03

[5] 各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EB/OL].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2013-04

[6] 蔡四平.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责任编辑 王 莉]

民间绘画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绘画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绘画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到学生绘画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本文就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术教学 绘画欣赏 课堂教学 问题 应对措施

现代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是受到了高度重视。绘画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绘画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到学生绘画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本文就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绘画欣赏课不仅是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目前的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此进行分析:

(一)没有对绘画欣赏课理论教学引起重视

美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很多人的眼里美术可能就是进行绘画活动,实际上想要学好美术这门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绘画练习同样重要,然而目前美术绘画欣赏课存在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足的情况。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从个人的直觉出发进行绘画或者欣赏十分重要,但是想要使学生的绘画能力与欣赏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理论境界,进而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而与绘画欣赏课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因此教师一般对学生进行简单地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在理论指导不充分的情况下,学生的绘画水平与欣赏能力受到了限制。

(二)重绘画、轻欣赏

从绘画欣赏课这门课程的名字我们不难看出,这门课程由绘画课与欣赏课两部分组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教学,又要对学生进行欣赏能力的教学。然而在目前的美术绘画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教学,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的频率相对较低。对学生而言进行绘画学习自然十分重要,只有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将看到的事物绘画出来,才能将心中所想绘画出来。然而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能力的教学,忽略学生的欣赏水平,那么既影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优秀作品的出彩之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绘画境界的提升。因此针对目前美术绘画欣赏课教学中重绘画、请欣赏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三)绘画欣赏课课堂教学的趣味不强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管是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重营造趣味课堂。对于绘画欣赏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而目前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不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的进行绘画,更影响了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与欣赏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灵感”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在绘画与欣赏过程中的灵感。

(四)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注意

对于美术学习而言,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推陈出新,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而目前教师在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忽视了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绘画的创新。

二、应对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中提到了目前存在于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在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欣赏课理论知识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教学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只有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感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当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的绘画欣赏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感悟,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使学生的绘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对于美术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有更多的领悟,使学生借鉴更多有助于提升自身绘画水平的元素,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绘画境界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国内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还要让学生欣赏国际绘画大师的作品,这样学生的眼界才能变得更加开阔,学生的绘画层次才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三)提高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趣的课堂总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组织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绘画展览活动,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的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又能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使单调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有趣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创作出更多新颖、优秀的作品。

(四)在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进行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绘画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针对目前美术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重视的现象,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新的发现,有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本文对目前美术绘画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其他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上一篇:农村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现代司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