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论文范文

2023-05-12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基于翻转教学结合多维考核模式探索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该模式长于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双向评价师生间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教学模式和课程目标设计、目标实施、多维考核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实施方案和实施策略,并在教学中予以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与学效果、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均有提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多维考核;教学实践;自主学习

分析化学是一门基础及应用型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教师在传统教学以板书或PPT授课,学生边听边记录,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大。因此有必要探索不同教学模式适应创新教育[1-3]。

翻转教学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在课前将授课内容以视频或微课“翻转”为学生的部分作业内容。学生自己利用资源安排学习进程,提高预习效果而后再翻转于课堂[3-4]。师生互动贯穿全过程,提升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差异化教学,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5-6]。

多维考核是针对学生层次差异大现状,着力培养学习兴趣、习惯、能力、思维方式等多层次的教与学效果评价模式[7]。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立考评指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目标[7]。因此,翻转教学与多维考核在教学模式、手段和目标上相辅相成,全程跟踪、评价教与学效果。本文针对普通高校学生存在的问题,探索翻转教学结合多维考核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强调平时学习中积累知识,培养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塑造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式设计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翻转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知识输出变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向知识输出+反馈模式。单向输出是教师输出知识点,学生孤立记忆并不会灵活运用。双向输出是围绕课程核心思想,以问题驱动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反馈疑问与教师讨论[8-9]。全过程既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师生在课中又高效互动、梳理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因此双向知识输出是翻转教学的基础。

2.多维考核教学模式。设计多维考核作为评价和推进翻转教学手段,设计操作流程及量化实施效果。多角度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师也清晰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目标。翻转教学结合多维考核突出学习规律,强化课前学习,养成学习习惯,提高课中学习兴趣和效果,完善课后学习方法,推动积累知识和展现自我,塑造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设计

分析化学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定量分析的核心思想、培养专业素养、具备工业分析能力。因此,设计课程目标以定量分析的核心思想为授课主线,延伸至知识点,点面结合使学生对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目标实施

设立4个实施节点如图1所示。

1.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资源,完成预设问题,提出疑点。教师凝练全书核心思想,提供学生乐于完成的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资料。

案例:课前布置3~5道思考题,1~3个讨论题,分享精品课和虚拟实验室素材,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

例如,预设为什么定量分析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化学反应为定量且完全、快速、有合适指示剂指示终点?而酸碱滴定的核心思想则为选择合适指示剂?要求学生结合资料进行课前预习。

2.学生反馈疑点,教师设计教学进程。师生顺畅传递信息是关键,且教师将工业实例与问题结合,更能吸引学生参与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水质总碱度的测定方案并选择最佳指示剂。

3.教师按课程核心思想、章节关联关系,以工业实例展开讨论和解答疑点,梳理每节课的重点与核心思想的关系,将知识点衔接于授课主线,使学生理解学习目的。互动讨论有利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问题能力,建立学习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案例:讨论测定水质总碱度选择最佳指示剂的逻辑思维是:合适指示剂←滴定突跃范围←绘制滴定曲线←计算溶液pH←列质子条件。理解这个逻辑关系,即清楚酸碱滴定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点的关系及学这些知识点的目的,更易消化课程,培养梳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点关系的习惯,逐步磨砺自主学习能力。

4.复习时,依循知识体系主线完成思考题及习题。如此循环吸引学生专注课程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激励勤于思考,最终养成学习习惯和方法。

四、多维考核评价方式

翻转教学以多维考核评价利于教师总结教学方法得失、掌握学生理解程度、全面评价教学效果。因此,多维考核设立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课前提问、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思维创新性、课前和课中笔记质量、课后作业、总结论文、期中和期末笔试等考核项目,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提供展现能力与素质的平台,提高学生知识视野、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及运用知识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查阅资料、语言表达、临场发挥等能力,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有效机制,消除考试片面性。多维考核评分标准见表1。

翻转教学结合多维考核历经五年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不仅培养学生严谨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意识、良好学习习惯,也锤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参与创新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丽萍,刘亚,彭敦陆,陈庆奎,曹春萍.翻转教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11):59-61.

[2]陈蕾,张怡婷,许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0):27-29.

[3]方志刚,代玉石,李晶,唐晓丹.多维考核模式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正效应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65-66.

[4]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3-6.

[5]李良俠.翻转课堂的误区与防止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63-64.

[6]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4-117.

[7]方志刚,蔡秀亮,葛牧,李晶,班红艳.课程多维考核环节在课堂教学实践应用中的正效应[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46-148.

[8]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9]周维英,周红,陈晓红,岑彦艳,刘涛,李小丽.基于翻转教学模式的药理学教学探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4):2212-2214.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随之发展迅速,高等教育中一些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的有关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和提升。对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药学;分析化学;实验;设计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校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是很重要的。分析化学的主要实验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创新能力,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要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查方式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变,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在高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化学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可是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给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使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存在很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为了更好地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传统的化学工艺模式逐渐转变为绿色化学理念。

一、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简述

在药学分析化学实验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实验教材,实验教材是能够确保有效实施实验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良好的实验教材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实验教学中不同性质的实验内容开展特色化教学,可以多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研究,从而让学生进行设计型实验。同时也要开展一些单元性操作实验,对综合性实验能力的培养也要逐渐加深。对很多典型的实验,要从实验本身的意义让学生反思实验现象折射出的实验原理。

在药学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实验具体项目的选择上是要针对药学专业的一些特点,做到学科与实验之间的相互融贯。例如,在有机实验中,学生可能已经对药品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掌握很充分,并且对其主要成分也有很深的认识,所以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研究该药品的常规分析方法和含量的测定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自主设计分析方法和分析实验过程。这样的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这样设计性实验课堂中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这样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药学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在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安排中可以和学校中一些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选择适合学生的课题开展,使学生得到科研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在实验教材的运用中可以将分析化学的实验教材与其理论的教学教材做到相辅相成。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室也可以自己编写相对应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并且在其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中充分运用药学和分析化学专业英语,做出双语化的实验教材,使学生更好地得到提升。

二、实验教学方法

药学分析实验化学是由容量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所构成的,在容量分析实验过程中很多操作都是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操作的。仪器分析实验中很多实验都要涉及一些大型的实验器材,比如,液相或者气象高效色谱仪、质谱仪等。很多学校的药学院的实验技术课程中,受到此类大型设备数量的限制,很多教师都对其试验进行演示,并没有让学生实际操作。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电脑上模拟一些实验分析设备来进行。通过实验的仿真系统的操作,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色譜仪、质谱仪的简单操作和分析过程。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或者仿真系统与实验仪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方式满足现代化分析教学试验的需求。

三、绿色化学理念渗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家教学过程是高校很重要的化学教学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实际动手操作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加深学生的印象。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世界所遇到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能够使学生不断提升绿色化学意识。

首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从原材料开始融入绿色化学理念,运用微型化实验装置和实验原料做到课程实验的零污染和零排放,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其次,采用封闭实验和循环实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用通风橱等装置配置有污染的试剂也是绿色化学理念的体现。最后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节约成本,比如,对一些投入较大的实验或者是危害较大的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完成。

我国药学分析实验教学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药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师与学生不断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改革,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军,马松涛.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8,30(4):189-190.

[2]包贝华,周灵君,郭戎,等.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医药,2010,14(9).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俸药紫色姜;挥发油;气相一质谱联用仪

文献标识码:A

傣药紫色姜Zingiber Purpureum Rosc.为姜科姜属植物药用块茎,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为双姜胃痛丸的主药之一,具有发表,散寒,止呕、解毒,行气破瘀等功效。用于治食积胀满,肝脾肿大,食滞发呕等。目前,有关紫色姜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本实验拟提取紫色姜中的挥发油,利用CA:一MS联用技术对紫色姜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1 仪器与材料

气相一质谱联用仪(HP5972A,美国);乙醚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紫色姜由西双版纳州药业公司提供,经中国科学院勐仑植物园陶国达工程师鉴定为Zingiber Purpureum Rosc.的干燥块茎。

2 方法和结果

2.1 紫色姜挥发油提取取本品粉末,过3号筛,称取50g,置1000ml圆底烧瓶中,加10倍量蒸馏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进行,连续蒸馏9h,蒸馏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挥发油。挥发油为淡黄色油状物,具有芳香气味,产率为0.1%。

2.2 气相色谱一质谱条件

2.2.1 气相色谱条件用美国惠普公司的HP5972A的GC-MS用仪上进行GC-MS分析。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HP-FFAPl 30m×0.2mm×0.18μm,柱温为程序升温:50℃保持5min,然后5℃/min升至295℃保持15min;进样口温度290℃,载气He,柱前压80Kpa,分流比为30:1,进样量为1μl。

2.2.2 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扫描范围29-500u,四极杆温度150℃,离子源温度230℃,倍增器电压1500V,GC/MS接口温度为280℃。

2.3 结果按上述的GC-MS条件对紫色姜挥发油进行分析,紫色姜挥发油气相色谱图共有37个峰,对总离子流图中各峰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再经过质谱数据检索系统,结合保留时间及相关文献资料,鉴定了35用个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对所检出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0.5%,紫色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

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紫色姜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36.42%)、2一噻吩甲醛(24.76%)、β一倍半水芹烯(6.69%)、1-[5-(2-呋喃甲基)-2-呋喃]乙酮(15.3%)、2-(2,5一二甲基苯基)丙烯酸(3.14%)。

3 讨论

傣医药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应借鉴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模式加强对民族药的基础研究工作,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化学成分,并明确其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新药打好基础。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使教师在化学探究教师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情感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情感教育;分析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情感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情感,提升学生对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拥有高丰富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

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取向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专注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使教师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取向,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一)情景教学 营造氛围

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游戏、多媒体等方式设立教学情景,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好奇心,主动加入教学活动中来。

如:进行沪教版化学“微粒的性质”教学时,首先教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将研碎的高锰酸钾小颗粒溶于10ml水中进行振荡,边振荡得到的液体倒入烧杯,注入90ml的水,溶液颜色变浅,但依然呈现紫红色,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根据讨论回答教师,物质是可以再分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学生回答完后,教师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到后面学习微粒之间的空隙时,教师还可以请学生亲自操作一个实验,将50ml的水与50ml的水混合,将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压缩注射器中的水,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比较二者压缩的难易程度。完成试验后,教师请学生观看动画版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进实验之中,在学生性质高涨的情况下提出问题,为什么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为什么空气溶液被压缩?学生根据实验与小动画思考回答,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不同,同种物质时,液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小,气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大。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鼓励。最后,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这种在化学探究教学中引入实验与小动画的教学方式,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的有趣之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配合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二)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引导学生成立互帮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加深了学生间的同窗之情。

如:教授沪教版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课程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并为学生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导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右边袋子向下倾斜角度大,知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成立互帮小组进行接下来的实验,互帮小组中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实验。互帮小组成立后,教师请学生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请学生对于这个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学生在互帮小组中讨论总结出答案,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点评,并教授学生这一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最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进行讨论后鼓励小组内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反馈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发言学生进行鼓励。

这种组建互帮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使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并请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进行结果汇报,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学生自主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明白自己的主体地位,不可万事依赖于教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优势,主动探索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进行沪教版化学“燃烧与灭火”学习时,首先,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氧气。学生回答完后,将自己的回答内容进行记录,有助于以后的复习。接着,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继续学习课程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学习过程中学生为自己提出问题,灭火的方法会是什么呢?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又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得出结果,灭火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种是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另一种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还有一种方式是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常用的灭火原理,如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对书籍文件灭火采用液态二氧化碳喷射是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以隔绝空气。最后,学生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以便再次复习。

这种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教授的知识,向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发散思维进行解答,灵活应用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同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培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改变了教师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情感素质。与此用时,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自身情感认知。

【参考文献】

[1]杨义良.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情感教育例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64-166

[2]朱红.试论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02:65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结合当前社会形势产生的多元的教学形势,对课堂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优化作用,基于此,笔者探究了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化学习终端的交流融合,通过对其应用特点以及具体应用举措进行分析,反思了中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不足,不断探讨有效促进中学数学的教学发展方式。

关键词 信息化 学习终端 课堂教学 实效分析 中学教学

隨着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不断改革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工具,在我国教育中的应用越来也广泛。信息化教学给各大学科带来了很多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帮助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课程问题。数学学科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以社会文化和历史为背景,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对信息化学习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效用分析,帮助解决在教学改革路上各学科会存在的各种教学现状,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发展。

1信息化学习在课堂中的教学优势

(1)提供课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信息化学习终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提供课堂多形式的教学软件,比如一些多媒体系统软件,视频、动画制作播放软件,情境模拟软件以及目前在课堂上应用很多的电子白板等,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带来的课程优势,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形式的侧重点,有效突出了信息教学的开放性、共享性以及快速传播等特点。并且,信息化教学软件可以让教师用更多元化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给学生制造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多元化的信息教学形式也可以给教师更多的教学方式选择,帮助教学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找到最优的教学形式,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增强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化学习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对学校设备条件的要求和教学制度的改革实施,还有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能否有效发挥信息学习终端的真正作用,所以在信息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不仅会掌握一些基础的应用软件,视频、音频、图片文件的组合制作,以及在网络上对课件资源的查找、收集、应用,教师还会潜移默化地具有一定的组合创新能力。所以在信息化学习终端的应用中教师的信息综合素养会有一定的提升,再有学校为有效发挥信息教学的作用,也会不定期举行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教师之间的竞争与经验交流,这些都有效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3)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角色,有效促进了教学发展。信息化学习终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课堂上的角色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创新、自主、探究的学习宗旨。信息化教学形式最主要的就是将学生的课堂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在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再有,信息教学让学生的课堂内容和课后拓展得到无缝衔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发展。

2信息化学习端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1)信息化学习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分析。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数据、图形变换的规律逻辑,还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思维转换能力以及实践探究精神。在几何内容的课程教学中,由于几何课程内容都是具有抽象性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等,所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有较高的要求,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仅仅是将一些几何模型带到课堂中,固定的模型分割对学生的图形发散有很强的局限性,让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而应用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形模拟软件、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动态的图形变换视频,给学生最直观的图形直接几何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的形成。比如辅助线的构建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将各种立体图形进行切割模拟,让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到图形切割的规律以及点与点的图形构建,教师还可以模拟较复杂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自主发散,有针对性的截取立体的各种规则图形,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再用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教授学生利用辅助线来解答各图形的边长、面积、体积等,动态的例题演示和视频的一步一步分析,让学生在图形的变换中合作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发散的思维体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中学数学教学发展。

(2)信息化学习在函数中的应用分析。数学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内容抽象,变换关系复杂,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基本公式、原则等也都不易记忆,所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函数内容的教学中,一般采用题海战术,课上课后都是函数习题的练习,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思维能力固化,阻碍了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形成。信息化学习的应用,教师则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类型的函数进行动画模式整体的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掌握函数的图形规律以及函数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再有函数的计算与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相通,教师则可以利用生活问题,让学生从生活问题出发,寻找一些特殊意义的函数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的应用能力。比如在抛物线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画出抛物线y=x2,y=x2+1,y=(x+1)2,然后要求学生寻找三个抛物线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这类抛物线还有的延伸类型,再将其与直线函数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之间的区别,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机操作,画出不同抛物线的图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分小组的形式,列举不同的生活例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生活问题的实际解决,帮助学生提高函数的生活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

(3)信息化学习在概率内容中的应用分析。中学数学中的概率统计是对数据的收集、分析、统计、理解,常见的计算形式就是抽样分析,样本统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理解数据,并对其统计分析,建立随机数据的分析思想,并能够进一步了解随一些随机数据计算和随机现象。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概率统计一般数据繁多,计算量偏大,教师在授课时也只是一些习题的演示和练习,并没有深入讲解,学生一般都会感觉枯燥无味,难学难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信息化學习的应用,教师则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随机事件,帮助学生以最直接的方式来了解随机数据的规律变化,再有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视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示,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随机现象的变化。比如在抛硬币的正反概率中,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用硬币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试验操作,通过每小组学生的投掷情况并记录正反结果,然后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通过几千次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果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记录来进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果。然后教师再用计算机模拟随机事件,可以快速的进行千次的随机实验,帮助学生更权威地验证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随机现象。

(4)信息化学习在综合数学内容中的应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通常会涉及到很多内容的数学知识,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图形几何、函数、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并真正应用到生活情境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所以教师在演练例题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在时间速度的问题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骑自行车的情况设定具体问题,则可以有,某学生在骑自行车去学校的路上,路上会遇到3个红绿灯,学校要求学生在八点前到达学校,另外每段路的距离和红绿灯的等待时间都已告诉,在骑车是匀速的情况下试问学生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准时到达学校。基于此题,教师则可以利用计算机动画软件在模拟学生路上遇到的情况,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每次每段路遇上的情况以及时间、速度的计算,教师也可以利用图表的形式,将每段路线遇到的情况都描绘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每个路段遇到的可能性,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得出最终结果。

3信息化学习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1)扩大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化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可以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比如利用微信、QQ、线上学习平台等,教师将课堂知识分享到各种网络终端,让学生可以课后做到随时的知识巩固,并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学校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信息化学习的应用对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在课堂上,各种设备软件都需要完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部分高校对信息化学习不够重视,不仅导致技术设备跟不上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学校可以建设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帮助学生课外拓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再有教师可以从中收集资料,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应实施校企合作,拓展资源库,保证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时代接轨。

(3)纠正家长的思想观念。运用信息化教学,很多课程都会运用到计算机,学生的课外巩固学习也会通过教师的课外学习互动平台使用到信息网络,而家长则认为手机、计算机等网络工具会阻碍学生的正常学习,要知道,互联网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影响相当大,所以家长会抵触信息化教学。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针对家长和学生的论坛讲座,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以及其带来的巨大优势,同时学校可以要求家长在家对学生有所监督和引导,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

参考文献

[1] 姚淑彬.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中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4):147-148.

[2] 许兴业.“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5):96-100.

上一篇:数控论文下一篇:论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