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赛范文

2023-05-12

论文大赛范文第1篇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导向标,它指引着未来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以电子专业为例谈一下技能大赛对专业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构建真正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可以说历届大赛电子装配与调试试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它集成了单片机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测量技术等知识以及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电路的焊接、组装、调试等技能,并且这些知识和技能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已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选手仅孤立地掌握其中一门或几门的知识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必须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目前职业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并且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做得还不够彻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基本还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分科模式,即将专业课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甚至有的学校将理论课中的实验也单独列出来,有专人按课表上课。这样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老师授课,不仅造成了课程内容的重复,而且引发了知识前后衔接的困难。这不仅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困难,关键是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技能的培养。所以说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由“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变,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将原来分散的、独立的依附于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实训等教学环节,按专业的相互关联程度整合成一系列的项目体系,如以PROTEL为基础的电子工艺平台,可以把《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电子测量与仪器》《单片机课程设计》和《Protel电路设计》等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无缝对接”。

二、促进实施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科课程之上,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重个体轻协作”的弊端。这种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时,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如理论分析正确却无法有效实施,功能模块正确但无法完成系统的整体调试等。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不同的课程,应尽可能采用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目前项目教学法就是解决传统教学弊端的一种有效方法。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不再占据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地位,而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关注学生对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制作中,根据其相关的知识及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设计相应的实施计划。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设计、布线工艺、元器件选择、焊接组装技能以及整体调试检测等程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结合。

三、促进快速建设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满足教学需要

根据比赛项目要求,作为技能竞赛的辅导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能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

这就要求学校要下大气力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对理论教师多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对实训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快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两者均要加快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通过从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建立一支能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

四、促进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考试全面反映每个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及技能的程度,如何充分发挥考核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导向作用,技能大赛的裁判评分标准为考核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技能大赛突出了学生能力的考核,同时将素质引入考核标准。评价标准中既有对基本理论的考核,又有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既注重过程的考核,又注重结果的考核;既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这就要求我们对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论文大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媒介形象;《中国青年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青少年时期又是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科学素养的提高,对于我国建设创新性国家至关重要。于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文中简称“大赛”)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的初衷下应运而生。1982年中国科协牵头举办的 “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以及2000年与“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合办的改革;经过20年的发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学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1]。从2002年开始每年一届的大赛更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盛会。大赛的活动内容包括两个系列,一个是竞赛系列,一个是展示系列。竞赛系列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优秀科技教师评选。展示系列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获奖作品展览等[2]。

2002年开始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具有高校招生保送资格。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取消大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但应届毕业当年可以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同时,有关获奖学生拟参加2012年高考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检索“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现关于此大赛的研究较少,多是关于大赛选题方面的研究,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课题状况调查》[3]、《学会在创新活动中继续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途径的可持续探讨》[4]、《试述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科学性——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的视角探讨》[5]等。但是作为一个举办了20多年并且有着较强影响力的大赛,媒体到底构建了怎样的形象?是否对大赛进行了错误的解读?这些都是应该着力研究的。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笔者选择《中国青年报》的纸媒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青年报》是隶属团中央的一份综合性报纸,其新闻报道内容准确、全面,报道体裁丰富,从而可以确保本研究所收集资料的权威性和连贯性。二是《中国青年报》作为一份具有鲜明青年特色的全国性报纸,必定对于这个青少年科技类比赛呈现出較高的关注度。由于2002年大赛开始以统一的名称,固定每年8月份相继在全国各地举办;而从2002年开始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具有保送资格,使得大赛的社会关注度得以提高。故笔者认为,样本日期从2002年开始是恰当的,足以反映规律。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篇数、频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中国青年报》对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报道的数量和比例。同时,通过对报道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得出这些统计数据所代表的属性和意义。

(三)样本采集。自2002年以后,主办方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大赛正式名称,且没有其他的简称形式,因此笔者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关键词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http://lib.ncu.edu.cn/dbportal/dbs/cnki- ccnd.shtm)进行内容搜索,共得出39篇相关报道。在具体的收集资料过程中,本研究以“篇数”为基本单位,以每年为时间单位,对于数据库中出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的每个文本,按照发表时间、版面、报道倾向、报道主题等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分析结果

(一)篇数统计。如表1所示,2002年2篇报道,此后除了2008年的1篇新闻外,其余年份均为5篇左右。这种变化反映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因其不断的规范化以及与高考的紧密联系,而逐渐获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2006年,澳门作为大赛的举办地,使得大赛的规格提高,成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2007年开始,《中国青年报》不再登有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与闭幕的动态消息,到了2008年只有1篇报道提及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说明比赛自身的话题意义开始下降,从而在媒体上淡出。但从2010年开始,高考保送与加分制度的改革等话题的热议,又将大赛重新拉回公众的视野中。

表1 2002~2011年十年间的发表篇数和频率

(二)版面位置。由于《中国青年报》的实际版面名称较为繁杂,为了突显特征,笔者在统计的过程中对于有些版面做了合并同类项的处理。具体为:评论观点一项包括“共青视点”、“共青观点”、“青年话题”;教育/考试新闻一项包括“教育技术”、“教育科学”、“教育考试”、“教育”、“考试”;特别报道一项包括“特别报道”、“两会特刊”、“高考中国”。

表2 2002~2011年十年间的相关报道的版面位置

如表2所示,教育/考试版最多,有14篇;其次,刊登在要闻版上有7篇报道;特别报道版有5篇,其中多是以高考加分、保送为主题的报道。这表明一方面,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有两个最重要的受关注点:即一是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城乡教育的差异;另一个则是与教育相关的高考话题。另外,要闻版上的报道大多数是关于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举办或者闭幕的动态消息。笔者发现其中6篇出现在2007年以前,从2007年开始此种动态消息就不再出现在报纸上,可能是因为中国青年报社创办的网络媒体“中青在线”进行相关的报道。

(三)报道倾向。在本文中,笔者将展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促进青少年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体现青少年的积极进取等报道归类为正面的报道;将大赛阻碍青少年成长或教育的报道归类为负面的报道。中性则是指报道的论述语气中没有明显的正负倾向或者多次出现正面以及负面的倾向,即利弊两面都论及,比较中立。

表3 2002~2011年各年相关报道的报道倾向

如表3所示,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报》对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的报道中,正面和中性的报道是占绝对优势的,约占总报道的80%;负面报道8篇。笔者发现2008年到2010年,几乎不见正面报道的踪影。这3年的报道全部是高考加分方面。这表明《中国青年报》对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在态度上的两面性,一方面对于大赛在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方面持赞扬、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对于大赛获奖者所持有的保送资格、加分资格又持有否定、怀疑的态度。

(四)报道主题。从表4可以看出,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报道主题以“高考”最多。近年来,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媒体上持续升温,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的追问。因此,与高考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等有着紧密联系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必定在此方面有着较高的报道率。

另外值得主意的是,“高考”主題的15篇文章中有6篇为负面倾向的报道。报道显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似乎成为教育公平、高考公正、招生透明等方面的阻力;反过来高考加分、保送等奖励性的措施诱惑着家长、教师等成人越俎代庖,并不利于青少年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引人深思。其次是教育方面的报道,这与《中国青年报》自身注重对于青年的教育、引导和服务有关,更与国家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设立奖项的初衷相同,即通过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性国家。

表4 2002~2011年十年间相关报道的报道主题分布

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媒介形象发展阶段

(一)20022007年: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试验田。虽然2002年的2篇报道的主题全是“高考”相关的,但是紧接着的2003年一直到2007年的14篇报道中,其中“教育”为主题的报道有7篇之多。《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转换》中探讨了信息时代下教与学的关系;《为获奖还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中描述了高校实验室对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发挥的重要作用;《发明创造能力为何低于小论文水平》强调对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要注重实务方面,不能只做“书面文章”;《深圳有个青少年时间展能指导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及《让快乐与成长同行》高度评价了深圳、北京、长沙三地对于应试教育的改革,对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重视;《我的学生太需要科技教育了!》则揭露了农村科技创新教育的缺乏,呼吁教育公平。可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功不可没;同时又对于素质教育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2008~2010年:特权阴影下名校入场券。2008年~2010年的8篇报道中,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报道全部以“高考加分”或者“高校自主招生”等为主题,揭露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弊端和自身不可回避的尴尬之处:即兴趣和学业在时间上的不可调和,科技创新和高考在精力上的不得兼顾。这些报道使用“腐败通道”、“加分丑闻”、“亏待农村学生”等词语形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别有用心的成人操纵,利用比赛获奖得到的加分资格、自主招生名额,通过权钱交易使得不够优秀的青少年叩开名校的大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俨然已经成为阻碍教育公平、高考公正的壁垒。其中的《一个考生家长所经历的高考加分》中,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描述为“某种天生的血统、身份或者主管机关认可”的“加分的机遇”,更被视为助长“高考制度积弊从深”的一份子。

(三)2011年:获奖者彰显不俗实力。在2011年以前 《中国青年报》 对于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的获奖者没有相关的报道,只有在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举办或者闭幕的动态消息中有获奖者或者参赛者的图片。图片无一例外的是获奖者或者参赛者和自己的发明创造的合照。一般为初中或高中男生,神态较严肃认真,专注于展示自己的发明,诸如此种程式化的图片新闻。在2011年的报道中出现了2篇人物通讯和1篇获奖者创业的新闻,分别是《何兴平:从丹麦王子手中领过奖牌的高中生》、《科技达人的诗意生活》及《异乡务工创业要有主动融入的心态》。文章中的何兴平、王新宇和文木源是分别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第2名、第25届的第2名以及第22届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专项奖高士其科普将获得者。文本展示了大赛获奖者或者坚持不懈、自信乐观,或者爱好广泛、时尚文艺,或者积极创业、融入社会等较为立体的形象。这表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教育和高考两个领域之外,对于选拔优秀人才,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梦想方面都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当然,文本中同时强调三位青年分别因为大赛而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985”高校。总体来看,《中国青年报》比较客观地报道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呈现的大赛形象以正面和中性形象为主。报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些报道对于比赛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一些报道对比赛的不足进行解释,非常值得借鉴。但是,对于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报道多集中在高考这个话题上,而对于大赛自身的报道却相对较少,如优秀科技教师评选、青少年科幻画作品、科技实践活动展览等大赛的重要环节几乎只字未提;另外对于获奖者的报道也较少见,直接影响到构建更为真实立体的大赛形象。

参考文献:

[1] 翟立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发展历程[J].科普研究,2008(4).

[2] 李秀菊,刘恩山.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课题状况调查[J].科普研究,2011(5).

[3] 林泳许,魏琳.学会在创新活动中继续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途径的可持续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

[4] 谭志昌.试述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科学性——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的视角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OL].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 index.aspx.

论文大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能力

Harvests and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Guiding Collegiate Biomedical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YAN Guodong, JIANG Liyan, LU Jiahui, LIU Yan, MENG Qingfan

competition. In the process, th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pirit

has been guide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has been cultivated, inno-

vative thinking has been enlightened, and their creative ability has

been enhanced.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prepare for the competi-

tion and matters attention accrossing to process of document writing,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speech,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and i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has been proved by the harvests and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ife sciences; innovation and i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creative ability

1 前言

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产学研应用的重要载体,是深化专业知识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1-2]。第六届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由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由吉林大学、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吉林大学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化学·生命科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承办[3],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形式,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已经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4]。全省高等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均可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大赛要求参赛团队提出一项具有科学创新、文化创意且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生物与医药相关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提交一份完整具体且深入可行的商业企划书[5]。参赛队员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下,有序地参加专业组织的初赛、复赛和决赛环节。本参赛团队以“艾芮芙全新熊果苷系列护肤品”为题,通过精心的赛前准备和完美的答辩路演,获得第六届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同时获得丰富的感想与体会。

2 参赛项目简介

项目的公司名为“艾芮芙全新熊果苷系列护肤品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创意类项目,由吉林大学在校学生于2017

年创立,且有资深相关科研和创业教师指导及条件支持。公司拥有核心的“新型熊果苷衍生物的制备”技术,并有公开发表论文证明该产品具有显著的美白和抗氧化活性。公司主营产品为新型熊果苷护肤品,拥有极其优异的祛斑美白效果,原料天然环保,绿色安全,并且销售价格合理,在市场众多同类产品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建立了网站运营的销售方式,在新型熊果苷护肤品市场中首次提出使用。公司拥有优秀的业务营销策略、市场分析能力及风险评估标准,内部分工明确,成员能力突出,是一家集管理、技术、业务为一体的极具潜力的上市公司。公司以服务为准则,力求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为产品和公司打造良好口碑。

3 参赛准备过程

从准备申报参赛至项目竞赛结束,大致经历半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将课余时间完全用于竞赛的准备,具体包括作品申报文件的撰写,创新产品的开发制作与效果测试及路演答辩等准备工作。项目组成员大量查阅资料并不断丰富课内外知识,从参赛文件不成形的初步撰写,到逐一耐心地学习和修改,使参赛成员了解参赛作品的概况并逐渐掌握和领会作品的精髓。从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和失落到取得进展时的欢乐满足,项目组成员付出大量宝贵的时间与精力,真正体会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获得自身知识的沉淀与坚强意志的升华。

申报材料的撰写 竞赛申报材料包括创业申报书和创业企划书。创业申报书是创业企划书内容的精华浓缩,用于网上评委初评。创业申报书包括创业公司概况、产品与服务、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公司组织及管理、财务与融资分析和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其中,各部分内容的撰写都有一定的字数限制,需要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作品的主要特点和核心创业竞争力[3]。创业企划书要求对公司和产品进行全面具体的介绍,应具有全面性、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创业企划书的撰写包括五部分内容。

1)产品介绍,涵盖内容为产品的开发背景、产品的技术介绍和产品的生产运作情况等。在技术介绍中要重点阐述技术的来源、技术原理、技术路线及核心竞争力。

2)公司简介,需要介绍公司名称、公司标识、公司性质、公司文化、公司组织与管理以及公司发展目标。该部分内容按照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介绍,着重体现公司先进的文化背景、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完备的管理部门。

3)市场行业分析,要求概述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市场容量预测、产品分析、目标市场细分和STOW分析及竞争者分析。

4)营销策略,可根据产品情况具体介绍产品的主要营销方法,如网络销售或实体店出售等营销策略。

5)风险分析及其对策,对大学生自主创立的企业,指出其共有的风险,主要为创业项目选择的风险、市场营销与管理风险及财务与法律风险,及竞赛产品独有的风险,并切合实际地制定系统的应对策略,有效地规避风险[6]。

竞赛申报材料的撰写需要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查,涉猎的内容比较专业、全面,是对本科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创业技能的深入考验,要求申报者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意志,充分有效地利用身边优势的学习资源,获得最新、最全面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学习。另外,还需要申报者具有十足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对申报材料进行无数次的修改补充,最终形成一份完美的申报材料。

创新产品的生产与质控 要想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创新产品的实物展示非常重要,所以要掌握和监督好前期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制作。在“艾芮芙全新熊果苷系列护肤品”的创业项目中,公司主营的产品是全新熊果苷系列护肤品。按照公司发展计划,产品分批上市,公司首先推出的是一款全新熊果苷的美白面膜。为了节约投入成本,产品原材料供应和外包装设计及效果测试由公司自主完成,护肤品的生产将与其他化妆品生产公司合作进行加工生产。在委托生产的同时,为了有效地保证产品品质,对生产环节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管,保证熊果苷原料采购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选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抽样质检;在乙酰化熊果苷衍生物合成中务必保证生产线无杂菌,产物纯度及比例必须符合相应套装标准,公司应派遣技术负责人担任此环节的质量保证负责人;护肤品加工时,其他原料的采购应有固定的厂家与详细的标准,确保原材料质量,尽可能做到环保;护肤品合成后,统一批次进行检验,经检验,美白效果以及对皮肤刺激程度合格后予以销售。

决赛答辩的准备 决赛答辩准备需要精心完成答辩文件的制作、路演训练和问答环节预设三部分内容。演讲答辩文件的制作是现场决赛答辩的基础,应通过反复思考和修改,努力做到将项目申请书的内容立体、生动地展现在评委眼前,突出项目的创新优势及市场的可行性。答辩人员需要通过反复的演讲训练,熟悉语言表述方法,突出演讲重点,将答辩材料内容熟记于心。通过路演者简洁清晰的演讲,让评委快速“读懂”项目,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最后,组员需要回答评委专家的问题并听取其提出的宝贵意见。

在“艾芮芙全新熊果苷系列护肤品”的创业项目答辩前,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回答评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模拟和回答训练。如“参赛项目的创意来自哪里?你的项目为什么能成功?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的产品能为使用者带来什么”等相关预设问题,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答案,在现场提问环节,通过改变表述方式实现自信随机地灵活应答。

4 感想与体会

分工协作和团队意识的提升 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参赛,每组成员为3~5人,而且创业团队最好由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组的创业成员组成。各成员的专业技能、性格特点不同,在团队里负责的角色也就不尽相同,要求组员能够对自己所承担岗位的职责和责任明确于心[7-8]。创业团队的组长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但要具有带动全体组员的个人魅力,还要具有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的能力。创业成员应该在组长的带领下,按时按质完成组长安排的任务。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帮助,勤于沟通交流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进而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其实整个比赛过程也是成员之间互相磨合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相信参加比赛的过程会是成员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9-10]。

文件撰寫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学生提交的创业申报书、创业企划书及现场的答辩文件,涉及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囊括了产品的生产,市场的推广、营销,公司的管理及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比赛初期,学生首先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引下详细全面地编制企划书的目录,然后按照目录内容进行各部分撰写、整理和补充。初稿形成后,在教师针对性辅导下,学生不断修改补充创新创业文件内容,增强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会如何撰写整理文件,如何润色语言表述。除了大量查阅资料外,成员还需要掌握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如网页设计、海报制作等PS技术。只有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才能解决创业大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知识和技术问题[11]。

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提升 参加创新创业比赛项目,无论是创意组还是实践组,都要求体现项目够新颖、够创意的特点来吸引评委。所以,大学生在准备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艾芮芙全新熊果苷系列护肤品”创业项目中,科学利用非水相酶促合成的方法对熊果苷进行分子结构的修饰,得到全新的乙酰化熊果苷衍生物,在弥补熊果苷母体因分子结构导致的稳定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熊果苷美白抗衰老的生理活性,作为一种全新的美白原材料,用于化妆品的生产,具有可观的市场效益。更重要的是,创新创业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加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逐渐地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模式,使学生学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创业,并努力在社会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12-14]。

5 结语

通过参与“艾芮芙全新熊果苷系列护肤品”项目,极大地激发了项目组成员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文字和语言表达及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通过对社会及市场的观察,策划制定生物医药领域具有一定实际价值的创业方案,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关键纽带,为高校和社会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平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赛促创,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使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成、脱颖而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15]。■

参考文献

[1]李建霞,周文和,李志伟.打造学科竞赛平台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5):216-218.

[2]侯建华,陈少平,陈锟,等.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9-22,25.

[3]张洋,姜丹,孟令军,等.大学生生物医药创业计划大赛的实践与思考[J].生命的化学,2017,37(2):298-301.

[4]王通,徐虹,郭宁,等.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收获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3):193-195,

199.

[5]姜丹,张洋,孟庆繁,等.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40-142.

[6]谭晋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7(9):133-135.

[7]董媛,刘微,郭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感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37,46.

[8]王利,李养良,刘良文,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54-55.

[9]唐雅媛,罗恩韬.“互联网+”形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

231-232.

[10]庄明珠.学科竞赛驱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1):56-57,66.

[11]蔡麗容.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育作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7(1):50-53.

[12]席在芳,吴亮红,周少武,等.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9(6):91-94.

[13]阿依先·艾力.加强实践类学科竞赛平台建设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45):110-112.

[14]于德红,姚妍妍,李小梅.学科竞赛助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安全用药知识竞赛为例[J].大学教育,

2017(5):160-161,185.

[15]闫国栋,姜丹,逯家辉,等.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的实践与思考[J].生命的化学,2019,39(1):

186-189.

论文大赛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   大赛标准   机械创新协会   管理机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Mechanical Innovation Association Driven b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SHAN Wubin  HAN Ziqiang

(School of Elevator Engineering, Hunan Electr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Province, 411101 China)

1  問题的提出

全国机械创新大赛每两年举行一届,目前大多采取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进阶模式,属于本专科院校同台比武,赛场非常激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取得优异名次,具有非常巨大的压力,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少部分对理论知识感兴趣,中学阶段理论知识相对本科生薄弱,但是大部分学生喜欢工程实训,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等优点,可成立创新协会,以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1]。为此,该文根据机电类专业的培养方法,结合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要求标准,研究机械创新协会的运行模式的构成与实施,培养能够胜任参与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要求的学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使其也对创新设计产生兴趣。

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2.1 研究思路

基于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标准要求,首先将机械创新协会平台划分为5个学习训练小组:作品创意组、市场调研组、作品设计组、技术开发组、加工装配组;然后由1~2名指导老师带队,从学习训练小组中选取5名学生成立若干临时小分队进入赛场直到当年各级比赛结束[2]。

(1)由作品创意组,依据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给予主题,采取头脑风暴等方法得出产品概念,为市场调研组及后续开发组提供方案,在这一环节,开拓学生的构想思维。

(2)由市场调研组,负责调研目前长株潭地区及全国目前市场上相关产品,这些产品优势是否明显,是否有市场应用前景、符合社会的需求,为产品构思组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3)由作品设计组,设计出合理的作品机械模型和控制部分,完成作品的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的设计,为加工装配提供依据。

(4)由技术开发组,负责撰写专利对所设计作品进行知识产品保护,制作三维动画效果图使产品直观展现。

(5)由加工装配组,进行产品加工和产品组装并调试作品实现所设计的功能。

2.2 研究内容

2.2.1 机械创新协会的构建

关于机械创新协会运作模式的构建,如图1所示。

2.2.2 机械创新协会运作流程

每年定期通过笔试、面试从大一新生中招聘新成员,新成员通过学习和研究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比赛作品,初步了解作品成型以及赛制的全部流程,对大赛要求具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个人特长爱好确定学习小组[3]。每个学习训练小组由指定指导老师和团队(学生)负责人带队以往届比赛作品为案例定期进行专业知识授课培训,并主办校赛,按国赛要求自定主题对所有团队进行模拟考核,选出优秀团队成员进入省赛。

根据我国热门问题自定主题,由5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具体运作流程和每一环节如表1所示。

2.2.3 管理运行及奖励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部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对加入专业性协会存在不自信等问题从而导致加入兴趣小;已经加入的协会人员由于课程多,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因此如何吸取人才,激发协会成员能力,保持协会有生命力是该次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4]。

在机械创新协会中,前期采取往届具体的比赛作品模型授课训练,结合研讨式教学法,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机电类理论知识,并容易在掌握原有巧妙机械机构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意,获得一种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在具体的产品研发过程中,积极参加和有贡献的学生给予奖励,冠以“出勤标本”“技术标本”和“设计冠军”等称号,并且奖励基本的劳务费和等实质奖励,这也是机械创新协会与其他协会的根本区别所在。

同时,协会设置了人员退出制度,对于连续1个月没有任何成绩,出勤率不到60%的人员提出退出;对于出勤率很低或成绩少的同学给予扣分等不同程度的相应惩罚。通过奖惩方式来保证协会的生命力,确保不断提高机械创新协会的运行效率[5]。

3  创新之处

3.1 设计基于真实产品的协会专题活动

机械创新协会的专题活动以设计产品项目为主,包括市场调研项目、新产品研发策划项目、上市项目等。学生设计的过程,正好对应整个市场机械设计的基本职位和工作流程,同时,研究成果正好对应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内容。

3.2 推動基于校内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我国的发展战略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由此在大学开展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但大赛在学校中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其在学校中未能得到良好的宣传,致使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其缺乏必要的了解,进而导致其参加大赛的积极性不高。机械创新协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够更好地深入学生之间,并且有效地进行传播,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机械创新协会当中[6]。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创新协会运行流程和管理运行制度,根据机电类专业的培养方法,结合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要求标准,研究机械创新协会运行模式的构成与实施,培养有能力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要求的学生,将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系统相结合,提高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韦衡冰,邓小林,严超龙,等.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载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3):120-124.

[2] 秦强,吕刚,蒋克荣.应用型大学“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5):127-131.

[3] 庞冬冬.“互联网+”创业大赛下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7):246-247.

[4] 郑震霆.机械结构的可拓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20.

[5] 张红霞,陈晓航,姚层林.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平台[J].中国校外教育,2020(2):53-54.

[6] 陈慧媚.地方综合性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0.

论文大赛范文第5篇

摘要: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最高层次的赛式,它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和竞争意识,提高就业率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综合素质 就业率 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科技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教育也要实现两个转变重要思想的落实,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大赛不是考试,能把书上的题全做对,没用;把所有的书都倒背如流,也没用。唯一的方法就是动手做。电子设计大赛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自已动手做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从较高的角度、观点去体会和掌握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对学生的检验是比较全面的。它既反映了学生掌握理论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反映了学生对设计原理、操作方法等有关知识的学习能力;既考验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考验他们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电子设计大赛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竞赛也不仅仅是实验竞赛,而是一个需要参赛选手综合几方面的能力来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定功能的电路的竞赛。它既强调理论设计,更强调系统实现。它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电子设计大赛的竞赛题目一般都是模拟现实社会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应用性。通过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有意识培养自身动手能力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为今后社会实践提供扎实的基础。可以说,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正是为学生这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而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虽然实验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但是,现行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且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发性实验偏少。实验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其创新精神。验证性实验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预先设计好的,只要求学生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这种实验方式在基础训练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因为其本身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从而提高了挑战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开放性、综合性的竞赛试题,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创新开拓能力的目的。

4.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团队合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对在校大学生更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教育。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知识、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现代社会更多地讲究的是分工合作,讲究的是协调沟通。可以说,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适应社会至关重要。而长期以来学校强调的却是个人学习,强调的是个人能力的培养,缺乏团队意识的训练。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则非常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赛前的集训过程中,我们也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一般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经常性的小组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与同学分担学习责任的经验,有助于养成沟通交流的良好习惯,有助于统筹协调能力的提高。就像大部分科研人员都是以小组,而不是孤立地个人开展工作。在求得共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小组的同学必须估量工作进展如何,并把学习步骤、概念等经常通报给伙伴,以便及时对学习过程进行修正。而且通过这种训练,潜移默化,团队意识逐渐养成,合作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5.提高就业率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笔者认为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招聘单位不再是只看学生的成绩单,更多的是看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的本科生大多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的重要原因。电子设计大赛刚好能解决这一难题,它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和竞争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参加过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不论是否拿到奖项用人单位都很欢迎这样的学生,所以说电子设计大赛对提高就业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陈荣华,喻成涛浅谈电子设计大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陈东风.设立创新实验基金,为学生提供探索的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4).

上一篇:分析化学论文下一篇:民生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