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1

内容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方式,也给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建设教学网站,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工具,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1.创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利用网络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及便于控制等特点,可以使全方位的信息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网络技术可以把大量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像、动画、影片和录像片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利用超级链接结构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灵活获取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的重新组织,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

2.“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上一个教师要面对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除了表现出诸多共性外,还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如每个学生对学习中不理解的方面可能不尽相同,理解问题的角度、感兴趣的方面也可能各有所异,甚至有的学生会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在网上开辟“在线导学”、“互动交流”、“教学视频”等栏目,就可大大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体验及个性。

3.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近年来,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在教学方法上,从关注教师角色和教学内容,转向关注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教学网站的建立可以给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网站中放置了丰富多彩、系统齐全的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在线浏览,也可下载学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听懂的同学可以重复学习。教学网站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师可通过教学网站发布学习任务、呈现教学内容和相关练习,鼓励学生在网站中查找资料,通过自学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1.内容充实原则。教学网站应围绕“教学”这一主题尽量使其内容丰富,具备大量的教学素材,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学生的需要以及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我们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网站的“在线导学”栏目里放置了“草绘技巧”、“零件设计”、“装配连接”、“模具分型”、“图样输出”及其他的教学课件;在“网络课件”栏目里放置了所用教材全部的电子教案、教学案例、实训课题、练习题库答案及难点解析;在“教学视频”栏目中对学生日常难理解的软件操作步骤作了非常详尽的演示讲解等。

2.服务教学原则。教学网站的功能主要是为教学服务,在介绍学科知识体系、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相关题集和相关链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突出本学科的特色栏目。例如我们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站中设立“设计展示”栏目,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的应用领域做了分类的设计作品展示。

3.操作简单原则。在网站设计制作时,一是版面结构简洁明了,网站导航清晰明确;二是操作按钮要清晰易见,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4.模块化原则。模块化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使得整个教学系统成为一个真正清晰明了的有机体系。模块化便于修改、扩充。采用模块化设计后,在维护时可以直接对某一需要改动的模块进行修改,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网站不断更新所带来的麻烦。因此我们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中注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强调以“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做了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利用多种软件编程技术设计并实现了网站的各个功能模块。

5.平台兼容性原则。目前各种操作系统版本的浏览器,都具备相类似的访问网点的功能。用户只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Internet上发布的信息资源。所以在跨平台兼容性和标准要求进行开发时,一方面要注意支持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使用帮助和插件技术,也可以绕过标准,编写定制附加程序,以满足学生对网页更广泛的特定需要。也可以使用那些可以在多种服务器平台下正常运行的基于数据驱动的Web应用程序。

6.交互性设计原则。交互性是网站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在Web网页的设计中,有这样几种常用的方式:(1)上网访问方式。根据网络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在网上发布每门课程的标准化作业题、模拟试题及在线测试等,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完成作业,并将作业发回网站服务器,由服务器直接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发回学生。(2)电子邮件方式。学生注册时,将获得本教学网提供的电子信箱地址。通过电子邮箱师生之间可以讨论问题、提取或提交作业等。(3)电子公告板(BBS)方式。学生可以把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这样其他学生可以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教师也可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公布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以及讨论课程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等等。

三、课程教学网站建设方案

网络教学的载体是网络学习平台,重要的组成单元是课程教学网站,所以其建设在此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不断深入的实际开发过程中,网站建设的软件系统、传统体系结构与实际教学内容、规律、特点及方法之间的瓶颈问题日益凸显。笔者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网站”建设的实际工作,提出将内容管理系统应用于建设课程教学网站的方案,解决课程教学网站建设中的难题,其应用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笔者认为应用内容管理系统来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可以解决当前课程教学网站的开发技术和课程教学脱节的问题。基于纯静态和动态网页系统的网站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与技术、内容与设计的矛盾。为了解决以上的矛盾,在动态网页系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以动态网页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内容管理思想系统。内容管理系统(CMS)是一种位于WEB前端(Web服务器)和后端办公系统或流程(内容创作、编辑)之间的软件系统。内容管理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各种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字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传递和增值,并能有机集成到结构化数据的商业智能环境中。内容的创作人员、编辑人员、发布人员使用CMS来提交、修改、审批、发布内容。这里指的“内容”可能包括文件、表格、图片、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视频等一切要发布到Internet、Intranet以及Extranet网站的信息资源。CMS的基本思想是分离内容的管理和设计。页面美工设计存储在模板里,而内容存储在数据库或独立的文件中,当一个用户请求页面时,各部分联合生成一个标准的HTML页面或发布时被预归档页面,合成的Web页面可能包含多个数据源。换句话说,可以不用HTML就升级你的内容,或是不影响到内容就改变网页的可视效果和感觉。在一个网站的不同空间里出现的相同内容可以在一个地点被升级,而不必担心它们会发生冲突。这样的结果是,一旦这样的模板被建立起来,即使是一个没有网络技术的课程教师也可以把自制的网页发送到互联网上面,并能够在不用IT专业人士帮助的情况下就升级自己网页的内容。

一个成熟的CMS系统通常有如下要素:①文档模板;②脚本语言或标记语言;③与数据库集成;④内容的包含物由内嵌入页面的特殊标记控制。这些标记对于一个CMS通常是唯一的。这些系统通常有对较复杂的操作的语言支持,如PHP、ASP或Java等。CMS表现和内容分离、用户体验和内容质量的和谐统一,对站点管理和创造编辑都有好处。它能够使用模板和通用的设计元素以确保整个网站的协调。作者只需在他们的文档中采用少量的模板代码,然后即可把精力集中在设计之上的内容了。如果把CMS引入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中,课程教师能够利用内容管理模块,在无需太多网络编程知识的前提下,有效地编写并管理属于自己的网上课程,他们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就能方便地整合到网上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教学,不断地更新和调整网上教学的内容和互动方法。如果要改变网站的外观,管理员只需修改模板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页面。管理员与教师在建设网站过程中可以实现独立。同时CMS也简化了网站的内容供给和内容管理的责任委托。很多CMS允许对网站的不同层面人员赋予不同等级的访问权限,这使得他们不必研究操作系统级的权限设置,只需用浏览器接口即可完成。CMS集成性高、扩展性良好、整体高效灵活,许多功能,如搜索引擎、日历、Web邮件等也会以模块的形式内置于内容管理系统CMS内,或允许以第三方插件的形式集成进来。实现面向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保证系统整体的高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把CMS引入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统一的便于管理的功能页面,使得种类繁多的内容得以快速表现,而在开发成本上却大大下降。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均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在对合同管理的含义和内容分析基础上,从合同签订前/合同履行时以及合同后期等不同阶段,对合同管理在工程阶段及工程造a价中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围绕合同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同管理;工程结算;工程造价;影响

合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约束性作用的重要文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其中,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合同文件,则是指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和发包单位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与建设活动中,就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约定并达成的协议内容。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合同制定与签订以及合同履行/合同后期等不同阶段的合同管理具体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所产生的影响也必然不同,因此,针对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和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促进其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具有十分突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下文通过对合同管理内容和含义的简单概括和总结,围绕合同管理在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中的影响,对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强化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合同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合同是指针对合同双方在某项活动中所具备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和限定,同时具备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其中,工程项目中的合同则是针对工程项目承包单位与发包单位的具体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与界定所形成的文件总称。合同中,针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约束的,从而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以及后期阶段的双方合法经济权益等进行保障,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顺利实施。

2、合同管理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中的影响分析

合同管理与建设工程的各参与者及其利益之间均具有密切关联,并且在不同工程阶段对工程造价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合同管理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中的影响分析,需要从合同签订前/合同履行过程中以及合同后期等不同阶段进行。

2.1合同签订前期的管理影响分析

一般情况下,由于合同签订前期的管理重点主要侧重于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其具体管理内容包含工程造价及管理有关人员会针对工程造价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等,像工程建设的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建设投入的成本费用等,在上述评估与分析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投入及成本计划制定,进而为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等提供依据和支持。此外,上述与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有关的内容,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招投标阶段都会在相应的工程招投标合同中体现,同时还包含工程造价管控人员针对工程造价有关因素综合评估与分析所获取的潜在因素等,都会在工程招投标合同中体现,以避免后期出现纠纷。

2.2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影响

合同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与系统的工作,不仅施工建设所需的时间较长,并且工程建设中的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需要通过合理的工程造价与控制管理,才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益,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进而满足工程建设中的合同管理需求。其中,在开展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與管理中,一方面需要结合工程情况进行全面与详细的分析,明确可能影响工程合同管理的有关因素和内容,从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促进其管理效果提升,为工程建设以及施工质量效益提升提供基础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合同管理中,由于合同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管控效果,一旦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必然会引起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发生,进而对工程结算以及工程建设等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合同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中,工程款交付环节以及工程款索赔等,不仅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的内容,同时对工程造价控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工程款交付环节为例,由于其直接关系着工程承包单位的工程建设利益,一旦工程款交付不及时,或者是不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工程款交付等,都会导致工程承包企业的施工建设利益风险增加。

2.3合同后期的管理影响

合同后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工程施工建设竣工阶段的合同进行管理,即通过对工程造价有关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其中包含工程结算有关的材料/数据,像工程招投标文件以及招投标合同/签证资料/工程结算书等,在上述信息整合与处理基础上形成健全的档案记录,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处理对策,实现工程建设各方的利益保障。

3、强化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有效对策

结合上述合同管理对工程结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为实现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强化和提升,从而为工程造价控制以及工程结算实施提供基础支持,最终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保障工程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首先,应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建立并健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各项内容有效落实和执行,从而促进其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控制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发挥,达到工程合同管理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与健全中,由于合同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与工作环节众多,包含合同内容确立前的协商/合同初拟/审核/签订等,因此,进行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就需要结合合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环节,从合同交底以及合同管理责任划分/合同管理中的工程状况实时监测收集/工程进度款审批等管理制度建立和制定上,促进工程合同管理的整体制度建立和完善,从而为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规范支持。

其次,工程合同管理还需要采取动态管理方法,重视工程合同的现场签证管理,避免存在过多或者是过早签证情况,尤其注重对变更合同的现场签证管理,以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和完善;同时,在工程合同管理中,还应加强对工程有关的图纸/计划以及施工记录等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工程合同中的变更内容审核,确保合同变更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并且对合同变更与索赔内容需要在项目业主和工程承包单位一致同意情况下才能实施。此外,还应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反索赔意识,不仅敢于反索赔,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反索赔条款的仔细研究与合理运用,实现工程建设中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

结语:

总之,对合同管理在工程结算与工程造价中的影响研究,结合工程合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为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巫明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重要性[J].建筑技术,2016,(15):89-91.

[2]李方建.浅谈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J].工程技术,2017,6(4):200.

内容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学;学科属性;元管理学;认识论

一、“管理学学科属性”的世纪争论

(一)问题的缘起

2007年《管理学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试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侧议》,文中提出了“有没有普适的管理学?”的疑问,考证了一些长期以来模糊不清的名词如“管理学与管理科学”、“管理学与一般管理学”、“指导性与实践性”、“管理文化与管理组织”、“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结果发现这些关乎管理学学科结构的基础性概念几乎都没有定论。在文章的结语部分,作者指出,这些疑惑对于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管理学,其学科结构会有什么特点?管理学的学科结构与“创建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是怎样的关系?在“创建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的历史进程中,学科结构值得研究吗?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刘人怀院士(2009)对于管理学理论的基本架构也提出了19个具有普遍性问题,包括:“为什么要对管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基本概念做一番正本清源的探讨”、“什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管理学是什么关系”、“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活动什么是管理工作什么是管理者”等。

事实上,关于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的学派强调管理学的科学属性,有的学派强调管理学的人文艺术属性。泰勒认为,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泰勒由此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较早明确提出对“管理科学”持不同意见的是利昂·普拉特·奥尔福德(1877~1942)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丘奇。奥尔福德和丘奇(1912)认为,泰勒方法的缺点是“以精心设计的机制或制度”取代了领导艺术,他们认为泰勒的所谓“科学管理”过于机械,他们对“科学管理”一词表示遗憾,因为它意味着“一种科学,而不是管理的艺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他指出“我们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振奋……正在朝着创造活力的管理科学和基于科学的艺术迈进”。

不仅如此,有关管理学学科属性之争的另一个主要议题是:管理学究竟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者管理学是否具有普适性?丹宁布灵(Dannenbring)(1981)等认为,管理学需要应用自然科学方法对管理者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尽管管理科学可能不如物理学那样精确,但这并不构成管理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性区别,管理学应追求其普适性,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是学科成熟的标志。管理学知识体系目前缺乏统一性,这只表明管理学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每一学科的初始阶段都会表现出这种特征。惠特利(Whitely)(1984)则认为,管理学与自然科学有本质上的不同,管理学是一门实践导向的社会科学,社会实在不同于自然现象,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包含着更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管理学应重视文化、价值观和习俗的作用,应走出过分数学化的误区。林羲(2006)认为,自然科学注重的是发现研究客体的因果律,因此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预测性与普遍适用性;而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社会科学不仅很难在严格意义上重复进行,更使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受到挑战。彭贺(2009)和郭毅(2010)认为,管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其必然包括普适性知识体系与地方性知识体系,显然这一论断也是基于管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的。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领域不存在地方性知识。

自泰勒1881年开始著名的“工时研究”创立现代管理学,有关管理学学科属性的定义与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管理学学科属性问题成为跨越三个世纪的难题。

(二)对“管理学学科属性”研究的传统路径——从“管理现象”到“管理学”

考察以上争论,我们可以发现,在上述“管理学”学科属性之争中,对于“管理”或“管理活动”的定义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对于管理活动的本质也不存在太大的疑义。美国管理协会对管理活动的定义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这一简明扼要的定义给出了管理活动的本质,或者说给出了“管理活动”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根本特点。谭力文(2009)认为,管理活动产生的原因主要应归结为人类为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凶险的内外势力,为维护自我生存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群聚”现象,并指出人类协作而产生的“群”就是管理理论中的“组织”。在组织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谭力文继而援引马克思的话,“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谭力文认为,这种协调活动的本质就是管理。上述对管理活动的本质的认识不仅得到主流管理学派的认同,在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所创立“东方管理”、黄如金教授所创立的“和合管理”、南开大学齐善鸿所创立的“道本管理”中均有类似的描述。例如,东方管理学认为,“管理就是组织人力与物力以实现正式组织的目标与过程”;齐善鸿(2009)的“道本管理”认为,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解决组织中人群冲突和建构目标效率秩序。就对“管理”或“管理活动”的定义而言,韩巍(2009)认为,组织管理的基本要素及其关联,已经被泰勒、法约尔、韦伯、巴纳德,包括德鲁克等西方学者确立起来了,这些基本问题(即对管理活动的界定)已经轮不到无论是哪一国的当代学者置喙了。由此可见,尽管学术界对于管理或管理活动的定义存在表述上的区别,但其核心与本质“组织”、“协调”、“目标”等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对“管理活动”的看法基本上是统一的。

然而,大量的争论从何而来,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关键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一争论来自于从“管理活动”到“管理学”这“惊人一跳”。或者说,“管理活动”并不能必定推导出“管理学”应如何进行研究,在这“惊人一跳”过程中,绝大多数观点持一种“应然”的判断。我国著名管理学者席酉民(2010)持论应属公允。席酉民认为,管理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索和寻找相对确定、有效地实现管理的目标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等。旧然而,即使从这一持论相对公允的判断来看,其中亦包括“应然成分”。例如,为何将“管理学”限定在“相对确定”的范围内?这种限定一定会将某种出于直觉的管理艺术性思维排除在管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此外,如何把握“相对”的“度”?从对席酉民教授上述定义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无论“度”在何处,总会将一些“相对不确定的、然而却是真实”的管理思想排除在外。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限定对于席酉民教授创立的和谐管理理论没有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管理学的某一具体学科,这种限定甚至是必须的。然而,对于以“管理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元管理学,这种限定就是主观和有害的了。

在《论管理学的普适性及其构建》一文中,谭力文教授(2009)在对管理活动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之后,得出管理学“可以得到具有普适性的管理理论”。这一表述没有问题,但关键在于“可以”二字,管理学可以得出普适性的结论,不等于说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是普适的,作为一个总体,管理学究竟是不是普适的,的确是一个问题。谭力文教授在该文末尾所认为的,“管理学的普适性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可以达成基本的共识”似乎过于乐观。我们前面所列举的关于管理学学科属性的种种争论,它们大多也属于“应然”的判断。例如,泰罗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是一种应然判断;奥尔福德和丘奇认为管理学“应该”包括艺术的成分,丹宁布灵等认为,管理学应该需要应用自然科学方法对管理者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惠特利则认为,管理学应重视文化、价值观和习俗的作用,走出过分数学化的误区等。

事实上,学术界大多还是注意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社会的、人文的、直觉的、艺术的成分,这些成分无法包含在“管理科学”或“普适性的管理学”之中。例如,在国内学术界引用较多的林曦的《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一文中,林曦(2006)认为,管理活动及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关注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对象、场合、时间和地点是具体的,或者不具备更强的一般性,因此似乎将管理学完全定位于“普适性的科学”并不合理。因此,对于大多数管理学者而言,不得不承认“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和艺术”或者“管理学既有人文的属性,又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对于“应然”这一路径而言,“管理学是科学和艺术”或者“管理学既具有人文的特质,又具有科学的特质”是一个终极判断。这一判断实际上早就被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甚至更早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丘奇所提出,丘奇提出的这一观点的时间几乎与泰勒创立管理学这一门学科的时间一样久远。然而,这一终极判断并未结束这一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争论,《甚理学报》特约评论员就敏锐地指出,“对于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的管理学,其学科结构会有什么特点吗?”换言之,管理学知识中的“科学与人文”是如何统一起来的,这对于“管理学属性”的传统研究进路而言,是一个真正的难题。

二、元管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上述目前没有定论的争论使我们可以宣称存在“元管理学”这样一个研究领域。韵江(2007)、罗珉(2005)、杨栋(2009)都曾提到过“管理学的元研究”。韵江在《管理学合法性的反思——基于跨学科的视角》一文中提出了管理学“元研究”的必要性。罗珉认为管理学范式理论是以管理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元管理学的性质。杨栋认为,管理学科学属性是管理学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吕力(2009)认为,元管理学是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学科性质、体系结构进行系统反思和研究的学科。认为,元管理学将重新定义管理的本质以及明确各类管理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一)种种“元理论”及其学科性质

“元”的西文为“meta-”,意即“在”“之后”或“超越”。“元”在与某学科名相连所构成的名词中的含义是:这种更高一级的形式,将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审视原来学科的性质、结构和其他种种表现。“meta”起源于“metaphysics”一词,后人在整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将其《物理学》之后的著作称为拉丁文的“metaphysiea”,直译为“物理学之后”,它探讨的是世界本体的原理,其含义与我国古代关于“道”的学问相近。《易·系辞》有“形而上者谓之道”的说法,于是“metaphysics”就被译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等问题,代表了一种整体性反思。

在“metaphysics”之后,很多具有整体性反思性质的学科都被冠以前缀“meta”。例如,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D.)提出的元数学概念就是希望用有穷的方法来证明无穷的数学系统的协调性,它把整个数学理论完全形式化为无内容的符号体系,其中包括作为符号的基本概念、作为符号系列的公理以及作为符号系列变形规则的基本推理规则;然后把这种符号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用另一套理论来研究它的协调性。这种用于研究数学理论的理论便是数学的元理论。

元逻辑学是在希尔伯特的元数学概念和形式化思想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元逻辑学是指对逻辑理论整体性质的研究,而对某个具体的逻辑法则并不感兴趣;广义的元逻辑学是指对于一般形式系统的研究。换言之,元理论意味着用一种理论——元理论——来审视另一种理论,这是元理论独立性的一种体现。

1951年,沃尔什(Walsh.W.)率先提出了“分析的历史哲学”一词,㈣实际上就是历史学的元理论。

1925年,波兰社会学家兹纳涅兹基(znaniecki.F.)首先创造了具有元科学性质的“科学学”一词,它不仅将全部科学知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还涉及了科学家的学术活动、科学的社会作用等知识与社会交叉的问题,从而使科学的自我反思从科学自身扩展到了与社会的关系上。在科学元理论的启示下,1970年,古尔德纳(Gouldner.A.)将元社会学定义为“社会学的社会学”,即把社会学看成一种社会活动加以研究。

从数学到哲学、科学、乃至不少具体学科,各种以元理论为标题的研究逐渐诞生并发展起来,这些不同的元理论构成了一个元理论家族,从中可以看出元理论体现了整个学术领域“自我意识”的萌动。当某一学科尝试建立元理论时,它就是在对本学科进行反思、探索,而其中隐藏着变革。

(二)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元管理学对管理学自身的研究,因此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管理现象或管理实践,而是现有的全部管理学认识,元管理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论。借鉴刘人怀院士(2009)的说法,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与管理实践的全部知识的总和,是—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个知识体系。

管理知识里既包含科学的成分,也包含人文的、艺术的成分,甚至包括只能体验得到、不可言传的技能(或者说所谓意会知识tacit knowledIge)——元管理学既然是对管理学自身的研究,就应全面涵盖上述不同类型的知识。在研究对象方面的模糊不清,必然导致研究结论的根本性错误。例如,认为“管理学是一门普适性科学”的观点,大多忽略了管理知识中人文的、艺术的、直觉的成分;而认为“中国管理学应建立全新体系”的观点又忽略了管理知识中科学的、普适的成分,这两种观点之所以经不起反驳,其错误的源头均在于片面地界定了研究对象。

管理学知识中既存在明确的、普适的科学性知识,也存在不明确的、地方性的、体验性的、感性的、直觉的知识,在“明确”与“不明确”之间存在大量“相对明确”,同时也“相对不明确”的管

理学知识。如何确定“相对明确”的“度”?在本文看来,不如事先搁置这一争议,而就全部管理学知识做一番考察,不论它是明确的还是几乎完全不明确的。

在管理活动领域,存在着大量的“普适性”之外的管理知识,这些知识同样对于人类的管理活动非常重要。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人敢于宣称,只要掌握了现今主流管理学教材中的理论就完全能胜任实际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还存在着大量的实用的、不可言传的直觉性知识,还存在着大量的有关管理实践的艺术。管理学的一门常规分支,可以宣称只研究其中的一部分,但以管理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元管理学”就不能不以全部的管理学知识为研究对象。

究其源头,求知的最终目的是求得人类更好的生存。既然直觉的、不明确的、艺术性的知识在管理领域中具有相当的实践价值,管理学就不应将研究视角总是固定在可以重复、可以验证、可以明确表达的知识上,作为对管理学自身进行反思的“元管理学”更应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全部的管理学知识领域,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反思,才有可能在反思的基础上发展管理学自身。

(三)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如前所述,认为“管理学是研究管理实践中普适规律”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管理学研究的一种“应然”规定,它限制了管理学知识的来源,同时决定了对管理学知识真实性的检验手段——这种检验手段就是基于大样本的所谓实证主义方法。这样一种观点显然不为管理学界大部分学者所接受,管理学的全部知识域中无疑包含着人文、艺术的成分,那么这部分知识的来源是哪里?它产生的机制如何?这部分知识和所谓普适性规律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上述问题正是元管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元管理学研究管理学知识的性质、来源和产生的机制,以及对管理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客观有效性进行检验。

哲学上传统认识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关于认识的性质、前提和基础等问题,近代哲学对这类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具有本体论哲学的特点;二是认识的来源、过程和机制即认识的发生学方面的问题;三是认识的可靠性、真理性、确证性和客观有效性等知识论问题。

具有本体论哲学特点的认识论以洛克的经验论、休谟的怀疑论以及康德哲学为代表。洛克的经验论以承认对象的客观实在为前提,而休谟则质疑对象的实在性,他认为,“我们所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就是知觉……除了知觉之外,既然从来没有其他存在物呈现于心中,因此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存在的结论”。阎康德认为,一个具有先天认知能力和形式的先验主体是认识的中心,康德以此来解决认识的本性和来源问题,从主体的认知能力来划定认识的范围和可靠性,认识就是主体运用先验的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对感性材料、表象进行综合整理而得来的。

在现代科学和哲学看来,由于传统认识论中的命题不能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因此这一研究思路逐渐被淡忘,关于认识的来源、机制等认识发生学问题被逐渐经验科学化。20世纪重视认识论研究的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使认识论问题经验科学化的倾向。现代西方哲学大多把科学发现和认识发生问题看做经验心理学问题。当代认知心理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神经生理学等新兴学科也都体现了认识发生问题的经验科学化倾向。

与此同时,哲学认识论发展的另一条进路是科学哲学,即将科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科学发现和发展的方法和逻辑、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知识的检验及其标准、科学知识的演进和模型方面的内容,把认识论转向对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基于以上考察,本文将以上认识论研究的两种思路应用于管理学,将对以管理学全部知识为对象的元管理学研究划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从管理学认识的心理学发生机制上研究管理学知识的性质、来源和产生机制。现代的认知神经科学已经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部分揭示认识的来源、过程、机制与结构问题。认知神经科学是在脑神经科学(Neuroscienee)和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认知神经科学产生之后,一些社会科学家试图使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手段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12月,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研讨会(Princeton workshop on NeuralEconomic)首次使用了神经经济学(Neural Economic)名称,并在以后的时间内逐步被广泛认可。与神经经济学相对应,中国学者马庆国提出了神经管理学的概念。

显然,认知神经科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既然可以研究被管理者的神经心理因素,也就毫无疑问地可以研究管理者的认识来源、产生机制和结构,后一研究就是元管理学所关注的。因此,借助于认知神经科学,我们就可能回答管理学知识中的直觉、意会性知识的来源,及其在管理实践中被应用的情况。这就是从管理学心理学发生机制上研究管理学科的性质、来源和产生机制。

(2)从对管理学知识的检验与确证方面来研究全部管理学知识的体系结构。在知识问题上,当代哲学思潮的特点是“不考虑心灵怎样或是否可以真正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预先假定,我们已经以各种方式获得了知识,并且在任何情况下能去认识这个世界”,从而问题就变成了这种知识的发现和证明的逻辑的问题。

这一观念影响到各种元理论,具体到元管理学,它的基本问题就不是我们能否获得管理学知识,而是预先假设我们能够认识管理实践,管理学知识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而无论它们以什么知识形式存在。我们的任务是通过描述这种既包含普适性规律又包括特殊的人文艺术因素的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被检验、确证与应用的,从而探查这些不同类型的管理学知识是怎样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被逻辑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管理学知识体系的。

众所周知,当前的主流实证管理学早就确定了知识的“检验标准”,这就是形成假设、获取数据、检验假设的一致性等一系列规范的步骤,毫无疑问,如果遵循如此严谨的操作,得到的将是“真知识”。然而,这一套操作可能是获得“真知识”的充分条件,但不一定是“真知识”的必要条件。在管理知识领域,相当多的意会性知识也是“真”的,或者说在一定条件、一定的范围内是“真”的,但是这些“真知识”很难通过如此一套标准。例如,意会性知识在这套操作的起始阶段,即“形成假设阶段”就会有很大的麻烦,意会性知识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形成表述清晰、逻辑严明的假设。主流西方管理学因为这些意会性知识的麻烦,断然将其排除在主流管理学研究范围之外。主流管理学尽管“主流”,但也只属于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流派,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定要坚持“主流帝国主义”,将其作为一种通行标准强加到其他研究范式上,则欠妥当。元管理学既然以全部管理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就还需要考虑普适性之外的地方性、本土性、个性化的管理知识,根据其在管理实践中被应用的情况,为各类管理学知识确定“真”的标准。

三、元管理学对于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意义

如果管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就不会存在本土管理学——本土管理学之所以存在,正在于它是普适与特殊、科学与人文艺术的混合体。假如丹宁布灵(Dannenbring)的观点正确,管理学研究

的目标如果是追求单一的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则本土管理学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因此,本土管理学所以存在、如何存在及其研究方法论正与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学科结构等密切相关,而这正是元管理学的研究主题。

在2009年第二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论坛上,北京大学巩见刚(2009)提出,管理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因此管理学研究中发现的规律很难保证有普适性和重复性。华南理工大学张树旺(2009)在《普适性与民族性的真正对话的开始——“管理学在中国”论争的方法论意蕴》中认为,科学主义管理是以实证研究为研究底色,其研究特点是严格的科学性、普适性和逻辑性;人本主义管理学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研究底色,其研究特点是艺术性、民族性和有效性。此双方近20年来(实际上为100多年来——本文注)互为诟病,难以对话,这一学术对立源于“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或者“管理学的普适性与非普适性”的经典命题。

情境化是著名管理学者徐淑英教授(2008)所首倡的一个概念,徐教授对情境化的定义非常简明:情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指将研究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徐淑英认为,情境化在管理研究中越来越重要,它是在中国进行本土研究的关键要素。徐淑英教授指出了情境化的4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决定研究什么,即研究者不仅应该关注已有的(西方化)主题,而且要问一些中国的公司,管理者和员工所特有的或重要的正确的问题。第二种方法是理论的情境化,即将西方理论和假设进行适当的修改使之适用于中国的环境。第三种方法是测量工具的情境化,使在西方环境下开发的构念在中国情境下仍然是有意义的。第四种是方法论的情境化,就是在中国情境下使用新的方法论来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按照学术界的理解,情境化研究有2种典型的范式:情境敏锐性研究(情境嵌入式研究)以及情境特定性研究。显而易见,情境化同时包含了对情境的普适性理解和对情境的特殊性的理解,这两种理解实际上与管理学知识来源的心理发生机制有关,它们又分别决定了本土管理学中的普适属性与人文艺术属性。正如李平教授(2010)所指出的那样,任何本土现象都有共同普适性元素,也有独特新颖元素,而关键在于研究者是否关注到它,如果关注独特新颖性元素,就是本土研究,如果不关注,就是普适性研究,然而“关注”只是一个起点,从“关注”到管理学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如何?——这是从过程来看本土管理学的产生。从结果来看,这两种研究的结果是截然相区别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实际上也是管理学学科体系结构在本土研究中的反映,或者说,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元管理学问题。

责任编校:齐民

内容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当下,涉及商业网络电台的法律法规门类齐全,也注重落地和实操性。但即便如此,在短时间内积聚了丰富用户资源的商业网络电台仍存在着法律空当,在资本运作、内容管理等方面存有不少漏洞,给整个产业健康发展带来风险。本文站在依法治网视域下,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网络电台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方的“解题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商业网络电台 依法治网 法律法规

我国现在已有7亿网民,网民需求趋于分众化、碎片化和个性化,这为网络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牢固的用户基础和多样化需求基础。在当前国家深化媒体融合、鼓励“双创”、推动“互联网+”、强调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语境下,集广播、网站、移动客户端优势于一身的商业网络电台得到极大发展,而如何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新形势下使之健康规范运作,进而为建设网络强国作贡献,成为一个新命题。

一、加强商业网络电台合法性研究的重大意义

研究商业网络电台,先要厘清概念。此前,有研究者对网络电台下过定义:网络电台(或称网络广播)即在网上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业务提供商,向听众提供包括在线收听、下载以及播客上传与简易信息聚合内容(RSS)等多样服务的一种新型广播形态。

与上述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所称商业网络电台不同于我国传统广播媒体设立的银河网络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络电台(INet Radio)等,而是特指由商业资本在我国境内开办,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在线直播和点播、音频上传和下载、娱乐、社交等多样化矩阵式服务的“互联网+广播”传播新业态。现阶段主要是私有、民企性质的商业网络电台,将受众视为客户、用户,以服务、资源、互动、娱乐等为卖点,注重追逐经济利益。它们无需像传统媒体、部分新闻网站一样接受硬性的行政指令和监管,也不必强调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商业网络电台也应被视为广播电台的一种类型,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传输介质和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认知有所不同而已,亦应依法依规运营。

近来,商业网络电台迅速“爆红”,用户总数已然过亿,受到广泛关注。例如:喜马拉雅、考拉FM、荔枝FM、蜻蜓.fm、多听FM、企鹅FM、百度乐播、优听Radio等商业网络电台的出现和不断壮大,不仅大幅丰富了广播内涵、扩展了深度、提升了影响力,而且为广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点,为传播业态研究提供了新对象和兴奋点。

目前,学界、业界对网络电台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内容制作、发展趋势、媒体融合个案分析和介绍国外经验等方面。虽然文章角度各异,但笔者并未发现从法律视域深入探讨商业网络电台规范管理的相关研究。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①商业网络电台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用户晋级“亿级”,其影响力不可小觑,更应做依法依规的企业公民。不过,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商业网络电台在法律灰色和黑色地带运营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现在忙于“跑马圈地”、进行用户争夺大战的商业网络电台而言,违规违法运营,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倾覆”危机。在网络安全领域立法立规步伐明显加快、党和政府整治网络乱象愈加動真碰硬的趋势下,加强商业网络电台合法性研究,无论是对于政府依法管网、商业网络电台依法办网、公众依法用网,还是对于清朗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保障意识形态安全,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目前涉及商业网络电台监管的法律法规现状

目前,涉及商业网络电台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上述法律法规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门类齐全,不仅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而且有司法解释;二是规定内容详细且异常严格,不仅明确要求获得许可或备案,而且对资本性质、法人资格、从业人员、技术保障、安全措施等提出了具体限制条件;三是各法律法规互为支撑、相互补充,有把控大方向的,也有注重操作性的,有强调信息传播秩序的,也有视听节目管理、权益保护的;四是法律法规既有传承,又有变化和完善。总体而言,商业网络电台准入门槛非常高,且受到严格制约。

从资本构成来看,限制条件明确且苛刻。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才有资质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第七条也明确规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机构,不得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从行政审批来看,政府许可、备案、登记等都不可或缺。首先应取得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从事广播电台和时政类视听新闻服务的,应持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从事主持、访谈、报道类视听服务的,应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从事自办网络剧类服务的,应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不仅如此,还要取得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办理登记手续等。

从传播内容来看,新闻类节目、境外广播节目也应和其他媒体一样受到严格监管。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如果提供新闻信息服务,需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申请获得审批。《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则规定:“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依法享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格的网站可以申请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对于敏感度高的境外广播,《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广播电台进口、转播境外广播节目,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同时,法律法规清晰指出,发布内容不得违反“九不准”、触犯“七条底线”。

此外,在专职新闻编辑人员、节目记录、监督监管、违规处罚等方面,法律法规也有明确界定。值得注意的是,公开征求意见已经结束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应引起业界高度重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比,征求意见稿涉及网络新闻服务方方面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和依法治网的要求。例如,第七条规定:“申请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的,应当是新闻单位,或者其控股方、主管单位是新闻宣传单位。”此规定意味着,私营性质的商业网络电台擅自发布新闻信息、主播对新闻事件的评论等行为被严禁。第四条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这表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权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变更为国家网信办和地方网信办。

三、现阶段监管下商业网络电台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商业网络电台的情况进行梳理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各商业网络电台存在不少违法违规运营的通病。归纳起来,主要显性问题和漏洞有:

(一)资本构成值得商榷

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是一道硬杠杠,但多数商业网络电台涉嫌越过了这条“红线”。例如:检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知,运营多听FM的杭州多听科技有限公司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其上級单位杭州多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港澳台法人独资企业;运营考拉FM的网乐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上级单位车语传媒股东均为自然人。可见,这两家商业网络电台已涉嫌触碰了法律法规的“高压线”。

(二)涉嫌违规播放新闻节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开办新闻节目已成为一些商业网络电台的“标配”,不能随意提供新闻类信息的相关规定并未执行到位。例如:考拉FM的“新闻早餐”“新闻深喉”“考拉国内快讯”等新闻栏目,由考拉FM编辑制作;百度乐播“新闻乱播”“新闻酸菜馆”等新闻栏目,为个人主播制作。

(三)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

由于竞争激烈,商业网络电台和主播为达到“吸睛”“吸粉”、增加点击率等目的,会通过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吸引用户。例如:像 《各种妹子的呻吟声》《跟苍井空学姿势》《爱的死穴你中几招》等音频,肆意传播有违公序良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信息。

(四)涉嫌违规推送境外电台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播放未经批准的境外广播节目、播放境外广播节目时间超出规定的,会受到相应惩罚。而目前,蜻蜓.fm、优听Radio等部分商业网络电台涉嫌违规提供海外广播在线收听服务,已经威胁到我国意识形态和网络空间安全。

(五)未在显著位置标明许可信息

根据要求,商业网络电台应在其网站主页显著位置标明其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但该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多听FM首页未提供任何备案号、许可证等信息;蜻蜓.fm虽然提供了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但未公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信息。

(六)以广播专有名词开展业务

例如,百度乐播的十日FM、峘音FM、星座FM网络电台、异城fm时代电台,荔枝FM的FM484997 FM107.2兆赫、FM839546、FM101兆赫、FM815762、 葡萄10.19兆赫等大量主播,涉嫌违规使用“FM”“兆赫”“电台”等广播专业术语提供音频服务。

“无法则国不治,无势则法不行,无术则势不固。”当前,我国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严格,但商业网络电台仍涉嫌违法违规运营,且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反映出长期以来,商业网络电台未有效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只管生不管养”、执法失察且宽、松、软。正视商业网络电台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监管的漏洞,将其从失控状态拉回法治轨道,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正确的做法,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重大战略问题的当下。

四、对商业网络电台现状的治理建议

笔者认为,要站在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空间主权的战略高度,以中央依法治网精神为指引,牢牢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总要求”,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商业网络电台的意识形态属性,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把商业网络电台违法违规风险降至最低,推动其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是督促商业网络电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规范股权结构和内容管理。作为互联网企业,商业网络电台不仅有经济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法律责任。企业做得越大,责任就越大,公众对企业承担责任的要求也就越高。相关部门要督促商业网络电台切实依法运营、担起主体责任。具体而言,应在三个方面着重发力。首先,督促商业网络电台依法依规进行资本改造和股权调整,从根子上做到合法合规运营;其次,督促商业网络电台当好内容“把关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再次,督促商业网络电台主动配合政府监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

二是摆脱利益桎梏和门户之见,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②对商业网络电台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坚决消除“肠梗阻”,加大跨部门协作和联合执法力度,努力构建齐抓共管、良性互动、协同配合的共治格局。

三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防范“破窗效应”。“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只有做到令行禁止、违法必究、违规必罚,让法律法规成为“有牙的老虎”,让违法违规者切切实实感觉到痛,才能有效树立法律法规权威、防范“破窗效应”。唯有如此,法律法规的意义、威慑和引导作用才会显现出来,商业网络电台及其用户才会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才能引导他们崇敬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积极主动遵循。

总之,只有恪守法律法规,拥有存在的合法性,商业网络电台才有“积极自由”,才能在未来发展中筑牢根基。同时,商业网络电台要健康地向前发展,法律法规必须如影随形地跟进。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相关部门应针对网络发展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真空漏洞或交叉打架,做到有法可依,进而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固本培元。

注释

①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

②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

(本文编辑:吕晓虹)

内容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更新用户名:editor 更新日期:2011-6-13 10:57:00 阅

读次数:94

1S/2S 整理、整顿的方法

因为 6S 是在 5S 基础之上,故本文主讲 6S 现场管理内容。

整理、整顿正如习惯用语一样在使用,然而整理和整顿尽管相似,但意思是不同的,从而相应的行动也是不同的。首先,所谓整理,是舍弃不需要的东西,而整顿就是合理放置剩余的东西以便容易取出。

1.整理是什么?它是怎样进行的?

(1)整理是通过区分要和不要的东西来扔掉或保管不要的东西,使生产现场用不到的东西不占用现场的资源。正如人员整理就是在人员调整时,分出谁是公司需要的人和不需要的人,然后再让那些对公司不需要的人辞职的道理一样。

(2)在整理之际,分第一次审查和第二次审查二个阶段来进行。

在作业现场,说这个不要,扔掉,这点还需要考虑一下(我们把这叫做第一次审查,即现场管理者确认)。为什么呢?因为在其他工作现场也许使用,而且现在不使用但知道

将来使用的话,就不能扔掉了。于是作为第二次审查,要让部门长或其他工作现场的管理者看一下,并且让其判断是能使用的,还是不要的。在第二次审查中判定为不要的东西就统一进行处理。

(3)整理的检查要点

1 整体不要的东西有没有散乱?

要与不要不明确的东西有没有放置不管?

对不要东西的处理方法明示了吗?

2 屋外推车、托盘、容器有无未处理品?

3 作业现场作业台、机械上有无不要的东西?

有无不要的加工品?

柜橱、衣柜里有无不要的东西? 4 地面

角落设备等后面有无放着不要的东西?

有无不使用的推车、大型专用工具?

5 抽屉、货架有无放入了工具类中的不要的东西?

?

6 文件有无过期文件?

有无放置了看了一次就没用的东西? 2.整顿是什么呢?怎样去进行呢(1)所谓整顿,就是整理完成后,让剩余的需要品整齐

排列。

(2)在整理之际,重要的事情如下:

1 确定放置场所什么物品应放在哪个区域都要明确,且一目了然。确定

放置场所时,不要成其他物品的障碍。确定放置的顺序以便达到容易取出的效果。

2 确定放置方法所有物品原则上都要明确其放置方法:竖放、横放、直

角、斜置、吊放、钩放等。

3 确定标识。

标识是使得现场一目了然的前提。好的标识是指:使任何人都能十分清楚任何一堆物品的名称、规格等参数。把在地面上放置的东西,在放置场所用线表示。在货架上放的东西,要把品名标示到货架上。清扫用具、加工品、剪报等也要在放置场所作标识。

1 整体决定且标示了放置场所吗?

遵守了易找、易取、易放吗?

有无危险的放置方法?

2 治工具、计测器放置场所是否按种类区分开来放置的?

工具定置标准化吗?

是需要的合适限量吗? 3 加工品

规定了标准的加工量吗?

规定了加工品的放置场所吗?

明确了表示加工品的名称和数量吗?

4 材料部品仓库货架有顺序标识吗?

货架里的货物、物品有品名标识吗?在容器上有无品名、数量的标识?

5 作业现场

有通路标识吗?

表示物、揭示物容易看见吗? 地面上有突起物吗?

?

3S/4S 清扫、清洁的方法

说起清扫给人印象就是大扫除,说起清洁则印象是洗手。这

种一看就简单的事,但要是理解并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就能做到的。

1.为什么清扫、清洁不能顺利进行呢

1 清扫、清洁为什么要彻底进行呢?这没有进行说明,所以(有人)会认为这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2 在清扫、清洁中偷工减料的话,不知道是否有何负面效

果。

3 工作场所的负责人的无知、不关心、无责任感。

4 没有规定清扫时间,或者即使决定了也不遵守。

5 清扫的责任区分不清楚,所以垃圾散乱的地方无人管。

6 清扫的用具不完备。

7 清扫的方法各人以随意的方法做,未进行标准化。

8 清扫后的状态好坏没有进行判定。

2.彻底清扫、清洁的思维方法

1 清扫将放在“是工作的一部份”的位置上。

2 清扫是为维护心情良好、轻松愉快的工作现场所必须做

的。

上一篇:美声唱法论文下一篇:课外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