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范文

2023-12-20

自主管理范文第1篇

一、培养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实力强大的班集体。我在培养我班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方法如下:

(一)讲明道理

1、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在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周。向同学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要求。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强化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2、在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必要纠正不良习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习方法态度指导。我利用板报、手抄报、看书、开班会、队会等各种途径,以生动的故事、真实的事例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它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规矩约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坚持不懈的规矩约束,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正视自己:我很重要。通过班级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正视自己的班级角色,让每一个孩子面对班级都能自信地说:“我很重要!”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发展自己:我能行。培养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实现班级管理“从自律走向自觉”。通过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学生人人心服口服,个个心情舒畅,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我能行!我是真的很不错!”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为此要发挥班委会的核心力量。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为班级的火车头,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

(五)超越自己:我还可以做得更好。通过我的疏导,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主动营造一股“为集体争荣誉光荣”的热潮,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学生都能自信地说:“我还可以做到更好!”学生乐于自主管理,善于自主发展,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并实现有效的自我超越与创新。

三、自主服务的意识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上来看,学生普遍缺少自我服务的意识,也许是我国的民族风俗上来讲我国的家庭教育不同,总是把孩子当成一种除了学习其余都不需要想与做的工作。而在学校我国教育业属于填鸭式教育总是把准备好的东西交给学生。虽然我国现在正极力改变教育方式但是在现在基础上还是无法改变这种方式,这就使我国的学生们缺少那种自我服务的意识。

所以要从根本上去改变我国的这种方式,而且要使孩子们知道要自己去服务自己,自己去服务他人,这样孩子们将会不断的走向自我成功。

在我国以后的教育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改变我国的现今教育方法方式,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填鸭式教育。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自主管理范文第2篇

在建瓯山区有一所农村初中校,2008年以来接待了210多批次、4000多名前来观摩考察的城乡中学校长、教师。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会吸引那么多校长、教师到山区中学考察观摩?这就是实施“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被誉为“福建的杜郎口中学”的建瓯川石中学。

一、改革初衷:解决三个难题

川石中学创办于1970年,学校占地26131平方米,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685人,教职工55人。2003年开始,建瓯市19所初中校起始年段启动新课程改革试验,5年过去了,到2007年,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变,而且难题越来越尖锐:

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尽管政府、学校采取了种种措施“控辍”,但建瓯市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仍然严重。“很多学校流生达到‘两位数’,最高的甚至超过20%。”建瓯市教育界一位人士讲到了当时的无奈。

课堂教学沉闷。尽管课改实施多年,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和思维定势影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和新课标要求推行的自主、互动、探究式的方法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课堂教学枯燥,气氛沉闷。“大约有一半学生没有在听,有的在睡,有的在玩。”建瓯市教育局干部说,“这是造成厌学、辍学的重要原因。”

教师工作倦怠。农村教师少有进修学习机会,靠“老本”教学、“老把式”教学,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越不兴趣,教师就越打不起精神;教师越打不起精神,工作就越倦怠。“庸、懒、散是农村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这是建瓯教育界一位人士的感叹。

是任凭这些现象继续存在,还是勇于变革改变现状?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在政府重视农村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建瓯市教育局决定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先进地区学校经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破解三大难题,彻底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市教育局本着“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选择了革命老区初中学校川石中学作为试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课堂改革模式:“四六六”教学法

外省农村中学的教学改革模式,在福建山区农村校能不能照搬照套?建瓯市教育局委托建瓯教师进修学校进行研究。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认真研究建瓯农村中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定以本省专家、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先学后教”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山东杜郎口中学、邹平县黛溪中学、泰山区省庄二中为范例,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四六六”教学法。

“四”即四个特点。建瓯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主任陈振龙把川石中学教学模式归纳为四个特点:(1)一个核心: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创新。(2)两个关键:同伴互助、小组展示。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3)三个要素:导学案、达标检测、教学流程。致力于知识和能力的当堂达标落实,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4)四种形式:自学(围绕目标、自主先学)、议学(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导学(质疑探究、生成拓展)、测学(练习反馈、评价矫正)。

第一个“六”即六个流程。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按六个流程进行:(1)出示预习目标或导学案;(2)小组学习(预习)、教师巡视(10-15分钟);(3)展示学习成果(10-15分钟);(4)教师点评(讲解)(5-10分钟);(5)当堂检测(5-10分钟);(6)课堂小结(3-5分钟)。

第二个“六”即六个支撑点。推行新教学模式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配套跟进。(1)环境营造。主要营造人文环境和德育环境,创建自主、互助的学习环境,优化校园环境布置,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2)教师成长。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方式,通过培训、教研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教研科研和教育教学能力。(3)自信、快乐的班集体。通过培养“小班主任”、小组长,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自信、快乐的班集体,使新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4)互助友爱的小组。班级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6人。小组设大组长和若干个小组长,人人都是组长,人人都有责任。每个组都有组规、小组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管理协调能力。(5)老师的好帮手——“小老师”。通过培养优秀学生当“小老师”,锤炼学生的才干,使老师在推行新教学模式中有了“好帮手”。(6)七年级新生的衔接教育。通过对新生进行“川石中学一日常规”教育,开展“说、写、听”等专项训练等,使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与亮点

川石中学实施“先学后教,自主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四年来,逐步发展完善,成为具有福建农村特色的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其特色与亮点有三个方面。

新课堂教学模式亮点之一:突出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中心,自主互助、快乐学习是“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亮点之一。川石中学每个班级学生一般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课堂上课桌排列由传统的排排坐变成小组团团坐。教室四周都挂有小黑板,让每组学生都有一块自己的“小园地”。45分钟的课堂,学生自学和练习时间约占30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的时间大约只有15分钟。川石中学校长吴良明介绍,这样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学习力”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实施“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老师提早布置预习目标,学生根据预习目标先自学。在自学中学生要查找资料,动脑筋思考问题。而后,学生带着预习成果和问题走进课堂,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合作探究、互帮互助、解决疑难,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大班释疑、老师点拨。不论是自学、还是课堂上的学,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我的事,成功是我的事,我的课堂我做主”。

由枯燥学变为快乐学。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主宰课堂,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真正“动”了起来。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在小组内部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课堂的展示反馈环节,学生可以交头接耳,他们通过读课文、谈感悟、表演、唱歌、制作、板书等形式,大胆地展示预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为简单、快乐的事。在川石中学,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阳光、自信、快乐的笑脸,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

由低效学变为高效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的关键在“先学”。学生根据老师提前布置的预习目标先行自学,这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在预习中掌握新课的知识。自学过程中,各小组在大组长的协调下,各有分工,互相帮助。学生有疑惑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请教“小老师”等方式解决。课堂展示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听取老师的点拨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川石中学九年级四班吕玲同学在座谈中反映:“新教学模式让我们学习更有效。小组互助在帮助后进生解决难题的同时,优等生也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2010年、2011年川石中学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建瓯市农村学校中名列前茅。特别可喜的是初中三年巩固率名列全市农村中学第一名,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学生辍学难题。川石中学老师反映,这两年不用像前几年那样挨家挨户动员学生上学了。

近两年川石中学中考成绩及三年巩固率情况表

新课堂教学模式亮点之二:改进教师的“教”

“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强调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承担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有了重要转变。

由“演员”变为“导演”。如果把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比做“演员”的话,那么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则更像“导演”,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在自学预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预习目标或导学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学;在课堂上,教师要了解小组互助学习的情况,点拨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在讨论展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展示内容,注意捕捉课堂生成,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在总结讲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总结。九年级历史教师吴良谋说:“角色变了,但教师的指导地位不能变。新模式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要提高素养。”

由“满堂灌”变为有重点地讲。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备好课“满堂灌”,新教学模式改变了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学生基本完成预习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知识不做系统的讲解,只作有针对性的讲解,突出重难点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讲解,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引导和归纳。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刘明亮说,“新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对课程标准理解更加到位。虽然讲课时间减少了,但是讲的针对性更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由授课变为点拨。新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授课,而是通过点拨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45分钟的课堂,学生自学预习、讨论展示的时间超过30分钟,授课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约15分钟。这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挑战。因为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要求教师回答、点拨,“上每节课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八年级语文教师陈彩仙说:“学生有备而来,上课前我都要设想他们会提出什么疑问,该怎么解决,我要上网查找大量资料做好准备。实行课改后感到教学是很快乐的事,课堂上学生有许多智慧火花闪现。”在座谈会上,很多老师反映,实行新教学模式也解决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逼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钻研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总结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批既会教书又会教学研究的教师脱颖而出,教师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近两年来,有45人(次)教师应邀外出上示范课、讲学等,10位教师被评为市课改标兵。

新课堂教学模式亮点之三:改变课堂的“闷”

“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动”起来。

生动的课堂。新教学模式打破课堂课桌的排放形式,一改常规的插秧式排排坐为以小组为单位团团坐。一个班级被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每个小组都有一块小黑板,便于学生学习讨论,发表见解。教室墙面上有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级留言、学习计划、成长足迹等,每个小组桌面上有组名、组规、组训等。走进这样的课堂,让人充分感受到学生的朝气、个性和课堂的生动、活力。

活跃的课堂。新教学模式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人人参与。各班级的每个小组设一名大组长,其他组员根据职责分工,分别为学习、纪律、监督、协调、卫生等小组长。这样的设置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课堂上,小组展示可以交头接耳,大组展示时每个小组争先恐后发言,积极展示自学预习成果,敢于表达各自的意见和想法;每一位同学发言时,都能得到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小老师”在主持课堂中不仅能基本掌握课堂节奏,还能概括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宽松、快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注度得到提高。

高效的课堂。这种高效首先体现在小组组员划分上。每个小组按照学生的性别、兴趣、特长、性格等进行划分,合理搭配,便于小组之间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互帮互助,使学生在自学预习阶段基本掌握知识点,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高效的课堂还体现在点拨引导的教学方法上,讨论展示、点拨引导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点上深化与面上推广的思考

被誉为“福建的杜郎口”的建瓯市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点上深化与面上推广上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点上深化:需面对的五个问题

川石中学的改革激情、改革实践为我省农村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川石中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与深化提升。

问题之一:课堂教学流程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川石中学在教学改革中,总结、推行六个流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有法”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但应在“教学有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问题。目前实行六个流程教学模式,目的是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改革走上轨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教师、学生均已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因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在教学流程时间安排上则应灵活掌握,不应搞“一刀切”。如英语、数学学科,仅靠教师15分钟左右点拨是不够的。各学科在六个流程时间分配上,应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建立各学科科学的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固定之中有变式,变式之中有规矩。

问题之二:学生“先学”与课外学习时间的安排。“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前的“先学”。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课外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加上原本就有一定量的课后家庭作业,可能增加课前的学习量。如何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有质量的“先学”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学校要处理好课堂有效教学与课外有限作业的关系。同时,学校在聚焦课堂教学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课外活动的建设,不能仅仅把课外活动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与课堂教学不同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渠道,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把课外的时间多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有自己成长和表现的时空和舞台。

问题之三:课堂授课时间减少与学科思想渗透。一方面,课堂教学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学科性质。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要十分明确,无论它的综合性有多强,无论涉及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哪个领域的内容,它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味”要浓,学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课堂上争先恐后的展示,都要围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目标,否则,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或别的什么课,这就偏离了课改的初衷。同样,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大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这就无法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不仅仅是讲解英语知识的教学行为,更是教师与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教师课堂用语使用得当,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一定量的语言输入,还能使学生学到活的语言。另一方面,在教师讲得很少的情况下,新课改理念要求课堂上各学科思想有效渗透的目标如何实现,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问题之四: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与专业发展提升。川石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把教师作用的发挥限制在“必要”的时间内,给学生活动留足了时间。但从观察到的课堂看,有的教师在“必要”的时间内发挥“必要”的作用做得还不够。在有的学科课堂上还体会不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感受到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展现。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和讨论上,在回答问题时很多是直接从资料上搬来的答案,缺乏独立的见解,大组长的“教”在知识方面也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开放的课堂“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而精彩”。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学生“先学”的指导,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提出导学问题,制定导学提纲,教给自学方法;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的点拨、纠正、归纳和小结行为。新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从长远看,学校要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重点打造各学科的教学团队(教学共同体),培养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带头人,努力培养一批名师,促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之五: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与智慧课堂构建。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过去更多的是服务于教师,资源是为教师备课上课服务,现在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服务。川石中学的黑板模式在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板演示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能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已不能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也制约着学生课外有效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影响“先学”的效果。川石中学课改要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积极争取各方面经费支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借助电子白板等,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把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更好地达到让学生“乐学”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语音室等硬件资源的建设。

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祝桂兴校长说,课堂问题始终是进修校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将关注和研究以上问题,促进川石中学课改在点上进一步深化。

面上推广:值得探讨的四个问题

建瓯市川石中学是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73个试点项目单位之一。2010年初,建瓯市教育局在川石中学召开“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现场会,推广“川石模式”。根据建瓯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泉和介绍,建瓯市共有完全小学56所、中学25所(其中初中19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高中3所),原计划在2012年6月前全面实施“川石模式”,至目前有20所小学的四、五年级(共9901名学生,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46.39%),17所中学七、八年级(共168个班、7705名学生,占全市初中学生总数的54.18%)实行新的教学模式。这些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课堂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变化,一个学习“川石模式”,实施新课改,开展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但“川石模式”推行两年,还未达到预期效果,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班级未推行新的教学模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一模式在本地区还难以全面推开呢?建瓯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同志分析,在农村学校推行课程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困难与问题。

其一:校长的改革激情、责任和使命问题。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质量的关键人物。许多学校教学改革风生水起,都与学校有一个执行力较强的专家型校长有直接关系。川石中学两任校长均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有认定目标敢想敢干、干就干好的胆略和气魄。比起川石中学,建瓯市一些学校校长并不缺少思想与理念,也不缺少人力和物力,而是缺少改革的魄力和创新的胆识。因此,要改革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评价制度,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强化校长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校长的改革激情、创新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据悉,建瓯市教育局拟加强对校长的考核工作,将推进教学改革列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校长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做。

其二:教师队伍结构及精神状态问题。建瓯市教育局人士反映,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和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建瓯市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46—47岁,50岁以上教师占50%,教师队伍老化,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是影响制约新教学模式推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大多包班上课,一个教师要上好几门课程,工作任务重,学习研究课改的时间少,对课改有畏难情绪。部分教师则存在“庸、懒、散”的问题,不思更新知识,不思改革进取,对多年形成的传统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方法习以为常,对课改只停留在表面上,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因此,深化农村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振广大教师的“精、气、神”。

其三:深化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问题。建瓯市教育局负责人分析,推行“川石模式”也受到条件保障不足的制约。一是教育经费不足,学校设备的添置、设施的改善、教学资料的购买、教师培训、教研人员的外出学习、聘请课改专家指导等受到制约,影响课改的推进与提升。二是许多学校特别是城镇学校班额大,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好组织和驾驭,影响教改成效。三是虽然实行绩效工资,但学校考评困难,收入分配不能真正拉开档次,让认真实施课改的学校和教师得到实惠,导致学校和教师改革动力不足。四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对课改还存在疑虑,学校面临很大的压力。深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与支持,才能保障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其四:行政手段的推动力问题。建瓯市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和教师进修学校教研人员对川石中学教学改革给予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他们经常深入学校和课堂,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探讨、研究、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提升改革经验,这是川石中学新教学模式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基层一线干部反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改做得认真、做得好的,并没有在经费、编制等方面给予倾斜,在评先评优等精神方面也没有给予什么鼓励。他们很希望加大行政上的推动力,对敢闯敢试的学校多鼓劲、多肯定,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希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真正为先行先试者鼓劲,让试出成效者受惠,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和氛围,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题组组长:赵素文;课题组成员:邹开煌、周大明、应永恒、肖龙井、尹雪梅;执笔:尹雪梅 龙井)

(责任编辑:赖一郎、徐小敏)

自主管理范文第3篇

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永恒的课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我进行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实践研究,按照这一策略进行授课,有效地开展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思路、成果、疑惑,尽情的享受学习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记得刚开始我们总是“封”不住自己的嘴,总是不放心学生,害怕他们想的不全面,总结归纳的不完整,一开始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思考时间长,作为老师真是着急,往往不能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刚开始想实现学生自主课堂管理的时候,每上完一节课,自我的反思总是“今天我又讲多了!”。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究中,我总结了“五还”原则。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主要指两方面:1.针对教学内容配合学案自主进行预习;2.有问题主动和同学讨论,同时把还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准备好,在老师后面的教学中提出来。这种主动学习的时间将逐渐向三分之二过渡,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

例如:讲授《弧长与扇形面积》一课,教学学案上呈现的自学问题是:请你仔细研读课文向你的同伴说一说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10分钟后,同学们开始交流,我当场问一个同学,她说的有理有据,我又问她:“假如,你忘记了公式,是否还能计算?”她毫不犹豫地说:“能,我可以推导。”我内心一阵激动,啊!这就是能力,也是我们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这样一个小细节引起我深深的思索,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要解决怎样高效的问题就要从学生入手,只有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全员参与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我把这点思考和教师们进行交流,教师们经过实践,觉得这种“生生参与”的课堂效果不错。

二、把空间还给学生。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让这个课堂“活”起来。“我们主宰课堂,课堂更加精彩”,走进我们的课堂,你可能感觉不到这是在“上课”,更像是在开party!也许你会看到学生讨论时,有的学生还会站起来,指着课本,脸上充满着急于说服别人的激动;也许你会看到学生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合作探究的成果,边说边写,有时手里还拿着数学工具,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许你会看到学生在向老师发问时,那份自信与潇洒,丝毫不留“情面”;也许你会看到两个学习小组的学生正在进行挑战赛,或者某学生代表全组汇报,或者每个组员都在奋笔疾书。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每时每刻都有当前的任务,每个学生都想把任务完成得最好。真是“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三、把乐趣还给学生。课堂上注重知识点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我现在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是有用的。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

例如,讲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节时,同样的一个题目我们可以有两种问题方式:

问题1: 如图,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

问题2:在312国道L(昆—沪段)的同侧,有两个工厂A、B,为了便于两厂的工人看病,市政府计划在公路边上修建一所医院,使得两个工厂的工人都没意见,问医院的院址应选在何处?

这两个题目的解题方法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第二种更加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以服务于生活。

四、把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同时也多给学生自我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呢,要转化成为课堂的导演。在预习时,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老师要主张要先寻求同桌或小组帮助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再通过全班的集体讨论来解决;全班解决不了的,教师才站出来帮助指导解决。不打断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让他们享受探索和成功的快乐,不断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五、把伙伴还给学生。让学生之间多进行生生互动,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如在《单项式》课上,一名学生回答:“单项式27a2的系数是2,次数是9”,虽然当时大部分学生说不对,我没有下断言,只是说:“这位同学回答的这个问题给咱大家出了一道很好的题目,假如‘判断单项式27a2的系数是2,次数是9是否正确,怎样回答?’”“不正确。”“为什么?”请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反驳。或声援。在辩驳中,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的问题,又让部分同学获得了成就感,做到以“理”服人。

再如此题,△ABC是等边三角形,在△ADE中,AD=AE,∠DAE=80°,∠BAD=15°,则∠CAE=____,∠CDE=____。

通过交流,然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时,我发现了多种不同的解法。甲生利用∠CDA-∠ADE求得。乙生利用△AOE和△COD的内角和求得。其中还有一些错误的思路,但是我们一定要理解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理解“出错”,分析“出错”,让学生从“出错”中走向成功。

“五还”的提出,为教师的行为和课堂教学的转变找到了方向。经过实践,教师走下了神圣的讲台,走进了学生,弯下腰,蹲下身子,成了学生的朋友,真正的成了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引导者、促进者。指导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合作,指导学生评价;帮助学生解答疑难,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建议,从而课堂也真正的散发了生命的气息。同时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创造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这样学生才想学、会学、敢说、能说。教师要大胆地“放”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参与并注重实践,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落实素质教育。

自主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它支撑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建设。本文拟通过对目前高等院校艺术类艺术类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艺术类实验室仪器、人员、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加强艺术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艺术设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

高等院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是一所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反映学校教学 、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努力提高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即使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从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具体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剖析,试图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一、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对人才工程能力要求的提高,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的投入日益增长,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在管理方面和日常运行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现有的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不相适应。

(一)对实验教学和艺术类实验室建设重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在教学教育管理中均加大了实验学时,强化了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担任存在这种理论教学轻实验环节的状况,表现在,缺乏艺术类实验室建设规划规格定位,资源配置受到轻视,实验教学改革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这就使教师和学生读实验教学不够重视,造成老师被动地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更谈不上学生吧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加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由于实验差异大,各艺术类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在艺术类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方面缺乏整体布局和全局意识,片面追求小而全。结果,既造成来人,财,物的浪费,又制约来艺术类实验室的发展和创新,影响了艺术类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缺乏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性。首先是试验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另外,有限的经费使用普遍存在不尽合理现象,一些实验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试验器材短缺和闲置等不平衡情况尚有存在。

(三)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实验教学工作被认为是教学辅助性工作,往往被忽视。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此项工作,现有的职称高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到艺术类实验室工作。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也就造成了艺术类实验室师资力量薄弱,人员相应的职称、学历、待遇等多方面低于教学部门。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艺术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职称、学历和素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艺术类实验室教师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另外,尽管艺术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任务比较繁杂,但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与理论授课教师不对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整个实验教学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艺术类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按照科学、和谐、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假设和管理应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

(一)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艺术类实验室长远发展、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艺术类实验室教学队伍是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所在。

加强艺术类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个热衷于实验教学,爱岗敬业,教学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科研素质高,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转变实验人员原有的隶属于教辅人员的观念。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留住现有的实验优秀教师,够力和引导科研能力强、 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加入到实验教学中来。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通过设立各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鼓励广大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去,寻找实验教学规律,促进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鼓励和引导现有艺术类实验室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学历水平的提高,促进艺术类实验室人员专业知识的更新。在新教师引进中,注意学历和专业的对口,改善实验师资结构,全面提高艺术类实验室人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体系,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实验教学和改革工作中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创建数字化艺术类实验室,形成资源共享网络。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艺术类实验室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艺术类实验室的日常工作、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等也需要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建立艺术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艺术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艺术类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艺术类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全面的实验教学体系,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验的需要。实现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的菜单化、个性化、自主化,通过校园网这一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将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多媒体课件等各种实验信息全部上网。以此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通过艺术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个艺术类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对艺术类实验室的所有资源例如实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师资源和实验环境等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最大程度上利用艺术类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避免艺术类实验室资源的损坏、浪费和重复建设。使艺术类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可以共享艺术类实验室资源。

三、结束语

总之,艺术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体现高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指标之一。艺术类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水平不仅可以衡量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其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记。因此,要加强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规划,充分发挥好艺术类实验室这个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平台作用,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让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自主管理范文第5篇

世纪之交,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如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育领域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团体活动,即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经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全面素质。下面,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运用创新手段,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

一、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从主体教育论出发,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顺从教师的乖孩子,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班队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

现在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大多事无巨细,一统到底,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即使班干部其定位也只是教师的助手,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必须改革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对此,笔者作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以前,班干部通常由教师指定,或教师提名学生选,或者直接由学生无记名投票产生,虽然后现两者也属民主选举,但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定式,即教师经常表扬的一定是好学生,是班干部,形成了每年选出的班干部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好学生。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自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其次,改革班级干部设置体制。笔者把原来的几名班委扩充到班级委员会,设正、副班长负责,在班级委员会下设学习部、体育部、劳动部、宣传部等,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除设部长外(部长由选举产生),部长还可以按需招聘助理、干事等。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班级委员会外,另设一个独立的纪检部,其组成人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级委员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级委员会、各部工作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处理,并作出汇报。这样,使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一种监督,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

第四,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期末述职考评、末位淘汰等方法,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在竞争中,更强调一种合作意识,使他们看到只有合作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学生能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合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如果教师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

在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各司其职,各部在班级委员会的协调下相互合作,每开展一个活动、作出一项决议都要集体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形成最终方案,再由班级委员会向教师汇报。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按既定方案去完成工作,即使有不周之处,也可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通过4年的努力,现在学生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班级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了主人,初步建立了一个学生自主管理型的班级。

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是每个班主任都可以进行尝试的。

上一篇:文艺节目下一篇:化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