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案例

2023-05-26

第一篇: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案例

自主学习小故事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逝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新学期初,初中部刘校长听过我的课,给了我这个年轻人许多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于是秉承这个新理念,我也尝试着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实施这一方式。

我是个善于模仿,大胆实践的人。开学初,我借了魏书生有关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著作。我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自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开始实践。在实践中感触最深的,还是魏书生所提倡的快乐学习的氛围。

上学期初中部开展了学习杜郎口中学“

三、

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在这次探索中我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 开展围桌学习。虽然只围了不到两天就恢复了,但至少我们尝试了,并找到了围桌的利弊。最后在校长的指导下,解决了弊端,整个初中不都形成了这种布局。

自主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本来也叫做尝试教学法。它的关键是在于——大胆,大胆去尝试,大胆去实践便会有新的认识和说活。下面我就本学期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案例,谈谈我对自主学习的尝试与理解。

(一)预习重于泰山

“预习交流”是“

三、

三、六”教学模式中六个环节之首。我认为,这不仅是因为预习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第一个步骤,更因为预习是六个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

很多老师认为,预习就是不知学生课前吧课文读一遍,让学生自学本课生字词,划分并归纳本课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但我认为这样的预习太草率,太粗略了。首先,是预习的实践。预习不一定是在课前,学生在家中自学。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布置预习任务,再由小组长组织各组组员完成任务的过程,一篇文章的预习时间,可以根据需要,一般给学生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这并不影响教学进度,反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互学知识,并能充分体现小组长的作用及各组的集体意识。

比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一课时,我给学生一节课的实践去完成预习任务。任务有三个:第一,各小组完成生字词学习任务(用时5分钟)。第二,各组员自行背诵全诗,然后默写(用时15分钟)。第三,各组长安排:各组把全诗四小节,分别用三幅优美的画画在图画本上(用时二十分钟)。在第二课时,把学生的画,用幻灯机展示。老师在点评的过程中,便把全诗的重点内容做点睛之笔,再做练习册加以巩固,本篇课文便可以结束了。这也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体现。学生在预习中,生字词学会了,诗会背了,诗的具体意象与意境都展示在画卷上了,这就可以说整篇课文的核心教学都体现在预习中了。

再如:《小公务员之死》一课,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各大组长安排组员表演本课的课本剧。学生在预习中,要表演人物,首先要全面了解课文,要把握人物的说话语气,才能演好、演像。而此文重点,就是任务形象的分析。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准备表演,本文的重点便在学生自编自演的预习中游刃而解。

(二)集体乐才是真的乐

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小组合作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我班分十三个小组,四个大组。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我努力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组织学生各大组比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不断使学生心有所属,人有所为。学习中,活动中,文明班级评选中,小到每个学习小组,大到班级、到学校,同学们都树立了,我强组强,组强我强;我强班强,班强我强;我强校强,校强我强的集体观念。

(三)平等中更有自信

在自主教学模式中,“自信”是个起点。学生有了自信,才敢于展示自我,才敢于参与每节课的教学活动。自信的前提是平等,优秀学生自信起来了,其他学生就相应有些自卑,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在个人利益上全班一律平等,比如:不管优等生,学困生座位座次每周横向纵向调换,这就有效避免了传统教育中中间最好的位置留给优等生的潜规则,这样一来,使得全班同学在位置安排上首先做到了平等,消除了从座位看优劣的顾虑!

再如,不是考到前几名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是进步最大的才是好,当然,只要在进步或者只要在努力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上次考了第一名,这次考了第二名,这就是退步的,要批评,当然更要给他们鼓励!上次考了最后一名,这次考了倒数第二名,当然这是值得表扬的,也需要继续鼓励。这就使得学生得到了平等的受表扬机会,做好学生的机会,使进步的学生更有信心,退步的学生引起注意,这样,进步的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前面的学生就有了压力,对他们造成一种“不进则退”的压力,形成班级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此外,在各种活动中,给每个人平等参与的机会,比如元旦联欢,我班搞了别开生面的联谊游戏节目,我设计了很多游戏,都以大组为单位参加,使得每个人的能力和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显然,这些游戏孩子们都很喜欢,但是,问题是每个组中都会有些胆量较小的同学,虽然看的时候都有些蠢蠢欲动,但却又不敢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我规定,每个游戏,组长都要派不同的人员参加,每个人都有一次机会,到了最后一个“踩气球”游戏时,各组都只剩下最斯文或最腼腆的同学了,为了集体的利益,谁都没有放弃,各组都群策群力的将他们派出的组员全副武装,有传授经验的,有整理装备的,有递水的,还有捶肩的,在同学们近乎嘶哑的呐喊声中,我惊奇的发现,这些平时最斯文,最腼腆的孩子们终于彻底疯狂了,彻底自信了,也彻底融入了这份新年的快乐中,那一天甚至于那一周我都开心极了!

就这样,在学校的正确规划和领导下,我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学生在这半年中愉快学习,快乐成长,语文成绩也有了起色。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新型教育模式之路,而我们已经起步上路,我们自主学习模式教学仍在路上,看身后,已经繁花似锦,展未来,前途光芒万丈,要想达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境界,我们就需要带上大胆与勤奋同行,用非凡的胆识,超人的远见,勤奋的学习,不懈的奋斗,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二篇:语文自主学习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说明:一些年轻老师走上讲台之初,多倾向于模仿,“比照葫芦画瓢”,或者有一套相对直观易操作的“套路”以便按图索骥。故不揣固陋,多方研究教学“模式”,尝试探索新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思路,使之“固化”为所谓“模式”,以供有兴趣者施行,并努力用“教育的思想”赋予其魂魄。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学过程服务于学生学习。突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本原则

1.倡导教育民主精神。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为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体现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有机组合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过程上的连续性。

3.具有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和形式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通过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

4.具有操作上的灵活性和生成性。教学模式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各教学环节既依循预设逻辑,又注重随机应变。

三、基本架构

(一)流程图示 1.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A.“自主”阅读模式

整体感知 —→ 目标导学 —→ 问题探究 —→ 反馈拓展 —→ 自测巩固 B.“创新”阅读模式

整体感知 —→ 定向积累 —→ 赏析评读 —→ 创新读写 —→ 拓展反馈 2.文言文阅读课“导读”模式

初读定向 —→ 自主译读 —→ 释疑探究 —→ 积累鉴赏 —→ 巩固拓展

3.复习课“导学”模式 明确目标 —→ 知识梳理 —→ 例题指导 —→ 巩固训练 —→ 查缺补漏

(二)核心要素

1.强调目标教学思想,提倡自主定向。 2.突出自学和导学设计,以“学”为主。 3.重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4.努力引导阅读向写作的能力迁移,沟通阅读与写作的思维关联。

四、操作要求和说明

1.现代文阅读课——“自主”阅读模式

(1)整体感知。阅读首先是感知。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所描绘的、塑造的、表现的是完整的形象,所介绍的是完整的事物,所阐述的是完整的事理,文章中的各种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十分强调阅读的整体性,而对部分的分析只是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一种手段。初读感知时,不急着分层分段,肢解课文,而是要使整篇课文在学生眼里成为一个知觉整体,即: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叶圣陶语)。

操作上,在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通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脉络。

(具体操作上,是先“整体感知”还是先“目标定向”,可以灵活处理。)

(2)目标导学。这里其实包含两个环节,一是定向,二是自学,即在目标统领下的自学过程。目标定向,以学生自主定向为主(一般情况下,把“整体感知”环节放在“目标导学”前面,就是为了想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做整体了解,然后去自定目标,更能水到渠成),最初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和指导,逐渐地多放给学生。导学,是在目标导引下的自学,形式很多,可以是依据目标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可以是问题导学,可以做读书笔记,可以圈点勾画,等等。建议起始阶段要作自学指导,即明确自学内容,提出导引性问题,指导自学方法,明确时间和要达到的要求等。教师重点督查学困生,了解学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3)问题探究。对于文章的重难点,教师要通过一两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探讨,以更好地落实目标,深入解读文本,汲取更多语言的、文化的、思维的营养。在学生自学、讨论、自练的基础上,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之处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应答疑解惑,并指导学生就学习方法、学习感悟等作简要归纳、概括。

(4)反馈拓展。内容上,依据三维目标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反馈校正。对于薄弱环节,要充分地予以反馈落实。注意启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适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收获、心得进行分析和发言,形成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的课堂氛围和思维情绪。拓展上,主要以类文阅读、创新写作等方式出现,有时可以借机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引向更广阔的学习范畴。

(5)自测巩固。这一环节是把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巩固,关键要抓好检查落实。操作上,注重巩固训练,以在课内完成为宜,也可以课后落实;形式上,书面为主,口头为辅;师生互动,自我测评。

2.现代文阅读课——“创新”阅读模式 (1)整体感知。(同上;略)

(2)定向积累。主要针对“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定向吸收和积累,侧重于语言积累、写法认知、内容把握等。学习方法上,注重圈点勾画、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等,特别注意比较式阅读、分类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感悟规律。

(3)赏析评读。主要是指感受文章的主旨、体味作品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情感、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语言的特色、评论作品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赏析文章的美点等。要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表现形式一般为先自渎,再交流。

(4)创新读写。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直接目的,既可以从宏观上对文本提出“真知灼见”,鼓励独到的个性化的认知,或者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并作书面解读或改写等,也可以从微观上解读语言细节等。这是本模式的关键和灵魂。

(5)拓展反馈。此环节课内课外完成均可,视情况而定。意图是抓巩固落实,并通过延展性练习,达成能力内化。

3.文言文阅读课“导读”模式

(1)初读定向。“初读”要求读通、读对(读音、节奏停顿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理出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向。教师视学情和课文,可以有选择地作指导。作为文言文,文言知识是最基础性的重点目标,文化传承是它最有魅力和活力之所在。

(2)自主译读。这是主体部分,需要口、手、脑并用,调动多种学习形式,“读”是贯穿始终的学习手段,自学是主导思路。先要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弄明白生字、词的意思,把句子基本译通; 然后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有重点地翻译词句;再次,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等,初步把握文章意旨。

(3)释疑探究。一是学生在自主译读过程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二是为更好地落实重难点,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地通过一两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探讨。这一环节与“自主译读“等环节经常是相互交叉的,有时又是反复的。

(4)积累鉴赏。积累的内容包括重要文言词语的归类整理、特殊句式的把握、名句和篇章的记诵。鉴赏侧重于总结学习收获,含英咀华,玩味文本,培养情操,并多角度吸取借鉴,促进文本阅读与写作的迁移和能力内化。 (5)巩固拓展。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检测训练习题,突出重点,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并注意及时检查反馈。根据学情可适当拓展,比如类文阅读、材料补充、写作借鉴等。

4.复习课“导学”模式

(1)明确目标。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目标更多地侧重于“知识与能力”层面,且相对要全面些。

(2)归纳积累。依据“目标”,通过提问、练习、展示等方式回顾梳理、整理归纳内容要点。此环节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使之在归纳整理中得到提升,要避免教师多讲,或上成新授课。

(3)例题指导。先简明地告诉学生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命题方式、角度,然后选典型试题为例,讲练结合,重点让学生理解答题的思路、角度和规范。指导中,教师要结合涉及的知识点,把握好题例的疑难点、易错点等,做到知识掌握和做题技巧的双落实。

(4)巩固训练。针对目标和考点,采取多种命题形式,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习题设计应体现分层施教思想,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此环节所占时间接约1/3 。

(5)查缺补漏。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辅导和补缺。重视个别辅导,有的需要延伸到课外。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第三篇: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改要求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主要是:激趣,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质疑,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习信息反馈等。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实施策略

21世纪人类迎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通讯便捷化、教育终生化日趋深刻的社会。为了适应这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每个社会个体都应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新环境下自我寻求答案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未来社会将日益显现出“学习化”与“创造性”的特点,这必将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毕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手段,它是实现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捷径。卢梭也是自主学习的拥护者。他提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一切学问的开端。我国《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论述,就是强调自主思索的作用。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实践活动结构。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

(一)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者认为,正确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其实质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认为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应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应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1页 (共7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什么内容应该有学生先学,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为在教学中选择自主学习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已有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容超出了他们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或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摸索。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动态把握自主学习进程,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在教学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这样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注视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自主学习的目的是创新教育,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个新型——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对“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认为教师的“教”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作为起点与归宿。也就是说,最终以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这一舞台上,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是必需的指导者、辅助者与调控者。

(二)要动态把握自主学习进程

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自主学习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手段,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学生刚开始学的时候,通常由于知识较少,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的训练,必然在学习和自主学习两方面的进展都很缓慢,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这也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要在具体教学中考虑到。在自主学习的后期,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会将自主学习的策略内化,使之成为自动的过程。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会明显缩短,学生回自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课程的内容目标得以不断实现的过程,并且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面对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要想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少、慢、差的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要优化学习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学习的灵魂。因此,教师要研究认知规律,研究思维发展的规律,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时时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摸索出一种以育人为根本,以调动学生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自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读,创造和谐、融洽、平等、最佳的求知氛围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可用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创设与课本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在课堂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言,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在学生互相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听他们发言,并鼓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摸摸他的头说:“我很想听听你的理解,你能说一说吗?”或“没关系,你理解多少就说多少,说不出来的地方大家为你补充。”

教师有技巧的导学与和蔼亲切的话语,优美适度的身体动作与恰当丰富的表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关系、热爱、期待、提示或肯定,并化为激烈的学习情绪活动,从而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气氛,创造最佳的求知气氛,以顺利完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与知识的传递。

(二)自学、质疑,教师要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自主学习,概括的说就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教学目标上,课堂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制定,教师仅在“那些指引终身的基本价值方面,始终要有极大的坚定性”。

2.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设计学案进行导学,让学生借助学案,尝试自学;反馈问题,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求学习规律。

3.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创造性地选用教学内容,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或指导其去寻找不同程度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

4.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法指导,包括学习过程各环节的指导,提出提高学习能力的指导,发展非智力因素等。

5.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建立开放性课堂,“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

此外,“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圣贤对于学习、思考和疑问的关系所做的精神论述。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思维、主动质疑,就能一改“被动接受”的“万马齐喑”局面。这对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对学习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标志这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积极思考,去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所以教师应精心激疑、设疑:

激疑,力求制造悬念,使注意力集中,思维兴奋,有利于接受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但力求符合孩子的求知欲,正中下怀,使教学顺利展开。这就是设疑了。设疑也许学生的质疑不能包含学习重点的全部,因此,教师可将学习目的、重点难点都提炼成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想学生发问。尤其对课文的关键语句更是得重锤敲打。 设疑启发学生自学上一门教学艺术,其间我们要注意:

1.设疑要紧扣课文重难点。2.设疑要明确,要有启发性。3.设疑要难易适度。4.设疑要有递层性,问题由浅入深,联系紧密。5.设疑要扣紧学生已知与未知的交接点,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6.设疑要新颖有趣。7.设疑要对教材深入研究。

(三)讨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其自学效果也不尽相同。通过自学,学生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是略有所悟,或是不得要领,或是全盘错误,这当再来听教师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

较深刻。所以,训练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堂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或领座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教师的提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在讨论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指导学生讨论的思路与表达方法,指导他们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关系,让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孔子曾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也是课堂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合作学习也以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让他们围绕教师提出或自己致意的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观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也可以采用组织学习互助组。互助组除了在上课讨论及自主学习中加强信息交流外,还在课外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四)学习信息反馈与评价,检测学习效果

学习,是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无能到有能的过程,那么,采用反馈手段,则是使这个过程正常运作的前提和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点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可以从以下方法:

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尽量做到当天了解,以便根据作业情况和存在问题,或者对学生进个别指导,或者在课堂集中解答,不使问题累积起来。

2.课上留几分钟进行小练习

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可即使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针对他们的问题予以再一次的指导和帮助,直到克服困难,结局问题为止。在教学中,我发现利用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具有许多优越性。比如,信息传递最迅捷;有利于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利用练习作业不会像课后作业那样增加学生的负担等。

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检查、评定

这一方法具有评定、反馈、预测以及激励功能。尤其是激励功能,它可以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评价中,应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过程,使评价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教师严厉目光下的“监督劳动”,而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共同反省教学经历,形成共同谋求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

(2)教学评价要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要注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3)对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四、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它是建立在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的,是在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检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学习的目标不仅在于获得知识,而是去探索人的价值观、活动方式以及培养认识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从注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与传授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而非是“应试教育”。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充分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动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1.激发求知兴趣,开启学生动机

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很探究之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和愿望。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起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精心营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大胆、主动求知。

2.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激励的措施主要有:表扬激励。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要适度,要有的放矢;成功激励。教师可以用成功来“引诱”学生对下面的学习感兴趣。可采取分层指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思考。

1.激活学生思维

比如,可采用实验法、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训练思维策略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自我质疑、科学猜想等,着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使学生掌握各种思维策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不是课堂上的“贵宾”,应该让他们自己动手烹调他们的“美味佳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我们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这课堂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尤其是教师自身的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交流与升华,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

[2]肖温雅,课程模式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探索,2006

[3]范诗武,新世纪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行动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3

[4]郑金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7]温寒江,论教师素质,燕山出版社,1991

[8]王宝祥,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与修养》,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9]高谦民,小学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致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将要完成的时候,想要说的感谢很多。这篇并不太长的论文,不仅使我想到近半年来的艰辛工作,三年来的函授生活,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的一个句号。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迷惘的学生成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

一次次的失败,一丝丝胜利的曙光,导师鼓励和指导引导我走过了这最重要的时光。仅以致谢的方式远不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可以说没有恩师就没有这篇论文的完成!

本论文中的思想来源于许多方面,感谢文献图书的作者们、感谢出版社。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朋友们,我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这篇论文表述更加清晰,对发现的问题给出更加合理的修改方案。 祝愿他们笑容常伴,学业、事业双丰收!

感谢我的亲人,正是他们始终如一的支持使我能够安心学习。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状况,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是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做一个教学中的导演角色,方法多样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成功体验 方法指导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记,全是老师的“满堂灌“,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地位,殊不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他们的任务,我们做教师的不能越徂代庖,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获取过程中的参与者。”因此,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在实施生本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因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从小就接受母语熏陶的影响,许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新鲜感,上课提不起兴趣,甚至无精打采,昏昏欲睡。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尽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1、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引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引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让他们自主讨论获取。例如我在教《春》时,首先让学生谈谈如果你自己描写春天,将怎么写,写些什么,从而导入课文的阅读,读后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并阐述理由,学生就七嘴八舌非常踊跃地发言,回答简直是精彩纷呈,各抒己见,教师都一一点评,肯定他们的回答。此时有很多学生喜欢第4段对春花的描写,那么老师就因势利导,针对此段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为什么喜欢此段,讨论结果: ①有回答从不同感官描写,且还能说出例句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②有回答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 ③有回答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并能简要分析。

④在老师简要提醒下,学生就梳理出了写作顺序,并找出了有标志性词语:树上一花下一遍地(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以上的回答其实都是老师想要学生撑握的知识点,可孩子们自主学习达到了目的,此时我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肯和赞扬,还戏谑地说:“你们如此聪明,看来我将失业了。”孩子们当时脸上那个美呀、心头那个甜呀,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放映。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既满足了他们学语文的成就感,又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收获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2、在教学方式上,我注重语文朗读指导,培养孩子学语文的兴趣。以《春》为例,首先让他们默读(扫清文字障碍),然后自由朗读,第三步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步精读(选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提出要求:自己把握朗读节奏、重音和表情。第五步抽学生示范读。如朗读第2段的孩子,对“一切”、“山/朗润”、“水/涨”、“太阳的脸.../红”等语句的停顿、重音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读第3段的孩子把小.草的动作情态“偷偷地钻”及小草嫩绿可爱都用他那稚嫩好听的童音表现了出来,大家听了都感觉是一种享受,他们的这种领悟能力超乎我的想象,同时还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要求表演,他们这种读书的热情和兴致真让我感动。当然我趁此机会给予他们充分时间,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用了整整一节课时间专门让学生朗读,除《春》一课朗读外,还读了《秋天的怀念》,我引导孩子们体会文中的母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让他们体会后,分别扮演母亲和儿子,那个热情参与踊跃报名的情景好让人感动。学习成债一向都较差的一位女生(康芙玉)扮演第二次母亲乞求儿子去看花时母子对话中的儿子,读的那语气语调简直让我惊讶,揣摩人物的心理是那样的透彻真实。由此可见,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教学是最好的途径。此印证了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我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整体把握,第二,细读课文,了解文中母亲和儿子的形象,用自己的话归纳,第三,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品味人物内心情感,第四,放声朗读,体会感情。学完之后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来:初读把握内容,再读抓人物性格,细读品析语句,朗读体会感情。掌握了学法后就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散步》、《散文诗》两首,相同的题材不同的课文,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学生自学起来感觉较轻松容易,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及母子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把握很到位,这不就达到了一种授人以渔的目的了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学能力,持之以恒,收放自如。

1、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可能一步蹬天,切忌一暴十寒,要做到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进行,不可强求,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2、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该放则放,该收就收,不可放任自流,应像飞翔蓝天的风筝有一根线绳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收放自如。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能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学”,教学生“会学”,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引导学生能“坚持学”,尽量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尽善尽美,使学生努力地从传统教学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轨道上来。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的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的思考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更应成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对其不能简单的模仿,只有掌握其实质,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实效,学生才会真正学有所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模式 思想 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广大的语文教师积极的探究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多种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异彩纷呈,“自主合作”风靡全国。然而,在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虚假?应怎样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笔者听过不少的公开课示范课,有的老师采取学生分组的方式,把一篇课文的分成几部分,每组分配一部分,然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其他组回答,教师则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并称之为这是绝对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时而让学生表演、提问,时而朗读、讨论,形式多样,但缺少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以至“自主合作探究”流 于形式,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让学生表演杜甫的老态龙钟的样子,看似让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非凡。实际并没有把握教学的主要 内容,也没把重点放在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上,他设计的表演与此毫无关系。只是对别人教学模式的机械的模仿,而没有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 选择。这样不但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不了语文能力,反把课堂搅得如同一窝蜂:有的借题发挥作点搞笑动作;有的窃窃私语、瞎聊天;有的左顾右盼、无 所事事,课堂纪律极为散漫。我认为以上都没有把握住“自主合作探究 ”的实质。

一、什么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命题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国内外研究表明自主学习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目标。目标既有教师预设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而不 是所有目标都由教师预设或像个别教师为体现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完全由学生制订目标。学生对于分层次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的快的可以拓展 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慢的能保底即可。

2、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以主动的姿态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性感体验。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进行监控并作几时的调整。在教学中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对自己始终学习保持一份自尊和自信心。[2]简言之,一堂课是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发挥引导作用,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目标的制订,能否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合 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 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那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 1

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会合作”已 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 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学会 知识同等重要。可以使学生从多交角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学习是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发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以上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分开说的, 其 实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学习。合作时必须有自主的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 生的自主学习、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 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学生确定的尊严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当前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1、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没有能够很好的结合

有的教师怕别人说限制学生自主,而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有的教师课前设计好问题,学生上课就回答问题,一个学生答不对则换另外一个学生,一直到有学生答对为止,然后再换另一个问题,如学生答的不满意,教师就想千方百计直到学生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江苏的一位教育专家说:“这就是以学生之口代教师讲出答案,由满堂讲变为满堂问,是满堂讲的翻版;这就好比教师埋下地雷让学生挖,挖到一个再挖另一个„„”以上现象说明我们教师没能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前提教师角色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 师应当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积极的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当学生为学习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要适当集中,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适当点拨,学生 对问题百思不解时要适当讲解。教师的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名,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辨明方向;引 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高质量的引导应或开阔见闻,或增强技能或提高认 识升华精神。

2、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

有 的教师将课堂上的时间大多用于朗读、提问、讨论、表演等形式上,表面上课堂轰轰烈烈,实际难于收到实效。要想真正实现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有相当的阅读储备, 广阔的视野,这是语文课改的所有活动得以有实效的关键。所以不能上课就一味的提问、讨论,对于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浪费时间在那儿“一本正经”的讨论,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限于学生知识层面的狭窄,阅历的肤浅,即使“挖地三尺”也不可能讨论出个“丁与卯”来,让大家在那儿作“深思状”也毫无意义。我认为要想收到实效,讨论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确小组“共同任务”及自身承担的责任,讨论时教师应融于其中,巡视引导,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辅助工作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融合„„,另外教师要注意合理分组,适时调控,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3、学习中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和方法

具 体表现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造成学生学习过程的混沌,缺少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和学生都只注重讨论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对问 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应该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重视情感态度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习得。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探求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3]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适合自

己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使教学有特色,有成效。

三、我们要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更应把他看作一种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课改中“东施效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之所 以 出现种种问题和失误,恰恰在于简单机械的模仿,方式方法的不对。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学习的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更要把握好新课程的新理 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只要真正理解了 什么是自主,摆正教师在学生自主中的引导位置,让学生有效的合作,实实在在的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在学习中有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课堂上采取 何种形式就可根据课型灵活掌握了,而不必拘泥于形式。束缚自己的手脚,戴着脚镣跳舞。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注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只要我们把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为我所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收到实效的方法,才能称之为好方法,也所谓“教无定法”。我相信我们上下求索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广大教师在历经磨练之后,一定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出特色、出风格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 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

3.季俊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山东教育.2006(1)

作者简介:

雷士兴,山东省临清市尚店中学教务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聊城市级课题“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题组副组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下一篇:银行读书月活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