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范文

2023-09-13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范文第1篇

集团公司领导:

**分公司**项目部于2012年4月底进场并组建项目部,于2012年9月底开工,现将我项目部的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我项目部于2012年4月份完成组建,配置管理人员21人,工程指挥车3辆。因中铁二院出图缓慢、站前单位迟迟未移交场坪,一直不具备开工条件,致我项目部于2012年9月份才正式开工。由于施工管段正线超过200公里,施工场坪过于分散,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和仔细研究,同时考虑了资金压力、施工能力和施工现场条件设置了三支劳务队。2014年12月20日**客专正式开通,目前我项目部正在开展消缺整改、新增工程施工和三个月的保驾护航以及与三支劳务队的竣工结算工作。

二、完成情况

我项目部共完成四电生产房屋53处,建筑面积6561㎡,Ⅰ类变更生活房屋6处,建筑面积4084㎡及相关的附属工程。截止目前四电生产房屋已全部移交完成,Ⅰ类变更生活房屋已完成大部分房屋的移交。

三、资金情况

现**客专已正式开通,我项目部也已开展竣工结算工作两个月左右,但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现将我项目部面临的资金问题汇报如下: (一)、项目部对局指挥部验工及收支情况

根据项目部与局指挥部签订的内部合同及重庆天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预算,截止2014年10月项目部对局指挥部验工3951.9万元(图纸外工程量均未计入,包括设计变更、新增工程量等等)。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局指挥部拨款共计5101.6万元(其中局指挥部代付劳务队500万元),项目部支付劳务队劳务费3458.5万元,甲供物资691.8万元,项目部费用开支920万元。

(二)项目部资金缺口情况情况

1、项目部管理费用

截止2014年12月31日需支付2个月的职工工资、奖金及附加费27万元,车辆租赁1.2万元,办公费用1.5万元,内部资金往来30万元(五险一金),其他资金47万元(劳务队结算审核费),合计106.7万元。

2、项目部需支付甲供物资费用

截止2014年12月31日需支付甲供商品混凝土95.0万元,甲供钢筋12.4万元,甲供水泥16.7万元,合计124.1万元。

3、项目部需支付劳务队费用:

⑴、劳务一队(四川青城建设有限公司)劳务费结算金额暂估为1700万元,现已支付1088.8万元, 预计还需支付劳务队526.2万元。

⑵、劳务二队(达州市创达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劳务费结算金额暂估为2000万元,现已支付1097.7 万元,预计还需支付劳务队802.4万元。

⑶、劳务三队(河南申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劳务费结算金额暂估为2200万元,现已支付1272.0万元,预计还需支付劳务队818.0万元。

项目部结算完成后预计还需支付劳务队劳务费合计2146.6万元,项目部费用开支合计230.8万元,资金缺口共计2377.4万元。目前各劳务队正在办理结算,具体结算金额待造价公司审价完成后方可确定。

四、潜亏原因

1、工期影响

原计划2013年11月底竣工验交,但因种种原因,推迟至2014年12月20日正式开通,截止2015年1月10日,我项目部已完工Ⅰ类变更房屋尚未能移交,造成我项目部及劳务队成本增加。

2、施工面影响

场坪移交时间不确定,不连续,无法打开施工面;

3、验收程序影响

**公司及监理公司验收程序多,时间久,开展下道工序时间不确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工和窝工;

4、施工标准影响

(1)相关工序的做法或样板不能及时确定,如灯具选型、外墙涂料颜色、墙地砖颜色等等,造成二次或多次进场。(2)部分工序因业主与设计院的意见不统一,无法形成相关书面资料,造成部分工序返工或无法开展。

5、图纸影响

(1)中铁二院出图缓慢,或图纸下发后设计修改变更较多,造成多次返工。(2)图纸中相关设计意图不明确,反馈后迟迟得不到答复,造成部分下道工序无法开展。

6、三通一平影响

现场施工条件差,业主未提供施工用水、用电及施工通道,造成多处场坪的大量材料必须人工转运或多次转运,同时还要自备发电机及购买施工用水。

7、阻工影响

站前单位因征地款、社保赔付或工程款支付问题,未能妥善处理,导致多处场坪村民阻工,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工和窝工。

8、赶工期影响

2012年的大战100天,2013年的大战110天,2014年的6月15日节点,2014年的8月18日静态验收等几个阶段的抢工,造成了施工成本一定幅度的增加。

9、资金拨付影响

根据我项目部与三支劳务队的施工合同,除实体工程量验工计价并付款外,设计变更、新增工程量、人工搬运、施工用电用水及其他费用均不予付款,加之工期大大延长,造成三支劳务队的资金压力大,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资金使用计划

(1)1月30日前劳务一队、三队结算完成后,需使用资金1575万元。

(2)2月10日前待劳务二队结算完成后支付剩余资金802.4万元。

为避免本工程结算完成后,因资金支付问题导致劳务队出现聚众闹事、上访等过激行为的现象,对武汉电气化局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恳请集团公司支持解决我项目部收尾阶段的资金缺口问题。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范文第2篇

本文主要针对软件开发涉及到的风险,包括在软件开发周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软件实施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等进行评估。在文中对所提到的风险都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措施。由于风险是在项目开始之后才开始对项目的开发起负面的影响,所以风险分析的不足,或是风险回避措施不得力,都很有可能造成软件开发的失败。风险分析是在事前的一种估计,凭借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经验,基本能够对项目的风险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经过慎重的考虑提出可行的风险回避措施,是避免损失的重要环节。

1 主要风险综述

任何软件的开发,其主要风险均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管理,二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产品的开发是工程技术与个人创作的有机结合。软件开发是人的集体智慧按照工程化的思想进行发挥的过程。软件管理是保证软件开发工程化的手段。软件体系结构的合理程度是取决于集体智慧发挥的程度和经验的运用。

1.1 软件管理将影响到软件的下列因素:

软件是否能够按工期的要求完成:软件的工期常常是制约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很多情况下,软件开发商在工期的压力下,放弃文档的书写,组织,结果在工程的晚期,大量需要文档进行协调的工作时,致使软件进度越来越慢。软件的开发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在不同的工程阶段,需要的人员不同,需要配合的方面也不同,所有这些都需要行之有效的软件管理的保证。 软件需求的调研是否深入透彻:软件的需求是确保软件正确反映用户的对软件使用的重要的文档,探讨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的起始点,但软件的需求却会贯穿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管理需要对软件需求的变化进行控制和管理,一方面保证软件需求的变化不至于造成软件工程的一改再改而无法按期完成;同时又要保证开发的软件能够为用户所接受。软件管理需要控制软件的每个阶段进行的成度,不能过细造成时间的浪费,也不能过粗,造成软件缺陷。

软件的实现技术手段是否能够同时满足性能要求:软件的构造需要对软件构造过程中的使用的各种技术进行评估。软件构造技术通常是这样:最成熟的技术,往往不能体现最好的软件性能;先进的技术,往往人员对其熟悉程度不够,对其中隐含的缺陷不够明了。软件管理在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定义里程碑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做出合理的权衡决策。

软件质量体系是否能够被有效地保证:任何软件管理忽略软件质量监督环节都将对软件的生产构成巨大的风险。而制定卓有成效的软件质量监督体系,是任何软件开发组织必不可少的。软件质量保证体系是软件开发成为可控制过程的基础,也是开发商和用户进行交流的基础和依据。

1.2 软件体系结构影响到软件的如下质量因素:

软件的可伸缩性:是指软件在不进行修改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的能力。由于硬件的飞速发展和软件开发周期较长的矛盾,软件升级的需要显得非常迫切。如果软件的升级和移植非常困难,软件的生命期必定很短,使得化费巨大人力物力开发出的软件系统只能在低性能的硬件或网络上运行,甚至被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浪费。 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的维护也是必然的事情,为了保证软件的较长使用寿命,软件就必须适应不断的业务需求变化,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对软件进行修改。修改的成本和周期都直接和软件的体系结构相关。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尽可能地将系统的变化放在系统的配置上,即软件代码无需修改,仅仅是在系统提供的配置文件中进行适当的修改,然后软件重新加载进入运行状态,就完成了系统部分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变化。对于重大改动,需要打开源代码进行修改的,也仅仅是先继承原先的代码,然后用新的功能接替原先的调用接口,这样将把软件改动量减小到最低。

软件易用性:软件的易用性是影响软件是否被用户接受的关键之关键因素。在软件产品中,设计复杂,功能强大而完备,但因为操作繁复而被搁置者屡见不鲜。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软件开发中软件体系结构的宏观把握能力。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软件需求的确定和对潜在需求的挖掘。

2 项目管理的风险

软件项目管理的风险来自于软件项目自身的特点:

软件产品不可见:开发的进展以及软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难于度量,从而使软件的管理难于把握。软件的生产过程不存在绝对正确的过程形式: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软件开发项目应当采用不同的或者说是有针对性的软件开发过程,而真正合适的软件开发过程是在软件项目的开发完成才能明了的。因此项目开发之初只能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开发经验进行选择,并在开发过程中不断的调整。

大型软件项目往往是"一次性"的。以往的经验可以被借鉴的地方不多。回避和控制软件管理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设立监督制度,项目开发中任何较大的决定都必须有主要技术环节甚至是由用户参与进行的。在该项目中项目监督由项目开发中的质量监督组来实施。

一般参与软件开发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和其责任进行分析如下: 参与者 项目经理1人

主要职责:进行全局把握,侧重于项目的商务方面,充当项目组同客户正式交流的接口环节。 项目负责人1人

主要职责: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和开发策略,参与项目核心系统的分析设计,同时努力保证开发计划的按时完成和开发策略的真正贯彻落实。 领域专家1或2人

主要职责:在软件分析阶段帮助分析人员界定系统实现边界和实现的功能,对特定检测点进行算法审核,同时对测试策略和软件操作界面提出参考意见。 质量监督组1或2人

主要职责:编制软件质量控制计划,并负责落实;控制必要文档的生产,通过文档,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软件的质量,并产生软件质量报告,提请项目经理和项目负责人审阅;对于项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主持召开质量复审会议。 系统分析员1或2人

主要职责:协同项目负责人进行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书写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相关文档。在软件实现阶段进行测试策略的编制和对性能测试的指导。 程序员2或3人

主要职责:协助分析人员进行详细设计,和软件系统的代码实现,并进行适当的白盒测试。 测试员2或3人

主要职责:已经实现的软件组件、构件或系统进行正确性验证测试,整合后的系统的性能测试等。书写测试报告和测试统计报告提请质量监督组复审。 技术支持2或3人

主要职责:协同系统分析人员听取用户需求,对需求分析进行参考性复审。协同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书写操作手册和在线帮助,在项目交付用户之后进行跟踪服务。

文档组1或2人

主要职责:对各部门产生的文档进行格式规范、版本编号和控制、存档文件的检索;协助质量监督组进行软件质量监督。通过适当的人员配备和职责划分,能有效的降低软件开发在后期的失控的可能性,和软件对关键人员的依赖性。 软件技术风险

本系统拟订采用的两个重大的软件技术是面向对象的构件和基于微软的COM组件技术。组件和构件技术都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软件的可扩展性而采用的技术手段。从技术成熟度上说不存在风险,但为了实现良好的软件构架和稳定的组件,与传统开发方法比较,有相当的多的额外工作需要做,这会给项目工期带来较大的风险。

回避和控制这部分风险的办法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不断的对该阶段进行风险估计和指定有效的里程碑。同时采用"范例"方式提高开发人员的构件组件的分析识别能力,适时调整构件组件的数量和粒度。 软件过程风险 软件需求阶段的风险

软件的开发是以用户的需求开始,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需求要靠软件开发方诱导才能保证需求的完整,再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用户需求》这一重要的文档。需求分析更多的是开发方确认需求的可行性和一致性的过程,在此阶段需要和用户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确认。需求和需求分析的任何疏漏造成的损失会在软件系统的后续阶段被一级一级地放大,因此本阶段的风险最大。 设计阶段的风险

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软件的功能正确的反映了需求。可见需求的不完整和对需求分析的不完整和错误,在设计阶段被成倍地放大。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系统体系结构的定义,使之能够完成需求阶段的即定目标;另一方面也是检验需求的一致性和需求分析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设计本身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系统分析人员。分析人员在设计系统结构时过于定制,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弱,会给后期维护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维护成本的激增。对用户来说系统的使用比例会有明显的折扣,甚至造成软件寿命过短。反之,软件结构的过于灵活和通用,必然引起软件实现的难度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会上升,这又会在实现和测试阶段带来风险,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业务规则的变化,或说用户需求和将来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都是必然的情况,目前软件设计的所谓"通用性"是否就能很好的适应将来需求和运行环境的的变化,是需要认真折衷的。这种折中也蕴涵着很大的风险。

设计阶段蕴涵的另一种风险来自于设计文档。文档的不健全不仅会造成实现阶段的困难,更会在后期的测试和维护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根本无法对软件系统进行版本升级,甚至是发现的简单错误都无从更正。实现阶段引入的风险软件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软件代码的生产。原代码本身也是文档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将来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的实体。源代码书写的规范性,可读性是该阶段的主要风险来源。规范的代码生产会把属于程序员自身个性风格的成分引入代码的比例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小了系统整合的风险。 维护阶段的风险

软件维护包含两个主要的维护阶段,一个是软件生产完毕到软件试运行阶段的维护,这个阶段是一种实环境的测试性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发现在测试环境中不能或未发现的问题;另一个阶段是当软件的运行不再能适应用户业务需求或是用户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平台,软件环境等)时进行的软件维护,具体可能是软件的版本升级或软件移植等。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软件维护费用约占总费用的55%~70%,系统越大,该费用越高。对系统可维护性的轻视是大型软件系统的最大风险。在软件漫长的运营期内,业务规则肯定会不断发展,科学的解决此问题的做法是不断对软件系统进行版本升级,在确保可维护性的前提下逐步扩展系统。

在软件系统运营期间,主要的风险源自于技术支持体系的无效运转。科学的方法是有一支客户支持队伍不断收集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软件系统的所有使用者。 项目风险表

风险评估表中所提到的风险是一般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都客观存在的,表中所列出的风险系数是指在不对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规避的情况下,该风险项发生的概率。比如软件产品的设计目标是运行十年,体系结构不合理的风险是40%的含义是,如果不对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未采用最合理的软件技术进行设计,则生产出一个不具备可扩展性的软件系统的概率是40%。由于客户公司是仍将不断发展的,在十年内,该软件系统都能满足公司运营要求的可能性极低。由此而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公司在业务发展的时候,必须重新开发新系统。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 评估体系

序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风险投资迅速发展,但是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不确定等因素,风险投资行为的风险大小难以预料,严重影响着风险投资行为的顺利进行。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过程作为风险投资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评估结果可以判断一个风险投资项目能否进行,对于风险投资企业与公司的风险投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是风险投资项目评估过程的核心,它的完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评估的结果,对于风险投资企业与公司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设计的原则

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众多,在设计评估体系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根据一定的原则,分清主次,使整个评价体系清楚明了,提高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1.系统性原则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又可以分为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在设计评估体系时,要系统的考虑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确保系统运行的正确性。

2.整体性原则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要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整个评估体系,把握影响风险投资项目的关键因素或主要原因,分清主次。

3.实用性原则

在设计评估体系,一定要充分的考虑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整个评估系统能否经得起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的考查检验。

4.定量定性结合原则

影响风险投资项目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是定量的,比如市场需求等;有些因素是定性的,比如市场竞争状况等。这些定量定性的因素一般都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为了对风险投资项目做出正确的评估,评估系统应该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系统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立一个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化分析模型,尽量做到定量定性的统一协调。

5.发展性原则

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它所处的环境是不断的变化的,影响风险投资项目的因素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所以设计的评估体系要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和不断发展的能力。比如指标体系应该具有一定发展性,可以考虑到各个指标的发展趋势;评估方法或模型要随着指标的变化或者科技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或发展等。

二、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是整个评估体系运行的基础,它是衡量一个风险投资项目能否进行的依据。最早的风险投资指标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学者Myers 和 Marquis所做的创业投资项目评估指标。

由于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目前的市场环境等因素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设计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体系时,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具体的情况,参考国外评估体系,建立一个适合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体系。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考虑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十个方面,分别是经营管理风险、产品及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投资环境风险、财务状况、投资退出及回报、信用品质、信用能力、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

三、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评估方法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是数学上的方法,对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风险管理及科学预测做出合理的评估,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主要的数学评估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结构分析法是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最早使用的方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一些总是量化,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层次分析法将影响风险投资项目的因素建立一个层次递阶系统结构,清楚的呈现出对象、准则、目标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逐一比较,综合,得出最优的结果。层次分析法的逻辑结构严谨,结构层次清晰,在理论上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2.模糊层次分析法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有诸多的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市场潜力尚可之类的,无法提供一个定量的值,这就是所谓的模糊性,给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利用模糊层次法,在建立问题的层次结构后,可以由专家用模糊统计构建一个模糊差别矩阵,然后利用公式算出排序向量,不用检验每个层次的一致性。

3.多层次灰色聚类分析法

多层次灰色聚类分析法是在少数因素模糊的条件下,对数据进行处理,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它将主观指标分成三个简单的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项目层,然后建立比较判别矩阵,检验一致性,逐层计算,最后得出评估结果。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方法、灰色神经网络法等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这些定量结合定性的方法为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体系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应用数学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评估体系,对风险投资的整个过程进行即时评估与管理,有效的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收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四、我国目前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快速发展,但是与之相配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却处在一个探索实践的阶段,对于风险评估的指标,评估的方法及评估的主体等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与标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落后,缺乏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学的理念体系

2.中介机构的服务不完善

3.评估指标存在偏见

4.评估项目的着眼点存在着偏差

5.缺乏对投资环境的评估

6.评估风险投资项目的相关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

我国进行评估风险投资项目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再加上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使得进行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评估时缺乏准确的判断力。

五、我国目前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完善、健全的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体系,对于风险投资来说,非常重要。针对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构建一个严谨、健全的评估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加大理论体系的学术研究力度

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学术科研机构要加大评估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完善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理论体系。

2.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

在评估风险投资项目时,需要中介机构提供大量的服务,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一系列专门的中介机构,可以有效的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3.提高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全面性

评估风险投资项目时,不能只着重一个或者几个评估指标,要着眼于整个评估指标体系,将所有的评估指标进行分析,提高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全面性,进而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4.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由于评估风险投资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部门机构比较多,所以要提高评估人才知识背景的广泛性及实践经验的娴熟性,加强评估人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结语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体系,是评估风险投资项目过程的核心,它为风险投资行为的进行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加强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建设,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参考文献:

[1]凌晓东,周丽辉,王新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研究[J].上海企业,2011,(03):64—65.

[2]张格亮,李昕.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几种数学方法评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1—4.

[3]林霞,张宝健,左松洁.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问题和建议[J].经营管理者,2009,(15):185—201.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范文第4篇

乙方(被投资方):

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利、有偿的基本原则,甲方投资乙方,促进乙方完善项目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双方经协商,达成共识,特制定如下投资合作协议:

一、项目概述、投资金额、期限、性质与条件:

1.项目概述:中铝高效泵替换,项目投资1年内维保免费,1年后每年维保费10%,准备分成2.5年,每年收益共80万元,与客户分成比例1:9,我们得72万元/年,2.5年共得180万元,减去设备款及维保费180-(60+9),剩111万,再减去客户等相关费用预计15万,每年节约标煤120吨得奖励6万,最后项目总收益为102万,甲方占总收益的50%即剩余的51万由投资者按比例分成。供货及建设期预计3个月,投资完全回收按照18个月计算。

2.投资金额:根据乙方建设中铝高效节能水泵项目,甲方同意为该项目投资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万元(¥_______元)。投资回收期共为_18_月,投资期满的投资回报率占投资额的____%。

此合同于_____年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月____日止。

3.乙方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承担债权、债务、经济、民事纠纷的一切法律责任。甲方不参与经营管理,不承担企业投资风险,不参与入股分配。

4.双方确定投资合作期限为_____年整,甲方投放的资金以收取固定“投资回报率”方式收回投资及利润。自签订本合同日起,乙方保证于____月后先将本金返还,投资利润在本金返还后按____月返还,或合同结束后一次性付清。

5.乙方必须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甲方投资款,否则甲方有权收回全部投资。

6.若乙方项目运作失败,乙方应在一个月内偿还余下本金及结算余下本金利息。

7.在合同期内,甲方如果要提前收回投资本金,其投资利率将按收回时间做相应下调。

二、其他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违约责任

如乙方违约造成甲方不能按期收回投资和回报,甲方须加收50%的固定回报率。

四、本协议未经甲乙双方同意,不得作任何修改或变更。

五、如因本合同发生争议的,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由任意一方到仲裁机构提出仲裁或起诉。

六、本合同未做约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对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相同效力。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范文第5篇

凝看中国地形图,三大阶梯地势格局下巍峨的山脉、起伏的高原和绵延的丘陵(三者构成广义的山地)约占陆域国土的70%,豪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样一个基本的国土情势,无论从自然还是社会视角,山地都是一个夺目的词语,但社会层面在深度认识山地的深远意义和关注的强度仍显不够。山地对中国具有多重意义,除了资源、生态等重要性之外,山地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营垒,是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力量发展壮大成坚强的人民军队的根据地。从这个意义讲,与其说农村包围城市,不如说是山地包围平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井冈山到黄土高原的延安至太行山的西柏坡,20多年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无不与山地息息相关。至今许多山区是红色旅游的重点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来山地与山区的森林、煤炭、矿产、水电等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层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山区的全面发展尤显重要而紧迫,成为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区域和攻坚区域。进一步关注山地,加强山地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提升认知山地的科技能力,进而更加有力地支撑国家未来山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在20世纪60年代应国家三线建设中山地灾害防治的重大需求而成立,这就决定了山地所的建设和发展必定与山地一脉相连,突显出山地所鲜明的学科特色和领域优势。近50年来,山地所为保障国家山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山区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断发展和丰富了山地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山地的重要性

山地是地球系统地质运动的产物,而山地的重要性不仅对地质学意义极其重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球表层系统过程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一是山地控制地理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的山系有14个。对全球地理格局具有重大影响,而我国青藏高原山系最具全球影响或区域控制性,对全球的气候格局与地域分异起着支配作用;二是山地控制水系发育。山地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山地是空中水汽汇聚的中心,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都与山地有关,高山也是冰川分布地区,我国目前冰川总面积约6万km2,占全球中、低纬度的50%以上,因此,西部山地素有中国“水塔”之誉,没有山地就不会形成复杂的水系;三是山地孕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山地系统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创造了生灵万物的存在与神奇,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或物种基因库,仅以植物为例,中国维管束植物有353科,3 184属,27 150种,其中约90%分布在山区;四是山地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基地、生态屏障。我国山地是自然资源的主要赋藏地,具有重要的供给服务功能。除了山区农业生产外,山区每年产铁矿石2亿多t、煤炭约10亿t、木材5 000多万m3,同时还是油气生产的重要基地。另外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名山就有62处,占52%,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域,而分布在山区的森林、草地、沼泽湿地、湖泊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并对平原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作用。

二、山地研究的重要进展

山地所自建所以来,一直秉承认知山地、服务国家的发展使命,近50年来承担并完成约2 000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解决了国家在山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的山地灾害研究与防治、山地生态与环境保育、山地遥感以及山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5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出版专著达200部,发表论文4 000余篇,50余份专家咨询报告得到党和国家及地方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充分发挥了国立研究机构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随着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和深入展开,特别是在创新2020目标引导下,山地所不断凝练科学目标,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加强创新,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正以激昂的山地科学激情,朝着国际一流山地研究所建设目标而奋力前行。

1.山地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及实践不断取得突破

西南山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山地灾害非常严重的地区。山地所几代专家、学者长期不畏艰难困苦,考察的足迹印在山岭沟谷之间,洒下艰辛的探索汗水,系统认识西南重点建设工程区的泥石流、滑坡灾害特征和分布规律,创建“稳、栏、排”泥石流治理的东川技术模式,先后降服四川西昌黑沙河、汉源狮子沟、喜德县城东沟、云南盈江浑水沟等一条条泥石流“蛟龙”,缚住了如重点水电工程区、成昆线、西南干线公路等一个个崩塌和滑坡。由我所规划、设计和治理的近百条灾害性泥石流沟,成功率达100%。其中,东川大桥河泥石流治理工程已成为全国100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金牌工程,为我国西南重点建设区的山地灾害研究与防治做出了极有显示度的贡献,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山地灾害学科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山地灾害研究逐步深化机理的揭示。在我国第一个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和泥石流动力学模拟实验室的支撑下,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在崔鹏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通过国家973项目、支撑项目和重点基金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支持下,在山地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技术以及特大泥石流物理—力学特性,产、汇流机制和运动规律、汶川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研究又取得一批新成果,其中“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项目,首创泥石流地区基于风险理论的选线设计技术体系,并研发了道路泥石流工程防治技术体系,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极大地促进了山地灾害学的发展。

近年来,山地所在山地灾害原型观测、动力过程与形成机理研究、综合防治技术研发以及监测预警技术等领域已取得长足进展。在经历5年多汶川特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的特征、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基础上,不断创新山地灾害防治的技术方法,如基于流域泥石流的过程调控、逐级消能一套新型防治技术正在取得新的突破,并在治理工程中凸显先进的技术效能。这更进一步表明山地所在以泥石流为主的山地灾害研究领域的引领地位和骨干作用,在国内外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2.山地环境与生态功能研究进展显著

在近十几年的山地环境研究方面,山地所在已有的高山环境与森林生态、土壤环境与农业生态、长江上游典型地区产汇流与侵蚀泥沙、丘陵区土壤侵蚀强度和长江上游河流泥沙变化及其动因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密围绕气候变化下山地生态服务功能、山区江河水资源合理开发与调度等重大需求,重点依托国家级的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观测试验站,不断深入山地生态变化与环境功能的研究,并且在定量研究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其中“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成果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山地植被带谱演变研究,通过与挪威波尔根大学的合作,在物种迁移、生物多样性与物种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取得良好进展。紫色土系统N、P、C等的循环与生态效应研究,山地的N、P生物地球化学及土壤微生物研究都有新的拓展。在GEF项目支持下,系统开展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为长江流域生态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

根据学科特点和国际学科发展动态,在加强与山峡建设委员会共建万州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推动与西藏环保厅共建申扎草地湿地观测研究站的基础上,新部署建设了三峡忠县生态观测研究站,为长江上游水、土环境与生态演变定位研究,进一步奠定了观测—试验研究网络体系。

在后三峡时期,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护,特别是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是世界级难题。2006年以来,在中科院西部重大项目支持下,山地所以项目建基地,联合有关研究单位开展了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消落带植被生态重建技术、面源污染控制与消减技术等方面的协同攻关,取得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3.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多点支撑

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基于数字地球概念,在推动山地遥感定量化、精确化进程中,努力构建数字山地基础平台,积极促进山地遥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提升对山地科学研究的支撑能力。通过争取国家和中科院重大项目,以任务带动学科建设,发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综合集成优势,通过水土侵蚀遥感调查、典型山地生态与环境遥感监测、山地定量遥感方法创新等,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促进了山地遥感学科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汶川和芦山地震发生时,快速获取多源空间信息,包括无人机获取的低空航拍信息,为科学准确判识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及其风险评估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承担“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中,数字山地平台发挥了重要支撑基础,包括各类专业图件的绘制,显示了山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4.山区发展战略研究独树一帜

自2003年以来,以陈国阶先生为主编的研究团组,共编著出版了三部《山区发展报告》。系列报告围绕中国山区自然条件、山区发展滞后的原因、地区发展差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测、山区“三农”问题、山区聚落与生态移民、山区环境面临的挑战、山区发展战略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次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经济的角度,对中国山区战略定位、产业出路、区域特点和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中国山区发展对策和协调推进战略。该报告的提出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孙鸿烈、陈宜瑜、陆大道等院士对该报告给予高度评价,成为我国国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专题、中科院方向性项目支持下,山区发展研究在学科层面不断加强和提高。一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生态脆弱性增加对农牧民生计的影响和适应策略;二是山区聚落结构、形成机制及其宜居性评价;三是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城镇化与模式;四是典型山区人—地关系地域特征、相互作用与协调机制;五是重点山区发展战略研究。同时运用RS、GIS方法,使山区发展研究的空间分析与定量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山区发展的宏观决策和西南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形成集成山地灾害、山地生态、山地环境研究成果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山区发展研究,学科特色与优势不断增强,形成以山区发展战略研究为主导的多层次山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三、国际合作助推一流山地研究所的发展

山地所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十多年前山地所完成了“中国—委内瑞拉特大泥石流成灾规律与减灾技术”国际交流项目,展示了山地所的国际学术地位和科技影响力。在申办与承办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方面获得很高的国际认可度,一批中青年科学家通过开展国际项目合作研究、出席重要国际会议、减灾防灾国际援助等活动,积极活跃在相关研究领域。目前,山地所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比利时、瑞士、韩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等40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了多层级的科技合作关系,在山地灾害预警预报、水土保持、环境核示踪技术、山地生物多样性、山区发展山地遥感等学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项目成倍增长,特别是2007年“第四届国际泥石流学术大会”和2008年“第13届国际土壤微形态大会”由山地所主办与承办,“国际山地中心中国委员会”落户山地所,都充分显示了山地所在国际上竞争能力与国际合作深度的进一步增强。

四、积极促进山地科学的发展

山地是地球表层系统物质、能量过程最为活跃的地区,山地水土迁移的强度和分布与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基于目前山地系统健康受损状况,我们将在较长时期面临以下人—地相互作用关系的地域性矛盾:不断发展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不断增长的山地灾害威胁的矛盾;持续增长的山区人口和土地过度开发与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的矛盾。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系统影响更加深重的背景下,山地研究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无论是国际重要科学计划,还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都明确指出山地是脆弱生态系统,强调加强山地系统的管理,包括加强山地灾害综合管理、建立山地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因此,全面推动山地科学的发展具有突出的紧迫性和战略性。

1.学科创新目标

建立以山地环境灾害动力学为核心的山地学科,发展山地科学理论体系,构建以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与预测、山地环境变化与生态适应及调控、山区人—地关系与可持续性发展和山地遥感技术体系,泥石流灾害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凸显重要的学科引领作用,山地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成果能够强有力地满足西部山区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

2.重点学科领域与创新

(1) 山地灾害领域。围绕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山地灾害防治,重点开展泥石流、滑坡(崩塌)形成机理及防治技术;加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报技术研发,关注金沙江下游河谷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区泥石流、滑坡监测和预警;提高山区重要城镇、交通干线、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山地灾害综合防范技术体系;探索地震区山地灾害链的关联机理和风险评估。

(2)山地环境领域。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环境演化与生态适应及调控,重点开展山地环境演化过程与生态响应及其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高寒草地、湿地功能与保护;生态建设与侵蚀泥沙控制原理、三峡库区面源污染防治的坡面径流泥沙控制试验示范;山地生态服务功能维持机制与生态调控。

(3)山区发展领域。围绕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主线,重点开展山区人—地关系地域特征、形成的动力机制、山区城镇化与生态产业及可持续生计、气候变化下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可持续农牧业发展,加强山区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研究。以中西部山区为研究重点区域,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诊断中国山区发展深层次问题,从国家战略层面回答山区发展重大问题,为其决策提供重要科学指导和参考依据。

(4)山地遥感与数字山地领域。围绕复杂山地定量遥感理论与方法研究进行深入突破,重点在山地重要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和评估方面发挥遥感作用,科学构建数字山地系统,以重点区域山地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支撑面,为山地科学的综合研究提供必要支撑。完善无人机应急平台和典型生态样带监测,为多目标下快速、精准的地面信息获取提供支撑。

基于我国是山地大国的国土情势,推动山地科学的大发展是适应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大要求。只有山地科学的大发展才能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山地所将会更加大有作为,关键是要在创新2020战略引导下,着重在“一三五”规划实施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紧密围绕国家山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研究所整体竞争实力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跃,在山地科学领域发挥重要的骨干与引领作用,逐步达到国际一流研究所的水平,全面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认知山地科学规律,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永远是山地所信奉的使命,“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山地科学”永远是山地所奋进的指导。

上一篇:内部控制测评下一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