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范文

2024-04-22

全球贸易范文第1篇

摘要: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虽有所增长,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进出口差额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和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都比较小,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金融服务是指由一成员方作为金融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性服务,其中其他金融性服务是指证券业和金融服务信息。金融服务贸易可分为四种模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2001—2010年间,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由3.26亿美元增长到30.5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24%,2002年比2001年下降6.6亿美元,除2006年有较小幅度的变动外,其他年份都处于增长趋势。在同一时期,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也由27.88亿美元增加到171.4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2.36%,2009年比2008年下降12.74亿美元主要是保险服务进口额下降所致。从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除2009年比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在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3.09%,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十年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2010年逆差达到最大,为140.84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需求大于出口需求。从金融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看,其比重比较低,一直在4.2%—5.6%范围内波动,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在进出口规模上虽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服务行业中仍然缺乏自身的竞争力。从金融服务贸易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看,其比重在经历了2002年的微小下降后,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此后,2007年又比2006年下降0.4%。2008年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仍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为了反映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三个指标,并选用世界上八个主要经济体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是指一国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出口在该国出口总额(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与世界上该产品或行业的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之比,在金融服务贸易中,用来反映一国金融服务在世界金融服务中的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RCA=(Xij/Xi)/(Xwj/Xw)

公式中,Xij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Xi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Xwj表示全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Xw表示全世界的出口总额。如果一国的RCA>2.5,则表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1.25≤RCA≤2.5,表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0.8≤RCA≤1.25,则认为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平均一般国际竞争力;RCA<0.8,则表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该指数剔除了国家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反映一个国家金融服务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对优势。

我国2001—2010年的金融服务贸易RCA指数始终小于0.1,2006年在0.05以下,是所有年份中最小的,2010年突破0.09,其他年份都在0.05左右的水平上,这说明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我国的传统弱项,目前仍处于较大比较劣势,基本不具竞争力。美国的RCA指数在2001—2005年连续五年呈稳定上升趋势,2006—2010年在2.15附近波动,说明美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英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所以RCA指数比较高,在所选的八国中最大,一直在4.0水平之上,反映了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法国、日本和韩国2001—2010年的RCA指数均在0.8以下,说明这三个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但仍比我国的RCA指数高。德国只有2002年的RCA指数大于0.8,其他年份平均只有0.5,说明德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也较弱。印度的RCA指数在2003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由于其服务外包对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得其RCA值在2008年突破1,并在2010年达到1.226。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已位于全球金融服务出口的前列,具有平均一般国际竞争力,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与印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CA)是由沃尔拉斯(Vollratlh)等于1988年提出的,是指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某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该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CA=RCA-(Mij/Mi)(Mwj/Mw)

公式中,RCA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ij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Mi表示i国的进口总额,Mwj表示全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总额,Mw表示全世界的进口总额。CA>0,说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CA<0,说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不具有比较优势;CA=0,则说明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中性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该指数综合考虑了金融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比较优势,较RCA指数更全面、更真实。

我国2001—2010年的金融服务贸易CA指数始终小于0,2003—2006年随着保险服务进口的增加,CA指数不断减小,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也不断减弱,2007年保险服务出口又有明显增长,使得CA指数由-0.543增大到-0.445,平均CA指数为-0.5,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出口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美国的CA指数从2001—2005年不断增大,2005年达到0.969的最高水平后又逐年下降,2010年恢复到0.507的水平,平均CA指数为0.6,这说明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英国的平均CA指数高达3.9,这说明英国不管是在金融服务出口还是在进口方面都显示出了最强劲的竞争力。法国、日本和韩国2001—2010年金融服务贸易的CA指数都在0上下较小幅度内变动,可认为这三个国家具有中性的国际竞争力。德国的CA指数2002年最高,为0.542,2004和2005年的CA指数为负,其他年份在0.15左右,可认为德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中性国际竞争力。印度2001年的金融服务进口远大于出口,这使印度2001年的CA指数只有-1.746,随后在2004年有较小幅度变动后逐渐增大,2008年CA指数为-0.002,印度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明显好转,而我国还处于劣势状态,在短期内不易扭转。

(三)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NRCA)是由巴拉萨(Balassa)于1989年提出的一个改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用一国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与该国该产品或行业的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例之差表示该产品或行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NRCA=(Xij/Xi)-(Mij/Mi)

公式中,Xij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Xi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Mij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Mi表示i国的进口总额。NRCA>0,说明i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竞争优势;NRCA<0,说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竞争劣势;NRCA=0,则说明i国贸易自我平衡。指数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该指数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用该指数判断产业国际竞争力要比其他指数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情况。

我国2001—2010年的NRCA指数在-0.01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很小,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竞争劣势,在国际市场上只有很弱的竞争力。美国的NRCA指数都大于0,平均为0.012,英国的平均NRCA指数为0.075,是美国的6.25倍,可见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法国的NRCA指数都小于0,日本的NRCA指数除2005年是正数外,其余年份也小于0,而韩国的NRCA指数在2002年略有下降后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又有所降低,但整体上较法国和日本具有竞争力。印度的NRCA指数在波动中增长,2007年大于0,可见印度的金融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竞争力有所提高。

(四)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判定

利用以上三个指标的计算分析得出,我国的金融服务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竞争劣势,国际竞争力很弱。其中利用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计算的我国2001—2010年CA指数值最小,且在-0.6—0.4内波动,而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计算的我国2001—2010年RCA指数值都大于0,并从2006年以后有缓慢增大的趋势,可认为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一定好转,但当把出口优势考虑在内时,就没有这样的规律,即CA指数的值是波动的。利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计算的我国2001—2010年的NRCA指数值最平稳,但都小于0,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总额比较小,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得到较大提升。

三、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加大金融机构资本投入,规范金融市场

通过政府的政策性倾斜,增加对金融和保险服务行业的财政拨款,改善金融企业的软硬件设施,提高金融机构的贸易实力,优化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提高资本市场交易的透明度,规范市场投资行为,通过吸引优质外资,提高国内金融和保险机构的盈利能力,扩大自身资产规模,在立足本国市场的同时,逐步对外开放资本账户,真正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打破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通过培养多元化的金融企业,像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促使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减少对国家的依赖,从而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抓住机遇,提升金融服务贸易的市场营销力

在全球金融服务贸易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应抓住机遇,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增强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展人民币离岸存款业务,努力推进中资银行向海外扩张市场,获取新的客户资源,同时注重提升金融服务贸易的营销能力,采取差异性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客户为本,针对不同的市场推出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完善营销渠道,加强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海外市场的金融产品组合。

(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学习和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成功经验,包括制度、方法、技术、人才和管理。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研发投资,加强国内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高技术、高知识、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金融,推动金融服务信息化发展,拓展金融服务的范围,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形象和金融服务水平。

(四)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通过建立和完善专业的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和职工培训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优化我国的金融人才资源结构,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一方面要重视学校教育,鼓励高校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借助海外机构地处金融中心的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工培训基地,培养复合型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要学习先进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引进先进的激励机制,吸引国际优秀的金融人才,防止我国金融人才的流失。

(五)加强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尽快建立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和金融企业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协同监管,利用市场约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保障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安全发展。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我国金融业防范风险的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①秦嗣毅,杨浩.金砖四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68—69

②陈慧. 全球金融危机下增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9(6):25—26

③董小麟,朱征兵.论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J]. 岭南学刊,2008(3):44

④韩景华.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12):9

⑤邹晓辉,陈亚珊.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时代,2010(24):37

〔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发展服务行业国际贸易隐形和显性壁垒研究”(项目编号:2008RKB171)阶段性成果〕

(杨杰,1989年生,山东新泰人,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与管理。张吉国,1972年生,山东五莲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全球贸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中国房地产;贸易争端

一、引言

近几个月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双方都就对方生产的商品加收额外关税,不断增加关税的产品名单以达到对对方的威胁,从而在贸易谈判中增加砝码。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远,不仅仅存在在进出口贸易上,对经济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不可估计的影响,尤其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房地产和楼市未来的趋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贸易战的背景

(一)摩擦阶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301”调查,就中国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强制美国企业转让高科技技术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带有很强的单边保护色彩,使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是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

(二)贸易战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调查结果,将从中国进口商品进行大规模的增收额外关税,中方发言人表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害怕打贸易战,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三)贸易战开战:4月2日,我国财政部发言:对原产于美国的七类共计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四)贸易战逆转:4月8日,特朗普称:“习近平主席和我们永远是朋友,中美将就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达成一致。”美方对贸易战态度缓和。

(五)贸易战持续升级:6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发表不利于贸易战的言论,决定对中国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关税,涉及的领域多达1300多个类别。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击,对来自美国的30亿进口商品加收关税,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大战,全球股市纷纷下滑。

(六)贸易战正式打响:7月6日,美国政府对中国开始第一批清单的818个类别,共计340亿元的商品增收额外关税。作为反击,中国在当日对美国的同等规模同等价值的商品加收25%的报复性关税。

三、美日贸易战对中美贸易战的启发

美日贸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85年约为462亿美元,约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断升级,直至1985年双方协商达成“广场协议”。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美贸易战逐渐结束。日美贸易战虽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重复,但就美日摩擦并进一步升级至最终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短期来看,美国通过单边的贸易保护强制性地限制了贸易逆差,短时间内改善贸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两国贸易额转变的因素应该是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美日贸易战期间,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一阶段的贸易谈判都能转变美日贸易赤字,但从长远来看贸易赤字却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国的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上升,从而将自身的产业升级,令美日贸易结构在贸易摩擦中不断重塑,贸易差额得以扩大。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反而从另一方面促进日本调整产业结构。

从汇率来看,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的影响持续了3至5年,而从经济增速来说,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在1986年1年内体现。因此,贸易战导致的日元升值、贸易量下降、对日本的经济造成短期冲击。真正导致日本经济下滑的事实上是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房地产经济在贸易战中积累了大量的泡沫,然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导致泡沫破灭,致使经济硬着陆,导致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经济都处在一种疲软的状态中。

虽然美日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但是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美国都存在很大的贸易赤字,受着来自国内的很大压力,但是,中日在对美国的政治上还是贸易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根本没有可比性。与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护民族利益,断不会拿核心利益作为交换。

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楼市的影响

贸易战对国民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受阻,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出口外汇额明?@下降,央行外汇汇款变少,于此同时,用以向企业支付等价值人民币的数量减少,以往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房地产。贸易战的背景下,显然这部分资金流入也会相应的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房地产的资金流动性紧缺,加之大型房地产商开发和房地产交易中资金压力,下半年房地产开发速度将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弱,楼市需求也会适度紧缩。

2016年至今,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针对楼市存在的炒作等行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然而在调控初期很多城市出现了房价不降反涨,很多楼盘疯抢甚至有些大的开放商依仗资金的优势压盘不卖的情况,调控后期房地产热度有所回降。然而中美贸易战不同于调控政策,它试图抽走房地产中的大部分资金,这会让楼市产生不安的情绪,中国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楼市行情波动的情况。然而由于贸易战的影响货币贬值,很有可能会引起新一波的通货膨胀,这样从楼市出逃的资金面临贬值的风险,老百姓面临两难的境地。大部分人不敢轻易的离开楼市,毕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房子的保值功能更加明显。

然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丰富的宏观调控手段,将会出台一系列的针对性调控政策。笔者认为,国家会根据贸易战的发展演变,允许汇率适度下跌,在这里我们要认识到汇率小幅下跌并不是坏事,人民币走弱、有利于改善出口形势,加大出口力度,对于房地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资金流通不足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也会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以刺激资金流动率,从而减轻资金对房地产带来的压力。从国家层面来说,房地产若出现大幅下跌是不能够承受的,所以国家并不希望贸易战对楼市产生太大的影响,释放货币流动性是与贸易战带来的可能的风险做对冲。事实上,政府一直不断调控政策从而维持楼市的稳定性,即又不能暴涨,亦不能暴跌。

无论如何,中美贸易战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政府一定会更好的运用政策杠杆,避免房地产泡沫,更不能将房地产经济硬着陆。事实上,我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面对贸易战的波动也不同,有些城市楼市出现阶段性的恐慌下跌,有些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还出现上涨的趋势,总的来说比较稳定。

全球贸易范文第3篇

摘 要:分析西方工业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变化,归纳贸易保护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政策的支撑点,进一步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和贸易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贸易保护;历史;规律;趋势

一、西方工业国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的历史演进

1.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在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体系创立之前就存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重商主义最早提出贸易保护的观点,尽管不够系统,但其理论的基本点:“鼓励输出、限制输入,发展经济,实现国家财富积累”已经被当时各国政府所采纳。一些贸易保护的手段诸如行政管制、高额关税、退还税款、发放奖金和补助金、特许证等被政府广泛使用。

16世纪后期的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达到高潮。从17世纪开始,一些商人、政府官员、学者先后提出自由贸易的观点,并且在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发生了两场著名论战:一是关于放宽与法国贸易的限制是否对英国有利。主张自由贸易的和主张贸易保护的两大派别分别创办了各自的杂志来宣扬自己的观点。尽管两派在理论上各不相让,但政府还是执行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而主张放宽英法贸易的条款未能得到批准。二是英、法、德等国的学者围绕国际经济是否存在内在平衡机制所进行的论战。以休谟为代表的学者从货币数量论出发,认为国际经济中存在自动平衡和调节机制,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国际经济会自然的保持平衡,因此,他们主张贸易自由;以斯图亚特为代表的学者则反对休谟的货币数量论,否定国际经济中存在自动平衡机制,主张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这场争论在理论上也是难分胜负,但在现实中各国政府(包括当时比较先进的英国)仍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2.亚当·斯密之后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理论界一直把1776年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视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标志。作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奠基者,斯密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鼎力主张对内实现自由放任、对外实行自由贸易,主张降低关税和取消出口补贴和奖励金,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说”。大卫·李嘉图对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发展,提出了更为现实的“比较成本说”。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构成了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

然而,斯密《国富论》的出版并没有对英国和其他西方各国的政策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在斯密和李嘉图完善自由贸易体系的同时,和其观点相对立的一些经济学家仍然始终倡导贸易保护,为此双方不断展开理论较量。1860年英法两国签定了《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随后,英国又和其他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从而使西欧各国走上自由贸易道路。《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签定,标志自由主义政策在英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这距离1776年斯密《国富论》的问世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由此可见,开辟贸易自由主义政策的道路是多么艰难。

3.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二战结束后,除美国以外的各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均遭重创,美国对欧洲、日本具备了无可匹敌的竞争优势,美国此时开始倡导自由贸易,但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德国的经济逐渐恢复并日益强大,大量美元外流,致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动摇,1969年尼克松政府以保卫美元为由提出,为了保持对外军事支出,维护冷战盟主地位,美国的贸易收支经常保持盈余是必要的,为此,必须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上述历史表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自由主义政策实施不久,保护主义的政策则开始陆续在各国出现,到20世纪开始逐渐加强,在二战以后,尽管日益强大起来的美国开始宣扬贸易保护,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日、德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国又重新举起了贸易保护的旗帜。

4.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興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都在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新的保护主义和传统的贸易保护相比,更具有隐蔽性的特点:(1)非关税壁垒。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工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跟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的贸易保护更侧重非关税壁垒。具体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报关手续干扰、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据统计,现在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垒手段上千种。有些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法规繁多,让出口国防不胜防,有些技术标准要求严格,使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一些发达国家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开始使用绿色贸易壁垒进行保护。(2)集团化和区域化。随着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国家纷纷结成各种各样的经济贸易同盟,集团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集团和区域内部相互取消关税,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对外推行贸易限制政策。很多集团和区域组织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对付外来竞争,保护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因此,集团和区域化组织具有天然的排外性和贸易保护性。以欧盟为例,从1958年来欧盟不断排斥成员外的贸易,导致内部相互进口的比重不断上升:1958年为33.8%,1971年为51%,1985年为57%,1992年为58.9%,1998年为63.2%,2000年为79.2%。(3)在自由化掩盖下的贸易保护。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各国政府纷纷借助于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名义来实现贸易保护,更有甚者高举自由化的旗帜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例如,近几年欧盟各国借环保为名而频繁使用的绿色壁垒,一些国家借各种经济一体化组织实现的各种保护措施等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开放,各种贸易组织如GATT和WTO一轮一轮谈判不断地降低关税,东京回合后,欧共体平均关税为6%,日本为5.4%,美国为4.9%,乌拉圭回合后,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又进一步降到4%,但非关税壁垒不断加强,到乌拉圭回合后,非关税壁垒已达2 700多种,并且借助于GATT的免除条款、利用公平贸易的借口,逐步走向双边和歧视性贸易,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保护制度和机制,限制的范围已扩展到劳务和高技术领域,出现了许多经济集团搞集体贸易保护政策的情况。在自由化的旗帜掩盖下的各种贸易保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矛盾性和欺骗性,因此也被称谓“超级保护主义”。

二、贸易保护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1.贸易保护的规律性。(1)它经常出现在这些时候:当一国经济比较落后或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一国原有的优势面临威胁或即将失去的时候;爆发战争期间。(2)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基本是交替进行的,而且自由主义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各国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实施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新的贸易主义政策又被各国逐渐采用。(3)谁变成强国谁就率先打破贸易保护而提出自由贸易。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的强国英国率先提出和实施;20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强大的美国率先提出和实施。(4)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和繁荣阶段易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世界经济面临或处于萧条阶段易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2.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1)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2)保护的手段时而透明、极端化(关税、政治、军事等手段),时而隐蔽化(各种非关税壁垒)。(3)新的保护手段不断应势而生(各种技术和绿色壁垒)。(4)整体保护增强(更多贸易组织会不断出现)。

三、貿易保护给中国的启示

(1)以史为鉴,认清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实质和规律。历史证明,自由主义理论上发展和实践中的推行是大相径庭的。从规律看,只有强大的国家才从自身利益出发倡导自由贸易。而且,往往是口头高喊自由主义,而暗中搞贸易保护。事实上,没有超国家利益的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斯密自由主义的提出是为了实现英国利益的最大化,李斯特、凯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理论的提出也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同时,必须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之首位。(2)学会驾驭贸易保护的新手段。如前文所述,一些国家配合国际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创造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各种名目繁多的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掌握,更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创新。(3)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妥协中求保护。必要的自由贸易有利于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相对开放和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对推动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政府和企业放置更开放、更规范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发展。为了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和执行国际规则,但当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遭到迫害或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必须学会妥协和保护,政府应尽快掌握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贸易保护形式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10,(8).

[2] 潘嘉玮.WTO例外条款探究[J].学术研究,2003,(6).

[3] 高芳英,刘玉斌20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政策的交替和循环[J].学术界,1999,(2).

[责任编辑 吴 迪]

全球贸易范文第4篇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提出应对策略,才能充分的利用经济全球化,更好地实现我国国家利益。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1] 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2]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受到经济全球化全方位的冲击,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这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1 机遇

首先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经过30多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38667.6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货物出口需求占社会总需求的比重都保持在20%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强化。[3]第二,有利于吸引外资。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为它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直接投资国之一,基本上属于一个资本净流入国。据商务部统计资料,2012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117.16亿美元,批准建立的外资企业达24925个家。外资的大量引入,对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有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资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改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加工贸易约占总对外贸易的1/4,通过经济全球化,我国将外国的资金技术吸引进来,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从而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发达国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大战略举措。

1.2 挑战

第一,贸易结构失衡。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虽然大,但是结构仍然不合理。我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我国出口产品主要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价值链的低端。以苹果手机为例,一个iPhone的出口价值大约为179美元,在中国组装的支出在6.5美元左右。一个iPhone手机在中国的价值增值大约占其出口价格的3.6%。而进口产品主要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却保持稳定。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在加工贸易上的优势正不断下降。第二,国际贸易摩擦增多。据WTO统计,自1995年到2009年,世界上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多达746起反倾销立案调查,中国位居世界第一。频繁遭遇反倾销使我国企业损失了大量的海外市场,利润严重下滑。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使得众多光伏企业倒闭破产。第三,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属于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例如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印刷印纸行业。这些产品对于环境有着不利的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很多发达国家将这些高污染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对于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发达国家在本国进行技术研发上的生产,将污染高的加工生产转入我国,然而加工生产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远远低于其所支付的环境成本。

2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对策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外贸商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层次和产业质量。只有加强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提升企业在产品竞争中的能力,不断增加外贸出口额。同时,外贸商品结构的升级,不单意味着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无形商品贸易比重的增加及其结构的改善。应大力加强第三产业建设,可以通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作为增强第三产业实力的重要手段。第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面对各国的贸易壁垒和人民币增值的压力,我国企业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到海外设立公司,绕开贸易壁垒。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已日趋成熟,企业可利用此契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政府也应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战略的支持。第三, 增强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了不断的占领国际市场,我国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和环境保护

相关的法规政策,对传统的产业进行评估,使其生产标

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国际贸易争

端。[4]

参考文献:

[1]曹晓蕾.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新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4):16.

[2]冯芸,吴冲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杨晶.浅谈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33.

[4]张蕊.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2010(22):389.

作者简介:

庄园(1992-),女,江苏连云港人,中国药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世界经济。

全球贸易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日益深入加深,世界实体经济由现代工业技术经济逐步向现代知识经济逐步转变,国际贸易分工愈加严格细化,分工合作形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这种分工趋势和形式变化也直接带动当前国际贸易的市场模式结构发生重大转变,从而直接使得当前国际贸易市场发展模式出现新变化趋势。应对外贸战略是推动我国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三驾绿色马车之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关键词:国际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一、世界贸易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实体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在快速发生变化,各个发达国家对发展实体市场经济也越来越到重视,为了快速抢占世界市场份额,各个发达国家纷纷开始采取各种实体经济管制手段。各国世界市场经济体为了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利益,采取各种经济技术手段,为了及时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因此,目前各个世界市场经济体的回归正遭遇各种各样的技术挑战与困难。目前对于中国全球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仍然无法进行准确的科学预判,因此还是会继续遭受影响,列入,许多社会客观因素的双重干扰,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大环境的复杂变化。但是在当前世界市场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新兴的信息技术、新的法治政势经济格局、新能源市场需求的不断创新,促使这区域国际贸易的发展格局不断变化,这对目前这个我国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国际贸易来说无疑必将既是一大历史机遇又是一大严峻挑战。我国企业应积极主动投身当前境内国际贸易的创新发展改革大潮中,把握当前境内国际贸易金融合作体系的最新的国际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发展我国国内企业对外经贸金融合作服务的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水平。

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国际贸易体系发展趋势是作为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各国之间实现精细化全球经济战略分工的一个必然结果。由于世界各个国家身处的现代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法律法规等等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以及当今世界上的语言学和世界文化的巨大地域差异,使得当今世界国际贸易非常复杂。但是也正伴随着中國现代化和全球社会主义国际经济社会主义一体化体系建设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各国之间发展经济互相分享利益互为依存的关系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逐渐形成新的国际贸易合作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跨国企业在经济世界性的经济贸易发展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贸易直接交易投资集中度近年呈现持续上升下降态势,近几年来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将来的世界市场中,跨国企业在未来几年国际贸易项目投资中所要争占的市场主导地位也一定会不断得到提升,话语权将来也一定会更加强大。采取各种自由贸易限制手段间接地阻碍自由贸易的正常进行,干扰影响到了当前全球经济国际贸易的正常健康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以间接地或谋求公共经济社会利润及其增长效益为主要发展目标,长期不断性地运用许多不公正的国际贸易行为方式及其手段方法来掠夺各种公共经济贸易市场资源。

第二,国际贸易逐渐走向高度多元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得到极大提高。

随着国家现代科学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升,国际贸易也逐渐发展趋于走向信息多元化,国际信息网络的大型国际贸易咨询服务项目实例越来越多。传统的贸易和国际的直接电子商务贸易行为方式及其种类主要都是基于不以实物电子交易作为内容的直接电子交易,但是在传统的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环境中,国际贸易活动可以直接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和国际资金流四流合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活动。虽然传统的网络国际贸易参与主要的还是以一个国家为交易单位,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上主要的还是泛指大型民营企业的服务出口和商品进口国际贸易,但是在传统电子商务的这种交易方式体系下,国际贸易的参与主体已经呈现出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中小企业中的个人会员可以直接自愿加入他们行列进来,就连长期从事商品批发业和实体零售业的互联网商和中小企业会员个人也同样地都可以直接认为他们是推动网络经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参和者。现在最热的“海淘”浪潮,就是在中国移动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下。在如今世界经济发展互联网全球化的巨大时代,电子商务各种交易方式的广泛普及化和网络化的国际贸易已经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共同争夺全球国际贸易资源市场的有力核心武器,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三、我国关于应对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具体工作对策

(一)切实加强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高深化对外开放认识水平提高经济认识全球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政府应该在深刻把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根本基础上,坚定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政策不能被动摇,进一步提高深化对外开放认识水平,准确性地判断现阶段现代国际贸易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走势,并及时制定相对于适宜的国际贸易发展策略,以更加务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于现代国际贸易中国当去。

(二)建立新型国家知识产业城市

建立新型国家知识产业城市,带动传统知识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把一些国际重点沿海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为创建国际落地知识型传统产业合作中心试点城市,并通过知识型传统产业和对外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带动和优化改造对外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内涵式、集约型增长转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深刻认识和看到,市场并不能真正直接换来我国高新技术和其他知识产业,我国的高新知识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通过加大产业链的倾斜,立足企业自主创新。这就必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型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更需要进一步充分体现发展知识经济和新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核心作用。

(三)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有效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工作水平,我国政府应该不断优化国内新兴产业结构,提升国内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国内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利于形成更强大的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体系。因此我国未来还要十分注意加快发展和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更深入多层次地努力推动我国区域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加快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灵活运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保护幼稚教育产业。

从贸易发展史的角度看,当代传统国际贸易,不是对我们传统现代国际贸易的彻底摧毁,而是在当代传统国际贸易之上需要继续创新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应该正确发掘并且发展传统贸易中的积极方面,并且将其与新型发展的现代贸易相结合,培养出我国特有的经济支柱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由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产业在如今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起着重要基础作用,有重要地位并且对企业形成国际竞争中心优势的推动作用十分突出,我国政府应该坚持优先发展信息知识产业,以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良好的现代贸易对外投资发展环境在未来有效推动当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国际贸易业务全球化日益走向深入化并且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实体市场经济也逐渐开始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经济国际贸易业务全球化体系建设工作是各国推动整个全球经济实体市场经济未来健康稳定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必经之路,各国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促进各种国际贸易市场资源在整个全球实体经济活动范围内的高效化和合理配置。有利于有效推动整个全球经济实体市场经济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聂德宁. 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 [J].厦门大学出版设.2006.03

[2] 李有智.财政问题研究 [J].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07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上一篇:专业实践教学下一篇: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