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条件论文范文

2024-02-29

贸易条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2019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和服务贸易顺差均有所下降,贸易逆差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以来美中贸易额明显下降。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面临挑战,传统的统计和会计方法未能反映企业内部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情况,导致贸易数据和贸易情况的扭曲。

关键词:美国;商品贸易;服务贸易;逆差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0.07.003

一、美国商品贸易及其变化

2019 年,美国商品出口总额为1.7万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1.3%,約215亿美元;美国商品进口总值为2.5万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1.7%,约426亿美元。由此,与2018年相比,2019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减少了211亿美元,占2.4%,逆差总额降至866亿美元(见表1)。

2019年,美国主要出口类别包括机械(3791亿美元)、运输(2749亿美元)、化学品、塑料和皮革(2563亿美元)、矿产(2097亿美元);美国主要进口类别包括机械(7175亿美元)、运输(3443亿美元)、化学品、塑料和皮革(3421亿美元)、矿产(2082亿美元)。其中,矿产进口数量比2018年下降了13.2%。

2019年,欧盟27国(不包括英国)是美国双向商品贸易的最大贸易伙伴,其次是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从出口规模看,加拿大是美国主要出口市场,总额为2933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7.7%;欧盟27国是美国第二大出口市场,总额为2689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6.3%。从进口方面看,欧盟27国是美国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总额为4536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8.01%;其次是中国,总额为4527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8.0%。2019年,美国与多数伙伴国的商品贸易仍为逆差,包括中国(3455亿美元)、欧盟27国(1846亿美元)、墨西哥(1076亿美元)和日本(702亿美元)。

2018—2019年,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的商品出口呈增长态势。其中,增长最多的是美国对欧盟27国的出口,增长了154亿美元,占6.1%。其次是美国对英国的出口,增长了30亿美元,占4.4%。美国对印度出口增长了9.68亿美元,占2.9%。同时,美国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分别下降了11.3%、3.4%和 2.4%。2019 年,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的商品进口有所增长,增长最多的是美国对欧盟27国的进口,增长了 252亿美元,占5.9%。其次是美国对墨西哥的进口,增长了119亿美元,占3.4%。美国对中国进口下降了 16.2%,相应地,美中商品贸易逆差下降了17.7%。

二、美国服务贸易及其变化

2019 年,美国服务出口增长了2.2%,从8270亿美元增至8452亿美元,服务进口增长了5.0%,从5673亿美元增至5954亿美元。由此,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减少了3.8%,顺差总额降至249.8亿美元。

关于双向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2019年欧盟 27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就单一国家来说,2019年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国是英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2000 年以来,美国与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的服务贸易比重有所下降,与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上升。2019年,欧盟27国是美国服务贸易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地,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2.6%,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4.8%。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是英国、加拿大、日本和印度。2019年,美国与多数服务贸易伙伴国保持服务贸易顺差(不包括印度)。2019年,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国的服务出口都有所增长(不包括中国)。其中,美国出口增幅最大的是欧盟27国,为114亿美元,占6.3%;第二是日本,为35亿美元,占7.7%;第三是印度,为12亿美元,占4.9%。

2019年,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的服务进口都有所增长。增长最多的是欧盟27国,为96亿美元;第二是加拿大,为17亿美元;第三是英国和墨西哥,均为16亿美元。

三、美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及其变化

2019年,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进口总额为3.1万亿美元,逆差为6164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了1.8%,比2006年创纪录的历史最高水平(7617亿美元)下降了19.1% 。商品贸易逆差减少了2.4%,降至8662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减少了 3.8%,降至2498亿美元。

2019年,欧盟27国是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最大市场,总额为4598亿美元,占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18.4%;欧盟 27 国也是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总额为6011亿美元,占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总额的19.3%(见表2)。加拿大是美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对加拿大的出口总额为3580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4.3%。加拿大是美国进口第四大来源地,美国对加拿大的进口总额为3633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1.7%。过去几十年,美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2000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仅仅占美国出口总额的2.0%;对中国进口仅占美国进口总额的7.1%。 2018 年以来,美中贸易有所下降,但2019 年对中国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6%;对中国进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5.1%。

四、美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面临挑战:以统计和会计方法为例

美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面临挑战,比如,相关贸易统计和会计方法并没有随着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较快发展,企业内部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但是,相关贸易统计和贸易会计的方法却很少改进,传统的统计方法和会计方法扭曲了贸易数据和贸易情况。现在我们理解和解释美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变化情况、变动趋势及其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困难。比如,一些数据可能会低估服务贸易情况,这些数据不是基于增值衡量的,并且无法将制成品和农产品的贸易价值归于服务投入。关于服务贸易的中间产品,包括运输和分销、研究和开发等,也经常被忽略。

贸易条件论文范文第2篇

公元前206年,为争夺秦末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两大军事集团刘邦与项羽之间又开展了新的角逐——楚汉战争。这场战争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历时四年之久,最后,在历次正面交锋中屡战屡败又屡败屡起的刘邦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一举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穷途末路的项羽在败退到乌江后,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感叹挥剑自刎,从而结束了轰轰烈烈的楚汉战争。那么处于屡败境地的刘邦为什么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呢?论者多以民心向背分析刘邦胜利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已为史学界所公认,可不再赘论;而经济因素,本人认为以往论者谈的不多,更少有与民心向背、战略决策等诸多因素相联系者。

(一)

我们首先看一下战争双方各自的控制区。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戏下分封,四月兵罢,诸侯各就国。刘邦被立为汉王,王巴、蜀、汉中31县,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巴蜀地区属长江流域,早在秦时经济发展就较为突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精耕区域。“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便在其间,而都江堰早在战国时灌溉的良田就“以万计,然莫足数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几乎没有受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冲突,远离战区,因而经济基础相当雄厚。所以把它看作前之秦汉两朝的开国和后来蜀汉之得以偏安的主要凭借实不为过。

刘邦的另一块主要控制区关中地区,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国,进可攻,退可守,交通便利,经济之发展上可追溯至虞夏,诚如刘敬所言:“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其实,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在楚汉战争爆发前就有人提醒项羽了,人或说项羽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沃,可都以霸。”可项羽看到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心怀思欲东归,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轻易地放弃了关中,项羽目光短浅,由此可见。

那么项羽的梁楚九郡条件如何呢?“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好稼稿,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改其蓄藏。”可惜,这块“致其蓄藏”的土地,因一直是彭越军的游击区而令项羽非但不能享其利,而且在战争每遇紧要关头不得不回过头去对付,梁地成了项羽的包袱。至于西楚之地,“夫自淮北沛,地薄,寡于积累”。再者,项羽所辖之地,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主要地区,饱经战乱,社会财富消耗巨大,未经恢复,又成了楚汉战争的主战场,这种情况同关中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无法相抗衡的。

正是由于楚汉双方客观经济地理条件的差异,双方各自的战略战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项羽往往力求速战速决,企图一战定天下。又因其经济补给严重不足,动不动就“食乏”,所以他每攻一地往往屠城,大肆掠夺和破坏,以最大限度地补充军队,这就必然激起当地居民的反抗。因之其消耗往往更大,消耗更大时短期内无法补充,则变本加厉的再行屠城大肆抢夺。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项羽日渐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维持长期的战争。刘邦则不同,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固然远逊于项羽军,但他经济基础雄厚,可以维持长期作战。他总是避免与项羽作正面主力决战,而项羽拼消耗。他的补给主要是通过生产而不是掠夺。可见,当初项羽把刘邦赶到巴、蜀,自己的所谓荣归故里,不能不说是个短视之败举,其赫赫军力的经济基础比起刘邦来相当脆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邦是因祸得福了。

(二)

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并不等于说刘邦的胜利因此就是必然的,如何将这优越的条件转化为直接为战争服务的人力,物力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实际上就是军事经济的建设和运用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刘邦的根据地建设也就是对战争后方的建设。刘邦对后方的建设早在攻入咸阳时就已秦响了序曲。他的大臣萧何在诸将争夺财物时,“独先如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项工作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为刘邦日后经略关中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而项羽在咸阳却做了些什么呢?——“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唯一的经济举措(如果还能算得上是的话),就是破坏和掠夺。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不仅没能从根本上得到维持战争的物质财富,反而使其丧失了至为紧要的民心。这与刘邦的“约法三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能在经济利益上满足民众,谁就能赢得民心,这在古代社会尤其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心的向背实质上反映的是民众在经济利益上的取向。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刘邦的战时后勤保障——“给馈饷,不绝粮道”。“粮谷,军之要最。”在古代社会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落后底下的情况下,粮食供应往往对战争施加决定意义的影响——它直接制约了军事行动的开展。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都曾有求和的行动,这里面固然有其一定的政治目的,但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军粮的供给问题。公元前204年,“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逐围汉王。汉王请和。……”公元前203年“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项羽与广武之间而语。……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道。……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可见,军粮问题一直困扰着战争双方,军粮供给举足轻重。

有鉴于此,刘邦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直接攻取了秦时的粮储基地,如敖仓,敖仓在战争中的作用诚如郦食其所言:“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栗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卒分守成皋,以天所以资汉也。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拒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拒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公元前203年,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食敖仓。第二,在关中新建了许多粮仓。如萧何在长安城东南建有太仓,通过储粮积谷,以满足军队粮饷的需要。第三,开辟了大量的交通运输线,“不绝粮道”。关中地区虽有黄河,渭水流经东下,提供了战时运输补给的有利条件,但要使这一自然条件得到充分的利用,保证战时“足以委输”,后勤补给畅通无阻,还必须对这条水上交通运输要道进行建设和保护。为此,萧何在成皋,荥阳相持时,动员民力建筑了一条甬道,“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甬道从荥阳连通了黄河边上的敖仓并与渭水、黄河的漕运相通,这样形成了一条自关中经渭水而黄河直通荥阳的以水路为主水陆结合的战时军事交通补给线。第四,推行战时兵役制度。公元前205年夏刘邦彭城大败后, 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秦制十七而傅,年五十六为老,汉初仍承秦制。)在战况不利时,连十几岁的孩子,五十六岁以上的老人也被补充上战场了。“关中卒益出”为刘邦补充了兵源,使其能一次又一次的“大振”,保证了荥阳正面战场的坚持和巩固,也为韩信在侧翼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从而在整个态势上形成了对楚军的战略包围,使刘邦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汉书·地理志

贸易条件论文范文第3篇

一、条件格式的一般操作

将数据清单中小于90的数字设置为红色。选中相应数据区域,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新建规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只为包含以下内容的单元格设置格式”规则类型, 在编辑规则中选择“小于”, 数值文本框中输入90。如图1所示。单击“格式”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格式设置为红色, 单击“确定”, 则数据区域中所有小于90的数字设置为红色。

二、将错误值隐藏

有时候Excel工作表中由于种种原因, 会出现错误值, 影响工作表的美观等等。有时候直接删除错误值可能会损坏工作表中的数据结构, 这就要求将工作表中的错误值隐藏起来。假设数据清单A1:D22区域有许多错误值“#N/A”, 选中相应单元格区域,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新建规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规则类型, 如图1所示。在输入公式文本框输入公式“=Isna (A1) ”, 然后将对应格式设置为白色, 确定即可。公式“=Isna (A1) ”的含义是寻找数据清单中的错误值“#N/A”, 当寻找到则返回True, 未寻找到则返回|False。如果数据清单中含有“#N/A”以外的错误值, 则本例可以使用Iserr函数。将错误值格式设置为白色, 是因为工作表背景是白色, 故起到隐藏作用。

三、使输入记录的单元格凸显出来

本例子的效果是当在相应单元格输入记录, 则该记录所在的单元格便会凸显出来, 显示立体效果, 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将工作表的背景颜色设置为灰色。选中即将要输入记录的单元格A1:B30,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新建规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规则类型, 如图1所示。在输入公式文本框输入公式“=Len ($A1&$B1) ”, 点击“格式”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边框”选项卡, 将右边框和下边框设置为实线、黑色, 将左边框和上边框设置为实线、白色, 单击“确定”, 其目的是将单元格设置为凸显效果。单击图1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即可。公式“=Len ($A1&$B1) ”的含义是用Len函数计算对应单元格的字符数, 当字符数大于零, 就说明相应单元格输入了记录, 则出现凸显效果。

四、将重复的数据标识出来

将数据清单中重复的数据标识出来是条件格式常用的功能。工作表A1:D29区域是数据清单的位置。D1:D29是数据清单显示值有重复的单元格区域。本例的效果是将A1:D29区域中有数据重复的记录添加绿色底纹。选中A1:D29区域,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新建规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规则类型, 如图1所示。在输入公式文本框输入公式“=Countif ($D$1:$D$29, $D1) >1”, 点击“格式”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填充”选项卡, 将颜色设置为绿色, 单击“确定”, 回到条件格式对话框, 单击“确定”即可。公式“=Countif ($D$1:$D$29, $D1) >1”的含义是以D1:D29区域中的数据为判定条件计算满足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 当个数大于1, 即说明有重复数据, 将有重复数据的记录行填充为绿色。

五、条件格式的复制和删除

使用条件格式的复制可以大大节省对工作表的操作时间。选中设置了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执行“复制”命令, 再选中要设置对应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单击右键, 执行“选择性粘贴”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格式”, 单击“确定”即可。条件格式的复制还可以使用“格式刷”。选中设置了条件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点击“格式刷”, 再用“格式刷”刷相应单元格区域即可。条件格式的删除, 选中相应单元格区域, 执行“开始——条件格式——清除规则——清除所选单元格的规则”命令即可。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条件格式的一般操作、条件格式的几个操作特例和条件格式的复制与删除, 探讨了条件格式的使用。要实现条件格式的高级功能, 通常要配合函数和公式的使用。本文介绍了Isna函数、Iserr函数、Len函数和Countif函数。Excel拥有非常丰富的函数, 我们只有充分熟识相关函数, 灵活使用公式, 才能深入挖掘条件格式的强大功能。

摘要:条件格式是Excel数据处理中强大的功能之一。是给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据设置相应的格式, 方便用户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进行查询。本文通过若干个例子探讨Excel条件格式的使用。条件格式的高级应用还要灵活的配合相关函数和公式。

关键词:Excel,条件格式,函数,公式

参考文献

贸易条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契约存在于企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契约签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将双方的业务设置在一个信息差异较小,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是企业内外普遍的信息不对称,其充分条件是应计制及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必要条件是企业内报酬计划与债务契约的签定。盈余管理主要是处于企业内部信息优势一方的管理者,为了取得报酬契约中的私人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调整会计数据的行为。对于盈余管理的认识,存在着正面、负面和中性的观点。

一、盈余管理问题的提出

(一)选择契约作为基本分析切入点

信息经济学与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为认识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种现象的本质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同时为我们解释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许多活动主体。典型的有企业与政府,而这二者都与市场关系密切。本文重点将针对企业这一主体展开有关分析,分析的背景是将企业置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其中有能动型政府作用在其间;分析的内容侧重于企业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的基本工具选择为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的一系列对内对外经济交往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契约行为。契约的存在,一方面保证企业约定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表明了进行业务双方的信息拥有量的差异。通过契约签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将双方的业务设置在一个信息差异基本较小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企业的契约网络来看,大致可以勾画出以下几条主要契约线路:一是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签定的报酬计划、债务契约,在企业内且——以信息不对称为背景对盈余管理的探究在约定的时间内有效;二是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签定的供销和约,在国家《合同法》约束下,条款的执行是强制的,否则违约方承担法律责任;三是企业与职工签定的劳动用工合同,在国家劳动法约束范围内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实施;四是企业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各种强制性契约;五是企业对社会、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它可以采取非正式方式,但对于现代企业来讲,这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约束;六是企业内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其实体现的也是一种类型的契约关系。上述企业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契约签定内容各异,而且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包含不同的内容。

(二)签定契约的根本原因:普遍的信息不对称

围绕企业存在的契约网络,给我们分析企业问题提供了一种工具。作为契约联结体,应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出现了: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企业双方或多方为什么要签定契约?根本原因与目的是什么?契约的签定在哪种程度上达到了这一目的?契约的签定又引出了什么问题?

信息经济学将信息这一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作出了人类现实社会信息的无处不在与信息的广泛不对称是客观存在这一历史判断。信息资源的无处不在提醒企业重视信息,在对各种外部信息的获取中,企业应该说相对处于被动位置;对于由企业自己生产、运用、传输的各种信息,即使在外部有关规范条件下,企业的自主权或者主动权也比前者宽大许多。面对信息资源的广泛存在及企业的某种信息生产与提供优势,与企业签约锁定一定风险保障签约方利益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所以,在信息世界里,信息的广泛存在且普遍的不对称,是造成签约的根本原因。如果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可以预见,未来的契约将不复存在,至少契约的内容将发生实质性改变。契约的签定是以双方掌握信息以及对未来信息的共同预见为基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双方尽可能消减信息不对称,或者即使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通过一些具体措施限定信息优势方的行为,从而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将上述讨论进一步缩小范围,即将信息的生产与提供限定在财务会计领域,我们看到:财务会计信息不对称仍然是导致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签定和约、企业与债权人签定契约的根本原因。无论报酬和约还是债务契约解决了一定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由于契约优势一方的信息掌握权及现行应计制会计、公认会计原则运用中的主观判断的客观存在,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及其产生条件

在现实的普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有者与债权人把资金投入企业后,显然处于了解企业全面真实经营信息的劣势,如何解决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思路有:一是亲自参与企业经营成为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二是派代表参与企业的经营,监督企业内部管理者;三是通过事前与企业内部管理者签定契约,以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条款缓解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利益损失。

第一种思路显然就是企业发展早期的经营方式——业主制。在现代化企业经营条件下,企业规模通过重组兼并不断扩大,全球化的经营环境已经并且正在塑造着日益增多的跨国企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第一种解决思路不能有效实施是显而易见的。除非企业退回到原始经营阶段。第二种思路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安排,投资者通过选派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董事会与监事会通过一定程序行使决策权与监督权,保障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利益。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从理论上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制衡机制。但在实际执行中,中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效。原因之一是内部管理者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优势取得了在董事会中的绝对发言权,以至于股东代表成为了形式上的摆设。借助股东代表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失灵。于是,内部人公然借助信息优势侵害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三种思路是被许多企业实践着的又一种平衡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董事会作为股东利益代表不直接监督经营者的活动,而是通过与经营者签定基于经营成果的报酬契约,以此约束经营者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这里的经营成果就成为问题的关键。现代会计中,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主要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税前利润、税后利润,这些利润指标的计算有一定弹性,从而为内部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利润指标的弹性特性,是由现代财务会计的应计制和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引起的。应计制下,出现了许多与经济业务的现金收付不一致的事项,它的确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加之公认会计原则给定会计方法的多种选择空间,二者共同引致了利润的弹性特性,所以,对于利润有两种不同认识:“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前者认为利润应该就是企业的实际经济收益。任何人为的判断与调整结果都是对利润的操纵。这种认识倾向于现金收付制下的利润概念,强调真实收益的计量。后者则认为,会计数据(如利润)不过是据以作出经济决策信息中的一种,信息观意

味着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是其“信息含量”这一统计特征。

分析以上两种观点,对利润的认识都有道理,但又欠全面。首先,就企业的分期经营来看,每期的经济收益是确定为现金收付制下的现金净额还是应计制下的利润?对现实财务会计而言,取后者符合公认会计原则。但是,如果仅仅把利润看作一种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由于收入的确认与费用的配比过程中大量运用主观判断,不同的管理人员即使对相似的业务站在不同的关注点上也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这样各企业间利润将不具有可比性;由此将导致投资者无法根据各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合理比较,从而不能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此,产生了约束对外财务报告的公认会计原则,将各企业的生产信息行为统一规范,但是由于各企业实际情况各异,公认会计原则的规定只能要求企业遵循客观性原则进行应计制的运用,留给企业相当大的判断空间。其次,信息观下的利润概念,认为证券价格变动程度反映了相应程度的信息内涵。因为内部管理人员拥有关于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信息优势,即使各种和约的签立也不能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而在将拥有优势的经营信息对外报告过程中,内部管理人员又有进一步的选择报告信息优势;虽然应计制及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是有条件的,都是在客观性原则的制约下,但是对客观性的判断是一个相对困难的过程。对运用它的管理人员可能存在站在谁的角度基于谁的观点看待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而对监管企业对外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同样甚至存在更大的真实性判断困难,本世纪初美国“五大”事件所相继卷入财务舞弊丑闻,原因之一就是对被审计客户的真实性原则运用的判断失误。

盈余管理就出现在这个职业判断空间里。但是,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应计制及公认会计原则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努力及其伴随的主观判断,并不必然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是企业内部契约中的报酬计划与债务契约直接催生了盈余管理。希利于1985年发表了《奖金计划对会计决策的影响》,其中对盈余管理进行了著名的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在进行盈余管理前,经营者拥有关于公司净收益的内部信息,而外部的利益集团,包括董事会本身都无法准确了解公司利润,所以经营者就会乘机操纵净利润,以使公司报酬和约中规定的奖金达到最大化。为了更精确地测量管理人员操纵应计项目,琼斯于1991年提出了一个更加精确的方法来估计非操控性应计项目。近几年,霍桑逊、拉克尔和斯隆研究了经营者为了奖金而操纵应计项目的行为。上述研究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表明经营者会利用应计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其奖金最大化。

由此可见,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是企业内外普遍的信息不对称,其充分条件是应计制及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必要条件是企业内报酬计划与债务契约的签定。

三、盈余管理的价值取向

目前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大体存在三种价值取向:

(一)盈余管理是好事。(节省成本、为管理者增加经营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手段、以此增进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从管理者角度来看,盈余管理是一件好事。客观的看,由于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面对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巨大成本,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而不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给管理者的经营提供了一定范围内的选择权——通过选择改变现金流量的盈余管理手段或不涉及现金流量的盈余管理手段,协助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盈余管理是中性的。(客观存在)

大部分学者持这样一种态度。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留给管理人员职业判断空间,准则中备选方法的合法性选择,造成盈余管理的客观存在。关键问题是要适度运用,在利益驱动下,需要规制一个管理范围,限制盈余管理的滥用。

(三)盈余管理是不好的。(对信息使用者而言)

对盈余管理手段的滥用,将导致财务报告中的净利润信息失去意义。目前国内外许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就是管理者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的结果,最终表现为财务造假、财务欺诈,以致触犯法律。究其原因:私利的追逐是根源。同时,我们看到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承认个体有追逐自身利益的权利这一基础上的,所以关键问题由此下移,如何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追逐私利行为限制在一个合理的框架内,既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规律,保持发展经济所需的动力不短缺,同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又能在一个合理的规范框架内推进经济发展。

为了保护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利益,在不动摇目前的应计制会计的前提下,我国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准则制定,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有关经济业务入账条件作出全面规定。即会计准则应该划定一个范围,允许企业在各种可能的方法与政策间进行选择,这就意味着给出了一定范围的盈余管理限度。从另一方面看,如果会计准则整齐划一地规定一种会计政策与方法,也许可能消除盈余管理,但这是以不顾各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而主观臆断的做法,违背了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时也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

所以,适度的盈余管理其实是一种权衡——保持净收益的相对可靠性与成本效益原则之间的权衡。

贸易条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研究以李自维编制的《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自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某高校18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与爱、正直与勇气、灵性与超越、正义与合作、智能与知识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且男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文理科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学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与合作和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民族地区

自从Seligman[1]等人(2010)提出了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今天,社会对高校及其培养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娇子,他们被历史和时代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人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党和民族的事业。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高校应该重点关切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桂西北某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1925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26份,有效率为91.3%。其中,男生792人,女生1034人;文科生1130人,理科生696人;学生干部867人,非学生干部959;贫困生人1091人,非贫困生735人;留守经历大学生777人,非留守经历大学生1049人;大一学生488人,大二学生524人,大三学生457人,大四学生357人。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自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为李自维[2]2009年编制,量表有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自我管理与谦逊和灵性与超越等6个维度,共包括72个条目;量表采取“非常不符合我”、“基本不符合我”、“不确定”、“基本符合我”、“非常符合我”五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积极心理品质越好。量表信度为0.978。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和excel2010进行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

经过统计分析,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与爱、正直与勇气、灵性与超越、正义与合作、智能与知识和自我管理与谦逊;该结果与李自维[3](2009)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具体见表1: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男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但在其他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该结果与李林英[4](2012)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具体情况见表2:

2.3 文理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文理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文理科大学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该结果与潘霭明[5](2016)的研究結果比较接近;文理科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情况见表3:

2.4 是否是学生干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是否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积极品质总分和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学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情况见表4:

2.5 是否是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是否是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贫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在其他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p﹥0.05)。具体情况见表5:

2.6 是否是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是否是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留守经历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p﹥0.05)。具体情况见表6:

2.7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与合作和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人性与爱和积极品质总分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事后两两比较显示:大四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大一学生在正直与勇气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三学生,大一、四学生在正义与合作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大一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大四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一学生在灵性与超越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三学生。具体情况见表7。

3 讨论

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且男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但在其他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男性逐步形成了较女性更加强烈的担当责任意识、独立自强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和谦虚谨慎的态度,女性逐步形成了较男性的更加强烈的家庭观念,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求亦如此;促使男性在智能与知识的学习与提升、自我管理与谦逊的能力与态度中较女性好,女性形成人性与爱的积极心理品质较男性好。文理科大学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文理科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其可能原因在于文科生较理科生具有更加浓厚的文学兴趣、关注和了解历史、关心国际风云变幻和民情社情国情,文科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更好,新思想火花更多,更富有团队精神和正义感;而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优势更明显。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积极品质总分和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学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担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协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水平,锻炼和提升了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培养了较高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了许多书本之外的宝贵知识与经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在其他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催生了他们“知识改变命运”思想,因此,贫困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较非贫困生高,学习自觉性、学习毅力和抗受挫能力较非贫困生强。留守经历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有限或忙于耕种而无暇顾及或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同时,父母的“有效期”十年,十年之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内隐的,通过外显的测试难以看到其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与合作和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人性与爱和积极品质总分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尽明确,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尽相同。事后两两比较显示:大四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二学生较为迷茫,大四学生较大二学生更加意识到智能与知识的重要性而进一步提升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与智能,为自己稳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良好的基础;大一学生在正直与勇气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三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血气方刚,一身正气,他们的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的理想与激情高昂,而大二、三学生越密切接触社会,其原有的正直与勇气慢慢消减了;大一、四学生在正义与合作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可能是由于大一、四学生主动接触社会频繁,强烈意识到正义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他们的要求,合作是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心理品质,大二学生的正义感和合作意识明显消减;大一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二学生较大一学生懒散,其在中学时代和新生军训时培养的良好自我管理能力与谦逊品质明显下降;大四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可能是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学会并善于自我管理,要谦虚谨慎,方可立足社会,成功就业或升学;大一学生在灵性与超越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三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二、三学生疏于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随着学习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4 结论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与爱、正直与勇气、灵性与超越、正义与合作、智能与知识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且男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文理科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学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与合作和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201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5–14.

[2][3]李自维.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李林英.大學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5):546-547.

[5]潘霭明,郑珊珊,麦嘉杰,李炳全.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对学业情绪的影响肇庆学院学报2016(03):81-85.

上一篇:国际贸易融资论文下一篇:现代标志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