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

2023-09-11

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第1篇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地下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盾构法因其先进的施工工艺、较高的施工效率和安全环保性,日益成为我国地下工程和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管片作为盾构隧道最主要和最关键的结构构件,其性能的优劣对工程质量和隧道服役寿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缺乏成熟的管片设计和生产规范与标准,管片寿命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我国在管片的研究上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国内现有的管片材料、生产工艺、设备生产的管片耐久性差,难以满足高抗渗、长寿命要求。 1 管片概述

管片又称盾构隧道的一次衬砌,有钢筋混凝土管片(RC管片)、复合管片和铸铁管片(DC管片)。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管片有箱型和平板型二种;钢筋混凝土管片采用工厂化流水作业生产,主要分为钢筋笼加工和管片成品的生产以及相关的试验组成。

管片属技术含量高,工艺和品质要求都特别高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被称为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工艺品”,其强度、抗渗性、几何尺寸、表观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2 管片质量控制

生产管片采用的混凝土强度要求高、抗渗性能、耐久性要求严格,其设计、生产与其它普通混凝土预制构件有很大差异,对材料和成型方法敏感性大。本文就以管片生产的原材料选择为基础,从管片的生产工艺过程详细探讨管片质量控制,以指导管片生产,控制管片质量。 2.1原材料的选择

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管片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集料、掺合料、外加剂、水和钢筋。 2.1.1水泥

根据ASTM C917规定,为符合Blaine标准性能上的差异,对水泥各组分含量规定:C,A≤4%,烧失量≤0.5%,硫含量≤0.2%,细度为375cm2/g左右。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限制水泥用量;使用的水泥首选硅酸盐水泥,用量一般控制在360~450kg/m3;碱含量<0.6%。 2.1.2集料

高强混凝土要求集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力学性能。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集料强度要相应的提高,颗粒形状也应尽可能接近球形或者立方体,并兼顾耐久性。 (1)细集料:一般使用表面光圆、质地坚硬、洁净的中粗砂;通过300¨m和150斗m筛的数量为ASTM级配限制的下限;细度模数为2.6~2.8;粉细物质含量≤3%,氯离子含量≤O.02%,可溶性硫酸盐按重量计≤0.5%。 (2)粗集料:粗集料一般应选择连续级配5-25mm的碎石,且应无杂物、干净,粉细物质含量不大于2%,压碎性指标≤30%,氯离子含量≤0.03%,可溶性硫酸盐按重量计≤O.4%。 2,1.3掺合料

矿物外加剂可以代替一定比例的水泥,与同数量的水泥相比对强度的贡献更大,尤其是后期。粉煤灰、高炉矿渣、天然火山灰以及硅粉在高强混凝土中常被用作矿物外加剂。具体掺量根据规定和试验结果综合考虑。 2.1.4外加剂

外加剂是制备高强度混凝土不缺可少的,因水泥的表面积较大,在低水胶比情况下工作性好的拌合物而不使用减水剂或超塑化剂是不可能的,高水泥含量增大了混凝土的成本,且与高水化热相关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对于振动成型的管片混凝土产生水泥砂浆与石子的离析现象就更为严重。因此,化学外加剂主要增加工作性、减少水胶比以及减少水泥用量;但是必须注意通过试验来确定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2.1.5水

一般选择干净的无污染的生活饮用水;水中应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及油脂、糖类、游离酸类、碱、盐、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 2.1.6钢筋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钢筋焊接、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拉力试件:屈服强度、拉弯强度、伸长率;冷弯试件;可焊接试件)的试验结果必须符合现行的钢筋焊接及验收的有关规定。 2.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管片生产首先要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分为两个步骤:选择合适的组成材料,根据对管片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耐久性的要求,以及生产工艺成型方式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的要求,确定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相对数量。管片混凝土的一般要求是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为P

12、坍落度为(5±2)cm、低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1)限制水灰比、水泥用量,采用高性能外加剂、掺合料以保证强度、抗渗性、耐久性要求; (2)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和缩短凝结时间(提高模具周转率),采用低水泥用量(最小坍落度),最佳粗集料和细集料比率以满足经济性要求。 (3)易于浇筑、捣实;离析和泌水量小,以满足工作性能要求;

(4)并兼顾考虑其它的标准要求,如收缩和徐变小或用于特殊的化学环境等。 2.3管片生产工艺

管片生产工艺可以简单的分为钢筋笼加工和管片成品生产。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

2.3.1钢筋笼加T 钢筋笼作为混凝土管片的骨架,关系着管片的结构安全及耐久性,生产要严格要求;钢筋笼按先成片(在焊接台生产)后成笼(在胎膜焊接生产)的生产顺序半机械化流水作业。钢筋笼除组合焊接质量外,还需要注意钢筋笼的几何尺寸以保证钢筋笼在模具中的保护层,如果保护层过大,则会影响管片承载能力,保护层过小会影响管片的长期耐久性。 2.3.2管片成品生产

(1)模具的清理、组合、检查

清理模具时注意模具内表面的光洁度,防止因管片内表面光洁度不够而产生气泡;

图1 混凝土管片生产工艺流程图

脱模剂要均匀的喷刷在钢模与混凝土所有接触面上,特别注意模具的边角处及手孔位置,不漏涂、不流淌;脱模剂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尽可能的选择水溶性的。

不同类型的模具有不同的组装方法,组装模具时按照模具操作手册上的要求进行,防止因误操作而影响模具的质量和寿命。

管片精度是以钢模加工和合拢后的精度作保证;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对钢模要实施浇筑前的快速检查和定期检查;一般以制作100环管片作为暂定检查周期;质检人员必须坚持每块模具浇筑前测量钢模的合模精度,以保证生产的每一块管片的质量。钢模的合模精度一般要求应高于管片精度0.15mm。 (2)钢筋笼入模、保护层及预埋件的安装 钢筋笼人模时采用四点起吊装置笼缓慢人模,尽可能不碰撞模具而损伤模具。入模的钢筋笼形状与钢模相符、人模位置正确,骨架任何部分不得同钢模、模芯等接触,并应有规定的间隙即钢筋保护层。钢筋笼的隔离器采用专用塑料支架,选用符合厚度、承受力和稳定性要求的支架;承载力和耐久性不低于管片混凝土,支架的颜色同管片混凝土保持基本一致;根据不l司部位选用齿轮形和支架形两种,支架形用于内弧底部,对称设垫;齿轮形用于侧面和端面。 (3)混凝土的配制

集料与水泥固体原料按质量配料;水和液体外加剂等可以按体积量取。环境和其他一些实际因素在搅拌机中保持一些水分,这部分水在配料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原料的称量应该保证准确度,公差必须满足我国混凝土技术规程的规定;水、水泥、外加剂、外掺料允许误差为±O.5%,骨料允许误差为±1%。 (4)混凝土搅拌

充分搅拌对于材料完全混合非常重要,是生产均匀、和易性好的混凝土的前提条件,搅拌不充分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导致各批混凝土之间和一批混凝土之中质量有较大的

变化;但过长的搅拌时间并不能提高混凝土质量,还可能严重影响产量,超长时间的搅拌会使集料破坏及含气量减小;最佳搅拌时间取决于搅拌机类型、搅拌机状态、旋转速度、装料量、组成材料的性质。一般混凝土搅拌的最少时间规定为2min,通常每盘混凝土的最佳搅拌时间为2-3min,冬季施工时要适当的延长搅拌时问。

(5)混凝土运输、浇筑、振捣

搅拌好的新鲜混凝土要立即使用,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长时间没有搅动而发生离析或初凝;运输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天气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超过30分钟。

浇筑过程中正确的操作能够防止粗集料离析;根据经验,混凝土应该垂直下落,下落高度控制在1.5m以内;混凝土应从管片模具两端的底部开始浇筑,下料速度应同振动效果匹配:使用棒式振动器时应该有规律的、间隔的垂直插入混凝土,使振动器交叠作用于混凝土的各个地方,作用半径约为棒径的1.5倍,考虑到管片布筋较密,其作用半径应适当减小;有部分管片生产采用压缩空气振动器或振动台振动成型,要根据振动器的振动力及混凝土的坍落度确定振动时间及振动器开启的顺序、数量,振动到混凝土内不再有大气泡冒出;但应避免过度振动造成的表面过多泛浆,增加泌水。

振捣是管片成型质量的关键工序,振动时间、混凝土坍落度、布料速度和振动器的效率等是构成振捣效果的四大因素。因此在管片正式生产前,必须经过模块试验和试生产来确定有关制作参数。 混凝土的温度应该不超过35。C,并且在实际中尽量保持低温。并使混凝土远离干燥的有空气流动的环境。 (6)混凝土抹面收光

混凝土抹面分三步:粗抹面(刮平)用直尺(最好选择振动刮板)初步抹平;中抹面(镘平)在混凝土析出水上升到表面之前完成;精抹面(抹平)时混凝土硬化直到所有的析出水已消

失,用手按混凝土表面不留下大于2mm的印痕,抹平时将水泥和水带到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坚实、光滑的水泥砂浆面层;

抹面太早,或涂抹过度,引起泌水量增加,产生塑性收缩,在管片外表面产生细而不规则的地图样开裂(龟裂)。要根据浇筑的混凝土的性质和当时的天气情况来调整三次收光的时机。管片的抹面收光不但关系到管片的外观质量,还关系管片的耐久陛等一系列问题。 (7)混凝土养护

欲发挥混凝土的最佳|生能,必须提供充分的水分来保证水泥水化,将孔隙率降低到能获得所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并使混凝土由于收缩产生的体积变化最小。

一般一个盾构工程由几套模具来生产施工管片,所以就要求每天一套模具可以生产多个循环;通常采用高温蒸汽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加快模具的周转率和场地利用率,

降低管片的生产成本和保证管片供应。

①高温养护

目前,我国管片生产中主要采用低压蒸汽养护。低压蒸养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60-80摄时度之间。具体蒸汽养护制度以现场试验为准。

图2为典型的蒸汽养护程序,混凝土成型之后、蒸养之前应在室温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混凝土管片经历的初步水化并改善其稳定性,这样可提高后期强度;预养期的最佳时间通常为2~6h,这个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水泥类型、最高养护温度、外加剂类型等,通过试生产时的试验实践来确定。

图2管片蒸汽养护曲线 升温速度和预养期的持续时间相关。如果混凝土经历了预养期,可采用较高的升温速度;通常要求使用尽可能低的升温速度;升温速度一般为10~15。C/h。

混凝土在最高温度下的养护时间决定了其在养护期间强度增长的最大值。养护温度最大值越高,养护时间就越短。一般在高温养护到管片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40%后脱模。

在养护期结束时,已硬化的混凝土对热震的敏感程度要比新混凝土小的多,因此,对冷却速度的控制不需要象加热速度那样严格,但还是最好将冷却速度控制在10~20。C/h,避免降温速度过快,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在管片温度与蓄水池水温相差不超过15。c时,及时进行水养;在冬季,为了缩短降温时间,可采取措施提高蓄水池水温。在我国的北方冬季施工时可以考虑不进行水养,采用喷涂养护剂的方法。

养护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中断养护,中断养护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最终强度,而且}昆凝土也会受到干湿循环的损害。

②常温养护

从理论上讲,水泥完全水化需水量为水泥用量的20%-25%,而实际生产混凝土的水灰比普遍大于0.3,所以无需提供额外的水分混凝土中也有足够的水分来保证完全水化。然而,实际上由于蒸发作用或由于集料等吸水,浆体会失去部分水分,一旦混凝土中由于蒸发和白干燥失去过多的水分而导致内部湿度下降到大约80%,水化就会停止,强度发展也被抑制。而且这种降低在高强度混凝土(低水灰比)发生的概率大。因此,应该在养护过程中提供额外的水分来确保混凝土最大限度的水化。

蒸养时要注意让养护罩离管片表面10-20cm,以保证蒸汽在养护罩内循环流通。蒸汽养护结束后脱模、标识、修饰,之后管片一般进行要一周左右的漫水养护;混凝土希望尽可能长时间的湿养护,但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速度、降低造价,必须采用折中措施。研究发现,混凝土连续约7d湿养,其28d强度最终能达到28d湿养强度。ACI混凝土养护标准准则(ACl308)建议对大多数结构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为7d或达到规定抗压或抗弯强度的70%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大体积混凝,最短养护时间应该长一些,若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应养护2周到3周。 (8)脱模

在同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达到要求的脱模强度后,按照模具操作手册一般先拆侧板,后端头板;脱模采用专用吊具,平稳起吊,起吊时吊具和钢丝绳垂直;起吊后翻片机上成侧立状态;所有与管片接触部位都有柔性材料予以保护。

(9)管片检查 ①每块管片都进行外观质量检验,管片表面应光洁平整,无蜂窝、露筋、无裂纹、缺角。轻微缺陷进行修饰,止水带附近不允许有缺陷,灌浆孔完整,无水泥浆等杂物。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管片的宽度和厚度;钢卷尺测量管片弧长;尼龙线检验管片的扭曲变形情况。管片成品质量检验标准如表1。

表1 管片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10)管片修补、标识

①深度大于2ram,直径大于3ram的气泡、水泡孑L$11宽度不大于0.2ram的表面干缩裂缝用胶粘液与水按1:1-1:4的比例稀释,再掺进适量的水泥和细砂填补,研磨表面,达到光洁平整。破损深度不大于20ram,宽度不大于10mm,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再用强力胶水泥砂浆表面填补研磨处理。

②合格管片标识,标识内容:产品的型号、产品型号的生产累积号、生产El期;标识位置:(A)内弯弧面右上角;(B)正对内弯弧面的右面端面上端。 (11)管片试验和检验控制

①原材料质量控制检验

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合料、钢筋等按照标准的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检验 根据每天检测骨料的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按照标准规

定的频率取样,制作混凝土抗压试块和抗渗试块。

③抗弯试验

管片正式生产前应做抗弯试验以验证管片成品的抗弯能力。

④抗拔试验

正式生产前做抗拔试验以验证管片吊装孔的抗拔能力。

⑤生产过程中的三环拼装试验

三环水平拼装试验以验证每一环管片模具之间的配合以及环与环之间的配合。 ⑥管片抗渗试验

检查生产的成品管片是否达到抗渗要求; (12)管片运输堆放

管片应按生产日期及型号排列堆放整齐,并搁置在柔性垫木方,垫方厚度要一致,各层垫方位置在同一垂直线上。管片堆放场坚实平整,管片堆放、运输应内弧面向上呈元宝形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以四块为宜。防止管片成品破损。 3 结束语

混凝土管片是对材料和成型方法都非常敏感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外观质量、尺寸等要求都非常严格的高精度钢筋}昆凝土预制构件,而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可变的材料,其性能随着原材料产地及性能的不同、施工工艺选择的不同、以及施工地域的不同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管片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tm/l,的步骤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管片质量;所以对于管片的质量控制,仅仅靠各种原理统计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有效的应用这些原理,尽可能的多考虑可能影响管片质量的每一个细小的因素,从原材料的选择上开始就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选择原材料,生产施工中对管片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步骤都执行严格的标准程序化作业,对每一个施工步骤都进行严格、细致的细节量化,并通过现场的管片试生产试验对各种细节量进行确认和修改。

只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管片生产施工工艺的每一个步骤、质量控制方法去执行、进行管片生产施工组织和质量控制,使管片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处在现场可以控制的规范规定内,就能高效的生产出优质的钢筋}昆凝土管片。 参考文献:

『1]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1 GB50164—19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s].

|3]3宋功业,邵界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第2篇

1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1)混凝土的强度高,水泥的用量很大,其收缩变形也随之显得较大。

(2)几何尺寸大,内部的热量积聚迅速,升温较快,但外部的散热也很快,很容易形成很高的温度差。

(3)施工的工程量大,连续性较强,施工质量不易控制[1]。

2 桥梁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成因分析

(1)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水泥水化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区域温度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和边界因直接接触大气,受大气气温的影响所以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部的温差,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加上混凝土初期强度较低,表面可能出现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容许拉应力而形成裂缝。

(2)混凝土在浇筑2d~3d内,水化热最多,温度也升得比较高,到达最高点后,混凝土的散热温度开始下降,从而引起混凝土发生收缩,再由于水分散失,使混凝土收缩加剧,导致产生贯穿性裂缝。

(3)混凝土的结构热扩散速度与其最小尺寸的平方成反比,大尺寸结构对热的扩散非常缓慢,造成混凝土较大的温差,从而引起产生裂缝的体积变化形成裂缝[2]。

3 提高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混凝土的生产控制

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掺加适量的外加剂,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可有效降低施工后的水化热和收缩变形,是提高施工质量有关生产环节的有效方法。实验数据证实,水泥用量每减少10kg,其水化热使温度降低达1℃。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从而部分代替水泥。因为粉煤灰颗粒呈球状,起润滑作用,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并可补充泵送混凝土要求直径为0.3mm以下的细骨料应占20%左右的这部分细骨料,这样可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因温差产生裂缝。另外,掺入一定数量的高效增强外加剂,使混凝土具有缓凝效果、减少水的用量、提高坍落度与泵送性能的作用。混凝土考虑到泵送工艺,坍落度控制在14cm~16cm。

对于骨料的选择,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粒径5mm~31.5mm的碎石作为粗骨料,这样可方便泵送施工。并且要求碎石尽量是大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8%;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细骨料砂应选用细度模数为2.3~3.0之间,平均粒径为0.38的中、粗砂,含泥量在3%以下。

3.2 结构设计的质量控制

第一,混凝土设计标号的控制应是不宜太高,这样可防止混凝土因水泥用量增加而产生过大的水化热从而产生更大的温差;第二,结构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以较少温度应力,产生不必要的裂缝;第三,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力,对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效果较好,单靠掺外加剂而没有结构措施解决不了钢筋混凝土的干缩和温度裂缝问题;第四,应在混凝土施工前,对浇筑的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一系列的行验算,讨论制定有效的温控措施;第五,当大体积混凝土的平面尺寸太大时,可适当设置后浇缝,这样可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有利于散热,较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3.3 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1)大体积的浇筑,必须保证整体连续浇筑,并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等多种因素,从以下三种方法中挑选有效浇筑法:(1)全面分层,即把整体结构层分为数层浇筑。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小太小的工程。一般从外面开始,沿反边推进浇筑,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2)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较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3)斜面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的工程,施工时要求竖向厚度一次成型。

(2)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或对骨料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进行喷水预冷却,运输混凝土应防日晒,以降低混凝土搅拌温度。

3.4 养护环节的质量控制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施工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个体情况,应尽可能地加长养护时间,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或覆盖保护,同时预防施工近期的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发生早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应遵循以下几点[3]。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都要保持在20℃以下;但如果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可允许最高温差在25℃~30℃。

(2)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3)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要保持在20℃以内。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4)有外露结构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例如草袋、锯末、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4 结语

总之,桥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已有很大提高,可在混凝土的生产环节、结构设计、施工和养护环节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从而有效防止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进而达到提高桥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提供一些实用的建筑。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桥梁工程施工经验,分析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裂缝的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供同行工作者技术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桥梁

参考文献

[1] 谢钦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和质量控制[J].水运工程,2009(6):233~234.

[2] 丁永灿.桥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大众科技,2009(2):77~78.

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第3篇

1 常见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1.1 混凝土的蜂窝、孔洞、麻面的成因分析

(1) 模板表面粗糙不平滑而且粘有干混凝土, 在浇灌混凝土之前没有充分浇水, 湿润不够, 又或者没有堵严模板缝, 混凝土在浇捣时与模板接触的部分失水过多甚至滑浆, 致使混凝土状态干硬, 在其表面出现许多小凹点。

(2) 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不高或是漏振, 进而形成蜂窝麻面。

(3)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够, 加水量不合理, 混凝土和易性不佳, 导致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 该处大多形成蜂窝。

(4) 混凝土浇灌时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合理, 致使混凝土离析, 也会形成蜂窝麻面。

1.2 露筋成因分析

(1) 混凝土在振捣时, 钢筋垫块垫块太少或出现移位, 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进而拆模后引起露筋。

(2) 在混凝土振捣时, 由于振捣棒对钢筋的撞击, 导致钢筋振散且发生移位, 也是造成露筋的一个主要原因。

(3) 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 在钢筋密集处一旦遇到大石子卡在钢筋上, 容易致使水泥浆充满钢筋周围出现困难, 进而引起露筋。

1.3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成因分析

(1) 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 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例如水泥过期, 水泥因受潮而结块, 水泥中砂石含泥量太大, 或者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等。

(2) 不正确的混凝土配合比, 或原材料计量不准确, 导致强度偏高或偏低。特别是砂、石不过磅, 加水以及搅拌时间, 这些全凭经验操作, 没有细致化而导致质量出现问题。

(3) 混凝土试块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制作和养护、试模变形、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等因素, 也是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偏高或偏低的主要原因。

1.4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的成因分析

(1) 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 操作过于简单了, 仅仅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接着用平锹一拍了事, 这样板厚的控制肯定是不准确的, 致使表面不平。

(2) 支承模板的地基不坚固, 垫板支撑面不够, 导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过程中发生下沉, 导致表面不平整。

(3) 操作上, 混凝土还没有达到一定强度, 就运料或上人操作, 混凝土板表面自然留下凸凹不平的卸痕。

1.5 外形尺寸的偏差的成因分析

该类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表面不平整, 整体歪斜或轴线位移,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 出现这类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

(1) 模板自身存在着变形, 有孔洞或者是拼装不平整是导致外形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2) 模板本来没有变形, 不过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整体变形或是位移, 导致外形有偏差。

(3) 振捣时振捣棒与模板接触加上过度地振捣也是成因之一。

(4) 不当的混凝土下料方式, 导致冲击力过大, 出现跑模或模板变形现象。

(5) 过大的放线误差, 或是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也是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的主要原因。

1.6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地基不均匀的沉降, 温度的高低和湿度变化,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拆模过早或是早期受振动等等, 这些都是致使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

2 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 支立模板

模板的选择和支立质量是影响混凝土的外观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 在上面的质量问题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 所用模板如果质量低劣、生锈变形, 如果又没有规范化地支立, 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表面无光泽、跑模等外观缺陷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下面3个方面着手对其实施控制。

(1) 选用的模板的刚度和强度应该足够高, 板材表面光洁且不易变形, 混凝土外观的模板板面选用胶合板或是钢模板比较好。

(2) 对大面积的混凝土, 合理安排应尽可能地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 拼缝要保证搭接平顺、严密, 保证不漏浆, 应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和不平整现象。

(3) 支架必须稳定、坚固地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 在模板背面合理地分布支架的支撑, 两模板拼缝处用木条先将其垫平然后加以支撑, 避免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发生错动, 导致错台。

2.2 涂脱模剂

选择脱模剂并涂膜在工程中常常被人们所遗漏, 致使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砂浆脱落、表面有污渍等外观问题。大量工程实践表明, 选择好的脱模剂可以让混凝土外观色泽均匀、表面光洁。

2.3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是控制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键, 混凝土拌和的高质量离不开精确的计量和搅拌控制, 具体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实施控制。

(1) 在拌和混凝土之前, 结合现场各个数据将试验配合比转化为现场配合比, 并制定严格的配比方案, 确保进入搅拌筒的混凝土均是严格按照配比计量实施的。

(2) 连续且规范的搅拌, 务必将各种组合材料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3) 及时在出料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实施抽检, 所得数据做为调整水用量的依据, 将坍落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 保证每一盘混凝土性质稳定、稠度相同。

2.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是混凝土浇筑的基本要求, 混合料不能结团或离析。在大面积、大体积浇筑时, 分层的厚度要控制好, 保证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整个过程的浇筑, 为了提高外观质量, 要避免让粗骨料集中地紧贴模板。

2.5 混凝土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工艺要求极其严格, 必须操作规范、到位, 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内、外在质量, 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3点特别要注意。

(1) 振捣器要垂直插入混凝土内, 插至前一层混凝土, 插进深度一般介于5cm到10cm之间, 抽出时要求速度足够慢, 防止产生空洞, 同时, 也保证了新浇与先浇的混凝土良好地结合在一起。

(2) 插式振捣器移动间距应小于等于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 同时防止与钢筋和预埋物件直接接触。

(3) 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不能出现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现象, 防止引起离析。

2.6 混凝土的养护

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 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 同时需要关注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的变化, 养生期间确保充足的水分, 这不仅仅是强度形成的要素, 表面水分的散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纹、脆皮等, 因此, 要做好养护工作。

2.7 混凝土外观修整

对混凝土外观进行必要的修整是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为了保证所有混凝土的外观线形正确、光洁、顺畅且颜色一致所做的一道工序。

摘要: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被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 保证其内在和外在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先分析常见的质量问题的成因, 再进一步阐述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成因分析,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具明.浅谈影响现浇混凝土质量的技术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1) .

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影响高层建筑质量的混凝土工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笔者从混凝土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入手,指出了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要点,阐述了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措施,意在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足以证明其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地位。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一系列质量问题曝光在我们面前。混凝土工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一大项,而混凝土工程存在的问题也成为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大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存在漏洞,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为了业主安全以及社会发展考虑,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混凝土工程问题值得深思。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要从高度与体形上定义,作为大型建筑,建筑的整体包括了一些特定的内容,其中包括平面布局、深井与开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更要处理好外部构建与装饰面的设计,对于体形大并且密集型的高层建筑来说,更要充分考虑建设过程的影响因素,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深埋高度,混凝土工程是加固主体的主要方面,资料显示,高层建筑施工的地下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占总工程工期的三分之一,从高层建筑投资比例上看也占到了24%-40%左右。所以,混凝土施工过程变得更加重要,需要提高基础建设能力,也要从工期与造价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明确混凝度工程的独特性的同时,更要重视建筑的稳定性,提高结构刚度、抗震强度,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上也要重视其他材料的配合使用,在减少损耗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资源浪费十分关键,这是新时期对于混凝土工程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下更加督促相关施工单位要严把质量关。

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在施工的经过中,需要把质量控制工作做好,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建筑项目都存在混凝土强度跟规范不相符的问题,因为混凝土项目具备隐性的特点,在施工的经过中,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非常难以觉察,假如混凝土强度不足,会严重危害业主的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的经过中,需要把混凝土的配比工作做好,要增强对混凝土施工程序的控制,还要把混凝土振捣工作做好,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麻面或蜂窝情况,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标,项目监理人员要对混凝土的质量实施检验,要增强监管的力度,在发现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时,要告知施工单位对混凝土进行重新配制。

2.2混凝土和易性相对低

在高层建筑施工时,有时会发现混凝土的和易性相对低,这和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有着相对大的关系,施工人员也许会对搅拌的程序不够了解,也许在配制混凝土过程中加入了太多的砂浆,这使混凝土的之前的结构被破坏了,并且使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降低了,使混凝土发生裂缝的概率增加了。减低了混凝土和易性,会使混凝土的防渗漏、耐久性、抗冻性等方面的功能降低,不能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和易性太低在逼人程度上关系了整个高层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措施

3.1施工現场质量控制

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依照设计规范完成一道道的工序,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就是实施工序的质量控制。优良的施工现场作保障是相对好完成每道工序的前提,也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核心。因此,施工过程中要增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与施工工艺的监督控制。控制工序质量的内容关键是:

首先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上要提高控制力度,要从运输单位入手,明确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出产编号与日期,相关控制单位应要求厂家在混凝土出厂时提供有效数据,包括运输数量、塌落度以及地点等等内容,同时也要有单据凭证。在制作混凝土试块时,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现场验证,要随时记录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强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与均匀,提高其强度与抗拉能力,质量监控人员应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混凝土的插点、振捣的均匀分布,按照顺序不能缺漏。还要加强对施工作业环境的控制,如对电力供应、照明设备、安全设备以及交通道路条件等的监督控制。相关人员在监管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一些基础设施的审查,确保其可靠性不影响施工。

其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 小时内,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养护工作,如:用塑料膜或者麻袋对其表面进行覆盖,根据测温状况进行保温养护。施工单位还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质检,合格后与下一程序的人员交接,从而保证整体工序的质量,并向监理师呈交一份报验申请表,然后监理师按照规定时间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确定其合格后签字验收。

3.2拟定混凝土项目的施工程序

因为高层建筑的施工规模相对大、施工工期相对紧等方面的影响,造成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特别的复杂与繁琐,一些施工单位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疏忽了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所以,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混凝土项目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拟定规范的混凝土项目管理制度,清楚确定混凝土项目的施工程序,让混凝土项目的施工规范化、程序化,力求可以做到对混凝土项目施工全程、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保证一旦发生问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可以及时的查明问题的出现因素,并使用相关的补救方法,使混凝土项目故障对高层建筑项目施工所导致的影响降低。

3.3建设混凝土工程施工复核制度

混凝土项目的施工技术一直贯穿于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工艺是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特别关键的一部分。在实施隐蔽项目施工前,监理单位要实施检验验收,在不一样施工方实施项目交接,还有不一样专业分包单位实施交接中都要实施检验、验收,清楚确定施工质量责任。对项目施工中技术的复核要建设完善的制度,把施工现场各方实施有效协调。技术复核流程中,首先由施工企业提交质量资料,资料中对项目质量有具体说明,之后把这质量资料交由监理工程师,通过认真的审查,确认文件无误,施工质量可靠时才可以签证认可,假如审查过程中有什么可疑点,要实施现场检验,监督施工单位及时返修。现场检验关键包含视觉检验、量测检验和试验检验三种方式,直到项目质量合格之后才能签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质量低,和易性低以及保养不当,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得出,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可以从原材料、搅拌、浇筑、振捣等多方面控制。保证工程有序进行并且配比合理的检查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两方面,可有效避免混凝土工程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希望本文能给予所有建筑从业人员一点启发,帮助中国高层建筑项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金有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研究[J].河南科技,2013(18):71.

[2]李红英.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探析[J].民营科技,2013(04):236+178.

[3]王子航.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探析[J].民营科技,2013(03):291.

[4]高锐.分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J].才智,2012(28):31.

[5]张晓瑜.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探究[J].科技视界,2012(23):254-255.

[6]周志锦.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探析[J].才智,2012(04):39-40.

混凝土质量控制范文第5篇

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工程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部分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和防渗漏性能均由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进行承担, 所以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整体质量, 其在建筑工程尤为重要。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对建筑结构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也有这很大的影响, 因此, 在具体的施工中,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混凝土使用质量的监督与控制。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通病

2.1 麻面现象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表面与局部常会出现粗糙和凸凹坑, 以及缺浆的不良现象, 这是麻面的表现方式。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最为普遍的质量为就是麻面现象, 它的出现虽然不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但是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外部美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麻面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是因为混凝土模板的表面湿度和光滑度不均衡, 在混凝土调配过程中没有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

2.2 漏筋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 钢筋外露现象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严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因为钢筋严密性超标, 致使混凝土浇筑不彻底, 造成钢筋外露, 从而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2.3 混凝土裂缝现象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工程框架结构一旦出现裂缝问题, 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硬度, 还会对工程整体质量和功效造成影响。现阶段, 建筑工程出现大面积裂缝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与单位困扰的主要质量问题。因此, 在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中, 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把控, 一旦出现裂缝现象, 不及时对其进行修复, 就会给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3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和养护措施

3.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

在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比时, 我们第一步就是需要合理的选择优良的混凝土, 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 可选择优秀的专业采购人员, 依照建筑工程的标准要求进行采购, 并将所采购的原材料送到相关检测部门对其进行合理的检验, 确保合格之后方可投入到建筑现场施工场所。同时在原材料选择完成之后, 我们还需要以施工工程的实际要求和条件, 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更为专业和科学的配比, 在原材料配比过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各项原材料的用量和用法进行严格计算;在混凝土搅拌过程需要将材料进行均匀搅拌;工程施工完成后, 还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后期保养, 并保证建筑混凝土施工各项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3.2 重视建筑工地实验室工作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建筑工地实验室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混凝土施工所应用的材料,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其进行检测, 不符合应用标准的原材料需要杜绝使用。实验室一般情况下, 是依照项目工程结构不同的部分, 对其所使用的混凝土进行功能上的试验检测, 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进行配方比对。其中作为混凝土性能与强度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水灰比, 其对混凝土流变性, 以及水泥浆的凝聚和硬化之后的密实度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所以,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 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之前, 实验室需要严格检验混凝土原材料, 例如骨料、砂的含水量和石料等等, 适当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 做好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 并做好现场施工试验工作, 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3.3 加强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控制

第一, 我们需要充分按照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 进行模板组合的安装。模板构建、支座都是混凝土浇筑前最为重要的工作, 为混凝土浇筑提供一定的保护工作, 避免和预防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变形和漏浆问题;第二, 在建筑混凝土浇筑中, 我们要根据科学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拌和, 还应全面考虑工程施工周围的环境, 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强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第三, 对于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 需要及时进行修补, 并根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七进行相应的处理。另外, 在振捣过程, 我们要有效控制振捣棒的应用对混凝土构件充分进行振捣, 最终达到混凝土密实度的效果, 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4 做好混凝土施工后期养护、填缝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性能, 避免由于温差引起的施工裂缝问题, 施工方在混凝土浇筑和接缝完工后, 对其进行一定的养护, 我们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养护时间和养护方式, 其中养护方式主要才不去了保温和保湿两种。实际工程中, 就是对混凝土表面和底层进行薄膜浇水, 并利用浇水草袋、塑料薄膜对其进行覆盖。同时确保填缝材料的韧性及弹性, 保证混凝土收缩的适应性, 避免缝补进水在混凝土填筑前, 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及时处理, 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4 结论

总之, 加强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不但能够强化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还能够为快速带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我们想要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中强化相关人员各项施工环节质量要点的把控, 重视混凝土原材的选购和配比、加强施工工艺和工地实验室工作的重视, 以及做好混凝土后期养护、填缝等方面的控制工作, 只有建筑工程混凝土使用质量得到实际保证, 才能最终保障建筑整体质量。

摘要:当前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趋势下, 我国建筑工程逐渐朝着多样化和功能齐全化的基本方向发展。就现阶段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质量来看, 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直接影响整个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 所以, 为了能够确保建筑项目施工质量, 需要不断加强混凝土整体质量, 重视混凝土浇筑水平, 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预防及养护措施进行阐述, 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有利保证。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志明.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风, 2013, (01) :141+150.

[2] 付强.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J].科技资讯, 2013, (07) :65.

[3] 徐少岑.探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智能城市, 2017, 3 (01) :201.

[4] 王磊.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研究[J].四川水泥, 2015, (09) :292.

上一篇:桩基检测下一篇:道路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