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与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07

农业技术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信息安全 技术发展 保密管理

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和问题是十分突出的,一方面,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人类社会朝着更加高级的层次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隐私保护、侵害了公共利益。因此,必须要注重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研究,做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1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相关内容简述

根据目前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表现和形式,信息安全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安全媒介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是依托各种信息媒介来发挥作用的,比如常见的U盘、硬盘等,这些信息媒介是信息泄露、数据损坏的“重灾区”,如果管控不好,会对信息安全管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信息媒介安全管理成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使用安全管理媒介技术,对信息媒介进行标记,根据媒介的类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含有重要信息的媒介要进行特别的加密管理。

1.2 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

数据库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几乎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有建设相应的数据库,作为所有信息的集合,做好数据库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数据库安全技术,对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另一方面,要做好数据库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以此来避免人为破坏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导致的数据库信息资源丢失,影响数据库的应用。

1.3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典型代表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当中。但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安全性,必须要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目前对于网络安全的管理技术最常用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安装防火墙、口令等来应对黑客攻击的问题,同时借助于相应的安全管理软件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另一种就是加强人为网络安全操作,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网络安全问题发生。

1.4 泄密路径消除管理技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些隐蔽的信道会导致信息泄露,从而对个人、企业等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要应用泄密路径消除管理技术,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尽量少产生隐蔽信道,需要的时候,要对相应的计算机系统或者是信息操作系统进行重新的设计。另一方面,要在信息系统内部设置一个带有审计功能的软件,对其中隐蔽信道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旦出现了隐蔽信道使用次数过多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时候,就会自动地发出警报,从而有效消除信息泄露危机。

2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

2.1 信息泄密的主要方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信息泄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网络安全漏洞导致的泄密问题,另一种是信息媒介存储泄密。当然,因为地震、火灾、设备被盗等不可抗力发生也有可能会导致信息泄密。

首先,在网络安全漏洞导致的泄密问题方面。这是现代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措施应对的主要问题。在计算机系统的远程应用过程中会通过通信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系统之间、不同传输距离以及不同操作主体条件下,网络黑客和一些不法分子会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对网络进行攻击,导致信息泄露。从目前应用实际来看,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系统安全漏洞、协议漏洞等,而且这些也是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的“攻击渠道”。根据相关研究,在大型软件中每1000~4000行源程序中就可能会出现一个安全漏洞,当信息软件接入到通信网络中,就会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进而对信息系统主机进行远程的监控或者是攻击,产生恶劣的影响。另外,网络安全漏洞也会导致网络病毒、网络攻击等多种危害行为的发生,不法分子通过漏洞侵入系统或者是相关数据库,随意盗取、破坏、篡改信息,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其次,在信息媒介存储泄密方面,主要是指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在接入不同计算机的时候,有可能会因本身的安全设计存在问题,在拷贝、应用的过程中导致信息泄露。

另外,当前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无线设备泄密成为当前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主要对象。通过WLAN连接到网络的方式很容易被他人远程攻击和控制,即便是無线联网功能关闭后也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无线鼠标、蓝牙等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也是信息泄露的途径。

2.2 做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2.2.1 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信息时代继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强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必须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但是从我国目前技术发展的实际来看,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等核心技术仍然使用的是国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外相关企业和政策的控制,这就导致网络信息安全自然失去了可靠的保障。因此,必须要积极推动自主信息产业发展,构建我国自主研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技术支撑体,这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信息泄密问题的根本所在。

2.2.2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密系统

完善的信息安全保密系统是做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重要措施。具体的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根据实际应用要求,做好信息安全保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设计出来的保密系统还要进行相关的应用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确保信息安全保密系统的实践应用性。其次,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部门,安排专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人员,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泄密事件进行管理,强化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另外,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还要根据实践应用和信息泄密的新形式进行创新,提高信息保密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2.2.3 强化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责任体制,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比如安全技术部门要做好技术管理、保密部门要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公安部门要做好信息泄露追查和查办工作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夯实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人力基础。

3 结语

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管理的重要意义,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安全技术和保密管理工作,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平,易勇.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息保密技术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8):155.

[2] 曾敬章,章颖康.信息安全技术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36(1):199,201.

[3] 马融.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关键技术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9):102-104.

[4] 李建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J].保密科学技术,2013(3):6-12.

农业技术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迅猛向前发展,理论知识系统不断地丰富与完善,施工经验也不断的累积,施工技术水平较之前相比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路桥工程依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除此之外,人们对道路桥梁的质量水平要求也不断的在提高。因此,路桥工程研究者要把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作为工作重心,尽职尽责,为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1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科技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道路桥梁施工的完善与发展,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质量。

1.1地基加固。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地基加固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桥梁的整体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建设单位在地基加固过程中,十分注重新型技术的应用。就目前地基加固而言,已经大力推广使用复合地基加固的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在施工时,结合道路桥梁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以此确保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质量[1]。

1.2钢筋与混凝土。现阶段的道路桥梁工程中,已经推广使用了钢筋与混凝土等材料,可谓是极大提高了道路桥梁的强度与韧性。由于钢筋与混凝土等材料的广泛使用,连接技术、预应力技术以及混凝土技术得到了推广使用,尤其是连接技术的完善与进步,预应力工艺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水平。

1.3防水技术。现如今,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型防水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要求,有必要加强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片材等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

2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存在问题

2.1前期道路桥梁的测量技术问题

相比于道路桥梁修筑所需要的其他技术,例如施工技术,我们国家的道路桥梁的测量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也较大。这和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施工方式有关。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的建筑单位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的通过测量设备的更新,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去解决这个问题。帮助桥梁和道路施工过程中测量技术的良好运用和实施。特别是在进行路桥工程设计的时候,一定会对施工材料的规格、型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测量,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纸,并以此明确各种施工材料的用量与进货时间,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2中期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使用技术问题

因为,施工单位选择建筑材料,例如钢筋、木材、混凝土等等都会派专人进行负责。然而,负责采购材料的人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或者和原材料经销商串通一气情况出现,导致原材料的质量并不能绝对保证。这也是导致后期路面开裂以及脱落等问题出现的罪魁祸首。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原材料不合格的唯一愿意,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也是不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有了好的原材料,我们的一线工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难免存在偏差,大大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对于原材料这一环节我们的建筑公司要慎之又慎,要尽可能的选择经验丰富,老实诚恳的材料采购员进行采购。在原材料运输和保存的途中也要格外的注意,务必按照规定行事,万万不可自以为是。最后,对于我们的一线工人要进行原材料使用方面的培训,方便其掌握使用技术,更好服务于道路桥梁的建设。

2.3道路桥梁的后期验收技术问题

通常来说道路和桥梁施工的后期,也就是所谓的验收环节,往往会放松警惕,成为最薄弱的一环。截至目前,我们国家的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监测市场运行机制不能适应验收行业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桥路桥梁工程的验收机构往往依附于学校或者科研单位,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若是出现虚假出具检测报告的行为难以追究其刑事责任。大多数道路桥梁验收机构都属于有偿的收费机构,为了盈利甚至会铤而走险,开具虚假的检测报告,让不合格的工程堂而皇之的通过最后的验收。

3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有上述分析可知,随着道路桥梁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相应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与发展,最为主要的是在长期的施工中,建设单位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与施工理论知识,这为提高今后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情况而言,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但是在我国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研究下,外加道路桥梁施工建设队伍对施工技術灵活使用与经验总结,有效促进了道路桥梁工程涉及的各项施工技术发展,以此大幅度提高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平。

3.1施工技术的智能化趋势。近年来,在社会诸多领域当中,智能化技术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技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均取得了巨大成效,可谓是极大的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5]。因此,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今后必然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这样一来,便可以让施工人员及时获取准确的施工现场测控工作资料,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测控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程成本。

3.2施工技术的节能化发展趋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越发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社会资源不断缩减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便需要注重节能发展。因此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应该注重节能化发展,在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等方面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此有效提高施工资源的利用率,切实减少施工资源的浪费。例如,钢筋材料由低合金钢代替,防水卷材逐渐朝向有机材料的方向发展。

3.3加强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伴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进一步发展,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规模与施工复杂性不断提高,相应的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得以完善与增多。因此,要想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完成,便需要借助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做好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以此确保道路与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首先,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建设单位,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对道路桥梁施工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促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施工情况,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便可以及时让施工人员纠正,从而有助于保障施工质量。其次,道路桥梁施工建设单位需要针对性建立有关道路桥梁的计算机信息库,这样一来,施工人员便可以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各项施工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便于灵活调整施工技术的应用,这对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道路与桥梁施工,已经大量应用了新型施工技术。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施工技术,以此有效提高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毛超.浅谈道路路基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7(06):34.

[2]王玉松.浅谈道路路基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230-231.

[3]薛雄.浅谈道路路基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2016,36(12):96-97.

[4]边磊.浅谈道路路基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1):112-113-116.

农业技术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从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为此,本文将针对如何解决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企业电费管理;电费核算;解决措施

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能够为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保障,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供电企业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开展电费核算工作时,需要保证电费能够得到及时的回收,建立并完善用户资料库与信用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电费管理能力,实现对现有电费管理手段的创新与优化,使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不断朝着规范化、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营销模式与财务账目无法统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能够在强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落实电费管理工作,通过运用一系列营销手段,实现对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的优化,但是这一做法在无形中增加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的难度,为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带来承重的工作负担。营销福门在企业营销过程为完成电费收入指标,在没有任何标准与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对电费数额进行调整,导致电费额度与实际用电量之间无法协调统一,增加电费核算人员的工作难度。与此同时,财务对账过程难以对电费额度与实际用电量之间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增加财务部门工作量的同时对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制约。

(二)电费账龄的分析与计算缺乏准确性

电力企业对电力用户收取电费时,需要提前对电力用户的电费账龄进行分析与计算,了解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为电费的回收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但是从电费账龄计算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懂点企业在电费账龄计算方面所运用的分析技术与计算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在电费核算过程对电力用户的电费账龄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计算,导致电费回收过程,电费回收工作人员无法对电力用户的电费账龄及其应缴账款做出准确的分析,无形中增加电力用户的欠费率。

(三)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收取存在困难

现如今,企业所实施的电费管理办法、电费核算办法以及电费回收办法,均呈现“先用电、后缴费”的局面,这一模式无形中真假电费回收难度,多数电力用户在电能使用过程出现拒绝缴费或者是延迟缴费的现象,为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针对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中所出现的这一现象,电力企业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一途径消耗成本相对比较大,应用价值不高。

二、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保证电费核算与用电信息的统一性

针对企业营销模式与财务账目无法统一的问题,保证电费核算与用电信息的统一性是处理该问题的基本解决途径,需要电力企业通过制定规范的电费制度、管理制度、核算制度与信用制度,为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使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能够朝着规范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中,实现对传统电费管理办法与传统电费核算问题的有效规避,使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能够逐步朝着信息化、一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切实保证电费核算与用电信息的协调统一,实现对营销模式与账务账务无法统一问题的有效规避。

(二)降低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的风险度

电费账龄的分析与计算缺乏准确性会为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带来诸多风险因素,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企业通过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与管理制度、电费制度与核算制度,能够为电费账龄计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规范电费账龄计算方法与计算流程,通过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中的各项信息作为参照,开展科学的电费管理工作与电费核算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中所存在的风险。

(三)处理电费管理与电费回收的大难题

考虑到“先供电、后缴费”在电费管理与电费回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将国家相关法律规章为依据,结合本企业所制定的电费管理办法、电费核算广泛以及信用制度,根据迟交电费、拒缴电费的用户的实际情况,运用缴滞纳金、限电、停电等特殊的处理办法对这些用户进行严肃处理,以此达到警示的作用,为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提供保障。

三、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与管理制度

企业开展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时,首先应建立规范的只用制度与管理制度,不断对现行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与整合,为后期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奠定基础。企业在制定电费管理机制时,应将国家相关法律、规章为依据,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区用电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电费管理机制,保证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可行性;为保证管理机制在实施过程的规范性,需要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是企业员工能够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相应的电费管理工作,凭借规范性电费管理办法,对电费进行精细化核算,切实保证电费核算的精确度;制定用户信用机制,对电力用户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与系统评估,针对信用度较低的用户实施特殊管理办法,以此降低电费管理风险,为电费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二)建立规范的电费制度与核算制度

建立规范的电费制度与核算制度是企业解决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问题的第二步,需要企业严格遵循规范的电费管理流程与核算流程开展电费管理工作与电费核算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证电费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为电费回收工作提供保证;电费管理过程应实施统一的电费管理制度与电费核算制度,将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到实处,将各项营销业务中所产生的各项信息统一上传到供电核算中心,为电费核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由专业人员对电力运营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与计算,并生成相应的电费核算报表,在审查无误后将电费核算报表作为电费收缴的理论依据,使电费收缴工作更具科学、合理性与合法性,防止电费收缴过程出现非法收费现象。

(三)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在各个发展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将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运用到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中,能够为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企业通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开展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构建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使企业能够全面掌握电力用户的各项基本信息,实现对用户信誉度及其用电情况的全面掌控,为电费核算工作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为充分发挥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的作用与价值,企业需要不断对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更新与整理,对大型电力用户实施长期动态化跟踪与分析,及时对现行电费管理办法进行调整与完善,确保电力用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时效性,为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具有较强的繁琐性与复杂性,在整个运营管理过程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響,需要企业分别从保证电费核算与用电信息的统一性、降低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的风险度、处理电费管理与电费回收的大难题三方面分别着手。

参考文献:

[1]胡彩虹.供电企业电费核算工作质量的提升途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8(15):80-81.

[2]黄绪荣.电网企业电费抄核收精益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5):132-133.

[3]黄萍.浅析加强供电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的途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4):133-134.

农业技术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呈现出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趋势,并导致实训资源共享不足、常态建设机制欠缺、日常维护难度加大等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信息通讯技术,设计包含实训基地管理、实训资源共享、实训项目研发、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功能在内的高职实训管理平台,建构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四方联动的协同参与机制,由此形成“线上”的实训管理平台与“线下”的共享实训基地融合发展的实训体系,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与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实训管理平台

作者简介:纪德奎(197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胡文婧(1990-),女,辽宁沈阳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

一、高职实训管理平台建设依据与内涵

(一)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背景

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整合校企间实训资源、促进实训体系创新,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依托。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应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共享型实训基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也提出要把共享型實训基地建设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发布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要“以实习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为重点,支持职业院校、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包括专业化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内的公共实训中心的建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正呈现出从院校为主体向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从服务于传统实践教学向综合社会服务转变的发展趋势。

(二)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现实困境

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经过数十年实践,已经形成了“行业聚焦模式”、“产训对接模式”、“区域共享模式”、“实训工场模式”和“政校合作模式”等发展模式[1],然而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倾向,并表现出实训资源共享不足、常态建设机制欠缺、日常维护难度加大等现实困境。在资源建设上,由于校际间、校企间沟通不畅,导致共享实训基地资源与校企特色实训资源重复性建设严重,资源孤岛现象普遍,而基于“行政指向”的建设模式导致共享实训资源“重建设”、“轻调整”,资源动态更新不够、优质实训资源不足,使得共享实训资源使用效益低下;在运行机制上,“政行企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缺乏严格法律支撑与规范化的制度性安排,导致学校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实训基地的教学、生产、科研等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在管理维护上,伴随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由实践教学向服务社会转变、服务对象由校内师生向企业与行业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日常维护成本提高,难度加大。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实训管理平台的理论内涵

面对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行现状,构建多元协同共建共享,服务于教学、生产与科研的高职实训管理平台,成为当前破解实训资源孤岛、运行体制不畅、管理难度加大等现实困境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重要内涵则是“建立链接、共建共享、深度融合以及具身服务”[2],而“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则意味着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由硬件和软件环境搭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进入了教育服务体系创新的第四发展阶段[3]。作为教育领域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互联网+”创建的“富技术”环境和“整合性”平台中,通过创建连通教育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校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信息通讯技术,构建多元协同管理、资源共建共享、技术项目研发、培训与技能鉴定在内的高职实训管理平台,有利于畅通协同参与机制、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进而形成“线上”的高职实训管理平台与“线下”的共享实训基地融合发展的实训体系,进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和产教融合深度,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水平。

二、高职实训管理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数据与资源进行连通并处理,进而形成实训基地信息库、实训资源数据库、科研人员数据库、科研项目数据库和专利成果数据库,并以此来构建包含实训基地管理、实训资源共享、实训项目研发、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功能在内的高职实训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

(一)高职实训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实训管理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来建构的。云计算技术“本质是一种服务提供模型,通过这种模型可随时、随地、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共享资源池的资源,这个资源池的内容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4],通过分布式存储和资源池共享策略,可以实现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校等间的课程资源、平台资源、项目资源等互联互通;“大数据技术”追求是的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5],利用大数据对各个部门发布的实训基地使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继而为共享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与条件升级提供支撑;信息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它打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创设了面向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结合泛在空间,从而构建实训基地的泛在应用与实训平台的泛在管理相结合的共享型实训体系。

(二)高职实训管理平台的数据结构

高职实训管理平台的数据结构是由实训基地信息库、实训资源数据库、科研人员数据库、科研项目数据库和发明专利数据库五部分组成。实训基地信息库通过对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已有的实训基地的专业布局、运营状态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对区域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和调整规划提出信息支撑;实训资源数据库可以整合高职院校与行业资源的课程资源与平台资源,进而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来服务于实践教学、教师与员工培训;科研人员数据库主要是汇集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校和高职院校相关专家,进而可以灵活性地组建研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或课题研究;科研项目数据库可以项目或课题的形式发布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产业升级、生产流程或者工艺改造等具体问题,并组建研究团队协同开展攻关;发明专利数据库主要是汇集科研院校和高职院校已有的发明专利和创业项目,进而可以吸引相关的投资方或者生产企业,进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创业企业的孵化。

(三)高职实训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

高职实训管理平台是由实训基地管理平台、实训资源共享平台、实训项目研发平台、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四部分构成。

实训基地管理平台旨在实现对于区域内公共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特色实训基地进行联网管理,包括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实训基地运行追踪系统、实训基地预约管理系统。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区域内实训基地的专业布局,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建设单位的优势,按照校企申请、政府支持、协同共建的原则,制定区域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基地运行追踪系统,按照校企上报、信息共享的原则,及时跟踪院校实训基地条件,并根据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实训条件提升计划;实训基地预约管理系统,按照院校预约、企业预约和社会预约的三种分类管理,实现随时预约、随时实训、全天候开放的实训预约机制,解决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实训资源共享平台旨在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对区域内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资源和实训平台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有效支撑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包括实训课程资源共享系统和实训平台资源共享系统。实训课程资源共享系统以职业素质为本、以就业顶岗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真实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和工作现场等资源引入实训基地,“构建包含通用性职业素质课程、关键性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方向性职业素质课程在内的‘模块化’课程体系”[6],进行形成行业标准资源库、实训项目资源库等;实训平台资源共享系统整合包括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校企远程协作平台在内的平台资源,进而实现针对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的虚拟仿真实训实习、针对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的仿真教学软件学习和基于远程协作平台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7]。通过构建课程资源与平台资源整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平台,进而创建泛在的学习环境,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实践教学、学分互认、企业人员课程选修等。

实训项目研发平台旨在整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与高职院校的研究团队、项目资源,进而促进项目教学、科研项目申报、成果专利转化等,包括科研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课题发布申报系统和专利成果发布转化系统。科研人员信息管理平台整合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校的专家、教师、技术人员等信息库,通过对于研究专长的分析,实现项目信息的定制发送与研究团队的动态组建;项目课题发布申报系统协助行业企业积极发布与生产技术研发、工艺流程改进、科学技术攻关等横向课题,进而组建相应的研究团队来协同攻关;专利成果发布转化系统通过整合高职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发明专利、科研成果、创业项目等,进而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也可为创业项目寻求项目合作方、资金投资方、组建合作团队等,促进创业项目孵化。

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旨在基于实训资源、实训基地的“线上”与“线下”的无缝链接,构建面向教师与员工的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社会服务平台。首先,基于企业的实训课程资源、平台资源以及项目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和项目实践教学,进而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可以基于高职院校的实训課程资源与平台资源,为企业开展以岗位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员工入职培训与职后培训。同时,争取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设立包含报考咨询、报考培训、资源服务、鉴定过程在内的信息化职业鉴定机构。

三、高职实训管理平台主体参与机制

高职实训管理平台的运行机制是各方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准则,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四方联动形成的协同参与机制,其中政府部门作为管理主体,行业企业作为参与主体,高职院校作为实施主体,科研院校作为合作主体,协同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实训资源共享、实训项目管理与社会服务运行(如图2所示)。

(一)政府部门职责定位及其参与机制

政府部门是平台建设的管理主体和建设主体,需要统筹与协调各方来促进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实训平台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首先协调各方机构,组建由政府代表、行业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代表、高职院校代表在内的高职实训平台管理委员会,按照“分工协作、责任共担、收益共享”的运行机制,设立制度设计、基地管理、资源共享、项目开发、培训鉴定四个分委员会。制度设计委员会主要负责设计实训平台的管理制度、配套的激励政策、绩效考评体系等,处理有偿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基地管理委员主要负责根据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的来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条件提升计划、实训基地预约计划;资源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院校与企业间的课程资源和平台资源的标准、建设与共享;项目开发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研究队伍组建、项目课题与专利成果发布、创新创业项目申请等;培训鉴定委员会主要负统筹责教师与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组织与鉴定工作。

(二)行业企业职责定位及其参与机制

行业企业是平台建设重要的参与主体,通过深度参与实训基地与平台建设,进而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储备。首先,行业企业共享自身特色实训基地信息,及时争取政府部门对产业转型要求下新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以及技术升级背景下传统实训基地的条件提升的支持,以完成区域产业实训布局和自身生产布局;同时,将各个企业内部的特色课程资源、平台资源实现共享,进而可以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员工的职后培训以及技能鉴定等;此外,行业企业还可以将生产实践一线的技术攻关项目或者工艺流程改造等以课题形式发布至共享平台,进而可以组建研究团队完成技术攻关,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资源和场地优势,对专利、成果项目进行转化和孵化,进而促进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与业务拓展;最后,行业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校和高职院校合作,采取全职或者兼职的方式引进技术专家、行业专家以及高职院校优质毕业生,来完成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

(三)科研院校职责定位及其参与机制

科研院所是平台建设重要的合作主体,通过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科研课题和申报、发明专利发布等途径,促进企业生产实践的技术攻关、高职院校项目实践教学和专利成果转化。

首先,科研院所可以結合科研的实际需求,参与并指导实训基地建设,进而也可以为自身的科研课题提供实验实训条件;同时,科研院校可以申请企业的技术攻关横向课题,进而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而且科研院校也可以发布分享科研成果或者发明专利,寻求项目投资方与合作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企业孵化。

(四)高职院校职责定位及其参与机制

高职院校是平台建设的实施主体,通过参与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实训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训项目申报等,进而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布局与教学实践要求,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具体建设,进而有效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分享自身的特色的课程资源与平台资源,进而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不同院校间课程选修与学分互认;最后,高职院校也可以参与横向课题申报与技术项目攻关,进而以项目合作的形式促进双师型教师培训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小结

“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职实训管理平台是提升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社会服务水平、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设计高职实训管理平台及四方联动的协同参与机制,旨在形成“线上”的实训管理平台与“线下”的共享实训基地融合发展的实训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国高职实训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实训管理平台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管理平台的建设实施、实践运行的制度保障等,这也将是本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梁宁森,贾文胜.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17):22-27.

[2]刘和海,李少鹏,王琪.“互联网+”时代知识观的转变:从共建共享到众传共推[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08-112.

[3]陈丽,李波,郭玉娟,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5):5-12.

[4]徐立冰,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揭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

[5][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75.

[6]李蕾.以职业素质为本位构建高职教育课程[J].山东社会科学,2014(12):228-229.

[7]闫广芬,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8):7-13.

[8]刘克勤.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J].教育发展研究,2011(5):65-68.

[9]强伟纲,承剑芬.协同创新视角下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8-32.

责任编辑 吴学仕

农业技术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学院重点建设的机电排灌工程技术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课程《微灌工程设备运行与管理》为例,着重探讨如何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高中生教学内容,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实习阶段思政内容的深度挖掘,与课程理论教学思政协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专业课程;实训实习;思政内容挖掘

前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在北京召开后,各高校在强化思政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专业课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深入挖掘其中缊含的课程思政内容成为各个专业课程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实训、实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必然会有体现专业与课程特点的思政内容贯穿教学过程,深入挖掘思政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排灌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机电排灌工程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培养肩负兵团农业发展使命,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核心技术和岗位动手能力,具有思想过硬、德技并修、敢于创新的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机电排灌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水利管理业的供水排水工程技术人员、农田灌排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灌排泵站的建设与运行、农业灌排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微灌工程设备运行与管理》课程培养目标思政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与任务

《微灌工程设备运行与管理》是机电排灌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结合兵团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兵团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专业特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微灌系统的组成、分类;微灌设备的类型、选型、工作原理;微灌工程施工安装和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扎根兵团、服务新疆,对高标准农田进行智慧化、数字化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课程教学设计与思政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该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两部分进行设计。

理论教学主要学习微灌设备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微灌系统管网及灌水器、微灌工程施工安装与管理、微灌工程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理论知识。实训、实习形成与理论教学既相结合又相并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训室、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与逐步提高,检查学生应用微灌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逐步从课堂学习训练过渡到就业岗位实际操作。

(2)、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及思政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是:①根据给定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微灌工程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采用仿真软件进行微灌工程设备选型及安装虚拟操作;③ 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微灌工程设备参观与组装;④到实际引水工程现场教学,理解取水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⑤到产学结合基地和实习基地现场教学,使学生快速有效掌握微灌系统工程施工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熟知微灌系统设备安装与施工管理的内容与技术规程,参与现场微灌工程系统运行与管理工作,并直接体验到实施节水技术和改善田间生产环境的实际意义。⑥选派部分学生到“产学合作”单位直接参加科技开发及工程生产,并直接接受合作单位的管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并承担劳动责任,学生实现真正的顶岗。在实训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分组采取“专业施工队”的管理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教育,集体主义与职业道德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实训实习教学环节中的重点思政内容

1、根据给定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微灌工程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时,严格按照设计流程查找各项设计依据,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设备与参数,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应用,不懂就问,大胆实践,不怕犯错。

2、进入实训室进行虚拟软件操作前,认真复习与软件操作有关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无关的物品不带进实训室,自觉遵守实训室有关电、水、火、气安全使用准则,知道实验室的出口门和整栋楼的逃生楼梯,建立安全意识,听从教师指令完成各项操作,离开实训室时带走个人物品及垃圾。

3、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微灌工程设备参观与组装、维修时,认真听从教师讲解与安排,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规程,养成安全文明的操作习惯;主动协助同伴完成排灌设备的安装,关心和保护同伴的安全,具有保护自我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排灌工程设备维修时,提前做好维修计划,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充分准备好维修工具及配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工具与材料,注重节约材料和能源,实训完成所有工具及物品归回到原位,保持实训实习场所整洁,养成良好的节俭意识、环保意识与行为习惯。

4、在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具备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做事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乐于倾听他人意见,善于表达自己观点,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由此展现出良好的个人形象与职业素养。崇尚、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拘、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追求卓越。

行业企业的思政资源一般有以下几类:①行业准则、企业制度、操作规程等制度文化,有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国家标准规范、行业规章制度的意识;②企业核心价值,如社会责任、客户至上、质量观念、团队精神、绩效理念等,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有重要意义;③行业企业发展历程、技术工艺更新进程,这些是进行国情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的载体;④行业企业先进人物,特别是单位每年评选出来的优秀人物,他们就生活在学生的身边,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感悟,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成长,学生可接触可感受可借鉴,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成为优秀人才的路径,他们就是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的鲜活素材与活的范本。

学生要听从学院实习安排,服从实习企业工作岗位分配,认真参加企业的岗前培训,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严守企业商业机密;虚心向企业师傅求教;按照要求完成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及时记录实习工作内容与心得并及时总结、反思;

加工排灌设备过程中,学生具有判断作业环境安全的意识与能力,严格遵守加工车间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安全文明加工部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各工作环节达到企业及设备运管管理规定的质量要求,逐步养成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不达要求不罢休。

进行排灌设备工程安装施工时,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各项事前准备,能坚持在户外较长时间的工作,能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规范,做好安全防护,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抱怨,分工合作按要求完成施工任务。

进行排灌工程设备运行及数据检测记录时,客观、完整记录检测数据,如实填写运行检测报告,字迹清晰、整齐不潦草,认真仔细核对,不弄虚作假。

排灌设备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开展工作,及时整理、归档各项工作管理资料,积极与他人交流、沟通,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实践环节存在设备选型、操作环节、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相符等情况,需要学生不断查找原因、尝试调整、改进和总结,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训练,提升学生自我认知与反思能力。

在生产一线实际操作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掌握生产技术,对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设备有深厚兴趣,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发展与变化,愿意钻研技术,敢于探索尝试,在实践中能对技术应用及设备改进提出问题,提出改进设想或方案。

结语:

教师要深入学习、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讲话精神,树立立德树人意识,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学习目标,合理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内容与方式,结合学生实训实习中的行为特点与思维模式,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校企双方深入挖掘实训实习课程中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准确找到课程思政切入点,各司其责,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随时随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相统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简介:姓名:王海英   出生年月:1969年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從事水利及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

本文来自于院级课题“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研究---以机电排灌专业群微灌工程设备运行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ZY2021-23

上一篇:农业经济与管理论文下一篇:农业发展与展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