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范文

2023-12-30

计算机通信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计算机技术在保证数据的通信和管理上的高效与智能上发挥了重要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

1 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通信技术概述

1.1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管理信息的一种系统,而且它也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进行信息管理的必然要求。信息管理系统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处理功能。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以计算机为数据处理工具,这也就注定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处理功能上的决定性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搜集到的数据在进行计算、传输、存储、加工和输出上,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数据的准确性。(2)预知策划功能。信息管理系统除了对已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外,还可以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利用数据计算公式,分析和预测数据未来的发展走势。(3)计划功能。在对信息的管理中,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对已知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管理人员的需要提供详细的管理计划。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的管理效率便得到大大提高。(4)控制功能。当信息管理人员设定计划目标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这一既定的目标,对计划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跟踪,之后将跟踪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利用系统对计划的进度进行监控,对能够及时处理突出情况,这是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功能的具体体现。

1.2 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是立足于现代通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实现通信信息的及时、高效处理,同时也要完成对整体网络的运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并且还要实现这些数据信息的正常通信。为了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就需要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引入计算机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主要处理的是数据通信,不同于移动终端的普通定义里的通信技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中也会有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等其它技术的综合应用。在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中,通过CSMA/CD来侦听网络中的空闲时隙,并在网络空闲时向通信系统中发送信息。依据数据通信中的误码率等指标来进行通信水平的评定,优化编码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 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2.1 实现数据有效传输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传输是这一系统运行的重要功能。而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准确,这就使得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是未来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根据标准协议的指导,完成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

2.2 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在信息管理系统多种优势功能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功能就是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加工数据和参考决策。而这以功能,也是评定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要想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就必须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以此为手段,来保证信息管理系统能正常有效的运转。

2.3 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地缩短计算机数据间的互相通信。如果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势必会提高系统对于数据的传输效率,自然而言地会缩短系统的运行时间。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得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

3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数据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被传输,是因为有数据传输需要的存在,而由上面介绍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分析可知,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传输的效率,并且还能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质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这一优越性,成为支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因此在数据的处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 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测功能是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而获得这些数据就需要以数据传输为主要特点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因此,要满足这一现实的需要,就必须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中,以协助系统预测功能的实现。

3.3 信息管理系统计划功能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计划功能同他的预测功能一样,都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的参与。满足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数据的需求,就必须有一种可靠的信息传输工具作为媒介,而计算机通信技术恰好能够达到满足信息管理系统对这一方面的需要,这就必定会进一步加深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3.4 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功能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控制对象依然是庞大的数据信息,这也就是说信息管理系统要想实现控制功能,就必须依据计算机通信技术对数据的实时监管,除此之外,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后,其具体的运作达标率被大大提高,这也使得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依赖程度加深。

3.5 信息管理系统决策功能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辅助决策功能是信息管理系统极具价值的功能。而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管理信息系统决策功能的实现,也可以说,没有计算机通信技术,就必定不会存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另外,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全面的处理和传输,提高了系统对数据处理、传送的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辅助决策功能的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时效性。因此,计算机技术必然会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4 有关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技术分析

4.1 物理层技术。信息管理系统要想实现对数据的有效传输,就必须通过计算机通信中的物理层,这一通道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性途径。这也就是说,要想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率,就要明确物理层的频谱率、误码率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物理层对于蜂窝环境的适应性。经研究调查发现提高物理层计算的通信质量可以采用窄带数字调制、扩展频谱调制、直接序列扩展频谱、调频扩频调制等方式,以保证物理层的通信质量和效率。

4.2 MAC层技术。作为控制媒体访问的MAC层,其主要任务是就是控制和管理信道,然后最大限度的满足数据使用者的数据传输需求。要想继续发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功用效果,也必须保证MAC层的工作环境要求的实现。

4.3 网络层技术。传统计算机技术当中,域名服务器所给出的地址是计算机的归属地址,这就使得计算机在移动条件下,无法准确的找到访问地址。然而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使用,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使用者的动态跟踪,从而实现用户不同子网的切换。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不仅提高了系统在运行时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准确性,而且提高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水平。此外,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到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是广大用户的呼声。总之,引入计算机通信技术后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信息的系统,并且这一技术的引进,也将推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芳.刍议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0):90-91.

[2]刘运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煤炭技术,2013(5):36-37.

[3]杨亮.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2011(18):44-45.

作者简介:余鹏(1975-),男,辽宁锦州人,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作者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计算机通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通信网;通信技术;光纤通信

一、通信网概念

通信网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用户终端设备通过交换、传输设备连接起来,以达到可以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一种系统形式;通信和通信网的概念有区别,通信最基本的形式只是点与点之间的对接建立通信系统,而只有将众多的通信传输系统通过交换设备的中间介质,组合成拓扑结构才能把它称作通信。换而言之,必须要产生交换系统这个中间介质,把不同区域的任意终端客户相互连接,这才能组成有效的通信网。通信网的基本组成就是由三个部分,一是用户终端设备;二是交换设备;三是传输设备,三者缺一不可。

二、网络通信的主要内容

1.网络通信形式

网络通信的形式目前有三种,一是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输,有固定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如:遥控器;二是半双工通信,数据可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同时作用,如:对讲机;三是全双工通信,数据可同时双向传输,双向作用;如移动电话等。

2.网络通信内容

(1)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的主要功能是借助可靠手段来实现传输信号;数据通信的发展,不仅使得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也使得全球技术综合体有了进一步的飞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航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资源探测开发、遥感技术、甚至是军事技术方面;其数据通信是软硬件的结合,包含内容有信号传输、传输媒体、信号编码、接口、数据链路控制以及复用等项目。 (2)网络连接。网络连接是指将各种通信设备技术,通过某种方式和连接介质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相互关联、相互组成、相互影响,具有协调统一性和分类多功能性;连接介质通常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连接介质在功能上要具有独立的特点,能够保证网络连接的可靠性;目前连接介质的发展相当受局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找到更好的连接介质。

(3)协议。这里所说的协议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字合同;它是在通信过程中,对不同体系总体结构以及各不同层次分体结构的一种具体分析和解析,通过解析的“密码”来实现结构的开放性和融合性;计算机网络通常就是按照网络协议,将不同个体、不同位置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的一个分散集合体。 三、光纤通信技术

1.光纤通信技术介绍

科学发展使人们对光纤技术有了进一步认识,基于通信领域,光纤本身具有比一般金属或其他电缆较强的传输性能,进而能产生数据较大的传输宽带,如散波长窗口,单模光纤具有几十GHz km的宽带;光纤通信系统利用的是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这里存在一些问题,在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终端设备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借助其他技术扩大传输容量;据现代科学证实,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是目前最实用的技术之一,从效果和数据来看,传输容量可达单波长光纤通信的数十倍,可将单波长光纤通信的2.5Gbps到10Gbps的数据最高增加至100Gbps。

2.光纤通讯的优点

(1)抗磁干扰性强。光纤通信主要应用的材料是石英,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对于外界的电磁干扰有着更有效的抗性,可以让信息在经过通信传输时有着更稳定的数据流,光纤通信不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更不会受人为架起电缆等外界的干扰。(2)通信容量大。光纤的通信容量可以达到微波通信容量的几十倍甚至更高,而且光纤的带宽却要比电缆或者铜线大很多。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具有通信传输距离远、容量大、速度快等特点,是其他的通信传输媒介无法比拟的。(3)良好的保密性。电磁波传播很容易被泄露,而光纤传输过程中绝对不会出现串扰情况,也不会因为光信号的泄露而丢失或者被盗信息,更不会被人窃听,这方面可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这也为个人或者国家的机密信息提供了保障。

四、通信信号的衰弱和再生

1.通讯信号的衰弱

通讯信号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上,不免产生光波能耗的损失,因此信号放大器成为组成光纤系统的必要组成元件。光波能耗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物质吸收、瑞立散射、米氏散射以及连接器造成的损失等。即便是石英的性能的优越,也不免内在杂质会让吸收的可比系数加大。光纤变形、光纤密度不均衡,接合技术也是通讯信号衰退的其他原因。

2.通讯信号的再生

通讯信号的衰退使得通讯传输受到阻滞,可能会造成恶劣的后果;为了避免此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光纤技术采用众多技术来弥补通讯信号的衰退,由此产生了通讯信号的再生技术,再生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纤通讯系统成本大幅降低;体现出最优越的就是海底光纤,老式海底光纤传输借助中继器,而中继器维护成本高,再生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

计算机通信网及光纤通信的发展依附于高科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网及光纤通信将会更紧密融合在一起;推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给人类文明谱写更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段爱军.浅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甘肃科技,2011(07).

[2]孙建国.光纤通信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3]李永斌.谈FTTX各种建设模式与网络架构的特点与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

计算机通信范文第3篇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09A156,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09SQRZ022ZD。

【摘要】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教学中原本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可以使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丰富了课堂信息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学习环境。本文就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光纤通信教学的影响作了说明,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和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光纤通信教学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教学中原本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可以使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丰富了课堂信息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学习环境。

1 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什么,怎么教,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所授课程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一个好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去接受、组织和管理知识,并达到自由运用知识的境界。然而,当遇到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时,只通过传统的板书,学生无法接受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更不用说去组织、管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了。

下面是一个探究性的教学课例。课例以例1开始,学习对称平板波导中场分布的特性。

对称平板波导如图所示,设n2=2.29, n1=1.97, d=0.1μm,分别用公式说明TE2、TE3两个模电场跨越零点的次数。

解答:由《现代通信光电子学》一书中p376面的图可知,最低的奇数TE模是TE2(m=2),图中的c点是TE3模。

偶数模式的解取做

Ey=Aexp[-p(|x|-d)-jβz]|x|≥d

Ey=Bcos(hx)exp(-jβz]|x|≤d

TE3的h参量应满足π

奇数模式的解取做

Ey=Aexp[-p(|x|-d)-jβz]|x|≥d

Ey=-Aexp[-p(|x|+d)-jβz]|x|≤-d

Ey=Bsin(hx)exp(-jβz]|x|≤d

TE2的h参量应满足π/2

上述例题在黑板上不易推导,即使花费很大的功夫进行详细推导,大部分同学仍然很难理解。

下面,我们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共同学习和了解平板波导中场的分布特性。我们以‘现代通信光电子学’p374面的对称波导为例。由p376面的图可知,要维持单模hd≤π/2,其中d为光波导的中间层的厚度。假设输入光的波长是0.6328μm,d=0.1μm。由于h为待定常数,且hd≤π/2,我们可以取h=π/4×107,即hd=π/4。由p376面的15式可以求得p=h。

在上述参数设定的基础上,即可得到类似与P376面A点的处模式。

相应的程序如下:

d=1e-7;%定义参数d

h=0.25*pi*1e7; %定义参数h

hd=0.25*pi;

B=1;

A=0.5*2^(0.5);

p=h;

lamda=0.6328*1e-6; %定义波长

beta=2*pi/lamda;%传输常数

[x,z]=meshgrid(linspace(-0.4e-6,0.4e-6,900),linspace(0,10*lamda,900));%建立空间网格坐标

%以下为电场强度的程序描述

if abs(x)<=0.5e-7;

E=B*cos(h*x)

else

E=A*exp(-p*(abs(x)-d));

end

Ey=E.*exp(-j*beta*z);

mesh(x,z,Ey)%绘制三维图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详细解释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特别是每一条语句对应的物理意义。争取做到全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各自发挥其优势,使理工科的课堂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的教育要强调人的发展,一个好的大学是以它的学生质量和科研水平来评价的。一位好的大学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具有清晰的头脑、丰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在上一个例题中,我带领学生仿真A点所示模式场的分布图。向学生解释清楚仿真的思路与具体的编程技巧,这是教师的职责。当然,学生也有自己的任务,那就是自己回去把B、C两点处所示的模式场分布图做出来,并把三点的模式场加以分析比较。

计算机仿真手段的引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学习的平台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带来的主要好处如下:

(1)抽象的文字描述和数学表达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

(2)学生可以专心听讲,不再忙于记笔记。教师可以提供教学课件的下载,便于自学和复习。

(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凸显个性的发展。

3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光纤通信》课程中的应用

《光纤通信》课程涉及光学、通信、光电子技术等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光纤通信》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大三下或大四上,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能够投入课程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使用,使得我们有机会把学生急需的计算机技和《光纤通信》课程的学习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啁啾脉冲传输的讲解上,我要求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编程仿真啁啾脉冲在不同传输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再顺势介绍预啁啾技术、啁啾脉冲放大等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2 高斯脉冲经光纤传输后,仍保持为高斯脉冲,而脉宽则随z而变化。

T1T0=1+Cβ2zT202+

β2zT2021/2

其中,T1是输出脉冲的1/e强度半宽度。上式所描述的脉宽变化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啁啾高斯脉冲展宽因子T1/T0随传输距离(z/LD)的变化具有如下特性:(1)对于自由啁啾脉冲,无论β2符号如何,色散将导致脉冲展宽。(2)对于有啁啾脉冲,脉冲的展宽依赖于β2和C的相对符号。当β2C>0,高斯脉冲单调展宽,当β2C<0,脉冲有一个初始窄化阶段,而后迅速展宽。在距离Zmin=CLD/(1+C2)时,达到最小宽度

Tmin1=t0/(1+C)1/2,式中LD为色散长度。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脉冲展宽的机理,进行相应的仿真研究。输入信号是一个中心频率在1.55μm、脉冲峰值能量6.4mw、初始脉宽为100ps的高斯脉冲。光纤的长度为1.5LD、色散参数β2=-20*10-27 s2/m。利用MATLAB软件通过傅立叶分步积分法,进行仿真,其结果如下:

图3 无啁啾高斯光脉冲 图4 负啁啾高斯光脉冲

随传输距离演变 (C=-2)随传输距离演变

图5 正啁啾高斯光脉冲(C=2)随传输距离演变图

图3-5,分别显示了自由啁啾高斯光脉冲、负啁啾高斯光脉冲(C=-2)和正啁啾高斯光脉冲(C=2)在反常色散光纤中传输时,脉冲的演变。从图3-5可以看出,自由啁啾高斯光脉冲在负色散光纤中传输时,脉宽随传输距离成比例展宽。负啁啾光脉冲在负色散光纤中传输时,不但脉宽随传输距离展宽,而且脉冲自身发生了“分裂”。这是因为负啁啾光脉冲的载频并非常数,而是啁啾的,其载频可以分为不同的频率群,不同的频率群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而引起展宽和自身的“分裂”。正啁啾光脉冲在负色散光纤中传输时,在传输初始阶段脉冲宽度变窄,而后迅速展宽。

4 小结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信息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学习环境。本文就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光纤通信教学的影响作了说明,详细论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举例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Govind P.AgrawalNonlinear Fiber Optics, Third Edition & Application of Nonlinear Fiber Opticspp263-266

[2] Gerd Keiser,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Third Edi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Gerd Keiser 著,李玉权,崔敏,蒲涛等译 “光纤通信,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计算机通信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通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当代社会计算机网络通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信息泄露、病毒入侵以及服务器瘫痪问题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应用与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本文结合当代计算机网络通信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相关的发展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 网络通信问题 发展趋势

在当代社会整体的信息时代的影响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信息质量、信息数量以及信息的获取安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社会以及人们要求的推动作用下,计算机网络通信在自身方面得到了不断发展完善。计算机网络通信在当代的信息化时代中发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国家的信息安全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计算机网络通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方面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就结合以往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的研究对当下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做如下简要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通信存在的问题

当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故障问题;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

1.1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故障研究

计算机网络通信在运营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故障问题主要体现在浏览器在上网时无法正常进行,这种技术故障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计算机的设置问题,从而造成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出现异常现象。一般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故障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网络故障中网络诊断的一些常用措施进行诊断解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系统安装的上网方式为网络宽带连接的情况下,技术故障的检测需要依据应用程序逐条进行检查;对计算机设置故障问题引起的网络运行异常的问题可以对浏览器的浏览方式进行相关的调节。除了硬件与软件能够引起故障问题外,计算机网络路由的连接命令的设置操作等其它方面同样会引起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故障问题。

1.2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研究

当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通信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网络运营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引起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在于计算机在软件技术和网络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从而造成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的安全隐患。当代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高度开放以及在防御攻击方面较弱的不足,从而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网络资源非法占用以及网络信息非法修改的网络通信安全问题。针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应加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做出对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针对性解决策略。

二、计算机网络通信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多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在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发展的不断推动作用下,在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的基础之上演变到现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诸多便携终端设备百家争鸣的发展状况,因此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发展中有必要将移动网络技术、光通信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整合,将多媒体技术中多样性的优势、光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便利性的优势进行有机融合,为当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二是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当代社会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要满足人们出行便利性的要求,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无线通信是明显的发展趋势,当前国内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无线通信主要体现在WIFI技术如电信的chinanet、移动的cmcc等,国内对无线通信技术的自主研发经验较少,无线技术的应用主要借鉴外国的通信技术。三是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变革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目的在于服务,通信技术从2G时代到3G时代以及再到当今推广的4G网络,其变革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未来人们需求发生变化时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变革必然会发生。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当代计算机网络通信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发现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通信要求的提高会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努力解决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中的问题并不断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才能保障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良好发展。

计算机通信范文第5篇

(湖北工业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专业培养方案,直接决定了相应本科教学的内容,是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湖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培养方案各环节,展示了对各个环节的摸索与思考,旨在相互交流,共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关键词:省属高校;通信工程;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

一、介绍

通信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和信息处理,该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1,2]

本专业市场大,社会需求多,要根据学生特点及学校发展定位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安排学时。一方面,加强基础教育,保证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以及各类学科基础课的基本学时,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培养,确保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坚持加强实践教育,要确保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体系严谨、模式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先进、系统性和综合性强的实验课;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另外,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注重通信中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知识相结合,强调通信网络体系,覆盖通信技术各个方向,借助科研优势,保证科研和教学互动,专业建设与通信信息行业保持同步发展,不断适应通信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3-6]

湖北工业大学在2015年整体进入一类招生,生源状况良好。目前,通信专业在岗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从学历上看,博士13人,在读博士4人,教师基本上是信息与通信工程或相关专业毕业。本专业依托湖北工业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通信专业实验室,已建成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交换、移动、光纤、微波、视频、通信网、宽带接入等10个通信专业实验室等,信号与系统是校級精品课程,专业挂靠控制理论与工程招收通信与信息系統、信息与信号处理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已毕业本科生9届6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多个本地重要通信类企业作为学生工程实训的主要培养基地,学生参与生产实习和参观实习,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加强通信技术的各种设计与实现环节,宽口径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另外,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科研,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7]

二、培养目标及实现路径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坚实的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受到较好的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实践训练,能在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等ICT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项目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技术开发及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8-16]

湖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目前实行的是“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具体而言,学生入校时按电气类招生,大一、大二时大类培养,是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的阶段,大二结束后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暑期短学期和三年级秋冬学期为以专业基础课和模块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5个本科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掌握信息的产生、传输、变换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电子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应包括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应用能力方面,应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图形文字处理、数值计算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在工程中考虑经济、社会、法律、政策等方面问题的工程综合能力。

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体系,开设了充分的数理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程素养。通过对专业知识体系,特别是核心专业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建立新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新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体现了少而精,注重工程应用与设计,同时与时俱进等特点。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今后职业发展需要,灵活地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着眼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改革现有的实验设计课程,基于CDIO模式开设综合性强、设计性强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通信网与交换、信息处理与多媒体技术类实验设计课程。而学生企业学习计划分为三个环节:参加与企业合作开设的校内课程学习,培育学生的工程意识;参与校企合作建立的暑期实践计划,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到企业实习,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17,18]

三、课程体系及逻辑关系图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微型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基础、现代交换原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仿真、宽带接入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基础、通信新技术讲座等[7]。

在图1课程体系及逻辑关系图中,课程体系按照思政序列、语言序列、计算机序列、数理序列、专业课序列、军体及专业实践序列归类。该图比较清楚地显示了所在学校该专业的层次及衔接关系。课程名后数字为对应学分,斜体字对应课程为选修课,所列选修课,一方面是依据前面几届实际选修,然后是加入新时期热点课程,如大数据技术、博弈论、物联网基础等,以响应学生需求。

在表1本专业各类教学环节学分与学时分配表中,按照通常划分的方式下,显示了各类别中相关课程的学分学时,及各学期学分的分布,该表参照工程教育认证进行了整理。另外,在国内高校压缩学分的大趋势下,我校本专业的校内学分为170,校外学分5,专业总学分为175。

在如表2教学进程表中,列出了在校期间各学期各类教学进程情况,该表表明了各教学周教学类型的安排情况。

符号说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军事训练□理论教学:考试●金工实习⊙电子实习?郄电子设计CAD实践Φ实训◎生产、认识实习◇学年论文#测量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综合实验﹡素质拓展教育×机动=寒暑假。

四、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基础[7]。

《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离散信号与系统、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FFT)和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等方面有较强的分析、设计能力,掌握用数字方法处理确定性信号的原理、通用技术及一般方法,为随机信号、多维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打好坚实理论基础,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及应用领域。

《信息论与编码》是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专业必修课,其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在学习了概率论与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的基础上,以通信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信息的定义、信息论的起源、发展及研究内容;香农信息论的三个基本概念,即信源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与这三个概念相对应的三个编码定理;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为后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信电子线路》属于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了通信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所需的基础性内容,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等课程的基础。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系统性、理论性强。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课程采用“理论+通信系统仿真实践+实验+课程设计”四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讲清楚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后,通过系统仿真实践对通信系统的各个模块在通信系统的作用和技术指标有比较初步的认识,再通过硬件实验对仿真模块进一步验证。上述教学环节完成后,须按要求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

《现代通信网基础》是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是在学习了概率论与随机过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上,以现代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介绍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端到端的传输协议、网络时延分析、多址技术、路由算法、流量和拥塞控制、网络结构设计等内容。使学生能掌握有关现代通信网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图论、排队论,并理解现代网络的性能分析方法。

五、結束语

文章较详细的展示了省属高校湖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摸索设计主要环节,意图是抛砖引玉,改进优化该专业教学管理的培养方案设计,使师生受益,促进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鸿蔚,张薇,阮怀宁,等.本科教学改革案例河海大学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75.

[2]邓丽曼,王娜,成舸.宽口径厚基础按信息大类培养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1):34-36.

[3]蒋学华,张兴强,陈佩江.构建应用型国际化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30(6):111-116.

[4]叶红.美国高校电子工程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浅析.高等理科教育,2007(6):64-67.

[5]徐俊,李吉忠.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浅析——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对比分析国内外课程设置[J].科技信息,2013(26):10-10.

[6]白鹏飞.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1):45-47.

[7]湖北工業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Z].

[8]孙爱晶,范九伦,杨武军.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5(5):59-64.

[9]谢水珍,查代奉.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87-188.

[10]徐卓农,张凌涛.建设特色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4(19):112-113.

[11]齐兆群,王文博,桑林.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95-98.

[12]单树民,龙鹏飞.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0):34-36.

[13]刘光灿,张刚林,黄飞江.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2):107-109.

[14]于慧敏,黄爱苹,章献民,等.信息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3):96-97.

[15]张洪全,冯进玫,郭继坤.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33-34.

[16]韩一石,韩国军,孙粤辉,等.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159-161.

[17]张学良,段哲民.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2013(32):35-36.

[18]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上一篇:智能控制技术论文下一篇:控制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