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服务论文范文

2023-03-22

计算机服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网络犯罪是现代社会中突出的犯罪类型之一,它由计算机犯罪这一概念发展、演变而来,但又与之存在一定的区别。对于网络犯罪和计算机犯罪这两个概念在具体含义上有何异同,分别应该在刑法学和犯罪学这两个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哪一个进行使用,我国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为了厘清上述问题,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各自的具体含义及使用范围,这样既可以避免引起混淆和争议,又对促进网络犯罪的立法大有益处。结合科学技术和我国立法的发展趋势看,网络犯罪取代计算机犯罪成为刑法中的专门类罪名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关键词]网络犯罪;计算机犯罪;犯罪学;刑法学

2001年11月23日,欧盟各国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签署了《网络犯罪公约》,自此“网络犯罪”这个新生的法律术语得以在官方的文件上正式使用。但是,由此却在学界产生了关于“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两个概念的界定之争,究竟是继续使用“计算机犯罪”来表征与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有关的犯罪,还是对“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别,使之各自在特定的领域和场合使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犯罪概念简介

一般而言,对于计算机犯罪这个法律术语的界定没有很大的争议,计算机犯罪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犯罪。“无论是国内刑法理论界还是国外刑法理论界,关于计算机犯罪的定义界定,总体说来,在发展历程上都经历了广义说阶段、狭义说阶段以及折衷说三个阶段。”①所谓广义说,是指将所有与计算机有关联的犯罪都统称为计算机犯罪;狭义说则认为计算机犯罪仅仅包括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这一定义的范围明显小于广义说,显得过于狭窄;拆衷说则认为在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中,“计算机本身在犯罪中以两种方式出现,即作为犯罪工具或者作为犯罪对象出现”,②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的犯罪行为都是计算机犯罪,这种定义的范围宽于狭义说,但比广义说狭窄,应该是对计算机犯罪比较准确的定义,本文也赞同这种观点。

还有学者将计算机犯罪区分为刑法学意义上的定义和犯罪学意义上的定义,认为我国刑法及修正案中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相关条文即是刑法学意义上对计算机犯罪进行定义的基准,而一些在我国刑法典及修正案中没有明确规定但确实存在且具有现实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则从犯罪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和研究。对计算机犯罪作这样的划分,应该说具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二、网络犯罪概念简介

从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这两个概念产生的时间上看,计算机犯罪在先,网络犯罪在后。但是,网络犯罪和计算机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上世纪年代40年代的二战期间,在美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之后计算机技术便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宏观方面的正常运行,小到每位居民的日常生活,都被计算机技术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和改变,人们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著名的“摩尔定律”称:每隔18个月,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就要翻一番,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和材料的改进,这一定律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失效,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再加上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宽达到3G的宽带网络在我国也已经普及,由此带给人们更方便快捷、功能更强大的网络服务。可以说,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彼此相互结合的程序也比较高,一台计算机如果不联网就基本发挥不了其强大的功能。正因为如此,学者们对网络犯罪这个概念,并没有完全脱离计算机犯罪的概念来对其进行研究,而是将其作为计算机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其发展的高级阶段来看待,最初也主要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

比如,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就是计算机犯罪的另一种称谓,就是在互联网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的犯罪行为,本质上仍然是计算机犯罪,这种观点可以称为等同说。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不能等同于计算机犯罪,也不能被计算机犯罪所涵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为:“网络犯罪是指以网络为犯罪工具和犯罪对象,实施危害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犯罪行为”。③以及“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专门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存在于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进行侵犯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④由此定义可以看出,这种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以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为犯罪工具,以网络自身安全和网络空间的信息作为犯罪对象的一种犯罪形式,这种观点可以称为独立说。还有观点认为,网络犯罪由计算机犯罪演变而来,网络犯罪包括计算机犯罪。另外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是指网络虚拟空间里的犯罪,这种观点强调网络犯罪的发生地在虚拟空间这一特点。

《网络犯罪公约》签署之后,该公约综合之前各界对网络犯罪的研究成果,对网络犯罪进行了重新界定:“网络犯罪是指危害计算机系统、网络和计算机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进行滥用的行为”。⑤这种定义采用列举和概括的方式,基本涵盖了上述国内学者各种观点的要素和特征,应该为现阶段对网络犯罪定义的准确表述。

三、对上述两个概念的比较和分析

(一)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含义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网络犯罪可以称作是计算机犯罪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唯一表现形式。下面对各种计算机犯罪的具体类刑与网络犯罪的联系进行分析:第一,我国《刑法》第285条、286条分别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由罪名就可以看出,计算机信息系统实际上就是局域网、万维网等各种网络,根据《网络犯罪公约》对网络犯罪的定义,这就是典型的“危害计算机系统、网络和计算机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行为,因此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犯罪就是网络犯罪;第二,对于利用计算机为工具进行诈骗、盗窃、窃密、传播各类不良信息等犯罪而言,除了犯罪嫌疑人在不联网的情况下只窃取单机中保存的数据这种极其个别的情况以外,其他的犯罪都是以计算机为操作终端并且必须通过网络才能进行的,很难说这些犯罪类型只是利用计算机而没有利用网络为工具,从实质上讲这些犯罪都属于《网络犯罪公约》中所描述的“对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进行滥用的行为”之一,因此,这几类计算机犯罪也可以被称为网络犯罪。有执比较激进学术观点的学者甚至认为网络犯罪包含了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和计算机犯罪的关系是:网络犯罪是由计算机犯罪演变而来,网络犯罪包括计算机犯罪,但犯罪网络化是这类犯罪的主要特征。”⑥从实际情况看,计算机和网络的紧密结合程度使二者在现代通信技术层面呈现出缺一不可的态势,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计算机为操作终端的网络犯罪,类似“只使用或针对计算机而不借助网络实施犯罪”这样的行为既可以用罪数形态等刑法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也符合刑法典中已有罪名的犯罪构成,因此根本没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只不过在现阶段,计算机犯罪这一概念及其含义为理论和实务界广为接受,网络犯罪的概念则更多在犯罪学的范畴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用网络犯罪来替代计算机犯罪容易引起争议,不易为人所接受。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无论是从犯罪学的角度,还是从刑法学的角度,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这两个概念都表征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一类犯罪,具有相同的含义,二者可以互换使用。只是在现阶段,在我国刑法学中没有明确界定和使用网络犯罪这个概念的情况下,研究刑法学的具体范畴时仍然使用计算机犯罪这个概念为妥,以免产生争议。

(二)网络犯罪应作为独立的类罪名在刑法中体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单独的计算机或利用单机进行犯罪已经微乎其微,且社会危害性一般不大。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万维网等)或针对网络本身及其中的信息进行的犯罪,这样的犯罪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网络犯罪日益成为计算机犯罪的主要形式,甚至只能表现为网络犯罪,如传播计算机病毒、传播淫秽物品等行为”,⑦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承认网络犯罪在刑法学上的独立地位,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网络犯罪既具有一般犯罪的基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虚拟性、专业性、极强的隐蔽性等,虽然现阶段我国刑法典中并没有相关章节或条文对网络犯罪进行规定,但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电子商务、微博客等新生事物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利用网络为工具的犯罪还是直接针对网络的犯罪都层出不穷,因此,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网络犯罪成为刑法中的专门类罪名是必然的。

[注释]

①赵秉志,于志刚著《计算机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37页.

②赵秉志,于志刚著《计算机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③孙春雨等编著,韩玉胜审定:《计算机与网络犯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④李双其主编:《网络犯罪防控对策》,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⑤赵秉志,于志刚著《计算机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⑥皮勇著:《网络犯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⑦于志刚主编:《网络犯罪定性争议与学理分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作者简介]胡坤(1979—),男,湖北浠水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研究。

计算机服务论文范文第2篇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促进了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数控技能型人才是每个学校实施教学的根本目的[1]。但由于数控专业的实践性较强, 往往让学生很难理解数控理论知识, 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目前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成本过高:数控机床属于机电一体化的新型设备, 其销售价格比普通机床要高出很多。若学校购买数控机床供教学使用, 必将大大增加教学成本。

(2) 产品类型复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机床和系统种类繁多[2]。即便学校具备了教学设施, 也不可能将所有种类的数控机床都购买齐全, 造成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工厂后无法派上用场。

2 数控专业课程内容与计算机课程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

数控专业内容与计算机课程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内在联系。两者相互促进, 相互配合, 为学生学好数控专业知识创造了条件。笔者总结一下几点联系。

(1) 内容特征的相似性。就两种专业的特征来看, 数控专业注重“自动化”, 计算机专业强调“信息化”。虽然两个专业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 但两种专业在内容特征上都有大的相同。

(2) 数控课程依赖计算机知识。在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 若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让学生理解透彻, 但通过机算机模拟可以很直观地加深学生对数控知识的印象。

3 计算机教学要适应数控专业教学要求

为了能够让计算机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数控专业, 提高数控加工技术的准确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确保计算机教学课程与数控专业知识保持一致, 两种专业互相协调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3.1 计算机编程教学应用于数控编程教学

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是数控编程的两种形式, 手工编程指各个阶段均由人工完成;自动编程指形状复杂的零件结合计算机, 并采用标准的数控语言编写程序, 经处理后形成的加工程序。随着数控机床系统的不断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展数控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转化变得更加方便[3]。但计算机发展速度比数控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快, 在进行计算机编程教学时要保证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数控编程相一致, 这样才能满足数控编程的需要。

3.2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控加工仿真

计算技术的更新于发展使得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成为现实, 由此出现了能够模拟实际设备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可结合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进行培训。不但促进了操作者素质的迅速提高, 还能保证操作者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当前许多开设数控专业的学校已经把计算机仿真运用到了数控操作人才培训的教学之中, 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的专用硬件软件进行种真实场景的仿真, 让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得到提高。

3.3 计算机进行CAD/CAM设计, 应用于数控加工制造

Auto CAD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绘制和编辑、二维实体造型、视点变换及着色等工作。机械CAD使用Auto CAD中的查询实体的质量特性命能够获得实体的质量、体积、质心, 提高零件的设计计算的准确性;模具CAM则运用CAD/CAM集成软件, 完成一套复杂模具设计[4]。在计算机上绘制出零件的模型后可实现模拟装配, 再参照各种不同的加工工艺精度要求, 设计合理的刀具路径, 并对加工全过程进行模拟, 最后处理转化成数控程序且输入到数控机床上就能加工制造了。

3.4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应用于开放式数控加工

适应网络操作方式是开放式数控的主要特征,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 常常考虑到将计算机网络运用于开放式数控。实现这一点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和接口协议, 在网络中利用图形显示、动态仿真、网络通讯等功能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 并且通过通信实现信息交换, 以满足开放式数控加工控制的需要。

3.5 计算机硬件教学应用于数控机床的维护和维修

数控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其系统状况的好坏对数控机床的正常运行能够造成直接影响。从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可以获取相关的知识, 如:监护、检测等计算机技术, 以此对数据机床的维护起到指引维修的作用[5]。多数电子部件更是同样如此, 为了尽可能地延长数控系统主板及模出现故障, 尤其是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应该积极做好数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4 计算机教学与数控加工的结合

在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过程中, 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包含了理论创新与时间创新。数控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实际的数控加工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讲解知识, 并结合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仿真加工,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够服务于数控加工。数控加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对图纸进行分析, 确定需要数控加工的部分;利用图形软件对需要数控加工的部分造型;根据加工条件, 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 生成加工轨迹 (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轨迹) ;轨迹的仿真检验;生成G代码;传给机床加工[6]。在计算机教学时, 可先利用计算机对所要加工的零件自动制图, 再模拟加工, 确保准确无误后再投入到实际生产加工中。

5 结语

综上所言, 数控专业所学习的都是一些实际操作的加工技术,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都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而由于数控专业知识的抽象化特点, 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数控知识。而在学习数控专业的同时, 为学生开设计算机教学能够让数控知识得到模拟,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教学在数控 (机械) 加工技术教学的现状以及数控专业课程内容与计算机课程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 提出当今计算机教学要适应数控专业教学要求的重要性, 并探索计算机教学与数控加工的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数控专业,数控仿真,编程,服务

参考文献

[1] 邱公伟.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通信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0 (16) :9~11.

[2] 任玉田.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10 (6) :33~34.

[3] 张明华.计算机技术在数控知识中的运用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 2005, 20 (18) :61~62.

[4] 刘俊.数控专业依赖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J].计算机教学, 2003, 40 (22) :99~101.

[5] 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版社, 2005, 22 (13) :188~189.

计算机服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广大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情况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随着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中树立竞争优势,成了我国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企业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市场的竞争法则,如何更有效的发挥组织机能,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是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促进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服务手段。

一、 云平台的应用优势

云计算为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孕育出一种资源虚拟化、系统透明化、软件服务化的全新商业计算服务模式。[1]

云平台以数据为中心,以虚拟化技术为手段,整合分布在网络上的大量服务器集群,利用 SOA架构为用户提供便捷、可靠、安全的各种应用数据软件服务。它是支撑一切云计算服务的基础架构,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提供各种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分配。云平台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连接网络的终端设备都可快速访问这些IT 资源服务。

云平台按照其所提供服务之层次细分为: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在云产业链中,PaaS平台是将基础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模式呈现给用户的商业模式。其主要使用者是软件开发人员,不仅为企业带来的经济、、高效、方便的软件使用模式,而且还为用户提供跨应用编排计算资源的能力。对于SaaS的运营商来说,PaaS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多元化和产品定制化。

如下图1所示: [4]

1 /

5图1:云平台基础体系架构

二、

(一)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的客观必要性 [2]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方面。中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适当的融资支持。“融资瓶颈”成为中小企业的普遍困扰,这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计算机服务论文范文第4篇

而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 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等为得到了有效应用,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作为一种技术产品[1], 为新一代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真正提升了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服务器虚拟技术

(一)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内涵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借助对相关硬件的虚拟化, 构建虚拟化平台, 并借助这个平台实现更广泛的虚拟目标, 实现硬件设备的减少, 降低平台构建成本, 还能有效促进系统运行效率的不断提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发展速度快, 发展范围大等企业的有效发展形式, 能够帮助企业在最低的成本投入下实现最大的企业经营效益[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将服务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 实现了一台服务器向多台甚至多台设备的虚拟服务器, 也可以将多台服务器转化为一台, 这样就无需考虑物理数量上的约束, 实现主板、内存、硬盘等硬件的动态管理, 成为资源库, 提升资源利用, 优化系统管理结构, 促进资源整合利用, 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二)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功能

在服务器的主机群中, 一部分硬件和设备用来进行大型数据处理, 这部分系统的核心是PC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的用户数量正在不断增长, 降低了终端用户的访问速度, 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降低。出现这种情况, 其主要原因是服务器资源整合出现问题, 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 影响整体的使用效率。一些系统在刚开始的设计中就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 只要运行一段时间, 访问数量增加, 系统运行效率显著降低。对此, 需要将系统中的资源当成是一个共享池, 再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实现资源的再次分配, 这就是基础架构虚拟化操作[3]。要实现这一点, 需要对于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存储和备份处理。

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 教学优势

借助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 能够实现计算机支持下的相关系统的有效使用, 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教学需要, 对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应用软件进行合理的配置, 实现有效的教学。运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能够让整体的实验平台同时支持多个系统运行,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操作, 实现单机上的多个虚拟机, 进而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且这种教学模式, 还能实现虚拟机之间的交换互联[4]。借助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学生还能实现单一或者多个虚拟机上编写程序, 进行有效的实验和调试, 从而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降低了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资本, 同时能够在构建好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中, 同时实现不同学科实验教学环境创建, 模拟更多的教学实验场景和网络环境,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化实验教学, 让学生在虚拟实验教学环境中, 不断强化实践锻炼, 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二) 应用优势

运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搭建实验教学平台, 方便虚拟机的模板化安装效果实现, 有效的缩短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时间, 还能够为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的教学环境, 适应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5]。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具有隔离的特点, 这种隔离特点在单一虚拟机出现故障时, 优势显著, 能够有效避免引起整体系统故障问题, 更不会造成主机的故障, 此时只需要对于出现故障的虚拟机系统实施检修, 可见这一技术系统的使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这些隔离的虚拟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能够发挥整体效果, 又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使用, 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样在实际应用中, 即使出现个别虚拟机出现问题, 其他依然可以正常实践学习, 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在计算机实验课中, 教室可以按照学生的数量进行虚拟机数量的制定, 能够给每位学生都配备一台虚拟化服务器[6], 方便学生自行操作实践, 学生可以自主的开展实验设计和知识应用, 强化实践能力, 例如, 学生可以安装Linux、Windows等不同的操作系统, 根据不同系统不同需求进行应用软件的配置和优化等等。借助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自由分割、随意组合, 实验课上, 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于不同的系统, 例如DNS系统、网站系统、防火墙系统和安全证书等安装在相互独立的虚拟机中, 再组合成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络应用环境, 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 深入探寻IT网络的运作规律[7]。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还能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规划, 对于那些学习较快, 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多分配虚拟机, 让他们将自己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进行调试, 或让其在虚拟的异构平台上模拟各种应用和网络服务。

三、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实验教学需求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 强调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就需要借助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因为实物建设实验教学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 因此, 借助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能够有效降低建设成本。使用一套服务器以及一套虚拟化设备, 就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构建一个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 这一实验教学平台能够构建不同的网络环境, 支持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实践。新时期的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建设, 要尽可能满足更多的实验教学要求, 就要搭建更多的教学环境, 模拟更多的复杂教学场景, 因此, 需要平台技术开放简单, 对于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模拟, 具备一定的兼容性优势, 还能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规划和方法, 方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二) 解决方案

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能够有效的构建一个强大的、操作灵活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虚拟化技术运用, 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验学习需求, 为他们都提供相应的虚拟服务器, 优化教师的实验教学, 构建有效的实验教学环境,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从技术角度来看, 这一服务器虚拟化实验教学平台采用的是分布式的存储方式, 这种存储方式更方便系统扩展, 能够有效缓解网络环境中的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系统还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能够方便今后的系统升级, 在后续升级中不需要重新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就可以实现。这种系统管理模式下, 管理操作更加简单快捷, 相关功能也能一目了然。

(三) 教学应用

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在基本练习中的应用。借助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 学生可以获得一台或多台虚拟服务器, 能够满足他们进行相关的实践练习, 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二, 在高级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功能强大, 虚拟系统可以实现自由分割和重组, 借助这一系统优势, 教师可以对于不同的系统进行优化重组, 为学生构建一个功能全面、系统完善的虚拟教学环境, 实现高级教学目标,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第三, 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借助这一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教师可以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效率高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和教育服务, 给他们分配多个虚拟机, 让他们将自己编写的程序放在不同的虚拟机中进行运行, 开拓视野, 拓展教学范围和知识应用范围, 增加他们对于软件编程的认识, 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方便这些学生的超前学习。

(四) 应用效果总结

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 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成本, 还能够大大提升实验教学的灵活性, 丰富实验教学形式和内容, 借助虚拟化技术能够模拟各种不同的实验教学环境, 能够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网络环境下知识的实践操作和应用, 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学习机会, 对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实践能力锻炼等都带来了积极影响。

四、总结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高校要重视计算机实验教学, 强调实验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对此, 完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是促进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发展方向。高校在有限的建设资金前提下, 要想发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借助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高校要积极完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中的应用, 尽可能多的利用一套服务器和相关的虚拟软件, 构建实验教学平台, 模拟更多的实验教学环境和网络环境, 满足更多学科的实验教学需求, 还要尽可能为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实现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科研功能。

摘要:借助服务器虚拟技术, 能够有效的搭建现代化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 借助这个虚拟平台, 能够实现对于网络环境的有效模拟, 以达到对于不同学科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支持, 这是新时期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有效发展形式和技术应用趋势。本文首先对于服务器虚拟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介绍, 探究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 并探究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教学和应用优势, 分析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潘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分析[J].电脑迷, 2018 (03) :138-139.

[2] 舒忠平.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实践运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18, 20 (02) :122.

[3] 张运浩.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 2017 (8) :281.

[4] 高振亭.计算机实验室中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有效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 (10) :157-158.

[5] 郑筱筠.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7, 19 (03) :121.

[6] 徐菲健.试论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实践应用[J].信息化建设, 2016 (07) :84.

计算机服务论文范文第5篇

一、图书馆知识服务概述及发展

(一) 知识服务概述。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 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当今的知识服务是集知识性、个性化、全程化、集成性、增值性和交互性于一体的将知识升华质变的过程, 是以互联网信息进行搜索查询为基础, 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二) 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 1.传统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表现形式就是图书馆员对用户的知识服务, 这一时期延续的时间较长。2.计算机技术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计算机的发明将图书馆员从繁忙的知识服务中解放出来, 增加了系统对用户的知识服务。3.Web2.0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Web2.0增强了信息交互, 更多地体现了用户的力量, 民众集中的力量、知识可能产生有价值的东西。Web2.0的内容交流频繁, 网络上的信息越多, 对基于网络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者提供便利, 但是其存储问题则给其发展带来障碍。云计算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Web2.0为基于云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建立提供支持。本文认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可以借助云计算来实现智能服务。

二、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技术的集合, 具有资源快速共享、存储便捷、随时随地可用的特性。它将服务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 云服务按需计算的特点节省了组织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的投入, 这也是云计算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2007年开始, 图书馆就开始关注云计算, 云计算这些特性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启发。

云计算的高扩展性和按需服务针对目前网络上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要求提供了解决方法, 并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开来了更多的服务内容。但是目前云服务还存在的危险对建立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造成了障碍, 平台的建立需要更安全的技术跟进。目前的云服务的提供商提供云需要很高的成本, 但相比之前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运营还是给服务提供者节省了成本。

三、云计算对图书馆知识服务影响

(一) 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随着云计算技术在众多行业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开启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篇章。我们将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新模式流程归结为图1:

1.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新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角度, 云计算可以使拥有丰富资源的图书馆利用IT基础设施联合在一起, 客户在输入搜索条件后, 该平台收集到的数据全面, 信息产生于数据, 获得的数据越多, 产生出的信息就越全面, 通过对信息的提炼, 产生的知识就越真实。

(2) 从平台即服务的角度, 使用云搭建的图书管知识服务平台, 可以对图书管的数字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 “云”服务器消除了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壁垒, 加大了图书馆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云平台提供的一个统一的检索窗口, 用户不用考虑后台的复杂操作, 直接获得云平台带来的多种应用和海量图书馆资源, 不仅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行成本, 而且给客户获取知识带来方便。

区别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云技术搭建的知识服务平台不局限于终端, 云平台可以无视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数据的更新,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化电子资源。

(3) 从软件即服务的角度, 在未来能够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就可以下载设计好的图书馆软件, 图书馆的技术人员负责软件的开发与升级, 为“云”端和读者搭建一个可以自由互动的平台, 图书馆可以减少在人员上的支出, 提高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效率, 增进图书馆的技术革新。

2.从用户的角度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知识服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是用户驱动型的创新服务。知识服务平台的建立网站需要馆藏资源的知识、图书馆员的知识和读者的知识, 云存储解决了存储问题, 在网络上的挖掘和连接更加使得平台资源向网络化发展, 云计算把图书馆、读者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客户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客户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方便有利于创造出新的知识。

(2) 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云是以提供计算服务为核心理念的技术集合, 云所关注的重点在于用户的需求。基于云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定制功能, 平台给用户根据客户的阅读喜好, 定期提供客户感兴趣的知识, 云端可以给用户提供存储空间,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知识存在云端进行管理, 这个服务方便用户知识的积累。

由此可见, 基于云计算的“云端”功能, 存储在云端的数据, 只要用户连接到互联网, 客户可以随时存取和管理数据, 而云端存放的集体的数据使图书馆的知识网络得到扩展, 所以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引入云计算技术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有着无法计量的价值。

(二) 云环境下知识服务的挑战。云计算提出时间还不长, 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 将云计算技术用于图书馆知识服务还面临着几方面的挑战:

1.云计算使图书馆知识服务网络化, 平台提供的知识不仅来自图书馆的馆藏知识, 还有互联网上的资料, 这些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没有依据, 容易生成错误的知识, 给读者阅读带来障碍。

2.在云公开的网络中, 图书馆的服务系统的升级可以自行远程控制, 这个升级过程使原有的安全模式无法保证, 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整个平台服务无法工作。

3.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云计算相应的法律法规, 行业内提供的云服务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使得知识服务平台的服务存在隐患。

尽管存在着这些挑战, 但是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中, 这也是一种机遇, 只要能对云计算技术善加运用, 相信图书馆知识服务会在发展中迈进一大步。

四、云计算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21世纪, 知识作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对象, 整个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各图书馆知识服务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 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则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这些都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一) 图书馆重新占据知识服务的主要地位。在数字时代来临之前, 大多数的图书馆在知识储备更新较慢, 读者的阅读资料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 图书馆甚至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来源渠道。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 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可进行全网搜索, 数字图书馆可获得更多的电子资源, 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 而且读者通过云平台的统一的搜索获得知识更为方便。在和读者的不断互动中, 云服务器上存储的知识不断增加, 数据库中的知识更新频率高, 网络上的读者会逐步倾向于使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平台, 图书馆重新占据知识服务的主要地位。

(二) 图书馆知识服务实现全球化。云上提供的Google Apps、Google翻译类的服务, 使得检索的语言种类增加, 检索的范围随之扩大, 用户获取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国家内部, 可以扩大到世界范围, 使得图书馆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全球化使得全世界的图书馆集合为一个巨大的虚拟图书馆, 存储海量资源, 提供便利服务, 只要有可以连接网络的设备, 即可准确快速的获得个人所需知识, 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实现知识零距离, 这就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全球化。

(三) 智能交互。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它提供服务的目标是致力于帮助用户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形成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创新, 这些知识都会积累并存储在云服务器中, 在下次出现同类问题时可以作为新的解决方案形成依据, 这些不断积累的知识使得图书馆减少重复工作, 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体现人性化和智能化, 可以实现初步的智能交互。

五、结论

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 知识海洋越来越庞大, 人们获取所需知识的渠道增加, 但是对专业知识的获取仍然因为一些地理等因素所限制, 人们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变得越来越与时俱进。云计算的出现, 给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云平台可以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虽然目前面临许多技术方面的障碍, 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这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现在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 这些新兴技术正在构建未来的生活, 云计算与这些技术的结合, 将会给读者获取知识提供更大的便利。

摘要:本文结合云计算环境, 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模式创新和未来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采用了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云技术的特点的分析, 得出云计算对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 为未来定量研究以及新模式的提出打下理论基础。指出了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模式创新和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会继续发展, 本文仅仅是对云计算环境下的探讨, 并不能全面的代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整体发展趋势。总之云计算环境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 贾玲.图书馆知识服务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 2013 (2) 97-100.

[2] 杨广宁.浅论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6) 153-155.

[3] 耿向博.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探析[J].应用技术, 2014 (3) 177-178.

[4] 云计算的概念和内涵[EB/OL][2014-02-24]http://www.chinacloud.cn/show.aspx?id=14668&cid=17.

[5] 贾玲.图书馆知识服务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 2013 (2) 97-100.

上一篇:计算机核心论文下一篇:高中计算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