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 幼儿教师专业化 专业化标准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的一个部分,显然也必将向专业化方面发展。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提出幼儿教师教育应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几点思考,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国家应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由于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这决定了从培养教师的机构——幼儿师范院校到幼儿园及教师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必须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对人的引力增大时,以及幼儿教师筛选、竞争机制的完善实施,那么一个求职时业择人,任职时人敬业的良性循环就有可能出现。在目前幼儿教师地位不高的情况下,提升幼儿教师地位的最为直接的手段,莫过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使幼儿教师成为收入可观、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背景考察,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予以认同。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研究型标准”,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创新性课堂的建设者、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有学者则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为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总体要求标准。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则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

三、幼儿教师自我对专业发展的追求

至今,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园年轻的幼师,大多数是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一般属于大、中专学历,而大中专学历相对于当今的日益发展知识社会来说,很显然是较难适应幼师专业化不断发展要求的。在一些比较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各级幼师的压力事实上都不轻。当然,这一方面,来自于幼儿园岗位竞争等外部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来自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现实中,一些已获得中高级教师职称的幼儿教师,也是幼儿园的骨干力量,但在她们看来,她们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还有待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也有很多年轻教师渴望进一步学习、进修,获取更高一级资格、职称。从这个角度上说,幼儿园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对隐含于自己日常专业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关于自己学会教学过程的观念予以价值澄清,加强与幼儿交往、同事的合作,以及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进行积极的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分析自己的工作成效,悟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幼儿学习成败的相关性,从而负起对儿童的责任,也就是使自己经验性的教学行为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变化和进步情况,事实上也是幼儿教师教育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

四、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

应该说,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均为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而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型,没有体现出教学工作的专业特点;在课程结构上,教育专业课比重明显偏低,课程设置过于单一;而且往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对学生从教技能的锻炼起关键作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也存在时间短、次数少、实习基地少、指导教师少、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另外,当前的师范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专一性与基础性比较突出,缺乏新型的、应用的、边缘的和交叉性的学科与专业,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和知识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难以适应现代教师应具有宽厚与综合性的知识与理论结构的要求。因此,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应该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

结合当前我们幼儿教师现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应在“深”与“广”两个方面进行调整。“深”即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深度,开展相应的专业学习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深度。“广”即幼儿教育的综合知识的宽度。努力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为引导参与为主的模式,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并培养科学兴趣,由“谈科学”到“做科学”。拓宽和加深幼师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在专业理论课程中,除了原有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四门专业理论必修课外,增设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中外幼儿教育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学、幼儿园管理等课程;在选修课与讲座中开设玩具制作、幼儿环境创设、幼儿文学创编、幼儿歌曲创编、电脑设计与制作、美学原理、合唱指挥等;实践活动中,实习由过去的完全集中和目标较单一,改为见习实习结合、保育教育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保教实习与科研实习、管理实习结合等。为此,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了过去的空缺,优化了课程结构,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才能持续得到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五、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培训制度,健全发展机制

笔者赞成国内一些学者提出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改革思路,把职前、入职与职后教师教育连接成一个整体,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与物质条件。要实现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目标,要求建立“开放型”教师培养模式。事实上,这一思路在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中得以实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又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已经开始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的进程。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师范院校增设非师范专业,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更为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开辟了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的渠道。

在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模式下,要求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终身学习的理念来看,任何职业水平的提高都存在“高原现象”。研究表明,教师在其从事教师职业五六年后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继续教育,使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全方位更新,其职业水平将在垂直层上出现停顿。解决的办法就是落实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对于我们在职的幼儿教师来说,就必须变学历教育为资格教育,即教师培养必须跳出学历教育培养的模式,转变为一种在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资格证书教育,同时使师范院校从以往单纯学历教育的机构,转变为学历教育和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培训机构。这种相互结合,将更加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的统一。事实上,教师专业化必须变学历教育为资格教育,这就如同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过去总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之下进行,不断地改革,但改来改去还是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一旦把计划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新的框架,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我们目前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化的许多问题,不跳出学历教育的框架是难以解决的。

要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一是要更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认识到教师教育是涵盖了职前、入职、职后教育在内的一体化、专业化的教育,进而摆正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地位;二是要明确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要把幼儿教师专业化看作是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运用灵活多样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切实发展幼儿教师的实践性反思能力,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三是把握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坚持“教师为本”的继续教育,以幼儿教师发展为本,切实把握幼儿教师现状,根据幼儿教师自身需要和发展需要改进幼儿教师培训工作,重视“园本培训”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瞿葆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毛美娟,华培.实践反思——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幼儿教育,2001,(10).

[5]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教育研究,2001,(12).

[6]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教育研究,2001,(11).

[7]叶澜.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8]柳国梁.教师职业专业化与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2,(8).

[9]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1998,(7).

(作者单位: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德育教育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采取正确的德育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还能够提升幼儿对社会、人际交往的认知。从当前幼儿学前教育所开展的德育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幼儿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重视,且没有与幼儿家长进行相互配合,从而导致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因此,本文针对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分析,并从中提出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德育

引言

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首先需要幼儿教师针对当前德育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加强幼儿德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幼儿德育教育实效性。同时,幼儿教师还应根据幼儿身心健康情况合理创设教育环境,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通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幼儿德育综合素养。

一、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幼儿教师并未重视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只是根据工作流程完成,导致德育教学工作流于形式。其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提升幼儿文化课成绩,并以此为理由减少德育教学时间,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存在发展障碍。

(二)德育教学缺少幼儿家长配合

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需要幼儿教师的努力,幼儿家长也应与教师进行配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都未联合幼儿家长,只是强调幼儿德育学习情况,并未从幼儿实践行为方面加以引导,在与幼儿家长互动时只是讨论幼儿学习情况,从而导致德育教育在幼儿中的开展过于片面,无法进一步推动德育教学深入开展。

(二)德育教育中缺少实践活动

幼儿年龄较小,对任何新鲜事物和集体活动都具有较强的探索兴趣,但在幼儿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多数教师只是为幼儿教授理论德育知识,并未结合实践活动引導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幼儿德育教育逐渐成为表面化工作。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合理制定德育教学开展方案

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在思维意识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中塑造幼儿良好的品格、修养和道德。对此,幼儿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对幼儿德育工作的开展加强重视。首先,幼儿教师应合理规划德育教学开展方案,制定有序的德育教学时间,让幼儿在各项德育活动、德育实践学习中获取正确德育理念,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养。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德育教育,鼓励学生说出身边的德育事件,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幼儿对德育的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身品德修养,以此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二)与幼儿家长共同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相互配合、沟通交流,只有幼儿教师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二者共同探讨幼儿身心健康情况、幼儿行为习惯,并以此制定德育教学开展方案,才能有效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幼儿家长掌握德育教育的家庭引导方式,可以借助QQ、短信、微信等方式沟通,或是为幼儿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教授他们一些幼儿德育教育技巧,促使幼儿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前教育中都能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通过日常监督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懂得如何与他人正确交流,与父母保持尊重,在学校中文明礼貌,全面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例如,当有幼儿对他人造成误解时,教师不可以强制幼儿道歉,应教授幼儿正确的做法,并循环渐进树立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幼儿找出自身不足之处。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针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评分,让幼儿在教师的激励下积极改变自身行为习惯。

(三)从环境中影响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教育环境可影响到幼儿的心里品质和行为习惯,想要促使幼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便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幼儿生活、学习环境,根据幼儿个性特点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促使幼儿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积极影响。对此,幼儿教师首先需要纠正自身行为举止,在一言一行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幼儿道德品质发展做出表率,在教学教育工作中正确引导幼儿向自己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课后,需要告诉幼儿因为摸过粉笔,所以需要洗手,大家都应该讲卫生,如吃饭、打扫卫生后都需要保持卫生,不可以将食物和废弃物品随意乱丢。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在国庆期间在班级墙上摆放各种节日装饰品,并引导幼儿自行了解国庆的意义,从环境上对幼儿起到熏陶作用。

(四)制作视频培养幼儿德育品质

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当前多数幼儿机构已经配备信息技术设备,教师可以从中搜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制作、整理,让幼儿能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内容理解德育知识,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幼儿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设备为幼儿播放有关《孟母三迁》的德育教育视频,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既可以提升对德育教育的兴趣,还可以集中幼儿注意力,潜移默化中熏陶幼儿道德品质。此外,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观察,将一些幼儿的表现进行视频制作,帮助其他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习惯,以起到激励教育作用,让其他幼儿能够相继模仿,如让座给老人孕妇、随手捡起垃圾、礼貌待人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幼儿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德育教育工作加强重视,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与幼儿家长相互合作,共同制定幼儿德育教育培养方案,加强德育教育针对性,全面提升幼儿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红梅,阎瑞华. 以人为本的幼儿教师德育观培育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9(24):90-92.

[2]陈玲玲. 幼儿园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 才智,2020(12):194.

[3]王恒.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幼儿德育教育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38.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而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从而能够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等,进一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幼儿园老师进行实际教学时必须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在课堂中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当中的积极作用这一角度出发,对多媒体信息技術在幼儿教育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进行相应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效果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及科技应用实现了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了各行各业。因此幼儿教育也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多媒体技术充分的应用在教育过程中来。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幼儿教师就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培训的方式,对多媒体信息应用技术进行掌握,并且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特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幼儿知识充分的展现出来,让幼儿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当中的积极作用

从一方面来讲,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幼儿知识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对于正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来讲,其年龄都比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上去,而通过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其播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以此来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当中的应用能够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巧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讲解、提问、设疑等教学方式,让幼儿进行思考与想象,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创新,最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当中的应用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老师就要以兴趣为出发点不断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讲,其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从多媒体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下载更多的音乐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课堂产生兴趣。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为学生创造比较科学的情境,让幼儿能够融入到情境中去感受知识的魅力。比如老师就可以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疯狂动物城》这一背景音乐,然后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给予幼儿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幼儿能够提升思维能力,丰富自身的情感,从而进行不断地反思和学习。在为幼儿创造学习情境时,老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避免出现信息技术喧宾夺主的现象,不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从而保证幼儿在课程中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学习到知识,也能够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加强幼儿的直观感受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尚未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够对幼儿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且还能够在一点程度上加强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比如说,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每个产生的汉字都具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在进行汉字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借助汉字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上枯燥的印刷符号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画。每个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相对较长的,而且每个汉字在不同时期的写法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师就可以根据每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将汉字的由来设计成形象生动的画卷,利用动漫技术将古文中的会意字、象形字展示给幼儿。利用抽象到具体的展示过程,让幼儿对每个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同时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更加地具体和形象化。例如在学习大象的象字时,老师就可以通过查找古代时期对象字的书写方式和符号,从象形字的角度入手让幼儿能够对古代时候汉字的特殊要求有一定的掌握。通过对每个字含义的解释和理解幼儿能够更好地对汉字进行记忆,同时不断地提高幼儿的识字效率。

三、结束语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这个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是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激发幼儿们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得幼儿园幼儿教育的质量水平有所提升。幼儿园教师也应当重视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微课、PPT等信息技术资源等的应用,从多媒体技术的角度出发,为幼儿创造出更加有趣的情境,不断地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当中积累经验,从而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为今后自身更好地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兆杰, 梁芳芳, 肖琼玉.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14(11).

[2]郭沈俐.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 v.16(08):207.

[3]季芳.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知识文库, 2020, No.473(01):71-71.

[4]张彩霞. 多媒体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11).

作者简介:李晓丹 ,(出生年月:1988.10.29. ),性别:女  民族 : 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人,学历:本科 ,职称:二级教师,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幼儿园,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杭州市五县(市)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配置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教师数量配置不足、专业发展基础薄弱等。究其原因,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较低、工资待遇较差、专业发展机会有限等有关。为此,政府部门应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并通过建立城乡幼儿园教师长效流动机制,定向培养农村幼教师资等方式,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农村;幼教师资;配置困境;解决策略;杭州市

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是日益高涨的社会诉求。教师配置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农村幼教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数量不足还是质量不高,都会成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笔者以杭州市五县(市)农村幼儿园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农村幼教师资配置面临的困境,尝试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方法

笔者一方面从杭州市教育局以及五县(市)教育局调阅农村幼教师资年度统计资料进行文献分析,另一方面以集体访谈形式召开五县(市)幼教干部座谈会,还以个别访谈方式访谈了13名幼儿园园长。此外,笔者还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五县(市)农村幼儿园发放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79份,以了解五县(市)农村幼教师资总体情况。笔者综合运用以上三种调查方法,获取关于杭州市五县(市)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持证率、编制数、教育理念等信息,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相互验证,以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可信与有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杭州市五县(市)农村幼儿园师资配置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数量配置不足、专业发展基础薄弱等。

1.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配置不足

(1)师幼比较低

2013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要求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师幼比是1∶12。然而,2013年杭州市五县(市)中师幼比最低的为1∶16.7,师幼比最高的也只是1∶14.3。

(2)招聘难

招聘难使得五县(市)农村幼教师资配置困境很难在短时间内改观。调查发现,教师核定编制数与实际编制数之间存在不小缺口。其中,缺额率最高的有28.3%的编制空缺,最低的也有16.9%的空缺。通过对幼教干部、园长的访谈得知,虽然各县(市)每年都在招聘幼儿园教师,但有的县(市)却招不到人,报名人数达不到1∶1.2的差额招考人数。例如,2011年某县招考23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但报名者只有20人。招聘难,想招聘正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更是难上加难。仍以某县为例,截至2013年底,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只占该县幼儿园教师总数的14%。近五年来,只有15名师范院校毕业生到该县任教,占该县近五年幼儿园教师招聘总数的极少一部分。

(3)流失率高

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失问题很突出。调查发现,在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有80.7%的教师有非幼儿园工作经历,69.1%的教师换过幼儿园,17.1%的教师换过3次及以上的工作,稳定在同一所幼儿园工作10年及以上的教师只占8.5%,在同一所幼儿园的工作时间短于3年的教师则占59.1%。非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情况更加糟糕,教师流失率平均为19.6%,流失率最高的幼儿园达到28.1%。对幼教干部、园长的访谈也佐证了这一事实。总体而言,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失率高,师资队伍不稳定。

2.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薄弱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起点低。五县(市)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情况不容乐观。尽管大部分教师的最高学历在专科及以上,但第一学历为专科以下的教师占67.1%,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占36.6%,毕业于高师院校的仅占0.7%。不仅如此,76.2%的教师取得的最高学历为非全日制的职后教育,且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占31.5%。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欠缺。对幼教干部、园长的访谈得知,部分教师尚未建立科学的教育观与儿童观,观察幼儿、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较差,虽经多次培训,改进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

有研究者认为,评判教师的待遇,既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工资、福利等,也要包括非经济因素,如声望、威信等。〔1〕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福利直接相关的是教师是否拥有事业编制。2013年,五县(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拥有率为24.3%~30.7%,低于杭州市33.2%的平均值。超过半数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为聘用人员,月工资千元左右。这种薪酬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是很低的。此外,很多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仍把幼儿园教师看成“带孩子的阿姨”,对教师不够尊重。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当农村幼儿园教师,因此导致了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也极大地损害了在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2.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机会有限

长期以来,政府与社会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够重视,加上农村幼儿园往往师幼比较低,使得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客观上就导致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专业学习,反思自身的专业发展。部分农村幼儿园没有按照每班两教一保的标准来配置教师,有的班级甚至只有一名教师,保育与教育的全部职责都由这位教师承担。不仅如此,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文化发展、办园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的专业信息相对闭塞。这种专业信息闭塞是双向的: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缺少外出观摩、交流的机会,专业知识更新缓慢;另一方面,外界很少能听到农村一线教师的声音。可以说,农村幼儿园教师既缺少专业沟通渠道,也缺少专业话语权。

由上述分析可知,造成农村幼儿园教师配置困境的原因错综复杂,且许多因素互相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解决对策

合理配置农村幼教师资,有利于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调查现状与原因分析,笔者拟提出如下解决农村幼教师资配置困境的对策。

(一)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必须确保教师应有的地位”,并注明“地位”是指“社会按教师任务的重要性和对教师能力的评价而给予的社会地位或敬意,以及所给予的工作条件、报酬和其他物质利益”。〔2〕可见,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地位的途径,既包括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也包括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这两者相互影响。待遇是基础,如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得不到改善,生存和工作环境艰难,那么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将是一句空话。通常情况下,某一职业的经济待遇与其吸引力成正比。经济收入较高,其社会地位也会有所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就会更大。

政府有责任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与地位。〔3〕与城市相比,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在编制、工资、福利、进修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包括完善农村幼教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出台相应政策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出台有利于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况等。政府积极有为,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地位,既能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从而有效解决师资队伍配置不足的问题。

(二)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般来说,一种职业的专业性越强,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越高,也越能受到民众的尊重。目前许多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门槛过低,对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形同虚设。这种状态虽然短期内似乎可以满足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数量上的要求,但并不利于教师获得专业声望,无益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教师资配置面临的困境。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应该走内涵发展道路,在改善待遇、提高地位的同时,通过完善准入、培训、考核制度等来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在专业发展与待遇和地位之间建立起良性关系。〔4〕

(三)建构城乡幼儿园教师长效流动机制

教师流动与教师流失是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流动是有来有往,而流失是有去无回。建立城乡幼儿园教师长效流动机制,是合理配置城乡幼儿园教师资源,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合理选择。城市幼儿园教师向农村流动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师役制。例如,规定县镇幼儿园教师评高级职称之前必须有至少2年的农村幼儿园工作经历,新入职县镇幼儿园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幼儿园工作1年等。二是轮岗制。例如,规定城市幼儿园教师每10年必须到农村幼儿园工作1年等。三是对口支援。农村幼儿园教师向城市流动主要是指从农村幼儿园选拔教师到城市幼儿园进修培训,此项进修培训应有县级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提供交通、食宿等保障。〔5〕城乡幼儿园教师长效流动机制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流失,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定向培养农村幼教师资

这些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教师的资格证持有率也不断提升。然而,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文化素质、专业素养先天不足,很难适应民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因此,政府可以从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手,制定倾斜和优惠政策,选拔立志于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这些起点较高的幼教师资很可能会成长为农村幼教工作的骨干,从而为农村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粟洪武.论社会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地位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4〕梁慧娟.不同学科视野下的教师待遇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25(3):50-54.

〔3〕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庞丽娟,张丽敏,肖英娥.促进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5.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应以幼儿为本,强调积极主动性;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不同的幼儿园实施的音乐教学措施各不相同,但都旨在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与生活性。为此,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育上,要有效地提升音乐教育实效,一方面强化幼儿对于音乐艺术的认知,另一方面则为幼儿进一步学习音乐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升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效果。 本文立足于幼儿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音乐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策略;课堂策略

引言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重视对幼儿艺术天赋的培养,将有助于幼儿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尝试从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范畴,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从多元角度去激发幼儿的音乐意识,让幼儿萌发热爱音乐的种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策略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音乐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设音乐环境,采用感受性教学

对于幼儿来说,喜爱听美妙的音乐是幼儿的一种本能天性,幼儿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契机,为幼儿创设一定的音乐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倾听,进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世界,从而激发出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此谓之“感受性”教学策略。例如在:《隆咚锵》一课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利用有限的条件为幼儿创设和音乐中意境相符合的环境,向幼儿展示出各种烘托过年气氛的物件,如中國结、窗花、对联以及灯笼等等,成功调动幼儿的音乐课堂注意力,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身上,为后续的音乐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首次播放《隆咚锵》这首音乐,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组织幼儿拿起各色小物件亲手装饰教室,让幼儿对美好的实物开始有所期待,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再次,教师轻声歌唱《隆咚锵》这首音乐,促进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中的内容,使幼儿的心灵受到音乐的启迪;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开始清唱歌曲,让幼儿获得对音乐美妙世界的独特感受,形成初步的音乐自我认知。通过创设的音乐环境,一系列的教学引导工作,让幼儿在充分的活动中不断进行音乐内容的感受,增加幼儿对音乐美感的感知力度,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不断融入情感元素,运用情感教学

幼儿园等相关机构开展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音乐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幼儿在充分感知音乐美的基础之上,可以强化幼儿的多种情感,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基于此,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音乐中应当不断融入情感元素,运用情感性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进一步音乐学习。例如在《春夏秋冬伴我成长》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第一步,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以往所学的相关音乐内容,复习的内容与此次的音乐内容是互通的,内容为“我怎样才能长大”,让幼儿对此次的音乐内容产生一定的好奇心理;第二步,教师在课前的时候及时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收集一些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以及视频内容,以此作为此次音乐内容的辅助性工具;第三步,教师一边为幼儿播放新音乐“春夏秋冬伴我成长”,一边为幼儿展示教师收集的照片和视频,并在其中为幼儿讲解他们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同时在故事中投入相应的情感元素,让幼儿的内心因此有所触动;第四步,教师再为幼儿展示出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让幼儿通过照片分辨出“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以及看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升华幼儿的音乐情感,强化幼儿的音乐学习感受;第五步,在幼儿充分投入于情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的四季轮回,感受到音乐中哪里是春天的万物复苏、哪里是夏季的火热、哪里又是秋天的收获季节,而哪里又是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让幼儿在体悟音乐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家长的付出,在抒情的音乐中将情感性教学策略发挥出最大价值,促进幼儿音乐的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舞蹈深化音乐教学,开展多样化教学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舞蹈和音乐充分结合是一种常见的技巧。教师让幼儿在音乐旋律当中翩翩起舞,或者根据音乐旋律自由活动和摆动等,都能充分地激发幼儿对音乐旋律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先播放音乐舞蹈视频,让幼儿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再让幼儿模仿视频内容开展舞蹈活动,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让幼儿根据音乐旋律自由活动等。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开展的歌曲《我是一条小青龙》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先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因为这首歌曲的伴唱部分有着重复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所以幼儿非常容易掌握这首儿歌的演唱方式。随后,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创造一些与之匹配的动作,提高幼儿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如:教师问“这首歌曲讲的是一条小青龙在天空中飞舞的场景,那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龙是应该怎么摆动的?”幼儿园教师提问之后,幼儿纷纷做出一些相应的动作。幼儿园教师不必刻意要求幼儿的舞蹈与教学视频完全一致,只要幼儿愿意大胆地表现自我,任何的动作和姿势都是可以在课堂上展现的。通过这种舞蹈与音乐互动的方式,幼儿对《我是一条小青龙》这首歌曲的印象更加深刻。这种将肢体活动跟演唱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能发挥出极为特别的效果,特别是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深刻的记忆,以及体验与同伴合作舞蹈和歌唱的乐趣。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更好帮助幼儿得以不断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感受性教学策略、情感性教学策略、创新性教学策略、体验性教学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向往与想象,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释放天性,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的智慧,从而升华幼儿的情感,让幼儿能力水平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赵庆梅,周姝妤.基于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幼儿音乐活动初探[J].家教世界,2021(15):14-15.

[2]黄绵绵.启发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1):153-154.

[3]郎吉珍.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可持续发展[J].文化产业,2021(14):121-122.

[4]陈亚敏.指向幼儿深度学习的音乐游戏区域创设与支持策略[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05):32-34.

上一篇:幼儿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幼儿教育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