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2024-02-21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十分丰富。教师应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和德育类型,将德育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即以感怀类古诗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送别和思乡类古诗词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以感怀和闲适类古诗词进行人生观教育,以战争和感怀类古诗词进行爱国教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灵活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德育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其中思想道德教育也是一个方面。解读分析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可以更好地完成初中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品质。

笔者认为,不同类型的古诗词都有进行德育的可能。依据古诗词的分类以及相关德育主题,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以下几种德育教学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为培养学生拥有自尊、自立、自强、坚毅等健康人格而服务。

教师可在感怀类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感怀类分为六个主题,分别为建功立业、吊古伤今、人生理想、怀才不遇、讽喻时弊、缅怀故人。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例,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巧借饱受摧残仍傲然独立的梅花,比喻诗人虽经历坎坷,但决不媚俗的忠贞品质。外有金兵入侵,内有奸佞当道,面对内忧外患,诗人以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对抗。诗人对理想的坚贞不渝及其爱国情感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从这两方面渗透德育教育。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这一点,符合当下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的要求,由此,还可以拓展到更深层次的教育;爱国情感方面,要引导学生区分彼时的爱国与现在的爱国之异同,还可以将爱国情感拓展到民族、国家、社会层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道德规范教育

道德规范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方面的教育。家庭美德方面,包括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勤劳节俭等意识和行为教育;社会公德方面,包括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心集体和国家利益等意识和行为教育;个人品德方面,包括诚信、孝顺、勤劳、节俭、勇敢、正直、廉耻、自强品德,竞争与合作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等社会责任心教育。

教师可选取一些送别和思乡类古诗词对学生进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德育,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家人、朋友相处,更深入地理解亲情和友情。如李白的《送友人》,在诗人眼中,别离后的友人将如“孤蓬”“浮云”漂泊万里之外,不知会去向何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传达作者对于友情的珍重和对于离别的不舍,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诗歌尾联,体会作者营造出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的感受,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再如崔颢的《黄鹤楼》,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看到落日余晖,烟波浩渺,但是自己的家乡在哪儿呢?道出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学习这首古诗时,要让学生理解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然后联系到学生自身,让其对自己的家庭、家乡也要有这种深切的情感。

三、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树立为自己及家人、他人的幸福作贡献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以及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育。

有一部分古诗词抒发的是诗人虽怀才不遇或人生失意但仍积极进取、笑对坎坷、乐观豁达的主题,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诗人借助典故感嘆前途迷茫、困难重重,但自己决心冲破一切困难与障碍,实现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这一句诗充分将诗人积极向上、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据此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不负韶华。闲适类古诗词可以向学生传达另一种潇洒超脱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教学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关于人生观的德育,教师要注意把握平衡,对于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可过于激进,对于淡然的人生态度同样如此,过犹不及。

四、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家国情怀、报效国家志向的教育。

教师可选取战争类古诗词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战争类古诗词有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渴望的,也有忧国忧民、感念山河破碎的,这类主题都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通过对花木兰从军的描写体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的决心,赞扬了她的英勇无畏。教师可以由此阐发:在和平年代,努力学习、成长成才,就是爱国的表现。

针砭时弊、建功立业的古诗词也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曹操的《龟虽寿》、屈原的《离骚》等即属于这类。比如,教师给出主题“曹操是枭雄还是英雄?以这首《龟虽寿》为例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领略曹操志在天下、雄心不已、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再如,学习《离骚》这一名篇时,可以着重让学生感受、体会、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但现代社会崇尚的品德在古诗词中的表现不够清晰明确,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有所侧重。教师要抓住这些古诗词中的思想精华,并以此为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德育教育也是一样的,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教育,善于从古诗词中汲取思想精华,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强基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举措,其目标是培养国家需要的特殊高端人才,这是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也是高等人才孵化的摇篮。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高视角、高站位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教学理论提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等角度,确保高中历史全方位准备、全面提升,在“强基计划”背景下,教师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和教学模式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一直都是大家探索的课题,文章详细论述之。

关键词:强基计划;教学效果;教学理念

新时期高考招生工作改革提出了“强基计划”这一新目标,这是教育服务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高等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加入“强基计划”的高校,都是一流大学,因此能进入强基计划招生的学生也一定是优秀的学生,他们的高考成绩高,专业单项竞赛成绩高,属于拔尖人才的那一类。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人员,如何在这一特定背景优化教学,实现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历史学人才,是笔者一直都在探索的课题。应该怎样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怎样转换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 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挥棒,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导航仪,没有正确的理念就等于没有正确的导航,即便航船在走,也不能保证不偏离航线。因此教师要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支撑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新课改实施以来的重要理念就是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过去的历史课堂是教师一人主讲,那是教师一个人的场地。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成绩可能会很高,但死记硬背的成分更多,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成分很少,更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了。这样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但不能培养高精尖人才,更可怕的是泯灭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出了分数高能力低的学习匠,而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学习型人才。长此以往,学生墨守成规、思维僵化、学习态度呆板,课堂上学习气氛死板,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需要教师从教学理念转变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要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入手,学习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学习国外教育家的理论,学习新课改后的教学经验,学习历史课程标准,熟读史书,丰富自己。教师在充分学习新进的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然后才能具备游刃有余地掌控课堂教学。

二、 改革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每一名教师都想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有益的探索,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这些努力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做的准备工作越充分,教学效果则越好。备课的内容是核心,备课不是写教案,而是考察学情,考量教學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学情选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选择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研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原有知识的认知基础,到目前知识学习的高度;多方面搜集整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外延内容,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而又内容翔实。精心设计每一步教学环节,设计每一步的教学形式,确定正确而有效的教学思路,然后精心组织一节课的教学。教学准备工作有的是可以看见的,有的是无法看见的,而那些无法看见的教学准备,往往更能体现质量,比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个性化施教和分层教学等,都是无法看到的准备工作。

备课的形式也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我校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同年组、同学科的老师一起研学,形成一个集中多人智慧的教学设计,应用这个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工作,效果也是可观的。一个人主备,其他人根据主备设计的教学进行讨论,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这个教学设计就是一个趋近合理的蓝本。然后在由一名教师上课后,其他人员听课,之后再进行讨论,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教学设计,由其他教师上课使用。通过这种集体备课的形式,形成的教学设计接近完美。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重要辅助手段,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师应该认真选择网上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延伸课堂教学的触角,给更大化的学生提供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资源做成课件的形式,应用多媒体、投影、白版等工具,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适当应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微课不占用更多的时间,短小精炼,是教学最好的辅助方式。教师可以将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名人简介等,做成微课,增强学生的印象。

三、 科学确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理念决定方向,备课决定效果,方法决定质量。所以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要做教学活动的策划和导演,要转化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帮助者,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和场景,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时提出的具有思考价值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足,更能实现高质量的学习,以及学习过程的高效低负。比如限时完成本节课关于学习内容的练习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共同完成习题的答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民主,解决学生感到困难的学习问题,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集体讲评,教师讲解,师生互换角色营造民主生态课堂。还要让学生实现眼、脑、口、手并用,活跃并发散思维,延长有意注意时间。

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部分内容时,在讨论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的长久影响时,笔者和学生们一起搜集了秦始皇制定的封建帝制对中国未来几千年政治的影响,六王毕、四海一,这是对秦始皇大一统的高度概括,比如皇族规制一直被各朝君王沿用,形成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千古一帝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做出了贡献。当然他也有残暴之处,比如焚书坑儒的行动,一直受到后人的批判。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结合《秦始皇大传》的阅读,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秦始皇的帝制。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感受到了教学的民主,学生学习得更加积极,兴趣也更加浓烈,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创建开放课堂,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上,在社区、各种场馆等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搜集学习内容的场所,拉近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距离。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之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写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认真观看后进行的思考,往往更有价值,也更加具有实效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是对历史学习最好的辅助,应该积极提倡。

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因为这些能力是未来职场生涯的必备素养,也能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是新课改后最为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我们努力实践探索的教学模式。

组建兴趣小组或者社团,读比较此案以外的内容的学习,对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评价等,讲历史故事、演历史剧目、写历史论文、绘历史地图等,参观各种博物馆、考察古迹名胜,了解古文物、古钱币、古兵器等,丰富和开阔视野。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让具有表演欲和表演能力的学生做好准备,将教材中的内容以戏剧的形式呈现给同学。这种形式的学习,使得枯燥的历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了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四、 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提高学习效果

“强基计划”中历史学科占有一席之地,新课改后教学评价机制也是重点改革的内容。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估和考量,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提升的素养、形成的能力几方面进行考核。历史知识的学习不能凭教师的讲述为评价依据,也不能以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为评价依据,还不能以一张试卷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应该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科学历史观,人文内涵的增加。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是多途径实施的,比如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评价、历史学习的实践能力、历史知识的演讲能力、历史内容的制作能力、历史学习的延伸拓展能力,历史论文的撰写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要素。书面试卷的学业考核,也应该从知识的记忆转变到能力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考核素质能力提升入手,改变传统学习死记硬背的模式。

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多途径的。考卷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题型方面要有变化,侧重人文素养的考察、学习能力的考察,调研能力、撰写小论文的能力、表达能力等,另外写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也应该作为学生的能力之一。要改变以往一张考卷定一切的局面,从高端人才培养的角度设计考核内容,从“强基计划”的视角确定学业考核目标,确定教学考核的方向及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好基础。

五、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更要给学生做好表率。我们常说德高为范、艺高为师,这正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高度概括。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充电。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教师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师要時时对照这面镜子,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和学生教学相长。

学生也是教师的监督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就都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需要教师,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掌控和引领是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法宝,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物理条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坚持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古诗词的掌握。这些对于学生历史的学习都有帮助,比如在讲述某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人物时,教师吟诵关于这些内容的古诗词,强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古诗词是高度凝练的文学经典,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用营造课堂气氛,也提升自己的师者形象,赢得学生的尊敬。

“强基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举措,其目标是培养国家需要的特殊高端人才。这是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也是高等人才孵化的摇篮。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高视角、高站位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教学理论提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等,全方位准备、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重诚,田黄燕.公民素养视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以《中日甲午战争》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20(4).

[2]刘均.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

[3]王兆江.家国情怀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与利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

作者简介:

倪雅琴,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诗意的题目

在命题时善于引用, 让题目成为作文的焦点, 让读者一看就有一种全文凝聚一点, 以此写下去有一泻千里的感觉。如果想表现英雄人物个性的多样性, 就可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为题, “万”“千”二字道出英雄代有才人出, “紫”“红”二字形象表明英雄人物鲜明的多样化个性, “春”字写出了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正是这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才装扮了我们一穷二白的内心世界。这些诗句因用的巧妙别致, 富有诗情, 令人拍案叫绝。

作文出彩自题始, 众多高分作文都很重视拟题, 诗意的标题可以让作文占尽先机, 而我们只需要引用一句恰当的诗词即可。

2 诗化的结构

古代文人咏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诗文都有其完整的框架结构与情感脉络。再加上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 套用古诗文来构思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作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那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关键诗句, 被引用为作文行文转换和情感推移的标志, 不仅巧妙地串起了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 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大开大合。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和感触。作文如果想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除了立意高远、语言优美外, 巧妙的结构也是不可或缺的。化用古诗词的情感线索来安排文章结构, 会让你的作文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3 诗性的语言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 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都体现出诗歌语言的特点, 直至后来走向文学鼎峰的唐诗宋词, 更是将诗歌语言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的特点展现无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作文的语言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3.1 引用诗句

引用名句能使本来苍白无力的话变得生动形象, 更容易打动人, 有时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名句的恰当运用, 的确为语言增添了生趣, 增强了传情达意的功效。“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名句无疑是使我们语言之渠清凉如许的活水。恰当地在行文中引用诗词名句, 确能铸就妙语美文, 能把我们的积累化作才情, 展现给别人。

例如“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我找到了一份真情;“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我找到了一种悠闲;“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我找到了一份淡雅;“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我找到了一种悲壮。

——《90后的梦》

这几段文字, 均选自学生作文。就是因为作者善用诗词佳句, 信手拈来, 使得文章语言亮丽, 富有诗风雅韵, 如缕缕茶香沁人心脾, 让人心荡神驰。也使作者的思想渗入了一些古典情节, 变的越发厚重。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2 化用诗句

围绕作文主题, 化用诗词里的故事情景、文学典故, 名言名篇的意蕴, 以自己之“意”, 融他人之“境”, 用自己对诗歌的独特感悟, 结合作文立意, 以此构思装点全文, 可使文章意蕴深厚, 产生厚重悠长的美感。例如作文《我最爱的梅》你站在悬崖百丈冰处,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因为这样的气魄, 所以艰难的长征中, 你把五岭当作细浪, 乌蒙当作泥丸, 战火硝烟的背景中, 闲庭散步似的迈过无数如铁的漫漫雄关, 所有的艰险与挫折, 只是你枝干的寒雪, 抒写你绝世的风采和超凡的智慧。挺立绝壁之巅, 你给后人留下永不可企信的高度, 使整整一个民族, 和着东方红的旋律, 高吟“待到山花烂熳时, 她在从中笑”, 笑出的是坦荡的梅魂。作者巧妙化用杜甫和毛泽东诗词原句, 以自己对诗人作品的理解, 紧扣题目“我最爱的梅”赞美或悲天悯人、或豪迈洒脱的精神气质, 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化用的诗句与文章内容相契合, 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补充、增添了原诗的意境, 读来琅琅上口, 使全文气势更加恢宏, 格调更加高远。

总之, 写作是一个广泛阅读、不断积累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练笔中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感悟, 多积累传统文化精髓, 按上述方法化用古诗词名句入文,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你的作文锦上添花。

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外医疗》杂志欢迎投稿

电话:010-67348481 63385386传真:010-63385686 E-mail:zwylbjb@263.net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名苑2609室《中外医疗》杂志社邮编:100054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国两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 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平常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外, 还要培养他们吸取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最集中的体现。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巧妙运用所记忆的古诗词名句装点自己的作文?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不断创新与实践,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声乐领域,成为具有特色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体裁。声乐爱好者学习并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能提高自身演唱技巧和文学、艺术修养,还能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声乐学习 应用价值 传统文化

中圖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文学美与音乐美的巧妙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摩擦碰撞出来的火花。从现有文献表明,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前人大多都在研究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创作、音乐美学等方面,并没有从演唱风格、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特征等方面作全面、深层次的研究探索。由此笔者致力于总结古诗词艺术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更深层次的让大众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和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古诗词艺术歌曲,顾名思义,就是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它结合了文学美和音乐美,古诗词是文学美,艺术歌曲是音乐美,将音乐化的古诗词与文学化的艺术形象地融为一体。随着音乐界、文学界对古诗词以及艺术歌曲的重点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已成为中国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独特歌曲体裁。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在歌词内容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全都来源于中国古诗词文学。曲作者通过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词作者的客观情感完美融合起来,表达自己广泛的内心世界,如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的词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江陵》的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在歌曲结构上,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篇幅不长,短小精悍,简洁明了,曲风独特,抒情性极高,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很好的保持了古诗词的原汁原味。如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就是一首民族调式歌曲,曲作者在旋律声部采用了唐代《清平调》的曲式,使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风格,短短四句里“起承转合”,衬托出本曲神秘、朦胧的曲风,还原了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惋惜。

在音乐风格上,独具一格。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表现手法与古诗词描述的意境巧妙融合,具有意境美、情境美,给人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之感。如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淳朴淡雅,如梦如幻,若即若离,渲染了一种朦胧美的意境和诗人对自由和平的美好向往的情感;《下江陵》全曲感情基调平稳悠扬,把诗人的感性和理性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一)演唱的前期准备

明确古诗词意蕴。前面提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是音乐美与文学美的结合,想要成功演绎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首先要建立在对歌词意蕴的充分理解上,所以每个声乐爱好者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之前,应该要先对其歌词意蕴进行分析。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到真正的“咬文嚼字”,要抓住歌词想表达的主旨,领悟其中真谛,这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灵魂部分。换句话说,明白了古诗词的涵义就相当于了解了古诗词艺术歌曲歌词的意蕴。

明确作品创作的背景。任何一首完整的歌曲都是词曲作者在当下生活的情感产物。因此,声乐爱好者想要将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还应该了解词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才能在演唱过程中比较娴熟的演绎出歌曲的风格与情感,与听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法分析

吐字咬字。声乐演唱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是语言的音乐化。咬字发音是每个声乐爱好者在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时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字头短,韵母长,字尾清”是咬字发音的一大要领,很多演唱者因为自身咬字基本常识不过关,在演唱过程中吐字含糊不清,导致听众听不清所唱内容,把中文歌听成了外文歌。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前必须要反复朗读歌词,认真领会歌词的语气、声调和要表达的感情,进而去分析每句歌词的断句、换气、节奏,仔细推敲每字每句,每个音节、字母,甚至是标点符号,做到真正的“咬文嚼字”,使学生清晰地咬住字头、字腹、字尾,掌握精准的发音。

气息与声韵的运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是一字一音或一字多音,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与情绪,调整好声音状态,把握声带的松弛、亮暗程度。歌唱时“以韵母为主,声母为辅”,口腔咽按照“竖、立、圆”的准则,气沉丹田,位置和气息不要变化太大。声乐演唱的另一准则是字正腔圆。“字正”指的是咬字要准,字与字之间的衔接要连贯,“腔圆”指的是腔调婉转圆润。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任一音素发不准,就会改变字的意思。为此,应从以下三点突破:第一,韵母发音准确,字与字之间衔接要自然;第二,保持高位置发音,将声音挂眉心,保证声音的通透性;第三,运用气息达到腔体的共鸣,利用放松下巴,腹部用力和抬高上颚等方法演唱歌曲。

音色、音量的控制。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表现。艺术歌曲与歌剧演唱不同,歌剧在演唱过程中音量时大时小,可依据人物情绪起伏和剧情发展变化。当表现内心澎湃时,歌剧往往用“宽、厚、大、亮”的声音特征来演绎,而艺术歌曲截然相反,它着重体现演唱者的内在修养,所以在演唱艺术歌曲时,要掌握作品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控制气息,做到轻重适度,这是每个演唱者必须具备的演唱素质。如果说歌剧是波涛汹涌,那么艺术歌曲就是细水长流了,这也象征着中国古诗词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把握速度与节奏。速度与节奏也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之一。速度是指一首歌曲中音乐的快与慢,它直接影响了此歌曲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情感,所以在演唱歌曲之前,演唱者应养成看谱子上速度标记的好习惯,准确掌握歌曲风格和情感。节奏是把时值不一的音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一首完整的歌曲由很多个不同的节奏型组成,每个节奏型代表的含义也就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的节奏型,稳定的速度和节奏是演唱好一首作品的关键,因此要把握好谱面上的速度、节奏,忠于原作和演唱风格的准确性,同时在处理休止符号时应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不断”。

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社会影响及其现实价值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凝固的结晶,经过后期的创作,发展成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审美理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借鉴了欧洲的作曲技巧,并融入了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字,中西合璧,将中国古诗词上升到了音乐境界,成为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独特的歌曲体裁。由此,现实价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概论:

声乐学习方面。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声乐爱好者的专业素质,还可以提高其文学修养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因此,声乐爱好者在声乐学习中,不仅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还要加强声乐语言的训练,认真领会诗词的意蕴,展现出作品的民族风格和韵味,这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髓所在。

理论研究方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将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与西方作曲技巧完美结合,使听众既能体会本民族的传统韵味,又能感受到西方的浪漫主义音乐色彩,起到了西学东用,以古喻今的作用。在歌曲创作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极大地还原词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和描绘的意境,保证了古诗词的原汁原味。

文化傳承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谓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诗词在西方浪漫主义作曲技巧的基础上的发展,也是在发展中国原有的古典诗词声韵的过程中继承。因此,当今的声乐爱好者应在前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致力于将具有本民族音乐特色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发扬光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黄自.黄自歌曲选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李涛.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1.

[6]余甲方.中国近代音乐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张锦华.声乐表演教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8]黄玉娇,吴海萱.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以《花非花》为例[J].文艺生活,2012,(01).

[9]丁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10]王晓迪.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年.

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人文教育 问题 策略

传统教学中,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传授上,非常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教学,从而忽略了学生们人文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一个诗词王国,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孩子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学生古诗词教育,带领学生挖掘诗词中的人文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的策略。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学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习惯性的运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就是老师进行古诗词的领读和讲解,指出学生们需要重点记忆的字词,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背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古诗词本身就难以理解和记忆,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又缺少表达以及提出疑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失去兴趣,并且难以欣赏古典诗词传达的美,也不利于学生们审美素养的培养。

(2)忽略学生的人文培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老师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们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认为只要能够让学生们取得不错的分数,那么就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所以老师重点在于让学生们记忆古诗词里的知识点,并且让学生们大量背诵古典诗词,然后做到会默写就可以。因此许多老师都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没有进行古诗词中心思想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2.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的策略

(1)注重古诗词背景知识的讲解

每一篇古诗词都有着深厚的知识背景,每一位作者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感想。古诗词的背景蕴含着很多的知识,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的走入到诗境中去,更好的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很多古诗词都是诗人的真实感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流露,所以每一首诗都饱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老师要注重古诗词背景知识的讲解,通过背景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在讲《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时候,老师可以详细讲解诗人李白是在汪伦送别之时,望着古朴好客的人们,恋恋不舍,不忍离去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通过介绍这样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传达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讲《石壕吏》这首古诗的时候,老师可以介绍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它反应了当时百姓的疾苦,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有助于学生明白和谐生活、和谐世界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

(2)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

多媒体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教学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能够让抽象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变得简单易懂,能够用视频或者图片将古典诗词中描绘的画面展现出来。所以在小学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们古诗词的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们在画面的引导下展开联想,拓宽学生们的思路,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并且促进学生们掌握美好的事物,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体会到诗人的伟大品质。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进行人文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健康的成长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

俗话说得好“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学好古诗词,领略古诗词表达的思想的基础条件,所以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有一定的情感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以及情感的熏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格外的重视学生朗读古诗词时情感的把握,因为每首古诗词的韵律以及平声仄声都不相同,节奏有着鲜明的对比。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角色中,更好的进入到诗人创造的意境中去,有助于学生的人文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人文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添加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古诗词的学习。通过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江贵.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古詩词人文教育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2017

[2]周小婷.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研究[J].新课程(中),2017

[3]王秋梅.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方法探析[J].中华少年,2017

上一篇:地质科学论文下一篇:土建工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