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范文

2023-11-17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1篇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

2.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3.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特点。

4.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5.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6.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7.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8.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9.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10. 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11.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13.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2.高大雄伟3.神奇秀丽4.参天耸立5.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12.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13.

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2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谷雨意境比较好的古诗(精选6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谷雨》

1、

作者:朱槔

朝代:宋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

2、

作者:王炎

朝代:唐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平畴翠浪麦秋近,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木兰花慢》

3、

作者:王恽

朝代:元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

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采茶歌》

4、

作者:乾隆

朝代:清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5、

作者:林和靖

朝代:宋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七言诗》

6、

作者:郑板桥

朝代:清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3篇

题目:《夏日杂咏》体裁:七律要求:诗中必须含有“暑气”一词(不可拆散为“暑”和“气”)。 旧作不可参赛。平水韵和新韵均可。

投稿截止时间:2014-08-12 23:59:59 投票截止时间:2014-08-19 23:59:59

第七期诗词擂台赛获胜名单

擂台赛【第八期】夏日杂咏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入围的诗友是:红雪柳 燚言子 东方麓台 冰粟 杏林愚翁 布怀 新安散人 方塘白水 半江红 凤庐、青未了

最终获胜的诗友是:东方麓台 冰粟 红雪柳 半江红

本期终评委:华夏戎狄 洛溪游子 莫雨涵 (按规则终评委每人挑选两篇,华夏戎狄先生因有事在身,只评了一篇,另一篇由焚琴煮鹤代为评选)〖共收集参赛作品336首〗 红雪柳

【优胜1】

暑气蒸人夜未眠,倚窗远眺忆当年胡琴歌起竹床阵,蒲扇风摇马路边结对小儿巡笑闹,打围主妇坐悠闲可怜旧日清凉地,已是高楼少见天莫雨涵 点评: 【暑气蒸人夜未眠,倚窗远眺忆当年】

首联虽无波澜,点明因为暑气蒸人、未眠,寂寞中时时倚窗远眺,如实勾出了作者吟诗自遣的现状。把读者的思维慢慢拉回以前的岁月。

【胡琴歌起竹床阵,蒲扇风摇马路边。结对小儿巡笑闹,打围主妇坐悠闲】

胡琴:又称乡胡、稽(同奚)琴。历史悠久、形制古朴。发音柔美,音色动听。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竹床:竹子的表面都被磨得光亮了,伴着吱吱的声音,我们试想想,夜间,屋里闷热,人们就将竹床就摆在了外面,成了竹床阵,大人小孩都聚在一起,小孩子的玩具也洒落在上面,就又是另一世界了。躺在清凉的竹床上,可以看到夏夜里的漫天星星,格外多,格外清晰。蒲扇:扇面上常用火笔烙烫出山水花鸟、人物鱼虫等纹样,一把蒲扇的神奇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和快乐。悠悠往事如水气尘埃,随着去日化作一阵清风。作者通过旧时竹床阵、蒲扇摇、小儿打闹、主妇闲聊等一连串的情景描述,使人浮想联翩,仿佛回到那个精神生活很丰富的年代,那份温馨,那份纯净让人回味无穷。

【可怜旧日清凉地,已是高楼少见天】

尾联笔锋一转,愁绪陡生,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霓虹耀眼,灯火闪烁,亦幻亦真。城市所拥有的喧闹,繁华,阴暗,烦闷,高楼林立,是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邻里之间互不往来、视同陌路的现象,也成了难以治愈的“都市病”之一。现在的人们,或许曾经在长辈们轻摇蒲扇的微风中长大,但已经根本不屑于这些要自己来“制造”风的纳凉用具,当我们沉溺于享受现代文明的时候,或许更需要怀念那些朴素实在的昔日文明。那些,才是吹拂在我们心中的风……

全律语言清新自然,笔调朴实无华,于清虚冲淡中见跌宕起伏,架构接转流畅,一气呵成。实属佳品。

南门月 点评:

红雪柳《暑气》律诗获奖,实在是意料中事。何以得票最多?皆因其通俗易懂,主旨明确,诗尽而意无尽,不缺令人回味之境也!诗句措辞,明朗清丽,又不失素雅,犹如一位主妇,衣华服上得厅堂,着素服下得厨房。让人读诗有所思:此等诗句,我也意中有。可惜笔下无!

首联以“暑气”入题,“夜未眠”突出炎夏之烈之苦,为“倚窗远眺忆当年”张目。

当年实堪忆:没有电,只有老蒲扇;没有高楼大厦,只有青石铺成的大街,卵石筑就的小巷,没有钢筋水泥屋,少见红砖屋,多是木板房。街巷不宽,青石卵石路面,被人们的脚步磨出幽幽光色,赤脚踏去,给人们的心底生出悠悠凉意。看,此乃颔联与颈联所写之事的环境也,“阵”字传神,写出街巷摆在檐下、门前的竹制凉床之多,或坐于上,或躺于上,乘凉人多多,手上摇着大蒲扇,扇出的风声呼呼作响。还有的因为过累,扇着扇着,将自己扇进梦乡,传来鼾声一片!

老天不忘施舍,起风了,“哟哟,凉快,凉快”的欢呼声,回荡在大街小巷。酷热使人无劲,凉意带来活力,乘凉人手中的胡琴奏响,有人在和着节拍歌唱,歌唱共产党,歌唱新生活。大人热中作乐,小孩趁热打铁,“巡笑闹”三字见出童稚之众、之顽劣,三五成群,游戏捉迷藏,躲躲闪闪;队队帮帮,斗智“抓敌人”,冲锋陷阵。有时口中冲出枪响,口水化作子弹;有的装作中弹,立马倒于地上。引来笑声一片,这又是大人小孩的大合唱、交响曲了!不亦乐乎,一下子,全不知热为何物!这些,都是在室外表演的!

“打围主妇坐悠闲”,三个女人一台戏。自家的事,他家的事,柴米油盐,婚丧嫁娶,海阔天空,一说无际。主妇团团坐,争相做演讲,听着不充分,争着做补充。哪里有了女人,那里就没有冷清,“坐悠闲”,是聊得悠闲,这种惬意,教人间顿生家庭香,自古男儿,却少此衷肠!

中间四句,一句一个画面,颇有立体感,有声有色有味,声色味交集,用的是白描手法。洋溢着作者对往昔的情深深、意浓浓。无尽留恋在,而今令人愁!

好个“倚窗远眺忆当年”,忆来的是街邻同在夜色里,炎暑中的摇扇温情、交谈蜜意,无间亲密!哪像今日里,房屋修得麻麻密,一房更比一房挤,门对门来窗对窗,须臾难离是纱窗!电扇天光开到黑,空调一按水汪汪;他家厨房,油烟喷得你家到处脏,他家音响,吵得你难将身子藏!难见蓝天,难觅白云,难逢自然风,怎一个难字了得!

这两联的对仗,亦属工稳,算是做到了无甚疏漏。

结句,唤起此诗的千钧之力,“清凉地”与“少见天”相比照,直抒胸臆:一浪盖过一浪的修房热,何时是近时?作者对过往之境的美好留恋,对现时环境之劣的痛惜与无奈之情,在读者深沉的叹息中弥散看来。这,就是此诗的巨大力量!

阅读结句,会让人想起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等等“可怜”诗句来!

阅读结句,让我情不自禁忆起曾经修理过的一首打油词《沁园春·房》: 神州风光,千里楼高,万里房飘。望长城内外,工地莽莽;大河上下,筑浪滔滔。官商飚价,银行撑腰,欲与天公试比高。须钞票,看百筹千谋,一屋难搞。

楼价如此虚高,引无数百姓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唯余摇头;唐宗宋祖,浩叹没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奈仍住蒙古包。俱往矣,数疯长楼盘,还看今朝 。

红雪柳诗作入围,说明《诗词吾爱》人才济济;红雪柳获奖,说明评委们有眼光、有功力。最后向你们道一句辛苦,说一声谢谢! 洛溪游子 点评:(红雪柳 ):立意很好。语言比较浅白,但还流畅。押新韵(按平水韵则闲字出律)。格律工整。

山居·夏日杂咏一首/燚言子

【入围2】新成小筑向清池,槛外青松三两枝。荷洽情怀争绰约,竹娱心境斗参差。绾舟柳下蛙声远,枕石溪前暑气衰。水夕梅边栖野老,风斜雨瘦总相宜。

洛溪游子 点评:(燚言子 ):文笔比较好。读起来很清新。格律很工整。

夏日杂咏/东方麓台

【优胜3】

火伞高张暑气生,纳凉偏喜作郊行。云归岭上初收雨,鸟啭枝头乍放晴。北涧濯余耽野趣,南皮吟罢愧浮名。偶因酣醉寄徐榻,准拟淹留不问程。

华夏戎狄 点评:东方麓台先生《夏日杂咏》浅析

52之“古诗词擂台赛第八期夏日杂咏”入围作品已经选出来了。诸家各有兴会,所谓优劣,实不敢言。不过人有偏好,我最喜欢的,是东方麓台先生的一首,录于下: 火伞高张暑气生,纳凉偏喜作郊行。 云归岭上初收雨,鸟啭枝头乍放晴。 北涧濯余耽野趣,南皮吟罢愧浮名。 偶因酣醉寄徐榻,准拟淹留不问程。

所谓“杂咏”,就一首作品而言,是随意选题的意思,诸作集合,才成“杂咏”,麓台先生这首,写的是“夏日郊游”。此游快意,似不惟山水,雅士风姿亦在焉。试析之:

【火伞高张暑气生,纳凉偏喜作郊行】:火伞高张:比喻夏日酷烈。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夏天,凡同一地区,总是郊外比城里凉快些。那么,欲纳凉而偏喜作郊行,这个“偏”字,有问题么?若是古代啊,绝对是用错了,如今却不然。现今纳凉之上选,是宅在空调屋子里,因此,郊游也就可以用“偏”之转折了。

【云归岭上初收雨,鸟啭枝头乍放晴】:郊野风致,作者但取雨过天晴一小节。云归岭上,见疏阔,鸟啭枝头,得灵动。宋释绍嵩《旅暮即事》:万壑初收雨,湖声正寂然。《翠萝亭书事》:万壑初收雨,鸦声唁客劳。(问自度娘)纳兰性德《南乡子》: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啭:鸟声婉转。清晨和雨后,正是鸟鸣最成旋律时,非用“啭”字不可。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汤显祖《牡丹亭》: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然此联炼字最高处,似在“乍”字,本就短促,更取倏忽。初收雨时,未必无鸟啭,乍放晴时,亦可有云归,此为“互文”法,不可强加分别。 【北涧濯余耽野趣,南皮吟罢愧浮名】:北涧:不知何处之北涧,也不知是否用典。濯:语典,若只取字面意思,即不知其趣了。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取随适意。南皮:观麓台先生个人空间,知喜游历,各处怀古之作甚多。但是,此次郊游,无论是否在南皮,此处都是用曹丕“南皮之游”典,要不,下面的“吟”字就无着落了。浮名:虚名。虚名是虚名,是哪一方面的虚名么?若是诗名,则前面的“愧”是自谦语,若是功名,前面的“愧”,就是自得语。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证浮名亦可指功名。

【偶因酣醉寄徐榻,准拟淹留不问程】:寄:寄身,托身。苏轼《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皆有自轻体肤而适性情意。徐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徐)稚(字孺子)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之免,既谒而退。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因偶醉而准拟淹留,最见作者情调,“说走就走”的旅行,竟算不得什么,“说不回来,就不回来”,才真是“酷”哩。

下面说一说“南皮之游”:

1明张溥所辑《魏文帝集》中,载有《与吴质书》三篇,其一曰: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奕,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2参加“南皮之游”的,有曹丕、吴质、阮瑀,还有曹真、曹休(据《与吴质书》三)。后来学者分析,邺中七子(建安七子,除去孔融,加上曹植),都在其列。

3文士聚会,不可无诗。《文选》载沈约之《宋书·谢灵运传论》曰: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余烈,事极江右。李善注:南皮,魏文帝之所游也。高韵,谓应、徐之文也。应、徐,即应玚和徐干。唐吕温《裴氏海昏集序》:魏公子为南皮之游,以浮华相高,故其诗傲荡骄志,胜而专,勤而不安。。。夫如是则观南皮之诗,应、刘焉得不夭,魏祚焉得不短!应、刘,即应玚和刘桢。宋人苏颂《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六章用足前篇之阙》其四:追寻燕友南皮会,谁继曹刘七子诗。可证当时确有酬答,只是后来散佚而不可考了。(采自俞绍初《“南皮之游”与建安诗歌创作》)本诗中的“南皮吟罢”,即是本此。

用典,是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争论亦多。有人说,典故即是密码,我觉说是“春点”、“黑话”,亦无不可。高下且不论,“纠集”同道的作用,是很显著的。用典,又可以极大地扩展歌诗的容量。用典之法,无非指代与比拟之融汇。凡弦歌雅意,几乎都是只提一个头儿,正所谓“短歌微吟不能长”。读者若是能读懂,则可抽取茧丝。如麓台先生这首,是要抒发什么呢?当然是郊游之畅快,不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范畴。但是,同游的有谁,东道主又是谁,格调才情如何,与作者的关系又如何,若不用“南皮”、“徐榻”两典,就很难兼顾。用了,即可知作者之乐事,除了濯足吟诗酣醉,尚有与知音胜友之盘桓,真宜乎“准拟淹留不问程”了。

站长命我选诗作笺注,以上算是答卷。郢烛燕说,估计是免不了的。以此待东方麓台先生鉴定与诸方家指正。2014.8.20.华夏戎狄谨识。 洛溪游子 点评:诗词吾爱网第八期擂台赛的题目是《夏日杂咏》,规定必须出现“暑气”一词。这个题目比较好写,但是也不容易出彩。我这几天读了将近400首作品,内容差异相当大。有写夏日风景的,有写个人感受的,有写时事的,有伤古的,众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再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读理科出身的,97年赴美留学至今。在美国读了3 年物理,拿了一个硕士,后来又拿了一个数学硕士,再后来又花了5年拿了一个金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一所大学里教了多年书以后去了工业界。写诗纯粹是出于爱好,也没有什么名师指点或者诗友切磋,平时有空就读读写写。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读《幼读古诗三百首》,激发了兴趣。后来小学里开始读《于谦诗选》这样的书。其实根本什么都没有读进去。高中也整天泡在市图书馆里读《昭明太子文选》,也是装模作样。大学里发表了一些诗作。这样从小学到现在,断断续续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写作时间了。但真正创作比较密集的也就是去工业界以后的这四五年。在吾爱网充当评委,自知无德无才,但蒙站方盛情邀请,却之不恭,就答应了。希望大家能多理解包涵。

从评委的角度出发,要选出十首作品来,难度比较大,因为这个题目比较泛,诗和诗之间可比性不大。这也可以从这次评委票的分散度看出来。因此,我想对吾爱的诗友说一句,如果这次没有入围,也并不意味着作品不好。实际上,有几首我投票的诗没有入围。

我个人选入围作品,是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立意,二是文辞,三是格律。三方面综合考虑,如果有一个方面特别不好的则不考虑。

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我把优胜票投给2379 号(东方麓台 )和2600(冰粟)。

下面稍微比较详细地分析一下我投优胜的两首作品。

夏日杂咏/东方麓台

火伞高张暑气生,纳凉偏喜作郊行。 云归岭上初收雨,鸟啭枝头乍放晴。 北涧濯余耽野趣,南皮吟罢愧浮名。 偶因酣醉寄徐榻,准拟淹留不问程。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4篇

(一)

一、25.杜甫诗三首

1《望岳》

(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 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请展开想像,设想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将你想像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望到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春望》

(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花开鸟啼本是娱人之物,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

1 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用“连三月”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绵长。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3《石壕吏》

(主题:表现对统治者残暴行径的揭露,对战乱造成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暮投石壕村

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有吏夜捉人

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一个儿子托人捎来信,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了。活着的这个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也就永远地长眠了。这两句是老妇的血泪之诉,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真实情况。

二、30课《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1.全诗通过对辛苦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描述,表现了诗人的田园之乐和脱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心愿,从中流露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热爱。

2.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3.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晚间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颔联巧妙地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4.赏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具体指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当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

2 使至塞上 王维

1.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孤寂之情。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又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征蓬”指飘飞的蓬草,比喻诗人漂泊不定的行踪,且以“征蓬”“归雁”自比,见蓬草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想之愁,写诗人由内地赴塞外的漫长征程和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心情。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孤烟”的劲拔之美;“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亲切温暖,写出了落日的柔和之美。一个“直”字,一个“圆”字,逼真传神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1.诗人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特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眷念之情。 2.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用流动的视角,描写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景象逼真如画,气势雄伟,写出了江水的流动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展望,喜悦开朗的心情。 3.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颈联用衬托的修辞,用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衬托江水的平静,用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1.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2.赏析: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所见。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苍茫的暮色中。帘旌不动表明湖面风平浪静,夕阳迟落表明傍晚安详。富有诗意的情境,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4.赏析: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也是在说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借景抒怀,抒发怅惘之情。

3 5.赏析: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万里”说明诗人在北宋灭亡后南逃时路途的遥远和艰辛,“三年”说明逃难时间长,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抒发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感慨和愤懑。 6.赏析: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尾联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风霜”语意双关,明指秋风,又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饱含悲苦之意。“吊古”写出诗人对过去的祭奠和感伤国事之情,“沧”写出诗人遭受苦难的悲苦形象,更有一种苍茫之感,道出无穷无尽之悲,与下文“无限悲”相照应,意味深长。

三、《望岳》《春望》试题精选

一、《望岳》

(一)阅读资料:

1、《望岳》: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近望所见,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二)练习:

1、“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泰山是什么样子的?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上,苍翠的山色远远可见,参天耸立。

2、“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请赏析“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阳光的照耀下,山的南北两面不同,“割”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4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阅读复习资料

(二)

三、《望岳》《春望》试题精选

二、《春望》

(一)阅读资料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移情于物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二)练习: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试分析首联中的“破”和“深”的作用。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3.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这里是反衬手法。因为国破家亡,看到美好的景物反而触目惊心,更加重了悲剧色彩,把忧国思亲之情表现得更深沉更突出。

四、30使至塞上选择题

⒈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2徐州市)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课《诗四首》试题精选 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⒉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12南宁市) A.第

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

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

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

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⒊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柳州市)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B ⒋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柳州市)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D ⒌选出对王维《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12铁岭市) A.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奉使出征,要前往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6 B.颔联中运用比喻,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抑郁、孤寂的内心情感,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C.颈联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视野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D.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使至塞上》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B项前半部分的赏析是正确的。但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并不是这一句,而是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⒍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1遂宁市)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⒎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08玉林市)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7 B、D 渡荆门送别选择题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07潜江市)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A 登岳阳楼 选择题

⒈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

)(2分)('09孝感市)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⒉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12天门市)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B ⒊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2乌鲁木齐市)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赏析范文第5篇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参考):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宽广的黄河上下 ,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 ,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理解默写:

1、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写远望之景的句子: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写改天换地的气息和浪漫主义思想的句子: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写想象中雪后初晴的句子(虚写):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5、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主旨句: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下一篇:古诗词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