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21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高校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会计人员面临的会计核算风险也与日俱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把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到最低点。为此,笔者指出了防范和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多种途径。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是指高校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时所面临的风险。随着高校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会计人员面临的会计核算风险也与日俱增,它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出错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些会计差错主要包括:由于会计人员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而使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票据进入核算过程;会计人员对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会计科目与项目的入账错误等等,这样就容易导致高校会计信息失真。因此,高校必须对会计核算风险高

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把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到最低点。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和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

一、高校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合理设岗,合理配备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

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同时,会计核算又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繁重而复杂的工作,会计核算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因此高校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以下措施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支持落到实处。

(一)合理设置会计核算岗位

目前,高校会计核算人员普遍感觉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条件下容易出现会计核算差错,引发会计核算风险。按需设置会计核算岗位,切实减轻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必由之路。因此,会计核算人员的配备应在按岗定人的基础上,结合业务量合理配置人员,使各项业务都能做到双向复核,并加强岗位间的相互制约,杜绝兼岗、混岗现象,将会计核算业务的各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二)配齐配足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

会计核算风险可以通过会计人员避免,也可通过会计人员产生。因此,选派业务素质高、思想品质好的会计人员到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措施。所以,会计核算岗应配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熟悉会计业务、具备较高业务水平、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会计人员。

二、高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利用法律法规抵御会计核算风险

为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必须狠抓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建立,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行为。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是防范与化解会计风险的重要措施

要防范会计核算风险,高校应当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且要做到人员岗位分离和操作权限分离,使岗位和权限彼此牵制,相互制约。

(二)制定并落实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会计核算岗位的责任与权利,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且严格日常操作,加强会计核算业务监控的实时性

具体地说:审核人员要严把凭证的受理审核关,杜绝假冒、变造,手续不完备的凭证进入;核算人员要仔细计算每张原始凭证的金额,减少核算差错,严格按《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入账处理;复核人员要严格履行复核岗位职责,把好复核关。高校还应建立会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形式督促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

(三)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本校财务规章制度

高校要依据《会计法》及相关法规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本校财务有关报销、借款等的制度,这样会计核算人员就有可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源头上防范票据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风险。

三、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心、道德水平、业务技能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会计核算人员业务素质高,核算能力强,则可降低错账引发的会计核算风险。所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是有效防范会计核算风险的基础。

高校要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培训学习是有效途径。高校应针对不同对象,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会计核算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效果,使其能及时了解会计政策,掌握会计事项处理方法,不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具体地说:

(一)强化会计核算人员学习意识

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印发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及微机操作技术等学习材料,提高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增强会计核算人员的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高校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岗位培训,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和业务理论研讨会。通过集中学习、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

四、以人为本,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途径

(一)要以人为本,尊重会计核算人员,激发会计核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都要靠会计人员去执行。因此,高校应为会计核算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强会计核算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系统传播、阐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使职业道德观念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其认知标准,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价值观,提高每个会计核算人员的自律意识,使之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提高技能”等良好职业道德,自觉提高责任意识,坚持原则,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规范日常业务处理,严防会计核算风險。

(三)培养会计人员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

会计核算人员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日常业务操作的同时,还应对每笔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仔细审查核对,防范虚假凭证、会计错账等造成的会计核算风险。

总之,高校会计核算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其加以防范和化解,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会计核算风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资本化市场也日积月累地繁荣壮大,近些年来很多西方国家在会计审计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我国这一问题也依然在发生,而随着社会与科技不断发展前进,对会计审计的监督和风险防范也做出了新调整,然而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会计电算化就成为了实际工作中会计审计和防范风险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审计;监督;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3. 035

会计是我们社会经济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门,甚至是一个核心。它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也在逐渐完善,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决定着会计专业的发展水平。而如今会计技能也不断更新进步,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人员必须会操作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全面地对会计进行核算,因此电算化对审计工作也有新的改善,但也带有一定风险。所以我们要全面了解深刻认识,才能使电算化审计行业顺利进行健康发展。

1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1 审计线索的影响

根据传统的老式手工记账法,所有记账、做账、报账等工作都是由会计人员手工填制完成,一些较多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汇总编制,虽然方法比较繁琐,但是提供信息的线索还是清晰明了的,由于都是纸质而审计人员只能根据部分资料进行审查或抽样调查。会计电算化就相对不同,它取代了传统的做账方法,将数据具体化完整明了的方式呈现,但电算化都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进行,而现在的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以前的工作模式,所以导致其没有适应这种信息化管理,这样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内部控制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的诞生,一些老式做账的方式方法就逐渐失去了存在价值,原来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一些较为浪费功夫的工作也都需要纸质手工编制,而现在电算化的运用使这些问题都轻松得以解决,但因为传统的手工做账已被习惯使用,如今转移到电算化网络中来,使传统与现在的内部控制也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把原来的财务部门转移到信息化数据处理部门,这样一来财务人员的工作的监督就逐渐减少。如果不对内部体系进行控制,会计电算化就无法真正取代传统的老式手工记账,这样一来电算化带给人们的方便快捷就无法实现。

2 电算化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是企业运行或持续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岗位,它的主要职能是货币资金的收、付、转,商品经销的供应、生产、销售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作为现阶段比较流行方便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主要组成就是计算机与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电算化出现在财务领域是跨越时代的转折,它使财务人员轻松完成工作,将财务信息准确有实效性的呈现,也因此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企业房展的信息管理水平等。

会计电算化虽然给企业带来很大便利,但面对审计也存在一定风险性,我们常说的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人员对有问题或是有纰漏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审核中发现漏洞发现原因,有时审计人员并不做出正确严格的评判,而是发表些与事实不符的意见。审计方面出现漏洞一般由两种情况构成,首先是我们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完全的依赖网络,计算机也有出现事故的时候,而这中途很容易出现的错报与漏报的可能。其次,我们审计人员自身也是一部分重要因素,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指出和处理。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推动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技术应用也随之发展。对财务管理审计环境、方法、内容也有变化,这样就使审计工作者在这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由于电算化不断发展,审计也相对应有所变化,同时也会有风险。实际上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程序比较简单,都是简单易学的,首先会计审计之前要有准备阶段,然后审计过程中有实施阶段,最后通过工程中完成情况作出审计结论。

3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分析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本有的特点就为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与风险, 因此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利可行的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办法。

3.1 完善审计准则, 加强人才培养

因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方面的方式方法专业技能都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从审计本身出发,根据原有基础上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提升,通过实际工作的结合建立新标准新准则,但在编制新标准准则时,也需对电算化应用进行考虑,人才培养方面要考虑周全,对有潜力懂技术可发展的人才一定不要漏失,现有工作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培训与审核,要保证人才与科技是相互提升共同进步的。

3.2 新建审计内部控制制度

应该根据电算化本身的特点,建立全新制度有针对性的为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能够保证新环境下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在操控方面编制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审计人员无机可乘,能够认真对待以防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问题实行造假或有隐瞒等现象。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技能,管理层也不得忽視,企业或部门间有称职的管理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审计是对财务部门的再监督,但审计部门的本身也是需要监督控制的,例如任职人员的身份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人员管理等方面。

3.3 开发审计市场

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也要随之发展,根据具体工作,开发新型审计软件。从审计角度来看,增加一些对信息系统化的格式,不断创新才能够做得更好,同时要监管部门也要做好辅助,双方协助没有问题对更新生产都是极大的帮助。

4 结 语

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逐渐成熟,电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还是很良好的,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已经做出了有效成绩,成功地迈出传统化的操作时代,有了稳定的技术与超强的耐力。但想要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或者有更高的晋升空间还是要不断努力,从本职工作做起,将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下一步研究与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1]牛大宏.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3):54-56.

[2]武换芳.有关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审计监督和风险的防范[J].时代金融,2012(9).

[3]李哲.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国际证券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协调活动的加强,对会计监管科学认识的不断清晰,导致会计监管的英美模式和德法模式的相互靠拢。本文认为,我国会计监管的优化,关键是调整方向和规范政府行为。  关键词:会计监管英美模式德法模式

作者简介:

龙子午(1972-),男,湖南岳阳人,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一、会计监管国际发展趋势

(一)英美模式美国会计行业自律监管模式,在安然事件后进行了大力调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美国建立了受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来加强对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注册会计师的管制。形成以独立监管为主,行业自律组织、独立监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混合监管模式,标志着政府主导的独立监管模式的到来。英国的会计监管组织是民间性质,现在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会计监管法规,使得英国各地之间会计监管的程度不完全一致,极大地影响了英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水平。因此,英国《公司法》对注册会计师的资格作出严格限定,并赋予贸工部(DTI)制定标准或办法指导、监督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 英国政府于1999年开始着手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独立监管框架,由政府严格监督注册会计师自我监管模式的运行。从以上英美两国会计监管模式的变迁史可以看出,英美政府在会计监管中介入的力度是逐步地增强,政府在会计监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德法模式德国会计模式主要特点是税法与会计的高度统一,会计规范主要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20世纪80年代末会计监管开始变革,受到最大影响的是集团公司会计(合并报表会计)。1998年德国政府鉴于外界对企业管理者、监事会成员和审计人员的强烈批评,通过了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透明度的法律,即《经营范围监督法》。同年旨在加强会计规范立法质量的民间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自“奔驰”公司1993年在美国上市后,德国电信(1996)、赫斯特(1997)、费巴集团(1997)、SAP(1998)等大公司先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为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这些公司必须采用美国的会计方法。

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压力下,德国议会通过法律允许上市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偏离《商法》的普通条款,此后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年度报告。根据2002年的欧盟法规,从2005年开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成为强制要求。2000年生效的Strenger准则建议公司在从不设独立董事的监事会中,配备数量充足的独立董事,该准则还规定必须披露为了激励性报酬而设定的业绩目标的信息。德国证券交易所为了加强投资者的保护,出台了信息披露方面更为严格的要求。法国原会计模式与德国极其相似,会计改革是从1996年开始的。法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法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融资、投资活动必然要面向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从而对会计的国际协调产生了迫切的要求。1996年法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会计规范化工作监管改革的法律草案,法国议会也于1996年立案并于1998年完成立法程序,另行组建了会计法规委员会(CRC)。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全国会计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或法令,由经济与财政部、司法部和预算部批准后发布实施。

1999年,法国经济与财政部发布《决定》,将原来统一的《会计总方案》一分为二,即只对单一公司适用的《会计方案》;适用于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的原则与方法》。法国的这一会计改革,无疑将标志着国际会计协调化,特别是英美法系会计模式与大陆法系会计模式之间趋同的重大发展。

(三)会计监管国际发展趋势首先,会计监管必须依靠市场和政府双方面的力量。市场难以解决的,政府也不一定能很好解决,即使政府能够解决好,也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其次,最有效的会计监管模式,是整和各种力量的集中监管模式,而不是某一力量的单方面监管模式,也不是多种力量的分头监管模式。国际上普遍强调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交易所、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政府监管机构力量的整和,并且由政府来牵头,但是政府监管机构并没有超乎其他监管机构以上的特权。最后,会计监管既要体现公司的自我管理功能,又要加强对公司内部治理的指引和监督,还要突出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

二、会计监管模式趋同的动因

(一)国际证券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全球协调活动与会计监管相关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证券委员会(IOSCO),分别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公司治理原则》和《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这些组织在上世纪中后期开始,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标志性的事件是200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该会议上,联合国投资、技术及相关的资金问题委员会,召开了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会议,发布了《落实公司治理公开要求的主要问题》的报告,明确指出了这些准则的“国际核心准则”地位。随着公司治理标准的国际趋同,作为公司治理语言的会计准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会计国际化的浪潮席卷全球。

这些国际组织及其所颁布的相关证券监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这些核心准则组成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国际架构模式(方红星,2004),使得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有良好表现的公司和国家都无法摆脱其影响,包括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纷纷抢占会计监管的制高点,为本国企业最大幅度降低筹资成本。

(二)会计监管模式的科学认识逐步清晰英美法系国家过去较为强调市场的力量,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想到了政府的力量,财务舞弊案不断加强了政府在会计监管模式中的作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较为强调政府的力量,当政府产生腐败不公时,往往会加强市场在会计监管中的力量。国际会计监管模式受“市场”、“政府”、“团体”力量的影响最大,现实中有自由主义、联合主义、合作主义和立法主义。完全由市场决定的自由主义模式是指19世纪英国未监管经济和美国未建立证券交易委员会之前。立法主义模式则期望会计监管完全依附于法律条文,无严格意义上的会计准则,会计规则均以国家意志的立法方式制定,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体现,一般通过行政权力来实施,德国的会计监管采用的是立法主义模式。

联合主义模式和合作主义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政府依赖资本市场及投资者、会计职业团体等市场各参与方利益集团,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后者主要是政府平衡市场各参与方利益集团利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瑞典运用的是合作主义模式,英国以联合主义模式为主,美国则包含了立法主义模式和联合主义模式的要素,且后者服从于前者。人们从中可以发现,现在不存在单一的会计监管模式,大多国家采用的是混合的会计监管模式,政府与市场中各种力量的独立监管模式是发展方向。

三、我国会计监管现状评述

(一)政府监管力量强大、职业团体和市场力量不足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属审计行业的民间自律监管组织,但严格上仍是财政部的下属机构,证券交易所的自我管理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力量过于强大可能会导致监管权力的不当使用,将本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纳入政府控制之内,还会导致对其他监管主体的排斥,进而降低公众参与会计监管的意愿与积极性,致使监管过度与监管不足现象同时并存(雷光勇、刘慧龙,2006)。我国企业经营者、个体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对会计规则制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导致我国实施的会计规则属政府行为,没有经历“多重博弈”的过程,会计规则基本上是政府安排的,这会导致会计规则执行困难。

(二)会计规范制定与监管过程中的脱节增加协调难度我国会计规范制定权和资本市场监管权分属于财政部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这种“双头主导”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不仅有别于美国SEE的高度集中监管体制,也与一些欧洲国家传统上由经济部或财政部等强势部门为主导的监管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两个机构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对会计规范制定与市场监管进行分工合作是非常有利的,但资本市场的监管依据建立在会计规范的执行结果基础上,两个部门具有很高的依存性,监管的分工就可能放大监管机构之间在监管理念和监管策略上的分歧,降低市场的监管效率,损害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并导致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的质疑(张鸣,2006)。

(三)会计监管权力与责任存在冲突会计监管模式中证券监管者主要处理的是私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如何配置市场和政府在会计监管方面的权重。我国的证券监管者大多处理的是私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尽管政府作为所有者在面对监管者时,也应服从监管规则与程序,但是当作为所有者的政府拥有超乎监管者之上的利益与权力时,仅监管者具有正确监管理念仍然是远不够的。监管机构在处理上市公司会计问题时存在多重角色,并且各种角色之间存在明显冲突。从而极易诱致上市公司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而政府监管机构由于自身作为控股股东的利益,很难对这种行为实施惩戒,进而激励上市公司的机会主义会计行为。从大量的国企改制上市、“保配”会计舞弊案中不难发现政府的身影(雷光勇、刘慧龙,2006)。

四、我国会计监管优化措施

(一)从强调“实质性监管”转向于逐步建立以“程序性监管”为主的监管理念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体现了“实质性监管”的理念。但是实质性监管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日趋复杂,存在很多政府力不能及的地方,使采用实质性监管的政府会计监管的成本大于收益(图1)所示。

从(图1)可以发现,在监管机制不完善时,监管成本是高昂的,收效是低微的;随着监管机制的完善,被监管者开始规范运行,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高,监管成本开始下降,至A点取得了最大的成本效益差,监管效果最佳;越过A点,再强化监管就可能引起被监管者的抵制,在短时期的抗衡后,迅速缩减成本效益差,最终走向会计市场失灵(王长莲,2006)。“实质性监管”理念适合于资本市场不太发达、政府有强势监管传统、司法诉讼和行政执法效率相对较低、投资者整体不够成熟的国家或地区。从现实看,这种监管理念导致了政府监管力不从心、监管成本过高、效果也不明显等后果。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能够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和信息披露质量的某些行为做出有效反馈,这就对“实质性监管”理念存续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从国外会计监管模式来看,实行“程序性监管”的国家,证券交易所等自律性组织则相应承担了实质性审核的任务,成为政府监管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我国应改变过去以“实质性监管”为主的监管理念,逐步过渡到以“程序性监管”为主的监管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

(二)加强监管机构问的沟通与协作,逐步培育或设立整合各种力量的集中监管模式证券市场的监管者一直在探索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监督,与推进政府会计监管边界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政府会计监管的作用并不是要求监管边界的全面推进,而是对以往监管不足进行必要的修补,同时,再对过度的监管做出调整,尤其对那些由市场机制或自治机制能够胜任的规范应该做出应有的让渡。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这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全方位趋同,企业有了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在不断放松管制、市场力量逐渐加强以及强调公司内部治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各个参与主体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通过制定会计准则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生产,进行会计监管。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通过制定监管政策和发布信息披露制度对资本市场进行直接监管,然而其监管政策往往建立在某些会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且保持刚性。因此,当分歧产生时,如果没有设置合理恰当的解决机制,结果会使得监管者间的意见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并造成了市场参与各方对资本市场基本原则的怀疑(张鸣,2006)。

美国的会计准则是完全为证券市场监管服务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不仅全面负责资本市场的监管,同时还具有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力。虽然SEC将准则制定权授予了民间职业团体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但仍保留了最后的决定权。当FASB制定的会计准则与其监管理念和政策不一致时,sEc就会出面干预。SEE对物价变动的处理、投资减免税的处理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未成功废井的勘探成本的处理的干涉,将准则制定与监管政策不一致的分歧控制在准则讨论的过程中,而没有演变为准则制定出来后的修改和监管主体间的不协调。解决的办法一是在国务院下设包括各种力量的会计监管委员会,协调财政部和证监会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民间自律组织的作用,是“一揽子”解决现存会计监管模式缺陷的可取方案。二是弱化唯一会计指标在会计监管中的刚性作用。姜国华研究表明,连续两年亏损,上市公司就进行特别处理,继续亏损就将其退市的做法,过多地影响了盈亏稳定性差但长期表现良好的公司。在适当的时候,证券监管部门应该检视这项特殊处理政策,并逐渐用更能够监督企业财务失败风险的政策来代替(姜国华、王汉生,2005)。我国会计监管应该从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的引导和监督、逐步建立以“程序性监管”为主的监管理念、培育或设立整合各种力量的集中监管模式方面进行优化。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y190)的阶段成果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是企业会计政策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1)企业会计政策管理时对会计政策运用不恰当。在施行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工作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忽略了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僵化的会计政策或者乱用会计政策,都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发展。有些会计政策是有一定的使用范围的,虽然企业的经营领域可能相同,但是实际的销售渠道等方面却可能发生改变,不能够不顾及自身的情况随意使用,使得企业会计政策难以发挥作用,更可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这也是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工作者经常会出现的问题。(2)企业会计政策管理时对会计政策运用不准确。企业会计政策管理时对会计政策运用不准确也是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一个合格的企业会计政策管理者不仅需要清晰的了解企业会计政策的详细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还需要准确把握企业会计政策的实施策略。企业会计政策管理者不明确会计政策的实际内涵,每一种会计政策的内容和使用范围都是有差异的,只有熟悉企业会计政策的整体内容和要求,才能够在企业会计政策管理过程中胸有成竹。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工作不是没有边际的空谈。如果不能够准确把握企业会计政策的内容、实施策略、注意要点等内容,就不能够胜任企业会计政策管理的工作。(3)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工作者缺乏创新精神。企业会计政策的管理者不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适时的调整企业会计政策以及企业会计政策的实施策略。不能够与时俱进,不能够保持创新就会拖累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会计工作也就难以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协调。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够取得发展,企业的会计工作如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企业也就难以立足。

二是企业会计政策管理解决措施。包括:(1)在开展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内部详细情况进行分析,选取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政策,统一企业内部的会计政策各项指标和操作规范。比如: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所需要采用的会计政策是不同的,生产能力的不同也会导致会计政策的不同。因此,需要灵活的运用会计政策,选取最优的进行实施。不要盲目跟风,盲目改革,一定要保证企业会计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利益是一致的,与企业的发展要求也要相符。(2)掌握企业会计政策的实际内容和操作要点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会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顺利发挥应有的效果。在进行企业会计政策管理的过程中,要监督企业的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政策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会计工作。当然在企业会计政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会计政策的微小变化,仔细分析是否会致使企业的会计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严谨的进行企业会计政策的管理工作。努力做到企业会计政策管理的科学、合理、有序。(3)关注企业会计政策管理的创新研究,不仅需要提高自己对企业会计政策管理方法的深入研究,也需要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努力尝试,对现有的企业会计政策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发生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能够保持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都是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是企业会计政策管理发展趋势。企业会计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关系到企业未来的会计政策管理方向。制定一个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会计管理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约束性。会计规范本身的质量和企业的会计政策的质量是有关系的。分析企业会计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企业的会计政策管理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会计准则导向。通过会计准则的建立,使得会计和审计人员能够按照既有的原则来处理一些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一致的财会框架。有一个系统的规则之后,才会有一个关于会计的整体框架来指导会计的行为。其次,要让企业的会计部门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会计政策的制定这件事情上。会计政策的制度和经济的利益分配是有密切联系的。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其结果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随之而影响的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的变化和投资取向问题。因此,企业的各个利益主体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非常重视的。然而,我国的目前发展是没有充分的体现相关利益群体的自主性的。会计政策的制度多是由政府部门和理论界的人制定的,而银行、实务等最直接和会计有关系的部门却未能参与进来,会计政策的主要利益还是偏向于国家的。会计信息是复杂的,而在实际政策制定的时候却是由政治程序产生的,这样的现象是不科学的。会计政策的好坏,不只是理论上是否正确,而应该是在于其利益集团是否赞同它。因此,会计政策管理的未来发展,会更倾向于民主性。第三,会计政策管理在选择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注意有一定的前瞻性。会计政策的制定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另外,企业会计管理政策,在领导方面也是要有变革的。企业的董事会要健全,而且要有企业的独立董事,并且,要配以专业的会计人员,负责企业的董事提名、报酬、审计以及其它意见。规范董事会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对双方的责任利益要规定明确。会计政策选择对多个方面都有影响。对于管理当局来说,其奖酬计划等都和会计政策选择有关系。对于投资者来说,会计政策决定着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于债权人来说,会计选择对于债权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于政府来说,会计政策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利益。政府的政策法规是制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如果会计政策的选择违背了政府的利益,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会计政策在某些层面是可以保护企业的利益的。对于股票市场来说,会计政策还对股票市场有影响。会计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数据动态有直接影响,而且管理人员的薪酬等爷是和股票价格有关系的,而这些都和会计政策有着直接的联系。由此可见,会计政策的管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向着这些方向发展,更利于企业的利益和企业的管理。

(编辑 余俊娟)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财务会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新的管理理念、制度,还是技术应用,都对财务会计教学提出了创新要求。在情景教学法指引下,创新财务会计教学机制时,要真正关心学生兴趣,将学生个性化需求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中,并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情景化”改造,使财务会计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实际。该文拟从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分析出发,结合传统财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认识,综合探究财务会计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  情景教学法  应用研究  环境营造

当前整个财务会计领域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都出现了全新变化。结合财务会计领域的发展实际看,智能化、电算化将成为财会工作的常态化特征。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时,使用情景教学这一全新方法,及时更新教学素材,将助力财会教学实现理想效果。

1  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情景教学法原是语言教学领域的重要方法,通过模拟教学环境,实施针对性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将个人学习中的问题、疑惑和教学任务在贴近实际环境中,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检验。情景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参与、协同完成的实践性教学法,在合理的教学情景中,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该环境中,更好地了解教学知识和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环境相融合,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不仅如此,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具体应用极大地变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师生关系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注重教学互动的价值理念,使整个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因此,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指引下,当前开展教学活动时时,要注重发挥情景教学法的生动、互动和情感共鸣等优势,化解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脱节”问题,并且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推进教学创新。

2  传统财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是一门对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极高的学科。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大多将考核的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考核之中,以至于忽略了实践领域的教育与引导,加上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过多依赖课堂教学,大大降低了财务会计教学的实用性。尤其是偏重理论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让财会课堂过于枯燥、单调,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整体上看,其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财务会计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就财务会计活动本身而言,其重点在于实践应用,尤其是很多涉及实际操作的内容。但是,在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时,受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限制,大多财务会计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理论教育上,缺乏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有效融合。在问题教学方面,也更多是以题目的方式来讲述财务会计知识和解体技巧,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脱节”问题。

2.2 传统财务会计教学忽略学生诉求,存在形式单一、刻板的问题

在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时,大多以“语言讲述”+“板书演示”的方式来开展,整个财会教学呈现“单一信息展示”的方式,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融合,更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财会学习的积极性。传统财务会计教学的枯燥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着重弥补“兴趣不足”这一短板,从学生诉求、兴趣和关注点出发,通过优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释放学生思维,从而推进财务会计教育活动全面创新。

2.3 传统财务会计教学缺乏对实践环节的充分重视,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当前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也要进行优化调整。只有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规律,弥补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实践短板”,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用好所学的财务会计知识。但是在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时,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充分整合與应用,教学活动不够生动、形象。此外,除了信息资源整合不足外,大多财务会计教学缺乏实践环节,模拟操作实践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3  财务会计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当前财务会计教学时,如何巧妙利用“情景教学法”对财会教学活动进行体系化改造与创新,就发展成为财务会计教学值得探究和应用的创新性形态。因此,在应用情景教学法与创新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做到以下几方面。

3.1 立足于学生实际,优化情景教学机制

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中,树立“学生能力培养”导向,围绕财务会计领域的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模拟环境,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规律,也能使学生在掌握财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提升了操作水平,从而满足当前财务会计领域的综合需求。当然,对于情境教学法来说,更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用各种合理的形式来展示教学情景,使财务会计教学更贴近实际。

3.2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丰富情景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是一项侧重于财务会计专业领域问题解决的实践性活动,因此,在当前利用情景教学方式,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模拟、生动等多种优势,对财务会计教学机制进行改造,使学生能够自由利用时间、借助信息技术探索财务会计知识,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形成良好认知。此外,要借助信息技术的生动性,营造“情景化”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对所学的财务会计内容形成深层次认识,并转化为创新性、独立性思维。

3.3 组合多种方法,发挥情景教学法的协同优势

情景教学法是当前优化财务会计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但并不是单一使用的方法,要想实现该方法的最佳应用效果,就需要注重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融合,从而实现最佳效果。第一,要注重将该方法与学生协作、自主探索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要根据不同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设置相匹配的教学环境,提升情景教学的匹配性与适应性,从而为提升学生财会水平和素养技能提供强大动力。

3.4 注重实践应用,构建完善的财务教学情景

在当前利用情景教学法开展财务会计时,要通过设置完善的教学情景,从而将重点放在财会知识的实践应用之中。首先,可以根据财务会计领域常见的情景、财务会计教学的内容来事先分配模拟角色,比如出纳、会计等,同时要为各角色制定匹配的工作流程。其次,注重构建学生主导、老师辅导的课堂关系。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和任务布置、问题启发,深化教学效果。老师要注重合理把控情景模拟教学的进度,及时引导、推进教学开展。最后,要注重做好教学总结和评价,特别是积极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模拟实践感受,升华学习感悟,实现从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升级。

4  结语

事实上,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其中倡导为学生营造新鲜、生动的学习环境,通过实施巧妙的情景模拟,从而大大改变传统财务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机械、死板的教学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且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财务会计学习过程中的“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小沐,高玲,刘庆民,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6):81-82.

[2] 毛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审计专业为例[J].纳税,2018(29):253.

[3] 李芬芬,谌玲,沈杉林.基于超星泛雅平台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以财务会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5):6-7.

[4] 邓秋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19(7):125-126.

上一篇:财务会计学论文下一篇:会计毕业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