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范文

2023-08-10

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一、引言

地铁具有运量大、快捷、安全、准时、舒适等特点,是城市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1863年在伦敦修建的,迄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这一个半世纪中,随着土建施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通信及信号技术等诸多领域的飞速发展,地铁事业亦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地铁运营的里程上看,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占领先地位,但近20年发展中国家的地铁事业也呈蓬勃发展之势。

我国1971年北京建成第一条地铁,目前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多个城市均已部分建成并正在兴建地铁网络,我国地铁事业正进入一个发展高潮。

上海早在1958年就已经开始筹建地铁,经过长期摸索、克服了种种艰难,终于在1995年4月28日地铁一号线建成试运营,历时38年。其后,2000年7月地铁二号线建成、2001年底明珠一期建成,目前在建或即将开工的有一号线北延伸(共和新路高架)、莘闵线、明珠二期、M8线、二号线西延伸、明珠一期北延伸、R4线等等。上海地铁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

在上海软土地区,地层基本为饱和含水流塑或软塑粘土层,抗剪强度低,含水量高达40%以上,灵敏度在4~5,压缩性大都属高压缩,并具有较大的流变性,这种软弱流变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上海地区的基坑工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更为突出。在上海曾出现一些深基坑周围地层移动引起附近建筑和设施破坏的工程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控制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土建施工在车站施工中所占的周期、投资都比较大,而且是车站施工中风险比较集中的阶段,尤其应引起足够重视。

地铁土建施工涉及到诸多工序,以下按工序介绍:

二、 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的主要作用是与支撑一起形成支护体系,支挡坑内外的不平衡土压力,保持基坑的稳定。因此,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上海地铁车站工程中,主要应用的有两类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和SMW(Soil Mixing Wall)工法。

2.1 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是在基坑四周通过成槽、钢筋混凝土施工等工艺形成的具有较好强度、刚度和抗渗性的地下连续壁。地下连续墙具有刚度大、抗渗性能好、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等特点。地下连续墙作为地铁车站深基坑的挡土围护结构,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适宜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域作业。一般地下连续墙适用于开挖深度14米以上的深基坑。

根据地下连续墙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作用,地下连续墙可以分为单墙体系和双墙体系。双墙体系中,地下墙在施工阶段作为挡土结构与支撑一起形成支护体系;在使用阶段与内衬墙共同工作形成受力体系,承受结构荷载。单墙体系中,地下墙在施工阶段作为挡土结构与支撑一起形成支护体系;在使用阶段单独作为承重体系的一部分,承受结构荷载。 2.1.1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 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 导墙施工

成槽 成槽过程中应使用泥浆护壁,泥浆于现场配制。 泥浆置换、清底 吊放锁口管 钢筋笼吊放 混凝土浇捣 锁口管拔出

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先要构筑导墙,导墙净宽应比连续墙宽度稍宽约4cm,顶部比地面高4~5cm。一般导墙深度约1.5米,遇障碍物或暗浜等特殊情况时,应先行处理,考虑导墙加深并要求导墙落到原状土上。

地下连续墙分幅成槽和浇捣混凝土,每次成槽宽度约2~6米,平面形状有“—”形、“L”形和“T”形等。槽段有先行幅和后行幅之分,先行幅在槽段两头放置锁口管。地下连续墙接头常用的有:预制接头、刚性接头、柔性防水接头和预留注浆孔接头等。 2.1.2 地墙施工控制要点

1、 导墙轴线和标高的复测

导墙轴线决定着地下连续墙的位置;导墙顶标高将影响到钢筋笼的入槽标高。在单墙结构地铁车站中,进而将影响到钢筋连接器与底板、中楼板和顶板钢筋的连接。因此,导墙的轴线和标高,施工单位必须报验。

2、 成槽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

成槽泥浆的比重、粘度、含砂量等项指标,不仅影响槽壁的稳定,同时也影响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防水性能。因此,在地墙成槽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逐幅槽段进行抽检,将泥浆指标控制在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3、 成槽深度、垂直度

成槽深度、垂直度,必须控制在设计或规范允许范围内,一般应控制地墙垂直度高于3/1000,对于单墙结构车站,尤其应严格控制地墙的垂直度;成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进行清槽,以提高地墙的承载能力,减小沉降量。

4、 钢筋笼

在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单墙结构地下连续墙,应重点控制: a. 钢筋连接器与底、中、顶板对应位置的准确性;

b. 钢筋笼入槽时笼顶标高即吊筋长度控制,以确保钢筋连接器位置的准确。

5、 混凝土浇筑 检查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和抗渗等级、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避免因埋管过浅造成夹泥断墙事故;计算地墙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判断地墙施工质量。

2.1.3. 减少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若干措施

1、减小槽幅宽度

2、加固槽壁土体,一般用搅拌桩或注浆等方法加固。

3、做高导墙抬高泥浆液面或降水加大槽内外液面高差。

4、在保护对象和槽壁间设置隔离桩。

2.2 SMW工法

SMW工法是指将土与水泥浆搅拌后形成搅拌桩墙体,在墙体中插入高强度劲性芯材(一般为型钢)使之与搅拌桩墙体形成的复合挡土墙。

SMW工法作为基坑围护结构于1976年由日本竹中土木株式会社与成幸工业株式会社开发成功并应用。1986年日本材料协会编制了SMW工法的施工规范,使SMW工法的应用出现了一个高潮。据统计,至1993年,这一工法占日本基坑围护结构的50%,目前占到80%,已成为基坑围护的主要工法。

国内应用搅拌桩作围护和地基加固始于80年代,但当时使用的是纯搅拌桩,未加型钢。明珠二期兰村路站是目前国内以SMW工法作为围护结构的最大的基坑工程,该基坑围护结构全长700多米、最深达26米。

SMW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围护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高止水性、可在各种地层中使用、大厚度和大深度、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环境污染小。

2.2.1 SMW工法施工工艺

SMW工法施工工艺流程:(搅拌桩施工工艺见搅拌桩节) SWM工法工艺流程图

2.2.2 SMW工法施工控制要点

1、 在搅拌机过程中,注入地层的浆液有一部份会流返回地面,须沿挡向施作一沟槽。沟槽边设固定支架,以便固定插入的H型钢。

2、 在搅拌成桩时,所需容量70~80%的水泥浆宜在下行钻进时灌入,其余的20~30%宜在螺旋钻上行回程时灌入。此时所需水泥浆仅用于充填钻具撤出留下的空隙。螺旋钻上拔的灌浆,对于饱和疏松的土体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这种地层中的柱体易产生空隙。螺旋钻上行时,螺钻最好反向旋转,且不能停止,以防产生真空,有真空就可能导致柱体墙的坍塌(非饱和土体)。

3、 施工应按跳孔顺序进行,为保证围护结构的连续性和接头施工质量,两桩搭接部分应重复套钻。

4、 在搅拌桩的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泥浆液的注入量和搅拌沉入及提升量及提升速度。下钻进的速度应比上提时的速度慢一倍左右,以便尽可能保证水泥土的充分搅拌,又可获得较高的贯入速度。在砂土互层或土性变化较大的场地施工时,应根据各种土质的情况选择水泥浆液的配合比,以便得到较均匀的墙体,确保工程质量。 (5) H型钢的回收,通过在插入的H钢表面涂一层减摩材料,从而使H型钢便于拔出回收。针对不同工程,不同水泥浆液配合比,在施工前作H型钢的拉拔试验,以确保H型钢的顺利回收。基坑开挖时围护墙体会产生弯曲变形,弯曲后H型钢的回收会比较困难,因此若考虑型钢回收则开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

(6) 水泥浆液中的掺加剂:国内工程多掺入一定量的木质素,以减小水泥浆液在注浆过程的堵塞现象。也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加膨润土,利用膨润土的保水性以增加水泥土的变形能力。不致因墙体变形而过早开裂,从而影响墙体的抗渗性。日本公司在施工时,材料的配比基本是1m3土体注入水泥75~200kg,膨润土10~30kg,水灰比w/c为0.3~0.8,根据工程类别及土性选择使用。

2.2.3 SMW工法施工控制要点

1、在搅拌机过程中,注入地层的浆液有一部份会流返回地面,须沿挡向施作一沟槽。沟槽边设固定支架,以便固定插入的H型钢。

2、在搅拌成桩时,所需容量70~80%的水泥浆宜在下行钻进时灌入,其余的20~30%宜在螺旋钻上行回程时灌入。此时所需水泥浆仅用于充填钻具撤出留下的空隙。螺旋钻上拔的灌浆,对于饱和疏松的土体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这种地层中的柱体易产生空隙。螺旋钻上行时,螺钻最好反向旋转,且不能停止,以防产生真空,有真空就可能导致柱体墙的坍塌(非饱和土体)。

3、施工应按跳孔顺序进行,为保证围护结构的连续性和接头施工质量,两桩搭接部分应重复套钻。

4、 在搅拌桩的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泥浆液的注入量和搅拌沉入及提升量及提升速度。下钻进的速度应比上提时的速度慢一倍左右,以便尽可能保证水泥土的充分搅拌,又可获得较高的贯入速度。在砂土互层或土性变化较大的场地施工时,应根据各种土质的情况选择水泥浆液的配合比,以便得到较均匀的墙体,确保工程质量。

5、H型钢的回收,通过在插入的H钢表面涂一层减摩材料,从而使H型钢便于拔出回收。针对不同工程,不同水泥浆液配合比,在施工前作H型钢的拉拔试验,以确保H型钢的顺利回收。基坑开挖时围护墙体会产生弯曲变形,弯曲后H型钢的回收会比较困难,因此若考虑型钢回收则开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

6、水泥浆液中的掺加剂:国内工程多掺入一定量的木质素,以减小水泥浆液在注浆过程的堵塞现象。也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加膨润土,利用膨润土的保水性以增加水泥土的变形能力。不致因墙体变形而过早开裂,从而影响墙体的抗渗性。日本公司在施工时,材料的配比基本是1m3土体注入水泥75~200kg,膨润土10~30kg,水灰比w/c为0.3~0.8,根据工程类别及土性选择使用。

三、地基加固

由于上海地区土质松软、含水量高、流变性强,因此对于较深的基坑,若不采取措施则开挖变形将较大。由于地铁基坑大多处于城市建筑物、管线较密集地区,对变形控制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基坑深度大、周围环境复杂时,应考虑对基坑进行加固。 基坑加固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在地铁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几种:注浆法、深层搅拌法、旋喷法等。广意上讲此三种工法均属于注浆工法,此处所讲的注浆法是指狭义上的注浆法即通过注浆管进行的单液浆或双液浆施工方法。

3.1注浆加固

注浆法是指将注浆管置于(打入法、钻孔法、振冲法等)所要加固的地层中,通过注浆管注入浆液,使之与土体形成复合体,增加土体强度。

根据注浆进入土体的压力、掺和方式的不同,注浆可分为劈裂注浆和压密注浆。当注浆压力比较大时,浆液将沿作土体的薄弱处注入,沿径向流动,最终形成狼牙棒式的注浆体,这种方法称之为劈裂注浆。当压力较小时,浆液压力不足以劈裂土体,注浆体呈柱状,主要通过挤密作用加强土体,此方法称之为压密注浆。

根据浆液成分和配比的不同,可分为单液浆和双液浆。单液浆主要材料为水泥(可掺加适量的粉煤灰),而双液浆主要为水泥(适量粉煤灰)和水玻璃溶液的混合液。由于水泥浆和水玻璃液混合后会迅速凝固并产生强度,因此双液浆可用于工期紧、早期强度要求比较高的基坑加固。 3.1.1注浆工艺流程:

1、 注浆孔定位

2、浆液配置

3、机架就位

4、注浆管钻进(或打入、振入)

5、浆体注入边提升注浆管

6、机架移位 3.1.2注浆控制要点

1、 控制浆液配比

正式施工之前,根据搅拌罐容积和设计配合比,配制标准水泥浆液,测得标准条件下水泥浆比重和粘度。施工过程中应随机抽检水泥浆比重、粘度,以检查水泥掺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控制注浆量

应配置浆液流量自动记录装置,如实记录浆液注入量。若无流量计,则在正式施工前,应对搅拌罐的容积进行标定,根据配合比、水灰比要求和加固深度、设计孔距等项数据,通过计算确定每孔水泥浆液注入量,作为施工标准和检查依据。

3、控制施工参数

首先是加固深度部位的控制,复核钻杆长度,使其满足加固深度要求;其次,施工中随机检查施工参数的执行情况,如注浆压力、注浆量、拔管间距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固效果检验

确定检验方法,应满足设计单位提出的检验指标的要求,通常要求加固后土层的PS值达到1.0~1.5Mpa。要求进行静力触探检验,检验点位应随机抽样确定。

3.2搅拌桩加固 搅拌桩是指利用特殊的搅拌头或钻头,钻进地基至一定深度后,喷出固化剂,使其沿着钻孔深度与地基土强行拌和而形成的加固土桩体。固化剂通常采用水泥或石灰,可以是浆体或粉体。 搅拌桩适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而地基承载力小于120Kpa的粘土、粉土等软土地基。搅拌桩施工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泥浆污染、适合于在城市建筑物等密集地区进行地基加固。

根据机械中搅拌头数量可分为:单轴机、两轴机、三轴机和多轴机。每种机械在加固过程中的挤土和涌土性能均不相同,应引起足够重视。 3.2.1搅拌桩加固工艺流程

1、 定位

2、 搅拌下沉

3、 喷浆提升

4、 重复搅拌下沉

5、重复搅拌提升

6、清洗

7、移位

3.3旋喷加固

旋喷加固是通过旋喷管将高压喷射流注入土体内,使之与土体充分混合并重新结构从而提高土体强度的一种加固方法。 3.3.1旋喷加固的特点

1、受土层、土的粒度、土的密度、硬化剂粘性、硬化剂硬化时间的影响较小,可以广泛应用于淤泥、软弱粘土、砂土甚至砂卵石地层等。

2、 加固体强度较高,可达100~2000Kpa。

3、 可以有计划地在预定地范围内注入必要地浆液,形成一定距离地桩,或连成一片地排桩或薄地帷幕,加固深度可以自由调节。

4、 可以形成垂直的墙体亦可以根据需要形成水平或倾斜墙体。

旋喷法可分为单管旋喷、二重管旋喷和三重管旋喷。单管时仅喷射高压浆体;二重管旋喷同时喷射高压浆体和高压空气;三重管旋喷喷射喷射高压浆体、高压空气以及高压水。其中二重管旋喷加固半径可达100cm,三重管旋喷加固半径可达80~200cm。

3.3.2旋喷加固工艺

旋喷加固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成孔阶段,即用普通或专用钻机,驱动密封良好的喷射管和喷射头进行成孔,成孔时可采用水冲或振动的方法。

第二阶段为喷射加固阶段,即用高压浆体(以及高压水和空气)以较高的压力从喷嘴中向土中喷射。同时一边喷射一边提升,使浆体与周围土体混合,形成圆柱状的加固体。 旋喷加固控制要点:

(1) 旋喷桩浆液的固化剂可选用

425、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体加固强度的需要选为1:1~1.5:1。水泥浆液中可添加水玻璃等化学辅助材料和掺合料,以及速凝、早强、悬浮等外加剂,浆液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2) 钻机安放应保证足够的平整度和垂直度,钻杆倾斜度不得大于1%,钻孔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

(3) 水泥浆拌制系统应配有可靠的计量装置;喷浆系统应配备流量表、压力计等检测装置;在喷浆过程中对提升速度应有控制装置和措施。

(4) 施工前应对浆液流量、喷浆压力、喷嘴提升速度等进行标定。

(5) 水泥浆宜在旋喷前一小时内搅拌,旋喷过程中冒浆量应控制在10~25%。相邻两桩施工间隔时间应不小于48小时,间距应不小于2m。

(6) 成桩过程中钻杆的旋转和提升必须连续不中断,拆卸钻杆续喷时,注浆管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

(7) 在高压喷射注浆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排除故障后复喷高度不得小于500mm; (8) 对泥浆的沉淀和排放应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处理,确保施工过程中场地的清洁和不污染环境;

四、降水

1、深基坑降地下水的作用:

(1) 保持开挖面的干燥,便于开挖施工 (2) 增加基坑稳定性

(3) 改善基坑土体的特性,增加土体强度 (4) 防止坑底的隆起和破坏

降水工艺有很多种,如电渗法、喷射法、真空法等,有轻型井点、深井井点等。在选取时需根据不同的土层特性及基坑深度确定。见下表:

土层名称 渗透系数(m/d) 土的有效粒径(mm) 采用的降水方法 备注 粘土 0.001 0.003 电渗法 一般可用名排水,挖掘较深时可用电渗法 重粉质粘土 0.001~0.05 粉质粘土 0.05~0.1 粉土 0.1~0.5 0.003~0.025 真空法、喷射井点、深井法 上海地区使用较多 粉砂 0.5~1.0 细砂 1~5 0.1~0.25 普通井点法、喷射井点、深井法 中砂 5~20 0.25~0.5 粗砂 20~50 0.5~1 砾石 >50 多层井点或深井法 有时需水下挖掘

当土层的渗透系数较低时应采用真空井点系统,以便在井点周围形成部分真空,增加流向井点管的水力坡度。上海地铁深基坑采用较多的为真空深井法。

采用深井井点时,应根据土层渗透系数的不同开一截滤管或多截滤管。滤管周围应均匀填充填料,以保证水可以透过填料,而土体颗粒不会透过从而堵塞滤孔。填料应根据土体颗粒组成确定。 为防止真空泄漏,应在孔口一定高度内用粘土回填密实。

降水施工的注意事项:

(1) 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的施工条件、周围环境条件、机具及材料供应条件等,合理地选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井点、真空深井井点等井点类型,以及井点构造措施。 (2) 井点降水以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为原则,必要时应采取回灌措施。 (3) 基坑降水必须在坑内外根据需要设置数量足够观测孔,并在坑外设置地面沉降观测点; (4) 若遇承压水,应对坑底稳定性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用降承压水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正式降承压水前应做抽水试验,确定降水参数;

井点布置应综合考虑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当基坑周围环境容许时,宜在基坑外设置井点;

施工中应将基坑内的降水和抽取承压水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并根据各自的技术要求制定降水组织设计。

承包商应对各工况下坑底抗承压水头的安全系数进行验算,并根据验算结果制定详细的降水和封井计划。

(5) 应对成井口径、井深、井管配置、砂料填筑、洗井试抽、出水量等关键工序做好详细的纪录,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确认;

(6) 应指定专人负责抽水、观测,并详细记录水位、水量变化情况;

五、 开挖及支撑

1、开挖

下图为上海地区软土的流变试验,从图中可以知道: 上海软土流变试验曲线

在土体主压力较小时( )蠕变变形很小,主要是弹性蠕变;不排水土体的流变要比排水土体的流变性显著,当 (此应力约相当于14~15m的深基坑挡墙被动区土体的压应力)不排水的土样蠕变到最后会发生破坏,即呈破坏型;而排水土样蠕变则呈衰减型,蠕变是收敛和稳定的;当土体主应力达到或超过发生不收敛蠕变的极限应力水平时,从开始蠕变到蠕变速率急剧增大而发生破坏只有几天的时间,这说明在应力水平高的情况下,土体会在一定的承载时间内,以不易察觉的蠕变速度发生破坏。

从上述的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可知,在处于具有流变地层的深基坑中,土的流变特性不仅会影响到基坑的稳定,而且对于基坑的变形控制也至关重要,这在控制基坑变形要求高的基坑工程中尤为突出。同时,在流变特性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取得有关控制软土深基坑变形的几点重要启示:

(1) 分层分块开挖能够有效地调动地层的空间效应,以降低应力水平、控制流变位移。 (2) 减少每步开挖到支撑完毕的时间,即无支撑暴露时间,可明显控制挡墙的流变位移,这在无支撑暴露时间小于24小时效果尤其明显。

(3) 解决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问题的出路在于规范施工步序和参数,并将其作为实现设计要求的保证。

地铁深基坑施工工序及其参数可分为两种:

(1) 长条形深基坑开挖(车站基坑标准段) 如下图所示,其特点是基坑宽度较窄,一般为20左右,条形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要点是按有限长度L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每段开挖中又分层、分小段、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工作。每层厚度为hi,每小段宽度b,每小段开挖及支撑的工作在Tr时间内完成。主要施工参数见下图。 车站标准段深基坑的开挖参数

车站深基坑端头井斜撑部分的开挖步序和参数

(2) 基坑角部斜撑部分(端头井部分)的开挖 如下图所示,先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步开挖,每步挖土适当限定宽度,每步开挖与支撑工作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两个斜撑范围内的三角形土体开挖后,再挖除坑内余留的土体。如每步斜条状开挖长度大于20m时则先挖中间再挖两端。其主要施工参数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的基坑开挖方式中可以看出,基坑开挖分层数、每一层的厚度、每小段的开挖顺序、尺寸和无支撑暴露时间等是和软土流变变形直接相关的重要施工参数。当这些参数和地基土参数、支护结构参数一起被作为基坑设计依据并在施工中得以切实实施,软土基坑变形就能够真正得以合理而准确的预测和控制。 变形控制的主要措施有:

(1) 调整后继开挖步序和参数,这是运用软土基坑工程时空效应规律,控制基坑变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当基坑变形或变形速率超过警戒值,应用考虑时空效应的计算方法,可以找出后继开挖中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施工参数。

(2) 利用双液分层注浆注浆控制基坑挡墙位移或保护对象的位移,注浆时要结合跟踪监测数据,谨慎合理地选用注浆参数。

(3) 局部增设支撑或调整支撑位置。

深基坑开挖过程的控制要点:

(1) 基坑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每段开挖中又分层、分小段,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因此,主要施工参数有:分段、分层、分小段;每小段宽度,每小段开挖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以及每小段开挖厚度。

(2) 车站端头井的开挖,应首先撑好标准段内的2根对撑,再挖斜撑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斜撑范围内的土方,应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段、限时地开挖并架设支撑。对长度大于20m的斜撑,应先挖中间再挖两端。主要施工参数有:每小段宽度,每小段开挖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以及每层开挖厚度。

(3) 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得低于该层支撑的底面或设计基坑底标高。

(4) 基坑纵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并进行必要的人工修坡。应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坡面保护措施,严防纵向滑坡。

(5) 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封堵地下连续墙接缝或墙体上的渗漏点。 (6)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局部洼坑应用砾石砂填实至设计标高。 坑底应设集水坑,以及时排除坑底积水。集水坑与基坑挡墙内侧的距离应大于1/4基坑宽度。 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垫层(包括砼垫层以下的砾石砂垫层或倒滤层)。垫层所用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达到强度的时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2、支撑

在深基坑的施工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支撑系统按其材料分可以有钢支撑和钢筋混凝土支撑等种类。其优缺点比较如下表。 钢支撑 钢筋混凝土支撑 优点 ◆便于安装和折除 ◆材料的消耗量小

◆可以及时施加预应力以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合理地控制软土基坑变形 ◆有利于缩短工期 ◆整体刚度好 ◆节点构造处理相对简单 ◆结构稳定性好 缺点 ◆整体刚度较弱 ◆稳定性差

◆节点构造处理难度大 ◆制作时间长于钢支撑,不利于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 ◆拆除工作比较繁重 ◆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低 ◆工期相对较长

就支撑结构的发展方向而言还是应该推广使用钢支撑,努力实现钢支撑杆件的标准化、工具化,建立钢支撑制作、安装、维修一体化的施工技术力量,提高支撑结构的施工水平。但还需强调指出,支撑系统应因地制宜,在特定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支撑仍有其存在和优化的必要。上海地铁深基坑工程中绝大部分使用钢支撑。

支撑结构体系由围檩、支撑杆或支撑桁架、立柱、立柱桩等组成。深大基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对支撑系统中各节点,特别是多支撑交汇的关键节点的构造细节,做深入分析和谨慎处理,严防“一点失稳、全盘皆垮”的灾害性事故。

围檩 支撑结构的围檩直接与围护壁相连,围护壁上的力通过围檩传递给支撑结构体系。在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地铁地铁车站深基坑中,常常不设围檩而直接将支撑撑于地下墙面上,这种支撑布置要和地下墙相配,通常每道在一幅地下墙上设两根对撑。

支撑杆 是支撑结构中的主要受压杆件,由于受自重和施工荷载的作用,支撑杆属于一种压弯杆件。支撑杆相对于受荷面来说有垂直于荷载面和倾斜于荷载面二种,对于斜支撑杆要注意支撑杆和地下墙(或围檩)连接节点的力的平衡。

立柱和立柱桩 支撑杆和支撑桁架需要有立柱来支承,立柱通常采用H型钢或钢格构柱。立柱下要有立柱桩支承,立柱桩可以借用工程桩、也可以单独设计用于支承立柱。立柱和立柱桩可有效地保证支撑的稳定性,但立柱的沉降或回弹会引起支撑次应力,降低支撑稳定性。实测数据表明,基坑开挖到15m的坑底回弹范围通常是坑底以下12m深度内,因此建议立柱桩要穿越这一回弹区域。

支撑安装和制作要点

(1) 在开挖每一层的每小段的过程中,当开挖出一道支撑的位置时,即在支撑两端墙面上测定出该道支撑两端与地下墙(或围檩)的接触点,以保证支撑与墙面垂直且位置准确,对这些接触点要整平表面,画出标志,并量出两个相对应的接触点间的支撑长度,以使地面上预先按量出长度配置支撑,并配备支撑端头配件以便于快速装配。而在地面上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和及时提供开挖面上所需要的支撑及其配件,支撑在使用前应进行试装配,以保证支撑有适当的长度和足够的安装精度,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支撑配件一律弃用。

(2) 支撑就位后应及时准确施加预应力,在施加预应力进程中要将钢支撑接头处连接螺栓拧紧三次以上以保持预应力。所施加的支撑预应力的大小应由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轴力予以确定。通常取值为:第一道支撑预加轴力应大于设计轴力的50%;第二道及其下各道支撑预加轴力为设计轴力的80%。对于施加预应力的油泵装置要经常校验,以使之运行正常,所量出预应力值准确。每根支撑施加的预应力值要记录备查。

(3) 为防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和地墙(或围檩)不能均匀接触而导致偏心受压,首次施加预应力后立即在空隙处以速凝的细石混凝土填实。

预应力复加

(1) 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小时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墙体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2) 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3) 墙体水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

(4) 当采用被动区注浆控制挡墙位移时,应在注浆后1~2h内对在注浆范围的支撑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以减少挡墙外移所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六、 内部结构

车站内部结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板 顶板、中板、底板;侧墙 双墙体系中侧墙与地墙共同作用,单墙体系中无侧墙;梁柱体系等。

结构施工中控制要点如下:

1、底板施工

(1)底板施工前应将坑底软弱土清除干净,并用砾石、砂、碎石或素混凝土填平。 (2)素混凝土垫层标高、厚度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面层应无蜂窝、麻面和裂缝。 (3)底板与地下连续墙的接触面必须进行凿毛、清洗,并在漏水处进行堵漏处理。

(4)底板钢筋与地下墙体底板相接时,应将钢筋连接器全部凿出弯正,连接时必须用测力扳手控制其旋紧程度。

(5)底板混凝土浇捣必须按顺序连续不断完成,采用高频震动器震捣密实,不得出现漏震或少震现象。

(6)底板混凝土浇捣完成的同时,及时收水、压实、抹光,终凝后及时养护,不少于14天。

2、侧墙施工

(1)侧墙施工前必须将地下墙凿毛处理,并按设计做好防水施工。 (2)对地下连续墙的墙面渗漏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侧墙内模及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侧向稳定性。

(4)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和诱导缝,并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 (5)立内模之前,应对防水层、钢筋及预埋件工程进行检查,合格后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一次立模浇捣高度超过3m时,应采取合理立模补强措施。 (7)混凝土掺加微膨胀剂时要满足14天的养护要求。

(8)侧墙混凝土浇灌时应分层(每层高不超过30cm),浇捣连续不间断完成,分层浇捣时注意不出现漏震或过震。

(9)侧墙混凝土浇捣完成后,注意及时浇水养护,不少于14天。 (10)侧墙外模板的拆除时间不应少于7天。

3、中楼板施工

(1)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和诱导缝,并经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中楼板梁、板的模板支架应采用满堂支架,其密度应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 (3)中楼板预埋件、预留孔洞的设置经监理检查验收后,方可浇筑中楼板混凝土。 (4)中楼板底标高应考虑支架、搭板沉降及施工误差后,仍能满足下部建筑限界要求。 (5)中楼板达到设计要求的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

4、顶板施工

除严格遵循上节中楼板施工要求外,还应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 (1)跨度在8m以上的结构,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模板; (2)顶板混凝土终凝前应对顶面混凝土压实、收浆成细毛面; (3)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并尽量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顶板上堆放设备、材料等附加荷载前必须进行强度验算。

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XXXXX站

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编制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中铁XXX局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XXX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五年 七 月 湖南·长沙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1、X号线车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X号线车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目的 ........................................... 1

三、编制依据及规范 ..................................... 1

四、施工现场场地排水条件 ............................... 2

五、周边市政排水设施 ................................... 2

六、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 3

1、作业条件准备 ........................................ 3

2、各类排水设施的设置 .................................. 4

3、排水系统的分类 ...................................... 5

七、排水管理 ........................................... 6

八、现场临时排水附图 ................................... 6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1期工程土建施工XXXXX标

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1期工程XXXXX标

XXXX站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一、 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施工现场排水严格遵循雨、污水分流原则、污水集中处理原则和保证施工现场防涝原则,按照:水体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整体思路,水体排放采用自然排水和强制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置。加强施工现场排水管理是防止发生汛期内涝积水,杜绝超标排放、乱排废水、污水现象发生,确保安全渡汛和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举措。向政府职能部门申报好施工现场雨、污水收集、处理及排放形成系统,确保达标后分别排放,为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满足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经对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踏勘,特编写本工程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三、编制依据及规范

本处XXXX北站施工现场排水方案编制时依据施工现场场地条件及周边市政排水设施雨、污水分流接驳条件参照以下规范及标准进行: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1期工程土建施工XXXXX标

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⑴、《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⑵、《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⑶、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及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⑷、长沙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及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

四、施工现场场地排水条件

经现场实地调查发现,施工现场内原有道路排水系统的泄水口主要分布在场地中央部位,此类排水系统只适用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临时排水,后期由于围护结构及基坑开挖作业的开展,将阻碍场地内原有排水设施导致排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通过对现场内原地面与周边雨、污水管道高程测量对比,得知施工现场场地标高高于周边XXX路及XXX北路上市政雨、污水管网的水位标高。故施工现场内收集汇总的雨水、施工及生活所产生的废水及可经处理后自然流淌排入市政雨。

五、周边市政排水设施

本工程施工场地周边的市政雨、污水管网为沿XXX路及XXX方向敷设,现场实地调查中发现:在X号线车站北侧施工围挡附近存在一道管径1500mm,排水方向为自东向西的雨水管道;一道管径600mm,排水方向为自东向西的污水管道。在X号线车站西侧存在一道管径1000mm,排水方向为自北向南的雨水管道;一道管径800mm,排水方向为自北向南的污水管道。施工期间现场排水可以根据水体类别及具体区域位置采用如下排水方案来解决:

⑴、施工期间收集汇总的雨水直接经一级沉淀池处理后,根据区域位置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1期工程土建施工XXXXX标

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⑵、施工污水经基坑底、基坑顶、施工边界等主要收集系统集中收集,三级沉淀池集中沉淀处理,达标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⑶、生活雨、污水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布管,集中汇总收集、处理达标后利用高差自由排放至XXX路的雨、污水管道。生活污水采用现场砌筑化粪池,通过池化后排入城市管网内,化粪池内的沉淀物定期请环卫部门抽排。

⑷、在现场修筑各类排水设施时,根据场地施工安排、施工区域划分、排水类别、周边市政雨、污水管道接驳井位置,统一规划、合理的进行施工现场排水布置。接驳井及雨、污水管道具体位置见XXXXX站施工现场排水设施布置图。

六、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本工程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西端(施工三期内)搭设2幢两层共32间的彩钢板活动房作为现场办公及施工人员宿舍,在施工前对场地内加工场、施工便道、办公及驻地场地范围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并根据场地地形条件在场地四周合理的安排各类截、排水管沟及污水处理设施,各类排水设施尽量布置在离施工操作面不远且不影响交通的区域。施工现场及生活区临时排水设施布置,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到基坑、便道、生活区及加工厂的实际情况,将本工程施工场地范围内排水系统分为:场区周边排水、基坑顶部排水、基坑底部排水、车辆冲洗排水及办公及生活区排水五部分来进行,临时排水设施布置方案如下:

1、作业条件准备

⑴、已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居民和车辆的正常出行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1期工程土建施工XXXXX标

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和生活;

⑵、管线位置、埋深、管径及接驳口位置已探明,并做好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2、各类排水设施的设置

⑴、场区周边截、排水沟

由于场区周边地势比场地内地势高,所以在施工围挡范围周边布置(300*300mm)的截、排水沟用于收集、排放场地外侧的雨水。收集汇总后的雨水经过(500*500*500mm)沉淀池沉淀后,根据区域位置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接驳井内。

⑵、基坑顶部截、排水沟

在基坑边缘处修筑(300*300mm)的截、排水沟,用于收集场地内地表雨水和基坑开挖期间基底集水井内施工污水。收集汇总后的水体经过基坑边缘截、排水沟流入现场修筑的三级沉淀池内(三级沉淀池按照标准尺寸4500X3000X2000mm进行施做),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接驳井内。

⑶、基坑底部集水沟、集水井

考虑到本处XX站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基坑面积较大,故在基坑底靠近连续墙边0.5m处开挖(300*300mm)的集水沟、沿集水沟方向每间隔约50米开挖一处直径0.6m、深度约1-2m的集水井,集水通过潜水泵提升后排至基坑顶部截、排水沟内。排入基坑顶部截、排水沟内的基坑施工水体经过上述第⑵条,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接驳井内。

⑷、车辆冲洗排放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1期工程土建施工XXXXX标

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现场大门内设车辆冲洗系统,通过若干喷嘴形成压力水流,对出入车辆轮胎、底盘进行冲刷,冲刷水通过承重篦子汇入集水井,经三级沉淀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接驳井内,防止污染周边环境。

⑸、生活区内污水处理设施

生活区污水排放主要考虑厨房、洗漱间、卫生间的污水排放。对于食堂及洗漱间产生的含有油污的污水,须先经过修筑的隔油池净化处理、达标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对于厕所污水先排入场内修筑的化粪池内,通过池化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生活区内的雨水经过修筑的排水沟收集后排入沉淀池,经沉淀根据区域位置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接驳井内。

⑹、施工现场排水设备

施工现场配备排水泵、排污泵等设备,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现象及施工时的意外情况须进行全力以赴的应急抢救,确保如遇大雨等自然灾害时,施工现场的泥浆、污物等严禁直接排入城市管网。

3、排水系统的分类

⑴、自然排水系统

本工程施工现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施工占地面积较大、高低落差较小。为满足排水需要,施工前对现有场地内标高进行全面测量后,根据测量结果修筑排水设施,使雨水能够沿地面纵坡自然排水。

⑵、强制排水系统

施工现场强制排水主要为基坑内排水:因基坑高度低于现场地坪标高,故在基坑上口设置砖砌挡水坎防止雨水冲刷基坑侧壁或浸泡基坑;另在基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1期工程土建施工XXXXX标

施工现场排水方案

坑底周边设置300*300排水沟,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坑,由潜水泵从集水坑抽排至基坑顶部排水系统后,由地面排水系统经处理后排出。

七、排水管理

现场排水系统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施工期间每天检查排水系统,一旦发现排水系统有损坏情况,应立即派人专门修补。另外应经常检查排水沟、集水井、沉淀池等泥沙沉淀情况,当泥沙沉淀较多时,应派专人负责清理。强制排水用水泵在未使用期时应统一保管,并检查运转情况,以使强制排水时正常运转。

我公司将全面负责处理好施工现场排水,并接受各方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养护用水等未经沉淀池沉淀不得排放,确保雨季现场排水顺畅,采取一切措施减轻水体污染,使生产作业及环境得到有效的保障,确保市政排水管网畅通。

八、现场临时排水附图

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目前,国内许多隧道由于受到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水问题,降低了周围软围岩强度,威胁着隧道结构的安全性。隧道渗漏水增加了隧道内空气湿度,导致通讯、照明及其他设备受损,同时加快了衬砌混凝土碳化速度,尤其是具有腐蚀性的地下水,破坏了隧道混凝土结构与强度,严重影响隧道行车安全性。本文研究分析了隧道防排水施工基本原则及隧道渗漏水危害的严重性,同时以某工程为例,从进洞前防排水处理施工以及二次衬砌中防排水处理施工质量方面讨论如何控制防排水施工质量,为我国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隧道施工;防排水;控制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5.051

1、 引言

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投入使用后,均易受到地下水侵蚀,尤其是竣工后投入使用的隧道,已处于地下水包围之中。地下水渗透性强,在水压较大且工程防排水施工质量不佳的环境下,地下水会渗透至隧道内部,不仅会对衬砌结构稳定性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同时也威胁了行车安全。为确保结构不会遭到进一步损坏,同时避免地下水出现大量渗透现象,部分工程不得不提前大修,导致投入大量成本。因此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2、 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某工程处于惠州市惠东县境内,隧道进口位于惠东县蓝屋村,隧道出口位于惠东县长滩村,线路为东西走向。隧道全长为7230.5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179+206,DK186+436.5。本次隧道属于单洞双线隧道。根据设计方案,本次隧道设立1处辅助坑道。新屋斜井地处线路前进方向右侧。同线路交汇在DK181+220处,总长775m,和线路大里程方向之间平面交角为125°,综合坡度为9.56%,运用无轨运输单车道+错车道断面。

2.2工程气象特征

当地处于我国大陆东南部沿海地区,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十分显著,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气候温暖、雨量丰富、雨热同期。夏季易出现洪涝与风灾,危害明显。年平均温度处于22℃以内,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3℃。雨季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10月中旬基本结束;多年年平均降雨量在1900mm-2500mm之间,年降雨量高达3728mm。降雨特点为春夏主要为锋面雨,7月-9月以台风雨为主。

2.3工程水文地质

地下水种类以风化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为主。其中,风化裂隙水主要存留于基层风化裂隙之中,岩体因受到风化作用而逐渐破碎,所以具有较强透水性,含水情况均匀统一。构造裂隙水由于受到构造的影响,多存在于构造、断层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内,普遍分布于该隧道节理密集带及低波速带周围。

地下水未受到硫酸盐、二氧化碳或酸性物质侵蚀,也未受到盐类结晶损坏,无氯盐侵蚀性。该隧道环境作用等级评估为T2,隧道中富水量最大值达到17143m?/d。隧道外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侏罗系上中统高基坪组第四亚群(J2﹢3gjd)。洞身地层主要为流纹斑岩。能够对隧道工程施工产生影响的裂隙总计3条,本隧道工程穿越的断层总计6条。

3、 隧道防排水施工基本原则

针对隧道施工来说,防排水工作应运用“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重视防、排、堵、截”基础原则,施工期间所有运营设备,必须确保处于正常可用状态,隧道防水等级应满足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相应的一级防水设计标准,以保证行车安全性。

隧道防排水施工基础原则中,“防”指经过添加防水层、浇筑防水混凝土及其他方法以加强隧道的防渗漏性能,以免地下水渗透于隧道中。“排”则是利用机械抽吸或自流排水的方法将隧道之中的积水完全排除,以减少隧道承担的渗水压力,避免产生冻害与积水等状况。“堵”指的是借助注浆及其他方式填补围岩裂缝或隧道本身存在的渗漏水渠道。“截”则表示设立截水沟,以便将可能流入隧道区域的水流截断。

施工单位需结合工程施工实际需要、性质以及施工方式强化排水控制,隧道防排水需严格遵照以排水为主,截堵为辅助的基本原则。若隧道常年处于地下水位之下,施工单位还需为其設立相应的防水方案,以建立更为高效且密闭的防水层。同时,施工单位应基于永久性防水措施进行隧道施工活动。

4、 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

隧道渗漏水病害属于常见性危害。我国隧道施工中存在“十隧九漏”的评价,可见隧道渗漏水现象属于较为常见,对隧道实际应用及结构安全均会产生严重影响。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展,基于工程建设规划节省施工占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原则,隧道工程建设任务比例不断增多,而如何防治隧道渗漏水问题成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导致隧道渗漏水出现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雨水的影响。该区域降水充沛,雨季持续时长较长,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该隧区围岩内泥沙含量也随之增加。

2)受到地下水的包围。施工人员开挖隧道过程中,因施工改变了原本的地下水环境,导致地下水流向隧道,并包围隧道,导致隧道内渗漏水。不仅如此,地下水流向的改变,会令隧道所处山体应力出现变化,导致不均匀沉降或位移现象,使隧道衬砌结构产生裂纹,出现渗漏水问题。

3)开挖隧道过程中产生的地质问题。本工程,隧道区域裸露的地层包括第4系,侏罗系上中统高基坪组第四亚群(J2﹢3gjd)。洞身底层主要为流纹斑岩。对隧道工程可能产生影响的裂纹总计3条,隧道洞身穿越断层总计6条。

4)施工人员支护外墙板模板,并在底板之上埋设支模钢筋,施工后于底板表面切割钢筋,因钢筋没有保护层,钢筋头遗留在外,会造成化学腐蚀,引发严重渗水问题;防水板热熔焊接不到位(如图1所示),同样是引发渗漏水问题的原因;施工人员安装引流盲管过程中,未探明渗水位置,或是未能有效固定盲管,导致喷射混凝土过程中产生偏移,无法获得理想的引流效果,产生渗水通道。

5、 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5.1 进洞前防排水处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进入隧道前,应先认真调查与分析隧道轴线范围内地表水状况,调查内容包括地表水的主要来源、补给方式等其他实际状况。施工人员在结合施工方案制定对应的进洞前防排水处理施工质量管控方案,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

1)勘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坑洼或探坑孔洞,针对勘探期间遗存的坑洼或孔洞,需采用分层夯实加黏土封闭方式加以回填。

2)部分沟谷区域存在许多经过隧道洞顶部的裂缝及底部岩层裂缝,施工单位需应用浆砌片石进行填补,同时利用砂浆进行灌注,以保证其平整度。

3)施工单位结合设计方案于隧道洞口上方开挖天沟,然后利用浆砌片石予以砌筑。通过该方式,可防止洞口仰坡遭到冲刷,同时避免地表水向下方渗透。

4)施工单位可运用喷射混凝土封堵洞顶开挖的仰坡及边坡坡面。

5)若施工单位需在洞顶区域修建高压水池,则需将其建立在隧道轴线之外,同时还需结合设计方案予以防渗防溢处理。

5.2 隧道开挖期间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

就实际施工情况而言,虽然我国许多施工单位能够确保隧道工程进洞前防排水工作质量,但其还易受到其他因素干预,如地下水不断发育、开挖之后地表水向下方渗透以及岩石碎裂等,导致其在实际开挖后依旧存在许多富水区域。因此,施工单位加强对富水地段的处理便显得至关重要。为保证富水地段防排水措施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施工单位应加强如下质量控制工作:

1)施工单位必须对隧道开挖后发现的富水区域予以分析,确认造成富水的主要原因、出水区域及出水规模等,依据分析结果,遵照以排放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理原则,结合隧道开挖基础环境制,定更为适合的施工方案。

2)富水区域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在施工强富水段时,应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坚持以排为主。施工人员在施工开挖、支护、仰拱以及防排水等工序中,需要通过各种方法使水流出。设计方案中,90%以上的地下水均经由中心水沟排除,因此在考虑排水方案时,需思考如何将地下水引至中心水沟,尽可能降低电缆槽侧沟的排水压力,以免由于排水不及时而引发人为衬砌背后积水以及产生水压现象。如施工人员每次开挖前,需在掌子面钻5-7个超前炮孔,适当释放水压;同时在围堰渗水较多区域安设环向 50盲管(如图2所示),集中引导排水,所有盲管需采用土工布包裹,以免喷射混凝土时造成盲管堵塞,保证裂隙水能够在初步支护后及时排放。或是施工仰拱前,先作临时水坑或水沟,集中排放地下水,同时在台阶两侧安设临时排水沟,上台阶与已经浇筑完成的仰拱之间安设一道水沟,仰拱前方5m位置设一集水坑,采用水泵将集水坑的水抽入隧道中心水沟,保证仰拱混凝土在凝固前不会受到侵蚀。

5.3 二次衬砌防排水处理施工质量

5.3.1 防水层安装施工管控

防水层质量直接决定了二次衬砌防排水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重视防水层安装施工控制质量,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

1)施工单位应先检验防水层材料质量。施工单位需在防水卷材进入施工现场前,结合质检要求予以抽样检验,重点针对防水层表面质量进行认真检验,严禁存在撕裂、缝隙以及小孔的防水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单位在铺设防水层之前,需针对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予以检测,之后针对有待开挖的区域以及喷射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区域予以去除及找平,然后将裸露在外的锚杆头及钢筋网头去除,并利用水泥砂浆予以找平,在保障混凝土表面平顺的状态下开展防水层铺设。

3)防水板材的铺设以及固定。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状况,依照基准线安装防水板。利用防水板材专门使用的塑料垫以及钢钉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之上,应用暗钉圈焊接并固定塑料防水板,最终构成没有钉孔铺设的防水层。防水板铺设依照10:8的松浦系数予以铺设。

施工人员需要清洁完成的基面之上安装并固定土工布垫层,同时在喷射混凝土隧道拱顶部标记隧道纵向的中心线,然后确保完成剪裁的土工布垫层中心线和喷射混凝土上的标志之间形成重合,从拱顶部起逐渐朝向两边下垂铺设,利用射钉固定垫片将土工布铺设在喷射混凝土表面,并保证牢固性。水泥钉的长度应控制在50mm之上平均拱顶每平方米分布3到4个,边墙每平方米2个至3个。

上述工序结束后铺设固定防水板。施工人员在隧道拱顶部土工布位置标记速调纵向中心线,然后保证防水卷材横向中心线与该标志进行重合,同时焊接拱顶部防水卷材与热熔衬垫片焊接的质量,从拱顶部起逐渐向两侧铺设,以便铺设,同时和热熔衬垫进行焊接,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和土工布之间密切贴合,严禁过紧,需要留有一定的余量。防水板专用融热设备需要和热熔衬垫所处位置对齐,进行热合,通常为5秒左右,两者粘连与剥离强度应低于防水板的抗拉强度。

4)施工单位完成防水层铺设后,需再次对防水层安装质量进行检验。检验方式多种多样,实际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施工人员人工将防水板抬高,观察其和喷射混凝土之間是否紧密贴合。(2)观察防水层表层是否出现了受损、破坏及其他问题。(3)观察焊接位置及粘结的宽度。施工单位在焊接过程中,搭接宽度为10cm,两侧焊缝宽度应控制在2.5cm之内。粘结过程中,搭接的宽度设定为10cm,粘结宽度则控制在5cm之上,确认最终结果是否满足上述要求,且确认有无漏焊、烤焦及其他问题。(4)检验拱部与拱墙裸露的锚固点有无塑料片遮盖。(5)施工单位铺设20m-30m距离之后,将焊缝剪开2-3处,每处长度为0.5m,观察有无出现假焊或漏焊问题。(6)施工单位需开展压水试验,观察是否存在漏水问题,检验防水板铺设质量。若确认存在问题,则需将问题详细记录在案,同时立刻进行二次修补,不满足要求的工程必须全部返工。

5.3.2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单位需严格根据设计方案中标记的混凝土指标内容开展招标购买,在保证报价科学的基础上挑选质量更为优秀的混凝土供应商。

2)若施工环境中湿度较高,存放的混凝土则更易受潮而产生变质的情况。进而造成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降低。因此,施工单位需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管理,定期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检验,确认其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3)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强化对振捣工作的控制,尤其重视施工缝、变形缝及其他脆弱部分的混凝土振捣工作质量。施工人员应尽可能清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及孔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之间能够实现充分结合。

4)为了确保隧道防排水混凝土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重点监管,必要时应用全流程监管,以免施工期间出现漏振、过振及其他问题。

5.3.3 止水带安装施工管控

一般施工单位在进行衬砌防水混凝土间隔灌注施工期间,易引发防水混凝土施工缝问题产生。在解决施工缝防排水过程中,需将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应用在复合式衬砌之中。具体采用如下方式:

1)认真检查二次衬砌的端部。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需利用钢丝刷清洁上端混凝土,或在完成浇筑的4h-12h内,利用高压水清洁混凝土表层,认真检验固定止水带接头位置、止水带位置是否产生偏差及混凝土浇筑期间止水带是否出现破损等问题。

2)若产生上述状况,应及时予以修补及处理,以保证止水带可以正常应用。同时,施工单位需认真检验止水带安装质量,以保证止水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点检测止水带是否出现破损问题,同时观察止水带接头宽度能否满足施工需求、位置是否產生偏离、止水带固定质量和有无卡环作为固定等,同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案。

3)若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告知施工单位进行返工。返工结束后,施工单位需再次进行检验,直至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5.4 防水层破损的检验与修补

施工项目所采用的接缝为双焊缝,就可以运用中间存在的空腔开展充气检验。方式是应用5号注射针和压力表相接,利用打气筒进行充气。充气过程中,留存的空腔将鼓起来,如果压力表到0.1至0.15MPa,需要停止充气。若是压力表数值在1min内部不存在下降问题,证明焊接质量满足要求。否则即证明焊接质量不佳,此时可为焊缝涂抹肥皂水,寻找漏气的具体位置,为其进行补焊,直至不漏气。

结束语:

市政公路隧道建设工作中,水是影响最终工程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隧道工程建设中,防排水施工直接影响隧道的使用年限及安全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强化隧道防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防排水施工质量,减少渗漏水病害的发生,做到隧道衬砌无渗点,排水设施通畅无堵塞,从本质上消除质量隐患,确保隧道的质量安全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公路隧道防排水的施工控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2018(12):86-87.

[2]冯建明.隧道工程中防排水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19,45(8):2.

[3]韩超宇.浅谈五指山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砖瓦世界,2020(4):236-237.

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1)管道清淤降水、排水

使用泥浆泵将检查井内污水排出至井底淤泥。将需要疏通的管线进行分段,分段的办法根据管径与长度分配,相同管径两检查井之间为一段。

(2)管道清淤稀释淤泥

高压水车把分段的两检查井向井室内灌水,使用疏通器搅拌检查井和污水管道内的污泥,使淤泥稀释;人工要配合机械不断地搅动淤泥直至淤泥稀释到水中。

(3)道清淤截污

设置堵口将自上而下的第一个工作段处用封堵把井室进水管道口堵死,然后将下游检查井出水口和其他管线通口堵死,只留下该段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4)清淤吸污

用吸污车将两检查井内淤泥抽吸干净,两检查井剩余少量的淤泥向井室内用高压水枪冲击井底淤泥,再一次进行稀释,然后进行抽吸完毕。

(5)高压清洗车疏通

使用高压清洗车进行管道疏通,将高压清洗车水带伸入上游检查井低部,把喷水口向着管道流水方向对准管道进行喷水,污水管道下游检查井继续对室内淤泥进行吸污。

(6)管道清淤通风

施工人员进入检查井前,井室内必需使大气中的氧气进入检查井中或用鼓风机进行换气通风,测量井室内氧气的含量,施工人员进入井内必需佩戴安全带、防毒面具及氧气罐。

(7)清淤

在下井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安全措施安排完毕后,对检查井内剩余的砖、石、部分淤泥等残留物进行人工清理,直到清理完毕为止。

然后,按照上述说明对管道污水检查井逐个进行清淤,在施工清淤期间将首先清理的检查井进行封堵,以防止之前清理的淤泥流入管道或下游施工期间对管道进行充水时流入检查井和管道中。

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规定的目的

为使厂内各建筑物内及厂区的供暖、供水、排水、消防设施运行维护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确保设施稳定、安全、高效的作用于生产,制定本规定。 1.设施的界限划分规定

各设施的物理划分以建筑物的墙为界,建筑物内的为建筑物内设施,建筑物外的为厂区设施。以功能划分分别为供水暖系统设施、供汽暖系统设施,供水系统设施、生产排水系统设施、生活排水系统设施、地表水排水系统设施。系统设施主要是指管道、阀门、管沟建筑物等。 2.供暖部分

2.1 各建筑物内的供暖管道、阀门、散热器等系统设施由各建筑物管辖单位负责,其中厂行政办公楼、食堂、浴池、启动锅炉房、养殖场内的由汽机车间负责。 2.2 厂区供水暖管道、阀门、管沟等设施由**车间负责。 2.3厂区供汽暖管道、阀门、管沟等设施由**车间负责。 2.4当值车间运行人员负责供暖系统设施的运行检查操作。

2.5以上划分为相应单位内的系统设施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设施状况检查、部件保养修理更换技术改造,相应管沟土建部分需要外委修理的协同计划科调研,提出修缮计划报计划科。 3.供水、排水部分

3.1厂区生产水源来水、生活来水、生产供水、生活供水、反冲洗排水、除盐水碱加热蒸汽、化学水给水管道、阀门、管沟由**车间负责。

3.2厂区生产排水管沟、生活排水管沟、地表水排水沟道在由各单位相应分担区内的由各相应单位负责,主要内容包括掌握运行状况、井盖井筒检查更换,设置或拆除警示标志,汇报与协同计划科检查隐蔽部分的状况,提出修理建议,计划科负责各管沟总体状况分析评估,根据包括车间提出的修理意见在内的及分析评估情况制定检修计划,安排外委作业。 3.3在建筑物内的部分由各相应单位负责。 4.消防水及报警部分

4.1 厂区消防水管道、阀门、管沟,生产冷却水管道、阀门、管沟由**车间负责。

4.2 全厂消防水系统的定期启动试验由保卫科负责,消防水枪、水带、消防箱、沙箱、消防工具的检查由保卫科负责,完备维护由各相应车间负责。

4.3 全厂火灾报警系统的检查、维护、维修工作由热工车间负责,保卫科定期启动试验,抽

上一篇: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下一篇:幕墙工程施工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