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范文

2023-06-28

草原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至少一种方法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 3.通过新颖、有趣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先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这是真命题吗? (是)

师:那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剪拼然后测量)(出示课件——剪拼过程:我们将三个角分别裁下来,然后拼到一起)

师:那么这样的方法是否可靠呢?你们能不能够确定这个角就一定是平角呢?同学们都知道,测且我们也只能够得么来证明这个结论 师:这个验证我

量必定有误差,而出这个,我们又怎

的正确与否呢? 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帮我们实现(出示几何画板)

师:同学们,我们要证明无数个三角形内角和,这样的方法是否 可行呢?(不可行)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数学证明的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那么内角和定理是否也能够这样得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教师通过步步引导,使学生完成多种证明方法。 师:首先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与180°有关的角都有哪些?(引导学生,学生回答平角

或同旁内角)那么我们能否将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或者同旁内角,从而得出结论呢? 师:回到我们的剪拼过程(再次出示剪拼过程),我们是将三个角转化为平角,那么我现在不剪不拼,又想得到同样的效果,思考一下,

整理出证明的思路,黑板上引导学生说出辅助线的作法。(1.同学回答出辅助线的做法:延长并做平行线。2.若未得出,可继续引导。) 请同学回答证明的思路, 辅助线是我们在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通常辅助线我们用虚线表示。

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个定理严格的证明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定理的证明步骤首先要画图,然后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证明过程。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个过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教师进行纠正)

这样我们就可以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接下来同学们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真命题. 已知,如图,△ABC.求证:∠A+∠B+∠C=180°

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AB.则 ∠ACE=∠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B+∠ACE+∠ECD=180° ∴∠A+∠B+∠ACB=180°(等量代换) 即:∠A+∠B+∠C=180°. 师:刚才我们是将另外两个角放在了第三个角的一侧,我们能否将这两个角放在第三个角的两侧呢?(看幻灯片)从这个演示过程你们又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哪位同学有想法?这个辅助线还可以怎么来做呢?(同学回答出来),同样,现在同学们写出这个证明过程,当然,已知求证可以省略。这里有证明过程,同学们可以对照着看一下,非常简单。 师:回过头来,这两种方法都是将三个角转化为了平角进而得出结论的,那么能否将其转化为同旁内角呢,(同学回答出来,展示出来证明过程),那么除了我们讲过的这些方

法外,你们还能够想到哪些证明方法呢?思考一下,(展示三种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应该如何证明,哪种方法看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三.活动与探究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是否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到BC边上的一点P?(如图(1)),如果把这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内一点呢?(如图(2))“凑”到三角形外一点呢?(如图(3)),你还能想出其他证法吗?

(1) (2) (3)

让学生在证明这个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并且了解一题的多种证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 [结果]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既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到BC边上的一点P,也可以把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内一点;还可以把这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外一点. 四.课后总结

师:我们来看,这些方法的思路都是一样,将三角形的内角转化成平角或同旁内角,希望同学们能够活学活用。 五. 课堂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几道题目,今天我们同学的收获是什么呢(课件展示)

一.判断 1. 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7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 ) 3.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604. 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一个角不大于( )

二.填空

1.△ABC的三个外角比为2∶3∶4,则△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___________. 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70度,则另外两个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

六. 布置作业

附加:师:课后练习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学生形成流畅的思维方式、变通的思维模式和独创的思维特性,必须在情感领域对学生多加以启迪和引导,充分调动、运用和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和想象力

板 书 设 计 方 案

一、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注:辅助线的作法,作辅助线要注意的地方 复习:(180°)

1.平角 2.同旁内角

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E

A

过程:已知:已知:如图,△ABC 求证:∠A+∠B+∠C=180°

分析:

证明:

三、其他方法:

四、总结:

草原教案范文第2篇

鹰是寿命很长的动物,一般能够活到70岁,但是在它40岁的时候,自身功能下降,它的爪子很长,而且开始弯曲了,不再锋利。同时,它的羽毛开始丰厚,飞行高度、速度开始下降。它的捕食能力下降,将面临饿死的危险。于是,它便进行了150天的训练,它带上足够的食物,找一个山洞躲起来。先用石头把自己的爪子上的指甲砸下来(同学们回家后把自己的手指甲掰下来好吗?是不是很疼呢?)。等待爪子恢复好,用锋利的爪子,把自己翅膀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来(同学们把自己的头发也一根一根的拔下来,疼吗?)。然后,鹰还要等待,等待它新的羽毛生长出来以后,它的羽毛是非常轻盈的,它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恢复了,它的爪子也锋利了,它还可以继续翱翔30年。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改正自己学习习惯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我们希望孩子在改变自己学习习惯最痛苦的时候,有家长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因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学习的希望。

草原教案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草原退化的原因,论述了治理草原退化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加强草原管理的方法对策,以期为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退化;治理措施;草原管理;方法对策

在我国广袤的国土总面积中,拥有各类天然草原(地),且草原多集中于西部和北部,由于地势高亢,土壤多呈沙性,沙源丰富,易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下面,介绍草原退化的原因,论述治理草原退化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參考。

一、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草原退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对草原生态系统长期的严重干扰,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最终失去平衡。

(1)超载过牧。超载过牧是不顾草原第一性生产的能力,盲目加大畜群规模和放牧频率,使牲畜的采食量长期超过牧草再生量,实行掠夺式经营所造成的。在草原退化的情况下继续增加牲畜数量,形成了牲畜增加→草原退化→牲畜继续增加→草原加剧退化的恶性循环。所以,没有不良的草原,只有不合理的利用制度和方式。

(2)乱采滥挖。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由于缺少燃料,农牧民群众烧茶做饭,主要依靠拾粪捡柴,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生活用能的需要,大量铲草皮、砍伐草原上的乔木、灌木、半灌木作薪柴,对原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3)鼠虫危害。草原鼠虫害的发生与猖獗是在一定气候、土壤、植被条件下形成的,气候干旱和草原退化为鼠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创造了条件,而鼠虫危害的发生,又加剧了草原的退化,处于一种恶性交替过程。草层高密度大鼠虫害不易发生,而草原退化、草层变矮、变稀,有利于鼠虫害的繁衍。近年来,虽然每年都采取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但因经费不足,防治面积小,每年的防治面积只占发生面积的10%左右,造成“年年防治,年年成灾”的被动局面,防治成果难以巩固。

(4)毒草危害长期以来,随着草原“三化”面积的日趋扩大,许多草场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不断生长蔓延,加剧了草原退化。

(5)监督权力亟需加强,监理经费不足由于草原管理机构位势低,草原监理部门在执法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在处理草场纠纷、工业征占用等问题时,往往执法能力弱,缺乏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无法完成执法任务,或听而任之。同时,由于经费不足,草原治安派出所、草原经济民警队缺乏必要的执法设备,执法过程中取证困难,制约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治理草原退化的具体措施

(1)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落实草原分户有偿承包使用,理顺草原管理体制,合理利用草原,防治“草原无主、放牧无界、使用无偿、建设无责”,使草原的管、建、用同责、权、利相结合,适应现阶段家畜私营形式的首要措施。这项工作在很多地方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各级政府、领导、业务部门要依据《草原法》,全面彻底地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健全投入机制,明确建设责任,真正做到“谁承包、谁建设、谁受益”,才能调动农牧民主动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促进植被恢复。

(2)以草定畜,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草原围栏建设,以草定畜,以畜定草,严格控制牲畜数量,实行划区轮牧,科学合理利用草原,用养并举。在合理利用改良草场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明确,草原是牧业生产资料之一,不单纯是自然综合体,更不能认为是荒地。在研究、改造它的时候,必须具有生产观点,而在利用中应该强调,要利用它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进行保育,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然生产能力。只有通过一系列的人为措施,才能维持并逐步提高草场生产力,使牲畜得以稳步发展。

(3)充分发挥夏季草场,发展季节畜牧业依据草原的季节分布特点,在调整畜群结构,提高适龄母畜比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夏季草场的牧草优势,适时转场轮牧,发展季节性畜牧生产,扩大出栏率和商品率,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牧民收入,还可以有效减轻冬春草场的放牧压力,防治进一步退化。此外加强人工草地建设,生产足量优质饲料,增加牧草贮备,降低放牧家畜对天然草原、尤其是冬春草原的压力,促使退化草原的自然恢复。

(4)加大鼠虫害防治力度,巩固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是草原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草原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业务部门必须加强草原建设,搞好鼠虫害防治工作”。因此,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鼠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5)加强草原毒草的防除。以牧区草原为重点,建立重大毒草灾害报告制度。实施草原毒草调查、技术规程和防治标准,逐步减少毒草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开展毒草灾害的风险评估、生态示范工程、防治机具购置、治理设施的建设、除草药剂的研制及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加强草原管理的方法对策

1.退牧还草,利国惠民

对于草原保护和建设,要“小草,大事业”,即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极理想的对策还是退牧还草。通过退牧还草,完善生态屏障,改善经营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既有效益又能保护生态,还能得到实惠。另外,还应加大对畜牧业特别是草原的投入,在某种情况下,对牧区应重点扶持,这也是中央的政策。不仅农业上要加大投入,还应在环境和生态方面加大投入。

2.“畜南下、禽北上”的新思路

“畜南下、禽北上”的思路也成为目前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种新思想。这一思路主要针对畜禽所食植物的特点与植物所分布的特点来解决目前的草原生态退化所面临的难题,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技投入充分利用牧区和农区各自的优势,使得单位土地面积的光合产物增值,土地增值,节约出大量的土地用于生态保护。

总之,在我国广袤的国土总面积中,拥有各类天然草原(地),且草原多集中于西部和北部,由于地势高亢,土壤多呈沙性,沙源丰富,易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看,草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本就十分重要。因此,加强治理草原退化和草原管理的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林立.草原生态问题及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3):20-22.

[2]盖志毅.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汉)[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3]韩建国、孙洪仁.怎样保护和利用好草原[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4]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草原教案范文第4篇

一、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现实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切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根本途径,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不同的经济类型及发展条件会有不同的着力点和方法。对于转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而言,根本在于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改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以现代市场经济组织运营思维调整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目前,传统畜牧业仍然是内蒙古畜牧业经济主体发展方式。主要表现在草原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比较低,畜牧业经济区域分工协作及资源优化配置空间布局没有形成,全区草原畜牧业资源产业整合效能不足,畜牧经济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改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根本在于提升畜牧业经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而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关键要着眼草原畜牧业资源整合优势,着力草原畜牧业经济特色功能区构建,推进区域畜牧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性。

(一)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自然基础

内蒙古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居延海畔,总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6.6%,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可利用面积 6359.09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80.7O%。内蒙古草原草地类型依据区域水热条件和植被特征差异,随着地势、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变化,自东向西主要分为五大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形成五个地带性草地植被带。草甸草原总面积862.87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10.95%,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及其岭东、岭西两麓的高平原、低山丘陵地区,其中以分布于岭西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和锡林郭勒高平原东端的面积最大,占80%。草甸草原自然条件优越,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年均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草原植物种类及饲用植物比较丰富,约220种,主要建群牧草以禾草和杂草为主,适于发展马、牛等大型牲畜。内蒙古中部和南部属典型草原,总面积为2767.35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35.12%,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广泛分布于呼伦贝尔高平原中西部、锡林郭勒高平原大部、阴山北麓丘陵一线、鄂尔多斯高平原东部和西辽河平原东南部。典型草原年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是草原带最基本的类型。该类草原是全区面积最广的优良天然牧场,饲用植物比较丰富,有258种,自东向西半灌木、灌木成分逐渐增加,绝大多数植物均可供牲畜采食,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多,适于饲养马、牛、羊等牲畜,尤其宜于养羊。荒漠草原处于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总面积841.99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10.68%,呈狭长带状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以锡林郭勒高平原西北部,乌兰察布高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平原西部为主体。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年均降水量在150-250毫米,饲用植物有137种,建群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该类草地植物采食率较高,干物质含量较多,尤其是粗蛋白质高。在荒漠草原中,二等草地占75%,属于优良草地,适于羊的繁衍。草原化荒漠处于荒漠草原西侧,总面积538.65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6.84%。这类草原植被带比较集中地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平原西北角和阿拉善高平原东隅。草原化荒漠是地带性荒漠植被中干旱程度偏弱的一个类型,年均降水量100-200毫米。草地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主要是豆科和藜科植物,次优势种和伴生种为荒漠草原成分,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三等草地占83.5%,主要是旱生多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并混生有大量的超旱生小半灌木植物,牧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这类草地适宜发展骆驼和羊。荒漠是由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为主所组成的地带性草地,荒漠区域牧草稀疏且产量低,牧草具有带刺、含盐、灰分高特点,适宜发展骆驼。总面积1692.31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21.47%。位于内蒙古的最西部,东接草原化荒漠,大致以雅布赖山的分水岭为界,集中分布在阿拉善高平原中西部,乌拉特中旗北部,乌拉特后旗西北部,杭锦旗西北部也有分布,年均降水量在30-100毫米。荒漠地区虽然没有生机盎然的生态植被,却拥有广阔的空间地带,空间资源。而且,这类草地的生产力虽低,但对畜牧业发展却有特色价值,是阿拉善双峰驼、白绒山羊和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驴、野骆驼的重要产地。

基于内蒙古草原空间区域分布、地理气候环境、生态植被、畜群等区域特点可以看出:内蒙古草原不仅总体面积大,草原畜牧业资源丰富,而且内蒙古草原生态和地理气候环境呈现区域多样性、差异性,形成草原区域不同生态植被,形成畜牧业不同地域种群和品质的差异性、多样性,进而形成内蒙古不同区域畜牧业资源空间特色分布优势,形成构建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及发展区域特色畜牧业产业经济的基础。着眼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资源整合优势、着力畜牧业区域特色优势打造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价值

首先,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构建有利于区域经济潜力发挥。内蒙古地域辽阔,草原资源丰富,自东向西形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等五个地带性草地植被带,区域特色明显,草原畜牧经济的互补性较强,畜牧业资源整合及区域经济协作潜力巨大。但多年来,从全自治区草原经济优化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市场经济大视野出发,积极地着力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及相关特色产业打造的意识不强,草原畜牧业资源主体功能区空间优化基本上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种情形不仅影响着畜牧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而且也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其次,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划有利于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传统粗放经营的自然畜牧业经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而且经济只注重畜牧业的初级产量产值,草原资源经营产业链短,草原畜牧业资源经济附加值差,经济效益低下,畜牧业资源基本处于原料性经营流通。要提升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力,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必须改变。但畜牧业的产业化升级需要畜牧业资源优化整合基础,这就需要对草原畜牧业功能区的关注。

再次,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划有利于科学规划利用草原资源。推进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转变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这就要立足资源特色,转变区域经济宏观发展观念,推进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资源分类经营,打造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推进草原畜牧业资源的整合、草原畜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特色畜牧业资源优势发挥,发展区域特色畜牧业经济,推进区域牧业经济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步伐。

最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划是关涉畜牧业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大问题。内蒙古草原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与畜牧业经济资源及区域经济基本优势不同, 而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过程决定经济运行的结果。因此,要使我区畜牧业经济政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就要明确各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促进不同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之间的分工协作,促进我区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着力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统筹,实现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二、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原则

草原经济功能构建要立足内蒙古草原类型及畜牧业资源特色,促进内蒙古生态环境与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与生态保护两个目标,坚持有利于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一),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有利于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首先,树立现代畜牧业经济组织运营理念。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转变畜牧业发展观念,以现代畜牧业经济运营理论为指导,关注有利于区域畜牧业经济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及集约化、产业化利用,在坚持以地域草原自然植被、种群等基础条件为依据的前提下,同时应该考虑畜牧业经济市场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其他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环境因素,诸如交通、信息、畜牧业科技、区域畜牧业产业基础等。其次,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涉及突出区域畜牧业资源优势发挥及区域畜牧业资源整合和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它是区域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核心价值在于畜牧业资源的转型开发利用,而畜牧业资源又是一个复合型资源范畴。畜牧业资源包括畜群种类、草原资源类型等,地理气候因素、草原资源类型是畜牧业资源的核心基础,不同地理气候因素及草原类型其畜牧种群及生产能力不同,畜牧业经济产业发展优势不同,最终其畜牧业资源经济功能不同,相应畜牧业经济产业结构和畜牧业资源运营发展方式就不同。最后,内蒙古草原经济功能区构建应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内蒙古草原地域广阔,草原类型差异性较大,草原经济功能区构建要因地制宜,充分认识草原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功能,充分认识不同地域、不同草原生态环境及物种条件其功能不同,这就要依据草地资源的经济性能、生态功能等产业化利用特征,科学构建基于草地经济功能、草地生态功能等实施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的功能分区模型,建立以区域畜牧业经济主导功能区为核心的空间格局为主的草地资源分类经营调控机制,形成草地资源在经济功能、生产系统空间结构优化,实现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与畜牧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兼顾的区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保障草原草地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东北、华北、西北,跨越了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三个气候带,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占据着大陆北方季风主通道和东北、华北上游水源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草原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调节功能,其生态状况关系整个三北地区生态安全。不仅是我国畜牧业经济的重要资源,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防线,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因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实现草原经济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不应该纳入生态环境范畴,而应该纳入自然环境范畴,不应该将地理环境、地质环境的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问题相混淆。如内蒙古的一些沙漠戈壁有其特殊的区域环境地理功能,而且某种意义而言,这些特殊的地理植被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因此,应该树立大生态、大资源的环境资源观念,科学看待和分析自然环境状况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第二,由于草原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这类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采矿、开设工厂等草原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环境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局部植被破坏的环境问题。这类环境问题根本解决途径在于优化工业经济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资源利用科技水平,着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二是农牧业经济发展造成的问题。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造成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就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而言,根本问题是要解决草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通过转变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解决草畜矛盾,解决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问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总体上集约化程度比较低,草原资源效益不高,而又面对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因此,内蒙古草原经济需统筹草原工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治理与工业、畜牧业产业经济空间合理布局及环境全面治理保护相结合。特别要把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放在环境保护的核心地位,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实施草原畜牧业经济主体功能区战略,通过对区域草地资源的分类运营,优化畜牧业经济主体功能区,促进草原资源产业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草原产业经济空间格局,实现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三、加快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草原经济功能区构建,在于草原畜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集约化运营,在于着力推进畜牧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这就要转变草原畜牧业经济运营观念,明确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域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有利于转变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力提升为指导思想,以打造特色草原畜牧业经济产业为龙头、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特色产业集群为纽带、草原区域经济畜牧业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构建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特色功能区,以此为基础规划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

(一),以构建区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为基础,优化区域畜牧业经济空间格局。目前,内蒙古畜牧业经济仍呈现区域互补协作发展不足的状况,整体经济优势得不到发挥,而区域经济功能区是实现区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组织形式。因此,立足优化区域畜牧业资源配置,综合考虑畜牧业经济发展整合效益,从区域畜牧业资源基础条件谋划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区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优化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和提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畜牧业区域经济应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草原畜牧业资源富集区和畜牧业产业化经济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形成草原畜牧业区域经济功能区间合理分工,强化区域畜牧业协作整合草原畜牧业资源,形成新型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新格局。

(二),发展特色畜牧业产业经济园区,奠定构建畜牧业经济功能区的产业基石。构建畜牧业经济功能区要以特色畜牧业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发挥区域特色畜牧业产业规模效应。区域草原资源特色需要以产业化经济园区作为转化平台,特色畜牧业经济园区是实现草原经济产业规模化、产业集约化的组织形式,是草原畜牧业区域经济功能区的重要支撑。因此,要以特色区域草原畜牧业功能区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草原资源禀赋、区位自然生态条件差异,因地制宜打造畜牧业产业经济园区。

(三),以推进草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打造草原畜牧业经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突破单产业的边界,实现产业资源利用互补,提升资源总量效益,形成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竞争力效应。打造草原畜牧业特色经济产业集群必须从草原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益、畜牧业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畜牧业产业经济要素优化整合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考察,坚持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运营的指导思想进行经济园区产业集群规划设计,着力解决畜牧业产业链打造及畜牧业资源规模效益、集约效益的提升问题。

(四),培育畜牧业特色品牌龙头企业,发展草原畜牧业经济支柱产业。企业是产业经济园区的基本要素,特定产业由同类企业构成,园区发展能力与产业构成密切相关,而龙头企业对产业经济园区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要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目标,加快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合理统筹畜牧业产业布局和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启动企业创新驱动,特色发展计划,加快畜牧业产业升级,优化畜牧业生产要素运营空间结构配置。以草原畜牧业特色经济功能区为基础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畜牧业产业品牌龙头企业,形成区域畜牧业特色支柱产业。

基金项目:中共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与产业化发展课题阶段性成果。

(执笔:徐永平 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法学博士;课题组成员:向荣 呼和浩特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托娅 内蒙古党校教务处副主任科员)

草原教案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的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民生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稳定社会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因此,快速、合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决定我国农业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重点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面临问题及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思考

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拥有世界最广阔的农业资源,因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显露出许多问题,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之一。如何选择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如何合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都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1 农业经济概述及我国农业经济现状

1.1 农业经济概述 农业经济又叫劳动经济,也就是指通过劳动开发农业资源,创造财富,发展经济的模式。到现在人类的农业经济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在人类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几千年来,农业的重要地位一直未发生改变,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每个国家所重视的民生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人们认识到只有进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保证人类的生存空间,否则自然资源用尽的时候人类也就无法生存。提到农业经济,很多人就会想到“管理”“制度”这些词语,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力量。许多国家都针对本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制定了相关的农业管理制度,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推动本国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1.2 我国农业经济现状 在我国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生产工具以及种植技术都是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发明各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和技巧,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农业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但是,之后便逐渐减缓了发展的速度,技术也开始停滞不前,农业经济发展到高峰之后也出现了很长时间的停顿期,这也使得传统农业经济的结构长期存在与社会的发展中。总之,传统农业经济因其自身的生产效率的限制以及较低的经济收益,使得其不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只有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踢掉传统农业经济的包袱,过渡到现代农业经济时期才能够唤醒经济发展的活力。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经验比较丰富。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和弊端,经历了许多成功与失败。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传统农业经济已经成功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型。现代农业经济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农业改造,现代生产力已经逐渐取代创痛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素质也大大提高,农业管理系统也日臻完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3 我国实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2以上。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已经进行了多次农业经济结构,在农业资源和环境改善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实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1)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载体,而我国的“三农”问题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仍旧存在资源消耗多、污染多、收益少的状况。我国的农业资源是有限的,承受的压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转变农业经济模式,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为了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值的增加,实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的。国内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副产品加工系统不够完善,初级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使得农产品价值降低,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实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深加工和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减少农产品的浪费,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同时能够减少副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顺利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我国农业的生产现状促使我国实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化肥、农药、饲料等科技制品在农业中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加重,如果不及时采取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4)国际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促使我国实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产品出口需要受到别国的贸易壁垒限制。由于国内农业生产的生态和安全意识淡薄,农产品的安全指标不够高,导致我国的农产品难以打开国际市场,难以取得有效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5)实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很容易受到破坏,农业与自然环境最为贴近,人类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因此,实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

2 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一个战略的眼光来对待。到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合理的解决。1)我国是农业大国,而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却很缓慢。长期以来,我国采取利用农业补偿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战略,使得大量的农业资金流入工业和城市中,农民收入普遍低于工人及城市人群的收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阻碍了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2)相比较一些国外的城市,我国农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一方面由于我国科技水品与发达国家相差较远,农业机械效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长期收入较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综合素质低,难以保证农产品的综合指标;还有就是农产品的信息比较闭塞,不能够及时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这些因素都最终导致农民收入无法提高,农村经济落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结果。3)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巨大。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民的数倍甚至数10倍,导致生活水平差距巨大,许多农村农民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大量农民和受教育青年离开农村,在城市里另谋生路。农村土地资源缺少农民种植导致我国农产品数量急剧减少,农业结构遭到破坏。4)我国普遍的一个现象是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我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面积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现象,生态问题十分严重。这些问题带来的自然灾害也是层出不群的,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若干年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农业生产也将无法进行。5)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竞争力。我国农业规模较大,但是基本属于零散种植,缺乏规模化管理,农产品科技含量也不高,各项指标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因此,规模化种植和高价值农作物的集中种植迫在眉睫。有了高价值农作物的生产和销售,再辅助以规模化的生产,相信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越走越好。

3 如何顺利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顺利的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农业的进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关于如何顺利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需要重视国内农业科技力量的研究和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经济收益,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的问题。2)要对农村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鼓励农民种地,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3)加强我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对于有限的农业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严格控制,禁止盲目增加农业经济收入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力度治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环境问题,实施退耕还林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措施。在农村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的回收再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减少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成立农业合作社,形成农业产业化种植。一方面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和种植技术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引进有价值的经济作物,统一种植,增加经济收入。形成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提高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再辅助以一些政策的照顾,相信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好。

4 结束语

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长期、深入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促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在新的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联紧密,不但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坚持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上一篇:项链教案下一篇:蜀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