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2023-04-15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學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渠道,为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探讨了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引言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生活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生活化实践教学能够以生活体验为基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探索和实践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如何充分发挥生活化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教学改革内容。

1、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知识内化能力和水平践行标准化教学工作,结合任务教学法、小组教学机制等多元化方式,确保能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真正完善识别重点信息策略的方式,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提供必要的支持。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知小学生学习的特征和思维特点,要将重点落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例如,教师在讲解生字生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去查字典,然后组织学生利用“分享小会”的方式分享这个字的演化、词义、组词造句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全面优化语文学习素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因为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对事物还没有形成非常独立的思维和认知看法,此时教师就要借助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要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的理念和思维,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能在规划内得到创新和升级,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2、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2.1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习讲究策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策略和侧重点。比如说在给学生讲阅读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识别重点信息策略”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一段相对较长的文本中识别重点信息,快速获取文章大意。这时候老师就要让学生重点注意文章的题目、开头段和最后一段,每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或者一篇文章中字体加黑的部分,这些都是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值得注意的地方,因为重要内容往往隐藏在这些地方。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随手勾画以及随文批注,就是在看到某个自己觉得有感悟的地方就随手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读书需要有详有略,有时候为了研究某个问题,要去查找很多资料,但是我们在找资料的时候不能把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从头到尾完整地读完,但是也不能草草略过,对于自己想要获取的资料,要读得仔细一些,其他的都可以跳过。这是阅读的时候要用到的方法,随手勾画则是学生在阅读时候要养成的一个习惯。

2.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

语文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不仅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在班上定一个规定,要求学生在每次语文课前做一个3-5分钟的交流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生活小窍门什么的。课前交流分享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克服害羞的心理,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相互了解。

2.3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讲究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且很多东西是课本上所没有的,需要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目前适合小学生的读物还是很多的,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等,老师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书籍,让学生自己去找来阅读。可以每天读一点点,不用一次读太多,但是得每天坚持。老师可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建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看过的认为好看的书带来学校,在要求每个学生都爱护书籍的情况下让学生相互交换传阅自己的书。可以每周评选一个“读书小标兵”,并给予受表彰的同学一点奖励,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一些书。

2.4多设计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也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创造一些机会,多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比如说,让学生每天写一句话,可以是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可以是今天的心情感受,因为很多小学生还没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他们会觉得日记写起来任务太重,要写很多东西。这个每天一句话就是不要求学生写多少内容,就写一句话就好了,但要保证每天写,然后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也在下面写上一句话,可以是给这个同学的建议,也可以是对这个同学今天表现的评价。师生之间用这样方式一种进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2.5老师加强自身储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或者灵光乍现,背后都是丰富的积累。有句话说:你给别人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有一桶水。小学语文课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背后很多东西是需要老师有丰富的积累以及良好的语文素养作为支撑的。比如老师在讲某个知识点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例子来支撑这个观点,比如讲到认得心灵美的时候,《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卡西莫多虽然长得很丑,身体残疾外貌畸形,但是他有一颗很善良的心灵,在看到美丽的姑娘艾丝美拉达被无辜迫害的时候,他把她带离了绞刑架,藏在教堂里面。就是说,我们评价一个人怎么样,不能只看外表,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才是更重要的。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们必须要不断探究语文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并且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性,贯彻因材施教战略,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吉香.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17.

[2]黄益鑫.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9(59):35.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更注重科学性,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教学改革的落实体现,加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教学比较重要。本文着重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美育的功能及特征体现进行阐述,并对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具体教学详细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美育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精华,是我国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古诗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对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培养也有积极作用。只有充分注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究,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能力的提高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美育的功能及特征体现

1.1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美育的功能分析

在小学教学中,古诗教学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所谓美育是对学生实施精神情感的教育,通过和古诗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审美能力方面得以增强,让学生真正体会古诗的美[1]。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是多样化的,其中在社会功能层面,由于个体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在接受美育过程中会对美进行创造及传递等,对个体的情感得以促进,从而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再者,美育对个人的成长有积极促进作用。美育教育在感性体验的作用下,对个体的自我成长进行促进,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在人格方面健全发展。美育的文化功能方面比较突出,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美育是对文化的升华。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教学,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比较有利。

1.2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美育特征体现

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特征层面看,有鲜明的呈现。在美育的全面性特征方面,由于美育没有明确范围及包罗万象,不仅理性更感性,在社会及自我意识方面也有所涵盖,所以在全面性的特征上有着充分的呈现[2]。在过程性的特征方面,由于美育主要是对人的审美及情感认知进行培养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就能对古诗营造的氛围有切身的感受,对自己的想象力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另外,古诗教学中的美育特征方面的趣味性比较强。美育并非是单学科的,也是艺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古诗所营造的意境发挥想象力及抒情遣怀,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感性思维的培养比较有利。

2.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教学探究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要注重相应方法的科学应用。在具体的古诗教学中,对古诗要反复朗读,对古诗的语音美进行感受体会。古诗和音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每首诗都是动人的音乐,古诗的节奏感及韵律美等能够使学生的情感精神得以升华,让学生在朗诵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的美[3]。反复诵读古诗,才能真正对其中的美有切身体会。在实际朗诵中,老师可以进行示范,对古诗的语调和节奏等进行准确的把握,也可通过网络资源的应用,对古诗的朗诵进行跟读,逐渐体会古诗的美感。

在古诗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要充分让学生对美有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在观察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古诗中存在鲜明情境的,不仅要让学生想象,还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感受。为拓宽学生的视野,老师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走入生活,走入大自然中,对古诗中的景色场景进行感受。

例如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在对古诗《村居》进行美育教学时,老师要让学生对春天的生机进行体会感受,通过带领学生春游,让学生对美有更深刻的体会[4]。在蔚蓝的天空下,学生看到花开听到鸟鸣,对大自然的风光有别样的欣赏。对学生的心灵也能起到净化的作用,让学生对真实的美有更深的体会。

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学,还要让学生对美进行描绘。使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学习古诗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诗中的场景进行描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积极主动性的调动比较有利。

在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对学生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多感官调动,让学生对古诗中的形象美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深化古诗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教学,是对素质教学的反映,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只有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实施,才有助于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新的教学发展环境下,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加强美育教学,对实际的教学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平.卓越课堂背景下语文古代诗歌教学融入审美教育的路径初探[J].语文建设,2016(02).

[2]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9).

[3]张继伟.浅析幼儿园古诗欣赏趣味性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

[4]周登峰.小学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浅谈[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幽默诙谐、自然得体、悦耳动听,这样,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更好地帮助学让接受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让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 有效地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总之,语言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 老师教学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所以, 语文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地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老师上课的语言要想做到抑扬顿挫, 最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达到目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调控,老师要注重对教学语言地巧妙编排和组装合理。 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主要可以从:(1)老师在讲授到重难点的时候要加强语调,一字一顿,声音响亮;(2)过度语言有一些讲背景等知识的话语, 我们可以稍微的加快语速,音调也可以变得低缓一些;(3)在表现一些较为强烈的心情和反应的时候,例如:兴奋、壮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结构的语言, 慷慨激昂。 当表达宁静、优美、悲哀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等方面来体现。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安静的场景,这样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当这节课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所讲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尽量用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为本节课留下较深的疑问,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堂的理解。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舒缓连贯,疏密相见的特点。 懂得教育艺术和教学语言技巧是对老师最为基本的要求, 也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学语言,句子连贯和拘役清晰、逻辑合理,然而,在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够紧锣密鼓,没有停顿。 老师所说的语言必须要流畅,并且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起伏,语调平淡无奇,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而不能够一直使用一种语调。 还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调配信息,合理地安排讲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知识应该要注意语调的差异。 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紧张中拥有松弛,在激动之中也要有舒缓,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才可以张弛相继,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更有利于愉悦的学习,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些导语,可以让学生稍作休息,然后再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 老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不急不缓,还要先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再合理地组织语言,才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语言还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的特点。 老师讲课应该带有丰富的感情,理解、感悟、合理地运用语言,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 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产生有效的、积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 只有在老师在清楚和熟练地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工具,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情饱满、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学生听得更有趣味, 更有激情, 更加津津有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运用教学语言, 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小学语文是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学生的成长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老师所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语言对于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双减”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需要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理解及应用能力为主要方向,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培养。文章以城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作为分析与研究的立足点,通过充分认识“双减”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开展创新途径的探索,以期为城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双减”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大量农村地区人口不断向县城地区涌入,使得城区小学在学生生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教育目标,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等具体情况,开展由针对性的创新教学路径探索,以確保创新教学工作的高效。

一、基于“双减”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重要意义

“双减”教育理念以减少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为途径,以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素养以及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基于“双减”教育理念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同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可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利于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以城区小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城区小学学生在生源质量以及家庭教育观念、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部分家长教育意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同时加之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基础与原有城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此现状问题面前以“双减”教育理念作为基础,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对于全面提升城区小学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家长教育观念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性作用。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工作的开展,对于全面提升城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促进语文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等均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实践途径。

二、基于“双减”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创新教学实用性

城区小学学生在生源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因此基于“双减”教育理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提升创新教学工作的实用性及有效性。一是,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阅读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性地位,可以通过从每日阅读时间、阅读内容、读后感记录等量化指标的规定方面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重视性,随着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逐渐减少量化作业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内容。二是,关注学生个体情况,开展有效教学指导。对于学习基础较落后,积极性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家访、谈心等工作,获取更多学生信息,帮助学生寻找问题原因,进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学习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基础的巩固,对于后续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二)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工作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对于从农村地区新转入的学生而言,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减少学生对新学习环境的陌生感与无助感,促进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方式,将学生按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活跃性等不同现状,进行合理划分,使学生之间以合作方式,提升团结精神和意识。可以起到优秀学生示范和带动性作用,激发更多学生踊跃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教师针对小组讨论、学习情况,对错误之处进行指正,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问题思考,还可通过师生辩论等形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活跃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选择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性作用,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喜好、探索欲望的教学资源,可以起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作用。同时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还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性,例如阅读教学活动、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在选择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实际年龄、心智发育、思维特点等方面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紧密又具有创新发展特点的内容。比如人工智能教学知识和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对现代人工智能电子产品喜爱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特征,可以借助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知识点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家校合作,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

城区小学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和重视程度方面与发达的大城市地区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落后性,特别是由农村地区迁移到县城生活的学生家长,受到自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自身教育认知方面的影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缺少关注与正确的教育方法。开展家校合作方式,可以通过学校、教师在家长群体当中开展各种教育理念的宣传以及教育方法的指导等途径,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的作用,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奠定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有直接影响关系,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教学地位。基于“双减”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必须充分立足学生实际,注重家校合力教育功能的发挥,才可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盛黎.快乐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讨[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3.

[2]朱东怀.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探究[J].考试周刊,2020(10):55-56.

[3]王振凯.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9(04):77.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小学阅读指导承担着启蒙阅读的主疆场作用,探索适宜的校本阅读形式和营造良好的校本阅读氛围是实现小学生有效阅读的必要措施,在深刻分析校本阅读存在的利弊之后有效地在校本阅读实施过程中渗透群文阅读理念,既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通过联读群读的方式实现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还能达成从浅表性阅读向思维性阅读的过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校本阅读  群文阅读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群文阅读”联动“百读计划”创新阅读形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9]GHB1399。

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让阅读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终将成为语文学科的被淘汰者。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小学阶段的阅读积累成为了重要阶段,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属性也决定不管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形成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该在该阶段大力实施。因此,绝大多数稍有规模的小学都应该自主开展校本阅读,并不断创新校本阅读的形式。而群文阅读,其独特的阅读特点和阅读方法已经成为普遍被小学生接受的一种新型阅读,也正在逐渐走进每一所学校。那么,如何在校本阅读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的实际意义

可能是由于以往教学惯性的影响,不管是学校还是语文老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范围也相对的局限。虽然大多语文老师知道,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范围也仅限于课本。更不要说开发或者组织设计有特色的校本阅读以及群文阅读了。这就充分说明老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发现校本阅读、群文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事实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校本阅读在本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进行,并结合本校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的同时,更当成一种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如,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打开学生思路、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写作时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有话要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校本阅读中群文阅读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远大情怀和阅读学习的兴趣。

二、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存在的问题

1.注重形式,群而不融,缺少关联性

不管群文阅读是在什么形式下进行,它的主要作用是要突破传统性、单一式的阅读方式,要让学生围绕多个或一个主题,就统一化的文本进行讨论,找到共同点、关联性,达到共识,从而互相促进认识。但事实是,在目前校本阅读中,笔者发现好多的所谓群文阅读只存在形式上,群而不融。比如,阅读文本上的群而不相同,阅读方式的上群而不相融。这样看似老师在校本阅读中热热闹闹地组织了群文阅读,但是由于内容不同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法交流、讨论,使阅读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收获。或者有些老师,纯粹误读了群文阅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毫不关联的内容,就以为进行了群文阅读,其实这种阅读就等于单纯、传统的阅读,不是说没有意义,没有收获,但是实现不了校本阅读与群文阅读相加要实现的综合性、复利性目的。

2.群文阅读的目标性不强,没有主题性

在校本阅读中之所以要渗透群文阅读,就是想用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打破学生对阅读的传统认识,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形式,懂得如何更有效、快速地阅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很多群文阅读活动中存在一个影响阅读效果的问题,就是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没有目标性、主题性。看似学生为了一个目标,进行认真地阅读,但是多个内容没有提出统一主题,学生的阅读各有各的线,各有各的注意重点,虽有同质化的阅读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议题,使群文阅读思想散乱,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自然,相应的阅读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事实证明,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没有主题性和目标性,是影响阅读效率的关键。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想通过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閱读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实现群文阅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目的,惟有树立目标、明确主题,才是实现群文阅读价值的主要途径。

3.在群文阅读中缺少指导性,阅读效率不高

无论是在语文任何环节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老师对学生只是传授知识,不进行过程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不但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状态,更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夯得不实;二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灵活,所以影响到他们整体的学习质量和成绩。所以,无论是在传统的阅读中,还是新型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方法也很重要,学生没有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他们或许只会为了阅读而阅读,没有目标性,也不会主动为了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句金句进行思考。但是,在具体的群文阅读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只重内容、主题和形式,对于阅读过程的指导、方法上的指导非常不足,所以导致校本阅读中即使成功渗透群文阅读,阅读效率也不高。

三、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出发点,择书而读,在校本阅读中贯穿群文阅读理念

任何形式的阅读,都应该是建立在充足的兴趣之上的,没有兴趣的阅读是呆板的、无效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要先激发阅读的兴趣,所以,开展校本阅读,首先必须以点燃阅读兴趣为出发点。而群文阅读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性特征,在校本阅读中打破传统的“一书共读”模式,贯穿群文阅读的择书理念,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遴选读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强调阅读的文本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结合点,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在校本阅读中去把自己喜爱的一类书或同一作者的书进行集体性阅读,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自己的阅读主见,渐渐地喜欢上阅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观。

2.以挖掘阅读深度为着力点,联书而读,用群文阅读唤醒校本阅读的效能

校本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组织灵活,方法开放,参与面广,覆盖面积大,能有效地全方位推进整体阅读力的提升,而其最大的弊端也是形式太过统一,在反映单体阅读成果上不够突出,这样往往造成一种“吃大锅饭”或“一勺烩”的现象。导致出现的最终结果就是一部分能够自主建立阅读方法的学生逐渐会读、爱读,而一大部分缺乏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跟着“打酱油”,慢慢失去了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校本阅读随之失去效用。而群文阅读则不然,它更加强调文本间的联系感,更加注重阅读进行中的思维过程,从议题的提出、文本的选择、群文的组建到阅读的发现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它可以面向每一个阅读个体,根据阅读者的爱好实现联读,并通过“群阅”建构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念,很好地规避了阅读的粗糙性和肤浅性。因此,在挖掘阅读深度方面,有着比较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有效唤醒校本阅读的灵感,让校本阅读更具灵性,更加突现阅读的效能。

3.以创新阅读方法为落脚点,求同存异,用群文阅读促进校本阅读的发展

随着校本阅读的逐渐深入,我们会发现,它会经历一个瓶颈期,由于实施时间长、模式固定,参与组织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在一个阶段产生一定的倦怠感,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修正或者创新,它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无疾而终。这个时候,群文阅读“单篇带多篇”、“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阅读指导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填补和变通,在校本阅读的大框架下,有效地融入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发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或一篇读物去自由寻找更多的和该读本(该文本)相关联的类似的文章去阅读,组书、组文来群读,求其同而存其异,进而实现校本阅读的加速推进,用形式的创新延长校本阅读的生命。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提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校本阅读前景更加广阔,为群文阅读滋生温床,两者互为犄角,相得益彰。

4.以培养阅读习惯为契合点,双剑合璧,用校本阅读催生群文阅读的信度

信度是反映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最直观的标准,任何模式下的校本阅读,其最终要达成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终身读书奠定基调。校本阅读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对正确的方法、健康的姿势、良好的形式都有特色鲜明的要求,群文阅读更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它强调阅读思维的建立、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核心阅读素养的架构,可以说两者出发点一样,但侧重点却大相径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总目标是这样定义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中足以看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甚于阅读方法的培养,只有好的习惯,才能催生好的结果。所以,找到校本阅读和群文阅读在培养阅读习惯上的契合点,让两者双璧同辉,更能有效提升阅读的信度和效度。

5.以奠基终身阅读为生长点,一以贯之,用群文阅读点燃校本阅读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往往从一个侧面影射出学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发展,校本阅读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终身阅读观念的建立起着一衣带水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校本阅读,都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阅读理念。群文阅读自提出以来,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快速推开,其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人文性,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生长在全民阅读的基石之上,紧紧勾住立德树人这根弦,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校本阅读中不断渗透群文阅读的理念,并且有效地促使两者联动起来,以校本阅读为“根系”,以群文阅读为“叶瓣”,形成双向驱动模式,既能充分扩大阅讀的外延,又能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凸显读书的品质。从而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其沉睡的潜能,激发其封存的天资,开启其关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另辟蹊径。

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之于小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承担启蒙阅读教学义务的小学阶段教学,必须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开展校本阅读的必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实践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构建“大阅读”观,这样,才能既永葆阅读的活力,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又体现阅读的价值,让学生感觉阅读带来的精神升华,同时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静芳.《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3]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4]李荣冉,翟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策略——以于永正与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程设计的比较为基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5).

[5]范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1).

[6]肖芳伟,张文滔,刘桂香.整合资源,重新建模之单元导读课——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主题补充阅读教学模式例说[J].课外语文,2016(9).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