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个人论文范文

2023-03-18

幼儿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1篇

一、奠基和准备

个人理论的形成一般会受教师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它不是天生便寄存在教师头脑中的,是长期教学实践的产物。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个人理论的产生也不例外,必然经过一定的奠基和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过渡,逐步适应教学,并习得相应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能够自主地把握基本教学实践能力。随着教学工作独立意识的出现,教师个人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能以自己的方式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表面上看,这一阶段与个人理论的产生无任何关联,但初始状态是一种沉淀劳动,是一种潜在的资本和生产力。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最初阶段虽只能积累教学经验,而这一阶段的经验积累却是个人理论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甚至这一时期会蕴含着个人理论的雏形,只不过它还只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而已。

这一阶段对以后个人理论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这种精神可以转化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为以后教师思考研究教学并形成个人理论奠定基础。邱学华老师在谈到自己早期在农村当代课老师的经历时说:“5年的农村小学教师生涯,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它是我尝试人生的起点,它确定了我一生的追求,它使我同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奠定了我搞教育理论研究实践的基础。”窦桂梅老师曾经在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当了将近5年的代课教师,她先后带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等课,对于一次次的换岗经历,她分外珍爱,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二十多年过去了,回首那段岁月,她存留在心中的更多的是感激,这段经历丰富了她从教的内容,使她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这5年的经历使她变得更深刻。就教师个人理论形成的奠基和准备时期而言,这一时期是不可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对于有着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和研究意识的教师来说,这只是一个熟悉教学的过渡阶段,而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他们可能会借助奠基阶段积累的教学经验来应付余后的教学人生,永远陷入早期教学经验的窠臼无法自拔,今后的专业成长难以取得突破和进展。

二、注意和觉醒

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始摆脱对前人做法、他人经验、教参资料和固有方式的依赖,开始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自身优势的理解与认识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考自己的特点和定位,规划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追求,对过去习惯不焉的行为进行理性的分析。“如果兴趣不是满足于只是浮光掠影地取得知识,而是指向知觉印象的铭记在心的话,那么在对那些特点作了最初摆明的浏览之后,兴趣就会再生的从那些特点的总体中把那些具有特征的特点突出出来,并首先把目光对准它们。”随着教师对自身教学兴趣和关注点的产生,其个人理论开始萌芽,教师开始有意识的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活动。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自我意识产生,开始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形成对教学的初步认识,并主动地对教学开展研究。对个人而言,知识除了认识论水平上的“知”(把握逻辑的东西),还必须有本体论水平上的“悟”(理解、领会)。在研究的过程中,真理开始从教师内心主动地上升到清醒的觉悟,并且与清醒的觉悟相协调,理智出现了飞跃。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的发生是一个从自身与外界事物之间的接触点开始,循着由外部和内部所给予的两个相互补充的方向,由较初级的结构逐步转化为较复杂的结构的过程。个人理论的萌芽、觉醒与教师个人的思考和研究是分不开的。韩军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技术化”和“伪圣化”现象,忽视对学生真实、个性、自由精神的培育和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关注,他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深入研究,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师个人理论的觉醒除了教师主观的思考努力外,还有一些偶然因素的作用,如关键事件的推动。李吉林老师在面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单调、呆板、低效”等弊端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幸运地遇到了英语教师蒋兆一先生,并从蒋先生那里了解到了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和功能教学法,从而触动李吉林老师开始思考把外语情境教学移植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这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三、实践和内化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个人对教学的观点和看法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提升。只有当教师具备了和意义有实际联系的某些情境的经验,他才能掌握这些符号、规则、理论的意义。诚如一位思想家所说:“理解探戈的最佳方法就是跳,而不是分析!”实践和认识、知和行不能割裂开来,思想劳作和观察劳作必须同时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在具体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这种初级形态的个人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和对象发生内在的关系,才能在认识中和对象发生外在的关系。而只有在认识上和对象发生外在关系,观念如实地反映对象,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变革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就自己的观念、想法进行教学实验,并在实验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教师通过实践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再将这些认识用于实践,循环往复,逐步递升,最终形成了自己对教学独到的思考和认识。

李吉林老师在分析了英语和语文有着语言教学的共性之后,认为情境教学法也适用于语文教学。于是她就开始了局部的尝试。第一次她用在了《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上,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描述中运用提示语。她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情境的创设,语言活动进行得很热烈,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于是她把实验继续下去,同时不断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意识到情境不仅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而且在情境中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于是她开始了怎样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思考。她通过10年的实践和研究形成了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李镇西老师的语文民主教育理念也经历了教育浪漫主义——教育现实主义——教育理想主义的长期探索历程。邱学华老师在对尝试教学长达40多年的实验研究中,形成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在尝试中

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根据这个理念,他在实践中逐步建构了尝试教学理论。可见,在实践中探索并检验自己的个人理论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事实的财富并不必然就是思想的财富,“经历的时间长度并不能自动给予一个人洞察力和智慧”。教师的个人理论根植于教学实践,在反思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意识到通过实践可以使生成的理论更加系统化,同时理论又必须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并指导自己的实践。邱学华老师正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反思自己而成为一位教育家的。诚如他自己所说:“我深信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而我始终没有离开讲台。我的新方法、新思考,都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萌发出来的。”教师的个人理论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是教师进行长期教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不断反思、提升的结果。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与逻辑上的严格论证,教师不仅把握了教学事实的现象,而且把握了教学事实的本质,对教学实践的认识不但具有感性的表象,更具有理性的抽象。这种理性认识阶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是感性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并使感性认识条理化、规律性。经过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认识进入了“以道观之”的层次,即教师看到的教学实践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教学现象,而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贯穿起来相互联系的整体。

四、组织和升华

在实践的基础上,生动的直观上升为抽象的概念,事实之间的联系为思维所把握,这就是从实践到理论。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教师必然积累了丰富的认识和观念,但需要把这些观念和认识进行抽象,以一个明确的概念将这些观念和认识贯穿起来。“人能够通过一个观念的思维王国来构筑他的知觉世界;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个方法人才能给栖居于他身上的精神源源不断地输送现在被排挤开的本能的力量。这等于说:人能够把他的才能中的能量升华为精神的行动。”要表现一个事物,仅仅能够为了实际的用途而以正确的方法操纵它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这个现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并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以便发现它与其他对象的各种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对感官获得的材料进行抽象,否则,只会迷失于经验之中。在进行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总会把自己从实验中获得的认识加以总结、提炼,将自己在教学中获得的认识和观点进行组织、归纳,进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虽然这种理论体系因个人的能力、兴趣、禀赋在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存有差异,但它的确反映了教师个人对于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教师的能力和关注的兴趣点的不同,教师对自身个人理论的组织大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将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法。如,靳家彦老师的以“语思统一,口书并重,内外相通,训练得法”为主要内涵的“导读法”,宁洪彬老师的“语文基础知识卡片设计教学法”,张思中老师的“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外语教学法,张思明老师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法。二是在教学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及理想追求。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价值取向,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学认识、教学理想的观念体系。如,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李镇西老师的“语文民主教育”,魏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黄爱华老师的“智慧课堂”等。三是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体系,如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理论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这两位老师的教学理论被广泛地传播和应用,已经变成了一种公共理论,达到了个人理论发展的最高境界。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有的教师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或教学理论,甚至把它总结成为一种可以推广适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优秀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建立的,是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模式的形成为他人使用该教学理论创设了条件,标志着个人理论开始升华成公共理论。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尝试教学思想是邱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感悟、提升而来的,经过大规模的试验和长期实践的探索,形成了尝试教学的基本模式,现已被很多中小学校的数学教师所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说的几个阶段只是大致勾画了教师个人理论形成的迹象路线,难以反映每一位教师个人理论的具体发展进程。而且这几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此外,不论是感觉还是思维,人的所知、人所把握的为我之物总有它的局限性,随着教师对教学认识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教师还将不断改造着自己的教学理论。因而,个人理论作为教师自身对教学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不是一个静态的知识体系或观念的集合,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体系,是“原初的视界”与“现在的视界”的不断融合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个人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生成过程,在性质上是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一种历程而不是终点,教师要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学习、思考、实验,进而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教学理论。

幼儿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采用问卷、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园团体学习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各级各类的团体学习活动中,教师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意识淡薄、管理策略数量十分有限、管理策略比较原始粗糙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团体学习效率和质量不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因此受到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团体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调查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团体学习作为园本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团体学习虽然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获取各种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有效地利用这样的学习资源。不少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已成为一种形式化、结构化、模式化而又让人“割舍不下”的学习方式。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和增值的方法,也是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自己的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过程,〔1〕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高效地、有偿地开发和使用智力资本”。〔2〕因此,增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提高教师运用知识管理策略的能力,是改变团体学习效率低下,提升园本教研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与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幼儿园团体学习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运用现状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改善教师“学习投入”与“学习产出”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江苏、广东和河南三省6所不同性质和级别幼儿园中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78份。第二阶段采用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一省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团体学习活动,每次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即时对该班教师进行结构化和半结构化访谈。第三阶段采用访谈法对6所幼儿园中的60位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个人深度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意识淡薄

知识管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及相关实践研究尚十分陌生,有的教师甚至是在参与问卷调查时才首次接触个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本研究关于“知识管理”概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3%的教师承认根本没听说过“知识管理”概念,47.2%的教师“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含义”,25.8%的教师“听说过,对含义略知一二”,仅有1.7%的教师“听说过,也很清楚其含义”。而在关于“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的问题上,在仅有的27.5%自认为“对个人知识管理含义略知一二”和“很清楚其含义”的教师中,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就是“组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的占8.4%,认为是“个人对自己知识的管理”的占20.2%,认为“既包括组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也包括个人对自己知识的管理”的占38.2%,认为是“知识管理中的一种类型”的占32.1%,还有1.1%的教师有其他理解。也就是说,近2/3自认为了解“个人知识管理”含义的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

虽然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理念并不熟知,但在相关问题上,大多数教师有着十分明晰的态度。在“是否可以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管理”的问题上,30.3%的教师认为“当然可以”,52.8%的教师认为“有可能”,15.7%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只有0.6%的教师认为“根本不可以”,还有0.6%的教师“没听说过”。在“是否有必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管理”的问题上,35.4%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58.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仅有0.6%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还有5.6%的教师承认“不知道”。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参与问卷调查的幼儿园教师都认为,既有必要也可以对个人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但在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中,幼儿园教师的行为与理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2.1%的教师“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管理,32.1%的教师“偶尔考虑过”,还有30.7%的教师是“曾经考虑过,但不知如何管理”,只有5.1%的教师是“认真考虑过,也知道一些方法”。也就是说,95%以上的幼儿园教师在参与团体学习的过程中,是依照个人长期积累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学习方式持续着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学习”,无意识地执行着“原始”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起始于个人的学习,倘若个人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管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3〕借助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思维品质的改善,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实施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然而,由于对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缺乏认识与了解,广大幼儿园教师虽然经常参与各种园内和园外的团体学习,但明显缺乏对团体知识资源实施管理的意识,也明显缺乏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有效挖掘团队中可利用的信息与知识资源的策略意识。教师按照幼儿园的学习安排,按部就班地参与各种团体学习的活动,至于运用什么样的知识管理策略、为何运用这样的策略来提高个人在团体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能力,则几乎未曾考虑过。知识管理意识和策略运用意识的缺乏,导致团体学习资源的浪费和教师个人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数量十分有限

“知识管理与教育文化是相通相融的,而且教育是导致知识管理成为自身核心文化组成部分的路径。”〔4〕尽管幼儿园教师知识管理意识和策略运用意识十分淡薄,但研究者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发现,在团体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实际上已不自觉地使用了一些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比如,记笔记、交谈、积极参与研讨等。对团体成员中一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69.1%的教师表示“很关注,也很努力地学习”,22.5%的教师是“略有关注”,只有6.7%的教师是“不大关注”,还有1.7%的教师认为“就那回事”。可见,广大幼儿园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虽然并不熟知,甚至根本不了解,但不少教师在团体学习过程中无意识地实施着个人知识管理,并凭借已有经验和学习习惯,运用了一些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这些无意识运用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数量还十分有限,内容也较为贫瘠,更为关键的是,它们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理的边缘化境地。

问:在团体学习时,你主要使用什么样的知识管理策略来提高个人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Q教师(6年教龄):团体学习中,我一般都通过记笔记保留材料,如果发了材料,我就不怎么记了。我从来没想过用什么策略来提高自己团体学习的效果,也从来没有人提醒我怎样才能有效学习。如果记笔记算一个策略的话,我就是通过记笔记参与团体学习的。

Y教师(12年教龄):我们幼儿园每两周进行一次团体学习。有时会先看一些教师上课,大部分是从杂志上找一些有关的内容来学习。学习时,就某些问题或某节课进行交流讨论,对有些学习材料或某些有启发性的话语作记录。有时大家也会争论一些问题,但都是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我周围的教师几乎都是这样的,没有人会想到学习效率和知识管理策略的问题。

W教师(1年教龄):我在学校时,没有参加过太多的团体学习,所以工作初期还是挺喜欢学习的。大家一起讨论一些共同的或有疑惑的专业问题,对自己还是会有所启发的。但有时觉得挺浪费时间的,也觉得自己收获并不是很大。在团体学习时,我主要是记笔记,发言的机会不是很多。主要是我自己不很主动,总是觉得自己工作年限短,经验不足,不敢轻易提问,也不敢轻易和别人讨论,怕自己说得不对,别人笑话。

L教师(18年教龄):我已经参加过很多次团体学习,除了园内组织的学习外,还经常被派出去参加区、市或者省外的学习。学习方式都差不多,主要是记笔记、交流、讨论。有时从外面学习回来,也会写点学习体会或反思什么的,那主要看心情,有时是幼儿园要求写的,但不多。

由此看来,幼儿园教师对团体学习的形式十分熟悉,对团体学习效率的问题也有所了解,但由于缺乏特别的关注与引导,广大教师对这些问题普遍缺乏认真思考,只是凭借已有的学习方式和十分有限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已使用了一些诸如记笔记、交流、讨论等常用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但对于诸如写反思日记、案例研习、借用图式和图谱等其他形式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几乎很少使用。比如,在关于团体学习后撰写反思日记的问题上,28.1%的教师从来不写,59%的教师是偶尔会写,只有8.4%的教师是经常写,还有4.5 %的教师是每次都写。也就是说,近九成的教师对一些有用的知识管理策略采取忽略和忽视的态度。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贫乏,使得团体学习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效力得不到有效体现,同时也人为地影响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3.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比较原始粗糙

在团体学习过程中,利用记笔记进行初级的知识保存,通过交流和讨论进行无意识的知识分享,借助别人的经验开展一定范围的模仿活动等,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团体学习中普遍采用的知识管理策略。这些无意识的、初始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还比较原始和粗糙,它们犹如一个未被加工的毛坯,因未经过人雕琢与深加工,其潜在的多项价值得不到全面开发与展现。比如,记笔记几乎是每位幼儿园教师在团体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文本化的普遍方式。27.5%的教师是“非常认真地记,希望把别人的每句话都记下来”,43.3%的教师是“很认真地记,只记自己想要的内容”,23%的教师是“只记别人的主要观点”,4.5%的教师则认为“没必要记,只要认真听就行了”,只有1.7%的教师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了多样化的综合记录。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原始性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策略内在价值的有效发挥。

L教师(20年教龄):作为一名老教师,团体学习时,大家老是让我发言,时间长了,自己也觉得不发言似乎不太好。实际上,有时候纯粹是一种应付,而不是真正在讨论一些问题。讨论要有针对性,要能讨论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G教师(1年教龄):我刚工作一年,学习时,就拼命记笔记,只要来得及记上的就全记上。我发现有的教师只是偶尔记一下,有的教师只记标题,我是什么都记,就这样还老是记不全,总是恨自己没有参加速记班。

T教师(10年教龄):团体学习时,主持人总是让大家积极发言,冷场时,还要一个个点名。组织讨论对于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我觉得讨论时应该有个核心内容,哪怕一次只讨论一个问题,只要大家能有所收获就行。有时事先定好了讨论的内容,为了赶时间,只好点到为止。表面看讨论了,但价值不大。

F教师(6年教龄):团体学习时,我比较喜欢记笔记,园长和同事也觉得我的笔记记得很全面,没参加学习的教师有时还会拿去抄。应该经常看看笔记,这样才能记住一些东西。但是教师们一般都是记完就完了,不愿再去看它,实际上有时候我们争来争去的问题早讨论过,笔记上都有,只是大家没太注意。

对以上团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少数幼儿园教师已有所察觉,但对于这些问题为何需要解决、怎样解决却没有更多的思考。

C教师:我觉得学习时,不能怕冷场老是不停地让大家发言,有时需要先思考一下,或者让大家有所准备。反正大家现在都比较会说,让谁发言都能说上一通,有时是信口开河,说完就完成任务了,听者没有太大的收获。

W教师:我比较内向,不太爱发言,学习时主要是记笔记,其实,记不记都无所谓,也没有人检查。记完笔记最好过一段时间自己再翻翻看看,复习复习。但我也很少这样做,只是需要时查一下,有时也查不到。以为自己当时记上了,其实是漏掉了。

Z教师:我参加工作不久,因为太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团体学习时,有些专业术语都听不懂,也不好意思当面询问,只好埋头记笔记,总想把别人的每句话都记下来。记笔记是我学习时的主要工作。其实记完就记完了,事后也几乎不看。后来就发现,有些弄不懂的地方笔记上记得很清楚,就是没有经常翻阅,将它变成自己的知识。

J教师: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不是特别会记笔记,所以记得比较乱。后来我学习时,就想办法坐在会记笔记的教师旁边,她记什么我也记什么。但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也很想改变改变,但总是想想而已,没有多少实际行动。

四、思考

团体学习已成为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途径。逐步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学会从团体学习的各种“场”中敏锐地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通过合适的策略有效地获取有用的知识与信息,对于追求专业发展的幼儿园教师而言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对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缺乏关注和了解,广大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还十分淡薄,管理能力也比较低下,管理策略更是贫乏与“原始”。因此,作为知识工作者的幼儿园教师,在“过去是组织利用个人的时代,现在是个人利用组织的时代” 〔5〕的今天,主动了解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逐步增强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和运用适宜知识管理策略的能力,将不断改善学习投入和学习产出的不平衡状态,循序渐进地提高个体有效利用团体学习资源的水平,进而带动团体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从融合中走向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岳亚平.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走向自我更新的新选择〔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88(12):17-20.

〔2〕查尔斯·德普雷,丹尼尔·肖维尔.知识管理的现在和未来〔M〕.刘庆林,译.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04:8.

〔3〕彼得·德鲁克,等.知识管理〔M〕. 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4〕EDWARDSALLIS, GARYJONE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M〕.London:Kogan Page,2002:5.

〔5〕野中郁次郎,胜见明. 创新的本质〔M〕.忠鹏,谢群,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85.

On Preschool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Group Learning: Reality Investig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Yue Yap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幼儿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3篇

一、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简单来讲, 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纳税人通过对财务活动的预先安排筹划, 利用税法规定的各种优惠政策, 谋取最大化的税收收益, 其本身具备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在我国, 高校教师的工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若依照个人所得税统一计税方法, 可能出现两个比较显著的问题:一是岗位与薪酬相同的情况下, 纳税比例不同, 二是同岗位不同级别的教师, 税收前后的工资出现了互换, 即原本工资高的教师在纳税后工资反而变得更低, 这样必然会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

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减轻纳税负担, 在提高其个人收入的同时, 也可以激发教师对于职称晋级的积极性, 使得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过从目前来看, 多数高校都将目光一味放在教育方面, 对于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缺乏足够的重视, 导致税收筹划始终滞后于最新的纳税制度及政策, 较高的税率很容易对高校教师的个人生活产生影响。基于此, 需要切实做好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收筹划工作, 帮助教师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 降低纳税金额, 提高工资水平, 在生活得到保障的情况下, 教师自然会更加专注地投身教育事业, 继而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

(一) 均衡调整任教课时费

高校教师在任教过程中, 经常遇到课时多寡的问题, 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的课时安排同样会存在一定差异, 这样必然会导致其薪资水平各不相同。以寒暑假为例, 教师完全没有课时费, 而一旦开学, 课时费又会突然增加, 会导致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工资水平相差巨大, 如果依照实际工资进行税收计算, 则必然出现假期工资低税款低、开学后工资高税款高的现象, 若部分费用采用年终发放, 则可能导致教师因为当月工资高而产生较大的税额。为了预防这种情况, 高校应该对任教课时费进行均衡调整, 按月平均分配, 这样每个月的税额较少, 可以有效避免过度税收的情况。

(二) 工资薪金福利化

高校可以对教师的工资薪金支付方式进行调整, 将部分工资通过福利等方式支付给教师, 这样能够在保证教师真实收入的情况下, 降低其实际所得工资额度, 继而降低个人所得税缴税起点。例如,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交通补助或者免费食宿, 将工资转化为可以看到的福利待遇, 在保证教师收入的前提下, 避免重复缴税的情况。以提供免费住宿为例, 假设某高校教师月工资6000元, 但是需要支付校内公寓租金1000元, 则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6000-3500) *10%-105=145元, 每年个人所得税缴纳税款为1740元, 而如果高校能够为教师提供免费住房, 直接将其每月需要支付的1000元租金从工资中扣除, 则教师的实际收入降为5000元, 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5000-3500) *3%=45元, 每年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540元, 能够为其节约税款1200元。

(三) 合理利用税率临界点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即从起征点 (3500元) 开始, 共设置有七个不同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 每一级都存在有税率临界点, 如果能够找出这个临界点, 依照临界点以下的税率进行纳税计算, 则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减少很多税费。举例说明, 某高校教授年底工资与奖金、福利等结合后, 收入为17896元, 依照分级纳税计算, 税率3%, 需要缴纳的税金为536.88元, 如果增加个人补贴, 工资达到18005元, 则纳税率会从3%上升到10%, 则需要缴纳的税金为1800, 相比较而言, 工资收入仅仅增加了109元, 但是税收却增加了1158.62元。由此可见, 想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呃逆, 提高教师工资收入, 降低纳税额, 必须寻找和利用纳税临界点。高校可以将福利、补贴、课时费等工资内容进行整理后, 按月均衡方法, 一方面利用临界点来降低税额,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教师能够享受到低税率带来的优惠。

(四) 优化科研及论文奖励发放

当前, 许多高校对于科研经费和论文奖励的发放都是采用年终奖的形式, 但是伴随着奖励的增加, 教师的应纳税额也会随之上涨。如果高校在进行年终奖发放时没有考虑教师的收入情况, 缺乏有效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则会导致教师纳税额的增加。因此, 高校财务部门应该重视起来, 对科研及论文奖励发放形式进行优化。举例说明, 某高校教师月薪4000, 前一年科研及论文奖金合计36000元, 若在年终一次性发放, 则每月应缴税额为 (4000-3500) *3%=15元, 年终应缴税额为36000*10%-105=3495元;若将奖励分为年中和年末两次发放, 年中12000元, 年末24000元, 则7月份应缴税额为 (4000+12000-3500) *25%-1005=2120元, 年终应缴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 全年需要缴纳的税款较前一种形式高出4580-3675=905元。可见, 合理的奖励发放形式会对教师个人所得税缴税金额产生较大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应该依照税收政策法规的要求, 做好个税筹划工作, 将税收筹划工作中的重心向教师倾斜,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降低应税税额, 提升教师税后收入。

摘要:新时期, 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显著增长, 个人所得税筹划也受到了教师与学校的高度关注, 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 能够实现教师工资收入与税收比例的平衡, 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 降低教师个人所得税应缴税额, 促进其工资待遇的提高。本文从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必要性出发, 对其税收筹划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 李慧.新税法下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浅析[J].时代金融, 2014 (8) .

[2] 石红红.浅析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1) .

幼儿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4篇

英语教师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英语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 英语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 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以下《中学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由工作总结网个人工作总结频道为您提供的范文两篇,希望对您写个人工作总结有所帮助!

范文一: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勇于确立成才目标的意识,还要有勤于反思的习惯。回顾走过的这一年,特作如下总结。

一、师德为本,注重修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入学习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了对事业和党中央的信任;继续学习师德的先进事迹,日常生活中,能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群众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坚持学习,提高业务:

1、教学方面: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方向。

听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精神,也认真反思了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活动,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

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对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我们在别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2、继续参加各项岗位培训,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关爱学生,勤勉教学。

认真备课,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积极动手制作课件,教学中力求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如建立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分层,并通过“自读作业本”来提供学生的预习、质疑、探究、感悟能力;初步掌握在预习、上课、复习阶段所应达到的自主学习要求。

学生基础知识仍较薄弱,从这次期末考试第一块题目“积累与运用”看,失分严重,日后还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

一年来,我继续体验着教师这一职

业的诸多滋味: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长的快乐……这些就犹如一串串音符谱写着我的青春之歌。并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年纪轻,教学经验尚且不足,还需多方面、多渠道学习、总结经验,尤其对新教材的把握还需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还需锤炼。

但我相信虽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失败,成功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

总之,我将以发展规划为基础,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充实,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拼搏,在拼搏中砺炼,在砺炼中成长。

范文二:

这个月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起点,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更是我人生第一次的身份转变——由一向吸取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一名传授知识的教师。从这以后,我便开始了我平生的第一份工作,教师这份职业。这份工作对

我来说举足轻重,却也不乏艰辛,虽然截止目前我的教学工作不是很长时间,但是我尝到了这份工作前前后后的点滴,很难很辛苦!因为小学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学而已,特别是我们的附小更为特殊,“五全”制学校,因此,在这里我们永远把管理摆在首位。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里将告以段落,这当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波折,有矛盾,但我一一克服,顺利完成本学期任务,现将本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培训工作

参加岗前工作培训十天,着实让我感受到我校在生活方面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程度,给学生晒被子,整理床铺,搬箱子,打扫宿舍卫生……我觉得学校能把学生的一切需求考虑的如此周全确实费心了,所以在那几天的工作中,我也确实感受到了两个字“精”和“细”。培训的另一个收获是教学方面,其实来这之前,我并未真正学生如何备课,如何上好课,所以在培训那几天才认真学习备

幼儿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5篇

冯树海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所在学校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个人觉得,目前,社会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要求是较高的,有时真让人觉得疲累。但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首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的教师,做学习型教师,使自己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做一位高品位的教育者。

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读书,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用心思考,凡事多思考,多想想,反思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个反思型教师,而不做只是操作型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做个科研型教师。全心教育,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尊重学生,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个学校、社会、家长信任的好教师。

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理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教学专著,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文章,观摩名家的讲课,汲取名家教学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细而言之,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课,备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善于请教,及时总结;努力提高课堂实效性,用心辅导学生,争取在中考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学习、反思犹如一面镜子,照出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够完美之处,从而激发教师拓宽视野,促使教师自我成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从实现课程目标中反思。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认识有一个传承与超越的过程,旧课标显现的大教学、小课程的观念,新课标则凸现大课程、小教学的观念。对课程目标实现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可以从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可以从教学效果中进行反思。反思每一节教学过程的效果,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再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从理论学习中进行反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要走在时代前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它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同行交流中进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同行或相关学科老师的讨论和争议,在争议的过程中各种相互观点交织,其中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不要回避,应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综合众家之观点,得出一个理性合理的结论。

上一篇:会计专业导论课论文下一篇:教师专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