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2023-03-11

公共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乡村文化建设是提升地区文化底蕴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胶东剪纸孕育于胶东大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将其融入乡村社区的公共艺术建设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胶东剪纸的艺术特点梳理分析,及其介入乡村社区公共艺术的价值,探讨了胶东剪纸介入乡村社区公共艺术的实施路径,从而赋予乡村社区新的活力,以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胶东剪纸;乡村社区公共艺术;实施路径

基金项目:“2020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010451029)研究成果;“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ZD20200817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胶东剪纸最早见于明朝万历年间编写的《莱阳县志初志》,书中有除夕“以剪纸贴灯花,以彩纸挂门楣”的记载。胶东剪纸来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传达出吉祥、勤劳、和睦等贴近乡村生活的价值观。乡村公共社区既是村民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不断推进公共艺术在乡村社区的建设,以便更好地传递乡村情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乡村情感维系常常难以兼顾。因地制宜地利用胶东剪纸发展乡村公共艺术,既有利于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又赋予了乡村公共艺术建设更深刻的人文内涵。

一、胶东剪纸在乡村公共艺术中的价值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先生认为,“乡村自然传承的生产之美、生活之美和村落之美,为公共艺术在地域性发展提供重要资源和发展空间。”乡村社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村落,是聚居在乡镇管辖区和村民小組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东剪纸孕育于胶东大地,具有鲜明的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在乡村社区建设中,利用胶东剪纸元素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是一种创新的公共艺术设计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是一种文化赋值,更是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

将胶东剪纸艺术融入乡村社区的公共艺术建设中,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对胶东剪纸艺术的了解,增强其情感认同,推动乡村文化创造力、影响力、吸引力水平的整体提升。并且,伴随着乡村美育的不断推进,源于胶东剪纸这一地域文化的乡村社区公共艺术建设,不仅契合了当地环境,更能重建村民乡土文化自信,唤起情感的回归和文化的认同。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建设乡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胶东剪纸艺术特点的梳理

胶东剪纸的造型和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体现了不同的哲学理念和美学特点。胶东剪纸的整体风格是以线为主,线条挺拔流畅,花样密集。在地域风格上,蓬莱、龙口、福山等地的剪纸强调传神,多采用阴阳结合的表现手法,粗中有细,画面丰富精致,人物神态生动传神;莱州、招远的剪纸则线条纤细,作品以小巧玲珑、纤丽多姿见长;而威海地区的剪纸粗犷、朴拙之中兼具抽象、夸张的审美取向,有着较为浓重的海乡气息。

胶东剪纸的创作题材多以生子繁衍、吉祥富贵、四季时节、民间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等为主。人物多重视服装设计,植物和动物的表现也常常具有拟人性和亲人性,颇具想象美。这些不同题材的剪纸有着求福求寿、多子多福、祈求丰收和消灾解难等寓意,表达了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同时,胶东剪纸极具装饰美,整体设计上通常对称均衡,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胶东剪纸在风格、题材、造型、装饰、线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以简洁的方式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审美特点,这与乡村公共艺术所要求的地域特色和情感表达有着共同之处。将胶东剪纸元素进行解构、重塑、在设计运用到乡村社区的公共空间中,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又赋予其一定的现代气息,使乡村公共艺术内蕴丰富而具有层次性,满足了人民的不同需求。

三、胶东民间剪纸艺术介入乡村公共艺术的实施路径

公共艺术是一种改善、装饰和加强社区生活环境的空间艺术。剪纸艺术介入乡村建设需要在乡村公共空间条件的限定下进行,其目的不是单纯进行艺术创作,而是通过对胶东剪纸元素的运用,将本土地域特色融入公共艺术,促进村民参与到公共艺术活动中,满足人们对乡村空间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胶东民间剪纸艺术介入乡村公共艺术过程中,以政府主导规划、建立特色剪纸主题乡村社区、打造剪纸特色“文化IP”的方式,可以充分地将胶东的地域特性与乡村社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艺术性结合起来,带来更多衍生价值。

(一)把握乡土文化,合理规划社区建设风貌

对于胶东剪纸艺术介入公共艺术,在依靠企业与艺术工作者合作的同时,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公共艺术与当地政府的规划有关,相关部门的引导能够给予艺术家更明确的设计思路,使艺术作品更好地发挥引领乡村文化发展的作用。虽然目前公共空间在乡村社区的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但某些公共设施和文化符号在各个乡村社区中相互套用,导致乡村公共空间因缺乏地域文化特色而逐渐趋同,村民的归属感也逐渐淡化。要实现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就要从多层面获得村民的认同,促进村民参与到公共艺术活动中。受海洋文化、道教文化、舶来文化的影响,胶东剪纸表现的主题多以传说故事、历史故事、戏剧故事为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画面的艺术性强。由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可借鉴胶东剪纸中呈现的丰富民俗题材,有效利用不同的本土资源,如海阳大秧歌、蓝关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吸引市民积极参与,使之成为人们乐于活动的地点。

(二)建立特色剪纸主题乡村社区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下,特色主题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成为消费热点。剪纸主题乡村社区的建设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以支持产业、设施、城建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当地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发展现状,对当地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人口概况等进行相关调查分析,为后续设计规划做准备。通过政府和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合作的运作模式建立特色剪纸主题乡村社区,促进政府、企业、农村三方的共赢。建设特色剪纸主题乡村社区要突出胶东剪纸艺术的主体性,以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资源为依托,从胶东剪纸中提取核心元素,打造符合村落气质的景观小品。设计师要总体把握自然风光、文化遗存、民俗民风、乡村美食等特色资源,据此对入村标识、景观节点等进行构建;并按照空间形态中的点、线、面对胶东剪纸元素进行解构、重组、再设计,打造民宿、采摘园、雕塑群、休闲区域等,提高乡村社区空间的观感品质与空间秩序。特色剪纸主题乡村社区的建设还需要与专业的运营团队开展合作,切合乡村实际,包装出针对胶东剪纸文化的观光体验活动、景观点等旅游路线并以此推动当地餐饮、住宿、旅游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三)依靠网络,打造剪纸特色“文化IP”

在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十分迅速,“文化IP”是文化产品之间的高效链接融合,不仅是促进景区效益提升、实现景区长远发展的可行路径,更能满足实现文化振兴、推动文化自信的需求。IP化的方式能够促进胶东剪纸文化的传播,对于年轻人而言,打造“文化IP”的方式更符合他们的消费文化,也让胶东剪纸这一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的生活,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观光,同时增进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乡村社区IP化的过程即将当地文化符号产业化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剪纸艺术可以通过多元化运用渗透到不同方面。首先,可以利用IP对胶东剪纸元素的转化利用,如将IP进行人格化表达,以胶东经典剪纸《老鼠嫁女》为例,可以通过剪纸造型里可爱的老鼠形象,拟人化的动作形态,设计出IP形象。其次,可以对乡村社区景观空间进行改造。以整個的乡村社区空间为整体建立剪纸特色主题性IP,推动乡村社区空间创意性开发,改变乡村社区精神风貌。第二,建立IP后,可以利用互联网文化产业链,以网络为媒介真实记录人们的观点和态度,提高胶东剪纸的趣味性、特质性和关注度。还可以用发展线下虚拟IP的具象化体验,设计由IP衍生的文创产品,将IP和科技结合制作机器人等方式发展文化产业。第三,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促进乡村社区IP的长久发展。通过推动科研院所、文化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方式,促进乡村社区IP孵化和衍生品开发,以乡村社区文化体验中心和乡村社区IP衍生品带动乡村社区剪纸文化的传播,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对于新型乡村社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将胶东剪纸融入乡村公共艺术之中,首先有利于胶东剪纸艺术的活态传承,使乡村社区的艺术建设有了更深的人文内涵;其次,有利于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提高乡村社区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氛围;最后,有利于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空间的合理改造,建设新农村。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胶东剪纸作为胶东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良好的情感凝聚力与认同性。将胶东剪纸融入乡村社区的公共艺术可以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赋予乡村社区新的活力,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赵阳.共生观念下艺术介入传统村落更新策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20.

[2]张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徐州剪纸的艺术探析[J].绿色包装,2020,(12):73-76.

[3]王欣宇.河南“非遗”传承人朱秀云的剪纸艺术特征[J].美与时代(上),2019,(09):41-43.

作者简介:

程瑞,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鲁东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刁宇虹,女,汉族,山东莱阳人,讲师,教育硕士,鲁东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间美术。

公共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环境陶艺本身具有泥性的温暖、自然的质感和温和的色泽,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征,环境陶艺受到中外艺术家的青睐得以介入公共艺术领域是必然的。环境陶艺不是简单的叠加到建筑环境中,而是要求“人、环境、陶艺作品”三者之间构成的一种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环境陶艺 公共艺术 特性 建筑 环境

陶艺作品是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其烧成温度高达1200-1300℃,所以,该种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良好,如耐化学侵蚀、不生锈、抗风化、抗冰冻、耐高温、机械强度高,而且还可通过上釉使作品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因此,一般陶艺作品非常适合在室外露天环境下长期陈设并保持完好无损。陶艺最早开始介入环境艺术是作为大型陶瓷壁画依附于建筑而产生的,环境陶艺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古老的历史。如中国古代最早的环境陶艺据考证大概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水管道。一直到秦砖汉瓦,陶制品在建筑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还是其构件性质的实用性,即使它带有装饰性的纹饰,其实用性仍是第一位的。又如汉代出现的低温铅釉陶制品,至明代发展到高潮,主要仍是建筑所用的琉璃瓦;洪武时装饰性极强的九龙壁对环境起到了很强的烘托作用,它的存在实体仍是实用性的琉璃照壁。公元前7世纪至6世纪新巴比伦的(彩釉砖浮雕壁画)、(伊斯塔尔门)等是比较古老的代表作品。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陶艺家在建筑和环境领域开始施展才华并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如西班牙艺术家米罗为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作的陶板壁画《月》。日本的会田雄亮设计制作的陶艺景观工程《陶与水》《小濑体育公园陶瓷景观》等,如今,越来越多的陶艺家开始注重作品的环境性要求特征,如丹麦的比约恩•内高、日本的伊藤公象、美国艺术家温•黑格比等都从不同的视野出发开始涉足环境陶艺的创作,使陶艺在更广阔的领域走进人们的生活。

“环境陶艺”,从字面上理解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种特定环境的陶艺,或是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环境陶艺”的概念凸显了陶艺在“环境”层面上的问题,它不是简单的概念叠加,而是为出现的陶艺现象寻求更为充分合理的理论解释。因此,可以表述为:现代人为公共环境艺术所设计的现代陶艺作品,或者说当代所指向的公共环境艺术中的现代陶艺作品。简言之,是“人、环境、陶艺作品”三者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关系。“环境陶艺”的概念,从社会意义的公共意识、开放空间的环境意识上拓展了陶艺的表达范围,突破了中国传统陶艺长期依循的“实用”、“规整”的范式,扩充了新的内容,有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对应,这对中国陶艺的成长及未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环境陶艺”的产生,不管是对现代陶艺的发展,还是对公共艺术的发展,都应该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这是因为,其一,这样可以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公共艺术的视野中来发展现代陶艺,并且真正做到对现代陶艺的有效推广,让更多的大众去了解它、认识它并接受它,其二,“环境陶艺”介入公共艺术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带给我们一个更具有个性、意境、充满人性和文化魅力的空间。陶瓷材料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很容易与建筑实体取得内在的和谐。所有的这一切因素,促使人们很自然地将陶瓷材料运用于建筑之中。它独特的魅力是其它材料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具有高强度、抗侵蚀的特性,陶艺作品在公共艺术中被广为接纳,它的设置地点也几乎不受限。大型的陶艺作品,能够吸收雕塑成型的优点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外附陶艺品,以瓷砖拼贴方式敷于外表,更加强它的持久性。城市美的规划离不开公共艺术的点缀,更需要环境陶艺的艺术表现。现代陶瓷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纯粹的精神性的建筑体,是最前瞻文化和最先进文化、大众化、生活化的艺术的一部分;是对民众生活和精神行为起到引导和塑造作用的一种当代城市的空间文化形式。

公共艺术是指人们积聚环境中的艺术综合体,也可说是建筑、园林、壁画、雕塑、灯光、喷泉、音响等综合设计的组合艺术。同时,它的设计又必须和城市规划、交通、环境等客观条件取得协调一致并形成和谐、完善、统一的整体。公共艺术通过艺术、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要营造地域历史内蕴以及文化氛围,而且要更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使人们有一个良性循环的栖息空间。

也就是说环境陶艺的创作者不仅要设计陶艺作品本身,同时要处理好陶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力求陶艺与环境各结构要素、形式要素的并行、交融。环境陶艺进入公共艺术的过程,是艺术的多边交流,是陶艺的创作者与环境设计师、工程师共同磋商、协作的过程。因此环境陶艺介入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个人创作的自由展示。虽然仍主要凭艺术家发挥其艺术想像力和设计灵感,自由主动地进行创作,但它已不是纯精神物化的艺术品,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功能的制约,它需要与周围环境、建筑及人文风俗相结合,在具有宏观审美的前提下,要求作者在环境中把握陶艺与环境、建筑和人文的关系,创造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并且有独立个性的环境陶艺作品。也就是说个性与共性要结合,也就是说环境陶艺是公共艺术,是为公众服务的。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陶土材质本身的泥性的温暖和自然的质感与温和的色泽,使人生理与心理都易于接受。相比更倾向于工业化风格的铜、铁、不锈钢、石材、玻璃钢等常见的材质,陶瓷材料古朴、自然、可塑性强、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环境陶艺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当它介入公共艺术领域,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传承,容易引进人们的感情共鸣。环境陶艺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不仅包括了空间实体形态的安置营造,还具备了人与材料之间的亲和关系,返朴归真的材料情结,蕴含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美术;应用趋势;策略方法

民间美术艺术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骄傲,因为它不仅仅在我国,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瑰宝。民间美术艺术是我们中华儿女历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之后的智慧结晶,它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遗产和谆谆教诲。而随着改革开发程度的不断加强,开发领域的不断拓宽,民间美术艺术也受到了现代美术艺术的打击,但是它仍然顽强的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并且对于现代美术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一、民间美术艺术的特点的简要述说

1.1、民间美术艺术的概念以及分类

民间美术艺术和现代美术艺术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由华夏儿女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及奋斗而流传下来的,它是流行与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提现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最为朴素的向往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没有什么相对严格的标准来进行界定。民间美术是扎根于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血脉深处,它传承着我国的文明史,也是传承着华夏儿女的灵魂。

民间美术艺术由于涉及范围特别广阔,它所包含的东西特别特别的多,几乎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无处不在,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民间美术艺术它大致分为几个方面,衣服服饰,艺术造型,生活习俗,手工艺术,绘画书法,戏剧戏法等等,种类多种多样。

1.2、中国民间美术艺术的特点

1.2.1、具有极大的文化知识

中国的民间美术艺术是与我国的历史进程相互同步,共同影响的,因此民间美术艺术具有极大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知识。民间美术艺术反映了我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与知识的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生活习惯,因此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也是十分众多的。另外,由于我国民间美术艺术在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与中国的各个时期有着相互的影响,所以说民间美术艺术可以表现出我国某一事期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国家的文化进程,对于研究我国源远流長的文化知识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是我国的文化发展进程的见证者,也是一个活化石。

1.2.2、民间美术艺术范围广泛,种类繁多

民间美术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进行生活与工作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文化知识以及生活习俗的总称,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所包含的种类十分的繁多,所表现出来的类型也是十分的繁杂。民间美术艺术所表达出来的是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追求以及生活理念,它不仅仅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所追求的生活水平,同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的环节和途径之一。中国民间美术艺术其中一大部分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明列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对于我国文化内涵来说意义十分的重大。与此同时,民间美术艺术正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表现,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因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艺术表现形式和种类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绘画,书法,剪纸,服饰,生活习俗等多个方面。例如陕西的窗花剪纸艺术,东北的二人转艺术等等。

1.2.3、民间美术艺术影响氛围广

民间美术艺术作为我国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艺术成就之高是难以企及的,它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民间美术艺术艺术成就是许多现代美术艺术所难以企及的,它对于现代美术艺术的发展以及进步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是现代美术艺术所学习的重要方面。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正是因为种类繁多,表现类型又是多种多样所以它所影响的范围也是十分广阔的,对于现代美术艺术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民间美术艺术中一些雕塑,瓷器,书画等由于它是在我国民间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相当于官方美术艺术来说十分的灵活,表现的是创造者的美好愿望和生活追求,是表达创造者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其中不乏精品。而且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民间美术艺术是渗透在我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的,它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更新,使它本身的类型也在不断的增加,所影响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例如,民间美术艺术一些具有实体性的物品比如说剪纸,绘画等它们就影响着我国人民最为基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民间美术艺术中一些虚拟的艺术形式,比如说戏曲,戏法等它就影响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的追求。

二、民间美术艺术在现代美术艺术中的应用

由于民间美术艺术种类十分的繁多,表现形式也是十分的众多,它对于现代美术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是十分多的,应用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现代美术艺术设计中有许许多多的艺术元素都是来源于民间美术艺术,它是现代美术艺术所汲取营养的源泉。民间美术艺术对于现代美术艺术设计所影响以及应用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

2.1、民间美术艺术对于造型设计的影响

民间美术艺术和现代美术艺术一样对于人物造型都有着自己所独特的理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而民间美术艺术又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积累下来的,因此现代美术艺术设计应当充分的学习与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自我完善和设计。民间美术艺术在现代美术艺术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方面就是服装造型上面。民间美术艺术所表达的是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追求和理想,在现代美术艺术设计中采用比较多的就是民间美术艺术中的色彩和造型,例如使用红色等暖色系的颜色比较多,例如中国红这一色彩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方面,无论是手机色彩造型,联通标志等都无一不透露出吉祥如意的理念和寓意。另外在服饰设计上也是广泛的应用了民间美术艺术,从中国风的衣服,中国风的造型都被广泛学习和应用。例如各大时装周和时装走秀上中国民间美术艺术的元素越来越抢眼了,从服饰上的小配饰,小造型到整个服装设计造型都表现出来浓浓的中国风。

2.2、民间美术艺术对于现代美术环境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中国传统的房屋建筑造型是民间美术艺术所表现的重点之一,它对于我国现代美术艺术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一些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民间美术艺术的元素,吸取文化精华来进行设计,符合我国人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与理想未来的理念,达到我国提倡的中庸之道。

参考文献

[1]麻可.解构与重建: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05).

[2]完颜严.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08:169-171.

公共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公共艺术教育已经进入高校课堂,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为了改变公共艺术教育的状况,高校应该进行一定的教育改革,把公共艺术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通识教育;公共艺术;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塑造。随着现代化的加速,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创新思维,提高见解、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受到教育部門、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多数高校都试图实施通识教育改革,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也被称为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理念,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通识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教授学生非专业的知识,没有专业限制,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它为所有大学生提供包括文化、艺术、科学和历史在内的非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知识。公共艺术教育只是教给学生具有人类共性的知识,包含了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符合通识教育的教育精神。公共艺术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要实现通识教育,必须将其体现在具体的课程环节中,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在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中,真正把握普遍教育观念的通识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必然选择。

二、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国家已经发布了一些关于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指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采取限制性艺术选修课和任意艺术选修课的形式。限制性艺术选修课程包括音乐、舞蹈、艺术、书法、影视等。任意艺术选修课程可包括作品欣赏、艺术史和艺术实践等。要求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利用学校内外的资源开展公共艺术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课程的机会。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综合水平的基础。它在实施学生审美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作用,对提高学生的人格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关注

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艺术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逐步推广艺术教育,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艺术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各个环节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各级领导缺乏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将导致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例如,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明确规定,高校应设立艺术教育委员会或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学校领导负责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但实际上,很多高校还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由于领导层缺乏关注,他们并没有把艺术教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无法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机构不足,职能不明确

学校管理机构没有专门建立艺术教育管理部门,艺术教育都是教育行政办公室、学校团委、学生管理办公室和其他机构共同管理,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教师由艺术学院负责,教学办公室负责课程和设备安排,学院团委负责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由学生处安排管理,没有专门的经费,这样的管理影响艺术教育的质量,并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

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或条件有限,高校的许多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专业提供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需要,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艺术追求和价值观念。高校通常将艺术课程设为公共选修课程,课程设计侧重于艺术欣赏,但忽略了其他类型的课程,如艺术史理论、艺术实践、艺术鉴赏等,这使得课程缺乏系统性。合理的课程结构需要相互关联、系统而全面的课程。通过从浅层到深层、从表面到内部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艺术教育规律,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艺术教育教师人数不足,结构不合理

高校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要求都很高,高校师生比例仍然存在很多不平衡现象。目前,教育观念落后、专业理论不足、科研能力弱导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限制作用。高学历的艺术教育教师、高职称的艺术教育教师比例相对较低。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政策不公平等问题。

(五)公共艺术教育场所和实践不足

提高艺术教育的软硬件水平是保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艺术教育离不开练习场地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它们是艺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与艺术理论和艺术欣赏的互动关系。艺术需要体验和实践,如果没有实践,对艺术的理解只是在肤浅的层面。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艺术教育,没有相应的场地和配套设施来保证艺术教学的正常运行,配套设施不足,艺术实践教学不能正常进行,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对于艺术教育而言,实践基地更少,艺术实践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实际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四、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建立健全规范管理组织是前提。只有规范管理机构,才能提高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促使公共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文件指示,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立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委员会、公共艺术教育学院等机构。小组组长是学校领导,有相关部门参与,作为全校艺术教育的领导机构和决策部门,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完善各种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协调学校资源,协调各部门,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负责全校的艺术教育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教学评估和监督,促使高校艺术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二)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核心是美育,围绕审美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开设相关的基础课程,包括艺术概论、美术欣赏、音乐欣赏、戏剧欣赏、影视欣赏、舞蹈欣赏、歌剧鉴赏、书法鉴赏。只有开设完整的基础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才能实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目标,加强低年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基本文化艺术素质,为大学生拓宽专业领域提供良好的基础。除了艺术理论和艺术欣赏的基本知識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艺术实践和创作课程。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措施,结合自身实际动员各种力量编制相关的公共艺术教育综合教材,更有效地实施公共艺术教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公共教育理念

教师水平是确保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的高水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人员势在必行,这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关键和必然要求。但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到公共艺术教师的全职性质,因为即使是专业的艺术教师,如果不是全职的话教育效果不会很好。公共艺术教育团队的形成需要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够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目标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门新课程,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应该能够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公共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明确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定的心理素养。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面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能够运用流行语言来阐明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公共艺术教育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体系

对高校艺术教育来说,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艺术教育做好的有力保证。高校美术教学评价标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只有建立和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才能合理地达到艺术教学评价的预期目标。一般来说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学人员、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要评价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艺术教育现实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一个能够激发艺术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评价体系。

五、结语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理念的认识,将公共艺术教育与学生成长紧密结合,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深化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只有把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到适当的位置,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思想,培养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邵萍.互联网发展与艺术教育应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构建的应然与实然[J].煤炭高等教育,2018(6).

[2]李灵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创新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7(5).

[3]陈绪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评《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22).

[4]于丽燕.刍议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保障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2018(2).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公共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2、街区整治中的公共艺术“协作”与实践

3、宁波城市公共艺术创新设计研究

4、浅析中国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视觉符号运用

5、公共艺术在高校环境中的作用

6、公共艺术介入惠水好花红村乡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研究

7、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8、城市公共艺术事件的电视传播研究

9、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的微课应用探析

10、云南哈尼族长街宴的民俗公共艺术研究

11、公共艺术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与方法探析

12、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艺术课堂的重要性

13、探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4、关于公共艺术中公共性的一点思考

15、日本“环境造型Q”的公共艺术理念及其创作实践

16、从国外机场公共艺术看公共艺术对于我国机场开发的意义

17、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与作品保护

18、公共艺术中感性艺术创作的语言表达特点分析

19、城市公共艺术品,永不落幕的展览

20、基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法探究

21、空间性:公共艺术的本质思考

22、高质量发展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3、基于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在公共艺术专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24、公共艺术中公共对艺术的影响探析

25、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 “课程思政” 建设策略

26、公共艺术在社区畸零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7、高校实行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种方式

28、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公共艺术与国家认同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9、在公共艺术的场域文化中创设情境

30、立德树人维度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创新与策略研究

31、简论公共艺术的文化特征

32、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跨界融合研究

33、城市公共艺术下的文化自信

34、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

35、探索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介入与应用

36、西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历程研究

37、将博物馆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策略探究

38、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39、公共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40、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融合应用

41、徐州地区主题性公共艺术设计探析

42、从“公共艺术”到“艺术项目”: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

4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与思考

44、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研究

45、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规范化建设刍议

46、乡村振兴进程中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

47、哈尔滨城市公共艺术在冰雪文化背景下的运用

48、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9、关根伸夫的公共艺术理念与环境美术研究所的实践

上一篇: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大学艺术鉴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