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论文范文

2024-01-13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经过演变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它蕴含着古典文化精华又结合了现代思想,对中国艺术发展有很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历史和现在发展进行了探讨,探索和讨论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古典舞 审美 舞蹈艺术

“中国古典舞”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解释,比较众多说法,比较完整的论述是指古代中国舞蹈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舞蹈和现代人以全新的视角与观念创造的具有古典风格韵味及审美意向的舞蹈。“中国古典舞”具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特指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舞蹈,是从古代舞蹈中选出来的、提升上来而又流传下去的,古代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母体;另一个是特指当今中国发展的有古典韵味的舞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必然的联系。“中国古典舞”概念产生是在建国初期一门全新的舞蹈学科。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具有本民族精粹文化的持久性与独一性的特质,提取传统舞蹈中长期积累典型性的舞蹈美学,结合当代审美特征和技术特点,又经过现代人的发展创造,收集多种文化,这种舞蹈是借助中华文化母体孕育而生,表达了当代人对传统的一种重新诠释与审美追求,也体现了当代人的创造精神。

1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并且在戏剧的基础上形成戏剧舞蹈,之后又经历了中国古典舞和学院派古典舞三个阶段。古典舞继承了戏剧舞蹈的动作,经过演变形成自己独特个性,又给学院派古典舞提供了发展基础。

戏曲舞蹈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形式与中国古典舞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中国古典舞初建阶段,吸收了戏剧舞蹈的精髓,承接戏剧舞蹈的文化精神和舞蹈动作,加快了古典舞的发展步伐,为其建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50年中国古典舞正式命名,并且脱离了戏剧舞蹈的称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性向前发展,也为学院派古典舞发展打下基础。

学院派古典舞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也赋予了其新的内容,产生了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回顾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观念不断变化。

2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现状

中国古典舞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却具有强烈时代感。中国古典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当代舞蹈艺术体系一员。但是中国古典舞不可能离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否则将造成古典舞的精髓大量流失,失去本来面目。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民族审美特质。因此未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之路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返璞。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古典舞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古典舞学科继承与发扬传统舞蹈中的风格特征,更深刻的认识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中国古典舞也可以吸收外来因素,完善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舞蹈创作中,很容易直接“引用”现代舞技法,造成了大量古典舞剧目内容相似。忽略了古典舞要表现的人物思想和特征,甚至个别编导直接吸收西方舞蹈,减少了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特征,古典舞的艺术价值大大减弱,弄得中国古典舞千疮百孔的。

3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

中国古典舞艺术要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化的审美,在面对异域文化冲击时,守护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必须坚定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求发展。

3.1 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中国古典舞创作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完善与丰富中国古典舞的语言体系才能为古典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传播的基础。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非常必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以及再提炼,是传承的要求。中国古典舞蹈语言具有古典舞审美特征的经典语言,加强和完善语言系统,形成自身独特性,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广漠的土地上,给中国古典舞提供了全新的素素材。在传承与整合中,要抱有谨慎的探索精神,挖掘出古典舞语言最精粹的素材。同时在如今的大量古典舞作品之中,许多现代舞、当代舞语言词汇已经渗透进来。中国古典舞不断传承和发展变化,才能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为创建古典舞学科打下基础。

3.2 继承与开拓创新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开拓创新,更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承,重视传统文化,寻找一条属于古典舞自己的独特的道路。中国古典舞要与时代紧密接轨,只有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把立足点构置于现当代,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我们后来者要继承他们的衣钵,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中国古典舞继续辉煌在舞台上。

3.3 “和谐”发展中国古典舞原则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品格,是中国文化中的整体体现,是自然与人的审美境界合之为一,它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在当今社会,中国古典舞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在中国传统审美基础上,代表中国古典的形象。目前,中国古典舞学科正处于不断构建完善的状态,需要我们以“和”的态度,开放式的思想,接纳新的元素,反复试验,最终为我所用。

3.4 “融合”优秀的古典舞素材

现代中国古典舞艺术要长远发展,要保持持久而旺盛的艺术活力。面对当今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何面向世界,如何与国际完全的接轨,如何以独特的民族性独占鳌头都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中国古典舞走向世界之前,要保守住古典舞自己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形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后充分研究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并去其糟粕,筛选辨别,才能形成两文化的完美融合。在西方文化进入国门时,同样震荡与冲击着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引起了国民在审美享受和审美取向方面的变化,中国古典舞蹈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西方芭蕾舞传入中国,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芭蕾的训练体系和内容被大量吸收与借鉴。但中国古典舞并没有盲目的照抄照搬,更不是简单的复制,取芭蕾本身所具有的科学、系统的方法论去总结和吸收,形成科学的训练方式与方法。中国古典舞不能因为学习或借鉴了其他舞种就否定旧体系的一切,而是在强大的历史背景下,拥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与众不同的展示方法,也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格。学习或是借鉴时代的优秀舞蹈文化是继承或是发展所必须的。闭门造车式的发展会封闭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思路。借鉴本身就是一种“融合”,并不仅仅是一味的加法,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芭蕾的优点相结合,芭蕾的科学性与中华民族的风格特征融合,保留自身“灵魂”的基础上,博取众家之长,吸收各个舞种的精华,开辟一条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发展道路。

总之,中国古典舞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是光明的,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华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民族特征与个性,有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底蕴,大胆创新与借鉴时代发展精髓。随着中国古典舞坚持不懈的发展和发扬,呈现在全世界的舞坛之中必将是全新的、辉煌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张蕊.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之我见[J].沈阳音乐学院报,2007.1.

[2]丁健勇.探究中国古典舞发展之路[D].探究中国古典舞发展之路,2010.

[3]杨军.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趋势及审美特征[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9).

[4]李正一.论中国古典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10).

[5]邱晓晨.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轨迹之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张馨文(1993-),女,辽宁抚顺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舞蹈学。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典舞蹈 戏曲元素 民间舞蹈元素

对古典舞蹈元素的提炼、整理加工、艺术创造,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舞台检验,逐步确定的一种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类别。它将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节目,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文化。

一、中国古典舞的概念

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来被舞蹈界的人士广泛认可流传。当代中国古典舞和中国古代舞蹈之间并不是同一舞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北京舞蹈学院唐满成、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具有其历史性,风格性的意义。欧阳予倩先生在1954年联合一些舞蹈学家,举办“文化部舞蹈演员训练班”,为我国中国古典舞蹈提供了一些师资力量。在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之后,这些人员进行结业考试,对中国戏曲舞蹈中的舞蹈元素进行吸收总结,进而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典舞具有民族特色,并且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训练系统,其中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要求,具有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这是其他训练系统所不能实现替代的。

对中国古典舞的这些民族技术进行了解,可以方便在训练中较好的掌握各项动作的关键点,也使得对古典舞的学习充满自信。同时也应该认清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现代版,而是建立在传统舞蹈美学上的,符合现代人习惯的一种舞蹈类型。中国古典舞是将民族作为主体,将戏曲、武术等美学作为基础原则,同时吸引一些外国有益部分,变成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众多舞蹈艺术中的一种,其是在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經过多代的舞蹈工作者的提炼、加工、整理之后,流传下来的一种具有典范含义古典风格的民族特色舞蹈。古典舞最初出现是在50年代,刚开始被人们称为“戏曲舞蹈”。其是戏曲和舞蹈之间的结合物,处于戏曲和舞蹈之间的一种形态,其将戏曲中的唱取消,但是仍然保留一定的戏曲原态,在其中引入一些舞蹈动作。原本戏曲中的歌以及舞也都是为了将故事更好的表现。

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古代时期发展的一种舞蹈,一开始是古代的皇亲国戚的娱乐方式,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流传,其中融入了戏曲、武术等动作和造型,具有丰富的内容,可谓是历史悠久。中国古典舞在进行表演时,尤其看重眼睛的表演,还要做好呼吸的调节,具有较强的韵律和造型感,其将东方的刚和柔进行结合,共同展示,吸人眼球。中国古典舞在表演时,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其中身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不同的舞蹈具有的韵味都是不同的,即使两个人在表演相同动作时,展示出来的韵味都有一定的区别。其中身法是指舞姿动作,这也是古典舞蹈所重视的身韵内容。其中神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

身韵是指“身法”和“韵律”的总称。其中“身法”是属于外部技法的范畴,而“韵律”则是艺术中蕴含的神采,“身法”和“韵律”之间进行全面的融合渗透,将中国古典舞中所具有的风采和内涵进行较好的展示。简而言之,身韵就是一种“形神合一、内外并用”的状态。这也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其灵魂。中国古典舞演员在进行表演时,其所展示出来的动作具有丰富的艺术色彩和精神魅力,能够将自己的形、神、劲、律等进行统一融合,这也是中国古典舞演员的身韵体现,形、神、劲、律等是身韵的一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可以将身韵中蕴含的内涵充分展示。

二、中国古典舞蹈的组成元素分析对策

(一)中国古典舞中的戏曲舞蹈元素

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在中国古典舞中,蕴含着丰富的戏曲舞蹈元素,将古典舞身韵中的一些基本元素进行组合之后,可以延伸出一些综合元素,进而使得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更加多姿多彩。

1.单一基本元素

基本所有的古典舞中都会有一个舞姿动作,那就是小射燕,舞蹈演员在做出小射燕这个动作时,需要表现出一个“横拧”元素,这个元素是古典舞身韵中的一种,舞蹈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做到留胯拧身,使其身体像是拧麻花一样,“横拧”这一元素将小射燕变得更加灵活真实。舞蹈演员在做这个动作时,进行晃手时,还应该把身体带上,利用呼吸以及手来带动身体的上半身,其在进行“旁提——仰——旁提”的转变之后,使得各个动作进行完美衔接,这就是古典舞中身韵元素所具有的魅力。

2.多元素融合

云间转腰是比较常见的动作,其中融合了很多的基本元素。云间转腰中不仅蕴含了身韵中的“冲、腆”等基本元素,还包含“平圆”的身韵轨迹。舞蹈演员在做这个动作时,其转腰的速度要能够从慢变快,并且呼吸时要做到慢吸快呼,但是不能中间断开,而是应该一直保持运动。

云手这个动作,是需要舞蹈演员能够将上半身和一些古典基本元素进行较好的结合,其中包含很多的古典身韵元素。云手这个动作在开展时,应该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像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这个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节奏处理基本和云间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要有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动作过程中,都会表现出古典舞身韵中的“律”元素。

风火轮的舞蹈动作,其中也融合了多项古典舞元素,其中不仅融入一些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还融合了身韵的运动轨迹。风火轮是以“立圆”为主,这个动作以腰部为运动轴,是腰部的综合性训练,对重心及身体的协调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在进行动作操作时,要保持身前一个圆身后一個圆,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风火轮也被成为八字圆。这个动作将多元素的融合,将圆润饱满的韵律之美充分展示出来。

古典舞身韵可以和其本身包含的基本元素进行结合,还可以和古典舞基训进行融合,在融合之后,舞蹈动作会比较流畅,并且很丰富,可以将舞蹈所具有的美感充分展示出来,使得舞蹈人员能够对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比较好的了解和运用,进而可以提高舞蹈人员动作的规律性,将舞蹈的动作幅度做到位,丰富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内容。

舞蹈人员在学习古典舞时,要能够对身韵中的基本元素进行较好的掌握,如“提、靠、含、横拧、旁提”等,首先要对一些核心知识进行充分掌握,然后在对其进行创新,将身韵和基训可以较好的结合,进而将古典舞所具有的韵律充分展示出来,使得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之美展示出来,可以说身韵是古典舞的灵魂。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和结晶,其中包含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舞可以展示出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古典舞中的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元素

中国舞蹈的发展中,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宫廷舞蹈起源于周朝,直到汉晋时期才有专门的宫廷舞蹈的模型和机构,并在唐宋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宫廷舞蹈是供历史统治者们享乐的舞蹈节目,也是一种对历史统治者功德功绩歌颂的工具。宫廷舞蹈在表演时,都是以女乐为主,并且是群舞形式,其可以将宫廷舞蹈所具有的辉煌特点充分展示,直到明、清时期,宫廷舞蹈逐渐走向没落。之后宫廷舞蹈元素被戏曲艺术所吸收,成为一种新的舞蹈方式。而民间舞蹈元素和宫廷舞蹈相比,其中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如东北的大秧歌、二人转;南方的傣族舞蹈;东部的龙舟;西部的新疆舞,舞蹈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进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中的鲜明特点,都是古典舞的发展基石。

(三)中国古典舞中的武术元素

中国古典舞蹈和中国武术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些武术动作可以和舞蹈动作进行融合,在古典舞蹈中,舞蹈表演人员可以将武术动作进行使用。中国古典舞身韵从戏曲、武术中提炼出来的几大元素形成自己特有的欲放先收、欲左先右、动中有静、刚柔并济的风格,成为古典舞身韵训练体系的核心。舞蹈表演人员练习武术动作可以使其身体的柔韧性更好,并且可以锻炼对身体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得整个身体具有更强的协调能力。舞蹈训练主要进行训练的武术动作有:腰腿功、把子功等,舞蹈表演人员在练习这些动作之后,可以使得自身的身段变得更加灵活,做出的动作比较协调优美。

(四)古典舞中的芭蕾舞蹈元素

芭蕾舞是一种国外比较高端的舞蹈,其起源于意大利,刚开始出现时,是人们茶余饭后开展的娱乐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对动作进行规范,进而形成了芭蕾舞。芭蕾舞的特征是要求女演员在舞台中,穿上专门的舞蹈鞋,将脚尖竖起,保持身体平衡的舞蹈,这种舞蹈成为一种全世界都风靡的舞蹈艺术。芭蕾对中国古典舞来说,影响是深远的。芭蕾悠久的历史与专家的探索,研究出人体正确的训练体系。也正是因为芭蕾正规的训练体系,中国古典舞在基本训练课堂中加入了许多芭蕾舞的基本元素。其实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古典舞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两者在表演时,都需要进行伸展、外开。中国古典舞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对芭蕾舞中的舞蹈元素进行吸收,综合多种艺术特点,进而创造出新型的舞台表演剧目,将古典舞发展推向新高点。

三、结语

学习中国古典舞蹈,应该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把握中国舞蹈的组成元素,研究古典舞蹈的动作要领,熟知中国古典舞蹈的训练方法和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魅力,让中国古典舞蹈艺术不断发展,成为世界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嘉.浅谈汉唐古典舞蹈形式美[J].黄河之声,2019,(03):135

[2]王兵.中国古典舞的审美价值研究[J].北方音乐,2018,(20):235+237.

[3]卜元.论中国古典舞身韵之“元素”在《老将行》中的运用与作用[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4]闫杰.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和“言语”[J].名作欣赏,2018,(12):173-174.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容颜也在不断更新。一个城市中高档星级酒店的数量及质量间接反映了该地方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传统服务业的酒店无疑是给外来消费者的一张城市名片。文章以扬州香格里拉酒店建筑设计为出发点,阐述星级酒店设计在城市特色文化的展示中需

一、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的简述

隶属于郭氏集团旗下的“香格里拉”早已享誉亚洲。郭氏集团由有“亚洲糖王”之称的郭鹤年成立于1949年,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旗下在中国大陆的第35家酒店。酒店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扬州新城西区),是扬州第一家按照国际豪华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集古典园林建筑美和现代化建设艺术于一身,将风格与古典文化相结合,处处彰显扬州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恰似一个隐匿于城市中的桃源圣地,酒店的装饰设计中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亭台水榭,暗香撩人,透过酒店餐厅或是客房玻璃窗,酒店后花园的恬静水色一览无遗,为入住的宾客增添一份与众不同的闲逸与雅趣。

二、扬州香格里拉酒店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一)设计手法

建筑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一座城市的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具象写照。建筑造型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通过点、线、面、体这些基本要素的完美融合,才组合成各具风格的建筑。

中国的建筑追求对称之美,香格里拉的建筑也不例外,方正的几何形外观和亭子,不仅表达出规律、安宁的寓意,更体现出威严和庄重的气势。园林细节与主题建筑相辅相成,有一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美。主体建筑旁园林院落组合的错落有致、独特水景的别出心裁、灰石假山巧妙安排的独具匠心,皆彰显扬州独具风格的古典园林文化艺术特色。其亭台轩榭的布局、近远景的层次、花草树木的衬托等从多个角度让置身于内的人好似进入一幅优美画卷中。

(二)酒店建筑设计的前提

高星级酒店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几项重要环节部分,更多的是对各个部分的细节考虑,在保持本酒店特色的同时,结合本地文化特色融入到酒店的各项设计中,在确保酒店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消费者可能会在意的各种需求,保证消费者体验到酒店带来的特殊感官感受的同时对酒店及城市特色也有初步的了解。酒店大堂作为人进入酒店的必经场所最容易给客人产生深刻印象,比如高大宽敞、动静结合等设计手法体现出独特的设计风格。建筑的外部形态是视觉感受的第一印象,是建筑本身设计形态是否成功的主要评价点。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物质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享受及品位层次逐渐增加,开发商和设计者需要沟通、交流、构思,选择适合时代发展及文化需求的造型和材料,通过创新性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赋予建筑独特的文化表达和价值体现,从而与众不同。

在建筑设计行业中,酒店设计本就极具挑战性,其建筑设计对功能性和专业性要求较为专业和复杂。作为城市窗口的酒店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外,还要将城市特色文化元素与酒店内容相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酒店特色。

(三)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

1.建筑外部设计与建筑材料的发展

建筑工程形态设计分为内外两部分。在两种设计中始终要贯彻其实用性,将建筑的功能作为基本出发点,比如外部设计的防雨、抗风、抗震、维护等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希望表达的特色文化及艺术表达手法,最大程度地赋予其独特的灵魂。

建筑师应该对需要表现的文化有足够的理解以及深厚的专业基本功。由于建筑材料具有多样性,其使用性能和艺术特征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要有对各种材料的功能、特性和搭配方式熟知并能够恰当应用的能力。

建筑材料与建筑外形两者的关系也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伴随着建筑行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型材料将被研发出来,建筑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方式也会越来越多。

2.建筑材料应用原则

对设计项目的所在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本地文化有着深刻的体会理解的设计师做出的设计才是足够优秀的。在一般原理要求指导下,设计师要根据施工环境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限制因素,结合本地审美偏好、地域文化文化认同、使用群体,选择最适宜的材料作为主要建筑选材。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当地气候规律、维修保养因素。星级建筑多位于高层,空气较为湿润,太阳光照射较为强烈,雨水侵蚀情况更为严重,需要考虑材料的防腐性、抗旱抗冻抗暴晒等常见问题的出现。

设计师应该秉承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作为一栋超高层建筑,其存在时间较为久远,要确保所使用的材料能够在长久使用中不会出现被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等情况所损坏,使用的材料容易维护且可循环利用,建造绿色建筑。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有着良好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且具有无毒、无污染、低成本和可循环利用的特性。

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使得更多的建筑材料转变为环保健康的新型材料。我们应该遵从发展趋势,设计师需要增加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了解,确保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提高材料利用率,构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3.酒店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室内空间设计由最初的生存需求逐步上升为精神需求。人们对于审美的重视度不断增加,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喜欢添加多种元素进行融合,达到装饰美观的效果,逐渐产生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及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相结合、将封闭式空间像开放式空间转变的趋向。香格里拉酒店所处地区自然环境较为优越,设计风格为新中式。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多用木质隔断、承重柱等装饰品物遮挡视线和布置绿色植物的方式促使空间形态丰富,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传达出带有扬州园林特色的古典雅致的意境。木質镂空隔断的好处在于半开敞式设计让酒店内部空间看起来虚实相交,宛如行走在扬州园林之中。也正因此,室内观景角度丰富而独特,每一处所观之景造型独特,极具古典之美。

无论运用怎样的建筑材料进行装饰和美化,室内空间终究只是一个供顾客用来遮挡风吹日晒的空间。室内设计者们所期望的是在一定大小的空间内,运用自然中独特的元素和符号,通过多种多样的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让消费者体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便足够了。

(四)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酒店设计在今天不断成熟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酒店设计通常由多家设计公司共同协作并由多家建筑公司共同施工。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沟通较差,很难做好统筹规划,不能按照统一的建设理念去建设可能会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配合不到位甚至矛盾的情况,由此增加建筑内耗。如果酒店本身的功能布局和结构本就不适合专业酒店的规范和使用要求,哪怕通过后天改造,客人及服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问题。酒店在进行设计前要充分做好选址定位、市场调研等系统性分析。如果不能全面考虑选址等因素,缺乏调研基础分析和市场支撑,仅靠感觉和生搬硬套进行选址和设计的酒店在运行管理中就会出现沟通困难的问题。

三、绿色环保型酒店才能实现可持续环保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次在联合国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正式提出。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習近平同志也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环境保护现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环保时代”在要求人们不断加强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尽管酒店行业与其他污染严重的行业相比污染较少,但是在“环保时代”的大趋势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是各行各业都要坚持到底的要求,绿色酒店已成为必然。

四、城市建筑要展现城市精神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理念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后,全国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为提高城市建筑设计品质与文化内涵。一座城必然会有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建筑,不仅仅是因为“高”或者“独特”,更多的是被寄予城市中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以扬州为例,在扬州市民和游客看来,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以来,五亭桥一直以来都是扬州标志性建筑。随着城市面貌的更新换代不断变快,在希望打造多元化、多样化城市设计、布局的今天,单一的城市建筑不足以体现城市的文化,建筑对地域发展的影响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的传播等多个方面。一栋建筑的设计需要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本土文化,通过建筑来传播城市文化也让建筑被赋予了独特意义。

《纽约市地标法》对地标建筑的规定是:“建筑的存在时间达到30年以上且必须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曾设计台北101大楼的中国台湾设计师李祖原也曾说:“不见得地标建筑一定都要盖的很高,个性才是区别建筑和建筑物的最重要分野……而真正了不起的建筑,就是真正的文化和创意。”建筑作为特定的文化载体具有特定的文化传播功能,传统建筑留给后人的是城市的独特记忆。星级酒店作为异地游客旅游观光的必经之所,应当在建筑外形设计中融入城市文化内涵的符号和元素,在宣传自身酒店文化,为消费者提供建筑和商务场所的同时,作为城市的文化载体。

正如城市标志性建筑一样,无论是建筑设计创意还是城市特色文化,它们始终要经受时代的和历史的检验。融入大量城市“底色”的酒店建筑是具有文化特色和灵魂的建筑,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更是星级酒店自身的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1]金威.酒店建筑设计注意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

[2]陈贵菊,付冰.浅谈绿色酒店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香格里拉酒店为例[J].品牌,2015(11).

[3]李旻.建筑外形设计中文化和建材的功用[J].企业文明,2016(8).

[4]叶青玄.打线城市地标,记录城市之美[J].产城,2018(11).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禅意不是禅,却又与禅紧密相连,它是由禅升华了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文化心态。设计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冥想的审美体验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结合,标志着禅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顺利传承。在现代社会,如何发展本民族特色的设计,如何形成本民族自己的文化风格道路,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

关键词:禅意;现代设计;禅宗美学;简约;少即是多

一、禅宗文化的当前状况

禅宗文化从魏晋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禅宗文化逐渐被淡化,直到民国时期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对禅宗美学进行研究与探讨,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审美思想:意境。我国从古至今一直在研究禅宗文化。《园林禅意表达手法的演进初探》一文指出“禅不仅仅是宗教领域所推崇的文化精神,还体现了人们对生活、人生的看法和感悟”。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禅宗的美学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室内空间运用禅意案例出现,有关禅意与美学理论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增多。

国外,对禅宗文化继承的最好的当属日本。宋代,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此后,它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禅宗文化传入日本后迅速与当地本土文化相融合,并与日本的神道教互相学习并且蓬勃发展,融入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成就了日本禅,其主张沉寂、静默、孤独的艺术特点,带上了鲜明的日本本民族特征。日本禅宗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首先,在理论研究上,原研哉大师在《设计中的设计》中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阐释了禅宗哲学在形而上学事物影响下的设计。再就是设计研究方面,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将禅宗意境、禅意美学融入到建筑空间设计中去,创造了一批具有禅意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例如安藤忠雄举世闻名的“光之教堂”“水之教堂”,都蕴含着禅宗思想。禅包含着人生的哲学和智慧,它与设计中的设计思维相似。中世纪,禅宗僧侣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注重人的视觉美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园林给人带来的精神理解。此后,日本庭院由山水池景逐渐转变为枯山水式的冥想园。所谓枯山水,并没有真实的山水,其只是用一些各种形态的石块和沙子进行巧妙的组合摆放来代替山水景色。这种庭院通常用少数的绿色植物作为点缀,采用一些矮小的绿植,并在石块附近点缀少许的青苔和蕨类植物。这些手法主要是追求庭院的空灵与静寂的冥想感受,带给观赏人放松心情的沉寂之美,使人在简约的环境中冥想出更多的内容。

国内,改革开放时期设计师多重视实用、快捷、功能性的建筑,对社会、文化、审美等人文层面的关注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符合当时的国情。然而我国在逐渐强大的过程中,越发注重本国的艺术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文化的关注,苏州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万科五园等现代建筑空间运用禅宗文化的设计案例层出不穷。21世纪,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是多姿多彩的,人们开始逐渐尊重时尚和现代性。自然、人性、情调、情感和生活艺术,是当下人们最为偏爱的艺术理念,都市生活中高品质高精神的休闲空间逐渐被现代人们所推崇。在我国当下大环境中,回归禅意自由、静谧、宁静的空间是大势所趋,也是继续发展本国文化特点和艺术特色的必由之路,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远离城市的喧嚣符合人类审美享受的客观自然本能。

二、禅意空间的内涵

禅意的核心思想是“空灵”,即飘逸、空幻、静谧、虚实结合的感受,同时也是指人和艺术之间思想上的情感和意向。事实上,中国文人非常喜欢理禅,经常要把参禅和诗歌创作联系起来。唐朝时期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曾描绘这一景象:“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场景。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创作和禅宗美学的结合就颇具个人风格。谢灵运的诗歌都蕴含禅意和寄情于山水的美感,具有鲜明的禅宗思想,例如:“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注重将个人思想感情同所见所想相結合,更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同化的禅宗思想。

密斯·凡德罗曾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这一理念,少到极点,就产生了无限大的空间,在一个室内环境里,陈列的物品越少,所剩下的空间也就越多,所以使人能更好地思索。这也就是营造意境空间的行为,从本质上说,空间是一个介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出现的,同时也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一个桥梁。

三、禅意空间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和审美意识也不断发展。空间不仅仅提供了效用功能,还向多样性过渡,更加注重体现人性。除了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外,它还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通过心来理解和体会,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然、心理上的宁静,这是人对禅修空间的要求和对心的追求。

赵朴老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离不开禅宗文化。”禅道思想自汉武帝时期传入中国,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了儒、道、禅宗三家思想精髓为一体的含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文化。

本文所说的禅意空间,是指具有禅宗美学思想内涵的室内空间。建筑空间由复杂到简单、由繁杂到宁静的这一过程体现了人们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本能地去追求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四、禅宗思想在当代设计中的探索

首先,古典园林与自然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后期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古典园林设计与自然的联系更为注重。在这些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力求追求自然之美,避免人工雕刻的痕迹,将自然山水作为主角,将建筑房屋融入其中,成为山水风景的一部分。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设计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留园。

当前的禅宗空间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材料和简单的设计风格来实现。例如,使用一些最原始的材料,通过把材料的纹理完全暴露出来创造一个自然、简单和精致的环境。禅意空间主要是禅意文化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悠闲、干净的空间意境,形成一个令人难忘的诗意境界。

禅意空间的营造在中国当代的设计中有很多案例。2006年苏州博物館建成,正式开门迎客,这栋建筑引起国内外建筑设计界的广泛关注和学者们的追捧,其设计者是著名设计大师贝聿铭。该博物馆面积广大,周边大部分是历史古迹,有美丽的古典风景园林,还有富有诗意的古建筑区。这注定了设计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使用传统设计元素,同时,它必须具有现代美学,采用新的思想和创新的方法。苏州博物馆是一个禅宗风格的设计。中国禅宗空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项目的完善,才能使这个空间概念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也是禅宗思想的传承者之一。隈研吾的“竹屋”的设计是采用形式不一的竹子进行对空间的围合与分割,营造一个同自然融为一体的室内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对自然的体验是很极致的,竹材进行空间的区域分割,同时还有藤蔓绿植、木材家具作为空间的软分割,呈现出不同的暖色调,给人以微暖、温馨、朴实的感受。同时木材、竹材、绿色植物所散发的本身的香气使人感受到舒适,仿佛更加贴合大自然,使体验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澈与放松。

禅宗空间追求简单自然,崇尚“少即多”的设计理念,主要集中在对空间精神层面的把握上。禅宗文化的含蓄、空洞、朴素的特点,结合自然元素创造的空间,既满足了现代美学的发展,又具有禅宗美学的魅力,同时使生活充满禅宗美学的思想境界,为冲动的城市环境空间提供一个安静的地方。禅宗自然主义的思想主要追求的是最原始的体验,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空间是人与自然连接沟通的媒介,安藤忠雄曾说过:“我将风、光和水等自然因素引入几何化和秩序化的建筑,并借此唤醒建筑的生命。”设计师用自然界的天然材质、自然景观等物象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工作空间,来营造禅意体验空间,将大自然“搬进了”我们的生活,唤起我们原初、自然的空间情感。

安藤忠雄善于运用清水混凝土,并且将其功能发挥到极致,甚至成为他本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禅意美学的静、素、朴在安藤这里被运用于材料、结构以及精神属性上,他设计的建筑风格更接近自然,整个建筑环境更具灵性。这种以混凝土为基础的建筑,既有冷酷开放的美,又有静谧的魅力,深深地蕴含着禅宗美学思想。安藤忠雄使用各种技术来重新组合各种几何形式,以实现各种变化,并创建虚拟和现实的建筑空间形式。“光之教堂”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是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杰作。它通过在教堂墙壁上开一个十字形的洞来创造一种特殊的光和影效果,因使信徒们在其中幻想与上帝亲近而出名。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著名的一部。坚固、坚硬、透明的混凝土被完全封闭,创造了一个黑暗的空间,让进入的人立刻感到与外界隔绝,阳光从墙壁水平垂直交错的开口处进入室内,形成了著名的“光之十字”——神圣、清晰、纯净。安藤忠雄的建筑擅长使用封闭的建筑形式,将外部世界的噪音与空间的几何形式隔离开来,创造出一个安静、宁静、静寂的空间,使人们的内心回归沉静。

参考文献:

[1]张虹.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对友禅图案起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J].美与时代,2010(11).

[2]秦亚平.禅意的室内空间艺术研究[J].艺术设计,2011(3).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古典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理水艺术的手法,总结出水在古典园林造景中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具有文化意义;同时,以南京地区新建居住区绿地的水体处理为分析对象,横向对比古典园林的理水手法,指出当代居住区绿地理水艺术需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借鉴成熟的古典园林体系的同时应注重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时代的园林理水体系。

关键词:理水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居住区绿地

0 引言

水是园林艺术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动态因素。孔子云“智者乐水”,智者因水之灵动而乐,而园林也因水的存在变得活泼生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园景的重点,是江湖河海的艺术形象的升华。从西周周文王“灵沼”开始,到汉代上林苑“一池三山”对理水艺术进一步发展,再到宋朝艮岳水体包罗万象的艺术升华,再至明末计成《园冶》对理水原理系统性的总结……历经几千年的园林理水艺术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对水的艺术处理已经成熟且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1 水在古典园林造景中的功能价值

1.1 文化意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看作是高尚品格的象征,是文人雅士的向往与追求。文人亲近于水,常借水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如:曹操在海边吟唱“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借海之壮阔抒写内心壮志;兰亭清溪旁王羲之一众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苏轼在江中慨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引发对万物永恒的思考。凡此种种,水的形象被文人雅士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在古典园林的营造中,造园人也习惯性利用人造的水体来再现自然山水,其中同样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在“山水比德”语境下,园林理水还有了更高层次的体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人之美德比兴于水。对水的独特审美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趣味,其源头可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窥见一二:一勺则江湖万顷,水有源有尾,有收有放。从仿照自然到缩移模拟到一勺代水到意境的蕴含,表面上是淡化水之形的历程,本质上却是意境蕴含在水之形上的深化。可见,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之形的演变历程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历程的缩影。

魏晋南北朝以后,筑山理水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的注重写实创作转变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摆脱了儒家“君子比德”在功利追求和伦理附会上的弊端,进而纯粹地寄情山水,自然审美观进入高级阶段。在宋代,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密不可分,园林理水也兼具诗情与画意。园林的水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如吟咏诗赋一般,抑扬顿挫。因此,理水注重空间划分和组合,像诗一样严谨和精练,以便游园时可以像朗读诗赋一般畅快淋漓,此谓之“诗情”。“画意”则表现在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风景园林,注重写意,“一勺则江湖万顷”,能够以简约的笔墨获得广博的艺术效果,这个层面上,古典园林可以说是“可观,可游,可居”的立体山水画。

1.2 空间作用

在古典园林的视线组织上,常常以较为平静而相对集中的水面来营造较广的空间,借此与园中其他较为狭窄的小景形成对比,给游人以宽广的视觉享受。[1]在古典园林的景物布置上,园林以水景为中心,在其周边布置建筑,围以置石并栽植花木,以此使整体形成向心的空间状态。这种以水面为中心的布局形式使整个空间更加集中与紧凑,同时,在古典园林的理景手法上,利用水面在园中营造的留白效果與建筑、山石、花木等其他造园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实体空间构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实现了古典园林的“小中见大”或者“大中见小”的效果。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作为第二自然,不同于天然山水环境,而是“人化的、典型化的自然”的体现之一。

1.3 映射作用

水面形成的倒影也是园林理水常常利用的一点,古典园林造景可以借周围景观的倒影为整体增色。造园师利用倒影,将天空中的云霞与庭园中的山石树木融为一体,构成“群木悬植,丛山倒峙。崖底天回,浪中霞起”的美丽画卷。水面平静时,水天共色,倒影也显得格外真实,几簇云霞染上了池中的一抹绿,又增几分神秘;而或微风乍起,湖面波光粼粼,原本平静的水面荡漾开来,倒影也由原来的清晰转为虚幻,一虚一实,园景的竖向层次变得更为丰富,水体也显得更为深邃。

综上,理水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人与自然的理性适应,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着亲和关系。同样,在园林造景中,水不仅仅是美学价值的体现,还有着情感和文化的寄托以及空间营造的作用。在历史的积淀下,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之处,其对园林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也值得我们思考。

2 当代居住区绿地的理水手法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物质文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园林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柯布西耶的城市构想等理论的相继提出,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居住区绿地从原本无意识的照搬发展至逐渐成熟,公共绿地的造景效果也日渐完备。其中,当代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对水的处理也相对重视。本文以南京地区新建居住区为例,分析其园林造景中的理水手法与作用。

2.1 项目背景

2018年,历经多轮房价政策严格调控后,南京楼市迎来了寒冬,新房成交量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47%,原本较为成熟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面临着被重新洗牌的风险。当前环境下,唯有品质较高的居住区才能直面这一改变。因此,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视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景观逐渐向精致化、人性化转变,其设计中的元素也更为丰富,呈现的景观层次也有较大的提升。笔者探访了位于江北新区和南部新城的几处楼盘,从这几处居住区绿地的水体营造来看,其主要处理手法在于展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质,并为不同的景观效果服务。基于此,本文将探访的居住区绿地的水体营造大致分为对于动水和静水的处理,其中动水又可以划分为造势、造声和造型3种表现手法。

2.2 水之势

巨幅的跌水景观常常被用来营造出磅礴的气势,水体利用高差产生的势能变化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在大名城居住绿地中,基于其宽广的楼间距,整个居住区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广阔和大气。沿着居住区内宽阔的道路向中部行走,视线在不远处变得更为通达,隐约的水声也随之而来。循声走近跟前,才发现在树木掩盖之下有一巨大的下沉式广场。广场上下落差约5米,是居住区绿地中较大的规模。墙体两面以大理石为壁,一面为黑色花岗岩,水流则在花岗岩一侧倾泻下来。瀑布从高处落下,跌入坑底的蓄水池中,磅礴的水声在广场内回环,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同时,又因下沉广场独特的空间布置,奔腾的水声仅在广场周围汇集,不会惊扰到周边的居民区。该居住区在空旷的场地中突然布置一个大型的下沉广场,既不会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的视线通达,又展示了宏伟落差下水体的磅礴气势,是一个设计良好的水势营造案例。

2.3 水之声

与上文所述跌水带来的听觉震撼不同,居住区绿地理水对于声的营造更偏向于潺潺流水带来的听觉效果。以银城铂悦府居住区绿地为例,该居住绿地位于南部新城规划范围内,因此,秉承南部新城精致细巧的规划风格,铂悦府的景观造景更偏向细腻化,园内道路错落有致且各具特色,中心广场也依植物划分成各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沿着四时花镜向广场的一角走去,人群的喧闹渐渐散去,不远的幽静处有一块被日本珊瑚树环绕的墙体组成的围合空间。在这幽静的围合空间中心,是一组大理石桌椅,其四周的墙壁攀满爬山虎。墙面上布置了几组流水喷泉,潺潺的水声从四周缓缓流淌至耳畔,将居民与外围的喧闹完全隔离开来,感受到的是如夏夜梦境般的静谧。隐约中又有几丝花香从远处飘来,使人如痴如醉,忘却了生活中的忙碌与疲惫。铂悦府利用潺潺水声,将围合的空间与外界隔离开来,利用水声反衬出场地的静谧,展现了水声之美。

2.4 水之形

水的形状由其容器决定,水形之美离不开其岸畔或池壁的造型;同时,水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又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空间的营造有着绝佳的作用。园林之水,贵在曲折,形曲则意深。曲水流觞是中国风景园林理水的一种别具风格的形式和文人高雅的文化活动。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记录晋代公共园林兰亭的曲水流觞之风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古代文人暮春时节于曲折蜿蜒的溪水边,饮酒流觞,吟诗抒情,行上巳节祓禊之习俗。在笔者探访的几处居住区绿地中,银城悦见山对流水的造型有着独到的设计。悦见山整体的规划恰如其名,是因山而建的一块居住区绿地,场地内地形起伏较大。设计师对原有地形进行保留,在居住区内部道路旁设立连绵的水流,徐徐从中心广场处汇入居住区出入口的小型汇水池。“延而为溪,聚而为池”,设计师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居住区内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2]

2.5 水之静

静水是理水艺术的另一表现形式,由于其平静的水面,该类水体有绝佳的倒影效果。在新城悦城府居住绿地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在一低层建筑庭院中采用了大面积的静水。水体的中央是一株孤植的罗汉松,矗立于矩形水面的中心处,也是水体四周视线的汇集处。平静的水面给人以安静的氛围,让人沉心于水体,沉心于如镜面般的倒影之中。水中倒影将向心布置的建筑物与罗汉松形成了框景,拉近了建筑边际线与植物的距离,再次强调了以罗汉松为中心的构图布局。此外,水中的倒影与实体相映成趣,在纵向上拉开了整体景观的层次,丰富了园林造景构图的纵深感。

3 横向对比下理水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基于上文分析,从水自身特性、空间营造、文化内涵出发,横向对比当代居住区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在水的自身特性方面,古代园林重视水的自然属性,在造园设计中对其声音、流动性、映射性等加以利用。楚灵王修建的章华台是见于史书记载在园林里开凿大型水体工程之首例,自此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向自然式风景园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自然界中水体的气势不能很好地加以展现,难以复制自然中跌宕的水体,因此古典园林中的造水普遍存在一个缺“势”的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代居住区绿地设计中,设计师对水之势的设计不再受到限制,理水艺术也逐渐发展成巨型跌水等磅礴的形式,进一步完善了自然界水体的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中,在水体的空间营造方面,水绝不是可以割裂开来的单一要素。无论是天然山水园将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还是人工山水园改造加工山水整体或者局部,都注重“山镶水抱”格局的营造,即山水关系的空间营造。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水体与园林其他要素的配合,形成空间上的对比关系或者以水来对园林进行平面空间的划分。同样,当代居住区绿地景观也常用水体与其他要素对比,但在水面的分割作用方面不似古典园林那般考究,仅仅表现为在水系较为复杂的地区以水作为区域之间分割的界限。

在文化内涵方面,古典园林是感性的,是主观的写意,看重寄情山水,山水作为园林的骨架,以水作为情感的一个抒发点,具有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四大特点,进而体现了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四大审美内容。[3]而当代居住区绿地设计有所欠缺,与中国古典园林水的形式服务于意境不同,当代居住区绿地的设计普遍把水的形式上升为主体地位,过多重视理水的美观和功能价值,而忽视了水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趣味,丢失了景观中水体的韵味。

4 当代居住区绿地水体营造的策略

当代居住区绿地在水体营造方面应结合现阶段的审美特点,借鉴成熟的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体系。同时应注重发展与创新。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居住区水体设计中可以参考古典园林中水的文化内涵,结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以水的某一特质为出发点深挖其文化和审美内涵进行设计,力求与中国人文化心理产生共鸣,避免设计的表面化与形式化弊端;另一方面,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设计师应注重结合科技,进一步发掘出水体的生态价值,积极探索现代园林水景发展新模式,塑造一个具备科学管理、系统化的现代化水景,使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回归亲和。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1.

[2] 李早.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J].建筑學报,2004(9):62-63.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26.

作者简介:陈扬(2000—),男,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王崇骁(1999—),男,江苏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指导老师:钱可敦

上一篇:节能设计论文下一篇:封面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