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说课范文

2024-04-25

英语听说课范文第1篇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它提倡我国英语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链。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标语和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我们使用的是仁爱版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将每个单元的语言结构和话题结合起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任务。其中,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它是每个话题的第一节课(Section A)。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它以一个话题的重点词汇和目标语言为主要内容,并为后面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Section B、C)作好准备。因此,构建一套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取得一定教学成效的听说课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让学生通过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在做中学,学中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让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的灵感因素,把学生纳入语言教学材料,把语言教学材料生动化,变静态教学内容为动态生活素材,力求以真情实感诱发兴趣,以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兴趣,以愉快的教学发展兴趣,寓创造性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听说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层次感,反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的具体构成部分应该详细写在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考虑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比例。仁爱版教材的听说课通常以图片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单词和短语并设置任务加深印象。这要求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师生对话,图片展示,头脑风暴等调动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新知识。通过听前设计给学生输入补充信息,调动学习热情。听力输入让学生感知语言,学习语言结构。听后设计各种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组队练习,展开竞赛,利用语言结构进行语言输出,进而展示自己的才华,推动课堂实践活动地顺利完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都是以学生的愿望和水平为出发点设计活动,教师应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听说课的三维目标。

以下是我对英语听说课各环节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Step 1热身(Warm-up)

(一)用English songs或Free Talk营造愉悦的英语环境

在英语听说课前,我有时带领全班学生齐唱一首英文歌曲,通过课前这一热身活动,学生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融入到听说课的情景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所授内容。

或者做不超过三分钟的Free Talk。Free Talk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每组学生自编短小的对话,可以涉及各方面的话题,有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等。此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自由谈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此活动环节中,教师依据教授内容灵活处理,选择使用)

(二)引入(lead--in)

针对本话题所涉及的中心话题,联系学生以往所学的有关内容,创设适当的语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与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句式和时态等语法知识。也可以创设情境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联想与话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旧带新,拓展知识,为新课做知识准备。

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3 Topic2 What sweet music!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是以一首席琳迪翁的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引入,再让学生欣赏摇滚乐、爵士乐、蓝调以及民乐、古典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各个类型音乐的魅力,再表达自己对其中一种音乐类型的喜爱,并简单告知原因。复习描述自己喜好的单词和句型,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单词,短语、句型的准备。通过以上创设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并且和教学内容与形式息息相关,学生在感受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体会到紧凑的课堂节奏,注意力高度集中,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Step2学习目标语(Study new language)

(一)Study new language

通过图片谈论导入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目标词汇、句式等。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4Topic 1 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几幅图片,描述并介绍了新目标语言----比较级的意义及句式。

(二)Speaking:Take about the picture in 1a进行图画描述

在1a图片所提供的情景或者创设新的语境来进行交际练习,体会、使用新目标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就1a的图画进行观察,描述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内容,在此期间,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初步展示学生对新目标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过程。

三、Step 3听力训练(listening)

(一)Pre-listening听前活动设计

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补充相关文化和背景信息,扫除生词,并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和结构,为之后的听力理解活动做好铺垫。为此,听前活动设计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图片,对话,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话题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听力活动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认真分析听力材料的话题,找出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找到切入点,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背景信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之后的听力做好铺垫。例如,我在七年级下Unit 6 Topic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中,针对课本问路指路的听力内容,首先引入我们学校附近的地理状况。我扮演成陌生人,与学生展开对话。然后,再让生生对话,进行话题引入。

2.词汇梳理。现行教材将许多生词渗透在听力材料中,为了降低听力难度,提高听力效果,教师需在听前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和短语。例如,我在仁爱版九上Unit 4 Topic1 When was it invented?Section A听力2a的教学设计中,针对听力原文新发明生词太多的情况,我在幻灯片中展示各个新发明的图片及名字并且教会学生这些生词,带读一些发明家的名字,为下一步听力降低了难度。

3.预测内容。听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插图、题干等引导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预测。预测是做好听力的很重要的方法,不容忽视。教师可根据预测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投入地去听。

(二)While-listening听中活动设计:听力活动中,教师必须把握听力活动的内容难度,设立阶梯递进式的听力任务链。首先,让学生整体听一遍,要求听懂并叙述主要内容。其次,提出细节性问题,然后逐段听,把握细节。其次,再整体听一遍,整体感知材料,提升认识,完成课本题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应灵活调整,以学生完成听力任务链为目标。精听,泛听相结合,应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记录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关键信息,传授记录的技巧和策略,提升听力水平。

四、Step练习(pair work)

(一)Post-listening听后活动设计

1.Listen and repeat:听录音跟读。听力练习后,学生已有了较完整的听力材料,通过听录音跟读,让学生朗读录音材料中的句子、问题、对话等内容,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进一步巩固目标语言,为后面要完成的任务打下口语基础。

2.Pair work:根据对话内容,进行模仿练习。

3.Competition and Speaking:竞赛与口语表达。创设情境,展开活动,巩固目标语言。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例如游戏,竞赛活动。竞争是诱发进步的动力,小组竞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上进心。竞赛不仅是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也是对自我的挑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把课堂推向高潮,教学效果好。竞赛前,将竞赛规则、过程、内容明确让学生了解,使他们做好相应准备,准备越充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就越高。在取得成功后,他们能从同伴的羡慕中得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竞赛内容可以是根据听力材料复述所听内容,将短文改成对话或将对话改成短文,改换人称角色扮演,故事续尾,调查访问及辩论,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体验,时代背景利用多媒体另设情境。在竞争赛中,内容设计应层层递进,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维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要素结构,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突出对能力的培养,并加大实训力度。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在课件设计上,应注意制作理念新颖,内容丰富,容量大,可操作性强。使学生训练时,更加直观有效。以供学生充分练习。例如: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3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画面猜测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在表述的过程中就会用刚刚学到的过去进行时态,然后再给出更多画面,让他们小组成员合作,互相问答,期间又会用到不同人称的过去进行时态的问句,训练层层递进,扎实有序,课堂活跃。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1 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制作了多幅幻灯片,每张幻灯片分别有各种颜色、大小的事物,以及不同长相的人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要求用比较级的单词和句型。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我在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1 Topic3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Section A的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小组竞赛活动,制作了多幅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有几个大家熟悉的运动会项目图片,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表示喜欢和不喜欢的句型表述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发言踊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势在必行。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在仁爱版这套教材中,每个教学单元分为3个话题,每个话题的Section A都是听说课,在其他的Section中也有听说训练的板块。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系统而扎实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深刻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将探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听说课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

关键词:情境,任务,听说,激发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语听说课范文第2篇

传统的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基本是由教师播放音视频, 学生根据音视频做题, 给出答案之后与教师的答案进行对比, 并听教师的讲解分析。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进度和讲解。另外, 口语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内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模仿对话, 学生没有创造性, 场景一旦有点变化学生就不会应对, 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避免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基于此, 作者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空乘英语听说课中进行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

(一)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 是指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为完成任务来而进行的教学。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的语言教学方法, 是把教学目标融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 学生通过交流、询问、沟通、表达、解释、合作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以掌握学习目标。纽南认为,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 由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情景等因素组成, 因此, 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 目标 (Goal)

指希望通过让学习者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达到目的。任务的目标既可以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解决某项交际问题, 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

2. 输入材料 (Input)

输入材料是以实际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 必须具有知识性, 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 从而难点设计情景练习, 并要求学习者再次进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于教材。

3. 活动 (Activity)

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前后相连, 层层深入, 并由数个微任务 (minitask) 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 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

(二) 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Jane Willis (1996) 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1. 任务前 (pre-task)

在此阶段中, 教师提出任务, 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和进行技能的训练。

2. 任务环 (task cycle)

“任务环”可谓是学习者个人或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性学习活动完成任务的主过程, 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1) 任务。学习通过查阅、讨论、分析等方式完成任务。 (2) 计划。学习者个体或团体准备向整个班级汇报任务完成状况及达成的结论。 (3) 报告。学习者个体或团体进行交流和沟通, 将个体或团队完成任务的方式、步骤及结论向其他个体或团队进行报告。

3. 任务后 (post-task)

“任务后”是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 为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教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评价。 (1) 分析。学习者个体或团队对其他个体或团队的任务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操练。通过分析和评价, 学习者在教学者指导下进行疑难知识点的练习和操练。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者通常围绕知识重点和练习。 (3) 答疑。任务后的最后阶段为教学者的答疑环节。学习者就所学的知识点如有疑问, 可向教学者进行现场提问。

三、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的空乘英语教学设计

(一) 听说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

根据纽南的任务型教学法和我们的教学实践, 参考Jane Willis任务型教学步骤, 我们设计了如表1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

(二) 任务型教学设计在空乘英语听说课的应用

我们以《新世纪民航乘务英语·口语教程》 (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六单元《Mid-Flight Drinks Service I》为例来说明任务型教学设计在空乘英语听说课的应用。

1. 任务前

(1) 导入。播放一段相关视频, 并请学生就视频内容进行讨论:

a.What kind of service are shown in the video?

b.Do you know some brands of beverages?What are they?

教学法: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 预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 提出任务。结合学生的预测, 适时地提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

a.掌握常用饮料及酒精类饮料的名称;

b.熟悉特殊情况下旅客的饮料服务用语 (以对话的形式呈现) 。

2. 任务中

(1) 执行任务

a.学生分组讨论在飞机上常用饮料及酒精饮料的中英文名称, 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字典或手机, 并做好记录:

Drink brands in economy class.

Cola, Sprite, fruit juice, mineral water, coffee, tea.

Alcoholic drinks.

Red wine, White wine, Brandy, Vodka, Whisky, Champagne.

b.之后, 根据已学知识讨论“询问喝饮料或吃东西”的句型, 亦可在手机上搜索、查询, 比如:

问句: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May I bring you a glass of mineral water?

回答:Yes, I’m thirsty.

I’d like a cup of tea.

教学法:比较和解决问题

(2) 准备汇报与完成汇报

每个小组派出两人, 分别是乘务员和乘客以进行对话的形式汇报本小组完成的任务, 如:

CA: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madam?We have tea, coffee, Cola, Sprite, fruit juice and mineral water.Which would you prefer?

PAX:A glass of mineral water, please.

CA:Yes, madam.Here you are.

3. 任务后

(1) 分析

每个小组互相分析、评价, 发现问题:如果没有乘客需要的饮料应该怎么回答?讨论后, 有个参考的对话如下:

CA:Excuse me, sir.We’ll be serving lunch shortly.Would you like a drink before lunch?

PAX:I’d like a gin and tonic, please.

CA:Sorry, sir.We don’t have that on board.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else?We have whisky and red wine.

PAX:All right.I’ll have a glass of wine.

CA:Ok.Here you are.

(2) 操练

根据以上任务完成情况, 教师设计练习如下:

Situation A:After the“seat belt sign”is totally off, a passenger is pressing the call button, and requesting for some drinks, a cabin attendant comes to help him/her, starting the drink service.

Situation B:A man presses the button and complains he hasn’t been served any drinks.The fact is that he was sleeping while you served.

(3) 答疑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乘务英语听说课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通过开展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及后续访谈来检测本课的教学效果。

调查问卷分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及学习成效四个部分, 共计12个题项。问卷采用5级量表形式, 从5至1分别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对“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习”“有利于互动交流”等多数学生 (88.4%) 表示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对教学内容的“教学丰富性”有63.6%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在教学互动选项上, 只有6.8%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在学习成效上, 大多数学生 (86%) 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在问卷调查之后, 针对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后续访谈。后续访谈结果显示, 多数学生 (86%) 对任务教学法持肯定的态度。在访谈中他们列举出支持这一教学方法的原因, 即“学习得到优化”“对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 部分学生表示非常收益教学互动, 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更有益于学习。有部分学生 (15%) 对任务教学法持中立态度, 他们表示自己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因为各种原因, 本教学法只在一个班里进行了两个单元的教学实验, 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希望在将来的教学中逐步修正。

摘要:本文根据任务型教学概念和教学步骤设计了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 并将这一模型应用到高职空乘英语听说课中。通过问卷与访谈, 百分之八十六的学生表示对此教学模型满意。

关键词:设计,高职空乘,英语听说

参考文献

[1] 韩效伟, 王秀云.高职民航服务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 2017, 17 (06) :65-67.

[2] 张艳.任务型教学在高职航空服务类专门用途英语中的应用探索[J].英语广场, 2017 (12) :85-86.

[3] 陈婷婷, 王友良.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课堂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02) :14-15.

[4] 康小玲.“任务型”教学在高职畜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02) :186-187.

[5] 吴海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高职《英语基础写作》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7, 4 (33) :238-239, 250.

英语听说课范文第3篇

国内外的有关SPOC优势研究基本一致, 同样都集中在高校教学应用领域, 且基本从MOOC与传统校园课程的结合、将SPOC定义为完全在线课程两

方面研究。SPOC在国内外的研究均属于起步阶段, 相对而言, 国外研究较为丰富, 国内研究较为匮乏。当前国内的SPOC研究仍集中在特征优势论述、内涵等基础理论研究、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缺乏SPOC教学实践。对SPOC教学实践运用、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实证分析与研究等方面仍显不足。有关SPOC混合学习的模式尚处于初始阶段, 有关研究者还需要扩大研究范围, 周期, 多方面深层次的切实开辟出符合我国学者特征的SPOC混合学习模式。SPOC国内大学英语听说类课程缺乏教学实践, 构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之处, 本研究将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SPOC的发展现状, 结合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建设的特点, 抓住SPOC模式的优势, 多方位、深层次的将SPOC应用于该课程建设, 并教学实践为依托, 对SPOC平台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SPOC概念于2013年首次提出, 2014年进入后慕课时期, 也进入了SPOC初步发展时期。本文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 从“超星泛雅平台”概念出发, 分析指出泛雅SPOC平台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及对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英语听说课程借助泛雅SPOC平台实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二、SPOC平台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SPOC平台为传统课堂提出了挑战, 也为提升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依托信息技术, 利用优选的MOOC资源或自制的视频资源, 将网络教育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相融合, 有效的缓解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高了学生在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学习质量。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具有较强问题解决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在SPOC平台上的搭建策略

(一) 课程基本信息

(二) 课程建设的目标

依托SPOC平台将《大学英语听说》这门课程建设成为“资源丰富, 在线互动, 开放共享”的混合式网络教学空间;

(三) “递进式”学习项目建设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工程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不尽相同。结合每门课程的专业要求和培养岗位要求, 采取以“语音、句法知识”为依托, “交际句型+教材”为基础, “情境教学+口语交际”为主体的学习项目, 极大程度的扩大课程的受益面。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授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 灵活的利用该学习项目进行教学。

(四)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在SPOC平台上的实施策略

1.以教师为主的课程资源建设

最终在泛雅平台上搭建类似于高校教师在线学习, 网络公开课的课程体系构成形式。课程初步预计在2017-2018第一学期录制英语听说课程十二节上课内容, 以广东外语外贸语言文化学院王桂珍教授的《英语语音》为参考范例, 建立类似于下表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资源体系。

(2) 以学生为主的课程资源建设。依托SPOC平台的优势“以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将课程所要培养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划分到每一个任务点。围绕任务的完成在SPOC平台上按照五个步骤进行建设和展示:任务布置、课前准备、任务实施、知识拓展、测验。需要建设的资源有:视频库、图片库、听力题库、口语题库、作业库、拓展库、英美原声音频库。具体建设见下表:

四、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在SPOC平台上的搭建意义

(一) 推动听说课程建设, 以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 搭建英语听说在线课程教学平台, 实施混合式学习, 克服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局限, 将二者优势相结合, 以达到听说课程学习模式的创新。

(三) 在西安翻译学院英语听说课程建设中初步应用和推广“传统学习+网络学习”的混合模式, 革新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育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本文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SPOC平台应用于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SPOC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并研究了该平台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的搭建策略和具体实施步骤。最后, 给出了大学英语听说课在SPOC平台教学模式”在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试技能, 为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听说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SPOC平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然, 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10) :46-5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1) :85-93.

[4] 罗九同, 孙梦, 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2014 (7) :18-25.

英语听说课范文第4篇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学生能较流利地运用日常用语来简单地表达他们的思想, 能听懂和复述意思完整的小故事;能听懂教师用英语组织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1 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各种活动, 都是由一定的动机产生的。对于中学生来说, 兴趣则支配动机。只有他们感到有兴趣的东西, 他们才会开始积极动脑, 认真思考, 并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这些知识。英语更是如此。以往初中生一开始学习英语, 积极性都很高, 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随着知识难度逐步增大, 单词就记不住了。课堂上听不懂, 开不了口, 举手回答的人数也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渐渐减退, 并且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英语看作一个苦差事, 有些甚至放弃不学了。

我们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听说过程中,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使他们的积极性一直处于最佳状态。我体会到直接法和目前国际上盛行的听说法都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好方法。学生可以从某件实物、一张图片、一段录音材料中感到学习语言的兴趣, 从中得到快乐而不是厌烦, 在这一方面我是花了很多功夫的。根据教材内容, 上课时尽量准备多种合适的教具:吃的, 穿的, 家里的, 学校的实物等。上课时演示给他们看。就这样, 每天的课有新内容, 新形式, 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自然地不断高涨起来。

2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创设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实践证明, 帮助学生克服听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完全可行。一般情况下, 影响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因素很多, 但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因此, 当初一年级的新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 我就鼓励他们多听、敢说、大声朗读, 以克服他们怕羞、畏不敢开口的心理。对于学生口语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我的态度是“流利第一、基本正确”即可, 一般不当场指出学生的错误, 而是采取过后纠正或暗示的办法, 这样就是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积极性。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以及结合教材支持值日生用英语汇报制度, 也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办法。

在课堂教学中, 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 以“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母语”为原则, 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进行“五步”教学过程中, 我尽可能用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介绍将要学习的新语言学生开始听的有些吃力, 我就辅这以表情、动作等, 帮助他们理解;用演示图片、实物等方法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如在教“drop”和“pick up”两个动词时, 老师让粉笔从手中滑落, 说“You see, I′ve dropped the chalk”。接着对一位学生说:“Willyou please pick it up for me?”这样, 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用法就一目了然了。在组织“现在进行时”的操练时, 既可借助动作, 也可借助简笔画进行教学, 效果较好。另外, 要多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增强学生说的勇气, 提高他们说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 师生之间基本可以达到配合默契的程度。与此同时, 每节课前, 我都要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上讲台作值日汇报。报告内容由浅入深, 如初一年级学生摄取的语言信息量少, 他们除了完成日常的报告内容外, 还可请别人回答及讲一些简单的故事等,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具,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活跃、主动地学习, 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

3 多听、多仿、多练、加强听说复述

在课堂要引导学生用心听教师的发言, 特别要注意老师的口形掌握发音的基本要领, 在此基础上, 还要多听录音, 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仿是掌握英语语调的重要一环。要求在听准的基础上, 大胆开口, 反复模仿。练是听、仿的实践活动。只有用更多的时间独立练习, 才能使语音“定型”。如今许多学生的语音语调很好。由于长期进行这种训练, 学生的听写和复述的水平大大地提高了。我认为听写与复述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 用电化教学,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众所周知, 电化教学是较先进的教学手段, 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 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多媒体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录音能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 便于学生正确模仿, 对培养听说能力极为有利。通过听录音, 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模仿标准语音、语调的机会, 潜移默化的使他们掌握了地道的英语, 培养了学说流利的口语和良好的语感。学生在看了一段录像或电影后, 教师可把声音去掉, 让学生借助画面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总之,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辅助手段, 改革更新的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的现代化, 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5 用英语教学, 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感

英语课一定要用英语授课, 否则就不叫英语课。在初一的第一学期, 我借助于图片, 实物, 图解, 表情来讲述一个单词或词组, 使学生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 使英语单词、词组直接与实物, 动作发生联系, 而不必通过母语这个媒介。当然, 有些词是不好在初学阶段解释得清楚的, 此时, 可用一些汉词, 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破这个英语情境。到初二学年上学期末, 我就基本上用英语授课了, 学生并不感到困难。

总之, 英语教学是教学生学会用英语这门工具, 在实际交流活动中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和运用。它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摘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总结了以下五点: (1) 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3) 多听、多仿、多练、加强听说复述; (4) 用电化教学,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5) 用英语教学, 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感。

英语听说课范文第5篇

一、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背景下, 学生产生了被动式学习的习惯, 进而导致英语学习基础较差。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后, 学习压力降低,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因此难以达到高效性的学习效果。英语听说教学需要学生积极的进行听力和口语练习, 缺乏自信心的同学存在一定的畏难心里, 无法正常展开听说教学训练。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还表现为语音不标准上, 语音及语调等专业知识不足, 出现连读、同化等读音变化时无法明白语句的含义, 进而难以进行信息传递。

2、高职高专英语听说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高专英语听说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我国多数英语教师擅长讲授词汇、语法知识, 但对语音语调的讲读还不足, 这将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基于目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情况来看, 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市场教学要求。教师团队中具有高素质的教师相对匮乏, 少数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自身的发音也不是很标准。高职高专还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 语音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 这将不利于高职高专学生提高英语听说水平。

3、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听说教学仍采用听力训练及口语模仿的模式, 这类机械性的教学方法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次数较少, 主要通过录音及视频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 将听说分离开来, 无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听说的综合应用能力。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多为应付英语考试, 忽视了英语听说教育的重要性, 导致学生也缺乏英语听说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对高职高专英语听说问题的措施分析

1、学生中心, 激发学习兴趣

解决高职高专英语听说问题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鉴于多数学生的英语听说基础薄弱, 可以通过口语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 实现听与说的有机结合。打好语音基础, 达到理想的英语听说学习效果。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课上需要对听与说技能进行交叉训练, 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播放英语听力教材时, 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所听到的内容, 锻炼听力理解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及时对学生不标准的口音进行纠正, 避免错误发音的持续使用。基于实用性原则, 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进行听说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听说练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进行问话及文化的交流。提升学生对英语听说学习的信心, 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 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提问, 起到锻炼学生应变能力的目的。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 积极的引导, 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中来, 促使其运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

2、师生互动, 完善教学设施

把握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营造出良好的高职高专英语听说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进行多元化交流, 促进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辅助角色, 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 提升师生交流的便捷性, 从网上下载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材, 并在课余时间与学生通过英语对话, 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课上利用英文电影教学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入与高职高专英语学习中。基于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 提高英语听说教学的应用性,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课上及课外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 共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英语听说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之间讨论交流, 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报给教师, 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讲解, 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促进具有重要作用。加大对英语视听说教学设备的投入, 更新教学软件, 保证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3、注重实践, 丰富教学方法

英语听说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而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也以实践应用为主。因此, 在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方法, 有利于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并将所学的英语听说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丰富教学方法包括每节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由学生进行自由演讲, 每个同学都有演讲机会, 为后续课程的展开打下基础。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明确听说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问答形式, 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 并准确的表达出来, 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激发学生对英语听说学习的热情。要求学生复述所学的英文课文或教材内容, 纠正学生的不准确发音, 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宽英语听说教学渠道, 将听说训练延续到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下早日找到英语听说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旨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听说教学作为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课程, 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当前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中面临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本文提出学生中心, 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互动, 完善教学设施;注重实践, 丰富教学方法的解决措施, 旨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 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领域, 高职高专不断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的改进策略探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4) :131-133.

上一篇:课外作业设计下一篇:沟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