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设计范文

2024-04-25

课外作业设计范文第1篇

教育工作者们在积极地探讨和摸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课外作业的改革与创新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 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好坏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以下针对大学英语这门公共科目, 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以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浅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合理设计英语课外作业的意义

作业是学生理解、巩固、记忆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改来评价自己的学习, 同样可以明了自己的进步, 坚定学习信心, 也可以找出不足, 及时纠错, 改进课堂课后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同时,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作业中的反馈信息, 一方面总结经验, 反思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手段之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补偿教学的针对性。另外, 笔者认为课外作业在英语教学中还发挥以下作用。

1.1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

合适的英语作业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一门学科, 较之其他理工学科的严谨, 在作业的布置上显得十分灵活且容易展现学生的个性,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有了主动思考能力,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自然表现主动、积极。

1.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英语教学才能做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 培养学生语言文化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同时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好复习已学知识的同时, 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1.3 作业簿是师生教与学沟通的桥梁

这里所指的不光是指教师与学生通过作业所分别获得的教与学的效果, 而是指师生通过作业所获得的情感交流。因为学生与教师情感交流的好坏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因为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一些其他客观因素除了课堂时间外, 与学生相处和交流的机会很少。于是作业本就成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英语作业的灵活性,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作业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教师也可以在批阅中给予回应, 进行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到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必修课, 还是一个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工具,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

2 针对如何合理布置和批改英语作业的几点建议

虽然师生都明白作业是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也知道作业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作业仍然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老大难问题。针对如何合理布置和批改作业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 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是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一句名言。完成作业也同样如此。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将英语书每课后的习题布置为作业, 那么大部分学生很容易有偷懒的思想, 抄袭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来应付老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依据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将习题稍加改动, 增添其兴趣性, 使学生无法用参考书上现成的答案来交差, 同时也使他们带着兴趣快乐地完成课外作业。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 形式新颖, 内容联系实际有一定趣味, 学生定会乐此不疲, 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要让作业吸引学生, 必须在设计形式和内容的“新”和“趣”上下功夫, 因为“新”能让人注目, “趣”而有用则让人忘返;学生若能在“新”和“趣”中作业, 其收获岂能与一般的题海战术相提并论?故作业的设计必须体现教师富有新趣个性的开发特色。

2.2 因才施“作业”

笔者建议教师们可以考虑利用课外作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觉有效地进行学习——比如课外阅读。想在一个五六十人的课堂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比较困难的, 但教师可以在作业的布置中体现这一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与他们智力倾向相当的课外兴趣阅读, 鼓励他们利用好工具书, 发挥他们的特长, 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这种阅读作业一定要落到“笔”处, 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提出不同要求, 比如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写出1 0 0~2 0 0的内容简介, 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或句子, 要求全体同学列出主要的生词和短语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教师认真批改这些作业后要定期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上讲台介绍并评价课外阅读的内容。

2.3 作业批改的改革

(1) 对不同的作业形式, 采用不同的检查方式。例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批改作业。学生自己批改作业的过程是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反复认真地研究自己的作业, 找出优点和不足, 并在作业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具体评语。当然教师要对学生自己所批改和已经纠正的错误进行分析, 尤其对那些带有创造性萌芽的思维和方法给以较高的评价和赞扬。

(2)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使用对每位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每位学生都应备有语法书和小词典, 这便于学生在学习中随时查阅,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以改变学生张口等饭或只满足于似懂非懂, 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长期坚持, 学生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 自学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 结语

在自主创新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合理的布置作业,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和锻炼学生主体精神, 使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复习和预习。并且让课外作业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一个有效平台, 而非学生的累赘和教师的负担。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 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英语教学的改革中, 要重视这一环节。教师应合理布置和认真批改作业,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及习惯。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外作业,能力培养,作业设计,作业批改

参考文献

[1] 李敬梅.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2 (9) :99~101.

[2] 李莉.作业教学改革及其意义[J].滨州师专学报, 2001 (3) :75~77.

[3] 王开容.处理英语课外作业要注意抓好三个环节[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2) :53~54.

课外作业设计范文第2篇

课程实施的核心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 只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 才能充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整个教学过程, 明确其基本阶段、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律, 遵循教学原则, 讲究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 要想全面实现教育目标,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 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做到课上与课下的相互配合。因此, 课外作业是实现课上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

《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的基础理论课。从课程内容看, 包含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基本理论、广播电视法规和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通过研究“史”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行业发展的历史, 借鉴经验、吸取教训, 指导创新;广播电视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广播电视行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法规和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媒介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规范。这门课程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符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 《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施,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 需要在课外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 要让课外作业的作用凸显出来, 因此课外作业成为课堂教学延伸的路径研究也尤为重要。

二、课外作业做为课堂教学延伸的路径

(一) 课前教学内容的预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对所学内容的课前预习尤为重要。《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这门课, 内容多、教学任务重, 教师通过安排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做好对即将讲授的下一章 (下一节、下一堂课) 的学习内容的预习, 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 广播电视史这部分内容涵盖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 (多个国家) 、广播电视体制 (类型) 和广播电视节目史三个部分。讲授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要先总的讲授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再分着讲授多个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 课堂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讲授, 因此, 要布置课外作业, 安排学生做好预习。然而, 这个课后作业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而是给学生发学习提纲:这一部分总的教学目标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 、具体的学习内容 (提纲式的, 重点突出, 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明确) 、预习后要求学生思考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课上讲授知识的发散) 。当下, 教育技术发展得快, 互联网应用普及,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学生展开课后学习的互动:通过发送电子邮件, QQ和微信在线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提供学习资料, 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 (即时) 的答疑解惑,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比如, 在讲授广播电视节目类型这部分内容时, 会在课前预习环节安排学生观看这些类型的电视节目, 引导学生对这些电视节目的形态有着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 课上重点内容的补充

在课堂教学中, 有些重要的、较难的知识点只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 有时学生会不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在提前布置的课后作业中, 引导学生对所要讲的内容有个全面的初步的了解后, 把课上将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设计成思考题 (可以是一个问题, 也可以是层层深入的多个问题) , 引发学生动脑思考。然后, 课上教师深入讲解、分析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后, 通过提问、答疑、开展讨论等方式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在《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 广播电视体制这部分内容将重点讲解广播电视体制的三种类型, 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理解。教师在提前布置的课后作业中, 不仅要求学生课下初步了解广播电视体制的三种类型及其代表国家, 还要设置诸如这样的思考题:

请试着概括世界三种广播电视体制类型的特点?请说说英国对世界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两个重大的贡献?……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地去自主学习, 而且还要动脑思考, 并且去查阅资料, 获取更多的知识。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前一个问题安排提问, 后一个问题组织讨论, 让学生既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展示出课后自主学习的成果,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 激发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动手查找相关资料, 补充了课上学习的内容, 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课后的巩固学习和实践

课堂教学结束后, 学生在课后还要加强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 要把所学的知识牢牢的植根于记忆中。学生学习课本知识, 接收的是间接经验, 易受遗忘规律的制约, 如果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没有得到良好的巩固, 暂时记忆得不到强化, 就会出现遗忘, 就会使接下来的学习——进一步领会和掌握新知识变得困难。而且只有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才能够运用知识, 能够应用于实践。

在《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 无论是预习提纲, 还是课上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都会明示和反复强调,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这些内容, 而且这些内容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反复提问, 检查和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常说, 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所学知识, 还要能够运用知识, 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比如讲到电视节目就会在课后安排学生分析研究电视节目, 讲到广播电视法规就会要求学生在课后分析相应的案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上一次重大飞跃, 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有机结合完成了从知识传授到学生能力培养的转变,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外作业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一) 课外作业要适时适量并难易适度。

课外作业的布置要适时, 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安排, 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 否则都会使效果大打折扣。一个学期, 学生不只学习一门课程, 所以课外作业布置不能过多或过少, 而且要难易适度。如果课外作业布置得过少、过易, 会使学生感到没意思, 所学知识也得不到很好的复习和巩固;如果课外作业布置得过多和过难, 学生完成起来较为困难, 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学习压力过大, 这样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容易对作业敷衍了事, 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 课前预习、自学和专业知识的补充是常规的课外作业, 教师要按时布置、适当引导并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一定的任务驱动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的有一定难度的课后作业, 任务明确, 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提交成果并考核;在作业完成过程中,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跟踪学生作业完成的进度、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良好的作业成果会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产生自豪感, 而且在这过程中,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从多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 经过教师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教学效果的优化越来越明显。

(二) 课外作业要课内外结合并有层次。

课外作业的布置要紧密围绕课堂教学, 但对于大学生, 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以这门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为圆心, 不断向外画圆, 而且这个圆是无限大的。

对于《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这门课来说,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时时关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因此课外作业的内容还要与专业前沿内容相得益彰。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广播电视事业, 尤其是电视事业的发展, 电视节目的现状、创新和演变。教师要关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前沿, 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与资讯, 并及时传达给学生。从课外作业的布置来看, 有基础内容, 有结合基础内容的专业实践, 有对行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课内外紧密结合并有层次, 使课上的学习得到有效延伸, 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三) 课外作业要实用并有创新。

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不能天马行空, 过于随意, 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安排, 要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 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 要实用并有创新。

在《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 在讲授电视节目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会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 各种类型的国内外优秀的电视节目。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会要求学生研究一档电视节目, 并由此思考它所在的那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要求学生课上通过PPT展示、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 并撰写论文阐述对这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在《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 课外作业不仅要实用还要有创新。通过布置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观看、研究国内外优秀的的电视节目, 电影影片, 了解、学习国内外影视行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师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 QQ (群) 和微信 (群) 等社交媒体, 就课外作业和学习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

由此可见,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 通过完成课外作业,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摘要: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助于课堂教学, 它可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 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课外作业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对于教师的教 (检验教学效果, 引导学习和思维, 创新) 和学生的学 (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丰富相关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精心设计具有实用性、层次性、科学性、创新性的课外作业便成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使课外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课外作业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優化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优化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为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置时,教师一定要考虑教材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可以轻松的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让作业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基本都是被迫学习,更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教学时,应当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对有趣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更多有趣的东西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如咱们学生的出生日子的是质数的请起立?是合数的请起立?学生的学号最小合数的请起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通过提升作业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越来越高。

二、提升作业对比性,让作业更有效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比如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的除法学习时,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时,学生都会认为教师肯定会一些关于除法类型的试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计算时,就会把教师的试题都已除法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将知识进行交替出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然后下一题在布置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道试题让学生可以经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的作业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三、提升作业层次性,让作业更有效

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同,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一些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方案,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位。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的作业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作业分成基础好的,基础中的,基础差的三种方案,通过三种方案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作业的时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基础的巩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基础,来进行试题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进行作业问题的布置,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然后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解决一些这些问题,在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五、提升作业开放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效性的探究时,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书本中的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加强试题的开发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试题来进行试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个题目,来进行试题的巩固,通过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进行组成的,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利用公式求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先把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再减去少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通过这三种的解题方法,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优化作业的设计时,教师需要在进行作业设置时,考虑题目的趣味性、对比性和层次性,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性和开放性,从而不断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作业,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晓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科普童话,2020(26):182.

[2]陈增花.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素养——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9(12):217.

[3]何清龙.优化作业设计放飞学生潜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2019(06):57.

课外作业设计范文第4篇

A、波斯湾及其沿岸B、里海及其沿岸C、红海及其沿岸D、黑海及其沿岸

西亚地区宗教复杂,物产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地区,读图4,回答2—3题。

2.4内①②③④国家中,不是石油输出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于该地区特产和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A.紫羊羔皮——⑤国B.安卡拉羊毛——②国

C.羊毛地毯——④国D.椰枣——③国

4.(2011福州)读图11“中东某资源输出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中东处在联系_______洲、非洲和欧洲,沟通大西洋和________洋的枢纽地位。

⑵中东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与该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东的________资源匮乏。

⑶中东该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往东经过_______海峡(①位置),输往日本;往西经过________运河(②位置)或绕过非洲南端________(地名),输往西欧和________(③国家)。

答案:1.A2.C3.A

4.(1)亚印度

(2)石油波斯湾水

(3)马六甲苏伊士好望角美国

(2011湖南株洲)

上题为P48页创新题第8题及答案。

第四讲欧洲西部

一、基础题

(2011福建漳州)读图,完成1-2题。

1、四处景观中,位于欧洲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四处景观都位于

A、北半球B、东半球C、南半球D、西半球

3、(2011黑龙江哈尔滨)右图是哪个国家的著名旅游胜地()

A、英国B、法国

C、荷兰D、意大利

4、(2011山东济南)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人喜吃牛羊肉B高原为主的气候

C和网密布D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5、(2011吉林长春)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下列关于旅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到巴黎看埃菲尔铁塔B到西班牙看斗牛

C到荷兰观看峡湾风光D到雅典观看巴特农神庙

(2011山东泰安)6.A7.D

8、(2011山东德州)下图为北京和伦敦两地气候资料。与北京8月相比,伦敦8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A降水较少,气温较低B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C降水较多,气温较低D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9、(2011山东菏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图文资料,来研究欧洲西部莱茵河的航运价值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一般来说,河流的通航里程与河流总长度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河流通航能力的大小。莱茵河长1320千米,通航里程为885千米。

资料二:图甲、乙、丙、丁分别为欧洲西部地区局部国家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

⑴从甲、丙两图得知莱茵河流经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受其影响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是

⑵从乙图得知欧洲西部(莱茵河干流流经地区)的地势特点是,受其影响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是。

⑶莱茵河所流经国家的经济特点是(发达、不发达),人口分布特点是(稠密、稀疏)。

⑷莱茵河的通航里程约占莱茵河总长度的%。

⑸结论:莱茵河的航运价值___________。

基础题答案:1.D2.B3.B4.D5.C6.A7.D8.A

9、⑴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季节丰沛均匀;

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小

课外作业设计范文第5篇

朱 莲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怎样创新作业的设置,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它既可以为教师减负,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

一、传统作业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也很单一,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忽略。传统的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统一化、规范化的倾向,使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极具欣赏性,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

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诊断,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搞题海战术,学生陷入题海深渊,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抄袭作业(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后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因为作业太多而采取过这样的对策:每人认真完成一科作业,然后互相抄其他科的作业,稍作变动),教师自己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上当受骗”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更新观念。此外,教师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完作业,学生拿到作业本只不过是随便一看,有的甚至看都不看,根本不分析存在的问题,更不愿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这样就使教师的诊断作用被误导,这种 “教的补充和强化”作业,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新课程下物理作业的探索

1.作业设置的层次性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我在设置课后的即时性作业时,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例如:学完《声的利用》后,除布置同步练习册上的“必做作业”外,还布置了三道“自主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①结合学习内容自编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②写一则有关声现象的异想天开小设想。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出题(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互相检查批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生对“自主作业”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其中个别学生编出的题目水平较高,更多的学生写出的《噪声红绿灯》、《噪声吸尘器》、《声能电池》等小设想充满了创新火花。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2.作业设置的多样性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我还遵循自主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作为课后即时性作业的补充,设置了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也可以给他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去完成。长期性作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观察查阅题

如学完《杠杆》后,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哪些物品利用了杠杆原理,学生很快找出筷子、扫帚、抽水马桶、水龙头、垃圾桶、剪刀、指甲刀、开瓶等很多物品。又如学完《光现象》后,我布置了 “寻找有趣的光现象”的作业,学生一口气从网上找到了“单面反光镜”、“天空的颜色”、“绿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海市蜃楼的成因”等资料。此外,学生在学习其它章节时,还收集到助听器的有关资料、汽车中的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等。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②动手实践型

现在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一些简单的常用工具不会使用,要弄断一根铁丝,不会用钳子,拧紧一个螺丝,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拧,甚至闹出连接导线,塑料皮没剥就连在一起的笑话。现代人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增强生存能力,必须学会动脑动手。新课程每一章都有大量的动手实验和动手探究的素材,这些内容不可能都放到课堂上完成,于是就成了长期性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就布置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根据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小孔成像、切不断的光线、神奇储钱罐、蒸汽风车、走马灯等。动手实践题还包括办物理小报、物理小实验、自己制作简单的用电器等。这些别开生面作业激发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和履历,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成长。

③研究性学习型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学完新课后,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带着介绍信到环保局、社区、街道等地方访问、调查、拍照,带着问题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写出调查报告。结果,光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弄懂了人工白昼、彩光对人产生污染的原理;交通情况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上海市中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纸张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草稿纸的浪费现象与思考》和《旧课本回收利用的可行性探讨》,这些作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有很多学生写出了不少奇思妙想和创新设计方案。这些作业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立足于“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望,这种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物理特色作业。

④超前预习型

传统的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要资料,以生活中的物品、参考书和网络为辅助资料,利用身边的器具和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电功率前,让学生先把家里电器上的铭牌作为作业抄下来,有些内容他们不是很懂,上课时会非常专心听讲,还会提出疑问。又如讲温度计、开关、电能表等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这样不仅激发了查找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更多的同学知道了课本以外的更多功能的温度计、开关、电能表等,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同时为学生上课时举例提供了良好素材。

上一篇:社会文化心理下一篇:英语听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