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推广论文范文

2024-03-04

农机推广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民增收以及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于农业发展过程农机推广主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策略。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作用

0  引言

科技的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新发展方向,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农机推广发挥重要作用,不但有助于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且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重要保障。因此,明确农机推广在机械化发展过程发挥的作用,并探索农机推广工作路径十分重要。

1  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作用

1.1  促使农民增收

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通过农机推广,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范围的扩大,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生产压力。同时,通过推广农机技术,转变传统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促使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所属劳动密集产业,人工成本逐渐提高,导致经济利润的空间不断缩小,机械化的发展为耕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保证,并为农民增收、生产高效提供有力支持。

1.2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调整对于农民增收以及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农业机械化视角分析,农机技术的推广为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重要保障,各类新型农机的使用下,使农业生产力不断增加,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提供重要保障。农机推广,使得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日益提升,根据作物品种以及种植区域,确认农机推广设备类型以及技术类型,使农业产业快速转型。

1.3  促使经济发展

人类发展最初使用刀耕火种,逐渐发展至今使用机械化生产。机械的出现解放了生产力,因此,推广农机,有助于机械化的普及,将农民从繁重生产过程解脱出来,能够参与更多社会建设,创造出更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财富,满足自身生活对于物质层面的需求,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从某方面来讲,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4  利于作物稳产

传统模式下,由于生产力相对底下,农民参与农业活动过度依赖自然环境,如果出现自然灾害,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御灾害,农业生产力较低,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农机的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不断增加,改善农业种植环境,提高作物对于各类灾害的抵御能力。例如:推广旱作机械、灌溉机械等,可增强农作物对于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推广保持机械,参与田间管理,及时应对病虫害对于作物造成的破壞,优化作物的生长环境,保证其健康生长。由此可以看出,农机的推广,可实现农业机械面积不断扩大,促使农业机械逐渐普及,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为作物生长创造优良空间,提高其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为农作物的丰收和高产奠定良好基础[1]。

2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策略

2.1  设立推广项目

农机推广需要与时俱进,遵循现代化理念,展开技术推广。从政府角度分析,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并从长远角度考虑,设立农机推广项目,针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具体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找到推广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严格按照国家各项要求,将推广工作和农村地区对于农机技术需求相互融合,强化农机技术市场调研,确认重点推广的农机类型和农机技术类型。由于农民自身在政治思想方面存在局限性,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意愿相对较低。因此,推广过程还需做好农民思想的引导,结和推广项目,组织农民培训,必要时可通过现场示范,让农民对于农机使用优势有明显感知,消除其使用过程顾虑,将先进的农机操作技术为农民示范,提高其农机技术运用水平,保证推广工作的有效性。

2.2  培养推广人才

为保证农业机械化全面推广,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展开推广宣传活动,培养推广技术人才。对于人员强化教育,重点做好人员思政工作,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当中。同时,为保证推广工作成效,重点为人员讲解农业机械化优势、推广方法、操作技术等,使人员具体工作过程能够精准找到推广工作切入点,使用新媒体方式展开推广宣传,使推广过程方法的运用能够深入人心。要求人员积极为农民讲解农机技术,让推广工作更加规范与科学。此外,还需制定人员考核制度,将其培训学习结果以及推广工作成效与其绩效考核关联,提高推广人员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具体工作当中[2]。

2.3  融合技术创新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还可与技术创新之间相互融合,由政府组建推广基地,设立农机示范区,结合推广工作需求,对于现有农机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结合区域农业生产需求,对于农机进行改造与优化,发挥技术创新作用,让农机受到农民认可。

3  结语

农机推广关乎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农机推广工作价值,运用丰富的方法完成农机推广,将现有生产机制不断完善,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书兰.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推广对策[J].湖北农机化,2020(10):10-11.

[2] 曾俊.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推广对策[J].南方农机,2020(10):30-32.

农机推广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对山东省齐河县的调查发现,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严格落实岗前培训、优化现有人员结构、引进人才、完善技术培训制度和健全考核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对策,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和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齐河县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同志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其出路在于推进科技进步,核心在于发展现代农资,重中之重在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是农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因素。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继续解决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全力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全方位指导农民生产,这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如诚信、热情、责任感、同情心、乐于奉献和合作精神等;二是过硬的知识素质,如掌握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储藏加工、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熟悉农业政策、法规以及农村发展理论等;三是较强的技能素质,如沟通技能、快速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信息综合处理和传播等技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齐河县农技推广人员素质问题进行了调查,说明了齐河县针对自身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以期为我国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設提供参考,为农技推广能力的提升发挥作用。

1 齐河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现状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地区,人口78万,总面积1411 km2,属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齐河县耕地面积8.4万hm2,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约

15万hm2,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和马铃薯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1954年,齐河县正式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之后随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立健全,逐步形成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齐河县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县农业局下设有农技站、土肥站、经管中心、农广校、环保站、植保站、农药检定所和种子管理站8个业务科室,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67人。但随着近年来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比、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等已远远无法满足其需要。另外,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也由于体系改革而无法得到保障,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2.1 年龄结构梯度不合理

从长远发展考虑,部门老、中、青工作人员的数量应组成“顺塔型”结构。通过调查,齐河县农技推广人员平均年龄42岁,其中:30岁以下占11.9%,31~45岁占49.3%,45岁以上占38.8%[2]。农技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青年推广人员较少,造成农技推广队伍人才断层。

2.2 性别比例不合理

齐河县农技推广人员三个年龄层次中性别比例差异较大,其中30岁以下男女比例为1∶7,31~45岁男女比例为1.2∶1,45岁以上男女比例为1∶1.6。农技推广人员中青年男性比例很低,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

齐河县农技推广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41.8%,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58.2%。县级推广人员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高,乡级推广人员的学历水平更低。而在美国县级农技推广人员中,1.3%具有博士学位,43.3%具有硕士学位,55.4%具有学士学位。在职称层次上,齐河县农技推广人员中高级农艺师所占比例仅为29.9%,农艺师所占比例为38.8%,助理农艺师所占比例为31.3%。

2.4 专业结构不合理

齐河县农技推广部门的非专业人员多、专业人员少。专业人员中以农学等农业技术类专业方面的人员为主,缺少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人员结构远远无法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3 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主要对策

应立足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从齐河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现状出发,抓住每个推广人员的自身政治思想素质的内因,依托现代农业项目、高产创建项目等一系列国家农业项目,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来着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

3.1 优化人员结构

3.1.1 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

通过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的方法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推广部门,弥补基层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不足,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除农学、植保、土肥等专业人才外,还要更多地吸纳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解决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3]。鼓励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弥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学历低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缺陷。

3.1.2 科学编制,适当分流

在重新科学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县、乡、镇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少于80%的原则,对齐河县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流。

3.1.3 实行离岗休养、提前退休

对那些年龄稍大、知识老化、能力低下的不合格、不称职的农技推广人员,在近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离岗休养、提前退休,提高齐河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职称层次,让更多称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农业推广第一线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完善培训制度

3.2.1 严格落实岗前培训

规范的岗前培训是保证、甄别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基本手段和必要环节,培训成绩应被视为推广人员聘用、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通过岗前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可以充分领会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指标内涵、掌握农技推广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保障农技推广顺利进行。

3.2.2 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只有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发扬老一辈在艰苦年代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献身精神,树立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领会各级政府部门关于农技推广的战略决策,发扬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保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2.3 鼓励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齐河县曾多次地把在职农业干部、农民技术员送到农业院校进修、培训和进行脱产全科学习。鼓励和支持工作人员接受函授、刊授和远程教育,及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齐河县设立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4 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

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家、省市知名的专家教授、农业企业老总、成功人士及有关领导给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讲座、技术培训和专题学术报告和国际国内形势报告,提高专业人员专业水平、政策水平和责任意识[5]。近年來,齐河县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小麦专家王振林教授和玉米栽培专家张吉旺教授为技术顾问,到县传播小麦、玉米高新技术,指导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高了农技推广人员的科技素质。

3.2.5 加强自我学习

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相关的学术或技术讲座,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学习,提高推广人员的主动性、自觉性,最终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齐河县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督促技术指导员及时登录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创新思路。

3.2.6 积极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不平衡,齐河县的农技推广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在经费、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开拓思路。受中日留学生同学会邀请,齐河县农业局曾派农艺师司庆臣到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研修学习,主要学习了有机农业(蔬菜部分)的种植管理模式,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方法,EM菌液的扩大制作,波卡西制作和EM有机肥的制作。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掌握了有机蔬菜的栽培管理措施和EM菌肥的制作技术,为齐河县发展有机蔬菜及EM菌肥的制作推广打下了基础。

3.2.7 依托国家项目,提高专业水平

齐河县现有粮食高产创建、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情监测与防治等多个国家农业项目,这些现代农业项目和高产创建项目是作物良种、高新技术,现代管理的高度集成,不仅可以为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提供了契机,还为新时代粮食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创出了新的路子。借助这些重大项目为依托,着力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队伍。

3.3 健全考核奖惩制度

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奖惩力度,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落实农技推广人员的扶持政策,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改善基础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6]。

4 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作为农技推广的主力军,发展现代农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素质,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促使农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胡正奎.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对策[J].云南农业,2013(3):63-64.

[2]陈宗刚.对提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0(4):53-54.

[3]殷瑛.21世纪农业推广人员素质的新理念[J].农业科技管理,2005(2):37-38.

[4]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宋志荣.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农技推广步伐[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6):4-6.

[6]陈志英,杨雪,刘宗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提高的对策探求—以黑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80-3182.

(责任编辑:赵中正)

农机推广论文范文第3篇

吉峰农机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目前国内最大的农机连锁企业,成为全国农机流通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与公司将“推动行业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战略使命、遵循“服务创造新价值”的核心经营理念、率先在行业内实践以直营卖场方式连锁销售农机并提供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是分不开的。

吉峰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人才问题。为了招聘行业内较为成熟的人才,往往要进行长期多次的沟通和理念交流。记得2001年为了聘请一位曾任国营公司的副总到吉峰任职时,吉峰农机董事长王新明亲自找了他4次,最后一次深度沟通了10多个小时,他终于被王总的执著所感动,在当时资金、办公条件、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加入了吉峰。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吉峰农机逐步将行业内的人才“存量”变为“增量”。公司80%的中高层核心人员都拥有丰富的农机行业工作经验。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农机流通业却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行业,一度遭受冷落,中国传统农机销售体系逐步纷纷崩溃、解体。但王总始终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机行业一定会有“春天”。“老吉峰”的抉择是对这个行业潜力、前景的期望,是对吉峰农机所走道路的高度认同。他将这些伟大的信任化作一种无穷的动力,战胜重重困难。

吉峰能快速成长,关键是在农机流通领域率先探索了连锁经营模式。创业之初,有一位从外地务工返乡的农民朋友,为了购买一台农机具,从乡农机站开始咨询,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才找到了吉峰农机。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王新明,如何降低顾客的找寻成本,如何提升顾客购买总价值?吉峰农机曾尝试做传统批发零售,开分公司等方式,通过总部向分公司批发、销售的模式,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此外,农村市场地广人稀,很多用户的购买意愿主要体现在购机难、用机难、维修难,想买不敢买,这种需求是存在的,但是需要专业公司开发,用农村市场可以接受的营销方式,保障产品的售后服务,零配件的供应问题、后续需求等,一定会有市场潜力。后来,王总发现家电等行业同样面临售后服务与网络资源要求,但像苏宁、国美这样的家电连锁企业却成功地通过连锁经营方式快速将其业务规模放大,品牌价值也借助网络资源得到迅速扩大。为了深入研究这一成功的经营模式,王总先后三次到国内不同名牌大学学习MBA、EMBA,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公司的管理实践,并于2005年,正式在公司确定了连锁经营模式。通过理论学习与模式借鉴,公司成功地解决了连锁经营中集权与分权的矛盾、成长与人力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将连锁经营模式与农村生产经营特点有机结合,开创了我国连锁农机销售的新模式,公司通过连锁经营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在推进连锁经营的过程中,王新明和他的团队共同提出并坚持“共赢”理念,不断整合、重组。鉴于我国原有的传统农机流通体系崩溃后行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现象极为突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日趋衰弱的局面,吉峰农机一直坚持“和谐共生,互助共赢”的理念,实现人力资源、股权和优质网络资源的同步整合,在大量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大胆吸纳四川、重庆及周边省(市、区)二级城市的优秀流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和战略协同,大大提升了“联合企业”的整体价值,提高了各区域市场的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延伸了功能单一的传统农机流通企业的价值链,逐步实现现代农机流通企业新机具展示一试验示范体验式营销全程培训后续服务为一体的新模式。目前,吉峰农机拥有直营店近100家、乡镇经销网络近1000家。本着战略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原则,积极承接农机制造企业向流通企业服务能力的传递与转移,加速厂商专业化分工体系的确定,为主流农机制造企业提供畅通、有序、高效的流通网络,实现了厂商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同时,公司通过股权开放与分享,牢牢吸引管理团队和核心管理人员,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立足于人才本土化战略,建立灵活的岗位人才复合培养机制与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体系,形成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

发展零售终端网络,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是公司的核心战略方向。多年来,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品牌号召力,通过重组与联合,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零售终端的网络建设。以庞大的零售终端网络为依托,逐步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与此同时,不断优化公司的服务业务,逐步杜绝农村市场因服务跟不上而造成的“抛荒机”和“流浪机”,不让农民朋友的血汗钱变成一堆废铁。在此基础上,加大售后服务及延伸服务产品的投入力度,改善现有服务产品和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向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使“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这一品牌内涵得到了更高的升华。

吉峰农机成功登陆创业板,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机销售企业一夜成为备受关注的公众公司,作为公司董事长,王新明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到使命光荣,他坚信,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公司一定能够实现二次飞跃,为中国农机化事业再筑辉煌,成为备受社会尊重的行业领军企业,同时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广大投资者的支持和关爱。

农机推广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机技术;技术传播;技术服务;促进措施

引言

由于农机技术传播的复杂性,它包含几个要素推广农机技术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提高推广人员的积极性。第二,由于农民是技术传播的主要受益者,我们必须向他们提供技术培训。第三,并考虑到农村地区的情况,在地方一级推广农机技术,以促进均衡的农业发展。通过这些方法传播农机技术可以提高其服务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力,并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当前的发展需要。

一、农机技术传播的重要性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农机技术,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确保农村地区其他生产活动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并使用机械和设备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此外,农机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管制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及时回收秸秆等农业生产残馀物,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焚烧这些残馀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环保性。

二、加强农机技术服务,促进农机技术推广策略

2.1建立强大和多样化的农机技术传播网络

在推广农机技术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和多样化的农机技术推广网络,向各级农业技术机构推广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采购先进设备,筹集足够的资金,为推广农机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农机必须加强对州和社区一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关注,建立适当的农业推广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汇集资源,适应网络技术的当前发展,加强推广 加强农机技术的传播,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为了执行国家农业推广政策,农业推广机构必须加强与农民的沟通,深入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并充分了解农民的需要。在这方面,必须制定有效的方法,传播适合农民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技术,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有效地将生产研究与发展相结合,并确保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研究与发展,以提高效率。

2.2提高认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创新者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必须跟上时代潮流,改变心态,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实地培训和示范。实地展示农产品和提供新产品方面的技术咨询,以及向当地农民传播新技术产品,调动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并带来精神 这使他们能够将技术用于农业生产,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增加当地收入。

2.3最大限度地利用综合项目促进社会化服务

随着我国农产工业发展的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农业工人应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利用政治优势,利用项目作为发展的动力,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创新,并丰富社会服务。在农业生产项目的执行阶段,特别基金被合理地用于引进和推广农业工具。与此同时,它旨在组织或动员城市、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大量农业工人和专业家庭有针对性地应用新技术,并在科学上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促进农机方面的创新服务。

2.4建立促进公共利益和剥削的双重机制

加强农机化技术的多样化和建立多样化的组织至关重要。农机化促进部门鼓励农民合作社和主要农民通过技术转让、土地合同和参与,参与农机化的推广工作,并通过各种手段推广农机化,使推广市场更具活力。政府邀请农业学校和农机研发机构参与促进农机化,以利用公共机构利益,利用农机促进农业生产,并将农机与农机相结合。在各级,需要了解每个区域的实际农业发展需要,使农业推广活动适应实际需要,制定有效的推广方案和机制,并促进有系统地传播农业生产技术。

2.5优化农机开发配置

当农民选择购买农具时,当地农机管理服务提供者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合理引导农民购买实用工具。必须继续优化农业工具的使用,提高农业服务的效率,从而有效地利用补贴政策下的公共资金,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影响,使农民能够从补贴政策中获得实际利益,从而加强他们的生产动机,促进迅速和健康的发展

2.6组建高技术农机技术推广小组

为了有效地传播农机技术,还必须建立一个促进优质农机技术的小组。首先,农机部门应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业设备,不断引进这些设备,并将其推广到农村地区。第二,在传播技术的同时,必须提高农村地区对新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建立高质量的技术推广工作队对于确保农村推广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至关重要。总体而言,建立高质量的技术推广工作队尤为重要。因此,在建立高技术推广小组的过程中推广农机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2.7注重农机补贴标准

政府应充分考虑到最大数量的补贴,使农民能够接受最大数量的补贴,并选择购买最实际和最便宜的工具。对于农民可以接受的农产工具或农产工业产品,补贴标准可以适当降低。农业工具或农业技术专门知识的使用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农民的承认,但随着这些工具的发展和增加,农民越来越倾向于接受新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农机补贴标准应当更新和降低。

2.8新农村发展与农机技术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目前的农业领域,我们非常重视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最重要的是,重视一些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方法的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显着改善。在大数据时代,我国非常关切先进的机械化,许多村民通过宣传了解到先进的农机技术。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应强调推广农机技术。农机技术的传播十分重要,有关管理和推广机构应积极利用农机技术的潜在存在,确保农机技术的传播考虑到区域现实,并制定适合区域发展的战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发展将新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农机推广技术联系起来,制定科学发展战略,促进农机技术的更广泛应用。

三、结论

促進农机技术的创新是我国农机化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因此,为了在新时代开始之际加快我国农机化的发展,必须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解决发展良好农机和促进农业创新的问题。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宣传和动员工作,促进创新性地使用农机,以提高推广这些技术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侯智丽.浅谈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调路径[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7):49.

[2]古丽曼·努尔萨帕.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南方农机,2019,50(8):35.

农机推广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正在实现农业机械化。文章主要研究了中国农机市场的现状及农村市场特点。

关键词:农业;农村;机械化;状况;特点

1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在市场中几乎不存在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市场化把农机企业和公司推向了市场边缘。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计划经济取消,一些遗留问题暴露出来,众多机械企业陷入了困境,难以发展。2002年我国开始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把对农业农机的补贴纳入法律范畴,这就为农机补贴的落实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是农业机械化的一个转折,使其进入了崭新的补贴过渡阶段。2005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如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政策正式落实,这有利于农业机械的发展,促进了老式农业机械的淘汰,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

我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13个小行业,16个大类,可以作业3200多种产品。据统计,200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产值突破了1000亿大关,说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得到较快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我国农业机械市场状况

2.1 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且适应性不强

随着农机市场的复兴,此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农机企业、公司开始研究农机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结构、消费需求、消费特性生产不同的农机,但是与此同时,一些杂牌机、劣质机械开始流入市场,正品农机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影响了农机市场的正常发展。如今我国农村市场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所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当地的生产发展需要,这就会产生有效供给脱销。

2.2 农机购买者缺乏相关农机知识

在面对众多农业机械品牌时,购买者的鉴别能力较差,这使劣质农机在消费市场更加横行,消费者既使有消费需求,但是担心上当而放弃了购买,久而久之会阻碍农机市场的销售,限制农机市场的发展。作为购买者、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给假冒伪劣产品有力回击。

2.3 市场信息滞后

市场信息滞后,很难让农民在最短时间内接收信息,最快时间内了解信息,因此,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只限于某个区域,不能了解全国农机最新行情,最新机型。从而影响农民的购买力。

2.4 农机售后体系不完善

农机市场较之于其他机械行业利润小,而且面向广大农村,再加上农村交通条件差、通信设备落后,使维修网点少且售后服务不完善。当农民农机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增加了农民的时间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有就是农机企业、公司自身的不足,他们在处理农机质量问题上,总出现拖沓现象,他们认为农民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有意怠慢农民遇到的各类问题。所以要彻底转变农机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售后体系。

3 我国农村农机市场的需求特点

3.1 农村农机市场广阔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总面积达18.26亿亩(2011年统计),但实现机械化的耕地还不足总面积的1/5,这说明我国农村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以水稻为例,2005年南方水稻机械收割面积为总面积的20%左右。但随着我国对农业、农村的补贴政策,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机械化会有所上升,农业机械在以后较长时期内都将成为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

3.2 分散性

我国农村分布广,且居住分散,形不成有效规模的购买力,每户居民的购买力相对较低,这就决定了农村市场的分散性。

3.3 差异性

差异性也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特点之一,平原、高原、丘陵、草地、沙漠等不同地域,因此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形成不同的购买力和消费观念。

3.4 层次性

在我国沿海、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也处于这种状态,东部沿海购买力较强,再加上地处平原区,成为农机销售的主要区域。

参考文献

[1] 傅东兴,陈斌.目前我国农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3):4-5.

[2] 李雄川.我国农机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J].农机市场,2003,(5):23-25.

[3] 赵亚玲.当前我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0,(3):383,341.

[4] 张显辉,王国义.当前我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特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6):196.

[5] 张立岩,韩玉福.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的措施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03.

[6] 袁守斌,徐莉.依法推进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J].山东农机化,2007,12.

作者简介:于德忠(1972-),男,汉族,吉林通化人,通化县农机监理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技术推广。

上一篇:科技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客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