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互联网论文范文

2023-04-18

计算机互联网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计算机网络是是现阶段信息时代的重要传播工具,通过将计算机与通讯系统连接,所形成的互联网人们生活、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同时信息对计算机网络的强烈依赖性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对此,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必须要做好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设计一个完整的抗干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使信息更加安全。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条件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深入阐释,以期更好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深入。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种现代自动化技术,其将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最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可以实现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如何高速发展,是与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以太网作为平台,才使得工业中的大量的生产信白、得以传输和共享,进而奠定了计算机控制的技术基础。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期望其将在未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以计算机应用和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为理论依托,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技术主干,结合可编程控制和单片机技术等,提高生产的精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目前,计算机控制技术正在逐渐影响我国企业的自动化生产。其操作难度较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因而其普及程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过逻辑关系的设定将计算机指令正确传输来实现逻辑控制。(如图1所示)

智能控制器是实现智能控制的关键,其自主驱动器可以完成对自身的控制,而通过任务设置可以完成外部指令任务。计算机指令设置的顺序和时间决定整个生产的流程,顺序控制可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

图1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结构图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原理

(一)硬件部分。硬件部分用于一般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称为通用计算机(简韵;通用机)。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计算机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控制机)。通用机由主机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贮器(俗称内存贮器);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部存贮器,如键盘、CRT显示器、打印机、磁带和磁盘等,起着人机联系和扩展主机存贮能力的作用。

(二)软件部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通信网络软件、过程控制语言、汇编或高级语言、诊断程序等)和应用软件(输入/输出程序、人机接口程序、控制程序、各种公共子程序、打印显示程序、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计算机的程序的使用和管理依赖于系统软件,其操作系统主要包括磁盘操作系统程序、管理程序、监控程序等;诊断系统则主要是指故障诊断程序以及相应的调试程序;开发系统中包含了多种语言处理程序、数据管理程序、服务程序、模拟程序等。

三、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一)推广应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首先,可编程控制器(PLC)将会得到普及与应用,使用具有智能I/O模块的PLC,将顺序控制和过程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它是一种专门为工业生产而设计的微机系统。其次,智能调节器将得到广泛使用,它可接受(0-20)mA的信号电流,而且具有RS-232或RS-422/485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实现与上位机通信。最后,新型DCS和FCS将得到普遍应用,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设计低成本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CIMS。

(二)企业自动化控制发展。以太网工业协议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协议,实现了全方位的自动化控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引入互联网,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和适用性。但目前,企业化基于以太网的自动化控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稳定的网络信号,无法确保系统时刻保持在稳定的工作信号下。信息化工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以太网不稳定问题。基于该技术下,系统将大量的数据进行转移,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都能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最终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控制,并提高控制效率。

(三)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工业生产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减少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提升生产质量与生产精确度,同时让器械设备代替人力执行富有危险的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完善计算机控制系统,并沿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只要输入相应的任务指令,系统就可以自动完成生产任务,真正实现工业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未来的智能控制系统发展包括五个方面,1、采用分级递阶智能控制系统,在总结人工智能与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控制基础上,形成由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三级递阶控制系统。2、采用模糊控制系统,它提供了一种非线性控制器的代替方法,可以提供一种实现基于知识(规则)的甚至语言描述的控制规律的新机理。3、采用专家控制系统,它以模仿人类智能为基础,可以实现不确定问题分析与研究,是工程控制论与专家系统的相结合。4、采用学习控制系统,系统在运行中逐步获得被控对象的环境和非预知的信息,积累控制经验,进行估值、分类和决策。5、神经控制系统,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通信网络技术获得了极大发展,同时数字化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获得了极大发展。正是有了这些技术的存在,才使得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有了技术平台,进而使得在工业生产系统中,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够自动化发展,工业的生产效益大为提高,同时也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的增大得到了坚固的技术基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必将促进计算机控制技术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控件。

参考文献:

[1]王佳庆,王晓刚,王清,张杰.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2]周艳平,胡乃平.基于Web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远程仿真系统开发[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0,(03).

[3]卢万银,付贤政.基于工程项目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程设计[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06).

计算机互联网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但给现代人们的通信及应用带来巨大便利,也给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带来新的途径。不断加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研究,将能够为防范措施的制定带来巨大帮助。在本文中作者将以此为背景开展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我们在享受着网络带给便利的同时,网络本身也成为了孕育计算机病毒的温床。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的事件屡屡发生,给计算机网络及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较常用的工具,但它也成了电子邮件型病毒的重要载体。还有一些通过局域网传播的病毒,比如冲击波、arp攻击等。同时,网站挂马也悄然兴起,正常的网页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加入非法代码,在浏览该网页时会自动下载木马程序到电脑上,入侵者利用这些木马可远程控制别人的计算机,并窃取一些有用的资料,比如网上银行密码、网络游戏帐号及个人隐私等。因此,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計算机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或偶然的因素。病毒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并配合起来,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因此,现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和产地信息。比如熊猫烧香病毒就是通过代码中的whboy知道作者来自武汉.

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可执行性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它享有一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在病毒运行时,与合法程序爭夺系统的控制权。

2.传染性

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程序代码,这段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复制的目的。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中,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当您在一台计算机上发现了病毒时,这台计算机上使用过的U盘可能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在同一局域网的其他计算机也有可能被该病毒感染。

3.潜伏性

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较长时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越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越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越大。

4.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同时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否则使病毒继续潜伏。

5.破坏性

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危害,即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其具体情况取决于入侵系统的病毒程序。如果病毒设计者的目的在于彻底破坏系统正常运行的话,那么这种病毒对于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造成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它可以毁掉系统的部分数据,也会导致系统崩溃等重大恶果。

四、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相比于传统类型的病毒,网络病毒有着更强的传播性和破坏性。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网络病毒已经成为众多上网用户所关心的话题,下面我们来看看防范网络病毒的一些技巧。

1.合理设置、使用杀毒软件

如果安装的杀毒软件具备扫描电子邮件的功能,比如“POP3扫描”等,尽量将这些功能全部打开。经常用杀毒软件扫描并清除恶意插件。另外,现在的病毒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通过网络传播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必须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库。

2.合理设置、使用电子邮件工具

如果是使用Outlook Express作为邮件的收发程序,建议在“选项”中的“发送”设置中,选择使用“纯文本”格式发送电子邮件,现在大部分流行的邮件收发工具都支持以HTML方式撰写新邮件,而使用“纯文本”格式发送邮件,不但可以有效防止无意中被植入恶意的HTML代码,同时也可以减少邮件容量,加快发送速度。如果收到邮件附件中有可执行文件(如.EXE、.COM等)或者带有“宏”的文档(.doc等),不要直接打开,最好先用“另存为”把文件保存到磁盘上,然后用杀毒软件查杀一遍,确认没有病毒后再打开。不要打开扩展名为VBS、SHS或者PIF的附件,因为这类文件几乎不会作为正常的附件发送,却经常地被病毒所利用。另外,绝对不要打开带有双扩展名的附件,如“.BMP”、“.EXE”或者“.TXT”、“.VBS”等。

3.合理设置IE浏览器的安全级别

在控制面板中的“Internet选项”中,进行合理的“安全”设置,以减少来自恶意代码和ActiveX控件的威胁,在系统推荐的默认设置级别“中”的基础上,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可以进一步进行更严格的设置,多尝试几次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安全设置组合。

4.关闭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及启动项

系统默认情况下在开机时会加载很多的服务项、启动项,而这些服务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率比较低,甚至根本用不上,反而为病毒攻击提供了入口和条件。关闭平时不需要的服务项及异常的启动项,会减少被病毒攻击的可能性。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五花八门,从而造成了对其加以防范变得难以控制。为此,作者提出了些许建议,谨此希望能够为计算机病毒的防控带来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恶性病毒程序“耶路撒冷B”的剖析[J]. 张汉亭. 微计算机应用,1990(03).

[2] 赤手空拳,也能对付U盘病毒[J]. dream. 电脑迷,2007(05).

计算机互联网论文范文第3篇

一、采取分层教学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之中的计算机这一专业教学的模式在制定上, 需要对劳动力市场在实际上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 可以培养出生产和服务于一线的有着极高水平的IT人才。并且, 也一定要将计算机这一专业的人在培养上的具体方向进行着准确的定位, 对专业进行着精细的设置, 对社会中具体的要求一定要随时关注着周围。在中职的院校之中, 学生在计算机上的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 在进行计算机优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需要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法, 因材施教。中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改革时一定要对刚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测试, 把他们划分成三类的学生, 一类是基础好的、一类是基础比较一般的和基础为零的, 面对这些基础不同的学生, 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层的教学, 统一的管理, 让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与此同时, 还对学生们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然后, 就是针对那些基础为零的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从打字开始教学, 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 让学生们可以与互联网的这个时代做到很好的相融。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学生们增强在内容上的互动, 有许多的学生们觉得理论致使非常的枯燥, 这样就很容易搞一些小动作, 比方说聊天、玩游戏[1]。并且, 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学生之间增加互动, 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中心, 让学生们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 这样学生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就开始注意了。此外, 还需要重视学生们进行个性培养, 重视挖掘创新的思维, 使教学可以和实际相符合,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互联网+”, 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各项的技能进行有效的提升, 这样就可以打造出一个优质的计算机专业的课堂, 使教学可以和实际相结合, 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 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

社会中的需求和职业教育在发展上是密切联系的, 职业教育一定要经过生产与生活这一规律的指导, 才可以实施, 让用人单位在需求上得到满足。因此, 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这一课程安排的时候, 一定要将技能型人才在培养上的需求的到充分的反映, 使从业岗位对学生的需求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 在进行职业能力培训时所占据的比例一定要是合理的[2]。与此同时, 还需要和行业的发展与世长的需求相结合, 对教学的内容需要及时的做出更新与调结, 对计算机这一专业的学生在有关的思维逻辑和艺术上的教育加以重视, 在就业面上进行不断的拓宽。

现在有许多的中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使用校企合作,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将基础知识加以掌握, 并且还可以使实践教学得到加强, 使学生可以非常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与企业的发展, 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就业的岗位在人才上的需求是相符合的。有了“互联网+”这样的背景, 中职院校需要做的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对校企合作进行深化, 给学生们送上许许多多可以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注重通用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进行IT人才的培养, 学校需要对教学的体系做出改善。由于教材在更新上的速度比较慢。因此, 就需要老师主动的将计算机这个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们可以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的技术与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可以让学生将技术水平提升起来[3]。与此同时, 需要定期的考核学生们, 并进行评价, 老师需要以教的知识点与技能作为参考依据, 进行针对性的考核。如此一来, 学生们所掌握的计算机的技术一定是最前沿的。并且, 学校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在创新上的能力。所以计算机老师需要对学生们进行通用技能的培养, 进行计算机技术与知识的教学时, 需要重视进行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 进行完整作品的制作, 使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得到培养。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不仅仅需要对专业的技术加以重视,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掌握通用的技术, 让学生可以独自完成一个项目, 可以很好的和这个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综上所述, 现如今, 是“互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与各式各样传统的行业紧密相连。现在已经被应用到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 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 老师将互联网当做教学的平台, 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约束, 使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教育这一领域也有了新的挑战和发现的机遇, 特别是在计算机这一专业在课程上的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 需要遵循的是和社会发展这一趋势相适合的原则, 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自身, 从而可以培养出推动社会和企业共同进步综合型的人才。

摘要:现如今, 是“互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与各式各样传统的行业紧密相连。现在已经被应用到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 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 老师将互联网当做教学的平台, 不在受到地理位置的约束, 使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互联网+教育”正在慢慢的被教育学者们重视, 极度的影响着职业教育的领域。我国的每一个重点的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这一行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计算机,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永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信息化建设, 2016 (2) :22-23.

[2] 林苏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 37 (4) :138-140.

计算机互联网论文范文第4篇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是影响人类最大的因素, 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产力的扩大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在无形中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以信息技术、移动互联、大数据及云计算为主导的第五次技术革命中, 中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走在前列带动全球信息化发展。以上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均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主要应用于精确的计算导弹的实际弹道。由于计算机在国防方面的贡献, 美国的军事力量及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美国政府花费巨资研制出来的这台计算机, 却有着庞大的体积, 极慢的计算速度, 就算如此也在当时起了巨大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技术更是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引起了越来越多国际机构、国家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及高校的高度重视, 因此也培养出一批计算机方面专业人才。20世纪80年代, 第一台民用计算机是由美国IBM公司制造, 计算机真正投入民用与商用。随着计算机大众化、亲民化, 其硬件价格大幅降低, 使得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现代互联网+时代打下坚实基础。在此以后, 计算机的发展趋向于两极化, 一是供给民用、商用的计算机;另一种为国家军事及国防领域提供支持。双方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

在新的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 计算机技术整体体现出了更新更加速度, 运行方式更加多元化, 实用性更强以及更加完善的防御和自修复的能力。这是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

(一) 更新更加快速

由于新一代的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加上各种学科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的硬件水平相较于80年代有了巨大的改变, 其发展成了更具稳定安全, 运行速度更快, 这已经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同时, 政府向计算机产业投入的增加, 使得整个计算机体系更加完善, 加快了计算机的更新速度, 比如, 在湖南长沙成立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二) 运行方式更加多元化

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应用, 微型处理器的生产更加便捷, 其体型由原有的体积庞大, 变成现有的仅有手指般大小, 但是运行速度去提升了几十万倍, 功能也变得更加的强大。

(三) 更强的实用性

对于每个公司和政府机构, 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基于这种指标, 更多的科研单位将实用性作为其创新点的。比如有些电商企业的CRM系统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构建, 能偶实现销售存储一体化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节省人工成本。

(四) 更加完善的防御和自修复的能力

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伴随着风险, 从企业的角度考虑, 需要回避这些风险, 因此对于风险的有效预测就成为了企业的关注重点。在现在科技发展中, 计算机计算机已经能够通过与相关的仪器设备相结合, 构建出成套的防御安全系统, 有效的规避一些破坏性的攻击, 并且能够预测攻击的情况。

四、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具体应用

随着近些年, 国家对信息化改革的力度加大, 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中, 并且与互联网+相结合, 具体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在电力方面的应用

由于在很多的偏于地区和荒漠地带, 一些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使用使得发电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但是,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 常常遭受一些极端天气的攻击, 从而对发电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雾霾天气对发电机转子转动的影响。如何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信息显得十分的重要, 为了增加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引入计算机技能够准确快速的得到相关的数据。一般在电力系统中引入相关的检测设备和通信IP, 能够将数据第一时间送达监控人员的手中。

(二) 无人机的研发

在这几年中, 我国的计算机, 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 无人机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代战争中, 军事侦察、目标损毁情况以及电子干扰等战术行动都是通过无人机实现的,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内已经可以用无人机进行重点目标攻击和区域轰炸。从这些种种可以看出, 这些功能都是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实现的, 而这正是因为它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和综合技术判断的正确性。在这复杂的环境和高偶然性事件发生的区域, 并且伴随着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使用无人机, 就必须要通过配合Oculus Rift, 在这种装置的而配合下获得高度拟真的战场状况, 通过对无人机的连接, 让“驾驶员”完成对战场复杂局势的判断。当然在将来的发展中这种技术将不仅局限于战场模拟而且还会发展到完全神经潜入, 达到“人机一体”的效果。

(三) 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 在行业规模日渐扩大的教育行业领域也普遍应用计算机技术。如电子图书馆、多媒体课堂等计算机应用软件在教育行业中普及。再者, 高考的个人信息登记是利用指纹识别技术与计算机上的个人信息相匹配, 高考成绩的查询也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计算机科技技术对于学生有着巨大的帮助, 使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得更多先进科学技术, 拓宽学生视野, 同样也可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难题。因此,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简便与高效, 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 更好的培养综合素质。

五、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精密化的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发展极大的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及运行速度, 例如英特尔公司, 对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有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精密度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诞生至今, 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提高了约13000倍, 芯片的时钟速度也由2.8提高到3.2GHz, 并且其线宽也从10μm减少到现在0.13μm。但是随着芯片性能的提高, 计算机能耗也越来越高。目前, CPU/CPU仪异构协同计算是计算机程序处理的主要方法。对于大规模的数据集, 多处理器与定制加速协处理器相结合的方式是对异构混合体系的主要处理方式, 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高效的快速的完成任务。

(二) 智能化的趋势

互联网+的核心概念是智能化的发展, 我国将建设智能型国家作为发展目标。智能化可以并行处理多个数据或多条指令, 且拥有普通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计算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此理念被运用于各方面, 除军事科研外, 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如智能家居系统等。

(三) 普适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越高。低成本及低功耗使普适化最重要的特征, 普适化推动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为建设低功耗基础设施起着重要作用, 从而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国防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摘要: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快速发展, 计算机已融入人类生活的各方各面, 在全球掀起了计算机革命。本文针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海涛.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J].电脑迷, 2017 (10) :5.

[2] 钟锋.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 (9) :18-19.

[3] 施卫民, 穆清风, 葛亮.探析“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 2018 (8) :128-129.

计算机互联网论文范文第5篇

一、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的主要特征

无纸化考试模式是信息技术下的新型产物, 它主要是依附计算机进行的考试管理模式, 能够在“互联网+”的题库环境中寻找丰富资源, 以此考试通过登录、自主考试、机器阅卷、机器评分、机器反馈的形式, 完成考试。同时, 考试还能够通过计算机随时进行成绩打印, 是当今信息时代下的一种新型从业考试管理模式。此外, 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的主要特征即是, 能够真实的反映考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 通过计算机操控防止考生出现作弊的现象等, 并且还能够有效减轻考试监督人员工作程度, 以及阅卷评分老师工作压力, 其中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低碳环保, 不仅减轻了纸质成本, 并且还能够增强考试的公平性, 为考生营造和谐美好的考试环境。

二、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运用现状

虽然,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具有良好优势作用。但是,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 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 在互联网背景下考试相关内容题库错题、偏题等需要进行不断筛选与完善, 防止考试出现不适合考生的题目。其次, 随着每年教学内容的改变, 要及时在计算机中更新、补充相关内容, 由此浪费了教师大部分时间, 也加强无纸化考试模式的工作量。最后, 部分院校计算机设施有限, 未能在考试高峰期对院校学友考生进行练习与考试, 并且院校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不完善, 影响了考生训练质量。

三、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必要保障

(一) 计算机硬件方面保障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 需要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硬件的支持才能够良好展开。基于此种现状就需要在无纸化考试开考前, 根据考试规模以及考试内容进行计算机硬件改革、保障。其中对计算机硬件的保障工作, 不仅包括考试机器、还要包括计算机中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电子设备、以及考生需要的各类软件, 以此才能够保障计算机无纸化考试顺利进行。例如, 相关院校可以加大对计算机的投入, 不能只是运用陈旧计算机实施无纸化考试模式, 那样只会导致无纸化考试模式出现更多问题, 进而造成相反效果。

(二) 计算机技术方面保障

无纸化考试模式是依据计算机进行实施, 而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保障, 能够使其无纸化考试模式顺利开展、进行。例如, 可以根据无纸化系统的运行, 对计算机中相关系统进行维护, 使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网络进行答题。同时, 还要做好无纸化考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准备, 可配备相关技术人员在监督考试流程, 以备不时之需。此外, 依据无纸化考试模式在阅卷后能够进行反馈的现象, 应积极做好网络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进而能够及时保证考生考试成绩及评价内容合理有效, 方便教师对考生进行考试后的指导工作。由此可见, 在此种情况下完成无纸化考试模式计算机技术保障, 是推进考试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

(三) 计算机管理制度保障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背景下, 传统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积极寻找有效的考试措施, 能够改善传统考试带来的弊端。而“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 能够适应未来考试发展趋势, 但是也要相对做好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的重要保障, 以此才能够促进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院校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 可以转变传统纸质考试相关的监考流程, 使其监考范围以及考生需遵守的相应规则等制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例如, 加大投入院校计算机设备, 让考生随时进行计算机无纸考试流程练习, 以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现代考试改革的新型相关制度, 促进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形式能够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为生们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良好优势所用,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 能够良好打破传统考试形式, 将考试模式推进网络化。然而, 无纸化考试模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运行。因此,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在硬件方面、技术方面、管理制度方面必须做到良好保障, 由此才能够促使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 实现未来考试发展新趋势。

摘要:现阶段人们生活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时代下, 此种现象为人们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而在“互联网+”背景下, 无纸化考试, 能够依据计算机实现考生自动登录、试卷生成、自动阅卷评分, 以及对成绩进行反馈等过程, 是未来社会考试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 本文将深入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 以此通过对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特征及必要性保障工作研究, 促使无纸化考试能够在当今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石.计算机专业“互联网+”模式下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8) :231.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论文下一篇: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