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

2023-05-20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的:评价在全科医生的综合干预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效果。方法:在所辖区域内随机抽取2个居委的高血压患者673人,由社区全科医生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制订个体化、综合性的干预治疗方案,干预1年后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吸烟、饮酒、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和食盐摄入等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共入选高血压患者673人,完成研究658人;干预1年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提高了35.2%、40.7%、29.5%;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自基线调查时的(158±17.9) mmHg降至(142±12.4) mmHg,舒张压自基线调查时的(93±12.1)mmHg降至(82.6±11.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每日食盐量超标、血脂异常、BMI超标、饮酒、缺少运动等危险因素的病例数也有明显降低。结论:在全科医生的综合干预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明显下降,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明显提高,危险因素可得到较好控制。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综合干预 高血压 效果评价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不断增加,高血压已成为威胁国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被列为重点防治疾病。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防治工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综合性的特点,而全科医学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开展基于社区全科医生的高血压防治是改善高血压防治现状的有效措施[2]。随着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和高血压防治技术的成熟,社区全科医生已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力量。上海市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提供综合的干预防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的2个居委的高血压患者。入选标准:①居委内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以下简称《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急性冠脉综合征<3个月和脑卒中<3个月者;③有精神障碍或残疾不便接受教育管理者;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肿瘤晚期等病情复杂者;⑤本人不愿参加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对入选研究的高血压患者,社区全科医生依据《指南》要求开展综合干预防治,干预期为1年,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具体干预方法为[1,3]:①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开展基线调查,了解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及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饮食习惯、服药习惯、烟酒等嗜好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并根据指南标准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分级。②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心血管危险分层,依据《指南》制定个体化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血压情况,如血压控制达标则维持治疗方案,如血压控制不达标,予调整降压药物至血压控制达标。③开展健康宣教。 通过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做宣传展报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内容以高血压基本知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为主,突出高血压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高盐、高糖、高脂的不良饮食习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

1.3 评价指标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吸烟、饮酒、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食盐、运动等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高血压知晓率定义为在被抽取居委的居民中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占居委全部高血压患者的百分比;高血压治疗率定义为在被调查的高血压患者中近4周规范服用降压药物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高血压控制率为被调查的高血压患者中在不同时段监测血压,同一患者70%以上血压<140/90 mmHg为控制达标,达标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百分比为控制率[1]。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均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数与率的差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当结果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情况

研究共入选高血压患者673人,因搬迁、突发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等原因退出研究15人,完成研究658人。患者基线调查时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分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血压水平分级、危险分层的情况见表1,其中男性296人,占44.98%,女性362人,占55.02%,平均年龄达(65.1±12.8)岁,表明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基线危险评估为低危患者占10.33%,中危患者占59.42%,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占30.24%。

2.2 综合干预后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分别于开展综合干预防治6个月和终线12个月时测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知晓率分别比基线调查时提高46.7%,3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率分别提高51.3%,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率提高45.4%,2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前后血压和各项危险因素变化

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有了明显降低,收缩压自基线调查时的(158±17.9) mmHg降至(142±12.4)mmHg,舒张压自基线调查时的(93±12.1)mmHg降至(82.6±11.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每日食盐量超标、血脂异常、BMI超标、饮酒、缺少运动等危险因素的病例数也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因其患病率高,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既往的社区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是按血压水平来分级制订随访计划[4],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防治具有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特点,需要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和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制定综合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社区全科医生由于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必将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力量,而高血压防治的重点放在社区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共识[5]。

随着高血压防治技术的成熟,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全科医生防治高血压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对《指南》的学习,社区全科医生已能熟练掌握降压药物使用禁忌、各项危险因素的控制要领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技巧。本项研究中,在全科医生指导下,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辅以知识普及、健康宣教、纠正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倡导适量合理运动的综合干预治疗[1,6]。在降压药物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血压达标,还要顾及靶器官的保护,如对于合并糖尿病、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首选或在治疗方案中加入了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为了方便服药从而提高依从性,首选每天服用1次的单药或复合制剂。为了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我们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盐勺和油壶。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运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我们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了个体化的有氧运动方案,并提供运动指导。经过一年的综合干预治疗,使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有显著的提高,至终线时分别提高达35.2%,40.7%,29.5%,而每日食盐量超标、血脂异常、BMI超标、饮酒、缺少运动等危险因素的病例数也有明显降低,表明在全科医生指导下的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干预治疗模式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的控制状况[7]。

目前国内有多项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综合干预研究,均取得良好效果。而在日常工作中,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仍差强人意。分析原因为,高血压的防治技术是成熟、有效的,关键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于持续性[8]。目前社区全科医生普遍较为缺乏,日常工作量大,使得全科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高血压的综合干预防治工作做精做细,这是科研结果和日常现实工作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一套简便易行,模块化、有效化的综合干预治疗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9]。

在研究中发现,对老年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纠正较难。在接受健康宣教的短时间内,老年患者意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可有意识地加以纠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恢复原生活习惯[10]。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一旦养成习惯改变较难。所以对于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应从中青年患者抓起。

精神因素也是高血压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本项研究并未将心里辅导和压力缓解纳入综合干预治疗方案,主要考虑本研究以老年人为主,来自精神方面的压力较小。而目前全科医师尚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技能也是原因之一。随着全科医生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璟, 白朝晖.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2年门诊药房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分析[J]. 上海医药, 2013, 34(23): 39-43.

[2] 黄广勇, 顾东风. 心血管病社区人群干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 8(1): 46-48.

[3] 王增武, 王文, 王馨, 等. 社区高血压控制:方案及患者基线特点[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 17(10): 921-924.

[4] 吕宁, 李新建. 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现状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3, 15(7): 315-317.

[5] 王增武, 王馨,张林峰,等. 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评价[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1): 1-4.

[6] 金承刚, 陈丽, 肖峰, 等. 适宜技术的应用对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0): 1176-1178.

[7] Jones C, Simpson SH, Mitchell D, et al. Enhancing hypertension awareness and management in the elderly: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Airdrie Community Hypertension Awareness and Management Program(A-CHAMP) [J]. Can J Cardiol, 2008, 24(7): 561-567.

[8] 陈伟伟. 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进展——技术、策略与实施[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31(3): 322-326.

[9] 钱岳晟, 张怡, 张瑾, 等. 上海市普陀区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的模式和效果探讨[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 20(1): 26-30.

[10] 潘桂俊, 宋道平, 陈利云, 等. 不同年龄段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21): 2303-2305.

(收稿日期:2013-12-22)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2篇

“临终关怀”来源于人类对年老体衰者或者病入膏肓者的关怀和供养,就是通过缓解或者消除病人的疼痛等不适症状来减轻病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恐惧和焦虑,为其提供心理抚慰和精神支持,同时将病人家属纳入到服务对象之中,提供哀伤抚慰和丧亲服务,从而使其尽快摆脱失去亲人的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生活。强调人有选择“优死”的权利,强调对临终者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方位关怀和照护,并对临终者家属开展心理抚慰和居丧照护。现代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莉·桑德斯在伦敦创建了世界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兴起,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展起來。

英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和现状

自1967年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院建立以来,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形式上,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都取得长足进步。根据2010年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信息部对40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调查的“世界临终关怀死亡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死亡质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为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临终关怀护理质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为: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卫生保健体系完善、覆盖面广

英国卫生保健制度采用的是国家医疗保健模式,即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分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Care)和次级卫生保健(Secondary Care),临终关怀是作为初级和次级卫生保健重要内容之一,既有GP以及地区护士的职责内容的一部分,也有专科医疗机构或独立临终关怀医院的次级卫生保健。因此,英国临终关怀的基本服务对象涵盖了一切晚期患者,即不论疾病种类、性别、年龄,凡是被认定预期生命不超过6个月的患者,就有权利得到免费的临终关怀服务。当地的GP就会给予患者建议转诊至就近临终关怀机构或给予居家的临终关怀服务。针对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英国还有专门独立的儿童临终关怀机构,开展针对性的儿童临终关怀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国临终关怀有多种模式并存,但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患者选择在家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这固然有政府有效使用卫生保健经费的经济因素,更因为居家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及性和完善性。

(二)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多样、专业机构数量规模较大

英国临终关怀有多种服务模式,在种类上大体分为主要有机构照护和家庭照护,在临终关怀机构中又分为:独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隶属于综合性医院或社区等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的临终关怀病房、老年全托病房、教会开办的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救助机构等。从服务的形式上看,包括住院服务、日间护理(day care)、社区服务、家庭照护、门诊预约、丧亲抚慰(bereave-ment counseling)等。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多样性使其能提供较广泛的服务。据统计,每年大约有25万病人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占英国全国人口的4%左右。2008年英国国家审计署统计,英格兰有独立的成人临终关怀院(independent adult hospice)155家,NHS所属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hospice unit)共40家从业的专业医护人员共5500人,注册的老年全托病房18000余所,床位44万余张[3-4],而到2012年独立临终关怀院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20家。这些数据足以体现临终关怀在英国体疗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三)多方位筹资、规范使用

英国临终关怀机构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NHS投入和社会资金(包括慈善捐助、连锁经营收入、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以NHS投入和慈善捐助是费用的主要来源,多元的资金来源是支撑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病人而言,所有的临终关怀服务,无论是住院还是在家的照护均是免费的,充分体现了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非营利性。国家在规模大、影响大、信誉好的临终关怀机构投入较多。政府对于独立临终关怀机构或是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的服务投入,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的。对于在初级保健体系GP或是护理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投入,是通过按“注册”人数打包方式进行的。

此外,由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公众参与度高,公众捐款和慈善机构募捐成为临终关怀机构的另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在有一些慈善背景为主的临终关怀机构中,慈善捐助比例高于国家的投入。在2006年-2007年英国独立临终关怀机构资金投入统计中,慈善捐助比例为40.7%位列第一,国家拨款比例31.6%,位列第二。

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同时,对于临终关怀机构的经费使用,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也有严格的监管,下设的监管机构(Monitor)会定期对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使用和运营进行审计、加强监管。

(四)机构设施完善、服务人性化

英国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置温馨,旨在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最主要的是机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人文关怀。笔者此次参观Northumbria Healthcare下属的一家教学医疗机构的肿瘤病区和社区照护中心,即是如此。在肿瘤病区,设有独立的单人诊疗室、候诊服务区、日间化疗室、接待家属的会客室、心理咨询室等;在病区,直接配有血常规的检验仪,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整个病区布置温馨,肿瘤宣传资料种类丰富。在日间化疗室,有为脱发患者专门配置仪器和音乐治疗仪。在病区心理咨询室,有Macmilland临终关怀志愿者机构每周定期前来开展咨询服务。对于每位出院的患者,都会得到该机构的名片或是宣传资料,在患者需要的前提下提供持续的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其下属的社区照护中心,承担康复、慢性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的护理工作,为临终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室、沐浴室、专用会客室等设施,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床旁沐浴设施,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外,开展的家庭临终照护更是全面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地区护士(district nurses)根据病情需要上面服务,甚至有2名护士共同上门,每天4次的频率,充分体现了英国临终关怀服务的人性化、个体化。

(五)服务整合、内容全面、标准规范

临终关怀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疼痛、缓解症状、舒适护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目的不是治愈而是照护,因此涉及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因此,英国临终关怀服务开展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团队的合作。一支临终关怀团队包括专科医师、GP、地区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心理学工作者和宗教人士等多方面人员,在机构中可能还会包括护工、法律工作者等。多专业背景的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生理和心理的照护、满足其情感归属、精神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并给予家属哀伤抚慰,全面体现了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

对临终关怀患者遵从GP首诊的原则。居民罹患重病,首先预约注册的全科医生,经全科医生确诊后按需转到专科医院,患者由专科院诊治,如是需要进行临终关怀的终末期病人,则由专科医生(例如肿瘤科医生)和姑息医疗/临终关怀医生共同确诊,最后以临终关怀医生为主,制定出照护方案。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选择住院、居家、日间住院的临终服务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均会有由临终关怀专科医师、护士或地区护士、心理医师、神职人员、社区或临终关怀院的志愿者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或姑息关怀小组。此外,选择在家服务或是日间住院的临终患者还会得到GP的照护和评估。

临终服务团队的照护方案的制定有严格的路径和标准。这些标准和路径由LACDP专业组织制定,最基本的医护框架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s framework 简称GSF),是以基础照护为基础的判断标准,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进入临终阶段,他们有何需求,并且相关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照护,帮组医护人员确定是否可以采用临终关怀方案。利物浦照护路径(The Liverpool Care Pathway)是一种岁临终病人临终日子所选择的一种照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医疗、疗养院或临终关怀院,为医生提供参考标准[5]。从中也可看出,在英国临终关怀服务是医疗保健服务高度专业化和全科化的统一,GP在其中起到了协调和整合资源的作用。

(六)专业人才培养和大众宣传并进

英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努力和民众的高度参与。在GP和护士的教学中都有关于临终关怀的课程,临终照护(End of Life Care)是GP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作为各类临终关怀机构的注册护士或护理人员,要定期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此外,民众高参与度高也是英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一大特点。统计显示,英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形式接触过临终关怀事业,大批的志愿者活跃在临终关怀机构或这些机构开办的超市商店中,提供各种服务。专业的临终关怀志愿者机构。比如Macmilland志愿者机构会通过印制各类宣传资料、建立机构网站、与临终关怀机构合作等方式开展对临终患者的服务或是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而玛丽·居里临终关怀照护中心每年开展的“黄水仙全民募捐”(The Great Daffodil Appeal)活动,起到积极宣传的作用。此外,在英国街头会有临终关怀机构开设的旧货商店,出售市民捐赠的二手商品,在社区学校会出售带有临终关怀院标志的纪念品或文具,使民众特别是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关心临终关怀事业,更真实的面对死亡。这些都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上海社区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的借鉴

上海开展临终关怀有近20年的历程,2012年又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推广。上海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实质就是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分为机构和居家两种模式,服务的提供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提供者是以家庭医生为首的全科团队。英国的临终关怀对上海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推进和发展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英国的临终关怀作为国民健康保健体系的一部分,其体系、资金投入、运营方式、人才培养都由顶层设计,而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临终关怀机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于GP采取按“注册人数”的方式进行投入,同时规范引入其他组织,引导和鼓励临时关怀事业的发展,因此取得了使用较少的经费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可见政府公共政策和制度保障的对临终关怀发展起着确定性的作用。我国在“十二五”卫生规划中,虽然已经将临终关怀纳入基本公共卫生保健,上海市也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作为政府实事,出台了系列文件,但在政策层面仍然局限于卫生部门。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涉及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基本医疗、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系类问题,仅只卫生部门一家之力显然不行,还需要行政部门整合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因此上海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的政策可以更细化和有针对性。比如,将社区开展得居家生活护理、心理干预等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专项保险基金;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纳入临终关怀的专项费用;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对于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医务人员专项激励经费等加强政策支持,推进上海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二)拓宽(舒缓疗护)临终关怀运营资金来源途径

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经验看,多途径的资金募集、严格的资金监管是临终关怀机构发展的助力之一。在现有我国临终关怀潜在需求较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规范操作、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尝试多渠道的筹集项目资金。比如发行专门的彩票、鼓励企业捐助、慈善组织的捐赠等,缓解临终关怀的资金来源问题。

(三)以家庭医生服务制为契机整合社区资源

整合社区资源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家庭医生整合其团队人力资源;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其功能资源;三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整合。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契约关系,虽然目前这种契约关系比较松散,对于患者就诊流动性没有制约,家庭医生距离英国GP“守门人”的职能有较大差距,在临终关怀的服务中还起不到“纽带”的作用,但是对于签约的临终关怀患者,家庭医生还是可以调动起团队其他成员以“临终关怀服务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比如全科医生进行镇痛治疗、社区护士进行居家护理、公卫医生进行常规随访。

此外,英国的GP并非“十项全能”,对于临终关怀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灵性需求,GP更多依靠其他专业人员的支持。目前在上海社区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一味地让全科医生包揽一切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应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能力,如杨浦区在近几年推进“康复、中医、心理进社区”的内涵建设,对于有这些需求的临终关怀病人,可以由签约的全科医生通过需求调查或评估后,让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参与到临终关怀服务中,以满足患者不同层面的需求。目前,上海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的模式除了社区服务中心机构服务外,还开展了居家服务,对于有临终生活照护需求的临终患者和家属,比如口腔护理、翻身、床上洗头等操作,可以与目前社区卫生开展介护工作、高龄照护工作这些护理项目相结合,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加大资深社区护士培养

临终关怀服务的目标是“照护”而并非“治愈”,所以护理人员是英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的主力军。上海社区的临终关怀服务可借鉴这一经验,特别是对于居家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目前,上海的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以家庭病床的形式开展,这一方式是以家庭医生为主,每周上门一次的方式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这与“照护”的概念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借鉴英国地区护士(District Nurses)的制度和临终关怀团队的方式,由高年资、沟通能力较强的社区护士进行相关临终关怀护理培训后,开展躯体护理、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哀伤辅导等工作,与全科医生合理分工,使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英国现代临终关怀服务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变革,鉴于中英两国体制机制、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经济水平差异,对于英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经验和作法也不应照搬全抄、生搬硬套,还是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选择性的学习借鉴。

(施永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顾文娟,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3篇

2、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于: C、1948年

3、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 B、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4、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D、健康)为中心

5、二级预防针对疾病自然史的阶段是: C、致病因素出现的阶段

1、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是:C、社区人群

2、WHO专家委员会规定青春期年龄范围是:B、10~19岁

3、青春期少女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远远高于成人,需要特别大,这些营养是什么:B、蛋白质和热量

4、老年保健的实施原则有:A、预防为主B、自我保健C、家庭保健D、社区保健E、以上共同结合

1、全科医生的诊疗模式是:D、以病人为中心

2、常规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不包括:A、个人背景 B、家庭背景C、社区背景D、社会背景E、司法背景

3、全科医疗的医患关系特征中不包括:A、从治疗为主转向关怀为主B、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C、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向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中心D、从主动与被动的需求关系转向需要互补的积极互动关系 E、从缺乏感情色彩的“商业关系”转向朋友式的互助关系

1、以人为中心处理患者问题时,不需要:A、清楚地解释病情B、鼓励病人承担治疗和康复的责任C、针对所患健康问题为病人开治疗处方D、与病人一起制定干预计划E、把病历交给病人保管

2、在全科诊疗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重要临床决策最终需要: C、由病人自己决定

3、全科医生“以人为中心”的照顾并非是:A、应同时重视“疾病”和“病人”范畴B、要区别“疾病”、“病患”和“患病”三个词汇的内涵C、把病人看成是完整的人而不是疾病的载体D、以病人为中心、需求为导向E、坚持全人照顾的理念

1、口服药物、毒物或刺激物中毒时下列那些情况不需洗胃:A、昏迷B、服强酸强碱C、吞服有机磷杀虫药D、服过量安眠药E、服药6小时来诊

2、用洗胃管清洗误服毒物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尽早洗胃B、服强酸不宜洗胃C、每次注入洗胃液不宜太多D、反复洗胃E、昏迷病人禁止洗胃

3、一女性,误服敌百虫杀虫药,洗胃液禁用:C、2%碳酸氢钠溶液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处理错误的是:A、移动患者到空气新鲜的地方B、吸氧C、防止脑水肿D、补充脑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E、应首先注射苏醒剂

2、男32岁,蓄电池厂工作已连续加班两周,突然发现腹绞痛,恶心呕吐排黑便(便潜血阴性),应使用什么药物解毒:A、依地酸二钠钙

3、女性20岁,因昏迷2小时被家人送来,病史不详,查体:血压90/60mmHg,双瞳孔缩小,直径1cm,呼吸有蒜样臭味,全身皮肤潮湿多汗,口角流涎,双肺布满湿啰音。急救用药应选用:D、解磷注射液

1、小儿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首选下列药品中的:D、头孢克洛

2、体重6公斤的婴儿,每天需要牛奶和水的量是:B、8%糖牛奶660ml,水240ml

3、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少,易引起新生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是:B、羊奶

1、下列不是孕早期首次检查内容的是:D、血、尿常规、血型和胸片

2、关于产后访视,下列错误的是:A、应在产妇出院后7日、产后14日和产后42日分别做3次产后访视 B、了解产妇休息、睡眠、饮食、大小便C、检查乳房有无红肿、硬结、皲裂D、检查会阴伤口或剖宫产腹部伤口愈合情况E、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

3、以下符合老年人消化系统变化的是:A、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减少B、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增多C、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D、肝酶的活性普遍降低E、胰腺出现腺体纤维化,胰蛋白酶原颗粒变少,活性减低

4、老年人骨骼肌肉的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骨小梁数量减少B、骨骼的骨矿含量减少C、骨胶原含量减少D、骨胶原含量增加E、老年人关节软骨呈现脱水和纤维化

5、在老年人合理膳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倡谷物精加工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二者可以相互替代C、蔬菜水果不利于鱼、肉、蛋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 D、膳食纤维是一类难以被人体消化的多糖,老年人不宜食用E、现在工艺将米面加工得越来越细,增加了营养素的丢失,对健康不利

1、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原则不包括:E、促进家庭和睦

2、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内容是不包括:E、语言训练

3、卒中单元式管理内容是:C、继发障碍预防与治疗

4、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治疗的内容不包括:D、手术治疗

5、脑卒中继发障碍不包括:E、失语

1、偏瘫康复评定内容不包括:B、翻掌

2、属于肌张力II级特点的是:C、肌张力较明显增加

3、偏瘫的并发症不包括:C、继发性高血压

1、下面康复训练计划中不包括:A、剧烈运动

2、下面康复训练目标中错误的是:C、加强健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1、足跟着地期,以下不是侧方观察的正常范型的为:E、从足前部可看到足底面

2、以下不属于推离期从侧方观察的正常范型的是:A、右侧有轻度的肘屈曲

1、目前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中包含公用数据元:C、1163个

2、下列关于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B、测量前30分钟内可以吸烟

3、下列关于测量体重的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D、读数时应从侧方读取数据

4、下列询问属于中立性探查询问的是:A、您能再具体描述一下您的症状吗

5、下列个人基本信息采集技巧不正确的是:E、必要时采用探查性提问获取信息

1、日常生活方式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E、吸烟

2、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食盐量每日应在:B、6克以内

3、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包括: C、遗传

4、不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包括E、吸烟

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感染是指病原体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B、首发感染是指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C、重复感染是指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D、继发感染是指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E、重叠感染是指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在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2、传染源不包括:E、免疫力低下人群

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D、鼠疫、霍乱

4、丙类传染病不包括:D、梅毒

1、飞机失事属于:C、物理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群体性暴力事件属于:B、社会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公共卫生的主要特征包括:E、公开性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以划分为:C、4级

1、直接影响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行为不包括:E、不合理膳食

2、引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加重的行为包括C、过度恐慌和紧张心理危机

3、甲型H1N1流感防控健康教育的四项任务不包括B、积极有效治疗

4、地震灾害中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包括E、减少和控制地震的发生

5、地震灾害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A、伤害预防、急救互救知识与技能B、紧急避险知识与技能C、心理调适知识与技能D、肠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E、以上均是

1、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不包括D、杜绝危机症状发生

2、所有的心理危机症状都是有害的B、错误

3、提供心理支持的原则错误的是B、理解对方的反应,但不包括过激的反应

4、战胜心理危机最终仍然要靠患者本人A、正确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4篇

(二)经常深入社区居民住户,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口动态、居民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多种形式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三)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辅助检查,并提出诊断和制定治疗、康复方案,负责病人的治疗,指导、帮助其康复。

(四)进行急、重、危病人的现场抢救,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确定病人的转诊,应按要求书写病历摘要,记录处理情况,协助转诊。

(五)认真、及时完成有关医疗文件书写。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六)开展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监测与处理。开展社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与老年保健。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咨询。

(七)建立家庭卫生保健合同制及家庭病床,主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八)参加在职全科医学学习和社区专项技术服务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技能。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5篇

(二)经常深入社区居民住户,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口动态、居民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多种形式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三)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辅助检查,并提出诊断和制定治疗、康复方案,负责病人的治疗,指导、帮助其康复。

(四)进行急、重、危病人的现场抢救,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确定病人的转诊,应按要求书写病历摘要,记录处理情况,协助转诊。

(五)认真、及时完成有关医疗文件书写。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六)开展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监测与处理。开展社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与老年保健。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咨询。

(七)建立家庭卫生保健合同制及家庭病床,主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八)参加在职全科医学学习和社区专项技术服务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技能。

上一篇:家庭签约医生论文下一篇:医生职业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