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18

物理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体系下对学校在课程实践中提出的新要求,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下,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因为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本文在阐述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物理学史)开发实践的研究体会,对时下流行的“校本课程热”作一次“冷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实践;思考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大背景下,与“校本”相关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一系列新名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耳熟能详。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设,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更好实施素质教育,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都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的人才的一项基本建设。素质教育产生是在根据我国当前经济改革和发展现状,以及针对21世纪的需要而提出的。素质教育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本身的发展,不是以升学或者就业为直接目标,无论在课程编制上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突出了未来发展的需要,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正迎合了这种需要。

2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它的出现为尊重、发展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去。真正把校本课程的开发朝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方向发展。

3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而且成了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滋养和评价策略的挑战。什么样的课程才会受学生欢迎?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面的和深刻的。一位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现在已经落伍了。以开发校本课程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挑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校本课程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是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良好契机。

二、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

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物理学史越来越体现了它的重要性,物理学史作为校本课程,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不足,有利于更好的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发现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领悟物理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验自然规律的美妙,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利于体会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并能以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途径,以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另外还可以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神秘感,更有利于增强自主探究的信心。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谈谈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的编写思想:

1 物理知识探源

教育意义:通过了解物理学概念的发展历程,体验物理知识发现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领悟物理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验自然规律的美妙,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查找资料,了解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亚里士多德是怎样得出结论的?了解亚里士多德其他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认识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辩证看待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并作为认识伽利略认识世界的衔接和对比。伽利略为什么要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的个人认识是什么?是怎样得出他的想法的?体会其想法与实验和数学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伽利略敢于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宣战的史实,培养学生求真质疑的科学精神。

2 物理实验探源

教育意义:通过了解或重复前人的实验,体会先人的智慧和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古今实验对比,体验科技进步的力量和后人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初步体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目标: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实验的设计上和把过多的力气放在实验的研究上,我们的重点是要通过了解整个实验前后情况、实验的过程及其对物理学的影响,挖掘物理学整体发展的教育意义,但不能把课程当作物理课堂知识教学的延伸。

3 科学家轶事

教育意义:包括发生在科学家成长、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事情,以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途径,以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另外还可以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神秘感,更有利于增强自主探究的信心。了解亚里士多德生平,他的生活时代、趣事和其他研究等;了解伽利略生平,他的生活时代;他真的做过比萨斜塔的实验吗?查找资料证明你的观点。培养辩证的历史观,破除科学研究的神秘性等,培养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

同时注意,上物理学史内容时,包含了6个w,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弄清楚:

(1)物理事件是什么,它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发生在那个时代?(why)

(2)事件的性质、特点,有何意义,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what)

(3)什么时期发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出现?(when)

(4)发生的地方。为什么会发生在这里?什么社会因素决定的或当时的社会状况?(where)

(5)什么人发现的,科学家的成功经历,发现过程中的故事等。(who)

(6)他们是怎样做出成果的,所经历的曲折和奋斗历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how)

在评价方面,我们参考《校本课程论》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编制了高中物理学史校本课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表。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是立足于物理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是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体系中的一部分,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贴近生活、联系科技、渗透社会等独特的学科优势。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又适应本校学生情况开放式的物理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架设一条沟通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达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发展能力和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实践探究是很适合物理教学特点的。所以结合物理学习的特点,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发一系列的活动,并形成一个稳定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校本课程开发“热”的“冷思考”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引起了众多学校和老师追求的目标,甚至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教研的重要成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困难重重,下面就校本课程开发中暴露出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学校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校本课程理论内涵

当前不少学校正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取得可喜的进展,但许多人对于校本课程发展的意义何在、校本课程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的运行条件、如何具体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如何评价课程等,知之不多、知之不深。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缺失的基点上,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

2 教师缺乏课程观念,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中学教师最缺乏的就是有关课程设计和评价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教师的开发能力。因此,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课程专业能力和课程专业自主权的不足,是实施校本课程的最大阻力和障碍。

3 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行动策略

目前由于学校资源以及教师对课程拓展认识不足必然制约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所以不能把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当成纯粹理想化的设计,不能以罗曼蒂克式的幻想来对待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是最为现实和具体的课程,容不得虚无飘渺的幻想。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对现实的实实在在的介入。离开了对学校现实的深切介入,就会在实践中碰壁。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新课程改革同日而生,它始终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而发展,新课改不止,校本课程开发就不止。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每一所学校都将面临的任务,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任务,对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认真审视、反思,以此为戒,引起重视,少走弯路,无论困难多大,—定要努力去克服,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到底。

物理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物理试卷综述

通读2007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命题人在今年的命题设计中,做到了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坚持了三个有利的原则,即“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在考题立意上强调注重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考查,真正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理科综合命题指导思想,试题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STSE),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的来说,2007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符合《北京卷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既体现了考试要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它对今后的北京高中物理教学一定会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

物理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物理课程资源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包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生活物理课程资源往往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教学资源。笔者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挖掘物理生活资源的作用,提出了挖掘生活物理课程资源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生活物理课程资源;挖掘;策略

在教学中用来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的一切素材,我们可以称作物理教学资源。而生活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教材之外的能在物理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的教学资源材料,特指那些身边随手可得的低价格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包括玩具等。它具有广泛性、综合性、潜用性、亲和性和同质性等特征。

一、挖掘物理生活资源的作用

1.有利于丰富实验课程资源,落实新课程标准。物理实验主要依赖仪器进行,但又受实验资源的限制。可见,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实验素养的重要途径。发动学生收集这些生活资源,例如对实验有用的元件,如各种光碟片、玩具激光笔、四驱车的齿轮、各种电动生活资源的直流电动机、发光二极管、电阻、开关等,丰富了教师个性化的实验教学资源,有力地保障了学生们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和课外活动以及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确保了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2.有利于创设宽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生活资源或生活资源中的元件做实验,学生对实验所用的物品熟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物理教学贴近,消除畏难情绪及对物理的神秘感,顺应学生爱玩、爱动脑的心理,使其玩入物理世界、玩出物理规律。例如,学生将玩具电风扇绑在小车上,闭合开关后,放在桌面上,结果清楚地观察到了小车沿直线运动,有效地说明了反冲原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生活资源或生活资源的元件做实验,可使学生独立的思考,大胆探索,敢于幻想,创造出自己的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获得良好的首次效应和动手欲望,这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能持久地保持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探索。

3.有利于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效率。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来自于观念冲突。由于物理概念、规律、法则、定律等本身不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属性,学生往往对奇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再现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物理概念、规律、法则、定理的教学,适当地利用生活资源手段来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观念冲突,从而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

4.有利于提高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物理生活资源在教学中不但提高兴趣,还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资源中所具有的科技含量也不断的提高,在教学中有目的的进行剖析其现象与原理,可启迪思维,获得科学的方法,巩固物理知识。例如,有一种发光的陀螺,当它在特制的条件作用下高速旋转时就发光亮,当陀螺旋转的速度下降到一定速度时就停止发光。我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经过观察、小组合作与讨论,最后在探究报告上,说出它的原理。

5.有利于搞好丰富的课外科技制作。为了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这些独特功能,我们组织学生课外开展科技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应用于今后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发挥生活资源的教育功能。这种中学阶段的科技活动为学生今后深造和走向社会后从事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挖掘生活物理课程资源的策略方法

1.对生活资源附加实验的希望。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项目学习中自制教具应当是作为以项目为中心的比较好的典型案例。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变废为宝,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其方法是,一是看见一个生活物品,就立即想,这个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联想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验;二是对课本中或是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思考要用什么日常生活资源,能否可使实验效果明显、可见度大、具有奇异性、成功率高或能否设计出另一个巧妙的方案等。

2.用代替的方法解决现有仪器。我们利用生活资源来代替国家生产的有些定型产品,不要认为是登不了大雅之堂,更不要认为是经济不发达时解决器材不足的权宜之计。用生活资源代替国拔教具,是低成本实验的真正魅力所在,即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价值不低,是开发高智慧、高教育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如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成功地来保护直流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而损坏仪表的问题。

3.对课本中原有实验仪器不足和缺点的改进。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深入研究教材中某些实验的不足和缺陷为切入点,将实验的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实验器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从外形、结构、材料角度,从实验方式、方法、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角度等,提出改革的方法,结合生活资源设计方案、实施、修改、评价、定型。

4.设计新的仪器弥补课本中的空白。能弥补课本实验的空白,本身就是创新的体现。创新是实验的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新课程理念所希望的。挖掘生活资源时,采用组合、转换、逆向、移植等创新的技法,可以是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也可以是仪器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巧妙;还可以是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因此,我们物理教师应强化课程资源的意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努力开发和有效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物理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微时代,以微课为代表的全新教学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青睐。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教学难点的难以突破,导致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文基于微课课程,对高中物理的教学难点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物理老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难点  微课课程

微课由于具备诸多优势,被广泛用于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微课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动力,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将微课课程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利用微课课程的优势,帮助老师突破教学难点,保证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相关概念

微课课程:目前国内外对于微课课程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定义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概括而言,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方式,即具备了具备一般的课程特点,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相较于传统的长期课程而言,微课课程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进行的一种短期的课程计划。

教学难点:一般认为由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无法达到教学需求,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的教学内容,是老师难以教学,学生难以掌握的概念和定义,这些内容被称为教学难点或学习难点。

二、微课课程的特点

微课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不受学科知识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束缚,可以完全依照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因此它能夠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又能够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所以微课课程的自由性更大。由于微课课程没有系统性课程在逻辑上的约束,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课程的设计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课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微课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的时间比较短,由于微课中教学的内容仅为1~2个知识点,微课的时长基本保持在5~10分钟以内,因此微课课程的周期也比传统的长期课程要短。由于微课课程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所开发和设计出来的课程,所以属于校本课程,微课课程是校本课程的衍生,这也是校本课程如今研究和发展的全新方向。由于微课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不受学科的逻辑和系统的束缚,所以其开发和设计的难度比较低,老师容易上手。

三、教学难点的特点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其自身的差异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大不一样,因此教学难点有一定的相对性。虽然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总体的发展仍然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大部分的高中生还不具备较强的抽象理解能力,因此对于比较复杂和抽象的知识在理解和掌握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这一点看,教学难点有一定的共同性。学生能否消化难点知识,是其成绩分化的关键点,老师如果能够妥善的完成难点的教学,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难点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那么将会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影响其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

1.其他学科知识的缺乏

比如《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这一知识点,由于学生没有形成对于曲线切线的正确认知,因此难以理解和掌握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这一知识点,在《匀速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这一内容中,学生对于极限这一知识的认知还不够透彻,所以难以掌握关系推导的全过程。

2.理性思维能力不够

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其理想斜面的实验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够正确分析并且论证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这一结论。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学生要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在《电磁感应与力学》知识点中,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而学生这些能力的缺乏,导致其出现学习难点。

3.对生活现象认知不够

由于一些物理概念比较相近,因此学生在记忆和掌握时容易出现混淆,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知识点中,由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现象观察和认知不够,导致其片面地认为,影响物体下落速度快慢的原因,是物体自身的重量和形状,因而导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不佳。再比如万有引力和重力这两个概念比较相近,学生容易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产生错误的认知。

4.概念抽象,现象不明显

比如在《电场》这一章中,由于《电场》这一概念抽象性比较高,学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看到和感受到,所以在学习相关概念和定义时会难以理解。比如在《弹力》这一章节中,由于肉眼难以观察到弹力球的微小形变,所以学生对于弹力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无法得出力会让物体发生形变这一结论。比如在《电容器》这一章节中,由于学生对电容这一概念缺乏感性的认知,因此难以理解电容的概念。

五、突破高中物理难点的微课课程的设计措施

1.突破由于其他学科知识不足而形成的难点微课课程设计

以数学知识为例。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知识是否充足,影响到其物理学习的效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补充,避免因为数学知识不够,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在针对这一教学难点进行微课课程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围绕夯实数学知识为主,尽量降低学习的难度,只要让学生掌握能够满足学习需求的基本数学知识即可,避免为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要围绕数学知识为主,尽量简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点,不需要做过多不必要的知识拓展。尽量在物理学习之前,为学生做好数学知识的准备工作,避免在物理知识学习中,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防止因为数学知识学习,导致其物理学习被割裂,影响学生物理知识框架的形成。

2.突破由于思维能力不够形成教学难点的微课课程设计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避免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之外。高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时期,因此在面对思维能力比较高的知识时,学习起来会有所困难,而这一教学难点主要集中于综合性比较高以及隐蔽性比较强的知识,比如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等,这些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综合性也比较高,因此在设计这一类型的微课课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设计前拟定学生即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要从难点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出发,全面了解学生当下能力与其要求之间的差距,找准学生学习困难的切入点。根据学生学习困难的程度来设置学习的梯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知识范围不能超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区,避免生成新的学习问题。

3.突破由于错误认知造成教学难点的微课课程设计

学生由于对于客观事实的认知不够透彻,或者混淆相近的概念,导致其出现学习的难点。比如学生看到石头比纸巾的下落速度要快,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其自身的重量有关,这些错误的认知会影响到学生对后续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设计这一类型的微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了解学生产生错误认知的原因。比如在看到马拉车这一现象之后,学生会认为马拉车的力量要大于车子对马的拉力,会推导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是不相等这一结论,老师要明确这种错误认知产生的原因,是和学生的思维习惯息息相關的。创设教学情境,发现学生的认知问题,对症下药,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比如老师可以创设马拉车的情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知,利用力学传感器来纠正学生,让其形成正确的认识。

4.突破由于概念过于抽象导致教学难点的微课课程设计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因此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设计这一类型的微课课程时,老师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具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规律。比如《电场和磁场》这一内容比较抽象,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和类比的方式,将这一知识具象在实际的物体上,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迁移。老师的例子要使学生熟知的,避免为学生带来新的认知障碍。

5.突破由于现象不直观而造成的难点教学的微课课程设计

在物理现象中,有一些不太明显,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现象中的变化,影响到其对于相关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与认知,因此在设计这一类型的微课课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找出不直观的原因,比如微小形变不主观的原因是因为变化比较小,难以用肉眼看到,而机械波形成这一现象不直观的原因,是其发生的过程是连续性的。将不直观的现象变得直观,比如可以利用放大的方法,将难以观察到的微小形变放大,通过几何画板将连续的机械波放慢并且定格,让学生能够看到每一个机械波形成的状态。

6.突破由于感性认知不足造成的教学难点的微课课程设计

虽然物理大部分的知识和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感性的素材中归纳出来的,因此学生如果缺乏感性认识,也会难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这一类型的微课课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结合学生目前的认知状态,考虑到其现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感性认知是否达到学习的需求。教学的内容要以学生获取知识的感性材料为主。

结束语

微课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备传统课程所没有的特殊优势,老师根据教学中的难点,将其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微课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分化现象,帮助老师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田秋华. 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09,29(5).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

物理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知识基础不牢, 纪律意识不够, 道德素质不高, 说句不好听的话, 有些学生用放大镜都找不出什么优点, 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 需要我们不只是教好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好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1、应具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和人格魅力。具有高尚的品行、高洁的志趣、高雅的修养, 远离庸俗、猥琐、卑劣, 具有人类普通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和仁爱。具有亲和力, 善于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探寻学生思想情感变化的轨迹, 有相当程度的耐心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具有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机敏的智慧和练达的能力。

教师要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独立的人格、独特的思想、独创的品性和个性化的教育风格。只有具备上述人格魅力和个性特点, 才会产生凝聚力和感召力,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总之, 通过学习, 达到提升展示自我学识、才能、风格和人格魅力的技能;提升谋划、组织、管理、指导学生学习和评价的技能;提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研究教材、处理教材和运用教材的技能;提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能;提升选用教法学法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提升沟通、交流和平等对话的技能。做到物理因我显魅力, 教学因我而精彩, 学生因我而爱物理。做到静下心来教书,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学识魅力影响学生。

2、应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崇高的教育理想。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 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 教育者只有用教育信念作支撑, 才能关注人的精神成长, 不至于在观念上落入“应试”的窠臼。人只能由人来培养, 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把教育把它作为一项事业, 而不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甘愿为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一代奉献毕生的精力, 有“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精神。

二、转变教育观念

(一) 转变传统教育质量观

当今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表明:学历高的学生不一定受欢迎, 适应能力强、能吃苦耐劳、能开拓创新、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更受欢迎。我们既然肩负着帮助广大农村老百姓子女成才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就要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今社会发展需要的, 视野广阔、基础厚实的, 实践能力强、全面与个性协调发展的人才, 在注重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 转变传统教育师生关系观

新课程倡导一种全新的教学文化:民主, 科学, 开放, 平等, 对话, 和谐。要培养有尊严, 有个性的学生, 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可能会因为喜欢上一位教师的课, 而爱好这位教师所教的那门课程。同样也会因为厌烦上一位教师的课, 而影响他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除了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 提高教学水平, 更要关心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有想法, 愿意说给老师听;上课有听不懂或理解不深的地方, 敢于提问;有不同想法, 学生也能积极地提出。教师不能用压制的办法来管理学生, 否则会造成师生之间隔阂。尤其是我们学校这样的学生, 本身基础差, 教师讲课再详细, 学生就是不配合, 形成教师说是对的就是对的, 教师说是错的就是错的。这样, 课堂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在课堂上, 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 也是感情的交流。

三、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面对基础很差的学生, 灌也没多少用, 不过是学生照到黑板抄好了笔记, 老师觉得自己完成了书上的内容, 对自己是个心理安慰而已, 但对学生来说是既无收获, 也无乐趣, 上课没有了乐趣, 成了学生的负担, 这样的话, 学生觉得物理更难学。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他们会学, 乐学。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用脑, 提高记忆的方法, 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介绍学习的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头脑中要能建立物理情景, 如画受力分析图, 物体运动过程图, 用比较法、筛选法等方法解答选择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形式逻辑的方法和原理, 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概念。由于学生基础很差, 我一般采取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这样有针对性, 效果更好, 看完后叫学生回答, 开始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 采取加分等鼓励方法。另外还采取分段式教学, 如时间和位移的教学, 先针对时间和时刻让学生看书, 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再做两个练习巩固一下, 差不多了, 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个问题位移和路程, 这样课堂效率较高, 老师也没满堂灌那么累。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一篇:栽培技术论文下一篇:综合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