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范文

2023-09-14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 人民日报 》( 2013年04月11日07 版)

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我国应采取切实举措解决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既是一种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又是一种新的具体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构成的单向运动过程,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这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并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反映了人类社会正在不断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道路。当前,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一些发达国家把它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

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由于人口众多,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近年来,我国在发展

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是认识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消费者对循环经济产品的接受度也不高。二是利益方面。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愿意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行事,主要在于其利润不能最大化,利益无法保证。三是法律法规方面。目前,我国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中虽然体现了某些循环经济的内容,但总体而言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管理体制也尚未理顺。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当前,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尤其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二是加大科研力度,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贯彻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离不开先进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很难顺利推进。在这方面,除了国家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外,还应重点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三是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扩大公众参与度。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消费者愿意选择循环经济产品,才能形成绿色消费市场,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消费者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和消费观,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Intemet的发展,对于HTML所构建的静态网页已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而ASP是构建功能相对简单的动态网站的首选脚本程序,由于ASP的简单性,以及使用ASP的同时,选择了操作简单的ACCESS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对于两者都是较为容易被破解或下载,所以我们在设计ASP+ACCESS构建网站时,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ASP 安全性 数据解密

中圖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不断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德国的成功经验之一。这给我国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启示。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十分不足,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但已经有了一些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防沙治沙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为了加强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国不仅要为各行各业制定和实施专项法规,而且要尽快出台一部循环经济基本法,需要尽快制定一部像德国1996年《循环经(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03页)济与废弃物管理法》那样的一部基础性的核心法律。借鉴德国依法推进循环经济的经验,我国要注重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执法监督机制。否则,就会影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执法的有效性。

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中介组织。在这方面我国应当借鉴德国的“绿点标志”系统和DSD的运作模式,引导工商企业集团、行业协会联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第三方资源再利用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资源回收领域涉及到的行业众多、地区广泛、情况复杂。因此,要在一些主要领域分别组建由生产厂家、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范围的中介组织,建立起类似德国“绿点”标识的行动计划。德国的经验表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污染者付费”原则,可促进废弃物的源头消减,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创造商业机会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3.鼓励和扶持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政府可以在循环技术方面进行前期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基金、循环专利技术购买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通过自我革新和引进购买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工艺流程改进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国家要集中力量组织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建設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应把技术攻关列为重点,选择具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选择重点企业组织技术攻关,避免把资金用在一般的工程建设中。鼓励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通过现有行业协会或建立新的循环经济专业协会,建立循环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专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信息支撑体系。

4.以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消费促生产”是一种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绿色消费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由总体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发展阶段,而在这一阶段必然会发生消费规模的急剧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型。如何将我国的消费变动趋势引导到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无疑是一项重大历史课题。为此,需要积极促进绿色消费,使之蔚然成风。我国不仅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而且要以垃圾分类处理和包装减少为突破口,展开全社会的循环经济活动。可以在若干小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而后全面推广。采取行政措施严厉遏制企业产品包装越来越豪华的趋势。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可以引领绿色消费发展。由于消费规模大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我国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火车头”。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的大客户,会想尽办法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

5.鼓励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在德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德国人都积极响应减少或回收废弃物的号召,并付诸实施,公民个人和非政府组织成为推动循环经济顺利发展并取得良好功效的中坚力量。这是非常宝贵的一条成功经验。

当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文明意识的制约,我国公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奢侈铺张的消费行为仍有发生。为了使公众转变生活观念和培养新的生活方式,从而积极自觉地参与循环经济发展,我国需要做到:一要通过教育、培训、宣传、推行环境友好产品标志和循环利用产品标志等方式,大张旗鼓地普及循环经济知识;二要鼓励居民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分拣,对那些没有利用价值而且危害性强的废弃物,国家可以考虑进行有偿回收或对回收行为进行奖励;三要提倡绿色生产生活和文明消费方式,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四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公众对企业和政府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崔旭.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可借鉴性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3)

2.戴宏民.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J].中国包装,2002(6)

3.马荣.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J].中国环保产业,2005(5)

4.王均奇.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完善投资体制[J].经济师,2006(4)

5.Azbar Nuri.Upgrading an existing treatment system to adopt cleaner production principal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4(12)

6.Ashford Nicholas A.Reflections on the First Decade of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2 (10)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责编:芝荣)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循环经济的模式应用到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对农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本文从法治化的视角,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树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对于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进行构建,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进行创新,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农业循环资金的合理投入,对农业生产技术模式进行变革,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

1农业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循环经济主要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推动资源产品污染的零排放和低排放,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进行转变,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项循环的发展模式,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投入,获得更高的产能,形成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宏观层面循环经济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涉及到各个环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利用,拓展生产链条。循环农业经济在农业中进行具体的实践,采用循环生产的模式,对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农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动态机制,加强对有害物质的严格控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循环中。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生态资源问题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生态资源问题。首先,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利用率不断下降,同时,一些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会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后土壤裸露,使得土壤的肥力不足,無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缺水情况较为严重,导致生态资源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资源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2产业化经营不足

在调查的过程中,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升,没有对农业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控,缺乏对废物的循环利用,甚至部分乡镇缺乏规模化的加工,企业加工的水平较低及整体管理效果较差。因此,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2.3产品质量下降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对于产品安全缺乏认知,没有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缺乏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没有完善的监测体系,导致市场中的农产品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这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技术模式较为落后,在生产和种植方面采用传统的模式,导致农作物的营养缺失,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3.1从法治化角度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1.1加强对现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的落实

在当前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当前的法规标准进行落实,要结合实际的发展现状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农业经济实践产生推动力,以循环型的立法理念作为基础,更好地推动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部分薄弱的立法进行完善,要更好地对法规政策进行综合的利用和开发,涉及到开发利用的资源以及替代资源的有效性。

3.1.2促进对缺位法规规章的有效补充

在当前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中心法规进行完善,对于明显缺位的法规规章,要集中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方面进行补充,对农业清洁生产领域进行优化,加强废弃物循环的利用。尤其针对技术创新方面的立法,要加强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为非法制化建设明确方向,更好地推动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3.1.3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政策建设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基础政策进行探讨,主要分为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经济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等不同类别。在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的过程中,要对循环经济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绿色贸易政策进行优化,要对环境保护进行产权制度的完善;其次,在激励制度中,要对绿色财政税收价格制度进行制定;最后,在考核制度方面要涉及到绿色会计制度与审计制度,对于基础性政策进行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

3.1.4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

在法治化的视角下,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进行完善,要构建法律保障的方案。要从农业循环经济的传统生产方式转为新的生产方式,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在缺乏农业循环经济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基层地区,开发资源循环利用的优质产品,严禁滥用有害物品。对于传统的高消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逐渐明确各主体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产品的准入机制,显示性绿色农产品标识制度,进一步推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对农业生产的清洁,加强对生产者责任的延伸,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3.2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2.1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树立

在当前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农业循环经济对于传统经济的优势,可以有效的对资源进行利用,加强废弃物的应用,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进一步对资源消耗和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逐渐提倡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形成环保意识;最后,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人们进行教育,加强对垃圾的处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3.2.2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有效创新

农业循环经济更注重对传统农业经济的改变,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对农业的发展进行加强,对资源采取综合利用,对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应用,要推广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型技术,推动绿色生产和农业资源的转化。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体系,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重点在清洁生产、生物防治、绿色栽培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循环经济人才,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摘要】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然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国家和政府大力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本文主要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税政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 财税政策 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对于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而要想延长寿命,唯一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伯斯和特纳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ic)。在国内,2005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资源节约几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成绩,但也指出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按照“自认资

源———产品———再生产资源”的整体循环规律,促进物质循环流动,实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效益。

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

循环经济是一项非常技术化、社会化、经济化的系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国家和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作为依托和保障,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经济宏观调控职能,从而影响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为循环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目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采取的相关财税政策主要可以从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财政支出政策

首先了解一下财政支出的相关分类。根据经济性质分,财政支出可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中购买性支出又可以划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根据这些划分,可以概括出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财政支出政策:

(1)购买性支出财政政策。国家和政府可以加大对那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诸如大型水利工程、城市绿地建设、城市下水道铺建和公路修建等建设性工程。政府通过投资性的支出,鼓励那些承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来加快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调动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另外,政府也应加大对污染治理、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公用性事业的投入力度。在购买性支出的消费性支出方面,政府可制定相关的采购政策来促使市场鼓励再循环利用。

(2)转移性支出财政政策。转移性支出主要是财政补贴这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的财政补贴力度非常显著,对相关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都非常明显。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在转移性支出财政方面可以予以大力支持。比如,对从事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企业进行直接和间接的财政补贴;对有能力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和建设的相关单位进行财政补贴,包括企业亏损补贴、物价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多方面的直接间接补贴。另外,要从财政支出上加大力度淘汰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鼓励无污染的企业,对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制度。

(二)税收政策

(1)对现行税制进行改革。第一,改革资源税。扩大征税范围是基础。目前我国只对一些矿产品和盐进行征税,征税范围的狭窄使得资源税效果不突出。随着人们生活对于日益增长的资源的需要,一些非可再生资源以及稀缺资源应纳入征税范围内,这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因此,对于水资源、草场资源和森林资源进行征税也是我们需要尽快实施的步骤,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接着再逐步扩大其他物品的征税范围。实行累进课征制是保障。由于资源税的征收较其他税收产品而言比较特殊,是对企业滥用自然资源实行的一种惩罚性税收,这种区别征收应采用累进制原则。对于使用自然资源量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征税档次,需要消耗较多自然资源的税收则高一些,反之则征低一些。只有按照累进制原则征税,才有助于某些耗量大的企业为了减少负担,改进生产技术研发环保型产品,真正起到环保作用。第二,开征新税种。开征新材料税。由于新材料是对原生物的直接获取,这不利于生态环保,因此可加强新材料税收的征收。另外,垃圾填埋和焚烧进行征税。由于填埋和焚烧是处理垃圾最廉价的方式,对此进行征收有助于企业不得不放弃低成本的处理垃圾做法,从而更加关注环保的资源处理方法。此做法最先在美国实施,随后英法等国也开始呼应,我国也可借鉴过来国家的优秀经验。

(2)加大税收优惠政策。为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对使用循环经济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政策,使资源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对企业进口环保资源产品和设备,在进口关税的征收上对其进行减免。第二,制定鼓励低油耗、小排量车辆的税收政策。低油耗、小排量车辆是现今较为环保的一种新型产品。我们可以对其在设计、生产、销售、消费、报废这一系列的环节上进行税收优惠或者减免政策,以便于环保产品在使用范围上的扩大,真正起到节能的作用。

三、结语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发展循环经济,更应该要以政府的财税政策作为支撑,为循环经济的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陈岑)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万物复苏的四月是枣庄最美丽的季节,全省环保届朋友们的到来使枣庄的春天显得格外明媚!

全省水泥污染治理暨循环经济现场会今天在枣庄召开,这是全省水泥行业在的一次盛会。我们为有幸参加和承办这次大会感到十分高兴。并为省环保局给予枣庄提供这次难逢的学习机会表示诚挚的感谢!

枣庄市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的南大门。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354万,辖市中、峄城、薛城、山亭、台儿庄五区和滕州市。枣庄市是随着煤炭开采而演进成为的城市,目前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建材为主体,同时拥有纺织、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卷烟、造纸、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为美丽的枣庄更添了几分秀色。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流通,每年有300多万吨的枣庄煤炭、水泥、石膏运往江南水乡;运河,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民俗、南方的风情,融进了枣庄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鲁南民风。枣庄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柔,又有山东丘陵的粗犷,处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过渡带,是亚欧大陆桥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

枣庄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前推进,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枣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较高幅度,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9%。其中水泥行业的贡献为16%。2004年枣庄市年产水泥3272万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7%,占全省水泥产量的26 %。水泥企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却加剧了枣庄的大气污染水泥粉尘的大量排放,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影响了枣庄的对外形象。2003年,市政府提出全部立窑水泥2004年6月30日前必须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经过各部门及水泥行业的努力,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全市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安装了高效除尘设施,实现了全面达标排放。

目前我国水泥生产所需原料的80%以上,燃料的100%来自天然资源,由于水泥生产所需的天然资源和能源是自然界难以再生,因此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处于枣庄这样的产水泥大市,决不能再走传统经济的老路:“在实现数量型增长的同时,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水泥工业近10余年来正在逐步实现传统水泥生产向环保型循环生产发展,较成功地进行了对传统水泥工业的升级、创新。这些企业不仅保证水泥生产不再污染环境,而且还不断利用城市工业废弃物并取代部分燃料,降低生产成本。并创新余热回收技术,实现废气余热发电,从而使水泥工业成为新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枣庄政府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泥行业已成为利废的大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从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城市环境角度出发,加强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置技术的开发研究;并利用钢渣、粉煤灰代替铁粉、粘土配料在预分解窑上煅烧水泥熟料;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分别进行热活化、化学活化、机械力活化,成为混合材,直接添加到水泥熟料;利用电厂烧煤锅炉废渣、粉煤灰炉渣用于水泥生产等科题已通过市级及省级技术鉴定。除此之外,我们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能源部分循环利用;通过对生产过程粉尘排放治理改造项目的实施,我们鲁水回转窑窑尾废气排放含尘浓度达到50mg/NM3以下,在水泥厂内及相关产业间基本实现了废水、废渣、余热的循环利用。

对循环经济具体实现形式,我们仅仅在企业内部和相关的产业间的的资源利用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而在跨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大循环这方面涉及面不宽,研究不深,根据发达国家水泥工业在处置和利用城市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方面的经验,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探讨和研究,下一步我们设想:进一步与电厂合作,利用电厂烟气脱硫的副产品化学石膏,用于水泥和新型胶凝材料的生产,采用国内成熟的堆肥技术和国外RDF制备系统的技术,处置城市的生活垃圾,为最终能实现将水泥生产和垃圾治理结合起来。

我市的循环经济的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加快循环经济的立法进程,循环经济是一个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靠全社会的努力来实现。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枣庄水泥工业,在实现传统水泥企业向环保型绿色企业、可持续发展型企业的转型上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共同探讨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这个永恒话题,为我省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应有贡献!

上一篇:新经济发展下一篇:可持续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