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pdca循环案例

2023-06-30

第一篇:护理管理pdca循环案例

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LION(总结处理)四个英语单词的编写,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护理质量;目标管理;管理方法

1 在目标管理的P阶段

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等管理方法,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2 在目标管理的D阶段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D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护理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3 在目标管理的C阶段

应当定期组织对护理质控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使整个护理质量指标稳定在目标允许的范围之中。C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评价。这是检查护理质控过程的基础。从目标上看应着重检查、评价护理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是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目标管理实施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程度如何,并根据偏差情况作出如何进一步执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保证最终能全面达标,检查得越早越细,则发现问题越快,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

4 在目标管理的A阶段

包含两个步骤:

4.1 巩固措施,制订标准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

4.2 一次PDCA循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此时应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即在下一个PDCA循环的P阶段,要把上一个PDCA循环的遗留问题考虑进去。具体来说,A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各科室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评定;②护理主管部门对各科室评定工作的指导;③医院质控小组的综合评议;④归纳与总结。A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把执行计划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各项标准、规程和制度中去,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或借鉴,才能使今后的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值得强调的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阶段缺一不可,没有护理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工作就是盲目的工作;有了计划目标而不执行不实施,就等于没有计划;有计划且执行了,但不检查,就无从知道干得怎样;P、D、C三个阶段都有了,但无A阶段,工作成果就无法巩固,工作水平就无法提高。其次、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护理工作质量就应当提高一步,如此周而复始,护理工作水平就会不断发展和提高。第三是大PDCA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小循环是大循环的保证,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护理主管部门工作中的PDCA循环是各科室PDCA循环的根据,而各科室的PDCA循环是护理主管部门PDCA循环的保证。

5 结论

管理人员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依靠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协调各方力量。各科室和各部门则要努力完成自身的PDCA循环,以确保上级或全局的PDCA循环上下一致,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把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护理部于2013年坚持使用循环管理,培训班包括院内,科内质控人员的学习,各项考核标准,护理部本目标、护理终末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科室的护理质控方案,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认真实施。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入有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现,科内建立护理质量督导本由检查人记录三级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并签名,护士长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检查追踪反馈。同时建立科内质量督导本由科室质控员记录一级质控存在的问题,由护士长检查追踪反馈,这也是PDCA循环管理中的大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但是,理论与技术的引入只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学会用脑,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每一项操作,每个动作步骤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勤于学习,不断创新形成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触发灵感,使我们的护理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智能型人才,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PDCA在护理上的运用是对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推动,用科学的系统的、工程的理论实践,使护理技术一步步的提高,对护理技术的变革有着积极的作用。PDCA的应用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在计划、实施、确认检查、处置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使医院的医疗与护理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有效提升了医疗与护理质量,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

第二篇: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病案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出院病案200份(均为外科系统),分析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2013年1月~12月,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在护理病案质控管理中,再次抽取200份出院案例进行分析,比较2012年与2013年的质量分析结果。结果 我院2013年甲级、乙级出院案例数高于2012年,不合格案例及返修案例数均低于2012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可提升案例质量控制水平。PDCA循环理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护理病案;质控管理;应用

质量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保证,在医院中应用合适的管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发展[1],PDCA循环理论是有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博士提出的管理方法,我院2013年1月~12月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了PDCA循环理论,获得了较佳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应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管理出院患者的病案(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病案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实验组),分别抽取两组出院病案200份(均为外科系统),分析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实验组中,180份为手术患者的病案,20份为危重患者的病案,对照组中,181份为手术患者的病案,19份为危重患者的病案,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最新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2]等制定出符合我院实情的护理病案的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及《出院归档病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表》。

1.2.2强化质量意识 强化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意识,明确各类人员的病案管理职责,保证书写条理清楚、语句简练、字迹端正、前后 贯通、客观详实。以晨间提问、科内业务学习、组织讲课 的形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重点培训,让其了解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标准、病案书写规范,护理新理论、新业务,此外,还应引导护士增强自我培养意识,实行护理部-护理质量委员会-病区护士长-病案室专职护士等级质量管理网络。

1.2.3检查处理 上一班护士护理病案的书写质量由下一班护士检查,责任组长及时核对并纠正病案的真实性、准确性,护理质控委员会定时抽查出院病案,将终末质控检查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循环工作重点。

1.3效果评定 分析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护理病案的等级分值结合医疗归档病案终末质量考评标准确定,≥95分为甲级病案,80~94分为乙级病案,65~79分为丙级病案,<65分为不合格病案。比较两组返修率。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PDCA循环理论前,抽取的200份出院案例中,160份为甲级病案,26份为乙级病案,14份为不合理病案,其中32份病案返修过,应用PDCA循环理论后,200份出院病案中,甲级190份,乙级8份,不合格2份,10份病案返修过。见表1。

3 讨论

有学者[3]探讨了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病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管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病案甲级率提高15% ,乙级率降低10%,不合格率降低5%,返修率降低15%,提示PDCA循环理论是提高和控制护理病案书写质量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理论前,抽取的200份出院案例中,甲级160份,乙级26份,不合格14份,其中32份病案返修过,应用后,200份出院病案中,甲级190份,乙级8份,不合格2份,10份病案返修过,我院2013年甲级、乙级出院案例数高于2012年,不合格案例及返修案例数均低于2012年(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规定,患者有权利及时复印并封存病历,因此,护理病案中的缺陷可能引起护理纠纷,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可找出存在的个性及共性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将新发现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可提高病案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可提升案例质量控制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淑瑛.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2(11):15-16.

[2]戴建华.PDCA循环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2011,03(02):47-50.

[3]余利霞.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专科学生实习前岗前培训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05(01):152-153.

[4]朱慧,王志荣,凌勇武,等.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05(01):35-36.

[5]吴志萍,张艳君.PDCA循环理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3,09(08):689-691.

编辑/哈涛

第三篇: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循环系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遵循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等程序[1]。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运作,综合解决各种阶段性问题。在住院患者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效果,体现医院树立“以患者为本” 的服务理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高效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现将我院在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45±2.55)岁,住院时间在1周~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0±13.5)天。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3~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6±2.09)岁,住院时间在10天~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1±14)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计划(plan,P)阶段、实施(do,D)阶段、检查(check,C)阶段、以及总结(action,A)阶段等。 1.3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评分调查表的总分在0~10分的范围内,≤5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共发放了204份问卷,收回了204 份,回收率达到了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对照组满意程度为85.30%,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n) 102 102

非常满意(n/%) 91(89.21) 70(68.63)

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程度(%) 8(7.84) 17(16.67)

3(2.95)

15(14.70)

97.05 85.30 注: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

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①计划(plan,P)阶段。在计划阶段,护理人员应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质量、健康教育、患者合理要求能否满足等。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对患者疾病情况、病史情况、疾病进展、家庭背景等资料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制定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业务学习,包括:新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礼仪知识、法律知识、护理心理学等护理内容。

②实施(do,D)阶段。在实施阶段,可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会议,组织专业的质量管理小组,向全体护理人员介绍每一步护理工作程序,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到护理绩效考核中,为受到表彰的护士,提供经济上的奖励以及晋级评优的机会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每周业务学习的时间里,邀请专家讲解新的医疗护理知识,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传授临床经验以及护患沟通技巧。为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举行生活会,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感受,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各个科室内部的凝聚力等。最后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采取新老搭配、一帮一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护理人员做到劳逸结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护理工作当中。

③检查(check,C)阶段。护理人员可定期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接受患者合理的建议,找出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与缺陷,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信心,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等。在检查阶段中,质量管理小组可定期进行查房,询问患者住院情况,并做好访问记录。每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答等形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④总结(action,A)阶段。在实施P、D、C、A等步骤后,护理质量管理可全面整合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患者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总结出PDCA循环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缺陷。在总结护理经验的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3.2小结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是以人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标准的主要的方法[2]。通过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临床护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作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充分结合理念与实际,切实提高护理水平[3]。同时,在工作中,积极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纠正各种措施,控制护理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使护理程序更加具有统一性、标准性[4],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苹, 吴之茵, 夏燕苹. PDCA循环管理在肿瘤住院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2(1): 83-84. [2] 周如女, 罗玲, 周嫣, 等. 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15(11): 48-51. [3] 闫亮爱. 质量环对提升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和探讨[J]. 中国医疗前沿, 2011, 8(3): 76-77. [4] 杨金花, 刘彦慧. 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多元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研究, 2012,2(11): 15-17.

第四篇:pdca护理循环

PDCA护理质量循环模式

1.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2.PDCA的四个阶段

•P (计划 PLAN)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3.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整个医院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护理部是其中一个中心PDCA循环,各护理单位如病区、手术室等又是小的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反过来小环保大环,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2)阶梯式运行,每转动一周就提高一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呈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复错误。

4.PDCA的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步骤八:处理遗留题目。所有题目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题目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人称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5.如何将PDCA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 1)护理质量:

是指护理工作及服务效果满足护理服务对象需要的优劣程度。 2)护理质量管理:

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 6.案例

双手回套针头套引起扎伤 原因分析:

1、物品:无盖回收盒。

2、护士缺乏防护意识引起: (1)针头回收盒不好用; (2)不回套无法将针头分开; (3)怕其他人员受伤; (4)未使用治疗盘 (5)觉得不回套更危险。

3、组织:

(1)没有针头处理流程标准 (2)未定期监测

(3)缺乏有关针扎在职教育 P 计划 :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确定目标:

1、掌握预防血源性传播知识达到100%

2、双手回套扎伤率为0

3、使用物品有盖回收盒100%

4、针头处理流程标准落实率100% 改进计划:(具体工作流程、要求)

1、病区建立有盖回收盒

2、培训:因扎伤引起HBV、HCV、HIV感染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性及预防与处理知识的培训。

3、制定针头处理流程标准。

4、公布流程一周,阅读后签名 D实施 : 实施行动计划 准备用物

(包括治疗盘、利器盒等) 去除针头外套进行抽血或注射 直接分离针头入利器盒

针筒放在治疗车下层的套有黄色袋的容器 集中放置于科 室规定的处置处

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协调和跟进)

1、培训相关控感知识

2、与针头有关 的操作配备有盖利器盒。

3、制定针头处理流程: C检查 :评估结果

1、检查评估结果同确定目标相符吗? □ 达到

2、 每项措施的有效性如何? (1)掌握预防血源性传播知识达到100% (2)双手回套扎伤率为0 (3)使用物品有盖回收盒100% (4)针头处理流程标准落实率97%

3、哪里还存在着距离? 第4项还未能达标100%

4、我们学到了什么? 控感学习 自我保护………. A处理: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1、巩固成果,采取措施以保证长期的有效性, 将新规则文件化。

2、处理遗留问题,将未达标的问题在下一个改进机会中重新使用PDCA循环 7.PDCA循环管理模式理念

• 做一件工作首先以计划开始,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备而战 • 再好的计划不执行,不统一行动,结果也为零

• 我们按指定的方案或按要求做事——做了又怎么样?做的好否需要检查 • 检查了不改善也为零,得再次确定改善的方案 • 所以循环管理模式告诉我们——凡事依计划而为之 • 不断检讨执行的好坏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 只有保持不断改进的心态,我们的工作、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第五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610072

【摘 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100名护理实习生为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50名)按照常规管理法行带教管理,观察组(50名)按照PDCA循环管理行带教管理。然后对两组带教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习考核结果:在理论知识得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t=24.208);在实操得分方面,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t=37.142)。护理满意情况:观察组满意率为86.00%;对照组满意率为54.00%。患者对观察组的整体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2=13.473)。结论: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应用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更有利于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并且还对护理满意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护理实习生;带教;应用价值

医改不断深入的同时,对护理质量的考量也逐渐摆上台面。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实习生带教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实习生是医院未来的主力军,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1]。而做好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首先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目前已知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本文现以我院100名护理实习生为例,进行对照试验,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100名护理实习生为例,进行对照试验。其中50名列入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3.1±3.8)岁。另50名列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3.3±3.5)岁。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的管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法行带教管理:为每一位护理实习生指定专业教师,所有护理实习生按照我院护理部拟定的实习计划,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专业化实习。

1.2.2 观察组的管理方法

观察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行带教管理:同样,为每一位实习生选派一名优秀的带教教师,但有所不同的是,该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所拟定的实习内容必须以实习生的自身特点作参照,同时要保障带教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带教期间,选派专人对每一位带教教师的教学情况予以监督,并作出实时评价。PDCA循环管理以动态、向上为原则,环环相扣,确保所有带教教师达到教学目的[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实习考核结果:对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分可知,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93.07±1.36)分,而对照组的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83.55±1.42)分;在理论知识得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t=24.208)。观察组的实操平均得分为(94.08±1.44)分,对照组的实操平均得分为(78.58±1.51)分;在实操得分方面,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t=37.142)。即经PDCA循环管理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高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情况:患者对观察组中43名实习生感到满意,满意率为86.00%;而对对照组中27名实习生感到满意,满意率为54.00%。由此可知,患者对观察组的整体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2=13.473)。

3 讨论

护理实习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操能力。在入院之初,医院会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护理带教,保障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稳固的基础[3]。据临床显示,部分实习生虽经过一系列带教指导,但理论知识较为匮乏,实操能力较低。从本次对照试验,我们也可看出,对照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与实操能力平均得分普遍偏低,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与实操能力平均得分差距较大,此结果与赵婷玲等[4]的报道一致。其原因在于,观察组所采用的是PDCA循环管理,而对照组所采用的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较为单一,PDCA循环管理更系统,更全面。

PDCA循环管理的流程如下:(1)实习计划拟定。在护理带教开始前,护理部根据实习生的自身特点,安排专业教师,采取针对性的带教措施,因材施教,保障了带教工作的有序进行。(2)实践。教师通过鼓励,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实习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操作时,实习生自主操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实习生的操作错误,并对实习生的操作水平予以评价。(3)专人监管。我院委派专人对带教教师的带教工作进行监管,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PDCA循环管理,患者对观察组绝大对多数实习生的护理工作十分满意,护理满意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2=13.473),此结果与魏月香等[5]的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应用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更有利于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并且还对护理满意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华芳.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CCU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3(12):135-136.

[2]马俊,马君.PDCA系统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08):705-706.

[3]宋雪,李慧敏,刘玉华,等.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09(05):199-200.

[4]赵婷玲,严翎,梁月香.PDCA循环法在护理临床带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09(03):356-357.

[5]魏月香,余忠香.运用PDCA循环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质量分析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5,08(03):782-78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学实习报告3000字下一篇:初三作文大全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