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2023-09-15

音乐创新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可围绕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和个性品质因素来展开,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具备良好的创造品质。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创新教育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思维多是笼统的,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其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等的界限很模糊,所以此时还不宜采用专门化的培训培养创造力,而应主要采用渗透的方式在幼儿喜爱的音乐、舞蹈等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激情,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果,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审视我国的幼儿音乐教学

近30年来,我国幼儿音乐教学经历了从开始的创新教育被忽视到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许多幼儿音乐教师只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一定的数量的歌曲、舞蹈,而不甚重视幼儿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人们意识到80年代的幼儿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天赋,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人们开始呼吁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但这一时期的幼儿音乐教学改革主要还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没有真正触及到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以舞蹈教学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师已经注意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先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情绪等,让幼儿按个人的理解自由表现、自由探索。发现幼儿做得好的动作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创编出更好的动作。到此为止,教师都在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然而这种创新并没有坚持到最后,教师没有把幼儿创编的动作编排到舞蹈当中,最终教给幼儿的完整舞蹈还是事先准备好的那套动作。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让幼儿进行了创造,但没有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创造的成功感。因此。这一时期的创新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外在形式的变化,没有真正体现其价值。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创新和创新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了时代的要求。为了调查当前音乐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实施的情况,笔者向部分幼儿音乐教师发放问卷,以分析音乐教育活动渗透创新教育的现状。这次调查,笔者共收集到来自幼儿教师撰写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346份。从这346份音乐教育活动目标中,可以看到幼儿教师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际操作水平有较大的差异。选择“没有提及创新教育”一项有241人,约占总人数的70%:选择“笼统地提出创新教育”一项有28人,约占总人数的8%;选择“创新教育创编歌词、动作”一项有59人,约占总人数的17%。选择“详细论述创新教育实施步骤”一项有18人,约占总人数的5%。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使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渗透创新教育,却不知如何渗透,只能将创新教育停留在创编歌词、创编动作的水平上。

二、音乐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渗透

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心理学界,创新能力是一个仍有争議的焦点问题。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和个性品质因素。但创新能力并不等于这三要素的简单相加,它是一个以一定要素为核心的、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识、经济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得激励和保证作用。三个要素与创新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笔者认为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围绕这三个要素实施创新教育。

(一)创新活动的基础: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

知识不等于创新能力,但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从事较高水平的创新活动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同样,在音乐领域内进行创新活动也离不开与之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打击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为不同风格的乐曲配上不同的打击乐。幼儿要完成这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任务,首先要清楚每件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特色,其次要学会演奏打击乐器。具备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但是,音乐教育活动不能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为核心,进行灌输式教学,而应该坚持启发引导式教学,渗透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过早更多灌输那些不可能被他们接受的知识技能。

(二)创新活动的核心:活跃的创造性思维

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本文着重讨论思维能力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包含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这两种形式。创造性思维首要的一步就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发散思维,即以整个的知识和经验为背景,不经过详尽的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演绎步骤,以整体跳跃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提出猜测的结论,然后以集中性思维为主去推理,得到假设,并寻求支持的事实和实例。例如,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日常用品(碗、碟、桌子、瓶子等)演奏乐曲。这是一个创造水平较高的音乐教育活动,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教师可先让幼儿在正式演奏前自由地玩弄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每件物品敲击之后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有轻有重、有响亮有暗哑,而且同一件物品由于敲击的方式和敲击的部位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幼儿利用发散思维充分探索、充分想象。探索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一首欢快的乐曲配器应该选用何种“乐器”、如何演奏,这一过程具有较高的分析综合水平,促进了幼儿集中性思维的发展。

音乐教育活动中,虽然幼儿敢于想象、乐于创造,但经验贫乏、表象不丰富、技能不成熟,使创造的总体水平显得稚拙、简单,并常出现思维定势。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帮助幼儿提取创造的“思路”,并让幼儿学会自己提取创造思路的策略和方法。例如,音乐欣赏《小鸭看花》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开出各种形状的花。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鼓励幼儿“开出的花要跟别人不一样”而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可能最终并不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在鼓励幼儿创编动作的同时告诉幼儿,开花有多种方式:可以把自己整个身体当成一朵大花,四肢是花瓣;也可以和

其他小朋友合开一朵花等。这样经过教师的提示,幼儿理清了创造的思路,不但在这次活动中可以创编出与众不同的开花造型,在以后的活动中也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三)创新活动的动力和保证:良好的创造品质

创新结果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创新结果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被人们认可;而消极的创新结果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违背,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为了确保创新活动产生积极的效果,应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创造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孟曾对大批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长达三十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取得积极创新成就的多为自信、有进取心和不屈不挠的人,而创新成就小或产生消极创新后果的人多半是缺少这种品质。可见,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理想、理念、意志、性格等,与创新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创新能力系统中的个性品质要素包括创新的动力因素和导向因素。动力因素的核心是求知欲。例如,打击乐教学中,教师让幼儿为乐曲配打击乐器。可先让幼儿自由的玩。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每件打击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这样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寻找为不同乐曲配器的规律,从而激发了兴趣和好奇心,唤起了求知欲,形成了创造的动机。在导向因素中,理想、信念是关键,意志的顽强性即毅力的品质起着保障的作用。为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首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幼儿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仅要滿足幼儿的求知欲,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让幼儿经受一定的挫折甚至失败,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实干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音乐教育活动中除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鼓励独特探索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及时对创造结果的人文价值进行讨论。例如,音乐教育活动应多给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让全班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创编舞蹈、歌曲,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再如,创编歌词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哗众取宠、创编歌词内容不健康时,应组织全班幼儿认真讨论,让幼儿明白只有积极的创造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总之,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建立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树立教师的创新教育观,把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观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和促进幼儿主动中学习获得知识的教育观,尊重幼儿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掌握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以提高创新教育的效果。

【作者简介】杨宁(1969- ),男,广东廉江人,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讲师。

(责编 黎原)

音乐创新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教育教学事业也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教育方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初中是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最强的阶段,初中音乐教学则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特点,结合当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具体形势,浅谈关于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

引言

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初中生所学的诸多学科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现代化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而优质的音乐课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教学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不仅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使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基本含义

创新是将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原有的、陈旧的思想、技术和观念等抛弃,从而培养全新的思想、技术和体制、观念等。而教育领域中所涉及的教学创新则是指利用新型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其创造水平,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是从初中音乐教学的角度,将创新性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现代化音乐教学新课标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以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断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并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鉴赏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传统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传统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足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初中生的课时量较大,学习科目较多,所以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初中生的音乐课,而将重点放在其基础学科上,而且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并不是很高,课堂上教师只是带领学生以听录音的方式来模仿其中的音调从而进行歌唱,这种将音乐课教授成歌唱课的现象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数见不鲜。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就使得音乐课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少参与[1]。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并不能学到很多音乐知识,其音乐素养也不能得到提高。所以针对传统音乐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只有创新音乐教学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使其音乐素养不断提高。

三、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是作者表达情感和心境的方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要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创作者的不同作品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本身,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鉴赏音乐的能力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现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的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在初中七年级音乐课本的第二单元中,有《青春舞曲》一课,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就要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对《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宾进行介绍,这样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结合作曲家王洛宾先生的生平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创作经历来体会这首歌中的地域风俗和思想感情;其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教师要在营造氛围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从而对以这首《青春舞曲》为代表的新疆地区的民歌的特点有所了解;最后,通过欣赏并学唱这首《青春舞曲》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了解各民族民歌的不同特点,以使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加强师生互动,融入多媒体技术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角色定位可以学生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从而更有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另外,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不开的,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在探索中学习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单向教授[2]。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来将歌曲分段演唱,并找学生对其演唱进行鉴赏打分,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又能够使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不断提高。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学。例如在教授《茉莉花》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将其作为背景音乐,并结合茉莉花的图片、视频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又感受到茉莉花清丽、纯洁的美,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使学生对乐曲《茉莉花》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有关茉莉花的动画,以及知名歌唱家演唱歌曲《茉莉花》的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歌曲及其相关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其教学效果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效率也有显著提高。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各种事物改朝换代如此迅速的背景下,教育教学事业也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初中音乐创新教育方法是教育界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只有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音乐及其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好音乐学习的氛围,这样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婷.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2]王晓丽. 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10:176.

音乐创新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大流,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创新教育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的实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的创新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小学音乐作为学生除语数外之外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比其他学科更强的积极性,如此一来,无非是为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作为刚刚进入学校学习不久的群体,其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都还十分不成熟,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小学音乐课程因为没有语数外等学科枯燥,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有一定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既要考虑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提高,也要考虑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并且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真正实现社會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二、具体的教学措施

1.营造有利于学习音乐的课堂氛围

音乐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理论性课程的学习,除了基本的课程知识,它更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悟。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出相应的氛围来带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内贴一些柳叶、花朵之类象征着春天的事物的贴纸,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春天真的到来的错觉,从而更好地体会到歌曲所流露出的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2.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创新教育着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虽然说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导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习毕竟还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们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课堂主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都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听老师讲就可以了,不必进行太多类似提问、质疑等课堂互动。因此,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就经常会出现老师在上面卖力地讲授,学生在下面却异常安静的情景。这样的课堂不仅显得十分的沉重,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还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所以,在实施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担任起相应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在教会学生唱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表演,模拟划船的情景,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

3.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教育的进程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了下去,而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解放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着重培养其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根据这首歌,同学们知道外婆的澎湖湾是什么样子的吗?”然后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心中的澎湖湾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教师在这种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无论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样子的,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相应的指导,不可因为学生的想象与自己的要求不符就批评学生。因为,小学生作为一个认知水平还比较低的群体,其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一定会存在相应的不足,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是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盲目地批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善相应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树立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自主愉快和谐的课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金立新.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2013(01).

[2]叶青.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3).

[3]乔燕.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研究[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05).

音乐创新教育范文第4篇

【摘 要】

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是时代不容忽视的主题。通过人才培养,能快速对接社会,应对人情世故。音乐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基层教育研究者不容忽视研究课题。本文围绕音乐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的现状,分析音乐教学在小学教学中需要创新的原因以及提出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需要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小学 创新教育

0.引言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通过音乐艺术使学生感受人文情怀,提升个人情操,升华个人道德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生作为弱小的个体,其智力方面不够成熟,无法更好地处理人情世故,因此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音乐是以器物为媒介,演奏出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一种艺术。古人云,琴修德,棋开智,书练体,画蕴美。琴修德,寓意着音乐是修养个人德行的重要途径。

1.音乐教学在小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

在中国,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则负责消化知识,造成教师独唱,学生聆听的局面。在小学,学生年龄偏小,心智纯朴,做事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往往被教师训斥,而默不作声[1]。长此以往,老师的严肃形象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鸦雀无声。教师因要考虑课堂纪律问题,对这种现象往往视而不见,导致其教学方式一尘不变,毫无师生互动可言。音乐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在中国式教育的情形下,家长或教师往往以长辈身份压迫式地要求学生学习不甚喜爱的科目,造成学生叛逆心理的滋生,对家长或教师的教诲更是置之不理。

1.2课堂氛围严肃,学生无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师一味地讲知识、授方法,造成课堂氛围严肃,学生低头抄入的画面。这个画面仿佛使教学成为一体,自然和谐。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也未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积极参与这个教学过程中。最终,抄入的手册一本又一本地堆积在书桌上,学生却在操场肆意玩耍。

2.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需要创新教育的原因

2.1与时代发展接轨,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高效地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创新意识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必须要加以适当培养[2]。小学期间,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学习能力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好黄金时期。音乐教学中,那跳动旋律、美妙的乐章能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氛围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放大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无形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关系个体成长,需要素质教育

个体成长,是指个体从生到死,身心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德智体美劳等五个素质发展,是将内在素质外化成行为或语言的一个过程。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个人智力的发展水平,是素质外化的具体特征之一。因而,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是关系个体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3.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的创新策略

3.1在教学中渗入游戏,趣味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音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教学方式,其带有浓厚的人文艺术情怀,是借助器物的表现,通过音符心律的形式,渗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中,使学生心身受益的审美活动。音乐,能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赋予学生更多更好的创造力[3]。然而现实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比较基础,着重在辨音、识谱等方面,枯燥无味,使学生没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见,音乐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才能给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更多机会。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组织学生根据不同故事来增添音乐旋律,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营造快乐活跃的氛围,这样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对知识点进行一定地巩固。

3.2营造音乐表达的意境,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教学,着重于知识的灌输,不看重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不再有文字、数字等繁琐的课程学习,更重要的是听觉方面的享受。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将音乐的意境在教室里营造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静静的夜》这一堂音乐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都把眼睛闭上,然后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使教室拥有夜晚的意境,再配上这一首歌曲。学生睁开眼睛时,更能体会夜晚的宁静和安详。当然,教师在此之前要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使学生有情景想象的空间。不然,学生听完这一首歌曲,会满头雾水,不知所云。如此,才可以利用环境营造音乐氛围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歌曲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感同身受。

3.3借助音乐媒介,指导学生学习

音乐是有灵魂的艺术,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音乐有不同理解和想法。音律、音符,不是天然就有的,必须经过作者苦思冥想,再借助乐器来表现而出。因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将乐器带入课上并现场演绎,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让学生亲自演奏,教师在旁指导,加深音乐知识在学生大脑里的印象。

【结 语】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过程。然而,音乐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瓶颈。笔者认为,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应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齐头并进,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达到兴趣与教学的融合境地。

【参考文献】

【1】何亚.试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J】.体艺教学研究,2014(21)

【2】赵兰.试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研究【J】.教学创新,2013(12)

【3】李金峰,杨烨.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2015(08)

音乐创新教育范文第5篇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

当前我国蓬勃发展的音乐教育形势下隐藏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影响到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是随性而为, 可以考察同类院校, 再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自身的有利条件, 来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 当然培养方案要包括素质、知识、能力三大内涵, 例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和娴熟的教学能力, 具备传承中华民族音乐的优秀音乐教育人才。”

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基本可归纳为坚持专业性、师范性、创新性, 它的具体内涵是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强化创新能力、拓宽师范专业面, 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强化实践技能、动手技能和创新技能, 做到“一专多能”,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了更好落实办学定位目标, 首先要破除陈旧教育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思想, 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 实现办学规模、学科结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 探索新的办学手段。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可就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改方向开展讨论会, 分学科、分科研教室对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拓宽专业课程路径、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专业特点、提高教资水平等问题进行讨论, 根据新形势要求可参考以下思路:

破除培养“单位人”的专业培养目标, 树立培养“社会人”的科学人才培养观。传统的培养“单位人”思想让学校对学生实行“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 学生习惯于依赖学校, 独自应对社会和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破除陈旧教育教学观念、制度、方法, 创新教学思想, 总结教学经验, 拓宽办学思路, 大胆扎实的创新实践。

不断更新短期的目标, 例如不断实现办学规模、学科结构、管理模式的更新, 总结实时经验。

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认可原有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稳步发展本科教育, 逐步推广研究生教育, 探索新的办学途径, 当前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复合型的音乐教育手段,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音乐人才。

坚持“走出去, 引进来”, 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 要谦虚的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手段, 更大地说还要进行中外交流, 造就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又能吸收改造外来优秀文化的创新型人才。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理论学习奠基, 铸造综合能力大厦。

三、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课程体系

从过去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如果一直借鉴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思想、内容及评估机制, 一直延续“一对一”技能训练法, 虽然能保证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和音表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音表注重培养表演和创作人才, 音教注重培养教育人才, 所以不能全盘照收, 音乐教育专业要探索自己的教学目标, 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

2、整合与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看, 一名合格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还要能动口、动手、动体, 具体的要求就是, 一要完成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文化课;二要完成专业课, 包括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 键盘知识与技能板块, 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 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 课程设置满足专业性、师范性、创新性的目标要求。

四、结语

我们很清楚的感受到,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 对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对党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所以, 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不断创新, 在探索中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获得对教改的体会是, 紧扣专业培养目标, 遵循音乐教育规律和基础教育改革方针,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的背景下, 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平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国家音乐事业奋力的做出努力, 无论是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评估体系都是适应音乐市场的发展要求, 但现行的素质教育关于音乐专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 一场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毋庸置疑。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因此, 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社会需求为指导, 大胆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 坚持重全面、厚基础的基本理念, 坚持专业性、师范性、创新性的基本原则, 科学地、扎实地构建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琼.对构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 :130-132.

[2] 朱诗园.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思考——有感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黄河之声, 2010 (10) :64-65.

[3] 赵新.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新教育理念的构建[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11 (4) :13-14.

上一篇:体育创新教育下一篇:英语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