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防治方案范文

2023-09-20

自然灾害防治方案范文第1篇

洪 地 质 灾 害 防 御

飞仙桥乡防汛抗旱指挥部

2011年5月10日

1 山

金童村位于飞仙桥乡东南部,是新宁县主要山洪灾害易发村之一。辖2个组,84户,349人,总土地面积4.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亩,其中水田40.1 亩,旱土170.9亩,林地785亩,人年均收入980元。现有河坝2 座,山塘2 座,桥梁3 座,公路13公里。装有程控电话60门,无线电视机80台,警报喇叭1套,锣1面,口哨2个。为搞好本次演习,特制订本方案。

一、演习目的

本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习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遇到山洪地质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检验我乡防汛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可行性,锻炼我乡防汛抢险队伍和民兵应急能力,通过演练,提高干部群众和乡属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使干部群众掌握有效的逃生自救技能。

二、演习任务

根据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要求和《飞仙桥乡金童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演习从雨情发布到山洪地质灾害发生至灾害结束,乡属各部门、村、组要协同完成预警、警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逃生自救、及时救治受伤群众、抢险受伤人员,直至警报解除。

三、演习时间

2011年5月12日上午9时开始,下午17:30结束。

四、演习地点:

飞仙桥乡金童村

五、参加演习单位和参加演习人员

参加演习单位和人员:飞仙桥乡人民政府、金童村委会、金童村小学、乡国土所、乡卫生院、乡林业站等单位和金童村部分村民。

六、指挥机构

根据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乡政府成立演习工作指挥部,由喻建平同志任政委,文德贤同志任指挥长,赵满红、赵桂红、张柏云、彭相华、黄朝润、邓大松、邓莉君、李玉龙等同志为副指挥长。主要职责是:负责避灾演习调度指挥。指挥部下设五组一队,各自职责如下:

1、政委、指挥长:负责全乡山洪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等指挥权。

2、副指挥长: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长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情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3、信息组:张柏云同志任组长,龙小军、冷雄、危学义、郑远芳、夏兴长等同志为信息员。具体职责是:收集和

传递县防指、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掌握本乡区域各村组危险区域和负责人,为指挥长指挥提供依据,联系村组信息员并传递、发布预报警信号。

4、转移安置组:由彭相华同志任组长,邓大伦、陈满华、江泽焰、危学义、郑远芳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按照指挥长和县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转移时,按现人员后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交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保护。联系村组转移安置组责任人员。

5、秩序维护组:由乡政府组织干部和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黄朝润为组长,贾华才、龙小军、朱太平、李小刚、唐小平、佘勇琦、何石兵、冷雄为成员。负责安全转移过程的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的维护,并引导观摩人员按顺序进入观摩现场。

6、卫生救护组:由邓莉君同志任组长,邹祖满、杨姣华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抢救受伤群众,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好受灾区域卫生消毒工作。

7、后勤保障组:由赵桂红同志任组长,倪仲光、何海玲、刘琼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购置防汛抗旱物资和生活物资,切实保障后勤供应。

8、村级民兵应急抢险分队:金童村成立民兵应急分队,负责老弱病残人员的安全转移和受伤人员的抢救。

队长:郑远芳

副队长:夏兴长、蒋香连

成员:陈贻发、阳敦发、阳敦礼、阳敦江、邓昌亮、邓大庆、郑和新、刘道文、付昭玉、王征兰、夏兴孝、阳茂友

七、演习程序

1、预警。5月12日下午2:50指挥长发布“现在正在下暴雨,请全体人员提高警惕,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的指令三遍,参加演习的群众和工作人员到岗到位。

2、警报。下午3:00乡指挥部指挥长发布“现在正在下暴雨,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请全体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指令三遍,拉响警报器,演习开始,各组以长鸣口哨为转移信号。

3、警报声、哨声发出后立即组织全体人员10分钟内有序快速转移至指定地点;转移原则: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警戒区,信号员后转移到指定地点并清点转移人数。

4、演习结束。下午3时12分指挥长预警喇叭发布通知:“警报解除”三遍,全体人员有序返回。

八、演习纪律

1、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

2、坚守岗位,勤政务实。指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责任。

3、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临阵逃脱者依法依纪查办,对贻误战机者酿成恶果者将绳之以法。

4、雨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

5、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

6、安全救灾,临危不惧。

自然灾害防治方案范文第2篇

一、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开展群测群防,采取适当的工程治理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遵循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1、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原则;

2、专业队伍与当地群众相结合,技术业务与行政措施并重原则;

3、事先摸清灾情、充分做好准备与应急处置原则,分部门负责并协调一致原则;

4、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

5、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6、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原则;

7、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照防灾方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学地实施境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治地质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目标

地质灾害的危害极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破坏房屋、交通、水利设施,造成人员伤亡,破坏生态环境等。因而,推广普及地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建设,要求全镇积极主动地、科学地、有计划地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与威胁是全镇工作的重要目标。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做到提前预警,应急得当,达到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的目的。

三、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形势

(一)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镇位于县中部,全镇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3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辖36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古宁线、福汾线、古屏线穿越境内。

镇属于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溶蚀高原地貌显著,石头山多,地表缺水,土层微薄,降雨渗漏严重,地表水源贫瘠。平均海拔650米,常年平均气温17.8℃,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38.6℃,年降雨量1680毫米以上,无霜期为280天。镇区地质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ne、ne、sn、nw向断裂,断裂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致使岩石破碎,加剧了岩石的风化速度,削弱岩石的强度。对地质灾害的产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现状

全镇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分布于全镇16个行政村,其中一般隐患点7处,较大隐患点14处,重大隐患点0处,威胁76栋房屋,123户,合计599人。全镇共有高陡边坡地质灾害点9处,分布于6个行政村。其中,银场村、周厝村、牛峰村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分布的行政村。

(三)防治现状

全镇在县相关单位的领导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成效,建立了灾点监测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抗灾、救灾应急反应系统,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所提高。但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整体较为被动;防治工作和技术管理能力薄弱以及麻痹侥幸心理尚存等问题。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四、2020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省气象局发布的2020年气候预测:1、早春季(3-4月):预计早春季总降水量偏多1-2成。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和4月偏多1-2成。2、雨季(5-6月):预计雨季总降水量偏多1-3成。雨季可能出现持续性暴雨过程。3、夏季(7-9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3成。4、秋季(10-11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2成。5、预计2020年登陆或影响我县的热带气旋(俗称台风)总数4-5个,较常年略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秋季台风影响。台风和强降雨时期将可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同时,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仍为各村地灾点,可能在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灾害;其他低山区的一些房后高陡边坡、沟口民房等,均有变形破坏或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可能。

五、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一)落实防治地质灾害责任制

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村、各单位、企业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地质灾害责任人由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两委主干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由村两委组织受威胁村民开展巡查、监测。

国土资源所是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点资料库与群测群防网络,实行汛期24小时专人值班,时刻保持与防汛抗旱、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按规定及时报告、转达和指挥治理,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落实防灾责任制,认真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回检查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点、灾害重点防护区进行巡回检查,其主要任务是:

1、检查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落实情况

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各村、各单位、企业防灾责任人),危险点监测(监测责任人、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信息网络,防灾预报,危险区群众的防灾意识,应急方案及措施等。

2、检查主要灾害危险点

对辖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划定警戒区,设立告示牌;行政村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防范,并挂牌警示;对辖区有险情的灾害点进行现场和室内检查,发现地质灾害危险点有明显异常情况的,所在村应及时上报镇人民政府,并组织调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三级时,镇政府、国土资源所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应及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巡查;隐患点和易发区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加强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镇政府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其他部门和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加强监测、巡查,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二级时,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特别是高陡边坡)进行加密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加密监测和防范。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易发区受威胁人员要根据当地雨情、险情,适时转移避让。

3、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一级时,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投入抢险救灾的准备,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

4、地质灾害转移对象: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群众;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其他在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5、各村委会、各单位、企业应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救组织,配足必要的物质装备,提高防救队伍的素质;制定具体的防救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避险步骤及撤离路线示意图

1、由责任人发布命令。

2、采取电话、鸣锣、鸣哨等办法通知和预警。

3、防治应急分队组织人员撤离。

4、镇、村组织安置群众。

5、撤离路线示意图:隐患点安置点:避灾点。

(五)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既定的方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民政、建管、卫生等部门应及时做好伤员救治,安置抚恤等;交通、通迅、公安等部门应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援,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各村、各单位、企业对特别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健全防治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汛期期间,各村、各单位、企业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报告重大灾情,每月1日—3日报送上月灾情情况,每年11月25日前报送全年灾情报告和有关资料。

六、防灾预案的实施

(一)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条件。将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任务分解到镇村两级,明确具体监测人和监督单位责任人,建立完善的群专结合和群防群测的预报网络体系。

(二)安排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自然灾害防治方案范文第3篇

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是影响我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主要灾害之一,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盂县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盂政办发[2012]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地质环境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灾害隐患点情况

根据我乡地域的特点,构成我乡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是:

1、公路两侧及建筑物,省道214线切坡坡面较多,岩石裂隙发育、风化较强,在汛期期间易形成滑坡、崩塌,造成交通堵塞、危及房屋等地质灾害。

2、阳五高速公路施工废渣废石胡乱堆放,易造成泥石流、河道堵塞等地质灾害。

经排查,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其中滑坡?处,泥石流、河道堵塞6处。

二、重点防范区、巡查工作重点和防范期

1、重点防范区

根据灾害形成的特点及区域,我乡初步确定地质灾害防

治的重点村为:樊家汇、上细腰、下细腰、碾子坪、河西、泽泊、会里、???。

2、巡查工作重点

根据我乡的环境地质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汛期前地质灾害巡查。巡查工作要调查黄土陡崖下建房、挖窑洞以及近年来造地、造林等人为工程造成的隐患点。公路沿线要重点巡查调查潜在影响交通安全的灾害隐患点,受地质灾害等威胁的中小学校舍存在的各种次生地质灾害。

3、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乡历年的降雨以及往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确定我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9月,及冬季降雪及冰雪消融期。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责任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各村、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责任,做到具体情况有人抓,要按照相关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的工作,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主要负责人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调查研究、统一部署、督促检查,认真负责地抓好这项工作。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一是对威胁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防灾责任,将防灾责任到部门、基层,落实到人。二是与村委会、学校等有关责任主体签订防灾责任书。

(二)建立健全并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行县、乡、村责任制度,各村、各部门要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隐患点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监测人员,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隐患、群测群防、治理资金、工程治理,基础调查、应急演练,加强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落实。

2、建立网络,落实责任

要建立和完善乡、村的地质灾害监测和情况信息网,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各村委会主任是乡、村两级的责任人和联络员,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安排专人进行监测,明确负责人和联系人,严格实行速报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以多种方式(固定电话、手机、短信、敲锣、广播、鸣笛等)通知受威胁的群众,同时速报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撤离受威胁人员,最大限度

避免或减少灾害的损失。

(三)全面排查,落实各项制度

要认真组织落实汛前排查,讯中检查,讯后核查等各项制度。

1、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汛期巡查制度,巡查人员要做到“走到、看到、记到”,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

2、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各有关单位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明确地质灾害的现状、威胁的人员和财产并报告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书面通知有关单位,做好防灾工作。

3、地质灾害值班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值班名单的安排进行值班,坚守工作岗位,保持24小时电话通畅,确保信息畅通,如有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值班记录,并及时汇报。

4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汛期和重点地区的险情巡查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后,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月报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并做好

跟踪监测和应急防治工作。

(四)搞好应急保障,提高应急能力

各村、各相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统一领导下,搞好应急保障,建立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对每个隐患点都要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闲情灾情,依据各自职责要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地质灾害隐患实行跟踪监测、巡回检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自然灾害防治方案范文第4篇

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

2.瓦斯比空气________.

3.瓦斯在煤层中存在状态有

4.。

5.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单位是。

6.矿井瓦斯来源分为

7.矿井瓦斯等级分为、、三级。

8.瓦斯爆炸的条件是同时具备。

9.瓦斯涌出量大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10.井下可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火源是、。

11.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的主要地点是

12.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

13.《规程》规定,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时,严禁爆破。

14.“三违”是指

15.下井时,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

16.光学瓦斯检测仪是煤矿井下用来测定

17.光学瓦斯监测仪由个系统组成。

18.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是、、。

19.大多数突出发生在、工序。

20.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两类。

21.井下紧急避险

6、和。

22.抽采瓦斯钻孔直径一般为

24.矿尘按存在状态分为、。

25.《规程》规定粉尘分散度每测定一次。

26.矿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越高,危害27.煤矿尘肺病按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可分为

28.是判断发生爆炸时是否有煤尘参与的重要标志。

29.煤尘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

自然灾害防治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工程活动逐渐频繁,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给我国本就比较脆弱的地质环境造成了威胁。本文就结合常见的地质灾害种类及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岩土工程是目前防治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防治工程是为了预防地质灾害、降低由于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种类

(一)崩塌

当直立裂缝将陡坡上的岩土体分割之后岩土体失去了支撑就会发生局部滑移的情况,这样岩土体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岩土体也会随着陡坡翻滚而下,导致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开采矿石资源时引发岩土体震动,或者是在挖掘道路边坡时导致软弱地层遭到破坏的,从而导致岩土体的稳定性能受到影响。另外,如果在容易发生崩塌的路段进行填土、堆渣等也会增加岩土体的载荷[1]。

(二)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岩土体压缩或者位移等,在实际施工时如果出现地面变形很可能会诱发地面下沉、地面开裂等情况,这会导致人们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目前我国有很多城镇经常会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甚至有些城镇已经形成了地面沉降区,这不利于地下水的开发使用,还会对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威胁。

(三)泥石流

一般来说在地形比较险峻的山区经常会由于发生暴雪、暴雨等自然灾害导致山体滑坡并伴有大量的泥沙,泥石流的流速快、流量大,一旦发生泥石流很可能会导致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遭受严重损失。泥石流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受到强大暴风雨或者暴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从而出现其他性质的洪流,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的沙土、岩石等物质,使得洪流中出现了大量的固体物质和较大颗粒。现阶段诱发泥石流的原因也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在修建公路、开凿水渠时经常会出现不合理开挖的情况,再加上采石、弃渣等行为的存在更是增加了山体被破坏、出现泥石流的概率[2]。

(四)滑坡

在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中,滑坡就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岩土受到地震或者雨水的冲刷而产生滑坡现象。一般而言,斜坡上的岩土基本是不会出现滑坡的,只有受到很大的外力干扰才会形成。另外,坡脚被大规模的损害、水土的流动以及过度开发岩土等都会给岩土造成不同程度的滑坡,并引发一系列的反应。还有就是在一些比较倾斜的坡面上面产生了一些矿体还有岩质体,这些物质会因为一些特殊的情况而向下滑落。比如说主要因为产生了水的浸泡,同时被冲刷所形成的。不仅如此,无论是地质发生了变化,还是坡脚被开挖的时候,又或者是不合理的蓄水以及排水还有地下水活动等都很容易会造成滑坡。

(五)人为地质灾害

人们在岩土的开发和勘测过程中,人为也会对岩土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矿产资源的开发、铁路在建设过程中的开挖、人工滥伐森林资源造成土壤侵蚀、沙漠化、洪涝灾害等等,这些都是会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还有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所以,对于认为造成的岩土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不仅会逐步危害到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对生态造成破坏,并且进一步影響到全球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人为因素通常和人的利益挂钩,因此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有时甚至难以估计,可见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利益的重要因素。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工程防治方法

目前我国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工程防治,工程防治通常会被用在一些小型土质滑坡治理上,现阶段比较常见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滑坡边缘地标排水、消方减载等,在一些中型或者大型的滑坡处理上工作人员不能随便采取工程防治措施,而是要利用搜集到的工程勘测资料来科学地选择工程防治策略,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岩土工程建设防治地震灾害的有效性。

(二)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是耗费成本较低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坏的一种防治地震灾害措施,像合理放牧、种草护坡以及植树造林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相比于其他的防治策略,生物防治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并且发挥作用的持续时间长,能够在起到防治作用的同时帮助有效改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地质灾害防治会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来进行改善,特别是一些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区域更是需要采取退耕还林的措施来维持生态平衡[3]。

(三)避让措施

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灾害防治的主要避让措施有两种,分别为雨天避让和拆迁避让,其中雨天避让主要是针对一些受到地质灾害影响比较大的区域,在阴雨天气,为了尽量避免居民生活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工作人员需要将灾害区域的居民就近转移到安全地带;搬迁则是直接迁移出去,当然是否搬迁还需要衡量好搬迁与防治地质灾害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综合进行考虑。

(四)防止倒塌的方法

在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的防治中,为了防止出现倒塌现象,首先要先考虑到危险岩体,重点预防和控制倒塌。不过,与滑坡的解决方案相比,对于塌方的预防和控制方面显然是更为简单。如果出现了关节断裂和组合结构面塌陷的情况,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塌陷的强度是由裂缝之间的膨胀和压缩引起的。在一些裂缝较多,卸荷区的危险岩区,清理一些危险岩体后,其余部分用吊网加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缝隙的膨胀,起到加固作用。这也是处理倒塌的最常用方法,但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即在进行加固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岩石的结构,特征和膨胀性。大块,在进行布置时,应着重于这些部位的预防和控制,而断裂面也应着重于加固。

(五)泥石流防治

在泥石流的防治方面主要有三点,分别是预防、预警和治理。泥石流发生总是猝不及防,其带来的损失往往无法估量,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泥石流带来的险情,需要政府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需要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其发生之前能够做出相应的警报,能够有效预防灾难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在其发生之前,通过报警系统,及时做出相应的安全疏散,可以将危险降到最低。在原来的泥石流的预防措施中,常采用沟,坡等较为低级的手段,而现在采用混凝土,岩石结合的手段,使得防泥石流的工程更加牢固,通过大面积的扩展,达到更大范围的控制泥石流的目的。在现阶段,山区等地方的泥石流防治主要是采用加固坡底,挖沟渠泻泥石流,采用网络结构加固坡面。在平原地区,则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例如栽种植株,整治泥土流失区,上游减少流量,中间修建沟渠引流,下游扩大分洪面积,定期对水土流失的地区进行修护。稳定河床,加固堤坝,减少泥石流来源,对暴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流,在泥土丢失严重区,修建护坡和冲积扇,人为地控制降低泥石流的严重程度,在大暴雨来临之前及时疏散周围民众,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生泥石流,采用最快速方法将民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泥石流发生前就作出及时的警报,通知泥石流潜在发生的危险区域内的所有居民及时疏散,是直接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有效的措施。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保障体系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地,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降低由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来进行评估,进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地质灾害评估体系,同时岩土工程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相关的资金保障体系,做好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提升建筑物建造的质量,增强建筑物的防灾害能力

针对一些地质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建筑施工手段来开展工程施工,让建筑物的墙体可以更加坚固,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周围居民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增强建筑物的抗灾害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4]。

(三)相关人员应当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排查工作

由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从灾区防御地质灾害的材料出发,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也应当严把质量关,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牢固性,减少由于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此外,在岩土工程工程开挖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开采企业也应当首先派专业人员来对岩土工程开挖的地区进行灾害隐患排查,一定要保证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只有对灾区进行综合治理并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才能够保证岩土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防治措施

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岩土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开始不断完善,但具体的防治措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进一步的加固和排水措施意外,还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阻拦墙,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阻挡泥石流和滑坡的功效。与此同时在一些地质灾害发生率较高的地區,工作人员也可以尽可能地选择结构强度高且质量较轻的建筑材料,这样可以进一步控制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建筑结构带来的破坏,从而更好地保护建筑主体,降低由于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

(五)在岩土工程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

岩土工程建设的基本作用就是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设计人员要基于这一理念出发全面分析岩土工程施工环境,从而更好地制定科学的环保方案。另外,在岩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降低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也要限制噪声污染,保护好周围植被,全方位地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六)研发新型灾害防止技术

为了更好地保证地质灾害防止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在现有的灾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新的灾害防治技术,从而更好地强化地质灾害预防效果,具体地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将地基加固技术当做开发重点,更好地保护建筑的主体结构,从而有效降低由于地质灾害发生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概率。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在研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时也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岩土工程建设的施工设计方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可能会出现各类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及建筑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建设时施工企业要切实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不断地利用新型技术来对防治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给岩土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失,保证岩土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让其能够更好地保障居民的生活,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疆,寇丽娜,王浩,等.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4):634-634.

[2]张煦,孙佳茜.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6(19):1.

[3]邵帅.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2021.

[4]曹际妹.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冶金管理,2021(1):2.

自然灾害防治方案范文第6篇

2011年病媒生物防治实施方案

2011年是我校如期实现创建卫生校园目标的关键一年。为巩固和发展我校除“四害”全面达标的工作成果,控制和消灭病媒生物传染病,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改善和提高师生的生活环境质量,确保我校通过创建县级卫生校园调研考核和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考核,特制定我校2011年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区级卫生校园为目标,以除害灭病,保障师生健康为目的,依据县爱卫会颁布的《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标准》,以科学防治为手段,以治本清源,综合防制,彻底清除四害孳生繁殖条件为原则,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做为今年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加大防制力度,全面建设卫生校园,保证师生健康,把“四害”密度指标始终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内。

二、工作目标

(一)灭鼠工作:大力开展综合防治。加强鼠害环境防治,消除鼠类孳生条件,完善防、灭鼠设施,合理使用安全有效的灭鼠剂。突出重点如厕所、下水管道等地下管网设施内的防、灭鼠工作。组织开展好春、秋两季的大规模灭鼠活动,通过开展春、秋两季的群众性灭鼠活动,使鼠密度降低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内。

(二)灭蟑螂工作:继续加大灭蟑螂工作的力度,适时组织开展大规

1 模群众性灭蟑螂活动。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三)灭蝇工作:继续推动我校环境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垃圾袋装化收集管理,加大蝇类孳生场所治理力度,消除蝇类孳生环境,强化综合性防治手段,始终把我校主要蝇种的密度控制在国标以内。

(四)灭蚊工作:加强对蚊虫孳生场所的综合治理,对水体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完善排污设施,消除蚊虫孳生场所。消杀越冬蚊虫,进一步降低蚊虫密度,始终把蚊虫密度控制在国标以内。

三、防治标准

依据县爱卫会颁布的《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标准》。

四、技术措施

(一)灭鼠技术措施

各公共区域和全体教师要结合爱国卫生工作,搞好室内外卫生和环境清理整顿。要重视清理小环境。消除鼠类的栖息场所。物品分类垫离,达到卫生标准;鼠洞、孔洞缝一律堵死,下水道口、地漏口等要加网、加盖。食堂、宿舍等严禁乱扔乱倒剩饭剩菜和厨余垃圾,断绝鼠粮;垃圾要及时清运,日产日清。

要加强鼠药管理,科学合理用药。要做到全方位覆盖,饱和投药,使用抗凝血灭鼠剂。鼠药投放到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地沟、地下室、仓库、角落、尽量避免投放到明处,减少鼠药的浪费。投药后要每天进行检查,对缺药部位及时补投,对死鼠及时处理。投药量室内每处15克、15平方米投放2堆。室外每洞投15克、毒饵站投放30克。

(二)灭蟑螂技术措施

环境整治是防制蟑螂的根本措施。要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厨房、食堂、学生宿舍、办公室等处的杂物,还要彻底清除在孔、洞缝及角落的卵鞘,要用水泥、白灰、玻璃胶等堵抹墙缝、门窗缝、地板缝、管道缝。蟑螂侵害严重的陈旧设备,最好更换或拆除。要定期对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处的橱柜死角进行清理,不留杂物。

对各类蟑螂侵害严重的行业和场所应采用药物滞留喷洒。隔一周后再做补充喷洒或重复喷洒,反复数次杀灭,蟑螂密度明显下降后可定期用毒饵、胶饵巩固灭效。

(三)灭蚊技术措施

对室外的各类水体要进行治理,杜绝污水排入,定期清淤,打捞漂浮物等垃圾杂物,对堤岸进行整修维护。整治河道、排水沟等,铲除杂草,打捞垃圾。疏通沟渠,填平坑洼,不留积水。

对室外的各类积水容器,如缸、罐、盆等要倒干积水倒置存放。对室外的污水沟、泡、下水井等采用化学杀幼剂或生物杀虫剂喷洒杀灭。对地下室、地沟、花窖等应对越冬成蚊进行药物喷杀和烟雾熏杀。夏秋季蚊虫繁殖高峰期对各类场所定期空间喷洒或喷洒滞留药物进行防制。

(四)灭蝇技术措施

控制孳生物,全面治理孳生环境是控制蝇类孳生的最有效措施。要继续推行和扩大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密闭运输。公共厕所必须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清掏,定期消杀,完整无损坏;垃圾箱要保持清洁,无外溢和渗透,日产日清;清除卫生死角。食堂等重点部位须设置完善的防蝇灭蝇设

3 施,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公厕专人管理,定期冲洗消杀。

五、 组织机构 组长:曹丹 副组长:刘锐

成员:办公会其他成员、食堂从业人员、各班班主任

上一篇:人工智能在小学教学的应用范文下一篇:房产公司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