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竞争力论文范文

2023-09-16

贸易竞争力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自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额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竞争力得到了提高。然而,我国对外贸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贸易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通过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并指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关键词:对外贸易竞争力;RCA指数

文献标识码:A

1 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通常,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标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等。由于RCA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优势,因此,本文主要选取该指标来衡量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指数。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由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是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所占份额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这一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它可以用来判定国家之内哪些产业内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其公式为:

RCAij=Xij/Xij/Xwj/Xw

其中,RCAij代表某类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d代表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Xi代表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Xwj代表k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Xw代表所以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如果RCAij值小于1,表示该国企业在该类商品上处于劣势;如果RCAij大于1,表示该国的企业在该类产品上的出口相对集中,在这类商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

表1列出了中国从1980到2005年10年中按SITC分类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从表1来看,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1980年中RCA指数大于1的产品有4类,其中两类产品为资源密集型,另两类为劳动密集型。20世纪90年代初,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产品;1990年,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各有两类的RCA指数大于1,至1993年,初级产品中只有第0类的指数大于1,而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指数仍大于1。

其次,1995—2005年,第0类产品RCA指数一直小于1,自此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完全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标志着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企业产品结构上有所提升。在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第8类制品的RCA指数由1980年的1.89上升到2005的3.07,标志着此类产品在出口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

再次,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和运输类制成品(SITC7)的RCA指数在1997年之前一直低于1,这是我国出口的比较劣势,说明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其RCA指数在2005年达到了1.3,这说明国内企业在机械和运输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从要素禀赋看,中国资源和资本缺乏。而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裕,对外出口数据显示出我国企业确实发挥了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仍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而缺乏竞争力的主要是基础材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尽管SITC5和SITC7产品的出口开始初步显示出比较优势,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在上升,但这些产品的出口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份额。且以加工贸易作为主要贸易方式。

简言之,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种竞争力并不突出,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竞争优势较弱,尚需进一步提高。

2 调整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但分析中指出的问题不容小觑,贸易结构调整缓慢、发展不稳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过低等等,都是制约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整。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

前述分析中指出,我国贸易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研发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资金配套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为企业研发投人提供低利率融资贷款,对于企业的研发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加强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保护力度,刺激厂商进行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第二,以企业为主体,将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建品牌优势相结合。

企业是一国产品出口的生力军。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对高、中、低档产品都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避免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挡,重视产品外观包装等非价格因素的影响,实现产品的高档化、特色化,多样化生产,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信誉,努力塑造自主品牌,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调整加工贸易方式,加快发展加工高深度、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

如第二部分分析所指出的,加工贸易当前在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工程度较低,且附加值不高的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占了较大比重,是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的一大弊端,所以促进贸易方式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贸易竞争力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性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服务贸易整体及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应从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方面着手,有针对性采取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保证我国服务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联合国贸发会2004年统计手册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态势良好。1985年到2004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24%,出口年均增长17.21%,进口年均增长19.30%,进口增速高于出口。而与1985年到2003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速8.59%相比,要远远高于世界水平。但从总量上看,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2.76%,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很低,仅为美国的18%,英国的38%,日本的54%,按人均来算就更低了。其次,服务贸易出口层次较低,真正起支撑作用的主要领域还仅局限于海运业、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旅游业这类资源充裕型产业。再次,服务贸易专业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国际贸易专业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国国际贸易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系数越大越有优势。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专业化系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服务贸易扩展的势头也越发强劲,而中国近年国际贸易专业化指数呈下降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及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用来衡量某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指标,总体上能够反映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状况。TCit=(Xit—Mit)/(Xit+Mit),其中Xit和Mit分别表示i国t产业或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波动影响,无论进出口的绝对值是多少,均介于-1和1之间,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是可比的。如果TCit>O说明i国是t产品的净出口国,竞争优势大;如果TCit<0说明i国是t产品的净进口国,竞争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TCit=1说明该国t种商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如果TCit=1说明该国t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该指数接近0时,说明该国t种商品与国际水平相当,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进出口交叉明显,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

1.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从表1所列的1997年——2004年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来看,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优势指数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基本徘徊在-0.07至-0.09之间,服务贸易总体现状属于比较劣势;发达国家如美国的竞争优势指数一般在0.2左右,欧盟的竞争优势指数则更高,足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很弱。长期以来,我国许多服务部门都是垄断经营,造成市场竞争力缺乏,从而国内市场一旦开放,很难与国外服务业形成竞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仅为美国的19.55%,英国的36.90%,德国的49.51%。

2.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段时间TC指数均为正的只有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说明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同时也仍是我国服务贸易创汇的第一大部门,但其竞争力指数仅仅稍大于0,说明优势还十分有限,而且在2003年其贸易竞争指数曾一度下跌到0.07,但2004年又回升到0.15。广告、咨询和其他服务的竞争力虽然比较小,但体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他竞争力指数呈现正值的部门还有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2004年通讯服务业竞争力指数为-0.03,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主要原因是过去由于我国邮电部门尚未对外开放,体制性垄断起到了很大的扶持和促进作用,近年来面对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竞争变得越发激烈,邮电部门自身的弱势逐渐暴露出来。

建筑业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部门,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从2002年开始转为正值,体现出近年来我国建筑服务业水平有所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和区域有所扩大,但2004年,其竞争力又有所回落,原因是我国对外承包在技术含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2002年出现负值以后,于2003年有所回升,且近年来上升幅度非常大,2004年达到了0.13,主要是依赖与硬件有关的服务贸易的支撑,从长远考虑,若没有产业内软件开发服务及相关产业的支持,其贸易系数还可能出现逆向变化。

作为中国服务贸易第二大部门的运输业的TC指数近年来一直为负值,虽然负值有所减少,但可以看出减少的比例非常小,前景堪忧。应该说,服务运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较为紧密,一国货物贸易往往可以带动运输业的发展,而我国运输服务业却在货物贸易连年顺差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大劣势,反映我国货物进出口大量使用外国运输服务,运输业国际竞争力正接受严峻考验。金融、保险服务及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行业TC指数一路出现下滑趋势,且接近-1,说明我国在这些领域基本上只进口不出口,有相当大劣势,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

(二)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状况的实证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的指数(RCA指数),又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Bela Bal.asia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竞争力测度指数,它可以定义为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比重,反映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用公式表示为:RCAij=(Xij/Yi)/(Xwj/Yw),其中,xij表示i国j种商品出口额,Yi表示i国全部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种商品出口额,Yw表示全世界商品与服务出口额。在服务贸易中,xij则为i国服务贸易出口额,Xwj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如果RCAij>1,说明i国家第j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ij<1,则说明该国在第j种商品的生产上没有“显性”比较优势。具体来说,对于服务贸易,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

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介于2.5~1.25之间,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倘若RCA指数<0.8,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用这一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近十年来,美国、法国、荷兰和英国的RCA指数均大于1,其中美国最高,十年来一直保持在1.4左右,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很显然,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服务贸易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和德国的RCA指数多年来一直处于0.7左右,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弱。由此可见,日德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如通常想象那样大。

中国的RCA指数十年来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非常低,属于服务贸易发展极其滞后的国家。从十年来各国的RCA指数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日本、德国、荷兰的RCA指数一直处于小幅度稳定的波动之中,说明这四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美国的RCA指数十年来一直处于以1.4为中心,上下波动幅度只在0.02的范围内,表明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极其稳定。法国和意大利RCA指数十年来一直在下降,分别从1992年的1.4310和1.2479下降到2001年的1.0948和0.9714。显然这两个国家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下降,国际竞争力正逐步衰退。与此相反,英国的RCA指数十年来一直波动上升,从1992年的1.2348上升到2001年的1.4399。所以可看出英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正逐步上升。综上所述,不管从RCA指数大小还是其变化情况来看,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国际竞争力很弱。这是因为,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电讯、金融以及各种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很快进入服务贸易领域,以国际电信服务、国际银行与保险服务以及国际管理咨询等为代表的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传统的以旅游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况。

三、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高;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新兴服务贸易行业比重偏低;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缺乏;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健全。对此,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1.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努力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基础。我国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在GDP中的比重仅为35%左右。要使我国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发展中国家和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实现服务行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要制定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在具有一定优势的服务行业,可考虑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对于比较落后、不具优势的服务行业,可考虑进口替代战略和适当保护,并以引进促出口,从而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并为服务出口提供更好的基础。

2.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协调作用,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应从财税政策上为服务业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经济环境,对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给予适当的保护,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管理组织,建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协调小组或委员会,负责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3.调整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目前,我国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这是基于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选择。但我国要想使服务业有较大发展,必须优化服务业结构,跟上世界服务产业和服务市场变化的步伐,要在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档次。

4.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人才培养。要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必须培养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加快培养熟悉服务贸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尽快了解和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相关协定和国际惯例。一方面遵守国际惯例,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事物;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国家权益、企业权益和公民权益,尽量减少我国服务市场所受的冲击,同时最大限度地分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5.建立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其一,应加强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作为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最高行政机关,应与国家计委一起制定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以及方针政策,参与制定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协调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贸易关系。其二,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委员会,负责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其三,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服务贸易企业组织结构,组建一批以服务出口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开拓国际服务市场。其四,加强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走质量和名牌之路。

(责任编辑:郭连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贸易竞争力论文范文第3篇

武汉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 要】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给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化的贸易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贸易方式,把握当前的市场格局和发展特点,对于增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思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对外贸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

一、引言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取得迅速发展.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对外贸易逐年增加,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据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3.5%较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了近59倍。中國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超过17%远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2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9%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到第七位。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2006和2007年中国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左右,而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美国近80%.发展中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由于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整体中的地位偏低。长期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1995年以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都小于进口额呈现逆差状态,说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在全球趋于劣势。不过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20亿美元比2006年下降了69.1亿美元延续了2005年、2006年逆差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幅度很大逆差减少主要源于旅游、和信息服务、其它商业服务等项目顺差的增加,这也体现了中国服务贸易随着出口增长幅度超过进口增长幅度逐步趋于改善比较劣势也并非一直衰退下去。

一个国家(地区)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强弱直接表现为其服务贸易出口。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2007年世界10个主要国家(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序及占有份额,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虽上升到世界第七位,但出口额为127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3.9。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的国家除中国外均是发达国家美国仍居于霸主地位。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仅为美国的27.97、英国的48.29、德国的64.47。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體国际竞争力还很弱.

(一)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是对一国 (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指数常用于测定一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数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二) 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它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 示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如果一国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 5 ~1. 25之间,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RCA小于0.8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服务贸易不具有竞争优势。此外 CA指数是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 ,得到该产业真正的比较优势.所以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受服务业进口的影响比较小,主要受服务贸易出口情况的影响。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NRCA指数是用一国某一产业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与该国该产业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例之差来表示该产业的贸易竞争优势。NRCA指数值大于0表示存在竞争优势.指数值小于0表示存在竞争劣势.指数值等于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NRCA指数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情况。该指数值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指数值越低,国际竞争力越弱。如果考虑贸易壁垒的影响,这种比较优势与真实的比较优势可能出现一定的差距。

(三)服务贸易的规范化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产业,服务业发展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全面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能力。政府要重视和支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在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具有比较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旅游业,今后应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传统服务项目的发展,同时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信息、教育、文化以及社区服务等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促进贸易发展。

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使中国的服务贸易尽快融人世界这个大环境,我们应加强对GATT、GATS及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符合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目标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支撑和规范力度,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制定一部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②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进度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③增加服务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④按照国际标准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使我国的服务贸易立法能够与国际接轨。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对服务贸易实施间接管理模式,政府部门侧重于宏观政策的制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一般不直接面向企业实施贸易服务。而我国现行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直接型管理模式,主要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或其直属的事业机构来实施,容易产生官僚作风、不经济甚至腐败。因此我国可尝试采用间接型模式,首先应迅速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从战略角度制定出中、近期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和策略。其次明确各级政府商务机构、相关服务产业发展部门、各种半官方机构和民间社会机构的职能,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再次,建立健全服务贸易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服务市场的协调作用。

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服务业迅速崛起,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推动,各国之间的竞争在服务市场激烈地展开,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商品贸易、FDI之外的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方式。因而在世界和各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凸现,被当作考察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三、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只有进一步增强我国传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现代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才能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一)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培养高级人才,构筑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波特在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时指出: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个人应共同对高级生产要素进行持续性投资,刺激其发展,一国政府要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地开发和升级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随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由物质属性的资源和成本优势,转变为以教育、知识表现的人力资本优势。因此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方面,主要有以下两大问题,即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较低,造成高级人才的缺少。这就阻碍了对我国目前发挥人力资本的促进服务贸易提高竞争力作用,特别是在优化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上面。人力资本对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国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则不是那么明显。而相对于服务贸易结构上来讲,中国人力资本对传统服务贸易中的交通仓储运输虽然有促进作用,但是其促进作用也不如美国明显;中国人力资本对现代服务贸易中的金融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则更小,而美国人力资本对现代服务贸易中的金融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这就显著的说明了,中国人力资本还没有发挥到促进服务贸易竞争力提高的作用。人力投资主体多元化过程中,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基础,个人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各有重点、互相配合。良性互动的原则。政府投入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投入创造基础条件,并有效降低社会投资资本。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制度共给,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从各方面保护和尊重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作为提供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影响服务贸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进步直接带来新兴服务业的诞生和成长,促进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技术进步也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交通运输工具由马车变为汽车、火车和飞机,就使得运输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巨变。因此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特别是现代服务贸易竞争一力,就必须增加R&D投入,促进技術进步与创新。重视体制创新,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制涉及经济与科技的关系,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间的关系,研究开发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社会支撑服务体系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活动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规则下发挥作用,如自然科学基金把竞争机制引入基础研究领域己被证明有效;风险投资把市场机制引入技术创新领域亦被证明有效。通过对企业的研发费用进行抵税、免税,提供优惠贷款给企业用以研发支出,或者直接给予研发费用的支持,估计企业进行研发。在政府鼓勵企业进行研发的同时,必须通过科研机构保证基础性研发的进行,以巩固国家科学技术的根基。此外,进一步完善诸如技术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技术推广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一系列从科学研究到技术推广等各项法律制度,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科技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 提高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状况,而服务贸易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要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全面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发展服务业来讲,要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首先,对于传统服务业可以继续发扬其在量上面的优势,加强技术运用,以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传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其次,对于现代服务业来讲更多的是优化其内部结构,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发扬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具体而言,中国服务业发展应重点突出,循序渐进:首先,优先发展那些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因为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正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因此,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长远发展,一个产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普遍增强,现代服务产业己经构成某种特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国家要继续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使产业政策适度向服务业倾斜,并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要“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法律、会计服务等新兴产业”,“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健全资产评估、业务代理、行业协调等中介服务”;必须强调其关键是抓好信息产业,因为这是新型服务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从根本上改造我国传统服务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最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建立新兴产业,如展览、房产、咨询、教育、网络服务等行业,以缩短乃至消除与发达国家间在行业发展上的时间差;提高传统服务业如旅游、劳务、餐饮、运输等的科技含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 加强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

应客观地根据我国国情、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服务贸易法律原则,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框架。中国作为GATS的成员国,应当以GATS为原则制度,国内有关服务方面的条文应该与国际法规相接轨,减少我国现行服务贸易法律与服务贸易总协定规范的冲突。以规范和约束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政府应及时对外公开立法法规、法律政策,并增加法规的可操作性,确切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上。针对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仍存在的问题,应明确或建立国家统一的服务贸易综合的管理机构,确立其管理的范畴,平衡各服务业主管部门的利益;明确服务贸易各行业主管部门应负职责,按照国际国内服务业行业的法规条文进行管理,统计和掌握本行业的情况。

(四) 内外并重,渐进有序地对外开放

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推进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国家垄断。通过竞争鼓励创新,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效率和国家竞争力。重视国内需求,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及管理、资金,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创造条件鼓励国内服务型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市场,建立营销网络,提高国际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结合,服务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将会得到一个新的发展。但就服务业部门之间而言,不可能没有一点保护的开放,要采取适度的隐性保护措施,循序渐进。服务离不开国家的管理,实现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并不能完全脱离国家的管制,在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中国实行贸易自由化应保持适度的原則,保护本国企业和国民的利益,有选择,分步骤地开放我国服务市场。

(五)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出口的突破点

中国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优质低廉的劳动力尤其是日益普及的通信设施以及入世之后在服务领域不斷加大的开放力度,使其成为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重要目标国之一。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为299.93亿美元,比05年增长了37.8%。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要素重组中,我国可以通过承包软件开发等远程服务、招商引资、对外投资以及外派劳务等途径,获得外包服务,进一步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优势,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我国更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查贵勇.基于BOP和FAT的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J].商业时代,2009(1)

[2] 潘隽永.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J]. 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8, (4):81-83.

[3] 赵亮.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思考[D]. 吉林大学, 2006.

贸易竞争力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而在服务贸易众多项目中,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服务贸易项目之一。本文运用灰靶模型,选取2008—2014年我国中部六省入境旅游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弱,其次是河南,而湖南和安徽则以2011年为分水岭表现出逆转现象,其中,2011年之前湖南的竞争力最强,但之后安徽的竞争力逐渐在六省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湖北和山西的竞争力位次则基本上在六省的中间区域徘徊。提升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与线路互推、政策互惠、节庆互动;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创新管理,建立与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并加强创新管理。

关键词: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竞争力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才逐渐得到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1978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人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12849万人次,是1978年的71倍,旅游外汇收入569亿美元,是1978年的216倍。但同时,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区域差异,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区域结构存在着“重东轻西”现象,入境旅游人次分布与入境旅游收入分布极不平衡。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取得了重要发展。2014年,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投资为62218.05亿元,占全国的22.07%;入境旅游人数为1381.25万人次,占全国的10.74%;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61.37亿美元,占全国的10.79%。以上数据虽然反映了中部地区经济和入境旅游服务贸易有一定的发展,但中部地区旅游服务贸易还不发达,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E.Canestrill(1991)等认为,旅游地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率,还要看它的发展潜力,必须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旅游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竞争潜力的因素之一;Z.H.Liu(1996)为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提出三圈层的旅游系统和环境结构模式;20世纪末,技术知识和人才成为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此情况下,D.Fodness(1997)等指出信息网络成为旅游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连接的重要途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提高信息质量、完善信息结构、信息可达性和传播速度来体现;R.Brent Ritchie & Geoffrey I.Crouch(1999)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分析了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他们指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核心资源及吸引物、辅助性资源及设施、目的地政策规划及开发、目的地管理、限制性及放大性因素等,并且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依据,提出了“Crouch & Ritchie”模型,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Peter Murp(2000)等人构建了用于分析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综合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产品的构成要素,认为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质量的感知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强弱有很大影响。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相关内容逐渐丰富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王晖、黄沛(2009)等分析了我国六大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格局,对我国各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剖析,认为西南和华北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东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处于比较劣势的是华南地区。蒋庚华、张曙霄(2011)认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各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失衡。王春梅(2013)认为旅游产品宣传和品牌意识薄弱、生产要素科技含量低、旅游资源浪费严重以及法律政策的不完善等是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素。乔向杰、张凌云(2015)对我国主要客源市场与部分主要伙伴经济体之间的国际旅游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将我国旅游收支逆差作为服务贸易逆差是被高估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不尽相同,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旅游需求、旅游地客源竞争、竞争策略等角度出发,侧重于目的地形象塑造与市场定位等;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分析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利用比较优势理论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对入境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入境旅游者需求因素、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时空特征等方面。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外研究多从全国或世界范围进行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宏观讨论,对某个特定区域或者多个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更强调大中尺度区域的宏观研究,忽视了中小尺度区域的中观研究:侧重个案研究,遗漏整体研究:由于旅游服务贸易数据获得不易,对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内容略显表面化。

二、指标选取与灰靶模型的建构

要比较评估不同区域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首先必须明确决定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同时需要选取适当的指标作为这些潜变量因素的外在量化反应,其次需要运用相关的评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这是竞争力量化分析的重要环节。具体地,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通常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洁性、可行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而方法论的选择则应当充分考虑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各自的优劣势,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合理使用。

1.指标的选择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文献以及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认为人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包含了绝对竞争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其中:绝对竞争优势可以从市场规模和经济收益两个维度反映,相应的代理变量分别为人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国内市场占有率、旅游外汇收入;比较竞争优势则可以使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RCA)。上述指标的具体定义如下:

三、实证分析

1.数据的预处理及描述性分析

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和山西六省份为研究对象,采集2008—2014年期间的相关指标数据。由于旅游外汇收入指标为名义变量,故使用全国的定基CPI数据进行乎减以得到实际变量值,其基期定为2008年。经此处理后,所有的指标数据不存在物价因素干扰,可对其在省际之间进行分指标对比分析。

由图1可见,从入境旅游人数来看,中部六省在2008年差距不大,到2011年差距逐步开始增大,到2014年差距已经很大。在2008—2014年间,入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的省份为: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从2011年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山西在2014年下降,出现负增长。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安徽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而江西除2014年外一直处于中部六省末位。接待入境旅游总人数依次排名为: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江西。从增长幅度来看,湖南2010年增长达45%,是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

由图2可见,从国内市场占有率来看,安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江西一直处于最低的位置。从7年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来看,中部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排名依次为:安徽、湖北、湖南、山西、河南、江西。从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安徽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并且在2011—2014年始终处于六省中的最高位置。湖南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08—2010年处于六省中的最高位置。山西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1年开始超过河南。

由图3可见,中部六省旅游服务贸易在近7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旅游外汇收入方面,安徽一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而江西一直处于中部末位。安徽、湖北、江西、河南相对保持不变,而变动最大的是湖南,从2011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低于安徽、湖北、山西。从外汇增长幅度来看,江西增长没有超过1亿美元的年份,河南只有1年的增长超过1亿美元,山西从2011年开始起增长超过1亿美元,而湖北、湖南在2010年都增长了2.4亿美元,安徽2011年增长达5亿美元,是中部六省中增长幅度最高的省份。

由图4可见,旅游服务贸易具有极强比较优势的省份(RCA>2.5)是山西和湖南。山西除2008年外,其RCA指数均大于2.5,从2009年开始趋于稳定状态,最高为2013年;湖南的RCA指数最高为2011年,最低为2014年,数值有所波动。旅游服务贸易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省份(RCA在1.25—2.5之间)是安徽、湖北。安徽和湖北的RCA指数在2008—2014年间均大于1.25。安徽在2011年、2013年和2014年RCA指数均大于2.5:湖北RCA指数始终处于1.25—2.5之间。旅游服务贸易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省份(RCA>1)是河南,河南RCA指数在2008—2011年间均大于1,但2012-2014年间RCA指数均小于1。旅游服务贸易没有显性比较优势的省份(RCA<1)是江西,江西的RCA指数除2008年和2009年大于1外,其余年份均小于1,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14年降到最低。

2.确定影响空间(原始序列)@INU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由靶心度计算结果可知:第一,就中部六省平均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而言,除2014年出现弱化迹象外,其余样本期间整体呈不断增强状态。第二,根据灰色理论的最少信息原理,靶心度若小于0.3333则视为无效,纵观上述靶心度数值可以发现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结果均为有效,但距离最优靶心度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这也反映出中部地区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较弱。第三,从分区域的时间序列变动情况来看,安徽、江西和河南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呈现不断提升态势,湖北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在2013年之前都在稳定增强,但2013年和2014年出现下降趋势;与湖北情况相似,湖南自2012年开始出现下滑,而山西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则在临近年度均表现出频繁的波动性。第四,从分年度的横向截面变动情况来看,江西和河南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几乎在样本期间都处于中部六省的末两位,其中江西的竞争力最弱,而湖南和安徽则以2011年为分水岭彼此表现出逆转现象,其中2011年之前湖南的竞争力最强,但之后安徽的竞争力逐渐在六省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湖北和山西的竞争力位次则基本上在六省的中间区域徘徊。

鉴于以上结论,对提升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首先,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六省力争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与线路互推、政策互惠、节庆互动。其次,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创新管理。建立与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建立与健全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机制,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并加强创新管理,提升高校旅游专业教育水平。另外,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文化内涵、服务水平、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旅游服务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的发展,构建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产业链。

(责任编辑 陈孝兵)

贸易竞争力论文范文第5篇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倡导对于我国经济贸易在亚洲及非洲国家影响力的提高有关键影响。“一带一路”将国际贸易行业、文化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及信息行业集成一体,并将其用于经济贸易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是从未面临过的考验。

由于“一带一路”的深化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也逐渐提高,转变了传统历史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缓的情况。本文中笔者将 “一带一路 ”倡议作为研究的主要背景,阐述国际贸易理论和国家物流的理论观念,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间的关系,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优化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建下,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两者间的系统发展关系,能够有效提高国家各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强企业的国际化交易,将经营业务范围扩大,不断转变和应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促进国家经济的国际化转型。由此能够看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是时代进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趋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市场发展空间,将国家间的订单交易量大幅增加,国际贸易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是未来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主流趋势。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理论概念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跨境进行货物及服务交易,其中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是关键的组成内容,由此也被称为世界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能够有效调节国内各种生产要素间的利用效率,将国际将各方的供应关系进行优化,将经济结构进行升级调整,从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为适应国际贸易领域发展的趋势,都在积极进行优化和转变进出口政策,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中占据的比重也逐渐增大。同时由于世界各国普遍在劳动力和商品层面进行互换,从而使各国家地区在进行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紧密联系,充分反映出世界各国和区域在经济层面上彼此依赖的关系,同时展现出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基础地位。

国际物流

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物品流动的具体过程被称为国际物流。站在狭义进行分析,国际物流是指当消费和生产独立于两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及地区时,为了消除进行消费和生产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空间界限和时间距离差异,将商品进行物流转移的国际性商品交流活动,最终目的是实现国际贸易。从广义角度进行分析,国际物流涵盖面较多,如国际物流协作、国际物流投资、国际贸易物流、国际物流交流、非贸易国际物流等诸多方面。国际物流的本质是依据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按照固有的国际惯例,通过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链和物流技术的支持,将商品在国际上进行流动和较缓,从而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实现对国际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国际物流的整体目标是为了便于跨国经营和实现国际贸易服务,通过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最小化物流风险和物流成本,实现保质保量保时,将商品从供货方区域运输到需求方区域中。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提升了国际物流水平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交流的主要形式是各种商品和货物的往来,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货物进行交易,物流是关键的技术支持和依托。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和世界各国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国际物流成为了实现国际贸易往来的关键运输方式。

国际物流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物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各国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位居世界第一,贸易需求量也极为庞大,在国际贸易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国际物流发展效果得不到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因此出现滞后。由此,在国际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物流行业的建设和支持,将国际物流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除满足基本货物运输和装卸等要求,应当对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保管水平、物流信息交流等内容加强创新和建设,不断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项需求,切實推动社会进步,国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带一路”倡议下优化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措施

强化我国物流企业实力,推动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将一带一路倡议深刻落实,应当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实解决国内企业内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从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物流企业应当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坚持创新企业的运营发展理念,强化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思维认知,紧紧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基于,将企业机构的经济实力切实提高。同时物流企业应当加强对国际物流有关业务的了解和掌握,坚持进行创新拓展,将物流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扩大,开通国际物流业务,为国家物流企业和国际贸易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当推动物流领域向高新尖技术行业发展。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出物流实时更新系统,集成仓储系统等多项服务流程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贴合个体发展方向的运输管理系统、全球性定位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应当将成熟和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之中,不断推动物流企业管理体系的智能化,将物流应用软件标准化开发进行强化,坚持落实商品跟踪可视化智能服务,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商品运输的最新信息,将企业贸易信息数据的获取成本有效降低。

提高“一带一路”倡议执行意识,强化国际贸易交流协作

切实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应当不断强化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获取到更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应当使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提升,深刻认识到这一倡议并非单纯对我国和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有关键助力,同时也能够高效率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国家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大力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思维认知和了解,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提高国内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的交流合作,从而切实推动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同时立法部门应当强化对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建设,不断拓展国际贸易业务的范畴,保障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项目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贯彻落实。

构建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国际贸易是在国际范围中,各国家和地区间实现商品流动和交易,国际物流则是保障商品正常流通的前提基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关系极为密切。国际物流是有效推动国家贸易正常发展的前提条件,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贸易成本的支出,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能够为国际物流领域服务质量的提高實现保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全新思路,构建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全新局面,将物流区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划分规划,实现国家间的贸易和物流的有效对接,实现商品货物的流动转移。同时应当针对“一带一路”包含的周边国家和区域,建设公路、铁路、管道、港口等多元化运输方式,构建全方位的商品运输网络体系,将进行国际贸易的国际物流成本降低,提高国际间运输的综合实力。
结 语

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使得国际物流由此衍生,而国际物流水平又积极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两者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都有效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条具体道路,也是坚持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必然趋势,能够充分提高我国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与沿线国家促成友好关系。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兆磊,卫丹,陈玲.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现状研究[C].2019年“一带一路”与长三角经济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9.

[2] 姚晨静,宋莎.”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分析[J]. 物流科技,2019,284 (04):112-113.

[3] 薛洋洋.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J].区域与全球发展, 2019,(01):102-122+159-160.

[4] 黄薇婷,刘慧.”一带一路”背景下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临沂综合保税区为例[J].新财经,2019(16):40-41.

[5] 张立群.”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型海外石化项目物流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恒逸文莱PMB石化项目的经验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9, 011(026):3-5.

[6] 梁烨,崔杰. ”一带一路”倡议下物流绩效对我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J].商业时代, 2019,000(001):94-97.

贸易竞争力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 中国服务贸易逐渐开放,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江浙两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但两省由于发展规模与增速、行业结构、出口市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 其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及发展态势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本文从江浙两省服务出口贸易现状入手, 通过三个指标对两省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 然后结合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以期为提升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二、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现状比较

(一) 发展规模与增速

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 江苏、浙江两省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两省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两者相比, 浙江增长更快, 但两省服务贸易发展不够平稳, 其增长波动幅度较大。

(二) 服务行业结构

浙江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为旅游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运输, 这三个部门的服务贸易出口占浙江服务贸易总出口的85%以上, 其中旅游业的出口居第一, 运输业位居第二。2010年以来以服务外包为主要方式的浙江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增速较, 而其他项目的服务贸易出口所占份额很小。

由此可见江苏、浙江两省服务贸易结构还不是很合理, 出口仍然是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为主, 而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重偏低。虽然近年来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有所优化, 正在积极向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但变化趋势较为缓慢, 与发达国家以及地区相比, 差距较大。

三、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工作创新策略

(一)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应有效规避风险因素

目前, 市政环境中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想要在当下环境中得到稳定发展, 就要对自身的经济运营加强管理, 提前规避与预防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竞争力方面的问题与风险。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风险类型, 所以, 在创新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过程中首要的内容就是制定出强化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规避风险的相关策略, 提升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风险防范能力, 由此才能加速推进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的创新发展。可以说, 经济体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竞争力风险问题, 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百分百的控制或消除, 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制定合适的策略, 有效规避与防范竞争力问题。以此来看,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若想要有效规避竞争力风险问题, 就需要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可以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 及时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竞争力风险类型进行防范与分析, 查找出风险发生的规律, 总结风险的类型与形式, 根据已知的风险形成因素来制定相对应的防范与规避策略,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首先, 筹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需求不断攀升, 单位的建设数量也随之增多。目前来看,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的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 多数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会选择升级服务、扩建单位面积等等, 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在激烈的环境中得到稳定发展。但是,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不同于其他行业,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设备, 在扩建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资金的大量投入。就现阶段我国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来看, 还不具备自主升级服务与扩建的能力, 所以大多数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会选择借款的形式来提升综合实力, 以筹资的形式来扩大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的规模、提升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的整体服务体系。但是, 这部分资金是需要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自主偿还的, 在扩建后若是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在运营达不到预期的经济目标, 就很有可能不具备偿还能力, 由此就会导致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链发生严重断裂, 以至于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不能维持正常运营, 甚至会导致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倒闭等情况。

其次, 经营风险。现代化城市建设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蓬勃发展,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以社会发展进程为背景, 以时代的特征为主创新自身的经营模式, 这样才能在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现阶段, 大多数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的经营模式仍以传统模式为主, 在竞争力提升方面并不能对资金实施有效的管理, 管理工作模式、管理工作理念也并未得到创新, 导致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财政方面的问题, 这对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的长期发展是一种阻碍。

最后, 投资风险。目前, 多数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在竞争力提升方面仍旧比较重视资金增值, 过于看重资金增值带来的实际效益, 将大量的内部资金都放到投资中, 我们知道投资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大数额的投资很容易致使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资金付之东流。同时, 若是在投资过程中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因经营问题需要资金周转, 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等问题, 这也会导致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财政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 由此就会严重影响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的正常经营。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构建风险预警体制, 可以在竞争力提升工作遇到风险前, 能够及时被竞争力提升、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发现, 及时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竞争力风险类型进行防范与分析, 查找出风险发生的规律, 总结风险的类型与形式, 根据已知的风险形成因素来制定相对应的防范与规避策略,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经济体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竞争力风险问题, 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百分百的控制或消除, 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制定合适的策略, 有效规避与防范竞争力问题。在构建风险预警体制前, 要以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运营实际情况为主, 建立有效的竞争力风险警戒线, 以此能够对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财政风险做出预判, 若是在风险预警体制中并未出现所涉及到的竞争力风险类型, 就将这种因素划分为竞争力风险预警行列中, 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财政风险进行掌控。

(二)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理念要适当进行创新与优化

大数据时代充斥着海量的数据信息,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应将竞争力工作创新方向转向数据信息技术, 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数据信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由此能够有效提升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质量与水平。上文对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应以此为基础, 将大数据时代发展理念与科学技术应用在竞争力提升工作中, 使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部门朝向智能化管理部门发展, 这样能够提升竞争力提升工作效率。

(三)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应以大数据融合为背景

大数据最大的价值在于融合, 只有将大数据和竞争力提升充分融合,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 为了更加成功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需要将大数据不断进行融合, 进而让数据产生增值。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是数量多、密度低, 其处理的主要流程包括收集、整理、储存、分析以及利用等, 因此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有必要尽快建立起高效的竞争力提升平台及系统。竞争力数据的分析、竞争力数据的预测以及最终的竞争力决策都是在原始竞争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大数据环境下, 传统的竞争力提升方式无法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这就必须依靠信息化、智能化的竞争力提升平台, 充分实现数据的价值回归, 为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四)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管理应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一, 构建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信息软件系统。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创新过程中要以自身的管理现状为主, 构建科学、合理且与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相适应的数据信息软件系统。目前, 在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软件系统是竞争力云软件, 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效的竞争力数据信息管理。

第二, 建立有效的竞争力数据关键词搜索引擎。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的时效性与可靠性, 是由竞争力信息数据录入端的信息管理工作来决定的, 只要在竞争力提升工作源头做到标准化、严格化, 才能保证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信息的真实性、稳定性以及使用性, 所以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应在录入端就实现信息化管理。

(五)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部门应招聘综合型人才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管理团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能否取得较高的工作质量。随着网络的普及,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应大力引进综合性人才, 进而推动竞争力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体如下:

一是人才管理层面。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应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一, 为了充分增强竞争力提升团队的综合素质, 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应加强引进不同领域的人才。第二, 根据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大数据平台以及信息化系统的需要, 加强对复合型竞争力决策者的培养, 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竞争力决策与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战略的完美契合, 使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是人才培训层面。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应有意识地加强竞争力提升人员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根据竞争力提升工作的特点, 将竞争力提升的创新和大数据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 引导员工使用新的竞争力提升模式参与工作, 全面实现竞争力提升的发展与创新。

三是激励机制层面。为了充分增强竞争力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应通过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胜, 让他们意识到信息化社会管理创新在竞争力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对竞争力提升进行改革, 才能创造出新的竞争力提升模式。

摘要:江苏省和浙江省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 近年来在服务业和服务出口贸易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下文对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现状比较, 后续提出江、浙两省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提升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工作创新策略。

关键词: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于小燕中国服务贸易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2013.3.

[2] 胡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799-802.

上一篇: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