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论文范文

2023-03-06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为了维持在经济世界毫无争议的霸权地位,同时打压中国、巴西、东盟等新兴势力,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坚决地打“贸易保护牌”。在国际对华投资日益增长的今天,中国便成为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为了应对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其对中国的负面影响,需要了解并认识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及特点,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经济;影响;对策

一、目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限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余年里,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中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大幅度提升。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蜕变,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政府自二战以来的霸权地位岌岌可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负债累累的美国经济风雨飘摇,奥巴马政府激进的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恶果迁怒于中国,甚至幼稚的认为起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缘起于中国。为了维持在经济世界毫无争议的霸权地位,同时打压中国、巴西、东盟等新兴势力,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坚决地打“贸易保护牌”。自2010年以来,原本一度缓和的中美关系再度紧张,从最初的借“谷歌事件”推崇互联网自由,到不顾中方反对多次向台军售,奥巴马政府会见达赖,到如今在中日钓鱼岛事件上过于“暧昧”的态度,都使得中美关系遭遇“寒流”[2]。

2.产生的原因。各国在从事贸易活动的时候,始终会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制定各项制度与措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总体来看,导致一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因素主要有两点:(1)国内因素。在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的国内经济环境恶化,政治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这会促使该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消费者当期收入和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期收入都会下降,因此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支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具有消极的判断,因此会减少投资[3]。另外,疲软的国内市场还要受到国外进口产品的挑战。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一国贸易政策的重点往往是保护本国市场,运用各种手段把其他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拒之门外[4]。这种封闭国门,拒绝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跟帝国主义“以邻为壑”转嫁经济危机的政策是如出一辙,都阻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2)国外因素。美国采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会诱发其贸易合作的国家或地区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策略。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各国约定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这无疑会使各国的利益都实现最大化。但是,如果一国不遵守约定,采取了贸易保护策略,其他国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策略,其结果是各国都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陷入了“囚徒困境”[3]。欧美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让原本萧条的世界经济更加冷清。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与特点

1.形式。一国(或地区)政府实施或支持实施的措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对中国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1)违反或不履行该国(或地区)与中国共同参与的多边贸易条约或与中国签定的双边贸易协定;(2)对中国产品或服务进入该国(或地区)市场或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存在或潜在存在不合理的限制或阻碍;(3)对中国产品或服务在该国(或地区)市场或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竞争力存在或潜在存在不合理的损害。

2.特点。(1)主要贸易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5]。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2)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贸易保护政策对工业品的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其对本国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另外,其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3)贸易壁垒的门槛越来越高。贸易保护措施中对其他国家产品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必须不断提高进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指标和要求。

三、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的策略

1.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有趋于严重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甚至出现“只买本国货”、“只裁外国人”的口号。新贸易保护主义着重限制发展中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生命型产业,从而导致它们原有的比较优势丧失。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中比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抢占世界市场。因此,中国的出口产品往往成为各国反倾销的重点目标。中国自1995年起,连续十五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最多的国家[6]。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专门针对中国而实行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外贸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以后,其他成员国对中国的单边限制按照WTO规定逐渐取消,但这些地区对中国产品的技术壁垒则是加强了。以欧盟为例,2004年取消了对中国的光学仪器和钟表等产品的普惠制待遇,2005年启动了对九类中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2008年对中国钢铁紧固件征收五年高达87%的反倾销税。而美国也对中国产品采取各种限制措施,轮胎特保案就是比较著名的一个案例。

中国的出口额出现大幅度的负增长,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持续下降。另外,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了应对他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需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这对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具有负面影响。

2.应对策略。从中国的角度,回应对本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如下:(1)积极交流和沟通,陈述利害关系。众所周知,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效果是以邻为壑,最终结果是拖累世界复苏的步伐。中国政府领导人和主管部门应当明确陈述贸易保护带来的利害关系,最终是没有一方获得利益,全球福利遭到巨大损失。(2)积极开展政府间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近年来,一些国家已宣布不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政府在谈判、签署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议时,应该把不对中国实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3)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回击国外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策略。它是一种保护成员方合法权益的手段,也是督促其履行义务的工具[7]。可以采取合理的贸易救济措施,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工具,不仅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而且维护国内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也会对那些对中国滥用贸易保护的国家起到威慑作用。(4)重视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增强企业应诉能力。首先,规范出口商的市场行为,避免授人以柄。通过行业组织协调本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防止出口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尤其是杜绝个别企业的低价倾销行为,可以大大降低国外对中国反倾销指控的机率。其次,继续发挥“四位一体”,特别是涉案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各类信息,做作好对中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预警工作;组织企业认真研究国外贸易救济法律法规,聘请相关专业人才,采取合理的规避措施;建立应诉与受益对称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共同分摊应诉费用,分享应诉成果。(5)积极扩大内需,转出口为内销。与其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不如通过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这需要我们改变经济结构,重新配置投资、出口和内需这三大经济成长动力之间的比重[8]。改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扩展国内市场,从而缓解本国受贸易保护策略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 张宁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J].当代财经,2005,(1):101-104.

[2] 宋才发.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夹缝中振兴的中国经济[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15-20.

[3] 王凤.浅析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1):17-20.

[4] 李燕.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述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4):66-74.

[5] 居占杰.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42-47.

[6] 秦菲菲.中国贸易摩擦案金额创历史最高[N].上海证券报,2009-12-22.

[7] 薛荣久.WTO如何遏制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J].国际贸易,2009,(6):39.

[8] 陈柳钦.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J].广东经济,2010,(1):26-3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形势;中国经济贸易;现状;对策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对外与对内的经济贸易发展一直在革新与转变,经济贸易体系也在随着市场机制而不断完善。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力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注入新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多变且复杂,使得中国经济贸易发展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精准分析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是促进中国经济贸易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提。本文围绕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以客观的视角探析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经济贸易新形势及其对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双重影响

1.有利影响

当前,纵观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形势,已经出现了一个国际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与现象。由于国际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世界各国经济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基于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联合体、合作体。在这一影响下,则有利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加快中国产品对外出售,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引入更多的外来经济资源,促进中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此外,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出现了自由化发展、交易方式网络化发展的现象。以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发展形势来分析,其主要特征就是世界各国对外国商品与服务的进口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的商品与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利好政策与环境。而在这一形势影响下,则有利于全球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各国的经济生产成本,增进全球福利。对于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而言,不仅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更有助于中国外资引资投资。而以交易方式网络化发展的形势来分析,交易方式网络化是全球信息技术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信息技术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交叉融合,传统的交易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贸易需求,互联网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主要媒介与纽带。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显然有利于转变中国传统的经济贸易交易方式,促进中国经济贸易方法的革新与完善。

2.不利影响

目前,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环境下,虽然一些积极因素有利于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仍然无法排除一些消极因素对中国经济贸易往来的不利影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形势下,各国逐渐成为了一个经济贸易合作体,在这一形势下,任何一个成员国发生金融危机,都会相互影响,进而波及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往往容易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爆发,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发生经济贸易发展困难,陷入经济发展困境,显然中国也不例外。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世界各国遭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逐渐减少,我国开始严格要求外国商品的进境标准,许多外国商品遭受到贸易限制,如肉类、海产类等农副产品。并且,中国作为新冠疫情的受难国之一,对外商品的出售与经贸往来也遭受到他国的限制。在这一形势下,中国经济贸易发展遭受国内、国外的双重困扰。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的合作体,一旦世界发生灾难,将互相影响。此外,由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出现了自由化、区域一体化的形势,在这一形势下,一旦出现一些不利因素,将会对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经济合作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中,以对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而言,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急剧升温,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遭受阻碍,中国对美的商品出售数量遭到制约,直接影响着对外经济质量的发展。并且,当前中美合资企业的不断增多,一旦发生贸易摩擦问题,将对我国的民营企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一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一些企业出现合作终止的现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企业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机制。

二、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

1.经济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经济贸易不稳定因素增多

就目前阶段而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较为复杂多变,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受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经济贸易对外与对内的不稳定因素。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现状而言,当今世界,世界各国虽然一直在加强经济贸易间的合作,但是整个世界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一些国家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不断地通过一些政策对中国施压,导致中国对外经济往来较为困难,面临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而以中国对内经济贸易而言,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国内中外合资、外商投资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利益因素的促使,难以避免中外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对中国整体的经济贸易发展造成阻碍,且存在着诸多不稳定的市场因素。尤其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贸易大环境下,中外合资企业明显遭受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多重影响,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过程中,频频发生经济合作、技术合作上的问题,不稳定因素较多且复杂多变。

2.中美经济贸易摩擦频发,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困难重重

近几年,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不断地寻求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而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美国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发。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困难重重,中国商品对外销售遭受到阻碍。从客观的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起因之一是美國希望在短期内尽快缩小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差异,保证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与主导地位。根据美国方面统计,在2017年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高达3757亿美元,而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贸易逆差一直以平均15%的速度上升。在这一形势下,美国不断地对中国经济贸易施加压力,影响着中国一系列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开展。除此之外,在中美经济贸易摩擦的环境下,一些国家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国际经济贸易局势复杂,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困难重重,需要克服的困难因素极多,并且世界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经济竞争的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国际经济贸易问题,对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增设阻碍。

3.中国经济贸易政策完善,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力变大

当前,虽然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出现困难与阻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一直在制定更多的经济贸易发展政策,致力于以和平、合作、公平、平等协商的原则去解决问题。在中国经济贸易体系的不断完善与革新下,我国已经陆续地制定出了多个经济贸易政策,加大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积极顺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通、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深度合作与共赢。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已经陆续解决了多个经济贸易发展困难,如生产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活力不高等问题。同时,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公平、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促进了中国与蒙古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家经济贸易合作,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力。

三、基于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措施

1.建立健全对外经济贸易机制,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法建设

中国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始终建立在相关管理体系支撑上,因此我国要从建立健全对外经济贸易机制,加快国际经济贸易法的建设与完善,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提供护盾与保障,避免国际经济贸易复杂因素对中国的影响。同时,借助国际经济贸易法,规范国际经济贸易市场上交易行为,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中掌握到更多的主动权,避免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受到损失。此外,面对诸如中美经济贸易摩擦的问题,中方可向美方展示友好的姿态,减少美国方面对中国的敌视,积极采取和平、公正、平等的方式进行问题协商,寻找符合中美利益共同发展的经济合作点,将法制体系引入到合作制度之中,使中外经济贸易合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法律化。与此同时,我国要借助国际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的优势,深化中拉、中非经济合作,彰显“一带一路”龙头实力,在贸易、投资、金融、农业、工业、科技、基础设施与交通等方面展开合作,携手共建世界命运共同体。

2.不断加大科技与人力要素的投入,加快我国产业的创新升级

国际经济贸易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要从产业的创新升级入手,加大科技与人力要素的投入,为中国产业注入生命力,保证中国经济贸易的稳定发展,鼓励我国科技型企业、制造型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出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与扶持政策,鼓励我国企业加大科技要素的投入,提高国内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通过研发高科技产品,增加中国自主创新水平,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的创新升级,以科技与制造领跑国际经济市场,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同时,我国要不断地寻求与世界各国的科技项目合作,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重点,立足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长远视角规划,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人才方面,要从教育入手,出台一些经济贸易人才培养的政策,鼓励我国高校积极培养国家所需的经济贸易人才,为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投入更多的人才要素,在国内建设一支稳固的经济人才队伍。

3.积极制定对外经济合作政策,不断开拓对外经济贸易市场

新形势下,为了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需要我国制定出更多的对外经济合作政策,不断开拓对外经济贸易市场,寻求更多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机会,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力。例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有意识地扶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借助中国企业打造中国品牌,促进中国产品、技术的对外贸易。同时,我国相关企业更要借助已有的经济贸易政策,积极开拓对外经济贸易市场,寻求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机会,拓宽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空间,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如积极借助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外企业寻求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建立起一批稳定的贸易伙伴,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注入长久生命力。此外,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在经济贸易管理机制中加入企业扶持计划,鼓励国内经济市场中大、中、小企业联合起来,走现代化经营的方式,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创新优化与调整,规范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体与参与者,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影响着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已经出现全球化一体化、自由发展化、交易方式网络化等趋势,受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复杂因素影响,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中美经济贸易摩擦频发、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力也在持续变大。结合着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健全对外经济贸易机制、不断加大科技与人力要素的投入、积极制定对外经济合作政策等措施,推动我国经济贸易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楠.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J].商情, 2019(4):28-29.

[2]戴龙.数字经济产业与数字贸易壁垒规制——现状、挑战及中国因应[J].财经问题研究,2020(8):40-47.

[3]杨宇,何则,刘毅.“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贸易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6):575-584.

[4]张小溪.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研究——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71-83.

[5]黄鑫.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以福耀集团为例[J].中国市场,2021(14):90-91,128.

[6]安晓宁,辛岭.中国与东南亚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潜力分析——基于“一带一路”倡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118-127.

[7]侯梦薇,万月,孙铭壕.“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基于贸易摩擦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9(5):122-125.

作者简介:李晋(2001.04- ),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十九大会议指出:要加强对于全球经济共同体的重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能够为国际经济贸易注入新的活力,并且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有关的平台,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开展国际经济贸易相关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基于网络环境的国际经济贸易已经成为了未来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将主要结合我国现有的政策提出国际经济贸易创新的有关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创新措施

引言: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创新和改变,互联网技术对于国际经济贸易市场来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关人员要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国际经济贸易变得更数字化,创新国际经济贸易的各项形式,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有关部门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做好国际经济贸易各环节的创新和改革,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开展贸易活动,实现互联网技术和国际经济贸易的有机融合。

1网络技术的现状

我国对于互联网技术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科学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近几年,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现在人们的出行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就可以,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转型和优化,这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创新改革的必然方向,各行业管理者要充分地了解到网络环境对于自身领域的重要价值,并结合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来实现行业的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2国际经济贸易的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趋势的不断显著,世界各国都在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国际经济贸易的革新,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经营形式已经难以符合现代人们的主要需求,积极地结合网络环境科学技术做好国际经济贸易的优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能够有效地打破语言、文化、地区等多方面的障碍,同时在现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网络化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减少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次数,降低疫情的传播,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节约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经营成本,保证整体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充分地优化网络环境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的优化是现在人们主要思考的内容,由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网络化的发展时间较短,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仍然有一定的问题。

首先,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无法亲眼看到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产品,会存在着质量无法保障的情况。一些企业抓住网络环境的漏洞,在产品宣传时存在着虚假宣传的行为,这些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国际经济贸易公信力,如果不能有效的对这类行为进行制止,长此以往,对网络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非常不利。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有关的国际经济贸易监管体制并不是特别的完善,部分企业钻了相关法律的空子,存在着非法国际经济贸易的行为,不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正常往来。除此之外,在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准入门槛大幅度的降低,这给有关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国际经济贸易监管不够深入为后续网络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网络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

3.1市场范围越来越广泛

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借助科学技术不断成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电子商务行业,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越来越繁荣。在电商平台出现之前,跨国交易比较的少见,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开展相应的国际交易,中小企业受地理、文化等各因素的影响,跨国交易并不常见。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跨国交易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广大

3.2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过程和手续,商品在交付给卖方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环节,这无疑增加了交易的成本。比如商品在交付过程中会涉及到关税,运费等各项内容,会使得最终的价格翻一翻,很多买方并不乐意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模式跨境电商主要利用B2B或B2C的模式来和客户开展相应的交易,简化了中间的环节,同时也能够控制相应的运费,降低交易的成本,使得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极大的保障国际贸易的效率。

3.3有效地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附加价值

通过互联网跨境电商平台能够有效地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并降低了商品自身的价值,使得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交往越来越频繁。对于同样价格的产品来说,如果其附加价值越多,企业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活动中,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更快捷的找到潜在用户,了解用户的喜好,利用大数据来筛选出对商品喜爱的用户,并将这些潜在用户转变成真实的用户,增加了更多的交易渠道,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4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再创新的措施分析

4.1使得分工更细化,拓宽贸易市场

在网络背景下,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有效的拓展商品的销售形式,而且也使得销售活动更具有专业性。对于国际经营贸易的有关人员来说,要充分地学习互联网技术,可以学习一下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经验,从成功的电子商务平台中总结如何做好跨境电商平台的管理工作。

4.2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国际经济贸易依托互联网形式进行转型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充分的考虑网络环境情况。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对国际经济贸易网络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充分的保障国际贸易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监督,提高有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其次,国家还需要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为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保護作用。近几年来,网络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每个国家急需解决的难题,在网络安全中要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工作,严防关键信息的泄露,有关企业需要不断的完善网络设备,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从而更好地保障国际经济贸易平台的稳步发展。

4.3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国家要加强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视度,建立相关的跨境电商产业基地,有效地保障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涵盖了进出口关税、国际运输、保险等各方面的内容,有关企业要对整体的流程有全方面的认识并保障各流程的规范性。其次,当地政府要积极的扶持跨境电商基地建设,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通过国际贸易中制造、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各环节的优化和转型,公司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够极大的保障产品自身的质量,维护更多消费者的利益。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与各高校开展合作,在高校中要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进行扩招,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结合时代对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的主要需求,做好教学培养计划的调整,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有关的管理技巧。相关企业可以高校邀请教授进行员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员工对国际经济贸易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相关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做好自身工作的革新。政府加强对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力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实现国际经济贸易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4.4设置有关的国际交易税收制度

政府应该充分的考虑到电子商务交易征税的难题,为国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设置专门的税收制度,并且将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国际经济贸易税和传统的税分隔开来,国家也需要成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开展收款。其次,相关的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各企业的监督,防止偷税漏税情况的出现,更好地维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结束语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行业的转型和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为国际经济贸易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贸易公司加入到行业建设中,我国政府也需要对此开展密切的关注,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有关的税收制度进行完善,鼓励相关企业对互联网技术与国际经济贸易有机融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反思,并做好各项技术的创新,实现我国国际经济贸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朱楠.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再创新[J] .中外企业家,2020.4 (11): 97

[2]田琦.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再创新[J] .现代企业,2019.10 ( 10): 115-116

[3]李歡,谭芳.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 (02): 97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全球经济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正式涌入我国。然而,我国经济在同国际经济接轨的适应期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东南沿海等中小企业而言,是一次毁灭性打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加入国际竞争,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这有赖于我国制定和选择正确的对外贸易战略。可以说,发展国际贸易,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压力和竞争,而如何把握时代给予的机会,把握国际经济的发展机遇,这也完全依托于我国对对外贸易战略的正确选择。

我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经济一直呈跨越式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步伐在不断加大、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贸易战略也在不断地调整。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经济要想在国际经济贸易当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战略:

一、调整出口贸易结构

目前,我国出口仍然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之一,长期的贸易顺差背后却并不容我们乐观,通过分析我们的出口贸易结构不难发现,我国的出口商品往往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生产出的商品,劳动附加值低下,我国长期的贸易出口额是通过数量取胜,这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的贸易结构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出口贸易结构若不能及时得到扭转,我国的经济就会陷入发展瓶颈,甚至到最后会出现贸易逆差。因此,及时调整出口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向发达国家看齐,将知识价值转嫁到产品的价值当中去,这也将会是我国今后出口的方向之一。

二、扩大并优化进口结构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经济落伍与时代发展潮流,而为了赶超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就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国外产品的进口,这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实际上,一个产品从设计、加工、生产再到最终销售,产品上的附加值是通过一道道工序加工生产并附加上去的,我国若能够以开放的姿态欢迎这些产品,并保持学习的态度,从这些产品身上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技术,这无疑不是一件好的事情。除此之外,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内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国内的同类产品产生一定的打击,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会刺激我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不断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因此,进口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我国本土经济,但是,我们也应当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进口商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带来压力,刺激他们优化产品,进而让来百姓用上高性价比的好商品,享受到高性价比的优质服务,并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实施对外贸易战略化升级

通过分析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不难发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额的增长仍然主要是依赖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无疑限制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陷入瓶颈。而为了有效扭转上述颓势,笔者认为,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加大对我国高新技术的扶持力度,通过增设科研基金,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实际上,我们不应当盲目悲观,我国也有个别的土生土长的高科技企业,例如我国的中兴公司以及华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企业的产品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它们的科技性含量很高,它们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性价比深受国外人民的喜爱。若我国可以形成一个以点带面的联动机制,让这些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去扶持一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那么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就是要依靠我们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作为市场经济调控“看不见的手”,若能通过财政扶持或者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那么可以预见,我国经济必然有着一个光明的未来。

四、结束语

出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加入国际经济贸易既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我国出口额虽然一直位列世界前三,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出口结构处于劣势的这样一个实际情况,在对我国出口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的前提之下,如何发展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如何选择对外贸易战略,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总结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他人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出口结构、优化进口结构以及实施我国企业的战略化升级等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与比较优势陷阱[J].国际贸易,2010.

[2]于蕾.关于我国贸易战略调整的探讨[J],国际商务,2012.

[3]刘恒,陈涛.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反思[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

作者简介:陈诗画(1992- ),女,江苏南通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贸易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效率;经济增长;贸易;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

一、引言

中国在扩大开放、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贸易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在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中,由于环境标准差异,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对外贸易为发达国家承担了高额的环境成本,即通过专业生产并出口污染品以满足发达国家对该商品的消费需求,而将大量的污染留在了发展中国家。因此,如何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尽量降低贸易对一国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在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的研究方面,Grossman和Krueger最早通过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区提出了贸易的环境影响,即贸易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一国环境产生影响。此后,部分学者又引入了法规效应和收入效应等,认为贸易对环境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上述效应的总和;研究同时还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呈现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即环境污染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阶段之后,环境污染水平会由于收入水平的上升和公众环境需求的上升而出现下降趋势。上述理论提出后,众多学者分不同污染物、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样本检验了EKC曲线的存在性,并实证检验了贸易的环境影响,然而鲜有研究考虑环境效率这一反映一国环境绩效的指标与贸易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那么,贸易是否有助于提高一国的环境效率?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是否呈现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工业污染是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故本研究以中国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1992-2014年中国各省份工业环境效率,实证检验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入分析环保投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相对于已有关于中国区域环境效率问题的研究(Watanabe and Tanaka,2007;Bian and Yang,2010;Guo et al., 2011;Wang et al., 2013;杨俊,2010;袁鹏,2011),本研究的創新之处主要在于:(1)首次通过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实证测算了中国各省份的工业环境效率,有效避免了以往采用两阶段分析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问题时存在的“非现实”假设问题;(2)通过研究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从环境效率角度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丰富了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领域的相关研究;(3)将对单一污染物的研究扩展到了环境绩效这一相对综合性的指标(综合考察了中国工业的多种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固体废物、COD和SO2)。传统研究在考察贸易、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时大多采用单一污染物,造成了不同污染物选择所导致的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影响对于变量长期关系的把握,而通过构建综合的环境效率指标,将投入、期望产出及不同类型的非期望产出纳入模型中,有利于获得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绩效之间的稳定关系。

全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测度,包括环境效率测度模型和测算结果;第三部分是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及EKC检验,实证检验贸易、经济增长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他因素如环保投入、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第四部分是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二、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测度

最早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因存在着非期望产出干扰环境效率数值的问题,在修正干扰因素的过程中,产生了几种比较著名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投入法、倒数转换法、转换向量法、方向性距离函数法、SBM模型法。投入法和倒数转换法其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实际的生产过程,不能反映生产过程实质,因此其计算结果是有偏的;转换向量法在放松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则有可能造成线性规划无解;而方向性距离函数法由于较好地解决了非期望产出的效率评价问题,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Fre et al.(1989)首次将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非参数设定下的距离函数衡量,并将污染物视为生产过程的一种产出,通过对期望产出施加强可处置性及非期望产出施加弱可处置性,建立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EPI)。

在Fre et al(1989)所提出的距离函数模型及Selden and Song(1994)、Grossman and Krueger(1995)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基础上,众多学者采用两阶段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研究了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和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然而正如Simar and Wilson(2011)批评时指出的那样,在使用传统的距离函数模型进行两阶段分析时需做出众多假定,但经济数据却大多不能满足这些假定。因此,Simar and Vanhems(2012)在Cazals et al.(2002)、Daraio and Simar(2005)提出的概率生产函数基础上,对Fre and Grosskopf’s(2004)所提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进行了扩展,首次提出了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及其非参数估计(对方向距离函数施加的条件为能够影响生产过程的其他因素),将非期望产出纳入模型以反映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从而在采用两阶段分析衡量经济增长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时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非现实”假设问题(Simar and Wilson,2007, 2011)。因此,本文采用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1992-2014年间中国各省份的环境效率值。

(一)地区环境效率测度模型

1.方向性距离函数

根据Fare(2004)的研究,对方向性距离函数作出如下定义:用P(x)表示要素投入,x∈R+N ,u表示非期望产出,u∈R+K,v表示期望产出,v∈R+M,并假设产出集是封闭的,要素投入可以自由使用。在满足下述条件时,P(x)为环境产出集:(1)(v,u)∈P(x),且0θ1,(θv, θu)∈P(x)(产出的弱可处置性);(2)(v,u)∈P(x),u=0,同时得到v=0(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零联合性)。弱可处置性假设认为非期望产出的减少是有成本的,因此要想减少非期望产出必须同时减少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为期望产出的副产品;零联合性假设认为要使得非期望产出降为零,除非不生产期望产出,两者的关联点仅在零点。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环境产出集可以被表示為:

(二)数据及变量选取

与其他相关文献类似,为衡量1992-2014年中国各省份①的工业环境效率,本文采用两种投入:劳动力和资本,其中,劳动力采用各省份工业企业年均从业人数,资本则采用张军(2004)永续盘存法估计得到的地区物质资本存量(1952年=100)。期望产出为各地区工业总产值(为消除价格因素影响,按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进行折算,1990年=100),非期望产出为各省份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外部控制变量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消除价格因素影响,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进行折算,1990年=100)。以上数据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中国环境年鉴》。

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镉、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硫化物、COD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纯重量的加总,单位为吨;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则为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的加总,单位为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冶炼矿渣、粉煤灰、炉渣、煤矿石、化工废渣、尾矿、放射性废渣等废物总量,单位为吨。

表1为所采用变量的相关描述性统计,从中可以看出本文所分析的29个省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三)测度结果

本文分别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公式4)和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公式14)测算了1992-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直辖市的工业环境效率值。分地区的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采用传统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的中国三大地区环境效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并未趋于收敛(a图),而采用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的中国三大地区环境效率则呈现稳中略有上升的趋势,且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在减小并趋于收敛(b图),这一点与杨俊(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东部地区各省份的平均环境效率要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三、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及EKC检验

(一)计量模型

由于被解释变量被限制在(0,1]之间,如果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会给参数估计带来严重有偏和不一致,为此,本文采用Tobit回归分析。Tobit回归分析是因变量受限模型的一种,当被解释变量为断尾(Truncated)或截取(Censored)时采用。标准Tobit模型如公式(15)所示:

Y*i=Xiβ+εi

Yi=Y*iifY*i0

Yi=0ifY*i0(15)

其中,Y*i为潜变量(latent dependent variable),Yi为观察到的被解释变量,Xi为解释变量,β为相关系数,εi为独立的且εi~N(0,σ),Y*i~N(Xiβ,σ)。

基于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分析框架,本文以基于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得出的环境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以下Tobit回归模型:

EEit=β0+β1GDPPCit+β2GDPPC2it+β3GDPPC3it+β4TRADEit+β5ENVIRit+β6INDUSit+β7POPDit+εit(16)

其中,i和t分别代表省份及年份。本研究的时间区间为1992-2014年,共29个省份,667个观测值。变量所采用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库。

GDPPC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研究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探究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与已有研究类似(He, 2008;Diao et al., 2009;Brajer et al.,2011),本文采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C(未经说明GDPPC均为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值,1990年=100)衡量地区经济增长,GDPPC2、GDPPC3分别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方项和立方项。按照EKC理论,通过回归系数可以判定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果β1>0(β1<0)且β2=0、β3=0,则两者存在单调递增(递减)关系;如果β1>0且β2<0(β2>0)、β3=0,存在倒U型(U型)曲线关系;如果β1>0且β2<0、β3>0,存在N型曲线关系;如果β1<0且β2>0、β3<0,存在倒N型曲线关系。

TRADE为贸易开放度,其计算公式为:(出口额+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用以反映贸易对环境效率的影响。Grossman(1993)在其开创性研究中将贸易的环境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取决于这三种效应的总和,其中技术效应主要来源于外国生产者的技术转移和贸易自由化引起收入水平提高所导致的技术进步。后续关于贸易的环境影响实证研究一般有两种结论:一种认为贸易有益于环境的改善,其原因在于贸易能够促进一国经济增长从而改善环境,有利于清洁技术在国际上的扩散;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贸易不利于环境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容易在国际分工中更多承担“污染品”的生产,从而不利于本国的环境。其中,对中国的贸易与环境效率的实证研究方面,杨俊等(2010)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与环境效率显著负相关,而其他一些研究却显示贸易依存度对环境效率的影响较小;王兵等(2010)基于区域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FDI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环境效率;而涂正革(2008)利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参考上述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预期TRADE系数方向不定。

ENVIR为环保治理投入力度,采用工业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地区如果环保治理投入力度越大,在其他投入和期望产出相同的条件下会具有更高的环境效率,反之,则环境效率相对较低。故本文预期该变量系数值为正。

INDUS为产业结构,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关于产业结构与环境效率的研究有两类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三产业而言,对环境的污染最为突出,且中国近年来的工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点,因此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越高,则环境效率越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推动作用会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出现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高,环境效率越高的情形。因此,本文预期该变量系数方向不定。

POPD为人口密度,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衡量。关于人口密度对环境的影响也具有不同的研究结论:一种观点认为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其面临的环境压力越大,人口密度是導致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Cropper and Griffith, 1994);另有观点认为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其自身对环境保护更加关注,而人口较为稀少的地区则对环境的关注相对较少(Selden and Song, 1994)。因此,本文预期该变量系数方向不定。

解释变量的相关描述性统计见表2。从表2可见,不同地区的数据呈现较大差异。从均值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贸易开放度、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及人口密度均要高于中部、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环保投入力度要相对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二)全国及区域EKC检验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了估计检验,结果见表3。通过模型1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模型中的GDPPC三次项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意味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并非呈现N型(倒N型)曲线关系,故删去不显著的GDPPC三次项,再次进行回归并检验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的U型(倒U型)关系。从模型2回归结果可以看出,GDPPC及其平方项系数的显著性明显上升,且回归方程中的大多数自变量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选定模型2为最终估计结果。控制其他变量,环境效率(EE)与经济增长(GDPPC)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EE=00000302GDPPC-684e-10GDPPC2

由此关系式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和环境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效率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处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C)经计算为221万元。笔者认为这一点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并不冲突。EKC理论认为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曲线,污染水平会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本文测算得出的拐点值为环境效率的转折点,即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达拐点处前环境效率为上升趋势,经过拐点处后环境效率则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超过拐点处后,环境监管成本上升,污染物的减排难度进一步加大,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拐点并不矛盾。对比各省份的人均GDP数据可以发现,2003年以前各省份的人均GDP均未超过拐点值,总体而言中国尚未到达环境效率的转折点,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即环境效率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的阶段,但这一乐观情况很快将会改变。2012年已有10个省份、直辖市的人均GDP超过了拐点值,即进入环境效率随经济增长而下降的阶段。

为探究EKC是否存在地区差异,并检验本文估计所采用模型的稳健性,我们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回归检验了经济增长、贸易等其他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见表3中的模型3、模型4和模型5。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分区域的EKC检验仍然支持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差异之处在于各区域其拐点处的人均GDP有所不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拐点处人均GDP依次为182、271和202万元,中部地区的拐点值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一结论与袁鹏(2011)的结论一致;2014年,东部地区除河北、海南外,其他东部地区省份、直辖市人均GDP均已超过拐点值;中部和西部省份人均GDP均未超过拐点值。

EKC的区域差异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环境监管方面的差异均有关联,即区域间样本存在异质性问题。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值依次为45%、52%和49%;1992-2014年间,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上升幅度最大,平均上升幅度为27%,西部地区为25%,东部地区则为07%,甚至有6个省份的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各省份均为上升态势。从2014年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差异不大,然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度量)却差异巨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西部地区。因此,EKC拐点值的区域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所处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有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已进入工业化发展后期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则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或初期阶段。已有研究显示,工业化程度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环境监管力度越高,因此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污染物进一步减排的空间和难度也会加大,拐点也相应出现的较早,而中、西部地区则因为较晚完成工业化进程,并且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东部地区成熟的治污经验,从而推迟拐点的出现。

(三) 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分析

本文同时考察了除经济增长外影响环境效率的其他因素,并分东、中、西部地区考察了地区差异,回归结果见表3。

贸易开放度(TRADE)对环境效率的回归系数在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即对外贸易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东部地区,而在人均收入和贸易开放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该系数显著为负,贸易对环境效率的负面影响则要大于其正面影响。贸易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可以分为收入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收入效应指由于贸易导致的收入提高从而对环境效率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贸易通过收入提高增加了政府用于污染治理支出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贸易通过提高收入增加了公众对于清洁环境的需求;结构效应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在污染品和清洁品的生产方面分工不同,专业生产污染品的国家与专业生产清洁品的国家必然在环境效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从而体现为贸易结构差异对一国环境效率的影响;技术效应指由于国际贸易导致的生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和扩散,其中包含污染品生产技术转移,这主要是由于国家间环境标准差异而导致的污染品生产转移所引起的。从实证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贸易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在不同省份是不同的,在经济发达、贸易依存度高的东部地区,贸易通过增加收入、促进清洁技术的扩散有力地推动了环境效率的提高,而在贸易依存度较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贸易不利于环境效率的提高,这主要跟一些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速度较缓、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依赖较重有关。然而,中、西部地区省份其环境效率提高的空间和潜力相对高于东部地区,因此在提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同时,应重点注意降低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依赖性,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引进外资投资于清洁产品领域,扩大清洁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环保治理投入力度(ENVIR)对环境效率的回归系数在全国范围和东、中、西部地区均为负值,即环保治理投入力度越大环境效率反而越低,与预期不符,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目前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属于“末端治理”而不是“源头治理”。末端治理相对于源头治理而言,投入高,费用大,且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另外,通过比较发现,除海南省外,各省份2014年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与1992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高的省份为北京、吉林、黑龙江、河南、四川,下降幅度为90%以上。各级政府应在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的同时,逐步改变“末端治理”的治污模式,加大从源头进行工业生产的污染控制,加快循环经济建设,积极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产业结构(INDUS)对环境效率的回归系数在全国范围和东、中、西部地区均为正值,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高,工业环境效率越高,即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对环境效率产生的正面效应大于其负面影响,从而出现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越高,工业环境效率越高的情形。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而东部地区则有下降趋势,因此中、西部地区应该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注意引入清洁生产技术,避免以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提高工业环境效率。

人口密度(POPD)对环境效率的回归系数在全国范围为负值,即总体而言,人口密度越高则环境效率越低。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尤其是西部地区,该变量系数显著为负,主要是由于公众对环境的关注相对较少,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具有更高的环境压力。因此,在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市,应进一步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在地区和城市的产业布局及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使得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能在提供经济、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不打破生態系统平衡;应加强环保宣传,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在环保审批方面,应严格限制能够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的企业,加强环保监督。

四、结论

本文首先采用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外生因素,以劳动力和资本为投入要素,以工业总产值为期望产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量、COD和SO2为非期望产出,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1992-2014年间的工业环境效率,然后进一步利用Tobit模型回归检验了EKC理论,分析了贸易、环保治理力度、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等影响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因素,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地区间的差异逐年减小并趋于收敛,东部地区的平均环境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2)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关系在全国范围和地区范围内均成立,即环境效率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超过拐点之后环境效率下降,环境监管的成本上升。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大部分省份仍未到达拐点;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均已超过拐点,而中、西部地区尚未到达拐点,这一结论与传统EKC的检验并不冲突。(3)对外贸易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在人均收入较高的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贸易对环境效率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正面影响;环保治理投入力度越大,工业环境效率反而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对工业污染高投入且效果较差的“末端治理”所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高,则工业环境效率越高,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对环境效率产生的正面效应大于其负面影响;人口密度对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总体上为负,高人口密度反而不利于环境效率的提高。

上述结论表明,中国如果想“又快又好”的发展经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清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避免过早落入环境效率的下降通道。(1)各地政府应充分利用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及环境产生的正面影响,调整产业布局,尽量降低对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依赖性。中西部地区虽然尚未到达拐点,但应注意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引导资金投资于清洁产品领域,严格限制能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企业,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2)应充分重视“源头治理”,逐步改变以往“末端治理”模式,加快循环经济建设,积极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并进一步加大环保治理投资力度。(3)在人口密度较高的省市应进一步健全环境管理体系,从生态平衡的视角进行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尽量降低人口密度过高带来的环境压力。

注释:

①在分析中,将中国内地分成三大地区:西部(包括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重庆),中部(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东部(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西藏和重庆由于缺少数据而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参考文献:

[1]Watanabe,M.,Tanaka,K. Efficiency Analysis of Chinese Industry: 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Energy Policy,2007(35):6323-6331.

[2]Bian,Y.,Yang,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fficiency Analysis of Provinces in China: A DEA Approach Based on Shannon′s Entropy[J].Energy Policy,2010(38):1909-1917.

[3]Guo,X.D.,Zhu,L.,Fan,X.,Xie,B.C.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Reductions i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ese Province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EA[J].Energy Policy,2011(39):2352-2360.

[4]Wang K.,Yu,S.,Zhang,W. China′s Region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 DEA Window Analysis Based Dynamic Evaluation[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13(58):1117-1127.

[5]楊俊,邵汉华,胡军. 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49-55.

[6]袁鹏,程施.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2):79-88.

[7]Fre,R.,Grosskopf,S.,Lovell,C.A.K.,Pasurka,C. Multilater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When Some Outputs are Undesirabl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9(71):90-98.

[8]Selden,T.,Song,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Is There a Kuznets Curve for Air Pollution Emissio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7):147-162.

[9]Grossman,G.M.,Krueger,A.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33):353-377.

[10]Simar,L.,Wilson,P.W. Two-stage DEA: Caveat Emptor[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11(36):205-218.

[11]Simar,L.,Vanhems,A. Probabilistic Characterization of Directional Distances and Their Robust Version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12(166):342-354.

[12]Cazals,C.,Florens,J.P.,Simar,L. Nonparametric Frontier Estimation: a Robust Approach[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2(106):1-25.

[13]Daraio,C.,Simar,L. Introducing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5(24):93-121.

[14]Fre,R.,Grosskopf,S.,Hernandez-Sanch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 Index Number Approach[J].Resource & Energy Economics,2004(26):343-352.

[15]Simar,L.,Wilson,P.W.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in Two-stage,Semiparametric Models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7(136):31-64.

[16]Chung,Y.H.,Fre,R.,Grosskopf,S. 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 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7(51):229-240.

[17]Daraio,C.,Simar,L. A Robust Nonparametric Approach to Evaluate and Explain 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5):516-542.

[18]Daraio,C.,Simar,L. Conditional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for Convex and Nonconvex Technologies: a Unifying Approach[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7(28):13-32.

[19]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经济研究,2004(10):35-44.

[20]He,J. China′s Industrial SO2 Emissions and its Economic Determinants: EKC′s Reduced vs. Structural Model and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14):227-262.

[21]Diao,X.D.,Zeng,S.X.,Tam,C.M.,Tam,V.W.Y. EKC Analysis for Studying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 Case Study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9(17):541-548.

[22]Brajer,V.,Mead,R.W.,Xiao,F. Searching for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 China′s Air Pollu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1(22):383-397.

[23]Grossman,Gene M. and Krueger,Alan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M].The Mexico-U.S. Free Trade Agreement,Garber,Peter M.,ed.,Cambridge and London: MIT Press,1993:13-56.

[24]王兵,吳延瑞,颜鹏飞.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5):95-109.

[25]涂正革. 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2):93-105.

[26]Cropper M.,Griffith C. The Interac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250-254.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economic growth; trade; condition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责任编辑:张曦)

上一篇:服务贸易论文下一篇:商务口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