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环境论文范文

2023-09-17

贸易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际贸易;环境问题;影响

一、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的关系

1、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的提出

由于生产涉及环境,因此贸易与环境有关,这是早就存在的客观事实。但国际社会对环境与贸易之间关系的关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发展观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绿色浪潮的发展为背景的。

然而,由于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措施中往往利用贸易手段,所以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国际贸易。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影响称为“绿色壁垒”。

现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引导商品生产和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这些规范部被大量地滥用。一些国家借保护环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主要有:

——环境标准对出口商具有隐含的歧视性;

——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环保标淮;

——专门针对出口国家或商品制定环境条例;

——制订超出国际公认标准要求的环保标准;

2、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的内涵

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方面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国际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没有必要在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二者对人类的生存和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都是必不可少的。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是基于现行国际贸易政策与环保政策的冲突。

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是国际经济秩序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表现。

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或冲突放到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个大背景上加以考察,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种矛盾往往与其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差距和利益冲突紧密相连。

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发达国家的双重标准和环境壁垒。

二、国际上关于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的状况分析

1、影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规则

对于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当今世界主要有两股力量,即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和WTO。尽管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制订的环保措施都对国际贸易有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还有自愿性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规定和重要的区域性标准如欧盟的标准。

以上这些规则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进行和发展。

2、环境规则对跨国融资的影响

环境规则对跨国投融资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国严格的环境规则将导致企业投资于其他国,使未达到这些标准的企业或产业转移,可能对他国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严格的环境政策也可能促使跨国企业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动,从而产生正面影响。

3、国际贸易中环境规则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也在不断发展。

——《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签订;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发展;

——与环境有关的技术壁垒(TBT)的发展。

通过对国际上环境与国际贸易主要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日益增多,涉及的范围也逐渐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扩展。

由于各国贸易特点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较容易受到来自国际上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环境规则影响。

由于技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容易在现在和将来的环境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处理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规则对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重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中国的工业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国外需求是最终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规则对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按环境规则要求进行结构调整

——增加环保投资,发展环保产业是大趋势

——技术进步产生了对环境有利的趋势

——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纺织业、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的兴起。

1、新的发展观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等观念更新了人们的认识,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

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还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国际贸易中有关环境规则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重要的出口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环境壁垒的挑战,其影响涉及出口产品本身和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

——农产品和食品出口

——机电产品出口

——其他商品出口

——服务贸易——生态标志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包装规定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必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在动态的全球化进程中把握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来研究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泊溪《环境与国际贸易》

[2]连晓霞《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

作者简介:周欣(1992-),女,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经济学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贸易环境论文范文第2篇

[提要]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企业应该调整自己的财务目标使自己的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现代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一致性;冲突

[作者简介]刘兴贺(1985—),男,江西农业大学09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徐丽凌(1986—),女,江西农业大学09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高慧(1989—),女,江西农业大学09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胡艳容(1988—),女,江西农业大学10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曹光四(1964—),男,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江西南昌330045)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概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一系列资金运作的准绳,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种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主要有: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等。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企业没有主动权,只求能够完成国家的任务,所以大部分企业是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产权关系的明确,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目标开始转向利润最大化。

美国学者Arthur J.Keown在1996年版的《现代财务管理基础》中提出“财务管理与经济价值或财务的保值增值有关,是有关创造财务的决策”。可口可乐公司在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只为一个原因而生存,那就是不断地将股东价值最大化”。Georgia-Pacific公司在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永远是创造新的价值和增加股东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证券市场发达的美国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大,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也开始在我国盛行。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企业的总价值可以用股票市场价值总额来代表。这个目标完全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推出来的,从单个企业角度来说是比较合理的目标。因为它强调了在企业价值增长过程中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现今,大多学者都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符合当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该满足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行,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联合国也是推动企业发挥社会责任的重要机构。新一届秘书长安南上台后,联合国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从国家主权的维护更多地转向了公民权利的维护。鉴于全球化的脆弱性和国际间越拉越大的差距,鉴于国家内部的差距也在拉大以及财富的分配不公和不平等,特别是鉴于某些企业不合理的发展对世界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安南向国际商界领袖提出了挑战,那就是呼吁企业约束自己自私的牟利行为,并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约瑟夫·M·麦克格尔(Joseph M.McGuire,196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意味着企业不仅仅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对社会负有超过这些义务的某些责任”。随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1991)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而卡罗尔(Archie B.Carroll)根据众专家学者的研究概括出来的定义可以说是西方的典范,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其内容是:(1)企业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2)绝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3)企业应支持结社自由,承认劳资双方就工资等问题谈判的权力;(4)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5)有效禁止童工;(6)杜绝任何在用工和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7)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8)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9)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目前,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初步取得了共识,即一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要在对所有者负责、追求利润目标的同时,还要对员工、用户、伙伴、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负责,对自然环境及子孙后代负责,追求可持续发展。

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展现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虽然消耗了部分经济利益,但是企业的行为向社会展现了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因为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目标才会被员工所认同,产品才能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企业也才会被社会所认可。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能够创造一个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可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广告效应。在企业的营销管理过程中,为产品做广告宣传是扩大销售的必要手段,广告费用也成为了企业经营中一笔较大的支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往往以企业的名义直接出资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如教育、扶贫、慈善事业等等。这样企业在广泛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扩大了企业的声誉。而企业的这种公益行为,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社会的认可,赢得更高的评价,获得比单纯的媒体广告宣传更高的效益。

3.法律强制下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此外,还有《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法》等等都对企业责任有一定的规范。因此,从法律的角度说,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目标是相契合的,企业只有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够长期生存发展,以实现企业营利的财务目标。

4.市场经济体系下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主要取决于市场上的自由竞争程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要想从竞争中获得利益,不仅仅依靠于企业自身的产品服务,还需要得到消费者、社会的认可。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可,最终必然会被社会和消费者所遗弃,难以持续经营。而企业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虽然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赢得了社会,赢得了消费者,增加了企业的声誉,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冲突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企业过分强调一方面都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的生存。

1.片面追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损害相关者利益,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企业的发展到高级阶段是服务社会及承担社会责任,多少年前的松下幸之助就有的观点,而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却在不断地丧失或沦丧。苏丹红、大头婴奶粉、药品问题、三聚氰胺、疫苗事件、养生紫砂锅、丰田召回事件,从食品、药品到生活用品,一步步都在拷问着现代企业的良知。从丰田召回事故来看,便是股东权益在追求节约成本和对消费者负责任两件事情之间没有做好选择,其事态发展也充分证明为了追求股东利益,放弃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最终丧失的还是股东权益。

企业没有权衡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利害关系,势必会“两面受罪”。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均衡,是一切社会关系进入良性状态的基本前提。如果不均衡,大到一个国际组织,小到一个企业组织,都会逐渐出现破坏性的变化。企业有权利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同时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对消费者、员工、社会团体、生态环境等的责任。

2.忽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弱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企业是一种社会存在,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义务,企业具有双重身份,是“经济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但是企业从本质来讲更是一种经济组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最重要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一,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一个企业得以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一味履行社会责任,忽视利润的追求,企业就会迷失方向,造成财务危机,无法生存和发展,更别谈履行社会责任了。

这种冲突性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表现尤为突出。因为此时的企业正处在创业时期,自我生存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加上资金短缺、支出巨大、人才匮乏以及产品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使企业尚不具备承担较多社会责任的能力。这时如果对企业提出过高的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很可能会给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就意味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耗费企业稀缺的资源,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与那些不考虑承担社会责任的竞争对手相比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由此导致的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好,其财务业绩却越差,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最大限度的得到实现,甚至无法实现。

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考虑社会利益,并不意味着就由此否定了企业价值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以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而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乃至全社会必将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信誉等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相契合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并不会排斥企业追求正当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很多承担了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甚至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收益。

五、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的协调

1.相关部分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然要支付现实成本,所以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从战略角度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应合理使用国际通用并符合本国国情的法规约束准则。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法等,具体的质量标准近3000个,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法规和标准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交叉冲突,同时又不全面,使得法律中存在漏洞,这些漏洞给了违法企业可乘之机,消减了法律的惩处力度。

2.加强宣传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企业公民”意识。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单元,应该像公民个人一样,成为对社会发展负有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公民”。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种负担,只要有可能避免,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地逃避。如果被动地承担责任,则缺少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形成鼓励和倡导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在这种氛围下真正认识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一种负担,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自身创造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3.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一些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倡导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体系,甚至有不少欧美国家开始实施包括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在内的社会责任标准认证。SA8000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而且将企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联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有着制度上不同,应当深入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条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和评价体系,不仅要把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纳入到对企业的评价体系中,同时也纳入到对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中去,借鉴国外企业评价体系先进经验,构建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宁永志.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协调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1).

[2]付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0.

[3]高娟.基于社会责任理论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析[J].商业时代,2010,(9).

[4]夏丽.试论财务管理目标[J]. 2010,(1).

[5]王笑笑,高峰.企业社会责任观的]进与发展[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苏亚民,翟华云.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上官涛]

贸易环境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采用1990~2010年江苏省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江苏省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出口贸易的增长,污染物排放呈总体上升趋势,同时深入研究出口产品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即工业制成品出口量的增加极大程度上加剧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出口贸易;环境污染

1引言

多年以来,出口贸易一直是推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江苏的出口贸易总额逐年高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显著提高。其出口贸易总额从1990年的29.44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705.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近29.05%。在实现对外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江苏省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环境质量变化问题。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上升,从1990年到2010年,废气排放总量从5047亿m3上升到31212.9亿m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也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2234万吨上升至2010年的906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则变化不太显著,废水排放量基本保持在20亿吨以上。经济的增长往往会带来环境的恶化,然而,经济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如果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有负面影响,那么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是否会对环境污染也造成影响?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2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出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寻求解决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办法。Copeland和Taylor实证认为贸易发展将会导致更多的污染排放。Grossman与Krueger(1991)最早将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建立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Chichilnisky(1994)认为,在自然资源的产权界定和环境规制方面,南方国家比北方国家会更宽松,贸易自由化将导致南方国家更专业化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当产品规模扩大后,环境会进一步恶化。Esty和Geradin指出,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环境避难所,这是因为某些国家实施的低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措施对该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能起到推进作用。vanBeers和vandenBergh(1996)侧重于从方法论角度评论贸易和环境外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Antweiler等人(2001)运用回归方法进行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此外,Ederington和Minier(2003)以及Winters(2004)等学者都各自对贸易和环境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张梅认为经济增长、自由贸易的进一步会扩大导致环境恶化。李慕菡等(2005)通过对相关产业进出口和污染情况的分析,得出了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环境转移客观存在的结论。叶继革、余道先(2007)用统计性描述方法从更加微观的层面上分析了具体行业出口量的扩大对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党玉婷、万能(2007)等人对我国1994-2003年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的进出口易从总体上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但是,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贸易增长对环境污染造成负面影响。李秀香等分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出口增长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出口增长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张连众等利用31个省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明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陈红蕾、陈秋峰(2007)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以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对我国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普遍认为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联系。基于此,在一个相对具体的区域内,在相对稳定的经济和政策条件下,研究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更符合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为一个地区的经济良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选取了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出口贸易及贸易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得出若干有助于推进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结论。

3实证分析

3.1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江苏1990-2010年江苏出口总额(其中包括2000-2010年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借助Eviews6软件,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贸易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

3.2指标选择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三废”即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气排放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3个指标度量环境污染程度。出口总额作为出口贸易指标,并且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选取初级产品出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作为指标分析产品贸易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3.3数据采集

本文所选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等。具体如表1、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阶差分以后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环境污染存在相关关系,一阶差分后,初级产品与环境污染存在负相关关系,工业制成品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认为贸易结构中,相较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加更能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3.6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是分析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协整分析的结果反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需要进一步验证。考虑到经济中通常出现的时滞效应,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本文将对滞后各期的X与Y1、Y2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列入表7内。

表7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

原假设滞后阶数F值P值结论Y1不是X的Granger原因29.555410.0024不拒绝X不是Y1的Granger原因20.426470.6610拒绝Y2不是X的Granger原因34.604310.0254不拒绝X不是Y2的Granger原因30.683350.5805不拒绝Y3不是X的Granger原因22.306510.1362不拒绝X不是Y3的Granger原因22.361070.1307不拒绝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二期的情况下,拒绝X不是Y1的Granger原因,即X是Y1的格兰杰原因。其余情况下,均接受原假设。这就说明,江苏出口总额的变化是导致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的原因,而出口总额变化不会导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究其原因,笔者猜测可能与所选分析数据较少,导致无法得出结论有关。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出口总额和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排放指标分析,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出口贸易的增长会加剧环境污染。以江苏为例,随着出口贸易的逐年增长,贸易规模的扩大,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江苏省的环境污染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而,控制贸易的规模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一味地扩大贸易规模,意味着扩大生产,增加污染,因此企业须制定全年生产计划,不能因盲目追求利润而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政府也应发挥作用,指导企业安排生产,不能只关注GDP数量而忽视GDP质量。

第二,出口贸易结构会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由于在初步的回归分析中,虽然拟合程度高,但是系数的斜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随后进行一阶差分,重新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在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中,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都与环境污染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初级产品与环境污染存在负相关关系,工业制成品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我省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中,尤其是工业制成品更能影响我省环境质量。因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于减轻我省环境污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降低出口商品中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商品的出口比例,加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附加值高,污染低的产品。积极促使生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要时,甚至可以关掉这些高污染企业。

第三,出口贸易是影响江苏省环境污染的原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出口总额的增长,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各类环境污染排放(诸如工业废气排放量)有上升趋势,加重了我省的环境污染。因此,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改善环境。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结构,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不仅能够引导产业结构优胜劣汰,也能更好地提高自然环境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根,卞琪捐,王玉霞.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

[2]叶继革,余道先.我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

[3]赵银徳,李晓蕾.江苏省环境污染与人均GDP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08.

[4]傅京燕.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动态与评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5.

[5]李慕菡等.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5.

[6]张连众,朱坦,李慕菡等.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

贸易环境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重视和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作为实施低碳经济、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针对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提出了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建设,改进我国内部环境审计实务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

一 、问题的提出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不断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顺应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国情,是全面彻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为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和低碳导向性社会的要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政府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借助审计部门进行对环保事业的经济监督。另外,企业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也应从内部寻求治理环境污染,促进我国生态建设的有力措施。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本文针对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现状,提出了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建设,改进我国内部环境审计实务的对策。

二、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环境审计成为我国审计理论的研究重点,国家环境审计工作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但是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却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可以说,随着世界经济进入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应主动研究制定绿色发展的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环境审计体系。

(一)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实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源出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随着时间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也有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和实践,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而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正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能源、建筑、化工以及制造等行业更应发挥环境审计这一经济发展中的监督和促进的力量,从而确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更为顺畅。

(二)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有助于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环境管理系统源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9月发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系列第1号ISO14000国际标准,包括环境管理结构、环境政策和制度、环境规划、环境报告和环境审核等内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应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成本。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系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实施内部环境审计是确保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得以正确实施、高效和合规的手段。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已开展了以环境管理系统审计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审计。在企业的环境管理方面,欧洲企业已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了ISO14000环境标准的实施。我国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之一,也应适应国际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走环境管理系统化、标准化的道路。

(三)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以从容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环境贸易壁垒逐步成为环境保护先进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新的贸易保护手段,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联系更加紧密。开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可以促进企业早日打开国际市场,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尽快尽早取得ISO14000体系认证,早日取得绿色通行证,解决贸易中的环境限制。此外,将促使企业将环境审计纳入环境管理系统,保证清洁生产及其他环境管理措施的严格执行,大幅提高绿色产品的比例,进而从容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四)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有利于落实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和环境管理目标的实现

实施低碳经济和加强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具有基本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政策,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关注执行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和资源保护政策的情况和环境保护经济投入与使用效果,揭示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效果,揭露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高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企业应加强其内部环境审计的制度性缺陷和实际操作的现状研究,提出健全和完善的内部环境审计制度。

三、我国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内部环境审计并未积极发挥作用

尽管有些企业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鞍纲集团等企业在积极实施内部环境审计,并积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从总体来讲,我国的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企业无视环境方面的经营风险,认为环境保护尚不能构成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尚不必用审计监督来解决,加之我国的环保法规不完善,有些企业宁愿多交排污费,也不愿投入资金治理污染,也就是说,企业没有加强环境管理,开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积极性,因此,内部环境审计在我国没有发挥其监督环保政策的落实、制约环境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二)实施内部环境审计缺乏环境审计依据,如内部环境审计准则的指导

目前,我国颁布的主要环境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但由于缺乏具体实施准则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评估标准,致使环境审计实施的程序、方法、标准、内容缺乏统一性、制度性,国家的环保政策难以落实。

(三)缺乏复合型专业人员组织的环境审计队伍

与传统审计相比,环境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难度较大的审计,而且不同类型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业务流程和管理差异很大。由于我国环境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实践能力,审计人员往往只是在大体上对有关管理细节和具体流程有所了解,这种现状制约了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已成为内部环境审计人员必须面对的挑战。另外,我国环境审计实践在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的要求和如何聘用外部专家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上制定得也不够严谨,执行起来也难以落实。

(四)对环境违法行为惩治不力,致使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压力不够

为了使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方针得以贯彻落实,我国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度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惩罚性措施,包括政策性惩罚和经济性处理。作为企业,特别是食品、发酵、化工、机械制造、造纸等行业的企业,应努力提升自主环保守法能力与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承担企业社会环境责任。但在事实上,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十分严重,一些环境保护的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单一,主要以罚款为主,罚款数额又过低。我国实施有关环境保护的惩罚性措施是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强有力方式,也是企业实施环境审计的重要处罚依据。若对环境违法行为惩治不力,将致使企业进行内部环境审计压力不够,企业也就自然缺乏进行环境治理的紧迫性。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建设构想

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学要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针对我国内部环境审计的现状,笔者认为内部环境审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将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相结合

以环境审计来促使企业领导确立环保优先的责任感,将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相结合,是将环境审计走向现实的重要条件。目前,有的企业领导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依旧片面认为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的,加强环境保护必然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纯属正常,因此必然在工作中具有短期行为,不考虑环境问题,也不承担环境责任。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中,均缺乏企业领导人的环保及相关处罚的具体规定,这是导致企业领导人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保护审计难以在实务中得到深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企业领导人责任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相结合是当务之急。

(二)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面对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现状,我国必须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交流和合作,重视介绍和吸收发达国家成型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理论和方法,借鉴其实务操作程序,建立适合我国企业实施的环境审计。如日本企业环境审计已做到广泛普及、多方实践,环境报告书和企业网页中的环境规划已成为信息公开的两大支柱,企业环境管理是否优劣已成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丰田汽车株式会社、日立公司等日本企业不仅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遵守法律的一个底线,而且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平台来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开发。另外,在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方面,欧洲各国如德国、瑞典等国的企业已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做为ISO的成员国之一,必须借鉴国际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经验、检测手段和设备,使我国企业环境审计走上国际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三)抓好内部环境审计人才建设

环境审计是目前审计发展的较高阶段,它拓展了审计的内容,促进了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变革。它把生态学、化学、工程学、病理学、地质学等学科理论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而低碳经济的内部环境审计根穴窑遗址专业化的队伍需有能源利用、能效分析、环境保护、低碳生产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程序基本上仍以财务审计为主,精通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资源环境、环境工程等方面的专家严重缺乏,难以适应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要求。因此,必须确定环境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环保理论、低碳理论和措施、能力和素质标准,抓好内部环境审计人才的培养。

(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虽然我国企业环境审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艰巨任务和环境审计面临的新挑战。目前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对环境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为了推动环境审计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大对环境保护领域重大违犯、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监察,为了引导和促使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质量,应积极实施政策上和经济上的一系列环境保护的鼓励性措施,如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价格优惠等,总之,必须加强监测、监督和执法能力,才能促使企业有压力和动力落实我国政府的环境政策。

(五)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低碳经济政策落实

随着环境审计的发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向外扩展,诸如生产场所审计、交易审计、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系统审计等环境审计事项在不同程度上都在世界环境审计发展较快的国际企业中得到了尝试并得到了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企业环境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胜任环境管理体系审计,至少需要具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历,虽然我国审计机构尚未达到此种要求,但是加强内部环境审计却是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为此努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结束语

现代企业只有认识到所肩负的企业社会和环境责任,才能自觉地将环境保护及环境审计有效地融入企业的战略之中,才能把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纳入最高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并制定长期的企业低碳环保发展目标。可以说,面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只有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规范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开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机制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积极落实国家低碳环保政策,从而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双赢战略,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J].资源与人文环境,2009,(20).

[2] 吴昌华.低碳创新技术发展路线图[J].中国科学院,2010,(25).

[3] 田伟.低碳经济审计模式初探[J].商业会计,2010,(9).

[4] 国家审计署.各国环境审计征文选集[C].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5] 王德升.国际会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6] 李永臣.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7.

[7] 陈思维.环境审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8] 刘长翠.企业环境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 刘世林.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 王 佳]

贸易环境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美国和欧盟作为主要数字贸易经济体,早已通过打造各自内部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构建双边和区域数字贸易协定,联合形成“数字利益圈”,积极抢占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主导权。然而,由于在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和消除数字贸易壁垒两大方面存在根本性分歧,当前美欧也存在竞争和冲突。我国应妥善对待当前美欧分歧,建构自身数字贸易规则朋友圈,积极把握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订和管理主动权。

关键词:美国  欧盟  数字贸易规则  分歧

美欧是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的两个主要参与者,也是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引领者。出于贸易传统及共同利益考量,美欧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合作,组成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第一梯队。同时由于在文化传统、监管体制和利益倾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数字贸易规则诉求上也存在分歧。这些分歧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摩擦增多背景下正被逐渐引爆,成为美欧乃至全球贸易规则之争的不可控因素。因而有必要梳理美欧数字贸易规则动向,分析其全球数字贸易政策主张及其分歧,并在其未来竞合态势简要评估基础上,为我国更好地参与推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订和治理路径提出建议。

1 美欧数字贸易规则主要動向

1.1 美国数字贸易规则主要动向

1.1.1 占领数字贸易规则制订高地,构筑政策体系

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等概念都由美国率先提出。1998年,美国商务部《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首次提出数字经济这一术语。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 USITC)发布《美国和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报告,首次提出“数字贸易”这一概念,并开始构建“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等数字贸易规则雏形。美国对数字贸易的最新定义已将数字内容服务等主要数字贸易内容全部涵盖,集中囊括了美国在该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大部分业态。其后美国发布《数字经济与跨境贸易:数字化交付服务的价值》(2014年)及《北美数字贸易》(2018年)等报告,探讨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的前沿问题,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绝对领航者。

1.1.2 以推动数字贸易自由化为核心诉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等贸易协定集中了美国推动全球数字贸易自由化这一核心诉求。2018年,美国向WTO提交关于数字贸易(电子商务)谈判探索性文件,详细阐明其主要诉求: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保证数字产品获公平待遇、保护机密信息、数字安全,以及促进互联网服务、竞争性电信市场和贸易等便利化。在美国看来,推广这一“全面且富有雄心”的贸易规则,将会确保全球数字经济开放、公平和富有竞争性。

1.1.3 重建贸易体系组建数字贸易规则联盟

美国近年来试图从双边、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推动自身数字贸易理念和规则不同层级外化。从1997年起,美国与19个国家签订自贸协定,新设“电子商务”或“数字贸易”等多项条款,通过其贸易体系固化自身理念。其2012年《美韩自贸协定》首次明确了数据跨境流动原则,形成“初级版美式模板”。奥巴马政府的 “3T(TPP、TTIP及TISA)”战略中,汇集了当时最全面、最高标准的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形成 “升级版美式模板”。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3T”后,并未放弃在贸易体系中条约化上的努力,自2017年起不断推翻和重签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重新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高标准数字贸易体系。2018年,美国主导达成USMCA,首次将数字贸易单独列章,规定了数字贸易范畴的最全最强措施规范。2019年,美日签署《美日数字贸易协定》,再次升级美国促进数据自由流通等核心诉求, 形成高级“美式模版”。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的不断升级,彰显了美国企图主导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为全球设定具有约束力标准的野心。

1.1.4 通过多边机制扩大自身主张影响

2017年,美国向APEC提交《促进数字贸易的基本要素》报告,集中阐明“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数据存储(非强制)当地化”“数字传输永久免关税待遇”“网络开放”和“技术中立”等原则,以及禁止以“开放源代码”作为市场准入前提条件等数字贸易规则主张。2018年,美国向WTO提交新议案,再次提出信息自由流动等七项议题。

1.2 欧盟数字贸易规则主要动向

1.2.1 出台系列政策,打造数字单一市场

欧盟自成立以来就连续出台政策,着力打破域内数字市场壁垒、打造数字单一市场。2010年,欧盟发布《欧盟数字议程》,分析了七种阻碍欧盟数字技术发展障碍并制订优先行动计划。2015年,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数字单一市场战略》,将战略重点开始向数字贸易聚焦,以期通过消除成员国之间的法律和监管障碍,实现数据资源自由流动。2017年,欧洲议会通过《数字贸易战略》,提出以相关政策保障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来促进欧盟数字贸易发展。2018 年,欧盟新出台《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政策文件,从不同层面保障内部数字经济无障碍发展。

1.2.2  以保护数字隐私为核心

欧盟“单一数字市场”战略集中体现了其数字贸易规则诉求,共含三个支柱: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数字产品和服务;为数字网络及服务发展创造合适环境;推动欧盟数字经济增长发挥最大潜力。这一战略最终目的是为打破欧盟内部的数字贸易壁垒。其一方面重视域内数据自由流动,另一方面也凸出隐私保护与数据本地化考虑,是一种经济与安全考虑并举的举措。

1.2.3 通过双边和多边协议强化自身主张

迄今为止,欧盟已签署数十个双边和区域FTA,涉及跨境电商条款、外商投资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数字贸易相关条款。在《欧盟—智利FTA》( 2005年) 等早期贸易协定中,欧盟多用建议性措辞、较少强调约束性。2011年《欧盟—韩国FTA 》首次明确表明“欧盟在跨境数据传输上以保护欧盟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为主,促进数据跨境自由流动为辅”,措辞更详实和有约束力。自2016年《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后,欧盟战略重心从多边转移到双边,此前谨慎的“软性语言”逐步过渡为“进攻性条款”。2016年《欧盟—加拿大CETA》首次引入单独“电子商务章”,推出目前数量最多且水平最高的数字贸易条款。2018年《欧盟—日本EPA》更是以明确条款实现双方个人数据无缝自由传输、制定数据传输的全球标准以及维护数据保护基本权利,意图组建世界最大安全数据流。

2 美欧数字贸易规则主要分歧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以及由其产生的数字贸易壁垒消除问题,是美欧激烈交锋两大焦点。

2.1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

(1)个人数据隐私保护路径。欧盟成立以来,不断完善保护个人数据信息隐私立法,其中《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和GDPR集中实施了世界上最全面、最严格的隐私权标准。美国则坚持行业自律的路径实现个人隐私保护,强调企业自律。美国对个人隐私的界定比欧盟宽泛。

(2)个人数据处理授权。在欧盟体系下,对个人数据处理等行为需事先获得用户授权。GDPR中特别强调,用户同意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即有书面声明或明确动作表示同意。而在美国法规下,企业可在没得到同意情况下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信息,但是个人也可拒绝并随时要求企业停止这一行为,并在侵犯个人隐私时对企业进行事后问责。

2.2 数字贸易壁垒

基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和数据存储本地化等非关税壁垒,以及数字服务税等关税壁垒,是美欧近年来争议的焦点。

2.2.1 数据跨境自由流动

美国强调数据流动的“全球属性”,欧盟注重“主权属性”。在“全球属性”认知下,美国突出互联网的公共属性,认为数据流动不应被赋予政治属性而受到国界或网界等界限限制。这一主张在TPP等多边数字贸易协定中被作为核心原则重点推出。欧盟则认为数据及其流动具有强烈主权属性,各国应尊重各个主权国家的网络自治权,不能任由数据流动到其他地方。

美国主张行业自律为主,欧盟则强调构建数据保护制度。美国是一个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式行业治理理念實践者。奉行多利益攸关方治理模式的ICANN等众多美式互联网治理机制成长历史表明,行业自律规制方式能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减轻政府负担。但在欧盟看来,行业自律约束性有限,数据跨境流动需通过严格法律制度保障。

2.2.2 数据存储本地化

美国基于技术中立原则,认为网络技术和数据本身不具“国家属性”和价值判断,不应被视为涉及各方利益的“应保护资源”。而欧盟强调技术最终服务于国家利益,并非真正“中立”,各国应构建数字主权保护自身数据安全。在欧盟内部,法、德国坚定支持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出台相关立法,在本地建立了数据存储服务器等设施。2018年,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也提出,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且原则上禁止向欧盟外转移个人数据。

2.2.3 数字关税壁垒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全球贸易热点。美欧近年围绕对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GAFA)等互联网巨头征收“数字税”展开激烈交锋。2018年,欧委会发布立法提案规定,欧盟成员国均可对境内互联网业务所产生的利润征税。同时,欧委会计划在2020年前达成一套全球性“数字税”解决方案。2019年7月,法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数字税法案,计划对GAFA等27家互联网巨头征收3%的数字税,引发美法激烈对抗。美国随后启动301调查,威胁将对法国进行报复性税收惩罚。

3 美欧数字贸易规则主要合作

3.1 弥合分歧,协调差异化立场

在弥合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分歧方面进行政策协调。2000 年,美欧达成《安全港协议》,初步实现建立一个数据流动的框架体系以实现跨大西洋数据自由流动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成本的目标。2016 年,美欧进一步签署《隐私盾协议》,对相互间数据流动执行更为严格要求,首次赋予欧盟公民对个人数据跨境传输中的企业不法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明确规定美政府跨境访问欧盟数据的具体范围和限制条件。

在数字服务税问题上达成暂时妥协。经协商和调解,2019年8月,法美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就“数字税”达成折中协议,美国谷歌公司与法国司法部门达成和解,同意缴纳5亿欧元罚款和4.65亿欧元历史欠税,标志双方交锋暂时告一段落。

3.2 加强联合,打造数字利益圈

签订自贸协定实现强强联合。2018年,欧盟和日本签署《欧日EPA》这一“史上最大双边贸易协定”。2019年1月,美欧日在华盛顿举行贸易部长会议,确认将携手促进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同年10月,美日签署《美日数字贸易协定》。美日欧打造数字贸易联盟趋势明显,目前距三方互联互通数字贸易“大三角”仅一步之遥。

加强多边机制共同立场协调。自2017年WTO第11届部长会议开始,美日欧三方贸易代表定期举行了6次三方会谈,就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等贸易问题进行磋商和协调立场。三国将在 WTO 层面深化合作,在WTO内确立新的规则体系。2019年6月,G20峰会在美日欧的推动下达成并发布“大阪数字经济宣言”, 正式启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的“大阪轨道”。

4 美欧数字贸易规则合作前景

4.1 美欧主导下的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博弈将愈发激烈

当前全球数字贸易大致可分为美日欧先发国家、中印俄新兴市场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三个梯队。在WTO等多边框架下,三个梯队已分别就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议题提出各自立场,其中以前二者的竞争和冲突尤为突出。故此美欧企图以“数字贸易利益圈”联合争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主导权。未来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在美欧的引领下将呈现更加激烈的博弈。

4.2 美欧数字贸易规则合作与竞争长期并存

美欧之间围绕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数据存储本地化、个人隐私保护、征收数字服务税等方面的根本性分歧短期内难以解决,未来二者竞争态势也将长期保持。当前美国贸易政策日趋保守和收缩背景下,美欧贸易冲突将愈加明显。数字贸易作为美欧经贸重点和焦点之一,必将成双方交锋和对峙的主要领域。从长远来看,美欧数字贸易规则竞合并存这一趋势难以改变。

4.3 中国应及早加入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订队伍

未来中国需从三方面努力打造符合自身利益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首先,及早建立和完善自身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并利用自身贸易优势将其外化于自身双边乃至多边贸易体系。其次,联合相似立场新兴市场国家,打造数字贸易规则“朋友圈”,以合力对抗美欧等发达国家联盟。最后,在美欧分歧对立中寻找平衡点,推动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朝着更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陈超凡,刘浩.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态势、限制因素及中国对策[J].理论学刊,2018(05).

闫德利,高晓雨.美国数字经济战略举措和政策体系解读[J].中国信息化,2018(09).

陈寰琦,周念利.从USMCA看美国数字贸易规则核心诉求及与中国的分歧[J].国际经贸探索,2019(06).

肖瑾,李政浩,周小琪.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走向21世纪的多边规则[EB/OL].金杜律师事务所,2018.https://www.kwm.com/zh/cn/knowledge/insights/e-commerce-and-digital-trade-20180424

周念利,王千.美式数字贸易规则对亚洲经济体参与RTAs的渗透水平研究[J].亚太经济,2019(04).

邵宇,陈达飞.美-墨-加协议(USMCA)全解及其对中国的启示[EB/OL].2019年1月15日.http://www.nifd.cn/ResearchComment/Details/1104

蓝庆新,窦凯.美欧日数字贸易的内涵演变、发展趋势及中国策略[J].国际贸易,2019(06).

徐苑琳,孟繁芸.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价格月刊,2018(04).

周念利,陈寰琦.数字贸易规则“欧式模板”的典型特征及发展趋向[J].国际经贸探索,2018(03).

周念利,李玉昊.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美欧分歧[J].理论视野,2017(09).

贸易环境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分析《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在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前提下积极应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文献标识码:A

上一篇:空乘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护理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