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论文范文

2023-09-16

贸易保护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贸易;影响

中国的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张骞开辟了路上“丝绸之路”,将西汉的丝绸、精美瓷器等物品销往中东、欧洲等地区。不过当时更多的是以交换为主,并不以贸易盈利为目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兴盛,以增加国家财富为目的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利益,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也层出不穷。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和对进口商品数量的控制,来达到本国企业不受或少受进口商品竞争的目的。不过,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继续采用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将导致其贸易伙伴国家的不满,甚至加深贸易摩擦。因此,发达国家开始采用更为隐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寻找除关税壁垒以外的有效保护工具。毋庸置疑,不管是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还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贸易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1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背景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给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各国又重新考虑对国内市场保护的问题。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税壁垒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护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和技术转让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更加重视。同时,为了少受或不受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各贸易伙伴之间为维护本国利益进行的较量,势必造成贸易摩擦,继而造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盛行。

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经济面临巨大灾难,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救市措施,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导致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产生。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1.2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1.2.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在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助推下,部分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相应的,其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等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兴出口产品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造成干扰,导致国家间摩擦升级,国际竞争加剧,各国开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作为指导,利用WTO相关协定以及本国的法规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企业以及国民就业免受外国商品和外国劳务人员的竞争。

1.2.2双边贸易的兴起和区域经济体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由贸易协定”在双边层面中形成,其在初期有促进双边贸易增长,消除贸易壁垒的作用,被很多国家广泛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缓解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实行自由贸易。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其贸易伙伴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事实上,全球经济就被分割成了多个小经济体。各个经济体之间依然存在着贸易壁垒并同时加剧了贸易摩擦。

进入21世纪,区域经济的发展明显加快。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区域经济联盟的发展,实际上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构成了障碍,对外构筑了新的贸易壁垒,既保护了成员国的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又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毫无疑问,这一行为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色彩,也说明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发展。

1.2.3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提高

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即使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上升的经济增速。与此同时,以“金砖四国”和越南、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低价原料。在一些中低端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对发达国家的原有份额造成冲击。

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国际体系里,存在着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划分,核心区代表着世界经济增长集中的地区,往往处于世界经济的主导支配地位,而边缘区处于从属地位,并向核心区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等。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其出口产品对以前拥有绝对优势的核心区,即发达国家造成一定影响,而发达国家也不再拥有绝对优势,由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不断增加。此外,核心区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获得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而采取一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或建立起有益于本国经济的体系以应对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及新特征

2.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1)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国家贸易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速度而做出的反应。特别是以美国、欧盟为主的地区或国家,在对华贸易中,总是以产品技术上的严格标准来限制进口。2004年,欧盟出台了一项规定,即中国在欧盟的中医药企业必须在规定时期内完成注册,否则将会被强制退出欧盟市场。而6年过去后,到2011年,大多数在欧中医药企业没有完成注册而被迫退出了广大的欧盟市场。究其原因,除了部分中医药企业对注册积极性不高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欧盟变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对所有中药药材成分的标准做了严格的要求,但是事实上,很多中药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些标准,这一客观因素决定了中医药企业在欧洲市场的黯然退场。

(2)反倾销。

由于部分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远低于进口国的市场价格,使进口国的国内相关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通过反倾销这一合法的方式去实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

就全球的情况来看,反倾销的案件逐年增多。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现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韩国、墨西哥等,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据WTO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2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数分别是78、78、44、51和60。从1995年1月1日至2012年上半年底,印度共发起反倾销诉讼案件数为513,比传统的反倾销诉讼主要经济体美国和欧盟的各自318和293要高出很多。

(3)绿色贸易壁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损失尤为严重,美国对华征收“碳关税”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主要是因为在中美贸易里,中国出口产品中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的比重较高。美国征收“碳关税”,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但在现阶段其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4)蓝色壁垒。

蓝色壁垒,即劳工壁垒。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从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对社会条款的争论开始,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各国采用相同标准的社会责任认证条款,发达国家积极推进SA800标准,即社会责任标准的直接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劳工的权利和消费者的权益,而是为了维护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但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履行SA8000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企业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劳工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对产品生产中应遵循的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漠,政府对企业的约束力也不够。

(5)金融保护主义。

金融保护主义是指金融行业里的贸易保护,主要出现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日等国家中央银行要求本国的商业银行不能将贷款贷给国外,只能贷给国内企业。这也是商业银行能否得到央行救济的首要因素。因此,许多商业银行只将贷款业务瞄准国内企业以获得央行给予的救济补贴(王旭,2010)。除此之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央行决定抵制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表示质疑,且认为其主权财富基金由政府控制,不利于遵守市场规则运作。

2.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

(1)保护对象的领域扩大。

传统的贸易保护存在于实物产业,或是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有形货物和农产品。而新贸易保护的对象,除了一些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钢铁业,还有看不见的第三产业,如上文中提到的金融保护主义,还有劳动力雇佣的领域。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对劳动力的来源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相比外国的短期合同工,它们更愿意招聘本国的劳动者。这就减少了其他国家的劳务输出,相应地减少了资金的外流。此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还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为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并形成出口信贷、国家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2)政府干预增加。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为了尽快度过萧条期,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本国企业的支持。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决定对美国国内的钢材产业进行补贴保护,限制进口使用其他国家的钢材产品。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复苏。但是,在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们对一个国家是否应该执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各有见解。不过,在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进行国家和世界福利分析时,得到的结论总是自由贸易使国家和世界的福利水平增加,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时,各国因各自在贸易中的角色不同而福利有所不同,但是世界的福利水平都下降。因此,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过多的政府干预带来的只能是世界福利水平的下降。

(3)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新贸易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始终具有超前性,但是不可否认,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了发展本国贸易又减少贸易摩擦,区域经济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相关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成员国的相互协作使其可利用区域经济来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可谓一举两得,既可以增强区域内部经济实力和国家间的关系,还可以有效地限制区域外的国家贸易对本区域的影响(张立,2010)。

3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出口贸易量下降,增速放缓

金融危机后的低迷状态,让许多国家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和企业的状态,还有本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开始运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降低进口,保护本国企业。因此,对于外贸依存度较大的国家,例如中国,短期内会受到很大影响。各个国家都对进口产品制定了更加高要求的标准,对进口产品的生产过程、包装、环境生态等因素都考虑到其中,实际上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但对中国企业来说,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达到这些要求的,因此,贸易量下降,增速放缓。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萎缩,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比下降16%,虽然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影响仍在蔓延,2011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降到个位数,不超过3.5%,2012年的出口增速继续下滑,出现负增长。

3.2贸易摩擦频发

发达国家应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而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激烈。中国曾连续13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1至5月,共有14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制造”发起31其贸易救济调查,总案值达到18亿美元。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案件数量也在上升中,比如印度、阿根廷、南非等国。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反倾销调查站到了总案件数的41%。中国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和最大受害国。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针对知识产权、劳动福利、产品安全等问题上,提高对中国的检测标准和进入门槛。

3.3增加了出口成本并导致出口企业失业率上升

对外贸易量和贸易额的下降,都体现出中国贸易行业的萎缩状况。由于市场上不需要这么多产品,为了维持一定量的出口额,出口企业必须花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去生产产品,出口成本大大提高。相应的,因为国际市场需求变小,企业不再需要这么多员工,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裁员。这在中国沿海地区更是普遍。很多民工或者临时工甚至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被解雇,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3.4金融保护主义导致吸收外资困难增加

因为金融保护主义的出现,许多国家的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其他国家。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国内建设的各个行业,由于本国不能创造足够多的财富,而有能力的国家又不愿意将贷款外流,这就让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面临了一个困境。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绝大部分归功于外商的直接投资,由于金融保护主义,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再有足够吸引力,外商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海外投资,无疑放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4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4.1国家角度

(1)积极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造成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这使中国一部分企业海外订单减少,并陷入经营困境,一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加大公共投资,拉动国内消费,积极扩大内需,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以抵御世界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尽快走出低谷。

(2)建立贸易预警及对话机制。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如果信息不畅,就无法适应变化。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有关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组织专门的人力和物力,加强对国外贸易保护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和绿色贸易壁垒等,建立起有关贸易壁垒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和面向社会公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根据国际市场的新动向,及时向国内企业发布预警信息,并帮助知道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3)加强金融体系管制和优化。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从有形产品转至无形产品,那么掌握这一国财富资源的金融体系就应该进行优化升级。我们应该出台相应的金融保护政策,在本国国内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财富的外流。不过,金融创新虽然会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有着风险,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政府过度干预,那么对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都有着负面的影响。

4.2行业角度

(1)健全自身管理和协调机制。

首先,完善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健全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和日常职能部门,健全和强化决策机制,充分体现协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其次,行业需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电子网络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库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奖惩制度和人才流动。最后,行业协会应该根据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及时向相关出口企业发布最新信息,调整其出口规模,规范出口秩序。

(2)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各国对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对中国的出口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行业协会要加强国内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标准化法规和实施细则,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规范其市场行为。同时,广泛收集和研究国际上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的信息,加快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通过技术和学术交流提高行业内产品标准化的整体水平。

4.3企业角度

(1)开拓新兴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特点非常明显,即出口目的地很集中。而且多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样其实很有风险,就如同“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要是我们的出口目的地太过集中,那么受到的风险也就增大。因此,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争取将出口目的地的范围扩大,例如非洲、南美、中美。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产品需求很大,而且出口地分散的话,风险也就降低了(李武歌,2010)。

(2)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建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企业主要依靠低价多量的贸易方式获得利润,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的迅速增长。

首先,企业应该意识到单纯的低价并不是长远之计,要有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的观念,跳出低价竞争的圈子,这也是规避反倾销的关键之处。

其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施出口品牌战略。这需要企业拿出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同时,研究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偏好也很重要。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含量。最后,企业也需要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陈传兴.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原因及对策[J].国际商务,2006,(4):4446.

[2]程小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2,(7):3031.

[3]栾信杰.国际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33356.

[4]王旭.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8):3335.

[5]张宁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J].当代财经,2005,(1):101104.

贸易保护论文范文第2篇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的实证研究

当各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统治集团对本国的统治以及各国对各自利益追求的差异性,其对外贸易政策也就舍出现不同的特征。本文在对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国别分析上,采用实证的分析手段——聚类分析,即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提出的国家保护主义指标,将保护贸易政策分为高、中、低度保护三类,并且对各类之间的关系又进一步作了结构分析。

作者:卓骏 胡丹婷

贸易保护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正在升级和复杂化。与以往不同,这一轮贸易保护大潮中,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多的将贸易保护与货币政策手段相结合,从而影响他国进出口部门乃至货币政策。本文对我国过去30年的贸易繁荣进行深入思考,将当前国际贸易保护放置到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环境的成因和特殊性。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局面,既是国际浪潮的一个侧面,也是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升级和资本实力变化的结果,需要对产业政策乃至货币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贸易保护;资源禀赋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本项目;货币政策

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蔓延和复杂化

1.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升级,呈现出“复杂化”特征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的贸易摩擦越发频繁。以我国为例,根据商务部公布统计数据,去年四季度中国产品共遭遇近20起调查,加上去年前三季度遭遇的50多起,去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近百起贸易调查,涉及金额是2011年的近10倍。近年来的贸易调查主要由美国、欧盟、巴西、印度、加拿大、阿根廷以及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发起,涉案产品也从传统农产品、低附加值工业品拓展到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品。

全球新型贸易保护手段的使用增加,贸易保护手段升级。2012年至今,全球范围内,国家援助措施和政府相关采购占全部贸易保护措施的29%,成为最主要的保护手段之一。而以往贸易保护措施中最常使用的手段是关税相关措施,目前其所占的比重已经不足25%。

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愈演愈烈,呈现扩大蔓延之势。一是贸易保护的国家和地区增加,新兴经济体加入到贸易保护的行列;新兴产业成为各国贸易保护的主要目标产业;贸易限制新手段层出不穷,包括技术标准、环保条款、国家安全都成为新的贸易限制手段;贸易保护手段和金融手段相结合,通过国际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发挥作用,用于长期常态化的限制国际贸易对手。

目前,全球各国产出增长低迷,实体经济回报率降低,就业市场出现困难,公共债务的偿付捉襟见肘。与历次全球经济危机相类似的是,复苏曙光尚未到来,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在抬头;与历次危机不同的是,这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体现出“复杂化”的特征。这种复杂化表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升级和蔓延,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增加;“贸易保护手段”与“加强资本项目管制”相结合,从“资本输出”变为“资本回撤”;“以贸易保护为手段”的国际竞争与“以就业和金融稳定为目标”的内政问题相结合,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更加丰富和隐蔽的手段。

2.贸易保护主义的传统手段

(1)歧视性政府采购,例如2009年以来,美国国会批准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保留了“购买美国产品条款”,要求经济刺激计划所支持的项目需采购美国钢铁制品。

(2)关税手段,主要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所采用,目的是保护“本国幼稚工业”。但事实上,长期高关税环境在国内形成准入壁垒,往往容易使得受保护产业形成低效率特征。

(3)出口补贴。例如,法国和美国政府在2009年曾对汽车企业进行过针对性补贴。

(4)反倾销。尽管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缺乏理由的反倾销往往造成双输结局,但是短期经济放缓的压力使得各国往往将反倾销作为简便易行、短期见效的手段。

(5)限制进口。限制进口有很多方式,可以是采取提高商品进口标准的行政指令措施,也可以是设置通关障碍等方式,甚至某些国家会采取有期限禁止进口的极端手段。

3.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三类表现

(1)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扩散和复杂化

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升级和蔓延,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我国遭遇的贸易壁垒为例:

①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入贸易限制的行列。近年来,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形式的临时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出口厂商的最大威胁。去年,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取得调查结论大多数得到了所谓“存在双反问题”的裁决,多数发起者是新兴经济体。

②发达经济体对于新兴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加剧。全球新兴产业增长放缓,传统产业的回报率下滑,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这种产业投资回报率下降的问题急性发作。因此,发达经济体迫切的挖掘新兴产业的消费需求,同时压缩现有高新兴产业(如电信、半导体、生物技术、汽车等)的进口规模,以期用本土产品替代。例如,在电信设备投资领域,去年年初至今,我国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中兴等在欧洲、美国等市场不断遭受以“倾销”、“垄断”、“国家安全威胁”为理由的调查。

③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增加,贸易限制的理由更加丰富。国际贸易限制的新手段层出不穷,包括技术标准、环保条款、国家安全都成为新的理由。例如,发达经济体提出了碳排放标准,从而限制产品进口。本质上无非是贸易保护主义披上环保外衣,以碳关税为名,限制进口之实。

(2)发达经济体以资本手段实行贸易保护,“资本输出”和“资本回撤”表现出周期性

为尽快摆脱危机影响,发达经济体普遍推进“再工业化”,通过金融手段作用于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目标是增加资本流入、增加产品产出、扩大贸易顺差。微观层面,各国政府不约而同采取了“鼓励本国工厂回迁国内”和“本国商品替代进口”的方针,避免海外投资。

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以前,发达经济体长期输出资本,通过金融系统放大杠杆进行境外投资,再通过跨国企业将投资回报汇回国内。在上述危机的背景下,前期过度的杠杆比例加剧了私人部门、公共部门的现金流断裂和违约的风险,因此,资本回撤就成为必须之举。例如,这种情况就体现在“美联储QE3退出”引起的“全球性的汇率贬值和资本外逃”。

(3)客观上看,发达国家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打击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能力

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通过现有的国际汇率和贸易结算体系,通过外汇市场影响别国货币政策,从而最大限度的影响和控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部门的“信贷和资本支持”。这种手段对于贸易伙伴国出口部门的影响更加长期化和更加深化,使得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部门,容易面临需求周期和资本开支周期双重叠加向下的风险,进而最大限度的制造产能规模的波动,从而打击其出口能力。例如,美国和欧洲的货币宽松政策,名义上是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实为向别国输出金融动荡。

二、对于我国过去30年贸易发展的思考

对于我国长期贸易顺逆差的原因探究:

1.我国过去30年的贸易繁荣,得益于“资源禀赋优势”和“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

我国过去的贸易繁荣,一方面受益于“资源禀赋的优势”,另一方面是政策红利的长期效果。资源禀赋理论的要点在于资源禀赋优势交叉配置,决定国际间贸易趋向帕累托式的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的相对稀缺”和“劳动力供应潜力巨大”的禀赋特征,与国外市场的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我国的汇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的管制,大大迟滞了贸易顺逆差趋向均衡的过程,形成了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

2.资源禀赋特征为我国贸易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根据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笔者认为,我国的长期的贸易优势,主要来源于劳动力的“廉价性”和“规模巨大的潜在供应”。资本的相对稀缺和巨大的劳动力供应潜力,使我国的具备了“长期贸易顺差”的产业、资本环境。

3.政策因素“催化和支撑”了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

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贸易繁荣,除上述资源禀赋因素外,政策导向充当了长期贸易繁荣的触发和支撑因素。国家政策对贸易繁荣的支持,主要通过三个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汇率管制、关税价格、资本项目管制。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贸易顺逆差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三个层面:短期看,贸易顺逆差通过结售汇影响汇率,从而反馈性的调节出口商品的外币计价,进而影响出口数量,从而平抑贸易顺逆差头寸;中期看,贸易顺差和逆差通过影响货币投放,进而影响国内商品价格和资本品价格体系,从而影响本币和外币计价的商品价格差异,从而自发调节进出口数量,从而平抑贸易顺差/逆差头寸;长期看,贸易顺差/逆差形成的货币投放,通过商品价格变化,影响出口导向的 生产部门的投资回报率,从而造成跨国资本流动,从而调节出口商品的产能,进而通过出口商品供求关系的调整,使得贸易重归均衡。

上述作用机制是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均衡机制,我国过去30年的贸易均衡是不同于这种机制的非典型均衡:出口商品的通缩和进口商品通胀并存、消费品的通缩和资本品的通胀并存。在我国长达30年的贸易繁荣中,汇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使得我国的贸易部门长期停留在一种非典型均衡。这种非典型均衡表现为: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汇率管制长期抑制“以国际主流结算货币计价”的国内商品价格,客观上输出了通货紧缩,同时国内价格体系通过大宗商品的进口传导至国外,从而输入通胀。

进一步的,我国“国内的投资品价格的持续显著上升”也是贸易顺差的一个必然结果,客观上讲,我国出口了产品,进口了通胀,只是这种通胀更多的体现在资本品和资源品价格上,制造了一轮超级的资产价格牛市。如果资本项目和汇率政策正常化,则在国际商品价格体系重归平衡的过程中,我国贸易部门必然出现深度的调整转型。当前的日渐增强的贸易摩擦压力和国内投资增速放缓就是这一转型过程的某种反映。

4.政策因素:我国的国际贸易项目部分的分担了资本项目的职能

我国没有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的管制,因此资本项目流动并非完全自由。因此,部分资本项目资金借道“贸易结算通道”流入流出国境。因此,我国的国际贸易经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资本项目的职能。我国海关曾经严查贸易水分,直接目的可以视为是高层对于真实贸易规模的摸底,但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贸易经常项目成为热钱流入通道的事实。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贸易规模波动幅度可能缩小。

三、我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内部、外部原因

1.外部原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

如前文所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和债务(投资回报率)问题凸显;欠发达经济体则受到热钱流入和资本外逃的困扰。上述压力使得各国政府对于“资本外流和贸易赤字”比较敏感,贸易保护因此抬头。

2.内部原因:国内资源禀赋特征发生变化

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者的互补性减弱,重合度增加。例如,我国在电信设备制造业上,产业结构不断接近欧美同行企业。另一方面,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密集型和代工模式的产业受到挑战。过去我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业,其国际竞争力来源有二:一是政局稳定,投资环境优化;二是人口红利,可以提供廉价而充足劳动力。如今,劳动力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是我国的最突出的优势。在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东南亚国家生产商正在成为中国同行的竞争者,这种情正出现在纺织加工和电子元器件贴装一类产业中。预计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变化将带来出口部门的结构调整。

四、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和政策改革红利的继续释放

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有望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政策导向转型的触发因子。如前所述,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结构变化、资源禀赋变化”的内在因素驱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既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内需导向、新兴产业的比重将持续扩大,出口导向的加工业和代工业的占比将逐步缩小。投资为导向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增长有可能放缓,取而代之的是资本输出和越来越多的跨国并购。

政策层面,“汇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开”、“人民币国际化”是上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举措。因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宏观调控目标将从“侧重贸易项目平衡”转向“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平衡”,同时,资本项目放开和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海外并购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我国已经于多国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这种手段可以有效的促进人民币结算,化解美元的中间汇率风险,从而有效刺激相关国家贸易的增长。可以看到,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以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全球舞台的中心。

参考文献:

[1]王亚飞.贸易摩擦理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2]戴佳倩.贸易与政治的互动及其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3)

[3]成洁.对美国试图用反倾销方法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7)

[4]丘东晓.国际贸易与投资前沿[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唐宜红,徐世腾.政府对利益集团收入的关注与贸易摩擦的形成——基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6)

[6]李琼,宗刚.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产业政策及其绩效[J].中国软科学,2003(8)

[7]David B.Yoffie,American Trade Policy:An Obsolete Bargain?[M]// John E.Chubb,PauleE.Peterson.Can the GovernmentGovern?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89

[8][美]G.M.格罗斯曼,[美]E.赫尔普曼.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贸易保护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由于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国际贸易政策目标的新变化,使得各国应对国际贸易政策的难度加大,避免国际贸易摩擦的难度加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因此,各国不得不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际贸易政策新环境。

【关键词】 新贸易环境 贸易政策 选择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世界排名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国际贸易收支顺差第一。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2010年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3.2万亿美元,201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但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百名之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很容易成为一些国家推销“威胁论”的借口,出口贸易额、贸易顺差世界第一极易出现贸易摩擦。表1为我国2006—2010年贸易摩擦涉及金额。

2009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案件金额均创历史新高。2009年共有20多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的贸易救济调查116起,其中反倾销案件76起,反补贴案件13起,一般保障措施案件20起,特殊保障措施案件7起,另有美国的337调查6起,共涉及金额约127亿美元。面对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政策的四面出击,中国应冷静对待,从贸易政策的角度出发,我国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从世界范围考虑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中选择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贸易自由化亦为大势所趋,顺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选择贸易政策是前提。在经济全球化中从世界范围内可供选择的国际贸易政策至少有两个:一是用尽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政策;二是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选择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世界贸易组织的理论基础是自由贸易,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开放市场,是非歧视和公平竞争,但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是自由贸易的“乌托邦”,不是自由贸易的“完美”组织,也并不是一个自由贸易组织,不能自动实现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只有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磋商、协商、谈判才能实现自由贸易,这为各成员之间贸易政策的差异性、贸易利益分配的悬殊性提供了空间,也为一些成员推行贸易保护政策留下了空间。事实上,没有任何干预的自由贸易只是理想状态的自由贸易,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并不存在,世界贸易组织也无法实现这种“纯洁”的自由贸易。因此,世界贸易组织在坚持自由贸易、倡导自由贸易、发展自由贸易的大前提下,不得不给保护贸易留一条生路,不得不给保护贸易留一些缝隙,即允许各成员方实施“暂时性的”、“例外”的保障措施。如2008年秋季以来,就有22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采取了提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贸易政策。另外,世界贸易组织虽然在大前提下是禁止取量限制的,但它同时又留了一手,即允许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动用“免除”条款。如条款第12条规定,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时,即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运用数量限制的贸易政策措施。再如条款第19条规定,当某种产品的大量进口威胁到国内产业或国内生产遭受严重损害时,可以运用数量限制的贸易政策措施。再如,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某些协议的模糊性、歧义性进行贸易保护。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就很难界定“倾销”,很难确定“损害”,极易引起摩擦双方对倾销的幅度、损害的程度产生理解的反差、计算的反差,这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利用《反倾销协议》进行贸易保护留下了空间,提供了保护贸易的工具。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无论是发达国家(地区)成员,还是发展中国家(地区)成员,都是用“两手”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一手积极地推行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自由化主张,另一手又不失时机地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两保”措施。即使在推行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自由化时,也选择反倾销、反補贴、技术性、环保性的贸易政策措施。仅就贸易政策、措施运用而言,如果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只会一味地走贸易自由化之路,而不善利用“两反两保”及其他保护贸易的措施,那么,可以说它不是一个“合格”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或者说不是一个“成熟”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我国要学会恰如其分地、巧妙地运用世界贸易组织安排的贸易政策。

2、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选择国际贸易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外两种不同的贸易政策措施;允许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政策措施“内外有别”;允许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外“双重”标准的贸易政策措施存在;允许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实施内外差别待遇的贸易政策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在一地理区域内或者区域之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达成双边或多边协议,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措施,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生产要素、技术等的自由流动。而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外的非成员,或实行各自的贸易政策措施,或实行统一的贸易政策措施,甚至是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政策既是保护成员本国(地区)市场的贸易政策,又是使成员(地区)产业在更大市场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内)受到保护的贸易政策,使货物、服务、投资等受保护的空间扩大、放大。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外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贸易政策,从而使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同时可以获得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带来的双重利益。从理论上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越大、成员越多,获得的贸易政策利益就越大。我国一方面要建立国与国的双边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多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要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由自由贸易区向关税同盟,甚至向共同市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

二、从国内范围考虑问题,在对外开放中选择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我国仅从GDP总量看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若以世界银行对财富的计算标准看,我国则是典型的不发达国家,若从人均GDP看,我国则是世界排名一百多位的“穷国”,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工业化发展水平尚处在初期阶段的国家,是一个整体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特别是知识生产力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应选择利用外部资源发展本国经济,选择自由贸易政策,选择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这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顺应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顺应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与此同时,对我国的行业和企业要有选择地进行战略性保护。我国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开放型的自由贸易政策和适度的保护贸易政策。开放是方向,开放是潮流,开放之势不可逆转,但放任自流的开放、不加任何干预的开放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我国要在对外开放中寻求恰当、适度、有法、有理、有据的贸易保护。

1、行业、企业要善于运用贸易政策保护自己。行业、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不要总处于被动地位,不要总是疲于应诉,而要变被动为主动。在国际贸易摩擦中也应随时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协议、条款,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政策,运用国家颁布的贸易政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国际贸易不再只是货物、服务的交流,它涉及国际贸易关系的处理,它是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手段的运用。同样的货物、同样的服务,由于贸易政策、贸易政策手段运用不当,它带来的损失不再仅仅是商业利益大小的损失,它很可能会给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2、提高贸易保护的质量与水平,同时运用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保护贸易。从整体上讲,关税措施的作用在下降,全球关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减让已经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就某些行业、某些产品而言,仍然有一座耸立的关税壁垒,即使在发达国家、在美欧等国家也普遍存在极高的关税,包括关税高峰(tariff peaks),即关税税率超过15%,包括关税累加(tariff escalation),即随加工程度的推进而逐步提高关税。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为5%,但仍有近300种产品实行关税高峰。发达国家对糖、烟草、棉花等进口征收高达100%以上的关税,欧盟对超过配额部分的香蕉征收132%以上的关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应对国内的“敏感产业”实行战略保护,对国内幼稚产业实施保护,关税措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非关税措施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在于:一是使非关税措施法律化,即以法律文本的形式规范非关税措施,使文件形式的、口头讲话形式的、政策形式的非关税措施全部回归到法律轨道上,使贸易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法可执。二是提高法律保护的“门槛”。我国有关产业、产品等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卫生标准、检疫标准等远远低于国外、国际的标准,这些标准实际上已不能起到保护贸易的作用,更起不到保護人民健康、动植物健康的作用,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出口。低标准的产品出口要么不符合人家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检验检疫标准或被拒之门外,或被就地销毁;要么是低价进入市场遭到反倾销。我国出口企业的贸易摩擦案件增加多与低水平的“国标”有关。提高“国标”并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既是贸易保护的政策措施,又是减少或避免企业出口摩擦的贸易政策措施,更是保护人民健康、动植物健康,保护环境的贸易政策措施。

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使贸易政策中的人文关怀元素显得越来越重要,使贸易政策中的社会政策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贸易政策应对“三低一高”的出口企业有威慑力、敬畏感。所谓“三低一高”的出口企业是指那些靠低工资、低成本、低价格,高物质消耗出口换取外汇的企业。“三低一高”企业出口贸易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既利于外需,又易引起贸易摩擦的贸易政策,更是一种失去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道德的贸易政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贸易政策中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道德正是以人为本在贸易政策中的体现,这种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对国内出口企业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国外出口来华企业的要求。这一贸易政策是对企业员工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过程、工作待遇等的规定,体现贸易政策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贸易政策应体现健康、突出健康,并将健康摆在首位。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制度、蓝色贸易制度、动植物检验检疫与卫生措施等,其实质是保障人类健康,保障动、植物健康,保障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健康。人类失去了健康,人类社会失去了健康,所谓的经济增长,所谓的GDP财富都将化为乌有。健康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突出的话题,贸易政策中不可没有健康政策,不可降低健康的水平与标准。贸易政策中的健康措施只要不滥用,它就可以说是国际贸易中各方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的贸易措施,是一种普遍通行的贸易政策。

3、体现贸易政策与措施的标准、规则应与国际标准、规则对接。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贸易组织虽是一个倡导自由贸易的组织,虽是一个推进贸易自由化的组织,但世界贸易组织无法改变各成员保护贸易的事实,无法保证中国有一个完全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各成员方的贸易保护更具系统性、法制性、强制性,谁能最好地、更好地运用世界贸易组织保护自己,谁就是大赢家,谁就是国际贸易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我国的贸易政策、贸易政策措施如何尽快、科学地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协议、文本对接是当务之急,如何使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协议、免除条款、保障条款等为我所用至关重要,如何驾轻就熟地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机制等应成必修课。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不会利用、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缺陷”保护贸易,往往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弱者,往往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处于挨打的地位。从法理上讲,法律没有空子可钻,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这个意思。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协议也没有空子可钻,只要是世界组织的规则、协议、条款,只存在遵守与运用问题,不存在缺陷问题,只遵守不运用,甚至不会运用、不善于运用不是一个出色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不是一个强势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因此,我国应有一支既熟悉世界贸易组织文本,又善于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协议、条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还应该有一批能影响甚至左右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多边谈判的谈判高手、外交高手。

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如影随形,如同一对“双胞胎”。就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本身而言,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惟我所用才是最好的。虽然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和自由贸易政策理论之间的争论、诋毁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这并不影响对贸易政策的选择,并不影响是选择自由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亦或是在选择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也选择保护贸易政策,反过来也一样,在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同时选择自由贸易政策,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贸易政策才是最好的、最恰当的贸易政策。

【参考文献】

[1] 马祯:也谈贸易保护主义[J].中国经贸,2010(22).

[2] 王自力、田明华、李俊:国际贸易的保护性研究[J].北方经贸,2003(4).

[3] 黄蕾、陈继元、万涛:国际贸易政策分析[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4] 华广敏: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和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11(7).

(责任编辑:张琼芳)

贸易保护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贸易保护主义自古有之,从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经历了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相应的对外贸易措施来达到扶持民族产业和巩固优势产业的垄断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形式、保护对象和政策手段上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

关键词: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

1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

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追溯到中国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西北丝绸之路”,而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始于17、18世纪期间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通过贸易保护增加国家财富,通过管制金银货币和垄断对外贸易,大力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等手段扶植本国产业的发展,实现贸易顺差。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生产中占了1/3。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占据尽可能多的世界市场份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出了与贸易保护政策相对立的自由贸易政策。与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呼应,自由贸易理论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以及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产品在各国间的交换,各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益。斯密和李嘉图都是主张解除国家对贸易的管制,降低关税和保护力度,倡导自由贸易。

与英国相比,同一时期的美国、法国和德国实行的都是贸易保护政策,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农业、民族工业和扶植新兴工业的发展。经济理论上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主张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其发展,实现工业化,但保护只是暂时的,等幼稚工业成熟壮大后,还是要实行自由贸易。

20世纪初,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工业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但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继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也被称为超贸易保护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及外汇管制;对进出口商品规定进口限额,征收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对出口商品予以补贴或关税减免。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和夺取国外市场。但美国由此而遭到贸易伙伴的报复。这一时期,世界的主要国家均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如高关税、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减少进口实现贸易盈余,结果导致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崩溃,使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

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期间,在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世界贸易政策出现两种主要倾向:为了占领国际市场和使用廉价资源,发达国家均倾向于贸易自由化;而同时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大多数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来扶持民族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给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各国又重新考虑对国内市场保护的问题。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世界倡导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也被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2.1 形式上的隐蔽性

在自由贸易理念盛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贸易保护措施具有隐蔽性。在GATT/WTO 体制下,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但明显性的非关税措施如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配额、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受到WTO规则的约束越来越严,隐蔽性的技术壁垒如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措施成为合适的选择。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和其它为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理由的掩护下来实施贸易保护,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2.2 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产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有形货物与农产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钢铁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资本等领域当中。除了扩大保护对象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还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向

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并形成了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与国家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3 保护手段的多样化

首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其次,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出口竞争力。由于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良好的定向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其中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视为中性的贸易标准,加之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而,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

4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涉案金额猛增,国内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400亿美元。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有不同特点。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技术壁垒。近年来,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频频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即337调查)。1996-2004年,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36起,占美国337调查总数的13%。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采用反倾销等传统手段。其中,印度、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数增长较快。1995年以来,这4个国家共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78起,占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总数的41%。从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来看,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影响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141亿美元。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出口中的致命弱点而提出的各类壁垒措施,尽管从静态的角度上看有失公允,但从动态的角度上看则不失公平,因为它在规范贸易行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推动经济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正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这些压力既有来自市场方面的,也有来自花样不断翻新贸易壁垒方面的,更有自身竞争力缺陷等方面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我国应加快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今后,我国应逐步建立管理贸易政策体系。管理贸易政策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突出了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主张国家采取法制化的政策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并通过广泛参与双边和多边的国际经济合作,协调各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增强本国在国际谈判中的博弈力量,维护、提高本国企业和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宁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J].当代财经,2005,(1):101-104.

[2]耿琰.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J].科技创业月刊,2006,(3):75-76.

[3]谢文捷.新贸易保护主义论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7):103-107.

[4]林钰.试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J].世界经济研究,1994,(6):57-62.

[5]Robert J. Carbaugh.国际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25-131.

贸易保护论文范文第6篇

作者简介:梁书芳(1967-),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凤凰街道办事处统计师。

摘 要:新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以管理贸易理论为指导的贸易保护主义。现实中贸易保护已成为常态,引起全世界普遍关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等借保护本国产业之名,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以及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运用引力模型,通过对十年的中美贸易数据以及江苏省出口美国商品贸易量数据的分析,探讨了美国贸易壁垒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贸易;实证分析;引力模型

1 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

自1990年美国对江苏省出口的螺母发起反倾销调查至2007年,江苏共遭遇129起反倾销调查,与全国相比,国外对江苏省的反倾销案件数量呈明显增加的态势,2006年江苏遭遇反倾销的案件占全国6.7%,主要国家为欧美国家。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4年以前,江苏省遭遇2起反倾销调查,1994年至1998年,平均每年3.6起,1999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被立案调查的数量上升至8.6起,从2004年开始,遭遇反倾销呈快速发展状态,2006年起已达24起。其中江苏遭遇美国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量最多,至2003年已高达29起,占全部案件数量46%。可见,江苏与美国的贸易所遭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具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江苏出口贸易所遭受新贸易壁垒的影响。

表1 美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中江苏涉案较大的案件

年份 涉案产品 涉案的江苏企业 涉案金额

2003 木制家具 多家企业 3700万美元

2005 油画布 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 1904万美元

2006 聚酯短纤 18家企业 6600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针对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江苏“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以及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促进电子、轻纺、机械等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立境外生产基地,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及独资等方式开展境外资源利用。江苏的13个地级市也积极加快“走出去”的建设步伐,在2006年初具规模,部分地区采取的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江苏部分地区“走出去”措施

地区

措施

南京 成立“走出去”专家咨询委员会;转向扶持资金扶持“走出去”;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和扶持企业对外经济合作的优惠政策

无锡 设立扶持资金;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

常州 设立扶持资金;提高对外工程承包水平;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

镇江 资金支持

资料来源: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网站。

2 对江苏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

2.1 指标选取

Jan 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对贸易的研究,并给出了模型的早期形式:

Fij=G×MiMAjDpij

(1)

扩展后的引力模型(2)引入了新的变量集合,组合了不同宏观经济变量,用来表示两国之间贸易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语言障碍、地区经济组织和国家政策出台等,从而为研究者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的变化提供了多种方法。

lnFij=C1+C2lnMi+C3lnMj+C4lnDij+εij

(2)

式中Fij表示从出口地区ii流入进口地区jj的贸易流量,Mi和Mj表示两个国家的经济总量,Dij表示两地区之间双边贸易的其他变量的向量集合。

主要研究的是江苏省出口美国商品贸易量美国贸易壁垒的影响,采用引力模型进行分析,各指标选取如下:

被解释变量FJA表示出口地区J(江苏)当年出口到进口国A(美国)的商品贸易额;

解释变量GDPJ表示出口地区J(江苏)的GDP总量,代表出口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产品的出口供给能力,预期GDPJ对江苏和美国的商品贸易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释变量GDPA表示进口国A(美国)的GDP总量,代表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产品的进口需求能力,预期GDPA对江苏和美国的贸易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释变量DJ与DA是除经济总量因素以外影响贸易的变量集合,属于虚拟变量。DJ测度了进口国A(美国)对江苏省有代表性的贸易壁垒,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预期对两地区之间的贸易有负面影响;DA测度了出口国J(江苏)有代表性的贸易壁垒的法规、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由于江苏省的技术相对落后,预期江苏省的标准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2 模型的构建

模型假设美国采取的贸易壁垒对江苏贸易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于美国采取的贸易壁垒,江苏政府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可以减缓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的副作用。当美国采取贸易壁垒后,江苏出口美国的商品贸易显著下降,即认为原假设:美国采取的贸易壁垒对江苏贸易出口产生负面影响成立。当江苏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减缓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显著时,即认为江苏地方政策是预防和缓冲贸易壁垒是有效的。

本文将采取虚拟变量法研究美国贸易壁垒对江苏的出口额影响程度。其中运用的引力模型还包含两国的GDP,建立的引力模型方程为:

lnFJAt=C1+C2ln(GDPJt)+C3ln(GDPAt)+C4DAt+UJAt

(3)

lnFJAt=C1+C2ln(GDPJt)+C3ln(GDPAt)+C4DJt+UJAt

(4)

其中,引力方程(3)侧重考察美国有关反倾销有关限量标准法规对江苏向美国贸易出口额的影响,引力方程(4)侧重于考察江苏省针对美国的反倾销案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江苏向美国贸易出口额的影响。

2.3 数据来源

FJA变量为江苏向美国贸易出口额,GDPj为江苏省GDP总量,这两个样本数据均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GDPm为美国GDP总量,样本数据来源于美国统计局网站。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中美贸易数据及两国GDP

年份 FJA

(亿美元) lnFJA GDPJ

(亿美元) lnGDPJ GDPA

(亿美元) lnGDPA

1999 3.81154 1.338033 929.8793 6.835055 93535 11.44609098

2000 5.0098 1.611396 1033.254 6.940468 99515 11.50806367

2001 5.36336 1.679591 1142.544 7.041013 102862 11.54114356

2002 8.2059 2.104853 1281.485 7.155775 106423 11.575177

2003 12.71559 2.542829 1503.307 7.315422 111423 11.62108905

2004 19.10478 2.949939 1812.73 7.502589 118533 11.68294668

2005 27.26035 3.305433 2270.431 7.727725 126230 11.74586092

2006 36.38163 3.594064 2727.37 7.911093 133772 11.80389214

2007 44.6684 3.799266 3421.683 8.137888 140287 11.8514456

2008 49.37443 3.899433 4460.984 8.403125 142915 11.87000533

2009 45.15596 3.810122 5044.254 8.526005 142587 11.86770762

2010 58.33845 4.066261 6119.43 8.719224 145265 11.88631494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和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

根据美国对江苏实施贸易壁垒的程度,进行界限划分。在2004年之前美国实施贸易壁垒对江苏的影响相对平缓,自2004年开始,江苏遭遇反倾销呈快速发展状态,随之江苏针对反倾销案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因此将2004年作为划分界限,在2004年之前DA取0,即表示贸易壁垒对出口量影响不大,2005年之后DA取1,当系数显著时,即认为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产生了影响或针对贸易壁垒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显著效果。即:

DAt=0 t≤2004

1 t≥2005

针对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江苏“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在2006、2007年起到一定显著作用。则将虚拟变量DJ定义为:

DJt=1 t=2006,2007

0 其他。

2.4 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根据表1中数据,运用Eviews5.0对引力模型(3)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整体显著性和参数估计结果及相应统计量如表4、表5所示。

表4 引力模型(3)显著性检验

R-squared

R2系数 Adjusted R-squared

调整R2系数 F-statistic

F值 Prob(F-statistic)

相伴概率

0.988861 0.984684 236.7407 0.000000

表5 引力模型(3)参数估计及检验

变量

Variable 系数

Coefficient 标准差

Std. Error T统计量

t-Statistic P值

Prob.

C1 -84.09083 11.83508 -7.105218 0.0001

lnGDPJ 0.268782 0.253696 3.059465 0.0203

lnGDPA 7.614797 1.157895 6.576413 0.0002

DA -0.089772 0.169346 -0.930110 0.0104

根据表4模型的显著性统计结果知,R2值为0988861,显示拟合很高,调整后不存在自相关。在0.01置信水平下模型通过检验,即认为模型是显著的,建立的引力模型是合适的。从表5的引力模型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在005置信水平下模型通过了检验,因此美国贸易壁垒对江苏出口贸易影响的引力模型为:

lnFJAt=-84.091+0.269ln(GDPJ)+7.615ln(GDPAt)-0.090DAt+UJAt

DA的系数值为-0.0897,可以看出美国自2005年以后对江苏省实施的贸易壁垒对江苏出口美国贸易量起到89个百分点的负影响。同时lnGDPJ和lnGDPA的系数为正,表明江苏和美国的经济增长都对江苏贸易出口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3 模型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美国针对进口江苏商品设立各种针对性的、隐蔽性的新贸易保护措施时,江苏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美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于欧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对江苏乃至中国采取贸易壁垒,这必将导致江苏出口受他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阻碍,对江苏的经济和国际市场地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

同时,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出,在美国不断实施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时,江苏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对出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作用却不足以抵消美国的贸易壁垒。所以,国外的贸易保护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更牢固的占领国际市场,然而,制定的应对外国贸易壁垒的措施以及在出口贸易实际过程中要加强实施是不能忽视的,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对贸易出口起不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黎.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特区经济,2011,(2).

[2]黄钿鸿.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高永富.论欧盟环保新指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C].《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2007

[4]严海.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应对国外反倾销策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6).

上一篇:家庭教导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计算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