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广,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重大突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入到教学目标中,小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与其未来学习及发展休戚相关。本文将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论述,以此来实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重要性;培养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的新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是国家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承载着整个国家发展的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衡量的重要标杆。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是他们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个人发展与生活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占据大量的教育时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特别是理科类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想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就应该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乐于思考、敢于创新。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并不处于平等的地位,很多学生即便有想法、有见解,也不敢去表达,即便有的学生勇于表现,也会被教师打击,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致较低,这也无从谈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高,也更愿意去表达。同时,教师要多鼓励与赞扬学生,小学生年龄较小,有着较强的自尊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如果教师只是批评或者不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他们就会比较失落,这样也就会造成学生自卑、不自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讨论、研究,不要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就去否定他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去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主动探究答案,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这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不管,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悬念激发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要机械化记忆,这种缺乏思考的学习是低效的,也会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大,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设置疑问,采用悬念式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让学生可以大概了解战争的胜负,接着提问他们:为什么曹操的兵力远大于刘备与孙权,却依然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疑问为学生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做好的铺垫,也调动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带着问题进行再次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挖掘文章中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探寻答案,这样就有效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3.自主探究实际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后,还要让学生可以学会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仅是教师设置问题,最后将答案告诉他们。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并提出不少于三个问题。当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去进行指导。比如,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之标记,可以是符号,也可以是关键词备注,这样便于他们阅读后进行回顾。另外,是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答这些问题。例如,在《鹿和狼的故事》预习中,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有着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呢?如果学生没有解决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完善。另外,创新思维与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可以不断积累与成长,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搜集与筛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将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广度与见识,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創新习惯

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桃花心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展示桃花心木,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心,在课前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搜集相关的素材。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对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保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创设有利条件。最后,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例如多媒体教具的使用等,尽可能提升语文课程的美感,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可以主动去创新。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特点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在现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冷福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09):16-1.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何为语感?简单的说,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反之,语感弱的人又难靠直觉透过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更无法体察、领悟、准确的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关键词】语感培养;直觉思维;语言感知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语感。让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悟。

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位置。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所为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一、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的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语自得。

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与联想,将课文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二、导俗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左右脑协同应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三、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书面写作训练方面,我在教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后,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公园或郊外游玩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例如:有的学生在参观完我们县的贵清山后这样写道:“是山?是水?是林?是园?都是的!这是壮美的山,碧绿的水,挺拔的林,秀丽的园。这里的怪石,如龙如虎、如象如牛,石笋挺天而立,秀峰陡插云天,四方石傍山依水,大若庭院,上有华山树数株,在其上可仰观莲花群峰,俯视龙潭游鱼。这里的山林,不仅呈垂直分布,而且种类繁多;不仅有华山松、油松、紫果云杉,而且有枫树、漆树、槭树、辽东栎……”这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把贵清山的所有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语感的培养会在语文教学园地里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双减”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需要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理解及应用能力为主要方向,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培养。文章以城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作为分析与研究的立足点,通过充分认识“双减”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开展创新途径的探索,以期为城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双减”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大量农村地区人口不断向县城地区涌入,使得城区小学在学生生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教育目标,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等具体情况,开展由针对性的创新教学路径探索,以確保创新教学工作的高效。

一、基于“双减”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重要意义

“双减”教育理念以减少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为途径,以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素养以及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基于“双减”教育理念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同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可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利于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以城区小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城区小学学生在生源质量以及家庭教育观念、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部分家长教育意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同时加之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基础与原有城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此现状问题面前以“双减”教育理念作为基础,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对于全面提升城区小学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家长教育观念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性作用。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工作的开展,对于全面提升城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促进语文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等均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实践途径。

二、基于“双减”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创新教学实用性

城区小学学生在生源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因此基于“双减”教育理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提升创新教学工作的实用性及有效性。一是,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阅读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性地位,可以通过从每日阅读时间、阅读内容、读后感记录等量化指标的规定方面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重视性,随着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逐渐减少量化作业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内容。二是,关注学生个体情况,开展有效教学指导。对于学习基础较落后,积极性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家访、谈心等工作,获取更多学生信息,帮助学生寻找问题原因,进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学习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基础的巩固,对于后续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二)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工作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对于从农村地区新转入的学生而言,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减少学生对新学习环境的陌生感与无助感,促进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方式,将学生按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活跃性等不同现状,进行合理划分,使学生之间以合作方式,提升团结精神和意识。可以起到优秀学生示范和带动性作用,激发更多学生踊跃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教师针对小组讨论、学习情况,对错误之处进行指正,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问题思考,还可通过师生辩论等形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活跃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选择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性作用,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喜好、探索欲望的教学资源,可以起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作用。同时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还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性,例如阅读教学活动、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在选择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实际年龄、心智发育、思维特点等方面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紧密又具有创新发展特点的内容。比如人工智能教学知识和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对现代人工智能电子产品喜爱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特征,可以借助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知识点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家校合作,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

城区小学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和重视程度方面与发达的大城市地区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落后性,特别是由农村地区迁移到县城生活的学生家长,受到自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自身教育认知方面的影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缺少关注与正确的教育方法。开展家校合作方式,可以通过学校、教师在家长群体当中开展各种教育理念的宣传以及教育方法的指导等途径,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的作用,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奠定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有直接影响关系,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教学地位。基于“双减”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必须充分立足学生实际,注重家校合力教育功能的发挥,才可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盛黎.快乐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讨[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3.

[2]朱东怀.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探究[J].考试周刊,2020(10):55-56.

[3]王振凯.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9(04):77.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小学阅读指导承担着启蒙阅读的主疆场作用,探索适宜的校本阅读形式和营造良好的校本阅读氛围是实现小学生有效阅读的必要措施,在深刻分析校本阅读存在的利弊之后有效地在校本阅读实施过程中渗透群文阅读理念,既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通过联读群读的方式实现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还能达成从浅表性阅读向思维性阅读的过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校本阅读  群文阅读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群文阅读”联动“百读计划”创新阅读形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9]GHB1399。

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让阅读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终将成为语文学科的被淘汰者。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小学阶段的阅读积累成为了重要阶段,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属性也决定不管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形成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该在该阶段大力实施。因此,绝大多数稍有规模的小学都应该自主开展校本阅读,并不断创新校本阅读的形式。而群文阅读,其独特的阅读特点和阅读方法已经成为普遍被小学生接受的一种新型阅读,也正在逐渐走进每一所学校。那么,如何在校本阅读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的实际意义

可能是由于以往教学惯性的影响,不管是学校还是语文老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范围也相对的局限。虽然大多语文老师知道,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范围也仅限于课本。更不要说开发或者组织设计有特色的校本阅读以及群文阅读了。这就充分说明老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发现校本阅读、群文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事实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校本阅读在本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进行,并结合本校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的同时,更当成一种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如,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打开学生思路、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写作时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有话要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校本阅读中群文阅读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远大情怀和阅读学习的兴趣。

二、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存在的问题

1.注重形式,群而不融,缺少关联性

不管群文阅读是在什么形式下进行,它的主要作用是要突破传统性、单一式的阅读方式,要让学生围绕多个或一个主题,就统一化的文本进行讨论,找到共同点、关联性,达到共识,从而互相促进认识。但事实是,在目前校本阅读中,笔者发现好多的所谓群文阅读只存在形式上,群而不融。比如,阅读文本上的群而不相同,阅读方式的上群而不相融。这样看似老师在校本阅读中热热闹闹地组织了群文阅读,但是由于内容不同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法交流、讨论,使阅读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收获。或者有些老师,纯粹误读了群文阅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毫不关联的内容,就以为进行了群文阅读,其实这种阅读就等于单纯、传统的阅读,不是说没有意义,没有收获,但是实现不了校本阅读与群文阅读相加要实现的综合性、复利性目的。

2.群文阅读的目标性不强,没有主题性

在校本阅读中之所以要渗透群文阅读,就是想用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打破学生对阅读的传统认识,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形式,懂得如何更有效、快速地阅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很多群文阅读活动中存在一个影响阅读效果的问题,就是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没有目标性、主题性。看似学生为了一个目标,进行认真地阅读,但是多个内容没有提出统一主题,学生的阅读各有各的线,各有各的注意重点,虽有同质化的阅读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议题,使群文阅读思想散乱,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自然,相应的阅读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事实证明,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没有主题性和目标性,是影响阅读效率的关键。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想通过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閱读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实现群文阅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目的,惟有树立目标、明确主题,才是实现群文阅读价值的主要途径。

3.在群文阅读中缺少指导性,阅读效率不高

无论是在语文任何环节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老师对学生只是传授知识,不进行过程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不但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状态,更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夯得不实;二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灵活,所以影响到他们整体的学习质量和成绩。所以,无论是在传统的阅读中,还是新型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方法也很重要,学生没有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他们或许只会为了阅读而阅读,没有目标性,也不会主动为了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句金句进行思考。但是,在具体的群文阅读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只重内容、主题和形式,对于阅读过程的指导、方法上的指导非常不足,所以导致校本阅读中即使成功渗透群文阅读,阅读效率也不高。

三、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出发点,择书而读,在校本阅读中贯穿群文阅读理念

任何形式的阅读,都应该是建立在充足的兴趣之上的,没有兴趣的阅读是呆板的、无效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要先激发阅读的兴趣,所以,开展校本阅读,首先必须以点燃阅读兴趣为出发点。而群文阅读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性特征,在校本阅读中打破传统的“一书共读”模式,贯穿群文阅读的择书理念,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遴选读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强调阅读的文本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结合点,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在校本阅读中去把自己喜爱的一类书或同一作者的书进行集体性阅读,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自己的阅读主见,渐渐地喜欢上阅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观。

2.以挖掘阅读深度为着力点,联书而读,用群文阅读唤醒校本阅读的效能

校本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组织灵活,方法开放,参与面广,覆盖面积大,能有效地全方位推进整体阅读力的提升,而其最大的弊端也是形式太过统一,在反映单体阅读成果上不够突出,这样往往造成一种“吃大锅饭”或“一勺烩”的现象。导致出现的最终结果就是一部分能够自主建立阅读方法的学生逐渐会读、爱读,而一大部分缺乏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跟着“打酱油”,慢慢失去了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校本阅读随之失去效用。而群文阅读则不然,它更加强调文本间的联系感,更加注重阅读进行中的思维过程,从议题的提出、文本的选择、群文的组建到阅读的发现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它可以面向每一个阅读个体,根据阅读者的爱好实现联读,并通过“群阅”建构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念,很好地规避了阅读的粗糙性和肤浅性。因此,在挖掘阅读深度方面,有着比较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有效唤醒校本阅读的灵感,让校本阅读更具灵性,更加突现阅读的效能。

3.以创新阅读方法为落脚点,求同存异,用群文阅读促进校本阅读的发展

随着校本阅读的逐渐深入,我们会发现,它会经历一个瓶颈期,由于实施时间长、模式固定,参与组织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在一个阶段产生一定的倦怠感,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修正或者创新,它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无疾而终。这个时候,群文阅读“单篇带多篇”、“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阅读指导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填补和变通,在校本阅读的大框架下,有效地融入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发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或一篇读物去自由寻找更多的和该读本(该文本)相关联的类似的文章去阅读,组书、组文来群读,求其同而存其异,进而实现校本阅读的加速推进,用形式的创新延长校本阅读的生命。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提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校本阅读前景更加广阔,为群文阅读滋生温床,两者互为犄角,相得益彰。

4.以培养阅读习惯为契合点,双剑合璧,用校本阅读催生群文阅读的信度

信度是反映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最直观的标准,任何模式下的校本阅读,其最终要达成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终身读书奠定基调。校本阅读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对正确的方法、健康的姿势、良好的形式都有特色鲜明的要求,群文阅读更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它强调阅读思维的建立、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核心阅读素养的架构,可以说两者出发点一样,但侧重点却大相径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总目标是这样定义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中足以看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甚于阅读方法的培养,只有好的习惯,才能催生好的结果。所以,找到校本阅读和群文阅读在培养阅读习惯上的契合点,让两者双璧同辉,更能有效提升阅读的信度和效度。

5.以奠基终身阅读为生长点,一以贯之,用群文阅读点燃校本阅读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往往从一个侧面影射出学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发展,校本阅读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终身阅读观念的建立起着一衣带水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校本阅读,都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阅读理念。群文阅读自提出以来,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快速推开,其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人文性,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生长在全民阅读的基石之上,紧紧勾住立德树人这根弦,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校本阅读中不断渗透群文阅读的理念,并且有效地促使两者联动起来,以校本阅读为“根系”,以群文阅读为“叶瓣”,形成双向驱动模式,既能充分扩大阅讀的外延,又能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凸显读书的品质。从而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其沉睡的潜能,激发其封存的天资,开启其关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另辟蹊径。

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之于小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承担启蒙阅读教学义务的小学阶段教学,必须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开展校本阅读的必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实践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构建“大阅读”观,这样,才能既永葆阅读的活力,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又体现阅读的价值,让学生感觉阅读带来的精神升华,同时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静芳.《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3]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4]李荣冉,翟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策略——以于永正与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程设计的比较为基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5).

[5]范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1).

[6]肖芳伟,张文滔,刘桂香.整合资源,重新建模之单元导读课——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主题补充阅读教学模式例说[J].课外语文,2016(9).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语言

一、引言

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在适当的教学中,融入语言特点,对教育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作用,学生在学习语文期间,对提升教师占有性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语文进行规范化,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概念及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概念

在语言交往中,语言是通过口述来进行表达,在语言交际中,通过语言交流来传递信息的社会活动。语言艺术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学问,自身具有灵活的和方便些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双向性和互动性表现。通过语言能够对特点的环境进行描述,可以有效的锻炼语言思维和判断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使在特点的而语言环境下交流使用,通过参与交流着之间听、说双向互动过程,发展学生之间互助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规范学生语言意识书剑性,培养小学语言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语言修养能力。语言教学艺术中,教育教学中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将课堂面向学生。

(二)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語文课本内容也发生变化,对之前变得更加多彩。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尝试添加新京剧,实现和课本的结合,这不仅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同时也猫叔了足够壮丽山河,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人文情怀。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得到扩充,对学生来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让学生能够准确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并且还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教材,创造合适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完成。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标准

(一)科学合理性

在课改基础上,要求教师教学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语文教学方式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语言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和提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熟练掌握词语发音,明确词汇表达内容。很多情况下,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要根据词汇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出现误区,影响学习。例如:虽然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是还是值得赞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听后都会感到诧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要保证语言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教学含义。

(二)趣味性

小学生在学习中,因为这段时期对于什么都处于非常好奇状态,很难在学习方面集中精神,并且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很好的兴趣。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增强语言趣味性,保证学生学习兴趣,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三国演义》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且为学生制定某一角色,根据语言来进行讲解,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可采取性

中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学习阶段的兴趣和热情,要接受学校对教学的安排,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知识点,熟练运用学习和知识,语言方面教育要贴近生活。但是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要具有一定的语言和词汇基础,教师讲解中也会在语言等方面发生变化。例如在《山中送别》中,教师要注意讲述内容,诗中常见语句进行组建,并且表达含义却非同一般。教师要掌握古诗中心思想,通过专业语言来进行讲述,引导学生好奇心。

四、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生动形象的描述

通过生动描述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由于语言是艺术性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综合小学生特质。小学生逻辑思维、理解力、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因此,在教学语言方面,便于小学生理解形象思维为主,发挥小学生想象力,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生动的了解学习内容。例如:“噪”字左边是口,好像是人在说话,使得课堂不安静,甚至有急躁的意思。

(二)灵活敏捷的语言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批评学生还是维护课堂秩序,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通过灵活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还要通过灵活语言,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五、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有着丰富的语言。在诸多教学效果中,需要教师正确利用语言艺术,只有课堂活动语言得到运用,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优化,使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学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J].才智,2015(01).

[2]郑淑云.浅析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学周刊,2014(05).

[3]潘文杰,尚雪娇.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4]陈慕贞.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析[J].学周刊,2018(32).

[5]王小英.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8(08).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小学语文 关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66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但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点的教授,对思想道德的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忽视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虽然接受了思想道德的教育,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同班级管理相融合,让良好的班风促进小学生在小学语文上的学习,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

素质。

一、班级管理和小學语文教学的关系

1.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相同的目的

教化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作用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可以为小学生传授人生哲理和德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小学生知道哪些底线不能触碰,帮助小学生形成自律能力。

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小学生通过班级大环境的影响产生团队意识,乐于在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人,在班级中形成凝聚力,促进整个班级向上发展。通过环境的熏陶,促进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改善自我,主动去帮助别人。因此,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的教学要融合起来。

2.协同合作,相辅相成

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认知普遍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能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自由散漫,甚至明目张胆地和其他同学说话,不仅降低了自己学习的质量,更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影响。因此,要加强班级管理,让小学生明白课堂环境的严肃性,提高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明确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界限。

教师还要帮助小学生掌握规划时间的能力。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中,学科的分化并不十分清晰,所以语文教师承担了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学生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遵守纪律,为什么要自律。为了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思想道德的相关内容,教师还可以在相关人物事迹的讲解中,为学生分析相关的道德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引导学生们向榜样学习。实现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对学生道德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3.坚持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多相同之处,从本质上来讲,他们都坚持以人为本,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要向小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同时要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基。班级管理也十分重视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学生在班级中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学会对自己进行约束,也让学生看见自己的不足,进而加以纠正,不断前进。

二、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能只将学生框在教师画的圈里,还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小学生的自律性不足,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反应。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这一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与配合度,这样会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打破传统刻板乏味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

方式。

2.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教育就是多彩的画笔,教育决定了这张白纸上的画是什么样子。所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小学生的人生是很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故事,通过故事来讲述道理,有的赞颂了英雄舍己为人的精神,有的传递了人生哲理,还有的讲述了人的美德。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对小学生道德文化的影响是很深的。但只靠口头叙述,而不进行实践,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应该将小学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三、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保持阳光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面对困难时,只有心态乐观,才能沉着冷静地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一个人再强大能力也终究有限,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真的强大,就像在班级中,每个人都是班级里不可缺少的一员,在遇到困难时,只有同学们齐心齐力,才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树立集体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2.结合教材进行引导

教师不能只重视教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编写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们明事理,辨是非,在养成基本思想道德观念的同时,学会如何将其进行应用和实践。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对课文的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抓住中心思想,形成思维逻辑体系。在学生了解教材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加强班级管理的方式,检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实践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在遇到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纠正。

3.合理分组,共同进步

守纪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时,要采用恰当的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合理开展良性竞争,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每次教学结束后,根据各组表现情况公布小组名次,激发排名较低小组的斗志,让他们可以主动发现身上的问题,进而不断改进。在班级中进行良性学习竞争,有利于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此,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给予学生一定个性化发展空间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承担起了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饱含人生哲理的课文,但教师仅仅进行口头讲述,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还处于“三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班级是小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班级氛围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将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两者在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世波《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0期。

[2] 宋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效融合探析》,《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10期。

[3] 吕记军《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结合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3期。

[4] 邢彦文《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14期。

[5] 朱秀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19期。

上一篇: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