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7

小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在我国各个学校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与小学生诚信教育有着一定的契合度,可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小学生诚信教育。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书香校园建设及诚信教育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活动开展方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书香校园建设    小学生    诚信教育

引言

在进行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时,应该以书香校园建设内容的概述为切入点,分析和探讨小学诚信教育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达到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的教育目的。

一、书香校园建设内容概述

所谓的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即以校园为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达到提升小学教学品质的根本目的。书香校园建设能够为我国发展书香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通过研读优秀书籍,提升审美情趣,开阔眼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推动社会发展,改善社会风气,推进素质教育。然而在当前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书香校园建设的主要意义,大多数学校对书香校园建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举办读书活动之上,导致学生难以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个活动过程流于表面,书香校园建设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1]。

二、小学诚信教育现状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人的诚信观念有待加强,在对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小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说谎话行为,也存在欺瞒家长的行为[2]。足以证明小学诚信教育有所缺失。从原因来讲,小学诚信教育缺失主要在于当前社会风气较为浮躁。另外,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更注重文化知识教授,造成学生道德教育缺失。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上心,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小学生责任意识有待强化,是非判断能力有待提高,意志力不够坚定。随着书香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小学诚信教育提供了更有效的教育渠道,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的严重性,将小学诚信教育融入书香校园建设之中,使学生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诚信教育[3]。

三、小学诚信教育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的融入方式

(一)通过书香校园活动改善校园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起到改善学生學习环境,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根本作用。通过加强硬件建设,拓展书香校园的建设渠道,使书香校园活动得到根本保障。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定期开放图书馆,为学生办理读书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放到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以上活动开展之后,校园内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更加积极向上,学生平时谈论的话题转变为文化内容和艺术性内容。在校园环境的改善下,为小学的诚信教育提供融入性更高的良性土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4]。

(二)通过书香校园活动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尤其是小学阶段,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将受用无穷。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教师首先收集和整理蕴藏在书籍之中的优秀榜样,比如商鞅立木取信、季札挂剑墓树、季布一诺千金等故事,并推荐给学生们阅读,让学生们深入挖掘和分析诚信在人生路上的重要作用,写出读书的心得与体会,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要根据学生们在读书之中产生的感想和体会加以引导,奠定诚信榜样在心中的重要地位。一旦诚信榜样在学生心中被树立起来,诚信就会如同一颗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榜样的处事原则约束个人行为,达到更好的诚信教育效果[5]。

(三)通过书香校园活动融入学科教育

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应该由内而外,立足小学教材本身进行拓展,可以说,课堂是书香校园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是诚信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诚信教育融入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抓住教学时机进行诚信教育。比如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品读思想品德课本和语文课本之中的精品内容,结合各学科诚信教育主旨为学生进行思维点播与活跃。当前新课标教学对小学生的阅读总量提出达到145万字的要求,课堂内容占据绝大部分。在当前语文教材和思想品德教材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诚信教育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朗诵表演的形式营造精彩绝伦的课堂空间,提升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自主性,使其通过思考挖掘诚信教育内容,使诚信教育与书香校园活动有着更高的契合性,提高当前小学教学品质和教学效率。

(四)家校合作共同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家庭,开展诚信教育时,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力。比如,学校可以安排和布置相应的诚信故事阅读任务,由家长监督和汇报阅读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起到协调和引导的作用,充分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家长的大力配合。教师应该为家校合作提供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不断收集和整理校方和家长的意见,让家校合作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形成有效的合力,使学生的诚信教育得到最根本的保障。家长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要以身作则,按照书中故事和原则约束自身的日常行为,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贯彻自身读到的道理和知识,达到知行合一,提高书香校园活动之中诚信教育的教育效力[6]。

(五)使书香校园活动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优质的生活技能,使其更好地面对生活之中的困难。因此,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同时,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使诚信教育有所依托。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事例联系当前社会中的实际案例,为学生们深入剖析与解读。比如说读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联系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情况,深入分析诚信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不诚信的行为拿出来分析,并对比书中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不诚信对自身形象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在书香校园活动中将诚信教育与实际生活产生深入的联系,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与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坚定意志品德,抵御外来不良诱惑,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结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小学诚信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时,学校要调动教师、家长及学生多方面的力量,不断融入诚信教育的观念和实际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树立优秀的诚信榜样,使其能够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行为准则,成长为更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东晓.打造书香校园    激发诵读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4(9).

[2]曹毅.阅读浸润心灵    书香萦绕校园——书香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1).

[3]丁丽娟.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2).

[4]傅维利,王丹.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特征及教育建议[J].教育科学,2009(2).

[5]黄国伟.基于“诚信为本”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6]李丽英.“生本”促诚信——对小学生实施诚信教育的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10(9).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书香校园中渗透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662)阶段性研究成果。

小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小学生礼仪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教育;人文素养;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已经逐渐地由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且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然而,在现阶段实际教学中,部分小学院校依然过于强调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片面地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着院校在社会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而忽视了对小學的利益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对小学生全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这部分小学院校应该及时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提高对小学生利益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一)小学院校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方面

目前,我国部分小学院校在实施礼仪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时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当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小学院校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才从形式化的开展礼仪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活动,检查结束后,相应的活动也随之结束。大部分小学院校并为针对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实施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而在课程教学中仅仅有思想品德和语文课程有所涉及礼仪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但是其所涉及的部分远远满足不了我国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家庭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方面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均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1]。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由祖父辈照看,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大部分深受溺爱,存在较强的攀比、自私、不尊重他人等现象,特别是对长辈无理取闹这一现象更加的普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小学生家庭成员对小学生过于溺爱,祖父辈在照顾小学生的过程中,通常以吃饱穿暖为中心,缺乏家庭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致使这部分小学生通常未能够形成懂礼貌、守礼节的良好礼仪习惯,并且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小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人文素养[2]。由于各学科教学内容均较为繁重,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面积地实施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小学院校应该专门设置一门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课程,并由专业教师负责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更加有助于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另外,小学院校还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此形成学校与家庭联动的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模式,将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促使小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间里依然能够受到良好礼仪习惯和人文素养的渲染,从而实现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实施穿插讲解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院校并未针对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开设专门的课程。因此,这部分小学院校就需要注重结合各学科教材中的内容,实施穿插讲解。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可以穿插实施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促使小学生充分体会到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并和父老乡亲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小学生通过阅读,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村子里没有井,吃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随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毛主席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我们伟大领袖具备怎样的崇高精神呢?随后可以组织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部分小学生认为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部分小学生认为是甘愿奉献的精神,也有部分小学生认为是心系百姓的崇高思想。无论是哪一种答案,在讨论与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均会受到一定的熏染,从而注重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和人文素养。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拓宽小学生的眼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给小学各科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主要辅具工具。但是,部分小学教师由于缺乏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灵活掌握,再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仅仅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教材中的内容,而对于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这类教材中未涉及的内容,较少会利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小学院校应该加强对各学科教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养,以此提高其多媒体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并拓宽小学生的眼界。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资料,并在合适的教学时机进行穿插,可以通过动画、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更加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越来越重要。小学院校应该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全面地分析目前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以此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从而实现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为小学生全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佳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及有效的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32-33.

[2]王世清.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7):88.

编辑 段丽君

小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小学美术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针对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美能力;探究生活;审美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足,对审美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化的理解,而对于学习美术是否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并不关心和重视。作为美术教师,要从对小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性与学习美术技能的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意识,进而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让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生活中的美,认识美术与自然的相互联系

大自然给了人类无穷无尽的奥秘,同时也让人类认识了它的美,美术教师要从大自然的美着手,把小学生引入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当中,并结合大自然的美让小学生联系并学习美术知识,通过学习美术知识产生认识美与创造美的意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课堂如果能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选取一些与学习目的相符的自然环境作为学生的活动地点,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走进大自然”一课的情感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热爱大自然。如果我们让学生把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只停留在课堂上,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那这样的教育只能是空谈,根本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与学习意义。因此,美术教师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育意识,把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放大,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当中,从中发现美、了解美和认识美,并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并学习美术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把大自然的美运用于绘画中,把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这才是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美术教育的前行目标。

总之,美术教学不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是老师按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的传统教学,而应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让学生观察与留心生活中的美和生活、自然中的美术知识,让大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结合与相互促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深入并探究生活,培养审美习惯和能力

小学生阅历尚浅,对生活的观察度也不够,致使对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认识不足。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懂得并明白学好美术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美术绘画技法和技能,还要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与感受及思想情感真实地融入绘画中,将自己的喜怒忧乐表现出来,在表现情感的同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来搜集资料,探究人类劳动工具发展的美术活动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深刻感受美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关注生活美的点点滴滴,从而培养审美习惯和提高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接触并感受艺术,提高审美的品位与素养

美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让学生接触并赏析优秀的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师的职责。除了欣赏课,每一种教学活动领域都可以带领和启发学生进行作品的审美。现在的美术教材中附有很多印刷精美、富有情趣的大师作品,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带领学生赏析,教学效果会比单纯的传授技法要好。随堂欣赏隐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同时还能起到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作用。

总之,作为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各种艺术作品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较强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观察生活,去发现美并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单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要让学生在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编辑 王梦玉

小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减;素质教育;小学生;德育教育;决定性;挑战

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历来是我国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想要保持对小学生教育的良性循环,坚持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不论从对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来说,贯彻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都显得尤为关键。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二、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具备引领教育正确方向的使命

在教育的发展阶段中,不论是体制政策还是教学设备,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不论是教学评价方法还是教学组织形式都在不断演变发展着,除此之外,在我国现如今的教育系统下,对于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的形式大多以考试为主,而考试这个形式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教育的形式化和异化发展的现实问题,所以,在这种条件和背景下,教育发展方向的校正使命则自然而然地交由素质教育。我国在80年代中期首次正式提出素质教育这一名词,把提高人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为基本要点,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下,加强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而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首先,小学教育作为所有教育事业的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全面普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需要以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危机春。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型人才,而素质教育则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积极参与响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能够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无论是对于小学生自我发展,还是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和相关教育人员都在不断地努力阐释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时也在潜心规划着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在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其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争取发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三)素质教育的当代目标是建立完备的教育实践体系

在当今时代,要想真正地完善教育、发展教育,就得将素质教育理念同教育实际现状结合,从而建立起理念中有实际,实际中有理念的实践性教育体系。在有针对性的方针下,合理地开展素质化教育,实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紧密结合,与创新发展齐头并进。体系的规划性、完整性、全面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无疑是教育有效开展的坚实保障。

三、坚持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素质教育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系。

1、部分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和系统发展的基础,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在目标和内容方面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同一性以及涵盖性。素质教育将推进学生全方面素质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以注重培养学生智慧潜能、形成健全個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方向。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爱国情怀、建立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品质精神和素质。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而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基础,小学生教育是社会教育事业的根本,而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则是小学生教育中的重点,优良的教育应当从小抓起,自然小学生德育教育对于如今推行的素质教育来说,是不可分割且重中之重的一部分。

2、相互作用性。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最终为素质教育所服务的,小学生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对素质教育具有奠基和导向作用,素质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是人们在长期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和其他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中的不断挖掘和不断突破。而素质教育则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大方向,为小学生德育教育提供更大的保障、更广的空间、更多的可能。

(二)我国小学课程内容的特征

小学阶段现如今的课程内容十分强调课程内容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第一,德育课程的开设。比如,小学开设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第二,各门学科关注德育目标的实现。比如在语文课文中增设了许多关于思想感情方面的内容和问题。第三,小学增添活动课程来实现德育功能。比如,许多实践活动都包含了社区活动、公益服务等内容。

(三)发展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身上系着传承中华民族灵魂的重任。有传承才会有延续,有延续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未来。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拥有正确的道德观是当代小学教育体系中十分必要的。这对于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有深刻意义。

此外,都说以德為本、以德为先,社会现如今需要的人才是要求有着全面的综合素质,而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来说都是极为必要的。做事先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提高了自己的自身素质,才会有更大的可能学会生存、创造可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及早的德育教导更是有必要,这样能够更好地、更完全地向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他们能够提早地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性。

四、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和成果来看,可以看出小学德育教育在如今的教育领域中的多个方面或者从教育成果的多个角度分析来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问题和短板。这些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虽然不会短时间内极速发作,但是如果长时间地积累、蔓延,那么将一定会在对小学生教育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会无形中形成小学教育全面发展的延宕。

1.原生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起点,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环境通常具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而原生教育作为小学生最为熟悉的教育环境,自然会首当其冲地对孩子带来影响。但是许多家长在进行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时往往只会关注孩子主科课程的分数和成绩,也可以说是过于侧重于治理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教育,忽略了孩子的全方面发展教育。这样往往会导致孩子容易在生活中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比如:道德素养方面、心理健康方面、法律安全意识方面等等。这种德育教育的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学校教育。(1)教学思想。首先,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应当做好学生们的典范和榜样。普遍来讲,学生大都会对自己的老师存在崇拜的心理,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有许多小学教师自身不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德育教育,以致于不能很好地为学生起引领作用,也不能正确地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其次,小学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应当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坚守原则,坚持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许多小学教师越来越倾向于单一化教育,一味地只让小学生埋头于书本,追求高分,却忽略了对德育教育的真正理解。同时对于德育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不够了解,储备不够丰富,无法做到多方兼容。(2)教学方式。现如今,仍然有很多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仍然采用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灌输性的教学手段,这不仅会使学生兴趣降低,还会使学生接收程度下降。除此之外,如今教师的德育教育容易出现分散性强、实践性弱、现实性低的问题,太过于理论化或者太过于空洞化的德育教育往往体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3.社会环境。社会上的不良信息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获取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便捷,信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一些不良的信息也会不可避免地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并且由于小学生思想的不成熟以及思维的不完全发展很容易会给小学生带来负面、错误的信号,带给他们一些错误的认知。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父母或是老师带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便很容易让小学生进入误区。

五、解决小学德育教育中问题的相关途径

为解决当下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机制,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无论是从家庭教育、学校教学还是社会环境来说,都应当提高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家长应当担负起对孩子德育教育的责任,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老师则应当起到领头和模范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将德育同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更好地结合、调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更好的发展;而社会环境上则可以将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减少出现在学校或儿童活动的区域内,防止小学生因心智不成熟而受到影响。

第二,教育过程中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重中之重。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不一味的强输硬灌和死记硬背是十分重要的。借助恰当的资料和与实际的相结合,能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并能做出积极的反馈。现如今,有许多新兴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视频等等,这些作为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都能够作为合适有趣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更好得理解学习德育知识、加深印象并加以运用。

第三,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具全面性、价值性的德育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当肩负起开展德育教育的责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师应当恪尽职守,尽自己所能为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做好衔接的工作,为小学生德育工作展开的延续性、持续性、系统性做出努力。同时,不能让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止步于理论基础,而是应当扩展延伸到实际中去,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最大程度化地理解和发展。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活动让小学生切实地感受教育、贴合教育、接受教育,这样不仅高效率且高效果。

结语

综上,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当引发高度的重视,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大力发展,这不论对于祖国发展的未来还是小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都是影响极大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我们现如今所渴求的,而对祖国的教育建设的发展应当从娃娃抓起,因此,坚持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意识、积极运用适当教学方式是应当持续坚持的,全方位、多方面地强调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更多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有德行、有品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清臣. 素质教育的现实真意与时代发展[J].群言,2021,11(15)

[2] 曾彩鸾.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新智慧,2019,2(20)

[3] 刘雅青.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1,10(11)

[4] 砂国民.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创新途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3(10)

小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阶段;责任教育;实践策略

引言

现阶段针对小学教学体系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引导小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要把爱心教育、责任教育、道德品质培养等作为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教师也需要根据当前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来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注重学科教学与责任教育紧密结合,并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策略将责任教育与生活实践进行密切联系,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深刻感悟,进而发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品质的素质型人才。

一、现阶段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及责任教育现状分析

(一)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仍根深蒂固,忽略了责任教育

目前在核心素养理念推动下,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相关活动中大力倡行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小学生能够实现知识层面和道德层面共同进步,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只单纯关注小学生各学科的书面成绩,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和责任意识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可见小学生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很难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更无法深刻领悟到自身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针对这一现状看本质,小学生责任意识程度低,后期成长发展中会更注重自我,进而在自主思考过程中思维也会受其影响,无法意识到自身应具备的责任观,遇到问题只会推卸责任,并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1]。

(二)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学生的责任教育观念薄弱

部分小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多采用放任溺爱、百般呵护的态度,导致小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环境下还是在家庭环境下,都很難接受到正确的引导,难以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部分学生家长因忙于工作,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人成长发展现况的关心度不够,这也是小学生责任感迟迟无法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责任意识的树立和增强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各项学习活动的完成具备重要促进作用。现阶段,小学教师职责不仅仅局限于教书以实现知识传授,还要实现自身“育人”的岗位价值,帮助学生在接受各类学科知识的同时,建立良好的道德素养意识,责任意识。在促进小学管理工作有效性提升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集体具体情况来明确班集体建设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开展责任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得以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为小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小学管理中责任教育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树立良好班风以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相关工作时,面临的都是处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小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大多具备较高好奇心、面对新鲜事物多愿意去尝试并模仿[2]。基于小学生所处阶段的性格特点,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关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及学习和行为习惯,了解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促进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规范自身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进而为树立良好班风奠定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班集体氛围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就需要小学教师在管理工作中要围绕学生学习情况和认知情况,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小学生深刻了解并明确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内容,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主要注意的是,班集体内建设良好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配合与努力,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引导人,同时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负责人,需要充分明确班级良好之风的营造,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班级学风意识。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可以在班级范围内采取科学民主的方式在小学生群体中选举各班干部和各学科课代表,并明确各职责,使其充分感受到自身背负职责的重要性,促进小学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并帮助小学生能够正确规范自身行为,同时也可发挥其职责作用来带动班上其他学生,促使整个班集体内彰显良好学习和合作氛围,大家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

现阶段部分小学生由于在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的溺爱,个人责任意识薄弱、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较低,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体现的性格特征多表现为自私、依赖、任性等。在班集体为单位的合作性活动中,部分小学生由于独立意识较差,很难快速融入班集体中进行合作互动,缺失集体荣誉感。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和重视这类现象,针对学生表现情况及时调整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开导,为学生树立乐观、积极形象,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德,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班会时间来开展班集体为单位的主题活动“我是小主人”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充分的合作互动,共同为装饰和美化教室环境而努力,在过程中能够充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活动过程中也能充分发挥自主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实现有效自我监督。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责任意识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意义。现阶段校园实践活动包括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年度运动会为主,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彰显班集体团队合作和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中,能够深刻感知到自身对祖国强大、社会发展、班集体功能进步的责任感,领悟到机体荣誉感,进而在参与实践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形成形成崇高的爱国理想与情怀。运动会中个人项目是推动小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彰显班集体荣誉感的重要场所,集体项目例如拔河等又能促进小学生群体共同发挥作用、共同努力,各显其能,为班级争得荣誉,树立起责任感[3]。

(四)发现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小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性格和行为习惯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并鼓励学生积极发掘自身的闪光点,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将其发扬光大。引导小学生培养积极责任意识离不开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构建,小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才能感知到树立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加强自身责任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小学生们共同构建和谐班集体,促进小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围绕小学生来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教师既是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人,也是服务者,要充分关注和重视小学生个体的个性所在,发掘每一位小学生自身所拥有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进而提高小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并增强思想道德素养。

(五)多进行思想教育,给学生树立一定的思想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启蒙知识教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往往不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解答疑惑,还应该通过一定的思想教育来给学生树立一定的思想价值观,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给学生树立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价值观。另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参加一些助人为乐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比如说,帮助清洁工阿姨打扫公园的垃圾,在劳动中付出,在付出中收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拜访养老院的爷爷奶奶,学生们可以表演一些简单的唱歌跳舞等娱乐节目,在锻炼学生的同时还能够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并从小就给学生树立一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给学生树立一定的思想价值观。比如说,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思想教育课,号召学生热爱班集体,自觉主动地为班集体承担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上举办以“奉献”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览活动,进而从小就让学生学会助人为乐,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拥有乐于奉献,勇于承担责任的美好精神品质,从而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发展,同时也就贯穿落实了“以爱为桥,构建和谐班级”的小学班级管理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所处年龄段在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方面还不稳定阶段,自我约束和管制能力差,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作用来引导小学生朝向更好的目标前进和发展。在小学管理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等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推动小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吕丛丛.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责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2]陈锦添.农村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新课程(上),2018(12):307.

[3]田仕银,罗金松.践行责任教育 成就人生梦想——沙洋县实验小学特色办学掠影[J].湖北教育(綜合资讯),2015(08):2+1.

小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作者简介:韦欣欣,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近年来,小学生安全问题呈现多发态势,分析其原因,发现与安全教育有直接关系,主要是学生对安全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知,无法准确判断安全形势,没有掌握相应的规避技巧。

一、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教育是提升思想认知的重要途径,加强安全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主动判断各种可能造成群体或个体伤害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规避技巧,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1]从小学生的活动环境来看,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及安全人员是十分重要的,但安全教育要让小学生学会自我规避危险,提升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2.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从我国家庭构成来看,“独生子女”仍然占绝大多数,“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每个孩子对家庭而言都是极为珍贵,当孩子受到伤害时,不仅是单个家庭会受到影响,而且会引发整个家族谱系的震荡,为社会埋下矛盾和隐患。[2]

3. 有利于保障群体的生存利益。安全需求在“马斯洛需求模型”中处于第二层级,也属于基础需求之一,是群体的根本利益保障所在。[3]当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时,人们可能会选择过激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加强安全教育,既能够提升群体的安全意识,也能够让他们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其生存利益,提升群体性的生存质量及效益。

二、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 学校是安全教育的主体。目前,学校仍然是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小学的课程设计中,最初的课程都是以安全教育为基础的。一是交通安全。教会小学生如何过马路、如何选择通过时机等,以增强其规则意识。二是人身安全。教会小学生如何与陌生群体交往,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出现的问题,面对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等。三是内部矛盾。教会小学生群体处理与他人的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而产生其他意外伤害。四是外部伤害。面对危险时应当让学生识别与规避,如火灾、地震、台风及其他意外因素导致的危险等。

2. 各种因素影响安全教育。虽然学校积极进行安全常识教育,但影响安全教育产生的因素相对较多。一是媒体环境。随着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APP的出现,学校可以科学选择可选择资源。二是资源共享[4]。网络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进行甄别与选择,提升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主体多元。对于小学安全教育而言,学校仅仅是教育主体之一,社会、专业组织机构、家庭及其他关联因素都可能是小学安全教育的参与者,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家庭教育具有辅助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第一个说“不准”的人,因而家庭安全教育实际上才是第一道防线,而学校是将所有安全规则整合后实施教育的主体。家庭在安全教育中具有启蒙及辅助作用,当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家庭则转化为辅助角色,只要针对孩子安全教育进行细化、深化即可。

三、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监护主体安全意识淡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年轻群体的生存压力增加,小学生的监护主体也变得极为复杂,由传统的父母逐渐转化为隔代监护、亲戚监护甚至还出现保姆监护等现象,而这些主体虽然有血缘亲情或职责为基础,但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往往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监护职责大多停留在“看护”的层面。

2. 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目前78.5%的安全教育都是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由于安全教育是初级教育,不会对教学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不会得到教师群体的重视,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其明显。[5]因此,小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3. 安全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安全教育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往往不会选择过于突出的案例,大多都是浅尝辄止,从而导致教育的印象不够深刻。另外,安全教育“任务性”比较突出,部分教师将安全教育作为任务来完成,仅仅停留在讲了、记了、问了的阶段,没有考虑到小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4. 安全教育延伸效果弱化。小学安全教育延伸效果弱化问题相对突出,安全教育只停留在教育层面,没有实践对照,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自然无法在遇到危险时合理应用。另外,安全教育没有进行适度的演练或训练,很难形成“下意识”的反映,小学生面临的危险往往都是突如其来的,如果不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危险源、危害程度及规避路径,很难规避面临的危险。

四、提升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方法

1. 加强针对性教育,提升群体安全意识。要提升小学生群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必须选择生活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讲述及演练,从而培育他们的安全意识。小学生安全教育并非针对单一主体,而是群体性的安全认知,如通过孩子学生去影响家长,让家长也同步重视安全工作,当家长重视起来就会对身边人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群体效应”。

2. 实施创新化教育,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安全教育必须要具有创新性、趣味性,对小学生群体而言,安全问题的表现基本上是多种多样的,但如何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将思想及技巧传达给他们,则需要对方法、模式、内容进行适度创新,從而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创新的根本是实践而非理论,因而如何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实践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3. 注重结合式教育,符合学生安全体验。安全教育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只有让他们对危险伤害程度有足够的认知,才能激发他们的危机意识,从而使教育效果得到持续性的深化。因此,要选择“结合式”教育,将教育内容与案例紧密结合,依托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视觉强化,使学生对安全问题有直观的印象,从而有意识地规避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4. 组织渗透式教育,确保教育效果延伸。教育仅仅是安全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效果的传递往往需要多重强化,如“安全演练”,对地震、火灾、水灾逃生进行演练,教会他们如何选择躲避位置、逃生工具及注意事项等,针对特殊情况每月至少要演练一次,从而使他们产生一定的自然反映,遇到危险选择正确方式进行规避。

综上所述,本文以小学安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差异,针对其存在的监护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安全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安全教育延伸效果弱化等问题,从针对性、创新化、结合式、渗透式教育模式入手,以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在安全教育中要注重对“大数据”媒体的选择及应用,增强教育资源、教育载体、教育模式的选择,从而有效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嵘中.浅析班主任做好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9).

[2] 沈学贵.公共危机视域下的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安全保障问题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6.

[3] 曾晓梅.小学生安全教育实证研究[D]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4] 包海青.浅析实施小学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16,(9).

责任编辑 张庆晓

上一篇:技术贸易壁垒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管理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