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

2023-09-2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第1篇

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是政府行使大坝安全监察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以下简称“大坝中心”)从1987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我国电力系统的水电站大坝安全开展首轮定期检查工作,到1998年为止共完成了96座水电站大坝的定期检查工作;通过首轮定期检查,基本上掌握了80年代前投入运行的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状况,查明了影响水电站大坝安全的一些缺陷和隐患,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查出了一些病坝、险坝,推动了大坝补强加固、监测系统更新改造等工作;同时,通过定期检查,增强了水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大坝安全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大坝安全管理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第二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从1997年开始,规划安排了131座大坝,到目前为止共有121座大坝开展了二轮定期检查工作,已经完成的有105座,16座正在进行,第二轮定期检查工作计划于2005年结束。

目前,第二轮定期检查已接近尾声,第三轮定期检查工作正在酝酿策划中,并计划于2005年启动;现正值《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颁布之际,正确理解《规定》的要求,对做好大坝安全第三轮定期检查工作以及大坝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大坝安全定期检查规划

首轮、第二轮定期检查规划,主要依据当时各大坝主管单位所辖水电站大坝的定期检查计划,经大坝中心平衡后,制订该轮定期检查规划。规划定期检查的大坝为已注册或正在办理注册的大坝。第三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规划,是在上轮规划基础上制定,并以此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各水电站开始启动大坝安全定期检查的时间,并按此计划督促水电站运行单位及时开展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

关于定期检查频次和时间要求,《规定》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定期检查一般每五年进行一次,检查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新建工程的第一次定期检查,在工程竣工安全鉴定完成五年后进行。

3大坝安全定期检查要点

每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都有其明确的检查要点,首轮定期检查强调全面性,二轮定期检查突出金属结构检测、水下检查及监测系统评价等。三轮定期检查的要点已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关于组织开展第三轮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的通知》(电监安全200439号文)中明确,既要全面检查,也要突出重点。全面检查不同于首轮定检,首轮定检是由于大多数大坝在70年代之前完建,面临技术规范不完善、施工技术较落后、材料短缺、档案资料不全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全面的设计复核、施工复查和运行检查,而三轮定检的全面检查则是对结构运行性态的检查、对比,同时确认外部荷载、规程规范的变化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则是强调特殊性,针对不同的大坝、不同的问题做重点检查,而不象二轮定检强调金属结构检测和水下检查那样具有普遍性,应该说二轮定检强调的重点正是首轮定检未能顾得上的;因此可以说首轮和二轮定检形成了大坝的基本安全档案,为今后的检查提供了参照物。而三轮及其以后的定检就是一种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共性。三轮定检的要点关键在于分析评价大坝的运行性态。通过定期检查,真正达到提高大坝安全状况和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确保水电站大坝安全运行。

4大坝安全定期检查组织形式

首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由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组织;第二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有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组织的形式,也有大坝中心组织的形式。对于第三轮定检,《规定》 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定期检查由大坝中心负责。大坝中心可以委托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组织实施定期检查”。大型或重要大坝的 定期检查由大坝中心组织,中型水电站大坝的定期检查,由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向大坝中心提出申请,经大坝中心同意批复后,按规划和计划实施。

大坝中心组织定期检查,应当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根据水电站大坝的具体情况,确定专项检查项目和内容。水电站运行单位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并向大坝中心提交有关专项检查情况的专题报告。大坝中心对专题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水电站大坝实际运行情况,对水电站大坝的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定水电站大坝安全等级,提出定期检查报告,形成定期检查审查意见报电监会备案。

委托大坝主管单位组织的定检,改变不了大坝中心负责定检的性质,大坝中心同样面临监督、指导的任务。大坝中心将在运行单位配合工作要求、专家组组成、专项检查内容、专题承担单位选择、专家组报告大纲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指导,大坝主管单位在上述几个方面应提前函报大坝中心,大坝中心如有不同意见会及时反馈。专家组向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提出定期检查报告,由主管单位转报大坝中心。

《规定》 第二十条规定:特种检查由水电站运行单位提出,大坝中心组织实施。

当发生特大洪水、强烈地震或者发现可能影响水电站大坝安全的异常情况,水电站运行单位应当向大坝中心提出特种检查申请。大坝中心接到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专家组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对需要进行专项检查的项目,由水电站运行单位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并向大坝中心提交有关专项检查情况的专题报告。大坝中心综合检查情况,提出特种检查报告。水电站运行单位应当根据特种检查报告进行整改。

5大坝安全定期检查专家组

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充分依靠专家的智慧是保证大坝安全定期检查质量的基础。通常根据工程规模,专家组一般由5~9人组成。与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有关的单位的专家一般不得超过1/3,这是基于评价的公正性来考虑的。为了保持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的连续性,专家组中尽可能要有一名参加过上次定期检查(或安全鉴定)的成员。专家组成员不仅要求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求熟悉大坝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并熟悉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程序。专家组的组成要结合定期检查要点和工程特点,由各专业的专家组成。

专家组根据定期检查要点和水电站大坝的具体情况,确定专项检查项目和内容。对提交的专题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水电站大坝实际运行情况,对水电站大坝的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定水电站大坝安全等级,提出定期检查报告。不论定检由谁组织,专家组的工作都对大坝中心负责。

为了确保大坝安全定期检查质量,大坝中心在总结前两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经验的基础上,准备成立大坝安全专家库,对库内专家进行大坝安全管理法规和规定的宣传,并组织专家研究讨论大坝安全定期检查的工作经验。对具体某一水电站大坝的定期检查,其专家成员中要求有规定数量的库内专家组成。

6水电站大坝安全等级评定

专家组提出定期检查报告后,大坝中心审查专家组提出的定期检查报告,必要时对有关的专题报告复审,评定水电站大坝安全等级,形成定期检查审查意见报电监会备案。

大坝中心每年将定期或不定期向电监会上报定期检查审查意见,在收到电监会回复后,大坝中心将定期检查审查意见批复各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

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时间跨度定义:以成立专家组并召开第一次专家组会议开始,至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收到大坝中心对定期检查的审查意见时为结束。

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在收到大坝中心对定期检查的审查意见后,应对照审查意见,组织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审查意见中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对已发现的异常情况或者存在的隐患、缺陷,提出补救措施和改进意见,落实单位和资金,及时整改和处理。

对定期检查评定为病坝、险坝的,应当限期除险加固、改造和维修,在评定为正常坝之前,应当改变运行方式或者限制运行条件。对重要大坝和存在重大缺陷和安全隐患的大坝,要进行大坝险情评估和制定大坝安全紧急行动计划。除险加固、改造和维修工程完成后,应当进行专项评价,评价除险加固、改造和维修工程的效果,是否具备正常坝的条件。如果具备正常坝的条件,涉及水电站大坝安全等级的变更,大坝中心应当将专项评价意见报电监会备案。

7其 它

为了及时评定水电站大坝安全等级,对由水电站大坝主管单位组织定期检查的大坝,水电站主管单位应在专家组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将专家组的定期检查报告、各专题报告和主管单位的意见一并上报大坝中心。

《规定》 第二十三条规定:从事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和特种检查的相关技术服务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大坝中心将定期公布具有相应资格的技术服务单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第2篇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将我们带入了信息时代,为中国的继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加快了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成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对于医院来说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成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医院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当前医院信息安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医院信息安全建设途径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安全建设;风险;存在问题;途径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一定的主动权,各个医院都在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当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现代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安全威胁。为此,医院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尽可能地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医院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风险

(一)外部网络安全风险

为了满足医生查房以及传染病信息的及时上报等工作需要,在医院的很多区域都设置了无线网络,一般只要经过简单的认证就能够进入到医院的内部网络系统中,这就为攻击者的入侵活动提供了便利。再加上一些行政办公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打开网页或者使用邮件的过程中容易感染病毒,从而使医院内部信息系统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二)系统内部安全风险

当前我国不少医院的信息系统没有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用户所享用的权限要比实际授予的多,并且对于调离医院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取消他们的用户权限,从而容易出现他人使用医院权限的现象。再加上一些工具软件与应用程序的设置不太科学,客户端安装了一些不必要的应用程序,使得系统内部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三)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存在安全风险

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就可能会导致医院信息网络陷入全面瘫痪的状态,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主要是存储在服务器系统磁盘上的,因此服务器损坏会给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损害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者是感染病毒等原因,也会造成重要文件和资料被修改或者是删除。

二、当前医院信息安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硬件安全问题

硬件设备是确保信息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等构件,这些硬件设备的运行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医院硬件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设备陈旧老化、应急设备不足、以及电压不稳定等。特别是当服务器或者是中心交换机等一些关键设备出现问题时会造成整个信息系统陷入瘫痪状态,这时一旦缺少备用设备就会使信息数据面临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软件安全问题

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庞杂的人机系统,一旦操作人员进行不当操作或者是软件本身存在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忘记登陆密码、不能进入系统结算、无法摆药、无法打印等;其次,由于不当使用存储介质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随着移动存储设备的大量应用,病毒入侵现象越来越突出,单纯依靠杀毒软件与维护人员难以对病毒实施有效控制;此外,软件的意外行为也会造成安全问题,比如软件实现升级后一般会要求重启计算机,一旦没有及时保存相关数据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三)网络安全问题

在医院信息安全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1)伴随医院网络系统应用的不断开放,我国不少医院的信息网络已经逐渐变成公共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医疗保险网络提供数据,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为恶意攻击或者是网络病毒入侵对医院信息系统所产生的威胁。2)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多的来自内部网络,特别是近年来内部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有意或者是无意攻击行为越来越多,从而给医院内部安全技术防范与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三、医院信息安全建设途径

(一)加强对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的管理力度

加强对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的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1)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从而有效制约有关计算机操作的不规范行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一般制定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系统功能,从而提高信息系统效率,并确保信息数据质量。具体来说需要制定岗前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用户权限制度、数据备份制度、以及口令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要规范各子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2)加强对信息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医院大部分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都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一旦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就容易产生信息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所采集信息的安全性,从源头上消除信息安全隐患。

(二)确保硬件、软件、以及网络的安全运行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中心机房。由于中心机房会对服务器的安全运行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心机房选址时要尽可能地远离各种有害气体与强电磁波的干扰,机房环境要充分满足采光、隔音、以及防尘等条件,并且要对照明灯具、湿度设备、以及空调等的配置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中心机房内要为计算机设备设置专门的动力配电箱,实现与其他电力负荷之间的分别供电,确保积分那个用电安全。2)服务器。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服务器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的安全,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轻则数据丢失,重则系统瘫痪。因此必须要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量来合理选择服务器,最好要配备双服务器,在主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由从服务器来代替其继续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服务器档案和运行日志,,对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实施全程监管。3)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主要是用来传输信息数据的,因此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医院信息安全关系密切,这就需要定期对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以及光纤收发器等进行检查和维护。

(三)注重对病毒的防治工作

医院网络立足于互联网平台,因此必然会面临各种病毒的恶意攻击,而一旦受到感染就会造成机器罢工,甚至会迅速蔓延到其他机器上,因此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这就需要在工作站禁止安装光驱和软驱,并禁用USB端口;如果一些工作站安装有光驱和软驱等设备,就需要配备有防病毒软件,并不断进行系统升级。同时要积极应用防火墙技术,对流经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尽可能地减少外网病毒入侵,从而避免病毒对医院信息资源所造册很难过的破坏。

(四)强化对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是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在提高操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在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硬件设备,而是信息数据,因此建立健全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策略,尽可能地减少数据丢失就显得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备份归档日志文件,并定期将所有文件转存到光盘或者是磁带等载体中进行异地存放;而在数据恢复策略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据的完全或者是不完全恢复,以确保信息的安全。

四、结束语

在现代化医院的建设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医院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人为因素的影响为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为此医院方面必须要加强对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的认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促进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琳琳.医院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及策略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0(03)

[2]孙琦.构建安全可靠的医院信息化系统[J].中国信息界(医疗),2010(06)

[3]陈凌平,马宗庆,郭振华.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0(02)

[4]黄慧勇,黄冠朋,胡名坚.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与应对[J].医学信息.2009(06)

[5]高志宏.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J].医院管理论坛,2008(10)

[6]祝敬萍,陈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策略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8(10)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第3篇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秘密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无意识泄密、间接泄密、计算机网络泄密等现象时有发生,给部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从风险识别出发,对军事秘密面临的风险进行客观地全面分析和评估,并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变事后补救为事先防范,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确保军事秘密安全的需要,也是做好信息化条件下部队保密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系统识别,找出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重要风险

信息安全保密风险识别是指运用有关知识、方法、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部队军事秘密面临的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部队保密工作面临的风险是错综复杂的,需要进行认识和辨别。只有全面、准确地发现和辨识风险,才能进行风险评估和选择风险控制的措施。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保密清单损失法、专家调差分析法、经典案例分析法、等级全息建模法等等,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系统的识别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保密资产的识别。保密资产就是要保护的秘密资产。主要包括涉密的电子文档、涉密的实体信息以及涉密的装备设施等。一个单位保密资产越多,秘密的级别越高,保密的风险就越大,需要采取的措施就要更严密。

2.对资产脆弱性的识别。要清楚这些保密资产它们的弱电在哪里,也就是说,这些保密资产哪些方面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脆弱性分为技术脆弱性和管理脆弱性两类。技术脆弱性主要是保护资产所涉及到的所有设备,包括移动载体、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等本身所存在的一些技术隐患,比如一些后门程序等。管理的脆弱性主要是规章制度、责任区分等问题,要识别出在这些方面部队有哪些弱点。

3.对威胁的识别。威胁是指可能对保密资产或组织造成损害的一种潜在的侵害。比如信息泄露、信息破坏等。这些侵害有些是非人为,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有些是故意的,是敌方情报机关或者我方人员有意识的行为。以上关于保密资产、脆弱性以及威胁的识别,不仅要清楚它们单个因素的种类,同是还要结合部队已有的安全措施,找出威胁利用脆弱性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以后对保密资产可能造成的损失,这就是保密风险。这些风险因素有很多,要通过进一步的识别,找出一些发生可能性大并且发生以后对保密资产影响较大的风险,也就是重要风险,将其进行评估。

二、量化评估,确定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等级

在对信息安全保密风险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分析之后,就应该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保密的风险等级。保密风险评估综合分析资产、威胁、脆弱性、安全措施,判断系统风险,为部队识别安全重点、选择合理使用是安全对策提供依据,是保密风险管理的基础。

1.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风险的定量化评级至关重要。建立的指标不合理、不科学,即使评估的方法再科学,也会偏离评估的方向。风险识别阶段已经将保密重要风险因素进行了筛选,可依据筛选的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归类。对哪些风险应该属于什么类别,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便于评估,同事也便于制定合理的措施。风险从组织领导、保密环境、涉密岗位人员、技术条件、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归纳,形成保密风险的一级指标,再将一级指标进行系统归类,细分出更多的指标。

2.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目前在风险评估领域评估方法已经十分广泛。部队在保密风险评估工作中起步较晚,但是这些方法可以借鉴。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保密风险评估量化问题。将建立的底层保密风险评估指标让专家打分,根据打分的情况利用模糊数学的一些方法进行处理,再通过底层指标的风险计算一级指标值,最终得出部队的保密风险综合值。

3.对评估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风险评估一般将单位的风险状况区分为很低、低、中、高、很高五个等级。要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影响评估结果的关键因素,为实施风险控制提供思路。

三、综合控制,规避和降低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

在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进行定量化评估以后,就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重要风险进行规避或降低,将保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找出风险和控制措施间的有效对应关系,还要从单位的保密文化环境、防范体系、防范策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保密控制的效果。

1.营造信息安全保密的文化环境。忽略了官兵的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和安全保密技能的提高,安全措施就不可能有效的发挥作用。通过对部队发生的失泄密事故调查和分析,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人的因素引起的,这其中包括保密意识的淡薄和保密技能的缺失。因此,要制定周密的计划,通过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官兵的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和应对保密风险控制的技能,使遵守各种保密制度成为官兵的一种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保密文化环境。

2.构建全维实时的信息安全保密风险防范体系。要从组织领导、技术条件、管理制度、保密法规等各个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时监督各类安全措施的执行,落实安全奖惩措施,不断削除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中的弱点。

3.注意防范策略的灵活运用。防范策略主要包括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和接受风险。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中有些风险属于高风险,对于这类风险情况,可采取规避的方法,减少部队的损失;有些风险情景是部队在训练、演习、学习等工作中必须面对的,这时主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降低风险,使其控制在部队能接受的范围;有些风险是无法消除的,这时部队要勇敢面对,但是要实时监控,使其不影响保密工作的总体成效。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第4篇

摘 要:信息安全网络风险管理是为确保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策略、安全流程、安全步骤,防止所有对网络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发生、以及降低安全事件对信息资产的影响。信息安全网络风险防御模式包括风险防御整体策略、风险防御措施和如何实施风险防御应对计划、风险实时监控与预警及网络风险防御策略等。

关键词:信息安全 网络风险 防御模式

作为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企業想要顺利完成其工作,就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与资产天生相对的矛盾产物的另一个就是风险,风险随着资产的价值正比例变化。而与传统资产不同的信息资源,也面临着新的不可知的风险。为了缓和平衡这一对新矛盾出现了信息安全网络风险防御,它大大降低了风险,使信息以及相关资源能够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得到安全保证。若风险防御不到位,所存在的安全风险不仅仅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可能危害到企业的安全。因此,在选择风险防御策略时,要选择能够在风险防御具体实施过程下,找到合适的风险防御实施点来实施的新技术的风险防御,这样可以帮助风险管理过程有效完成,保护企业完成任务。

1 信息安全网络风险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网络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防御

信息安全网络需求分析包括远程接入域、企业互联域、服务域、内网支撑域。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在远程接入域主要考虑信息安全3A的安全需求;在互联域重要考虑BLP、biba模型的分析、建立、部署;在服务域重点考虑信息安全的CIA安全需求;在内网支撑域重点考虑人的安全、流程的安全、物理安全等安全需求。在信息安全网络风险防御过程中,信息安全的需求的确立过程是一次信息安全网络风险防御主循环的起始,为风险评估提供输入。

风险评估,就是风险和风险影响的识别和评估,还有建议如何降低风险。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三步才是风险防御,风险评估时,关于对安全控制实施优先级的排序、评价、实现的建议,都属于风险防御,这些控制将会降低风险。

2 新技术下的网络风险模式研究

2.1 风险防御模式

包括选择风险防御措施、选择风险防御策略、实施风险防御三个过程。实施风险防御的过程包括对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类别、选择风险防御控制、分配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实现计划、实现被选择的安全控制,最后还要进行残余风险分析。

2.2 风险防御措施

(1)风险规避:通过消除风险的原因或后果(如当识别出风险时放弃系统某项功能或关闭系统)来规避风险。(2)风险降低:通过实现安全控制来限制风险,这些安全控制可将由于系统弱点被威胁破坏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如使用支持、预防、检测类的安全控制)。(3)风险计划:制定一套风险减缓计划来管理风险,在该计划中对安全控制进行优先排序、实现和维护。(4)风险转移:通过使用其他措施补偿损失,从而转移风险,如购买保险。

企业的目标和使命是企业选择风险防御措施的首要考虑因素。想要解决所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将严重危害影响目标的各种威胁或者弱点进行排序。选择不同厂商的安全产品中最合适的技术,再配合有效地风险防御措施和非技术类的管理措施是最好的方法。

2.3 风险防御策略

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由于故意的人为威胁所带来的风险做出防御,采取行动来提供指导,从而保护我们的企业信息安全。

(1)当存在系统漏洞时,实现保证技术来降低弱点被攻击的可能性。(2)当系统漏洞被恶意攻击时,运用层次化保护、结构化设计以及管理控制将风险最小化或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3)当攻击者的成本比攻击得到更多收益时,运用保护措施,通过提高攻击者成本来降低攻击者的攻击动机(如使用系统控制,限制系统用户可以访问或做些什么,这些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攻击所得)。(4)当损失巨大时,运用设计原则、结构化设计以及技术或非技术类保护措施来限制攻击的程度,从而降低可能的损失。

2.4 风险防御模式的实施

在实施风险防御措施时,要遵循以下规则:找出最大的风险,将其风险减缓到最小风险,同时要使对其他目标的影响减到最小化。下面是以某企业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为例在新技术下的信息安全风险防御模式的研究过程。

2.4.1 风险评估

对信息网络进行属性分析,风险评估后,得到如下结果:数据库系统安全状况为中风险等级。在检查的30个项目中,共有8个项目存在安全漏洞。其中:3个项目为高风险、1个项目为中风险、4个项目为低风险等级。

2.4.2 风险防御具体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和承受能力来决定风险防御具体措施。确定风险防御实施点,该网站的设计存在漏洞并且该漏洞可能被利用。实施步骤如以下几点。

(1)确立风险级别,对评估结果中的8个项目漏洞进行优先级排序。

(2)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在该网站主站数据库被建立后,针对评估报告中的安全控制建议进行分析,得出要采取的防御策略。

(3)对相应的若干种防御策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得出每种防御策略的成本和收益。

(4)选择安全控制。对漏洞分别选择相应的防御策略。

(5)责任分配,输出负责人清单。

(6)制定完整的漏洞修复计划。

(7)实施选择好的防御策略,对SQL注入漏洞、XSS跨站脚本漏洞、页面存在源代码泄露、网站页面权限漏洞(w—写权限)、网站存在ddos攻击这几个漏洞进行一一修复。

3 结语

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改进。通过对信息安全的风险的计划、识别、定量分析、应对角度进行全方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注重安全需求分析,通过渗透测试、文档评审、漏洞扫描等手工和自动化过程充分识别风险;通过蒙特卡罗、决策树模型准确定义风险,使风险评估尽可能的准确;在专家评审会议上,通过头脑风暴、DELPHI等评审方法,针对不同的优先级别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并本着PDR模型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纵身的安全风险控制系统,为企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孙强,陈伟.信息安全管理:全球最佳实践与实施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卿斯汉.网络安全检测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1.

[3] 王英梅,王胜开,陈国顺,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6.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第5篇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的风险类型分析

(一) 制度风险与外来风险。

在如今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改善中, 还缺少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和约束, 也就是说高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方面的安全性得不到一个很好的保障, 有时只能使用与计算机相关的管理条例来进行监管, 这种对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的维护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这种管理现状为很多的不法人员带来了可以进行破坏的机会, 他们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或者目的, 会对高校中的档案信息进行资源窃取以及网络信息的攻击, 甚至将其进行破坏, 这种行为对于高校的档案信息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使得信息安全无从保证。另外, 除了这种制度方面的不健全之外, 来自外界的风险也对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产生着影响, 比如计算机病毒以及非法访问等黑客的攻击行为, 病毒是现代网络领域中最大的危害内容之一, 与网络信息相关的所有路径以及终端都会受到来自病毒的威胁, 而且病毒的种类还在不断地增加, 一些专门的杀毒软件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杀毒设置, 这种高难度的管理问题会造成高校档案的丢失, 非法的访问则有可能会造成档案信息的篡改, 属于比较严重的安全风险问题。

(二) 管理风险以及信息安全评估风险。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 保密意识不够, 责任感薄弱, 会对档案管理的安全带来不良效果, 不少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缺少充分的关注, 对于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认识也不足。在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 管理者在信息技术的专业程度上并不达标, 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合理的操作, 比如有的管理人员可能会因为工作的疏忽将高校内部网络的档案管理账号以及密码泄露出去, 而且机房管理也不严格, 给外界不法分子的侵入提供了机会。并且, 高校的信息安全评估发展也比较落后, 存在比较多的安全管理风险,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安全评估方面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技术支持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的风险解决措施

(一) 健全信息安全制度, 提升档案信息的物理安全。

高校档案部门应以国家档案局所公示的信息化建设准则为指导, 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 然后与计算机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发展, 对当前存在的相关档案管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国家应及时制定有关的法律, 让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规范。在当前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的发展中, 应该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尽量降低信息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比如在信息管理设备的购入时应该采用不同型号与厂家的设备类型, 这样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而且在档案信息的管理中为了避免某网段的安全风险影响网络的全面运行, 对子网设置使用分级、分段的物理隔离, 这样可以增强安全管理的强度。

(二) 做好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工作。

增强高校档案信息调研力度, 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构成进行分析确认, 针对组织战略、业务类型、流程等所形成系统的基础性建设及档案安全需求等, 进行调研与评断。对档案信息资产的识别也是其中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可以将相关规范作为工作开展的参考, 与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实际工作程序内容相结合, 识别当前建立的信息管理体系, 比如硬件、信息采集、筛选等方面的工作, 对其中资产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业务的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探究, 最后主要是根据其中蕴含的价值对档案信息资产进行不同程度、层次的标识, 还应该根据所呈现的资产详单对面临的安全隐患与风险进行详尽的探讨, 按照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标识与处理工作。

三、结束语

高校档案管理在发展中也应该逐渐地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前进趋势, 对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改变, 信息化建设是其转变的主要方向, 在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增强高校档案管理的技术优势, 同时管理部门也必须做好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 做好档案管理的风险评估工作, 加强管理队伍的完善, 提升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 确保高校档案管理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摘要:在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 高校中的档案管理也逐渐完成了信息化管理的转变, 原有的高校档案管理方式不再适应新阶段的管理理念, 信息化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优势, 但是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同样存在很多的风险, 为了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 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 程安琪.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分析[J].黑龙江史志, 2014 (15) :84-85.

[2] 刘凝芳.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有效管理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 2011 (03) :99-100.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第6篇

一、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辨识

(一) 电子信息管理体系尚未健全

在当前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 还没有相对完备、成熟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体系, 导致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和漏洞, 难以起到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 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相对薄弱

电子信息管理人员没有深度认识风险辨识、防控和安全管理意识, 表现出安全意识薄弱、不到位的现象。

(三) 计算机软件系统存在漏洞

在电子信息管理活动之中, 计算机软件系统会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较大的漏洞, 导致恶意攻击下的死机、瘫痪问题, 使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停滞[1]。

二、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措施分析

(一) 完善电子信息管理体系

要不断深入研究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理论, 建立健全电子信息管理体系, 在全面把握信息安全管理需求、市场动态变化的前提下, 结合电子信息管理内容和特点, 构建科学先进、成熟高效的电子信息管理体系, 尤其要加强电子信息管理体系中的身份识别系统、密码设置系统的配置, 有效阻止和规避非授权用户的恶意侵扰和攻击现象, 确保电子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二) 强化电子信息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意识

要增强电子信息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把握电子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和风险因子, 细致全面地辨识电子信息管理风险, 以全新的电子信息管理理论为引领, 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电子信息管理架构, 使之成为电子信息管理实践的有力理论指导, 促进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 还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 面向电子信息管理全员、全过程进行培训, 使电子信息管理人员明晰不同阶段、不同节点的信息管理风险, 针对性地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和管理, 并有意识地增强对不同风险的辨识能力, 为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提供知识和人员保障。

(三) 提升计算机系统安全

由于电子信息管理计算机系统处于长时间的运行状态, 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 为此要重视和提升电子信息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安全, 具体从以下方面加以实现:

1. 硬件安全

电子信息管理计算机硬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前提, 必须采用双机容错模式和系统, 设计两个服务器处理系统分别运行于两台计算机上, 确保一台计算机硬件系统处于主运行状态, 而另一台计算机硬件系统处于备用状态, 确保电子信息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同时, 还要采用多线路的方式配置电源, 确保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2. 软件安全

电子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主要利用JNI技术、Oracle技术进行构建, 实现数据库链接、数据获取和处理等功能。并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 采用权限认证的角色访问控制方式, 构建用户管理模块, 实现用户角色分配、身份验证等, 确保电子信息管理计算机构件系统的安全。

3. 加强网络控制

在电子信息管理计算机系统之中, 还要通过修改原有TCP/IP协议的方式, 提升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并且, 还可以在传输层和网络应用层之间设置安全子层, 为系统网络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保护。另外, 还可以采用成熟的网域连接技术, 如:代理服务器、路由器、过滤器等, 实现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控制。

(四) 运用PKI保密技术加强电子信息保护

可以在电子信息管理网络之中采用以公共密钥加密技术为标准的PKI关键技术, 基于密码算法的基础前提, 实现对电子信息数据的修改、处理、查询等操作, 形成适用于电子信息保护的对称密钥体制。并采用信息摘要函数、数字证书等, 实现对电子信息的完整性验证。具体来说, PKI保密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如下电子信息管理内容: (1) 安全电子邮件管理。电子邮件可以利用基于PKI的数字签名技术, 实现对电子邮件的安全保护和管理。 (2) 虚拟专用网络管理。可以在电子信息管理中应用基于公用通信技术的专用数据通信虚拟网络, 通过防火墙、路由器之间的网络层安全协议确保电子信息安全。 (3) Web安全技术管理。基于PKI关键技术下的SSL协议, 实现服务器认证、数据加密、客户认证等管理, 确保电子信息安全[2]。

(五) 加强电子信息安全管理

要注重对电子信息系统资料的管理, 包括软件系统资料和系统设备资料, 并加强电子信息紧急恢复管理, 拟定紧急应急处理方案, 降低电子信息安全问题。同时, 还要设置电子信息安全检查表, 做好电子信息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小结

电子信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背景下, 要全方位辨析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风险, 采用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 较好地规避电子信息管理安全风险, 提升电子信息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稳定性。

摘要: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为人们所瞩目和关注, 尤其是电子信息处理、存储、风险管理等方面成为关键核心, 要从不同层面分析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探索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举措, 以期提升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浅谈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J].任成伟.电子制作. 2013 (04) .

上一篇:意大利签证资料范文下一篇:土木工程主要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