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范文

2023-09-17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范文第1篇

1 学生厌学的原因

厌学的学生往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学习失去兴趣;无特长、成绩差;有的甚至有不良的习惯。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在:

1.1 学生厌学的内在因素

1.1.1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自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其原因有: (1)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2) 家庭因素的影响。 (3) 受到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现象的影响。 (4) 学生本身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自己的目标理想。

1.1.2 学生学习情感淡漠, 缺乏兴趣。

首先,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学习时间长。其次, 老师和家长给学生施加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第三, 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如果老师和学生感情好, 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如笔者教的171班、173大部分同学和笔者相处很好, 笔者跟他们像兄妹一样, 课堂上学生都积极配合。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且效果非常的好, 段考、期考都能挤进全县同科目的前15名。相反, 师生情感不良, 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 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1.1.3 人际关系差。由于性格原因, 有的学生在校与同学不和而感到在校没意思, 从而产生厌学。

1.2 学生厌学的外界因素

学生厌学行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导向的共同失误所致。 (1) 现在父母大都外出打工, 小孩留给老人照顾。并且每个地方都有网吧、电子游戏厅, 好多个学生都沉迷在游戏中。 (2) 学习是一种受控制的脑力活动, 没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学习也就失去了心理基础, 这是很多孩子拒绝学习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但从来没有过问孩子的爱好是什么, 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于孩子。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 放任自流。 (3) 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有关。好多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厌学, 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首先是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些学生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些老师未能依据学生的现状组织课堂教学, 照本宣科, 只顾完成授课计划了事, 很少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 课堂很沉闷, 教与学没有得到有机统一。

2 消除厌学学生心理的方法

2.1 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 作为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 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 多与家长接触, 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 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 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 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 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其次, 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

2.2 教师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才能使其严于律己, 勤奋学习。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感化学生, 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 多启发诱导, 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 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使厌学的学生有改变学习的看法。

2.3 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参与篮球、气排球、拔河比赛、画画展览等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劲头才有所提高。恰当的教学方法, 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课堂上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自然、得体。

2.4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 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 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 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 充分挖掘其闪光点, 哪怕孩子仅取得极其微小的进步, 我们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只要老师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 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 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信心。

2.5 加大对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场所的整治力度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渴望政府要整顿对营业性的网吧, 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末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 除法定节假日外, 其它时间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

其次, 针对厌学学生要采取正确的矫治性对策。教师在做厌学学生的工作时, 必须认识到厌学学生并不等于差生。而是多种类型, 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必须对症下药, 才能根治厌学。笔者教的179班有一个学生, 性格内向, 学习也挺努力刻苦, 成绩一直不错, 突然有一段时间不爱学习, 上课无精打采, 精神萎靡不振, 性格更加内向, 找她谈话, 她好半天才说了句, “我不想上学了”, 问其原因, 只是摇头不说话。经过家访, 才知道父母不想让她读书让她嫁人, 此事对她打击很大。找到病根, 笔者就做家长工作, 后多次找她谈心, 终于把她的思想疙瘩解开了。她又开始一如既往的学习了。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范文第2篇

1 监理队伍总体素质还不高

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 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一些监理单位由于人才不配套, 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 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这种状况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由于项目管理与控制能力的薄弱, 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这是我国建设监理与先进国家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

(1) 关于监理工作定位问题。在工程建设中, 重设计、重施工、轻监理的观念仍然普遍。有些业主及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 令监理工作正常开展受到一定困扰。某道路工程中, 业主要求监理单位在签订监理合同时附加一条:若业主被上级领导批评一次, 监理单位罚款一万元。监理应该对什么承担责任, 应该说建设部颁发的《工程监理合同 (范本) 》、《建筑法》以及相关法规均有界定, 出现上述情况只能说这些业主代表对合同文件了解不够, 但这种现象不扭转, 对规范建筑市场的工作将十分不利。

(2) 关于信息化管理问题。21世纪是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监理行业应创造与之对称的信息环境, 实现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公平享有, 以及市场监管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提高执法工作的科技含量。例如1996年由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和京兴国际工程管理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由建设部立项的《监理通2006》软件, 就提供了一系列业界领先的具有特色的解决方案, 其单机版有近亿字的文献内容, 规模庞大, 范围涵盖了十余个行业的建设领域。本人认为该软件对监理行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有着重要的帮助。

2 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 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 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有的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 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其实, 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者, 业主委托了监理, 就应由监理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 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实施, 而业主所要做的, 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 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业主不规范, 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规范业主的行为, 使业主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 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可以通过对业主招投标或业主代理招投标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3 监理工作定位问题

作为工程建设市场的三大主体之一, 监理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工程建设中, 重设计、重施工、轻监理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有些业主及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 令监理工作正常开展受到一定困扰。监理工程师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 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监理, 不是承包商的质检员。各项验收, 必须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 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承包商有确保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监理负责检验工程产品, 承包商不能把监理当作自己的质检员, 监理自己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承包商的质检员, 监理的检查要全面。

4 基本对策

4.1 强化监理委托程序

我们必须规范各方的市场行为。业主选用建设监理单位应严格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 直接委托应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 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监理, 不应使用内部监理单位搞自我“监理”, 以及施工、监理为同一行政管理单位的同体监理。业主应与中标的工程监理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监理招标法规, 而且监理市场和监理招标确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建议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制订与颁布工程建设监理招标投标实施办法, 使监理招标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4.2 严格监理资质管理

严格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 是保证市场良好秩序的重要措施。当前, 监理单位资质方面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监理单位必须是自主经营,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监理单位都要改组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也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真正的监理行业。我们建议, 这些单位在与母体分离后如果暂时还不能独立的, 可以通过合并加强的办法, 将其改组成独立的监理法人实体。因此, 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尽快修订与颁布监理单位资格管理的法规, 把国有监理单位的改制工作纳入改革计划, 使国有监理单位真正成为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4.3 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

要保证与提高监理队伍素质, 一是政府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 对不符合监理资质标准的不能迁就, 对固定人员少于60%和建制上不独立的, 不应再批准为监理单位。二是监理单位要注意监理人员配备和搞好自身培训。作为监理单位, 不仅要具备工程施工的监理能力, 而且应当具备设计监理能力, 以及工程) 项目前期工作的咨询能力, 以适应全过程监理和咨询的需要。因此, 监理单位不仅应该配备工程技术人才, 而且应该配备和培训经济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要大力提高监理人员的义务素质。三是要改革监理取费办法。在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背景下, 监理公司向业主直接收取监理费用的体制是导致监理企业无法有效开展监理工作的重要原因。如果将付款方式改由第三方 (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或监理协会等) 先向业主一次性收取监理费, 由其按合同规定交付给监理企业, 则监理企业避免了与业主的直接经济联系, 监理企业的地位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就能充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总之, 工程监理制已经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应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继续深化对监理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监理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地位, 摆脱监理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使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程建设监理领域也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 地位日益提升, 作用日益重要。但它作为一个起步较晚的领域, 受许多方面的影响, 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就建筑监理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监理,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吴进林, 韩传峰.浅谈我国监理企业竞争力发展战略[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 (4) .

[2] 刘永新.工程监理可持续发展因素剖析[J].上海企业, 2004 (6) .

[3] 丁彪.简述监理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J].建设监理, 2004.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范文第3篇

1空分装置工艺流程

原料空气经除尘压缩经预冷机冷却,预冷后的空气经水分离器除去空气中的冷凝水,再经分子筛纯化器清除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和微量的乙炔等杂质。净化后的空气进入分馏塔,先在板式热交换器E1、E2中被返流气冷却至饱和温度进入精馏塔C底部,然后在精馏塔内逐板上升与塔板上的回流液传质、传热进行精馏,在精馏塔顶部获得高纯度氮气,其中:一部份氮气由塔顶部抽出,经过E1、E2被蒸馏空气复热至常温作为产品氮输出;另一部分在干式主冷K被液化,液化后绝大部分作为精馏塔的回流液,一小部分作为液态产品经液氮罐LNT储存、输出。

精馏后的回流液在精馏塔底部形成富氧液空,抽出后经液空过冷器E3由V-1阀节流送入干式主冷被氮气汽化,作为废气经E2复热后进入透平膨胀机ET,降低温度获得冷量后经板式热交换器E2、E1复热至常温排出冷箱。一部分作为再生气源, 另一部分作为透平膨胀机制动风机的气源。

2空分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空分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经过四年运行,空分装置产气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空分装置精馏塔压力存在下降趋势,初始时压力为0.68~0.7Mpa,近期空分系统高压压力为0.58~0.62Mpa。

2.2设备说明书中缺少预冷机出口温度的设定。

2.3由于各车间用气量极不平衡,制约了空分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空分设备是一个连续稳定的供气装置,后续用气量也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长时间、大幅度的不稳定用气,会对空分设备造成一定的危险,特别是在工况变化频繁时, 应对措施不合理导致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分析问题及解决措施

3.1系统压力不足问题分析及处理

分析空分系统压力下降的问题分析:首先测量进塔空分压力,排除空压机故障和预冷机和纯化器之间存在漏点造成压力下降的可能性,其次发现精馏塔塔板面上出现多处结霜、结露现象,其中精馏塔正面结霜较严重,在环境温度34℃情况下,塔板面正常温度应为27~29℃,经测量,结霜部位最低温度10℃。 初步估计空分塔内部存在管线泄漏,导致空分装置精馏塔压力逐渐降低,产气量下降。

解决措施:停止空分装置运行,放净塔内液空、液氮,并用空压机做气源将空分塔各部位吹除升温至常温。打开分馏塔顶部及底部人孔,清除塔内珍珠岩,对空分塔内管线进行打压试漏,发现空分塔内仪表管线存在四处漏点,分析主要原因是塔内填装珍珠岩时造成仪表管线变形,逐渐形成漏点。利用氩弧焊恢复漏点,空分塔内压力恢复正常,塔表面结霜现象消除。

3.2预冷机出口稳定范围为:5~10摄氏度,不能太低,否则容易引起预冷机管道冰堵;高于工艺温度会影响后续工况的稳定,造成进塔空气露点温度超标。

3.3空分装置的变负荷调节方法

氮气用量的不稳定,应该根据氮气管网压力的情况,适时增减氮气产量,并对空分系统的运行工况作相应的调整,调整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变负荷操作是从一个平衡到另一个平衡的动态操作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平衡、压力平衡和膨胀机运行工况的调节速度,只要配合得当,很快就能建立稳定工况。所以,变负荷的操作速度不能太快,要实现平稳,其速度不能大于1%/4min,操作速度太快会使工况波动太大,空分塔内气液较难形成平衡,造成淹塔、冲塔;

(2)在进行空分设备变负荷操作时,要把握好加工空气量和产品气量之间的增减顺序。在提高运行负荷时,要先增加空气加工量,加工空气量到位1~2分钟后,增加氮气和污氮产量。 在减负荷操作时,要先减少氮气产量,最后减少空气加工量;

(3)提前预测各车间氮气的用量,合理调配各车间的氮气使用量,使氮气的供应处于稍有不足的状态,不足的部分则用液氮汽化补充,尽可能的减少反复调整空分设备氮气产量的情况发生。

根据现在空分设备面临的情况,提出以下改造措施:保证氮气产量的稳定,在氮气送出阀后增加自力式压力调节阀,进行阀前压力控制,保证氮气送出阀V101前后压差稳定,保证空分设备能够连续稳定的供气。

4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空分装置产气量达到设计标准,运行稳定性显著挺高。由于空分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在操作时要充分考虑一部分工况的变化对其他部分带来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各主要参数的稳定,同时必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素质,精细操作,落实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做到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保空分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摘要:首先介绍KDN470/25Y型制氮装置工艺流程和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通过工作中的实践和摸索,提出解决方法,达到节能和系统稳定运行的效果。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范文第4篇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 国际上称之为“合作教育 (Cooperative Education) ”。职业教育争取行业的参与和配合, 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因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才的唯一途径。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总的来说, 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校通过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的合作,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结合起来, 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未来劳动者的素质, 并增强企业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可能性。近几年, 我国高职院校已逐渐认识到校企合作的紧迫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探索和研究了许多校企合作的新路子、新模式, 但大多数仍然停留在以学校为主导的、被动的、浅层的合作形式。正如很多业内人士包括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的, “这些路子和模式, 目前尚处于一种摸索探讨阶段, 尚有比较多的不完善地方有待改进。”

2 校企合作的困境

2.1 校企合作意识不强, 合作流于形式

一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导致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不重视, 发展眼光狭隘, 没有强烈的改进合作方式和机制的主观动力和热情。甚至许多高职院校都是出于对教育部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而本着的一种“应付心态”, 导致校企合作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形式主义层面。另一方面, 许多企业缺乏对校企合作战略的思考和经验。大企业只接受高等院校甚至限制名牌学校的本科生进入企业实习;地方性的中小企业, 多缺乏长远眼光、社会责任感, 只重视自身生产任务的完成, 发展方式多是传统的沿袭和盲目地跟风抓管理, 真正想自己承担培养企业未来人才、国家新一代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责任义务的寥寥无几。况且, 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对等性。

2.2 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保护

国外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历史较我国悠久得多, 合作有着良性的发展环境, 正是因为有充分的政府政策支持。而目前我国由于政府指导力度不够, 缺乏成文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及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一方面对校企合作缺乏硬性法律法规的制约, 以保护校企合作得以认真地坚持贯彻执行;一方面缺乏好的政策以鼓励校企双方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动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另外, 缺乏经验亦就无从下手, 以致校企合作滞怠在目前状态。

2.3 缺乏“双赢”的平衡体系, 缺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如何能让校企双方自愿地主动地进行校企合作教育, 除了制度约束、政策鼓励以外, 更迫切的是建立“双赢”的平衡体系, 促使校企合作成效产生良性循环, 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但目前我们对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实达到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目标, 缺乏具体有效方案, 高职院校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还是会主动争取与企业的合作, 而企业多是以较无所谓的态度选择学校或者象征性地提供一些实训场所、器材、技术指导等协助。在合作关系上, 常常存在不对等的关系, 学校要讨好企业的情况时常发生。最后导致校企合作只有“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状况。笔者在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执管花炮生产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时, 就经常因来自生产厂家“无利可图”的剖析而被搁浅。因此, 从双方均衡的利益出发, 制定满足双方发展和增值需要的具体措施, 才是促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关键。

2.4 高职院校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未能满足企业增产增值的实际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科发展有着许多局限性。比如, 教师的流动性大。全社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产业大国的意义, 甚至有人对职业教育冠之以“多余论”、“补充论”, 在这种大环境下, 高职教育自然得不到社会充分理解与重视, 高职院校的教师地位和待遇大不如普通高校, 工作稳定性也差, 使得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身心压力颇大, 长年坚持在一个学科一个院校教学的专业成就高的老师少之又少,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科研究和造诣的水平。其次, 不少高职院校从诞生开始就以多招生多盈利为目的, 盲目地开设“时髦”专业, 却该“专”不“专”, 不“专”装“专”, 忽略了自己在学科教育中的实用型、技能型本位, 导致所教授课程要么实力不够, 要么与地方经济不相适应, 企业无法运用到增产增值增效中去, 必然失去合作意愿。

3 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 增强双方合作兴趣

应加大对校企合作重大意义的宣传, 包括正面宣传以及反面事例宣传, 加大力度提高全民关心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识。要使企业从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层面上正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要使企业了解到与高职院校合作, 不仅是培养未来的主宰生产、服务一线的人才, 更是提升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活力的低投入稳收益途径。同时也要使学校充分认识到与企业合作顺应社会经济发展, 用成功事例, 增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的信心和恒心。

3.2 争取政府配套政策支持

正确引导, 舆论宣传, 在全社会形成“理解、重视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浓厚氛围, 通过宣传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觉担当起社会责任, 把校企合作融入到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政府必须自己重视起高职院校教育问题, 带头给予高职院校一定的鼓励、关怀措施。给高职院校一个公平的、受全社会重视的、有自身存在意义的积极环境。

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 用法规调节形成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内动力, 创造产学研合作的条件和环境。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 成为有根之木, 促使双方有序地执行校企合作政策。完善激励体制, 对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增加社会信誉值信贷优先等鼓励政策, 同时, 将不履行职业教育义务的惩罚性政策法规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政策保障机制。

优化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体系, 稳定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设立专门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投入部门, 将投入办学、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舆论宣传等细分, 建立以政府财政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投入体系。

鼓励建立联系校企合作的中介机构。政府应以支持和参与的方式, 大力促进企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法律事务所、风险投资机构、技术中介机构、技术鉴定评估机构、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形成配套的中介枢纽, 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法律、评估、咨询、融资等方面的系统服务。

3.3 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

协调校企关系, 强化合作措施, 寻求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学校要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 增强对企业贡献的价值, 才能赢得企业的长期支持。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要, 开设专业培训班、加强班, 甚至指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做专业性的技术指导。用自身的价值不断吸引企业对学校的主动合作需求, 逐步形成合作的良性循环, 培育校企双方一个相互依存的长效合作机制。

科学运作, 引入合理的竞争模式, 刺激高水平高素质的校企合作。在激励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政府一味地保护是不够的, 必须用市场的方法, 合理地适当地引进竞争。比如, 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建立专门的合作评估部门, 在选定合作的学校或者企业过程中, 对其进行综合能力评估, 增加合作的高端分量, 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不断进行自身调整和进步, 提高校企合作水平。

建章立制, 形成教学支持生产, 生产融入人才培养的局面。政府部门所做的努力只能是宏观方面的调控, 而校企合作的具体章程细则也很重要, 需要双方从实际情况出发, 用制度来制约对方规范自我。在学校规章制度中, 要强化与企业合作的要求及任务, 细化合作事项, 并将校企合作成绩纳入教师、学生的评分中去。企业方面也要用具体细则明确生产过程中的培养人才任务。

提高学科竞争力, 强化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一定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 通过向企业输送能适应生产、促进效益的人才, 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这需要高职院校首先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建设实用学科研究和教师培养, 强化实用技术科研, 吸引一部分科研能力高的教师, 并给教师相对稳定、宽松的研究环境。其次, 加强学生管理, 通过学校制度、人文关怀、学习氛围等激励学生奋进, 增强人才出线的主动性。向企业输送勤学苦练的、掌握先进技术知识的学生。另外, 从企业的生产增值出发, 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顺应生产发展的学科教育, 使实用的内涵与时俱进。

摘要:我国的高职院校从诞生至今不过二十几年,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如何通过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成为高职院校求生存的最终方向。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问题的关键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刘建龙.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现状分析[J].经济师, 2008 (9) .

[2] 邱远.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的思考[J].高职研究, 2008, 8 (上) .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范文第5篇

1 油田企业土地管理的现状

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土地也是宝贵的资源, 在开采石油的同时要做到保护土地资源。这种保护, 说到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即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把对自然的损害降到最低。石油企业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即高效集约、供需平衡、有序在偿和结构优化。近几年来, 我国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并设置了耕地红线。石油企业作为土地资源的使用大户应该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在土地管理上,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 这其中就有《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等, 石油企业在油田建设中要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行事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土地审批。在施工建设中也要做到多用坡地、沙地和荒地, 少用园地、耕地和平地, 严禁使用农民的基本农田。然而, 很多这些要求石油企业并非都是很好的准守的, 这其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2 油田土地资源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 土地的荒芜现象依然存在。长期以来, 我国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土地利用率低下、节约的意识淡薄、管理不善、存在闲置等浪费现象。而有些石油企业大搞工程圈地项目, 工程实施却常年得到不到进展, 造成土地闲置和浪费。

2.2 土地征用严重, 管理落后。石油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土地征用, 这些土地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成为了石油企业油田开发的储备用地, 而并非是急需的用地。石油企业由于要进行油田建设, 征用土地本无可厚非, 但是, 石油企业对这些土地却管理意识不强, 机构设置不完善, 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流失。石油企业土地管理结构设置不完善, 土地资料的整理和存档能力不足, 在机构变动的情况下手续审批不规范, 很多的历史资料存在丢失的情况。这些资料不得不重新的收集和整理, 损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2.3 建设用地征地难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石油的开放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 在过去的集体主义社会不存在征地难的现象, 而现在则有很大的不同。人们的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越来越强。石油的开发占据了大量的林地、桥梁、农民的耕地甚至居民区。这些征地行为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影响, 有时是石油企业难以承担的。加上石油的项目管理人和当地的文化风俗不同, 对当地的文化和心理不了解, 时常在赔偿标准上无法统一。这些问题越来越普遍, 有些地方的甚至出现了居民围堵工地施工的现象。

3 加强油田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

3.1 建设完善的土地信息资源库。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 石油企业在土地的管理中, 要引起先进的科技软件, 建立信息化的资源库, 开发属于自身系统的信息网络, 做到资源的共享和实时更新。在这个资源库能要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的功能, 为企业的机构提供便利。例如:实现土地信息的共用、共享;实现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有效连接;实现信息的一站式查询, 做到智能化的信息预警等。从而使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都能有一个快速的提高, 也能够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3.2 科学规划,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石油的建设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做到资源的节约和“十二五规划”以来的土地政策。在建设和施工之前要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考察, 做到按需征地, 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除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征用土地, 石油企业还有提高石油开采等方面的技术升级。比如: (1) 在施工钻井之前, 要优化设计方案, 尽量减少土地的占用, 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钻井施工成本,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 尽量减少公路的修建, 充分使用现有的公路网络; (2) 提高钻井平台的技术, 从资源节约的角度出发, 在新钻井平台上要运用定向井和水平井等钻探方式; (3) 对已经报废的井场要积极的实施退耕, 尽量减少已经占有土地的数量。

3.3 加强项目协调, 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油田企业的土地管理机构要从大局出发, 保障油田建设用地的征地需求, 为企业的发展做到有效的后勤保障。在油田施工建设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的土地问题, 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 在困难面前, 石油企业的管理机构要能够积极的协调各个部门、企业和地方、企业和个人之见的矛盾。如果存在个人寻衅滋事的行为, 要积极调解, 妥善处理。

4 结语

本文在对石油企业土地资源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实的状态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对石油企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希望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 合理规划、科学用地, 切实做到土地资源管理最优化。

摘要:油田开采中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很大, 石油开采企业要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优化管理制度,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管理化水平。当前, 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 而在石油开采中占据一定的土地资源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石油开采企业要深入贯彻国家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的政策, 做到对土地资源合理科学的使用。在目前的一些土地管理中, 石油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亟待我们想出对策, 积极解决。

关键词:油田管理,土地资源,问题与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于祥国.油田内部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J].企业研究, 2012, 20:56.

[2] 刘宝忠.油田公司地籍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J].赤子 (上中旬) , 2015, 19:228.

[3] 过兴.对江汉油田土地管理工作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0, 05:93-95.

[4] 袁磊, 雷国平, 张小虎.大庆油田土地再利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09:34-40.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范文第6篇

1 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化工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现阶段, 在化工生产企业, 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70-80%, 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专业的操作技巧与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够, 并且对一些相关的化工设备的使用不科学也不符合标准。除此之外, 对于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未能采取科学有效地处理, 表现出其自身的安全意识相当薄弱。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对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增加安全隐患, 同时对企业社会形象与经济利益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与损失。因此, 对于化工生产工作人员应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仍存在部分化工企业, 为获取更多的眼前利益, 忽视化工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混乱进行生产指挥, 最终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不仅给员工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同时造成化工企业的不良社会影响, 在经济利益方面产生巨大的损失。

1.2 化工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存在的安全问题

化工企业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也是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一定的伤害性的。因此对于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在进行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的。因此在每个生产的相关的环节都要做好做好安全准备, 做好人生安全的保护, 降低因原材料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化工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大都是比较大型的, 因此如果生产设备的安全不能保证的话, 不仅会出现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险, 同时造成设备的损失, 也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对化工企业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使用化工设备进行生产之前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安全检查, 对于高温高压的化工设备要进行精密的计算, 这样能够降低生产设备,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 尽管企业依照《安全生产法》及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很多化工企业的对于一些安全方面的检查还是非常的不严格, 因此很多事情都是简单的走程序的。这样会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导致员工在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失去判断力, 不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2 提升化工安全生产的相关对策

2.1 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化工生产工作人员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使之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 强化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人员的生产工作过程中, 对于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应进行及时的改正, 并保证其工作的安全与可靠。除此之外, 应对化工生产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教授相关的安全生产和法律法规的知识, 有效提高其自身专业技能, 熟练掌握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与技巧。同时, 化工企业对于安全员的检查应积极配合, 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化工生产的活动, 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其安全生产的意识。

2.2 消除化工设备和原材料的不安全因素

加大安全投入改善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要消除化工企业的原材料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是从原材料的运输、存储等方面来进行安全方面的防范的。化工企业中使用的原材料大多是易燃易爆的物品, 因此主要原材料远离火源, 并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存放。对于一些腐蚀性比较大的原材料要密封避免泄露, 不然容易造成人生安全。对于化工的生产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修, 并且进行定期的更换, 对于一些常见的设备问题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处理方案。

2.3 加强设备检修、控制质量、排查生产隐患

对于设备要遵循每日检查恶化定期检查同时开展的原则, 要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和一些常用的设备要保证进行重点的检查。对于一些危险性大的原材料要做好重点的防范措施。检查要填写检查记录, 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负责人签字确认, 并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限期完成。对不能当场改正的隐患, 管理职能部门或专、兼职管理人员应当根据管理分工, 及时将存在的隐患向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 提出整改意见。

3 结语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化强的工程。这关系到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关系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建设, 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消除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材料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提升监督水平, 必须要结合实际, 利用科学, 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达到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化工安全生产是确保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生产迅速发展的唯一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安全生产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形式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近几年化工行业总是不断的出现大大小小的安全相关的事件, 因此国家相关的部门也在不断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并且在法律方面进行了完善措施, 但是依旧有很多事故发生。文章通过对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并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关键词:化工安全生产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周湘玲.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 2014, 10:126.

[2] 蔡海东.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 07:38.

上一篇:大学大二自我总结范文下一篇: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