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论文范文

2023-09-16

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网络、计算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文化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让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而在这种多元文化传播的视野之下,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元文化传播视野之下的幼儿科学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幼儿科学教育,它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着更高的全新要求,这也使相应参考书籍的重要性体现了出来。由马明骏编写的《幼儿科学教育》一书从多元文化角度出发,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书中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初级阶段,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科学教育》一书立足当前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此书的受众人群,书籍在编写的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兼顾了学术性和趣味性,这也是该书的特点之一。

《幼儿科学教育》一书从多元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内容通俗,由浅入深,行文十分流畅,书中对于许多难以掌握的知识点,都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进行阐述;而在结构方面,书中将“书籍引言”“教学目的”“教学分析”“具体案例”“分析总结”等分为几大模块,以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具体知识讲解方面,书中不仅包括了警句名言、科学实验、实践拓展,还包括了许多有趣的科学故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更有利于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引导。应该说,文化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包括其中。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与繁荣,人们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幼儿科学教育》一类的书籍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幼儿科学教育》中提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因此,教师应在多元文化传播视野下进行幼儿科学教育,这样不仅利于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同时对于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此外,《幼儿科学教育》对我国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的思想意识,可以使幼儿的审美体验更为丰富,从而做到以积极、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去面对不同的人与文化,有效地避免歧视和偏见,同时也能够加强幼儿在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适应性。该书提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更能够接触多样的文化,可以更大程度地拓宽儿童的视野,加深其对世界文化的认识,感受世界范围内的多种文化,形成对文化的适应性,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幼儿科学教育》中写道: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幼儿在初步感受到多彩世界的同时,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拥有了牢固的根基,我国的教育才能更为迅速地发展。《幼儿科学教育》一书中的许多教学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幼儿科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的科学教育,由于幼儿群体的特殊性,对于参考书籍有着更高的要求,如《幼儿科学教育》书中所述,幼儿教育与其说是一项教育门类,不如说是一项教育使命,在多元文化传播视野之下,可以通过幼儿科学教育对儿童进行积极引导,将多元文化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幼儿科学教育对于今后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艺术兴趣的培养都有重要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封闭传统的幼儿科学教育模式需要极力避免,这便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和塑造,不能墨守成规,而要不断地吸纳外来的教育成果。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参考书籍,《幼儿科学教育》一书不仅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众多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还提出了解决之道,这不仅解答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面临的众多困惑,同时,也对我国幼儿科学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是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者非常值得参考的优秀书籍。

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 教学

多元文化护理是由护理专家Leininger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多元文化护理是研究护理对象在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从而为护理对象提供与其文化背景和健康需求一致的护理服务[1]。多元文化护理的内涵是指护士根据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方式,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的健康需要[2]。

1.我国多元文化护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发深入,护理工作者会越来越多地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多元文化护理的能力,才能为病人提供适合其文化需求的人性化护理。而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课程中多元文化方面的课程较少,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制约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缺少多元文化护理的教育课程

我国的医护院校多注重护理技能的练习及基础医学教育,不注重多元文化的传授,很多院校并没有开设多元文化护理的相关课程[3]。仅有16.6%的护生通过学校教育了解过多元文化护理 [4]。而开设多元文化护理的院校,有关多元文化护理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仅是增加了人文课程如《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与道德法规》,并且更偏重理论学习,实践内容很少。

1.2缺乏多元文化护理的师资

护理专业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欠缺,不熟悉哲学、社会学、宗教信仰等人文学科知识,因此多元文化护理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相对不足。教学方法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提高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水平的对策

为提高多元文化护理的教育质量,培养能够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2.1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1.1在校护生 开设有关多元化的护士语言沟通、各国家及各民族的文化风俗(社交习俗及禁忌、饮食习惯等)的课程;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要求学习多元文化护理的护生能用英语进行护患沟通,并储备一定的护理英语知识。

2.1.2临床护士 可通过面授、VCR电化教学、案例讨论、座谈及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融合的在职培训对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的培养,通过培训,医生和病人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均有提高。也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进行学习。

2.2师资建设

采用到国外的护理院校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多元文化护理师资,以培养能熟练地运用英语授课、熟悉各国风俗文化、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临床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型”护理师资。

2.3多元文化护理的课程设置

增设多元文化护理的课程是培养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学、文化交流、宗教民俗等人文课程,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护理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笔者建议:可同时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多元文化概述》、《社会心理学》、《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可作为必修课;《中西方文化概论》、《宗教民俗学》可作为选修课。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注意加强双语教学。

2.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我国多元文化护理的课堂多以老师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流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多元文化护理发展较成熟,教学中非常注重师生互动,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在校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电影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建立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的资源库:案例、课件、VCR、护理英语学习资料等。对于临床护士采取专题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参观考察等活动来更新教学方法以深化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及知识。

2.5强化以英语为载体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自主学习各国、各民族的风俗文化的习惯与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老师在课前布置自主学习的内容: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进行深入研究,课前网上查阅中、英文资料,课上用英文向大家展示该国家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社交习俗、对疼痛及死亡的反应、葬礼风俗等。也可以请外教定时组织英语角,提前确定交流主题,跟学生一起讨论、探讨国外的文化元素。

多元文化护理是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要、促进优质护理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育对象既应包括全体的在校护生,也包括在职的临床护士;通过创新课程设置,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构建系统的、有效的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文化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Madeleine Leininger,Marilyn R. McFarland. Transcultural Nursing:concepts, theories,research and practice.3ed.New York:McGraw-Hill Medical Publishing Division, 2002,28(5):517.

[2]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129.

[3]李娜,杨淑芳.护理本科教育多元护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 (2) :444-446.

[4]仆玉粉,吴金燕,工志稳等.护士多元文化认知度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25-28.

作者简介:

姜美玉(1981-),女,山东省昌邑人,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实训。

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以工程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实际水平为调研基础,针对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的教学过程、考核模式、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如何改善艺术类选修课在工程类院校中的尴尬局面,真正提升艺术类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弥补工程类院校学生艺术鉴赏方面的欠缺,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艺术类选修课;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艺术类选修课是工程类高等院校课程体系里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是工程类院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属于为培养新时代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工程类人才而设立的公共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工程类院校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艺术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目标在2006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表示如下:“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過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同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

国家纲领性文件的颁发,可见国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然而,由于工程类院校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使得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甚至出现了学校、学生都不重视的局面,没有充分体现艺术类选修课程类选修课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人格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针对工程类院校大学生选修艺术类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工程类院校大学生选修艺术类课程的情况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在有代表性的工程类院校进行。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全国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按照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所调研的工程类院校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美学》、《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任意性艺术类选修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合唱艺术》等。

调查数据显示,在工程类院校21%的学生认为艺术类选修课程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53%的学生对艺术类选修课程是一知半解,而只有26%的学生认为在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31%的学生认为,艺术类选修课程上课形式单一陈旧;72%的学生认为,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多是基础知识的授课,没有与所在的地方特色相结合;23%的学生对于上课内容不感兴趣;高达79%的学生反映,艺术类选修课的课堂从来没有让学生接触过相关辅助器材。

授课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授课老师所使用的辅助器材,其中87%的是基本的放映器材,如,幻灯片、电脑、多媒体教室等。

二、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调研结果分析

根据调研的结果可知,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程存有以下问题。

1.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掌握的艺术知识含量不对称

工程类院校的学生中理科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理科生往往不重视艺术类课程,对艺术知识知之甚少,艺术知识的基础非常薄弱,这样便造成无法理解和掌握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类选修课。

同时,很多工程类院校对艺术类选修课也不是十分重视,因此有部分教授艺术类选修课的教师也是“半路出家”,并不是艺术专业出身,由此,这些教师所教授的艺术类选修课的课堂内容主要由艺术基础知识构成,而这些艺术类的基础知识又是可以从图书馆或者网络上轻易获得的;同时,由于教课教师的水平有限,缺乏艺术实践能力,也无法从纵深层次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因此,这样的授课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形式僵化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工程院校中有87%的艺术选修课教师仅仅使用幻灯片、电脑、多媒体进行授课,讲授的内容也多以知识介绍为主,几乎没有学生的实践环节训练,都是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器械不足,教学形式缺少变化,这就降低了很多学生刚开始选修艺术类课程的浓烈兴趣。

3.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

根据实际调研,有90%的艺术类选修课程是在结课时进行笔试的,甚至有的工程类院校将艺术类选修课和其他专业课一样出试题卷进行考试。这种侧重理论知识记忆型的考核模式经过实践证明并不适合丰富多彩的艺术类选修课程。

三、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调研数据显示,有82%的学生认为艺术类选修课程是工程类院校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类型;69%的学生对艺术类选修课程还是具有较高期望值的。因此,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应该通过教学改革来提升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达成学校、学生、教师三者对艺术类选修课的共同满意度,满足社会对新时代工程院校大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根本需求。

1.确立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刚性标准

艺术类选修课程应该根据工程类院校对学生“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培养目标确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之本,是衡量教师教与学生学必须达到的刚性标准。

确立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刚性标准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确立教师的授课目标,二是要确立学生的学习指标。

由于艺术类选修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应该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鉴赏能力三个层级来进行刚性标准的确立。这样,才能真正为提升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准则与基础。

2.整合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课程类别

在很多工程类院校中,艺术类选修课程名称繁杂,不利于确立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刚性标准,因此应该整合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课程类别。

工程类院校大学生现在对艺术类选修课程进行区分的方法是两种:一是在课程性质上进行了区别,划分了限定性选修课与普通公选课;二是在时间上进行了区分,限定性选修课是周一至周五上課,普通公选课是周六上课。

这种区分方法并不科学,因为有些课程内容相似但名称不同(比如音乐艺术类课程就有五门),如果相似内容课程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标准,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讲衡量的标准都很难精准界定,也无法达到明确的区分,不利于此类课程刚性标准的确立。

因此,应该根据工程类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实际情况,将十几门课整合为四大类:音乐类、美术类、影视类、文化文本赏析类。这样,制定各类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刚性标准才能做到找准靶心,有的放矢。

3.精化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次备课,一劳永逸。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程应该在考查分析工程类大学生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宏观现状的基础上,精化教学内容,以使艺术类选修课程符合工程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制定三种教学内容模块体系:理论知识传授模块、实践技能交流模块、鉴赏能力提升模块。通过这三大模块组合,可以提高各艺术类选修课授课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随时根据每学年选课学生的特点、专业的需求、求职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调整个别模块内容结构,使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与社会、市场、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接轨,与时俱进。

4.创新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

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自始至终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鉴赏欲望和实践渴望,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还应该注重对有实践渴望的学生进行指导,甚至可以与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原创与艺术实践能力。因此,注重师生之间互动、合作、实践的教学方法更适合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授课。

5.完善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考核模式

艺术类选修课程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选择适当的考核模式非常重要。如果对学生考核的模式不准确、不公正,会破坏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完成学习指标。

工程类院校现在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考核模式是:总成绩实行两级分制,考核内容包括平时出勤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两部分,平时缺勤达三次及以上或期末试卷考核没通过为不及格,除此之外均为良。

现阶段,由于工程类学生的专业背景较为庞杂,这种考核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较难反映艺术类选修课程刚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应该从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鉴赏能力考核三方面完善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考核模式,使之更适合工程类学生的实际。

6.追踪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

考察、反馈、反思工程类大学生对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接受水平与接受效果,从而帮助大学生自我拓展艺术视野和人文视野,系统梳理已学知识,获得创造性研究和思考的能力,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艺术类选修课课堂上应融入地方色彩与元素

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创新要注重继承并发展地方文化艺术,服务于当地的经济文化。辽宁省丰富的民族特色是艺术教育得以异彩纷呈的前提,这也为工程类院校艺术类选修课课程内容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艺术类选修课的授课过程中,应融入地方色彩与元素,体现艺术类选修课鲜活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艺术类选修课程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教师应积极搭建展示平台,创造各种实践机会使学生得到锻炼,使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充满活力,真正达到实用、有效的教学目的,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之对艺术类选修课程的学习由被动地赚学分转换为积极努力地获得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少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幻想小说、新潮童话异军突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素质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艺术表现手法的单一化、成人化,导致了对儿童素质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20世纪末 ;儿童文学创作; 多元文化; 儿童素质 ; 创新

 

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由于社会现代化极速的发展导致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而全球化又进一步凸显了文化的多元化。本文将介绍多元文化的内涵,以及在全球化视野下多元文化的利弊。多元文化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因而促进了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方向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英语教学与文化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应理顺文化多元性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扎根民族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结合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包容度,提高文化创造力。

【关键词】:多元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英语教学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解读

多元文化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一种极为引人注目,又充满争议的现象。那么什么是“多元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描述人类的多元起源于发展时采用了“多种文化的星球”这样一个比喻,意指人类文化的多元起源、多元发展和与多元未来。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因其历史、地理、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凸显,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影响、冲突与融合变得更加激烈。

在多元文化的内涵当中,首先文化是平等的。社会是由不同民族、群体组成的,社会成分如此多元就决定了文化的多元,现今存在的各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文化并无优劣贵贱之分,因而所有文化都有其生存权和发展权。再次文化是需要交往的。多元文化是在一个区域联合体、社会共同体和集体群体中共存的,并且是有一定相互联系的文化,交流和交往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它存在的基础。再次是文化的差异性,各民族或者集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过程而逐渐确立起来自己的文化。不同民族或者集团的文化各具特色,表现出多元发展的特性。第四就是文化的内聚性,不同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共存于一个共同体内,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各种文化不仅承认了彼此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它们也发现了彼此的共性和各种文化间相互借鉴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元文化的实质就是提供处理两种以上文化间相互关系的态度,维护多元文化赖以存在同一体的手段和方法。

二、英语教学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关系

英语教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历年的英语教学大纲中可以看出,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语言课程,同时也是拓展知识、了解和认识世界文化的一门教育课程,具备了工具性以及人文性,英语教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要时刻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传授国际文化知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通过英语教学来实施,这样充分体现了外语学科 “文化” 育人的专属特点以及教学中英语特有的文化内涵优势以及特点。英语教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英语作为我国一门语言学科, 承载了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奠定了文化中丰富的内涵,体现出英语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生活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行为礼仪等方面。因此,运用多元文化方式开展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细致的了解世界上运用英语的国家,了解各国家文化差异, 理解不同国家所产生的文化差异和相互联系及作用。所以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时代、社会和学生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英语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

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当中,“教师正与一群来自多元化背景和有着不同的广泛经历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那么首先,教师就应该是所有孩子的关怀者,教师有责任去关怀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所有学生。将学生的学业、情感和社会需求置于教學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多元文化的理解者,如何唤起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的运作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多元文化发展,教师需要摒弃狭隘的文化本位思想,树立一种多元文化视野,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只有具有一种对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倾听一切文化群体的需求,才可能在教育中不埋没任何一个人,提供平等学习的环境。

多年来,通过实践对英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很容易发现, 英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元文化教学是否得以顺利开展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同时这也是多元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顺利开展的前提。部分教师文化程度不够,导致难以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进行教学活动、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此外,部分教师将英语教学变成了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们学的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英语文化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将中西方文化结合带入教学中。第二是在英语教学中确立多元文化教学目标。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对外国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拥有一种新的文化意识,能够在充分知晓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不同的文化,从而认识世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了解和掌握外国语言的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对外国语言学习的习惯,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也正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综上所述,多元的英语教学目标是理想而又科学的。第三要采用丰富的英语文化教学策略。教师在英语文化教学中采取丰富且多样的教学策略,这是通过多元文化教学英语关键。枯燥单调、死板的课堂不仅是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效率, 还会减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来传播文化,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多元文化内涵的解读,对多元文化实质意义的理解分析,探究当前多元文化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的生存现状。从而浅析在其视野下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改变措施。以及我国英语教师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与进步。更为全面以及深入的研究是留给笔者今后要做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教学研究者多开展讨论此类的研究,为我国英语文化教学工作的改进献计献策,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跨文化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 欧文拉兹洛 . 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阅际专家小组的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陈时见 . 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 比较教育研究,2005,(12):187.

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在简单分析了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之后,就如何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效的落实到高校音乐教育中去给出了几点参考策略,希望能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高校音乐;实现策略

在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也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更多教育人员的关心和重视。而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用到高校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高校音乐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此问题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一、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长足发展的客观因素,如何将多元文化音乐有效地落实到高校音乐的教育实践中去,是使得音乐教学事业实现更好发展,使得各民族音乐实现和谐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更好音乐学习效果的基础和保障。而掌握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是确保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教学中得以有效应用,实现更好发展的前提好和基础,也是我们探索出更多有效研究策略的基础,因此,本文就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简答的分析,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更多的高校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依旧采用的是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这种感单纯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学会某一种音乐,但是完全学不到音乐的实质,更别说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意义,感受多元的音乐文化了,所以说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亟待优化和改进。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单一是现阶段很多高校音乐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工具,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高校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等,致使更多的教师在上高校音乐课时不论是什么内容,都是简单的讲述曲子背景之后,就是教同学们怎么唱这首曲子,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别说让学生从曲子的学习中感受多元文化了,所以说,如何改变高校音乐教学中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一线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第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唱法等内容,还要求教师能够通过音乐向学生传授多元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所以说,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学校还是音乐教师本身都对音乐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不论是准入条件还是日后的培训和考核等都没有对高校音乐教师提出更好的要求,长此以往,教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够高,自身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上好一节优质的高校音乐课,也就是说并不能深入地分析、阐明教材提供的深层次内容,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地提高一线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急需教育教学工作人员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高。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高校的教学设备都比较丰富,先进,但是对于高校音乐课的实践教学来看,更多的教师仍旧没有充分的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说,如何让高校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用到高校音乐教育中去的策略

就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如何将多元文化教育有效的应用到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去给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第一,改变既有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高校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那种传统的教学理念,而是能够学习新的思想,新的内容,从学生的立场其思考问题,设计教案,展开教学,并且能够及时的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深入沟通,综合多种元素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将自己新的思想带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以新的姿态去学习音乐,认识音乐,这样才能为其获得更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奠定基础,提供力量。

第二,建立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教学体制。相比基础阶段的教育教学,高校音乐教育更为开放,更为专业,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音乐学习和欣赏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在校园中建立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教学体制。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重样式来讲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音乐的教育实践中来,让学生能够在大学的校园里接触到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世界各国音乐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事业,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进而为其获得更理想的音乐学习效果奠定基础,提供力量。

第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切实的做好高校音乐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多元文化音乐作更为具体、深入、专业的研究,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上课、教学,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教师良好的带动和鼓励下更好地学习音乐,最终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音乐交流的意识,给予学生更多音乐交流的平台和机会。相比其他阶段的教育,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对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资源,因此,在展开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音乐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更好地理解不同的音乐,交到更多的朋友,理解更多不同的思想,并能够通过不同的机会和平台学习更多不同的音乐,这样一来,在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能够对多元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自然能够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地展开和落实。

总的来说,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国际交流程度的逐渐增加,势必导致文化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也必须要求高校音乐教育实现多元化,能够将多元音乐教育有效的应用到高校音乐的教育实践中去。而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要时刻准备着面对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并能够做到坚持以生为本,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总结出更适合当代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案。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仅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此问题的探索性分析,愿意抛砖引玉,笔者也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教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17(Z2).

[2]沈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2).

[3]张婷婷.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5(23).

上一篇:文化创新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学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