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线阅读范文

2024-04-21

读者在线阅读范文第1篇

在信中,冰心奶奶从不把小读者看做孩子,把自己看做大人,这种大人与孩子的距离在信中没有流露过,冰心奶奶把小读者当做一位朋友,以为可以倾诉烦恼,可以享受快乐,可以保守秘密的朋友。如果我是那个读者,我很愿意把我的烦恼倾诉给他,把我的快乐与他分享……为什么呢?因为,冰心奶奶在信中好像是个平易近人的大姐姐,使我非常愿意和他谈心。

冰心奶奶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他对父母的爱,对孩子的爱,对兄弟姐妹的爱等都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不信,你看:“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时期很短,我也觉得很难过……”如果他不爱家人会这样说吗?

我很喜欢冰心奶奶。2020冰心《寄小读者》读后感2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这一本书名叫寄小读者。

这一本书是十分好看的这一本书是冰心奶奶在怀念她挚爱思慈的母亲而写的,冰心奶奶只要提笔的时候,总有它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冰心奶奶的眼前,冰心奶奶还告诉我们母亲赋予了我们以灵魂和肉体,我们就因该以我们的灵肉来探索人生来回报。《寄小读者》记述了冰心奶奶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抒发了心中的眷恋十年和感伤之情浓厚的母爱,手足之情、友情、乡愁浸在期中。冰心奶奶用真挚诚恳的文字衷情的描述了这异国之路的见闻何感想,述说着对往事的追忆和要想

当我看到通讯一的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两月内,自分己和文字结缘,因为昨天看见《晨报》副刊上以特辟“儿童世界”一栏,欣喜之下而写,便借着软弱的手腕,生疏的笔墨,来和可爱的小朋友,作第一次的通讯。总这里我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十分的在为那一群可爱的小孩子在考噜一切。

当我看到了通讯二我从惊慌中长出一口气。母亲慢慢的放下手中的书,抬头看看我说:“我看它实在小的很,无机得很。否则一定跑。”我从这里可以看出冰心奶奶责怪自己做错了事情。

我认为这一本书很好的反映了冰心奶奶那种思念自己母亲思念祖国亲人和小孩,这一本书写得十分的好。2020冰心《寄小读者》读后感3

今天,我一气把冰心写的《再寄小读者》读完了。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两个小小的日记为例,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我把这个主要内容分成三点:

第一点:“他总是专心听课,笔记也记得很好,”我读到这,不由得想起自己上课时,总是控制不了自己,老要和别人说说话,还要玩一下小东西。笔记那就更不用说了,老师要求抄的,我就随便抄点,不要求抄的我连看都不看,怪不得我的作文进步不大,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专心听课。从课文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

第二点:“他尤其喜欢看书,辅导员和老师介绍过的书刊,他总是读得很认真。”多读课外书,积累好的词语才能写出好文章。我虽然书得不少,但总是读得太快,只注意到故事情节,而不记好词好句,所以在今后的读书中我一定要多积累好的词语。

第三点:“你们现在的课文中有许多思想性很强的,写的很好的故事和诗歌。”我读到这里回忆了一下,我们的课文里几乎都是思想性很强的,写的很好的故事和诗歌。我不由得想到解放前的孩子多可怜啊,他们渴望读书却没有书读。高玉宝想上学却只能是梦想。相比之下,我现在条件这么好,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读者在线阅读范文第2篇

1 读者的知识结构

读者的知识结构是读者变量中最重要的一个。如果连基础知识都没有, 那就更没有办法理解整篇文章了。所以提高学生的总体知识结构水平应该成为教师上课的重点。

1.1 词汇量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量太小会直接造成阅读障碍, 影响阅读效果。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纯粹的词汇量太小, 而是他们记忆的词汇还处于“receptive”阶段, 是被动地接受阶段而不是主动的“productive”阶段, 仅拘泥于单词的基本义而无法对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从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在阅读课上, 除了对学生进行生词的训练外, 教师还应介绍学生一些词汇量的拓展方法。

1.1.1 构词法

基本的构词法包括下列三项:派生法 (Derivation) 、复合法 (Compounding) 、转换法 (conversion) 。派生词缀和词根结合, 或者粘着词根和粘着词根相结合构成单词的方法叫做派生法。教师可以系统地讲解一些常见的词根, 如:ann=year——annual (每年) 、biannual (一年两次) , bio=life——biology (生物学) 、biocide (杀虫剂) 等。前缀, 如能决定词性的三个前缀en-, be-和a-:en-加在一些名词前面, 可表示“使……处于某种状态, 处境”, 如:enslave (使……成为奴隶) , empower (体现) 等;be-可以加在名词、形容词之前, 使其成为动词, 如:befriend (把……当作朋友) , belittle (贬低) 等;a-主要用来使动词、名词变成表语形容词, 如asleep (睡着) , afire (燃烧着) 等。后缀如:-able, -lity等。教师还可以在遇到新词时举一反三。比如说, 学生已经知道dioxide是指二氧化物的情况下, 猜测monoxide的词义就比较容易。前缀mono-指单一, 所以monoxide就是一氧化物。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复合法。由两个以上独立词结合成的一个具有新的语义和功能的词称为复合词。两个词一旦结合成复合词, 语义就不是原来两个词语义的简单相加, 而是从中引出新语义。而自由词组则保留了组成部分原来的全部意义。学生碰到复合词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词生义”, 把复合词用作自由词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复合词和自由词组的区别, 并保持警惕。例如:a greenhorn (没有经验的人) 和a green horn (绿色的角) 不同, 前者是复合词, 后者是自由词组。

不改变词的形态, 只是将词从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 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 成为一个新词, 这种构词法叫做词类转化法。如名词转化为动词、形容词, 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这里可以通过语法知识, 即根据单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确定词性。

如“Father and son took spells at the wheel.” (宾语) 和“I'll spell you now at mowing the lawn.” (谓语) 中“spell”分别为名词和动词。

1.1.2 词义的变化和上下文语境

词义的变化很复杂, 比如: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旧词新义、具体和抽象词义之间的转变、词义色彩的变化等等。词义变化对上下文的依赖比较大, 独立性相对较小。如在“He took a turn for the worse.”、“He took a turn in the garden.”和“He took a turn at driving.”三句话中“take a turn”的意思不同。第一句中指 (形势) 的转变, 第二句指散步溜达, 而第三句比较常见指转弯。又如aggressive在下面两句中分别指“侵略性的”和“有进取心的”。An aggressive country is always ready to start a war.好侵略的国家总是准备挑起战争。An aggressive young man can go far in this firm.富有进取心的年轻人在这家公司前途无量。为了牢固地掌这些握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词汇,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习惯, 先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然后查词典来确认, 通过大量的积累、比较和归纳, 就能够逐步融会贯通, 运用自如。

1.2 阅读技巧

教师课上提到的阅读技巧, 应该不仅仅用于应付各种考试, 而是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2.1 学会猜词

在阅读过程中不可能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 这样既费时又影响阅读效果。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猜词方法, 如根据构词法、上下文的语境、文章的主题等来猜测单词的含义。比如“But as his speed picked up, he found he was getting more out of his reading.Soon he was reading nearly, 1, 200 words a minute, compared to 225 when he started.”即使不知道“pick up”指速度增加, 也可以从后文的每分钟225个字到1200个字这一变化中猜出这一含义。

1.2.2 充分利用字典

如上所述,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运用一定的猜词方法来完成阅读, 但事后应再通过查字典确认。不过学生在利用字典时经常是只看中文注释而忽略英文注释或者只注意单词的前几项词条而不是仔细研究所有词条找出最适合的解释。所以教师应该建议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辞典, 并可在课堂上示范怎样正确使用字典。

1.2.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能提高速度又有助于理解。但学生总有些不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用手指着读、摇头晃脑地读、默读 (心读) 等, 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教师可以在课上纠正并培养良好的习惯, 比如成组视读的习惯。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 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 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 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 要高一些, 这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 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保持坐姿端正, 书本应放到眼睛正前方, 眼睛与书本距离大约一尺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入文字信息。

1.3 背景知识

在读者的知识结构中很重要却容易忽略的因素是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是个比较宽泛的名词, 包括文章的作者, 写作目的, 以及有关的社会、文化、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等等。背景知识对阅读效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一篇文章, 由词汇量相当层次相同, 但是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的学生来读, 效果和速度往往会有很大区别。要增加背景知识, 除了学生自己课外大量阅读之外,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例如:文章作者的介绍, 写作年代的介绍, 一些报纸杂志上的评论文章;或者布置学生相关的课外作业, 比如收集作者以及与文章有关的材料;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内容进行讨论。但是矫枉过正, 就是说过多的延展材料会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已有的知识的影响, 先入为主, 不能对文章进行客观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尺度。

2 读者的心理状态

阅读动机主要是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欲望。动机因素对阅读过程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动机, 也就不可能有一定的阅读行为。但是有偏差的阅读动机也会影响阅读效果。现在的学生普遍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而读书, 只做训练题, 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忽略。这样的后果是知识结构单一、不合理。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考试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 纠正他们功利的阅读动机。

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态度也影响着阅读效果。读者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 速度和理解程度也会提高。让学生阅读一篇他们毫不感兴趣的文章, 即使没有任何阅读障碍, 阅读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时代特点, 介绍他们阅读一些课外材料培养兴趣。小说、诗歌、散文甚至漫画都可以是激发学生兴趣很好选择。

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周围环境的不同, 每个学生在共性中可能有的个人特殊的阅读需要。如:有人喜欢历史, 有人喜欢外国文学, 有人喜欢中国文学等等, 同时学生的自身情绪、个人信仰、生理状态等的不同, 也会导致他们对待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巨大差异, 所以教师给学生课外开的书单应该因人而异而不是一概而论。

另一心理状态是读者的心理素质。如果碰到生词难句或是不太熟悉的文章内容就紧张焦虑, 甚至脑子一片空白的话, 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各种情绪的出现和变化, 科学地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以期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比如课堂上随机的小测试, 略微超过学生能力的阅读材料, 限时阅读, 口头复述阅读材料, 陈述主要内容等等都可以作为训练的方法, 用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 读者的跨文化意识

由于中西文化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差异和冲突会造成误解, 影响阅读的效果。比如说“知识分子”这个词在中文里是褒义, 但是在英语里“intellectual”还有以下含义:“自以为是知识界杰出人物, 耽于空想, 忙于钻研空洞的理论, 但不善于处理实际问题。”含有贬义色彩。

理解中西文化差异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和认知的能力。比如在《大学英语泛读》第三册中, 第7课第9段“……tho some of the Chinese, who have been here twenty years and who are learned men, still believe that there is no marriage in this country…….”对于这段话, 学生存在一定的疑问。为什么说在美国是没有婚姻的呢?这就要考虑到在当时 (1880~1903) , 中国还存在一夫多妻制, 西方是一夫一妻制。对于中国的一些保守文人而言 (譬如说辜鸿铭著名的“杯壶论”) , 一夫一妻没有夫妻之乐, 是难以接受的。这些人对西方的婚姻制度并不认同, 所以才相信美国是没有所谓的婚姻的。

在第八课How to Guess Your Age中作者年事虽高却自以为年轻, 所以对于发生的一些事情觉得难以理解。如第7段“They seem to be more polite than in my time, though;several undergraduates called me sir, and one of them asked me if he could help me across the street.”要理解这句就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与中国对变老这一生理变化的态度的不同。对于强调独立的西方人而言, 他们在心理上不承认自己老得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所以在文中, 作者把年轻人对他的帮助认为是因为年轻人有礼貌, 而不是承认自己已经是需要别人帮助的老人。这样的例子在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 不一一列举。关于文化差异这一方面,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 还可以在课堂上对某些方面进行讨论, 使学生有个生动具体的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不同。

在阅读课程实践中, “读者变量”各因素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读者的知识结构是读者变量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最明显的, 而读者的心理状态和跨文化意识这两点的影响是隐形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它们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这些变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

摘要:读者变量作为阅读变量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包括读者的知识结构, 心理状态以及跨文化意识等, 这些因素对阅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阅读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这些因素,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读者变量,阅读课程,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 Peter Robinson.认识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 2007.

[2] 屠吉祥.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及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 2007 (2) :65~68.

[3] 王扶剑.影响英语快速阅读的因素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7) :452~455.

[4]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5] 陈小风.词义变化和阅读理解[J].山西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 :57~59.

[6]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读者在线阅读范文第3篇

1 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006年9月, 我们针对全院9个系、45个专业的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在图书馆不同时间段内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 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填写答卷, 且当场收回。此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54份, 收回548份, 回收率为98.9%。本次调查是以给出备选答案, 由学生按次序单项选择的方式进行,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阅读人数情况、阅读状况、阅读评价、阅读需求及获取文献的主要方法等。

2 调查统计及其分析

2.1 阅览人数情况调查

根据表1所示, 以往, 毕业班学生到馆阅览人数较少, 其原因是毕业班的学生忙于做毕业设计和写毕业论文。由于以往图书馆馆藏数量有限, 可参考的资料较少, 因此, 只有少部分同学利用图书馆的资料作为毕业设计参考, 大多毕业班学生选择外借图书来满足需要。

相对毕业班学生而言, 二、三年级到馆阅览人数较多。据调查, 其中专业性较强的图书和期刊利用率较高, 大多数学生是为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补充其知识能量、了解现阶段市场的用人趋势, 为毕业提早做准备。

表1显示2003年到馆阅览人数平均每天70余人, 2004年到馆阅览人数平均每天140余人, 2005年到馆阅览人数平均每天260余人, 至2006年12月每天到馆平均人数以达到500余人。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入馆人数不断增加, 新生阅览情况较好。

2.2 阅读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级、专业、心理素质不同;阅读目的、阅读文献的类型以及阅读效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 大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把学习新知识、开阔视野、完成学业排在前三位, 占66.8%。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重视拓宽知识面, 注重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或其它方面的知识;其次是求职和毕业论文的需要, 占24.6%。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高年级学生, 他们开始着手毕业论文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题来查找、搜集参考文献, 直到完成论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 除了掌握课堂知识外, 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从课外阅读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 以拓展视野, 巩固并深化专业知识。调查发现, 学生整体科研意识薄弱, 对科研重视不够。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区别主要在于, 前者利用资料进行科研工作的意识在逐步增加。其中被动学习和娱乐休闲只占8.6%。这说明大学生自主学习已占主导地位, 他们注重充实和调整知识的结构, 以渴望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全能型人才。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阅读图书的类别

从表3学生阅读图书兴趣的倾向调查情况可见, 学生们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极为广泛, 各类文献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调查表明,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大学生已不想成为单一的专业性人才, 而更渴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次调查显示, 英语、计算机和专业图书占文献类型比例的48.8%。这项数据表明, 大学生重视自己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对所学专业方面有所提高。想了解除本专业以外其它专业的知识, 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除阅读专业图书外, 学生阅读社科文献的比例占24.5%, 期刊、消遣类文献占比例26.7%。阅读社科类图书的学生, 对文学、经济、政治、科普等较感兴趣, 从中可以学到人生哲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前进。喜欢看期刊类的学生, 是由于期刊的内容涉及面广, 具有新知识、新技能、报导快等优势。能从中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及娱乐资讯, 能很快了解到校园以外的信息。从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 大部分读者的阅读倾向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引导, 他们对购书的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说明这部分学生的阅读是有目的性、选择性的。为此, 图书馆应加强藏书建设和导读工作, 根据读者的专业、层次向他们推荐好书、新书, 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启发思维、富有人生哲理的优秀读物, 逐渐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2.4 阅读计划的情况

阅读如果缺少一个可行的具体计划, 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 影响阅读效果, 甚至事倍功半。由表4可以看出, 其中68.7%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计划, 这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 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并按照自己所制定的目标, 一步步地向前迈进。而很少有计划和没有计划的学生占31.3%, 他们阅读目的在于消遣或迫于学习任务、或因重视某个热门话题而读某类型的图书, 阅读习惯倾向于快餐面的方式, 需加强这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引导他们学习的目的。

2.5 你最喜欢的三本书

这项调查是让学生写出最喜欢阅读的三本书, 其中有198人未写出书名, 占被调查人数的36.1%。有的同学认为, 图书馆现有的书籍能够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有的同学说:“喜欢阅读的书数不胜数, 很难用三本书表述出来”。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列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 种类较多, 大致有640多种, 这种情况说明学生的阅读面较宽, 学生们列举了一些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 大部分同学对网页设计、网页制作、网络安全以及反映最新技术类的图书喜爱有加, 成为阅读的一大热点。汽车系学生还写了很多有关汽车专业方面的图书和期刊, 如《数控机床》、《汽车工具大全》等。总的来说, 阅读经典名著和史学名著仍是学生们的最爱, 占被调查人数的33.6%和30.3%。如《河流如血》、《三国志》、《狼图腾》、《史记》、《孙子兵法》, 因为文史名著既能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丰富知识;又能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及培养综合能力。

3 我馆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我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 图书馆面积小。

(2) 图书馆图书数量较少。

(3) 阅览座位偏少。

3.2 重视对数据库的建设和宣传工作, 提高检索能力

图书馆现阶段仍存在诸多不足因素, 需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设具有我院特色的篇名数据库及对《中国期刊网》中学术论文的开展, 从而提高检索能力, 特别是电子文献的网络检索和利用, 这就需要图书馆必须积极开展信息检索课, 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可以经常举办计算机或网络检索讲座, 让学生上机操作实践, 向他们介绍如何使用《超星电子图书》、《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等电子文献, 使他们熟练掌握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信息获取能力, 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3.3 建立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机制

组建一支由图书馆馆员助理和大学生代表组成的读者咨询委员会, 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 了解读者的需求, 评价服务效果, 广泛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并针对读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图书馆的文献采集的策略、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 从而使图书馆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服务更加有的放矢, 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

3.4 专业和年龄是影响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重要因素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图书馆藏书的侧重点、深度、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要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图书的利用率和图书层次的需要。图书馆还应重视参考书和学术性期刊的收藏, 在采集、购买参考书和学术性期刊时要深入到各系老师, 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 对于需求量大的参考书可以考虑增加其复本量。

3.5 正确引导读者阅读兴趣, 调整读者阅读心态

高校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良好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读者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因此, 导读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读者的思想工作, 把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来。同时还要运用图书馆网页、报栏、书目等, 开展读书活动, 举办书展、书评等活动, 向读者推荐一些优秀作品, 使他们有选择、有计划、有重点地阅读, 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能检索、查询、馆藏丰富、自动化程度较高、为广大师生提供深层次服务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

摘要:通过对我院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的调查, 以此撑握万余名读者阅读规律, 以便提高馆藏质量, 使之有其书便有其读者。分析图书馆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学生读者,阅读倾向,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良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探析[J].淮阳工学院学报, 2003 (4) .

[2] 周旖.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读者调查报告[J].图书馆论坛, 2005.

[3] 魏浩.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及优化策略[J].情报科学, 2004 (3) .

读者在线阅读范文第4篇

一、基于求知阅读需求的读者服务管理

大学生作为图书馆学习需求的主体, 正处于求知与学习的旺盛期, 加上高校的院系设置和专业设置比较多, 所以大学生的求职阅读需求比较复杂, 学习兴趣的覆盖面也比较广, 使得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求知阅读需求日趋多元化和层次化。对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转变过去被动服务的管理模式, 围绕着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和大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重视对大学生各种阅读需求的认真调研和分析, 积极丰富图书馆学习资源的馆藏内容, 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 加强各类学习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 开展定向服务、主动服务、开放存取等高层次的服务项目,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同时, 高校图书馆要多开展一些互动性、主动性的服务, 如定期举办一些关于“文献检索”“电子图书馆使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基于消遣阅读需求的读者服务管理

在闲暇之余,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泡”图书馆的习惯, 虽然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性, 但是往往也是在校师生拓展视野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 如喜欢消遣阅读的读者, 有的可能是为了宁静的环境而来, 也有可能是出于阅读习惯或提升修养而来, 也有的可能是纯粹为了打发时间而来。对此, 高校图书馆一定要为有消遣阅读需求的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 如在音乐、影视、摄影、旅游、体育、书法、演讲、文学等领域的阅读需求, 并不一定只面向专业学生, 而是要面向全体师生, 以满足全体在校师生的拓展性阅读需求。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于消遣性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资源的采购与整理, 尽可能的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 由于很多消遣性阅读需求的服务都是在馆内实现的, 所以高校图书馆要重视阅览室阅读环境的优化, 积极营造出人性化、大空间和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阅读环境, 并提供简易茶吧、休息室和交流互动的固定场所, 丰富图书馆消遣阅读服务的功能, 带给读者更加温馨、和谐、快乐的消遣阅读体验。

三、基于教学阅读需求的读者服务管理

高校图书馆除了要满足基本的阅读需求外, 还需要满足在校教师的教学阅读需求, 以教学为主要目的的读者, 常常会根据课程和教学的需要阅读或搜寻资料, 他们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 常常会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工作需要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 了解本课程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前沿知识水平, 并以此作为教学依据, 实现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高校图书馆在针对教学型读者的阅读需求时, 为了提升阅读服务质量, 应当积极建立教学研究成果数据库、精品课程数据库等一系列教学参考资源, 加强对电子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 进而有效满足教师读者的教研需求。同时, 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与省图工委、出版社和校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教研图书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 这样可以避免高校教学类图书的重复性采购, 有助于增强图书采购的针对性, 实现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的高效利用, 进而为教学阅读需求的服务与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四、基于研究阅读需求的读者服务管理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的提升, 研究性教师以及学生的数量在不断扩大, 这直接带动了高校研究阅读需求的增长。一方面, 很多高校研究型教师的数量不断扩大, 基本形成了稳定的阅读需求, 而且对外文文献的需求量比较大;另一方面, 对于一些研究生以及有毕业设计 (论文) 写作需求的学生, 也有一定的研究阅读需求, 这部分读者常常会在某段时间对某一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有一定的需求。鉴于此, 对于研究阅读需求的读者服务与管理, 高校图书馆需要紧密结合高校学科建设的实际以及特定时间、特定领域的科研任务, 对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等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 尽量为研究型读者提供精确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服务, 增强图书馆馆员的主动服务意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有效满足此类读者的各种研究阅读需求, 促进高校教研工作的不断进步与调高。

五、结语

总之, 基于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高校图书馆要应对馆藏内容和馆藏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丰富、更新和优化, 进而让在校师生获取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 更好地展现图书馆的价值与功能。

摘要: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与科研的重要载体,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 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价值和科研价值。对此, 建议高校图书馆要在对读者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与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起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管理模式, 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阅读需求,服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何胜, 熊太纯, 周冰, 柳益君, 武群辉.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服务现实困境与应用模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5 (22) .

[2] 张宏武.研究阅读需求, 开展创新服务[J].价值工程, 2012 (11) .

[3] 彭碧河.专业图书馆读者阅读需求类型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7) .

读者在线阅读范文第5篇

1.1 调查时间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从2010年10月26日开始, 向到馆读者发放调查表, 截止11月10日, 历时半个月, 共向各类读者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1.2 调查内容

读者阅读需求问卷调查表共设置了读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读者最需要、最想看到的是哪类报刊;读者的阅读目的、读者推荐的报刊、读者对报纸、期刊的品种、数量是否满意、有何建议;读者为什么选择来图书馆、读者对报刊阅览室工作满意度、读者有何建议等项内容, 全面了解读者的类型、需求等情况。

2 调查分析

2.1 年龄

调查显示, 60岁以上读者占61%;41~59岁读者占27%;20~40岁读者占1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报刊阅览室读者群体老龄化严重。

2.2 文化程度、职业

研究生以上占1%、大学、大专占8%、高中、中专占3 5%、初中占5 5%、初中以下占11%;离退人员占66%、在职人员占30%、其他人员占4%。老年读者所占比例大, 因历史的原因, 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

2.3 读者类型及与目前馆藏存在的问题

2.3.1 休闲型

报刊阅览室宽敞明亮, 加上报刊、杂志内容丰富多彩, 上知天文下至地理, 国内外大事小事均可知晓, 因此, 吸引了很多老年人来图书馆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报刊。如, 每天早上最早到馆的读者几乎都是那些离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他们把来图书馆看报当作每天必做的功课, 认为既可以调剂日常生活, 又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和天下趣闻, 还可以陶冶情操, 获得美的享受。休闲型读者约占读者群的6 0%, 目前, 馆藏报刊基本上能够满足这类读者的需求。

2.3.2 学习型

学习型读者多为离退休、即将离开工作岗位和在职的技术人员。他们查阅报刊的目的是为了更新知识、武装头脑、开拓新领域。报刊阅览室有几位老读者几乎每天都到馆查找、复印资料, 他们仍把学习、研究视为生活的一种乐趣。这类读者约占读者群的1 0%。由于财政所投入的经费短缺, 这类报刊的入藏量与广大读者的需求相差较远。

2.3.3 应用型

应用型读者大多为中、青年, 他们来报刊阅览室是为了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具体疑难问题, 有针对地吸收和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这类读者约占读者群的3 0%。目前, 我们的馆藏还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另外馆际间的联合力度也不够, 协作意识缺乏。今后必须加强馆际合作, 统一规划, 联合采、藏,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4 读者的阅读心理

2.4.1 习惯性心理

很多读者喜欢读书看报, 有关心政治时事或社会生活的习惯。他们阅读的报刊常常固定在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方面。甚至有的读者来馆的时间也是固定的, 这些都是习惯心理的体现。我们可根据这些心理特点, 开展一些特殊服务。

2.4.2 渴望得到尊重的心理

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周到、热情的服务, 让读者觉得亲切、和蔼, 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4.3 社会交往的心理

很多读者在工作之余或离开工作岗位后, 常常感到孤独寂寞, 非常渴望参与社会生活活动, 有同他人结成新的群体的社会心理。报刊阅览室也就成为读者相互交流的中心, 成为他们同社会联系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细致入微的工作,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5 读者对服务态度、质量、效果等反馈意见

从《读者需求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 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为:71%满意、28%基本满意、1%不满意。

这就说明我们的服务工作还有待提高, 关心读者, 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要落实到行动上。为此, 我们制定了如下方案:在对待休闲型读者时, 要尽量给他们提供方便, 比如为读者提供纸、笔, 为他们准备开水, 让他们感到像家一样舒适、温馨, 从心底喜欢来图书馆;对学习型读者要热情, 千方百计查找并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料, 对他们不仅要提供报刊上资料, 也要积极为他们推荐其它馆藏文献,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对应用型读者的各种咨询要耐心地解答, 使他们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总之, 《读者阅读需求调查表》是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的一个方式, 只要我们重视为读者服务工作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就会让每一位读者喜爱报刊阅览室, 喜爱图书馆。

摘要:面对日益增多的读者队伍, 如何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准, 已成为报刊部全体工作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 我们制定了《读者阅读需求问卷调查表》, 发放给各类不同层次读者, 对读者的需求、阅读目的 (类型) 、阅读行为以及读者对报刊部的服务态度、质量、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意见进行了解、分析、综合, 以便为报刊部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吉林市,图书馆,报刊部,阅读需求,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 徐帆, 黄清.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 2005 (7) .

[2] 陶力.图书馆个生化信息服务分析与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05 (4) .

[3] 聂强.大学图书馆读者满意度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增刊) .

读者在线阅读范文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叶美燕。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就“书香校园,悦读人生”第九届读书节的大型读者交流活动与大家分享我个人的感受与看法。

首先,作为一名读者,我像在座的你们一样由衷的喜欢我们的图书馆。我是大二的学生,转眼就要大三了。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时,青涩懵懂的我第一次步入图书馆的情形。我记得,行走在4楼报刊阅览室时,那清脆的声音;我记得,穿梭在书架旁,看到的那一本本让我怦然心动的书籍;我记得,古铜色的座位中,一个个沉浸于书海的学长们„„那时,图书馆的一切都让我那颗单纯、平静的心填满希望与追求。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更新、知识拓展、知识创新,给我们提出了迫切的学习任务。每一个人都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而图书馆就是教育资源的保障基地。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因为有它,我们才能博览群书,才能获取精神的食粮,进而充实自己的头脑,充当现代化教育的导师。孙中山因读了洪秀全的书而成为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因读了马列的书而完成了从唯心论到唯物论,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邓小平也是因读了马列主义的ABC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我相信我们都能像伟人们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绚丽未来。图书馆给予我们读者如此之多,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用以下行为来呵护我们的家园:

1. 阅读完书后放回原处,保持书架的整齐;

2. 离开座位时,把凳子移回原处,带走自己的垃圾和阅读的书,保持桌面整洁;

3.爱护好我们所借的图书,不损坏、不折叠、不涂画书籍,及时还书,不超期,不丢失;

4.不占座,手机调成震动,不在室内讲电话、喧哗,做个文明读者;

5.提出好的建议,完善我们图书馆的建设。

另外,作为勤工助学图书部的一员,我对图书馆持有的主人翁意识就更加强烈。领导、老师们是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器官,而图书部是图书馆的血液,我们的读者朋友们就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部是因图书馆的存在而存在的!经过同学的发言,老师们应该也清楚了我们图书部的工作范围。而我一直都在想,我们图书部能否能进一步为图书馆做些事情,扩大我们的工作范围为图书馆增添更多的生命力。比如:大一新生的馆前教育,有关图书的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更多服务于读者的工作„„我们图书部的每一成员都志愿为了图书馆的完善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图书馆和读者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让我们共同协作,服务他人,提高自我,师生共建,共建和谐校园!!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_^

上一篇:大医精诚感想范文下一篇:党章学习重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