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测评方法范文

2023-09-21

人才测评方法范文第1篇

优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是材料产业发展革新的根本,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现状以及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文理学院以著名材料学专家涂铭旌院士领衔的教学团队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求出发, 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 对优秀创新型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多学科交叉培养创新能力

多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科交叉融合了不同学科的范式, 推动了以往被专业学科所忽视的领域的研究, 打破了专业化的垄断现象, 增加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 新的工程技术的出现, 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 重视交叉学科将使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2]。

重庆文理学院以涂铭旌院士为核心, 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学科团队组建了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 在材料、化学化工、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科学范围内进行交叉学科研究, 如图1所示。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使校内优势资源有机复合, 推动了各学科间的协调发展[3]。在此基础上, 探索由传统的单科专业办学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办学的转变;由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向多学科交叉研究转变;由传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办学经验。以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为依托, 成功申报重庆市材料学重点建设学科, 该学科以“十二五”重庆重点规划项目为切入点, 秉承“植根重庆、服务重庆、面向全国”的宗旨, 形成了粉末冶金及先进合金的研究与应用、特种无机材料功能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微纳米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特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4个学科方向。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2 以校企合作为重点, “政产学研”联合机制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政产学研”合作是通过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以高校为技术依托, 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到教学中去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与企业利用各自的优势, 通过合作达到利益共享, 实现校企双赢[3,4]。不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深, 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认为培养人才与自己关系不大, 一切从利益出发, 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制定出协调高效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并为社会各方所接收的政策法规, 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联合中来。只有以学生就业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搞好校企合作, 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科研创新过程中融入企业需求, 摸准市场脉搏, 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才能及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5]。

重庆文理学院按照优秀材料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确立“3+1”校企联合培养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3年, 完成工程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知识学习, 并结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科技竞赛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工程实践一年, 聘请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 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积累相关的工程经验。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可以积累生产实践经验, 又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6]。在涂铭旌院士的带领下, 重庆文理学院搭建了人才培养工程实践平台, 以校企合作为重点, 形成了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科和科研院支撑的“政产学研”联合机制, 如图1所示, 共分为三个层次:Ⅰ层次:1)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训基地;2) 企校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 设立材料专业优秀人才奖励基金。Ⅱ层次:1) 学校与研究所联合共建研究所;2) 国家、部、省级研究中心;3) 校企联合研究中心。Ⅲ层次:1) 成果孵化、产业化;2) 示范工程、校企科技实体;3) 产、学、研结合战略联盟。

为此, 重庆文理学院立项建设了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与技术实验室、重庆市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新材料应用研究实验室等, 拥有约2000m2的实验楼, 30多间实验室, 已建成硬质合金刀具、PVD纳米超硬涂层材料、LED荧光粉以及纳米改性涂料共4条中试生产线。拥有完善的科研实验及检测设备, 如FEI Quanta250型扫描电镜 (带EDS附件) 、STA 449F3型同步热分析仪、LA-950A2型激光粒度仪、XRD-6000型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等。为学生创造多种有利条件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 使实验不仅仅是老师演示实验, 鼓励不满足于课本内容的学生, 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室助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创新意识。

在涂铭旌院士的大力推动下, 重庆文理学院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工学院联合共建了“微纳米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 聘请新西兰科学院、工程院高唯院士担任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与乌兹别克共和国自然科学院何知礼院士在矿产资源新材料研究方面进行合作研究。与贵州科学院联合共建了“材料应用技术实验室”;与深圳柏瑞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先进电子材料及电子元件联合实验室”;与成都成量集团、重庆力道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泰蒙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铝业 (重庆) 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实验室、科技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生产合作和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6]。同时创立优秀材料人才培养与创新奖励基金, 积极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材料产业发展, 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材料工程师。

3 成效与展望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科研立项50余项, 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例如“重庆大足传统手工锻打刀的科学研究”项目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和重庆市特等奖。学生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 总就业率在90%以上, 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材料专业人才。从重庆泰蒙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铝业 (重庆) 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 对重庆文理学院培养的材料专业毕业生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其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重庆文理学院从社会需求出发,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 材料多学科交叉研究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 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充分体现了重庆文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水平。“政产学研”联合机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政府引导, 将理论和生产科研紧密结合起来,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材料专业优秀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培养模式和机制, 这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摘要:以多学科交叉研究为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为重点, 采用“政产学研”联合机制,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材料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5:252-253.

[2] 曲明贵, 张瑞军, 张福成.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 2012, 2:12-16.

[3] 刘玉荣, 张进, 涂铭旌等.材料交叉学科研究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3, 11:231-232.

[4] 唐艳平, 高原, 陈国华.材料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11, 12:69-71

[5] 吴御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20:40-42.

人才测评方法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 双创理念普及度不够

传统的教育理念, 以学习文化内容为中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应试能力, 高职院校则更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无论是哪一类院校, 都很少在课堂中提及“双创理念”。学生没有双创理念的培养, 就不会产生自主创业的想法, 即使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想法, 教师及院校也没有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双创环境, 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固定, 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得不到培养。部分开设双创教育的院校, 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双创教学指导, 对双创理念认识不充分, 开展双创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

而“双创教育”要求将学生当作主体, 学生在双创学习过程中, 要多参加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 双创指导教师能力不足

西方国家双创教育发展时间较长, 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双创链。而我国开展双创教育的时间较短, 虽然国家要求将双创工作落到实处,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 常会出现教师双创能力不足的情况, 院校没有专业的双创人才队伍, 只能在现有师资队伍中进行抽调、或者聘请外校的讲师为本校学生进行辅导。但是外聘的教师无法参与到学生双创实践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遇到问题时无法与教师及时沟通, 问题得不到解决, 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双创的兴趣, 而本校临时抽调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也没有丰富的双创经验,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只能根据课本的内容完成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双创过程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进行双创实践的热情, 阻碍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

(三) 学生双创意识淡薄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生长于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中, 从小缺少创业理念的教育, 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 这样的现象更普遍的发生在北方地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的学习, 掌握一门技术, 然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想法会让学生潜意识不愿意自主创业。同时高职院校也很少将双创教育列入对学生的考核范围内, 在没有“挂科”的压力下, 学生接受双创教育的积极性就更低。

在学生毕业的同时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难度较大。当有学生想创业时, 也会因为没有接受专业的教育, 而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创业成功的几率相应降低。

二、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 创新教育理念

要想改变高职院校双创工作的现状, 就要首先改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只有将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中, 才能让双创教育发挥应有的价值。目前我国双创教育并没有系统的学科化, 学校的双创教育也没有规范的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方法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

因此, 教师应该创新教学课堂的内容, 用双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改善与学生的互动模式, 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表达观点, 提出创业中的建议。在进行模拟创业实践时, 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联合企业,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模拟实践过程中积累创业经验, 提高学生在真正创业时的成功率。

(二) 培养教师队伍

教师承担着“双创”中最重要的教育工作, 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打造一支专业的双创教师队伍, 完善双创培训教师的招聘模式, 聘请外校讲师时, 要严格审核培训资格。最好聘请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的专业人才为本校学生进行讲座或培训。在培养本校双创教师队伍时, 定期指派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进入联合企业或者相关机构, 让教师有更多交流和请教的机会, 了解实际创业中的具体注意事项, 为其积累教学经验。

同时院校应该为双创教师制定新型的考核机制, 要将教师的双创培训成果作为考核的一项指标, 让教师从思想上提高双创教育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院校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 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能力, 推动双创教育的发展。

(三) 培养学生双创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 也是实践的操作者, 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双创的重要性, 才能积极主动接受双创教育的课程, 进行自主创业的实践。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向学生普及新时代综合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打破传统靠“铁饭碗”维持生活的职业理念, 鼓励学生积极创业。根据教学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应该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展创新课程, 让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 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 逐渐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

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 制定适合的创业实践活动, 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但同时, 院校也要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风险, 要让学生对创业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避免学生被创业中的利益冲昏头脑。

结语

双创教育是我国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会, 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 同时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但是如何实现教学课程的优化, 仍需要院校和教师长期不断的努力。

摘要: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 “双创”开始进入全国各个区域的高校和企业。“双创政策”之下, 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人才培养现状, 创新并普及教育理念, 培养教师队伍和学生的双创意识, 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支持, 提供学生更多的创业机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创培养,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 于羊羊, 程亮, 张香成.“双创”环境下大学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河南教育 (高教) , 2017 (02) :110-111.

人才测评方法范文第3篇

在探讨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前, 我们应当首先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特点: (1) 自我意识较强, 个人心理素质较弱; (2) 兴趣广泛, 但学习积极性不够; (3) 社会活动能力较强, 但专注力不足,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4) 思维活跃, 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毅力不足。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 如何将他们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本文就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作深入探讨。

1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院校长期采用“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传输是单向的,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学生很少主动去思考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使许多学生产生惰性、依赖性, 老师没有讲的, 不会主动去学, 老师提了的, 也很少去探讨为什么, 缺乏质疑精神。由此培养出的学生, 缺乏创新性不说, 许多同学读完大学了, 还弄不清楚自己四年学了些什么, 学一门考一门忘一门, 由于缺乏主动性, 没有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更不要谈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应用于实际。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

2 传授学习方法, 搭建知识结构

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理清自己的知识体系, 明白自己的能力所在, 才能更好的应用知识, 这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1 教师应注重传授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化的今天, 各种信息数量非常巨大, 知识更新日益加速, 由于知识的“半衰期”缩短, 在人的一生中, 大学阶段只能获取需用知识的10%左右, 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或生活中不断获取。而且, 大学毕业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会很快折旧、过时和淘汰。因此, 要想适应时代的节奏, 最根本的是教学生学习的方式, 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学习, 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新的信息,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2]。

2.2 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抽象思维能力差, 主要是对知识的定位不当, 联想推理的路线不正确, 究其原因, 是知识面太狭窄, 知识结构没有建立起来。合理的知识结构, 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 又有广博的知识面, 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 与学生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有关。这里我们所说的知识结构, 仅只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学科而言, 是指某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教师在课堂所做的, 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本学科的知识体系, 避免学生读完四年大学仍茫然无知的情况。

3 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3]

独立学院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参与学习, 这是任课教师要努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 教师应当像导演那样, 根据课程的进度、学生的反映, 灵活运用并恰当地转换教学方法, 艺术地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乐园, 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但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都应用要注重讲解知识的应用, 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 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 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方式,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来引导学生达到对知识掌握和提高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 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法的关键即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情绪上、思维上进行互动, 教师上课做好了课堂设计还远远不够, 在授课过程之前,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 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因而授课前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对采用何种语气, 什么时间, 何时提问, 什么时间用语言鼓励及表扬等做好准备。独立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教师讲课的同时要随时观察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 当发现学生精力不够集中, 和出现倦意时, 要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进行点缀等。所有的这些都要在课前设计好, 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三通, 从而通过语言表述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学习效果。

(3)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 最早应用于美国的法学院。现在案例教学法已经是商业教育领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不同于课堂举例子, 它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 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一般包括案例布置、个人准备、小组研讨、课堂讨论、教师讲评和个人总结6个基本环节。

4 提倡赏识教育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本着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发掘潜质、激发学习热情的原则, 应实施赏识教育[4]。要尊重、理解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切忌将其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 要有耐心与爱心, 循循善诱, 变“恨铁不成钢”为“把铁变成钢”。

当然, 培养应用型人才,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只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鼓励科技创新、建设“双师型”队伍等, 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但由于篇幅的限制, 在这无法一一作探讨。当前知识更新很快, 日新月异, 对于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而言, 最迫切的是要以此为契机, 大胆探索各种教学方式方法, 努力尝试, 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出发, 本文就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改革做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在改革教学方式上, 要提倡赏识教育, 让学生学会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上,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注重知识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桂霞, 钟建珍, 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5 (20) :4~6.

[2] 徐红.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紧迫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1) :178.

[3] 谢利民, 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84~194.

人才测评方法范文第4篇

教育部对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五个一流 (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 ” (蔡竟业, 朱学勇等, 2004;侯治富, 2006) 。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要求, 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匡海学, 2007) 。

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多角度地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侯治富, 2006)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周利军, 2006) 。为此我们引入“启发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课堂讨论”教学法等。

在《作物育种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教学研究团队以“五个一流”为建设目标,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1“启发式”教学法在《作物育种学》课程中的应用

在《作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 教学研究团队改革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不仅给学生教授“是什么”, 更主要的是给学生教授“为什么”。例如, 在讲自花授粉作物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纯系学说”时, 任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从Johannsen对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菜豆品种“公主”籽粒大小选择实验讲起, 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讲到通过几代自交后选出籽粒大小不同的19个系, 系间种子大小差异显著, 系内差异不显著。最后同学自然而然地就推导出了“纯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 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 通过单株选择繁殖, 可以分离出若干个不同的纯系, 表明原始品种为各个纯系的混合群体, 通过选择可以分离出这些纯系, 这样的选择是有效的。 (2) 从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因为同一纯系的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 是不能稳定遗传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体会到在科研过程中要“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的道理, 也使同学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作物育种学》课程中的应用

将“专家专题研究”引入课堂是本教学研究小组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外,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上课下充分利用各种交流手段, 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对《作物育种学》中有争议的内容 (例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作物新品种保护的一些政策和法规等) 深入研究和讨论。

例如, 近年来,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 2008年1月10号, 精品课程主持人孙其信教授邀请孟山都公司全球副总裁Jerry Steiner先生为同学们做了名为“生物技术: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引擎”的报告 (孟山都是世界领先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 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 旗下拥有全球最大的蔬菜水果种子公司和棉花种子公司。孟山都致力于将创新科技应用于种植业。通过在育种和生物科技领域的投入, 努力开发可以给农民和环境带来更高产量和收益的系列产品) 。通过专题报告, 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目前国际大型种子企业研究开发工作的“focus”所在, 进一步了解到像“孟山都”这样的大型企业目前最急需的人才类型及育种技术, 并进一步了解了“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同学们通过这些专题报告, 充分了解了作物育种学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拉近专业课理论知识与学科前沿及具体科学研究项目之间的距离。每一次专题讲座, 学生们不仅踊跃参加, 而且积极提问, 真正做到了启发思维、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上教学与答疑成为一种课堂教学必备的辅助手段, 《作物育种学》网上教学与答疑可以通过E-mail、手机短信、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网络教学平台 (http://211.82.90.58/eol/homepage/index.jsp) 和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精品课程网站 (http://211.82.90.58/jpk/index_national.jsp) 进行。通过这些交流, 任课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逐步建立了一套互动式教学方法。

学生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评价中是这样肯定任课教师的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充分感觉到, 老师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紧张而又宽松的学习氛围, 无论课上课下, 同学们都会积极思考, 勇于质疑, 踊跃提问, 而老师们都津津乐道, 孜孜不倦的进行解答。有时候, 老师在问题的“围攻”下要延迟一个小时下班, 他们却毫无怨言, 令人难忘。

3“案例式”教学法在《作物育种学》课程中的应用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以在讲到一些育种方法时, 以一些在育种领域有成就的科学家所从事的事业为例, 讲解所涉及的育种方法。如在讲到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远缘杂交”和“品质育种中的高油玉米”时, 任课教师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家李振声院士和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得者高油玉米育种家宋同明教授从事的育种工作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入手, 使同学在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 对育种家所从事的事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同学们在评价《作物育种学》教学效果时, 是这样评价教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在课堂上, 上课老师经常会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联系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 激发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我们普遍认为此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老师通过育种家的育种实例及感人事迹, 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育种领域的“大家”们的完美人格及良好学术风气。再有老师在每个章节结束时, 都会带给我们一些作物育种上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 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 受益匪浅。

4“专题合作式”教学法在《作物育种学》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作物育种学》教学研究小组在课程教学中还进行了“专题合作式”教学法的尝试。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某一育种学相关专题, 课前“生生合作” (即学生与学生合作) 和“师生合作” (即老师与学生的合作) 进行《作物育种学》相关知识的信息收集和PPT课件的制作, 教师提供讲授方法和讲授内容指导, 使同学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课上每小组由一主讲代表小组报告, 同时就所报告的题目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课后通过教师总结、补充与点评, 肯定学生的工作, 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些过程, 使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资料的收集与综合、内容的展示与表达, 以及成员间的分工与协作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训练。在其他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也有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实例 (周利军, 2006;匡海学, 2007) 。

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 《作物育种学》任课教师一直坚持“专题合作式”教学法, 通过“同学自选题目”或“教师指定题目”的方式,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整理相关内容、制作PPT、上台讲授和讨论等程序, 完成“课堂10分钟专题讨论”。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开放性和互动合作, 锻炼学生动手、动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意识大大增强。

近两年来, 由于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得到学生和学校视导组老师的一致好评, 学生在课程评价中这样评价《作物育种学》的:《作物育种学》课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我们都很喜欢这门课。首先丰富的图片从多角度诠释概念与理论;简洁的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巧妙的图片搭配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其次是这门课的课堂十分钟专题讨论,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每位同学讲的时间虽然不长, 可是在准备的过程中, 同学们都主动查找资料把自己要讲的问题搞清楚。同时教师在同学讲课之前不厌其烦地辅导。同学讲完之后, 教师还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这个过程不仅使同学们学到了知识, 也增加了自信。这是一门特色鲜明的课程, 是学生心目中最优秀的课程之一。

摘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和北京市每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旨在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培养创新人才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作物育种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并用实例说明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自主学习能力, 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专题合作式”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侯治富, 金祥雷, 谷树严.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 2006 (1) :21~23.

[2] 周利军, 吴广宁, 高波.“高电压技术”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研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28 (6) :112~114.

[3] 李克安.以课程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7) :1.

[4] 匡海学, 杨炳友, 关枫, 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医教育ECM, 2007, 26 (3) :1~4.

[5] 陈向东, 方呈祥, 唐晓峰, 等.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J].微生物学通报, 2005, 32 (5) :168~171.

人才测评方法范文第5篇

1 注重理论综合分析设计, 整合分解各项基础知识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设计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物理性能分析、电学性能分析、版图设计过程分析, 完成整体版图。由于分析是学生对设计课题的理解阶段, 因此我们安排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需要学生从结构入手分析物理性能, 这项内容与平日学习理解有关, 需要复习半导体结构的细节内容, 从材料入手开始讲述PN结的形成, 三个电极以及衬底结构形成过程的制造工艺, 将PMOS、NMOS管与双极型管的结构分析清楚。这种要求是为版图设计而准备的, 清晰物理结构, 这对于版图设计过程相当重要。

第二步:需要学生从电路性能入手分析电学性能, 需要复习电路性能的细节内容, 从电路性能的节点电位到信号的输入输出分析电路各种状态, 与此同时对大电流等效电路和小电流等效电路的论述是必不可少的。大电流小电流的计算公式也要很明确, 这种要求也是为版图设计而准备的, 清晰电路工作状态。

第三步:是版图设计过程, 由于版图相互制约参数有物理性能和电学性能, 这也需要将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 在设计过程中对版图结构的每个细节成份理解更加深入, 这一过程是属综合性能的保证环节, 每个步骤, 每项方案, 均是经过考虑之后作出的, 运用版图软件及艺术思维设计整体版图。同也需要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

在分析阶段, 我们安排在每周完成一个设计内容, 最后一周检查总结。在课程设计阶段, 指导教师要指出参考资料的种类, 让学生发挥自已能力, 总结现有的知识与各种资料比较分析, 并与老师来讨论分析, 老师最重要的是启发和引导, 针对学生设计理解, 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师正确指导下, 进一步的加深, 培养提高学生个人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 将已成熟理论强化, 引导学生用个人的理解, 提出设计思想, 发挥创造能力,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挖掘学生的创新思路。

2 以小带大, 引导学生整合专业能力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设计题主要有二个设计项目, CMOS差分放大电路版图设计和双极型混合器设计、通过两个设计课题的过程设计学习, 使学生对于CMOS晶体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方法加深理解, 将物理与电学相关参数进一步掌握, 在版图结构与相关参数之间选择最佳的设计切入点。设计过程中, 学生要完成设计过程中四个部分: (1) 物理性能结构分析。 (2) 电学性能参数分析。 (3) 版图设计过程分析。 (4) 绘制整体版图。四个设计过程前面两个要独自分析、后面两个要按书中过程每项有自已的分析, 设计课程将设计电路分解为小的单元电路, 以此综合专业知识。以点带面, 综合过程就是对以往知识检验。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布局设计, 集成电路专业学生完成设计, 需要反复运用专业知识, 在分解的方块任务中:

第一步:考虑的是晶体管的物理结构、物理性能, 选择的图形结构及面积, 版图对称性的匹配, 分解的版图图形的对称, 图形面积节约, 并不一定是好事。晶体管的结构的分解与合并对于参数的影响, 以及对于整体性能的影响。布局设计是版图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二步:考虑的是热学设计中的电学性能, 分解版图中流过的电流的均匀性。从电流进入分布的流向的顺序, 均匀考虑, 电流流入不能集中, 分清主线支线电流大小, 考虑每条导线实际流过的电流, 每条导线能够承受的电流是多少。

第三步:要考虑的是版图中电流状态的电学性能, 从电流进入分布的流向的顺序, 均匀考虑, 分清每个元器件的实际功能, 实际作用。电流、电压误差值。避免产生过大的发热量, 避免危险设计, 考虑热平衡的同时来分析电路。

第四步:考虑的是晶体管物理性能, 衬底与阱的接地的延伸面积及方向, 尽可能使接地面积宽大, 尽可能使地线分布合理均匀。对于局部的结构设计与热设计要考虑因果关系。

第五步:考虑的是管脚的防静电中的电学性能, 二极管双重保护引脚设计是重要环节, 电路中二极管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考虑的不周全, 则导致整体设计失败。

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时要反复考虑电路功能, 同时应用棍棒草图, 比较每张棍棒图的细节, 反复斟酌后动手画版图, 版图完成会比较快。具体设计过程中理解晶体管图形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各种管芯的图形与功能要有相对深入理解, 这种理解是对参数的应用。知识的整合对于专业课的掌握是比较重要的, 凡是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学生, 对于晶体管原理、器件参数、电路分析等课程知识理解是相对全面的, 与此同时也要学习他人成功的案例。充实积累实际经验。

3 课程设计要以论文规格完成

当设计过程基本完成之后, 理解上的认识升华是以论文的形式表现的, 对于论文中四个部分, 设计指标要求、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参数计算的容差选择、设计计算的分析结论、参数指标的验证, 参考文献的章节, 溶入设计报告中。目的是形成严明科研风格, 为进入工作岗位作准备。

4 结语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过程, 这种过程是实践上的理解深入, 课程设计的指导性教师是要有一定的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这对提高设计教学质量有本质上的保证。知识理解深入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的, 工作后其动手能力, 理论能力与实际结合能力, 均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摘要:《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设计是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课中最重要的综合实践课。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同时, 需要设计实践, 设计实践可以强化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入, 注意细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研能力。

关键词: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润德[译].集成电路掩模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

[2] (日) 铃木雅臣.晶体管电路设计[M].科学出版社, 2004, 9.

[3] 张永.晶体管原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2.

人才测评方法范文第6篇

根据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18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2019年1月,《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新增2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有望进入可持续、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凸显了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紧缺,据不完全统计需要有450万,2017年在以39%的速度在增加。快速有效的培养出适合跨境电商平台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了全国高职院校紧急任务。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一)开设课程科目单一、教材陈旧

当下主流B2C电商平台亚马逊、速卖通、eBay、Wish、兰亭集势、敦煌迅速发展,平台具有运营规则的相似性、但也具备差异性,无论在行业侧重点,还是选品要求、流量布局,各平台具有不同的运营规则与知识版块,但是目前各大国际经济贸易系的科目设置侧重点依旧是以国际贸易为主;在专业课与基础课设置上面,往往偏重于外语能力与技巧处理,或者偏重于国内电商课程设置;目前关于跨境电商运营专业课教材编者多来源于理论型的教师,编写的教材多是泛泛而谈,偏重理论,有些教材甚至把几大电商平台混淆在一起编写。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设置跟不上人才市场需求

目前很多偏向于外语课程的专业譬如商英专业、大英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英语技巧,而缺乏电商课程;跨境电商专业又多来自于国内电商分班而成,学生英语课程不足,对跨境电商运营知识兴趣缺乏;国际贸易专业偏向于国际贸易流程,而缺乏跨境电商运营知识。

无论是商英专业、大英专业、跨境电商专业还是国际贸易专业,都不具备英语语言技能与网点运营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人才培养方向与专业课程设置跟不上市场人才需求。

(三)跨境电商平台缺乏实训模拟软件、实战账号

跨境电商平台多为商家会员制,收取年费,B2C跨境电商平台也多要求有营业执照才能申请入驻平台。这导致了高职院校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操场景。跨境电商机房课,往往变成了尴尬的作图课、练习课。学生毕业甚至连各大主流电商平台的后台都不熟悉,更别提推广、运营的各种工具使用了。前几年敦煌网个人用户尚且能够免费注册,但在运营经费上因为缺乏运营、推广资金,以至于后台实操无法进行。学生的技能往往也只限制于电商主图、详情页的制作、电商运营流程基础知识上,没有机会接收到数据分析给他们带来的投资收益体验,更加无法根据数据去优化相关的运营方案。

(四)跨境电商高校教师多以“讲师”为主,课堂侧重于理论

高校教师准入条件一般都是研究生资历,一位研究生毕业就已经达到了婚嫁年龄,无法有精力与时间去参与企业实战体验。因此高学历的高校教师,往往也只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画考试重点,考评手段依旧是按照传统的考勤分、考试分、平时成绩为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型的教师教出来的知识技能,让职业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意义,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学历不是很高,再加上没有一技之长在手,毕业就意味着面临失业。

三、基于ARS分析方法的华职全真场景化实训课堂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路径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为华职)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观念先行,在电子商务实战中心投资175.81万元,建立了专业实训室使用面积共约840㎡,电子商务中心A/B/C区共220个实训机位,其中A/B区布局采用仿真企业办公室场地格子间,包括前台、培训室、会议室、洽谈室等场地使用设置,格子间座位165个。

早在2014年3月本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就开始正式开始运行电商项目中心,以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作为整个电商项目的切入点。2015年3月,账号精英业绩总计美元18.3万,人民币6.9万元。在跨境电商全真场景化实训课堂过程中,教学应答系统(Audience Response Systems,简称ARS)作为全真场景化实训课堂的互动媒体的组件之一,对于教师实时监控指导、学生随时反馈的线上、线下紧密互动的特点,让校企合作项目能够更好的进展,在跨境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引入各跨境电商平台实战项目,解决了教材和课程设置更新跟不上现实需要的问题。华职项目组学生主要利用企业网店开展项目实战操作,进行产品发布和推广、网络营销、处理客户的询盘和发盘、订单处理、产品管理等一系列的实践,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国贸系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多次为项目组学生开展产品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实践的机会。

(一)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同行院校、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华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实战运营课程部分如下:

训练项目1:B-C、C-C外贸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敦煌网等)

注册账号,开立商铺(开店策略)

训练项目2:外贸电商货源选择策略和技巧(产品策略)

训练项目3:外贸电商如何被客户找上门(被动型电商营销策略,KPI)

训练项目4:外贸电商如何寻找目标国客户(主动型电商营销策略)

(二)实训项目引入ARS教学系统分析方法,课程体系与跨境电商职业岗位对接

当时该项目以祁建主任为首的领导班子,多次根据实践经验教训,编制出实战教学组织架构,让项目参与者企业、教师、学生随时保持良好的互动。

跨境电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师首先要敢于突破理论,敢于带领学生参与实战教学、竞技大赛。电子商务专业自2015年起每年会参加“广东省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和“全国跨境电商技能竞赛”等两大技能竞赛,在实训中心会针对两大比赛举办校内“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和“跨境电商技能竞赛”,选拔合适的学生作为选手参加全国和全省比赛。电子商务中心自2016年起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考试”考点,承担每年2次的“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考证培训和考试工作,目前为止已经通过了405人次的考证工作。

摘要:互动反馈系统(ARS)是智慧教室环境中促进课堂互动的重要媒体,对我校跨境电商专业全真场景化实训课堂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技能竞赛等方面发挥着模块化教学、真实项目实操的优势,促使跨境电商专业授课课堂中实现“教、学、练”产教结合,在掌握跨境电商运营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互动反馈系统(ARS),全真场景化实训课堂,跨境电商人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98-99.

[2] 朱超才“.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6,(01):97-99.

[3] 李红美,王梨清.论ARS教学应用的优势与挑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3):62-68.

[4] 李红美,张剑平.教学应答系统应用研究的现状与热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28-134.

[5] 汪晓斌.在线教育商业模式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2013.

[6]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EB/OL].http://www.100EC.CN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篇:学院支部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登岳阳楼杜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