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读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20

阅读引读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我系新闻英语课程主要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热门话题新闻英语Hot Topics》系列教材为主, 其文章均选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节目, 配有有声新闻播报光盘和CNN现场播报视频录像, 题材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体育、军事等各个方面;为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 在实际授课时辅之以诸如China Daily, 21st Centur以及英语沙龙、希望英语等知名英文报刊杂志。从语言风格上讲, 不同的新闻形式 (电视广播有声播报、报刊文字报道) 和题材 (新闻报道、新闻评论) 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不同类型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文体特点, 然而其写作都受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 因而也形成了共同的新闻英语特色。该课程的特点总结如下:第一, 题材通俗平实。新闻是大众传播媒介, 读者面宽, 其题材广泛且通俗平实, 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范围和认知水平。第二, 内容大众趣味。一般来说新闻文章短小精悍, 语言活泼生动, 其语言适应广大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第三, 语言地道鲜活。新闻英语领先于其他写作语言, 是所有英语语言中最鲜活的一种形式。上述三个因素, 即大题材通俗平实性、内容大众趣味性和语言地道创新性构成了新闻英语在语言总体风格上的特色。

2 阅读课程教学不足分析

长期以来, 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不是很理想。首先课时少, 一般来说, 一周为两个课时;其次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学生在课上主要是通过教师对阅读技巧进行讲解后由学生依靠某一特定教材进行阅读操练;再者, 尽管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尽可能多的阅读报刊、杂志、书籍, 但是基于学生自制力较差的实际情况, 课外阅读实际伦为了形式, 甚至有同学根本不去阅读。这样, 一方面, 一周2个课时的教学,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捕捉、筛选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无论是课堂有限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拓展都存在很多问题, 急需进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3 新闻英语和英语阅读的有机结合

阅读区分为广义的阅读和狭义的阅读。道林和莱昂认为, 广义的阅读乃是对于记号的解释.这里所说的记号包括两种:一是自然现象, 如看手相的人阅读手上的线条, 打猎的人阅读野兽的足迹和老农阅读的天象;另一种则专指各种各样的文字符号。狭义的阅读乃是对于文字符号的解释。一般我们在教学中实际上是狭义的阅读, 将阅读看做是使用某一特定教材将现有文字材料进行感知并理解的过程。但是笔者认为, 随着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对“阅读”概念的理解, 应拓展的更广, 一切我们接触到的音频、视频以及其他网络资源, 比如说电视新闻、广播新闻都可以说是阅读对象, 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某一特定课本的文字材料的理解, 其面应拓展, 适当引入报刊书面英语, 并加入有声资料教学, 尤其后者, 相对于传统的书面材料加入了更多的感官和听观因素, 这个看和听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感知信息、读取信息、理解信息、内化信息的阅读过程, 是比单纯的阅读单一文字材料更直观、更形象、更丰富、更有效的阅读行为, 其特点决定有声新闻英语是更能刺激读者的感官, 更有利于读者深化理解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积极引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而形式、题材多样的新闻英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新颖的信息和地道的语言, 为学生的学习和真实生活架起了桥梁, 弥补了传统英语阅读侧重教材学习的局限性。这两门课程之间在本质上是地道的交叉性学科, 在英语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并要平衡推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英语阅读教学的完整性和拓展性。基于对阅读概念的全新理解, 将新闻英语课程作为阅读材料引入阅读课堂,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 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可行并相辅相成的。每周两次的偏重课本的阅读教学, 其学习面是窄的, 时间是有限的, 而将新闻英语这一活泼、丰富、地道的教学材料引入阅读教学, 以阅读“课堂”为依托, 根据新闻英语语言的特点, 通过学生的主动阅读, 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架起学生学习和真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弥补教材的不足, 化单一的、静态的、重课本的读为立体的、动态的、重多元材料的”看听说”的读, 化单纯的重“语法层面教学的读”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译的读, 化有限的课堂的阅读延伸为无限的课堂外阅读, 将阅读课的功能向更广、更实用、更多元化、更有效率的层面上推进一层, 从而借由新闻英语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基于笔者新闻英语课程特点以及对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不足的分析, 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将两门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本文旨在能够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两者融合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摘要:新闻英语和英语阅读是我院外语系所开设的两门基础必修课程, 在最初的实际教学中, 两者的教学是相对独立的, 后经过系部有关资深教授的研究商讨后, 将两者的实际授课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将新闻英语引入阅读教学, 借由阅读课堂, 渗透到平时的英语阅读学习中, 通过充分利用新闻英语地道丰富的语言特点潜移默化的实践阅读技巧、内化英语语言文化,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最终提高其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闻英语,英语阅读,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健, 报刊英语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 王莉娅, 英语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 2007 (3) .

[3] 黄庆, 美英报刊阅读理解入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阅读引读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在阅读中交流理解

阅读中的交流与理解表现为学生与作者或主人公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倾诉,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慢慢地建构起人生意义。阅读中的交流是阅读双方的倾听与倾诉的统一。阅读中的理解是指文本内容对学生人生意义的建构中所起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与文本进行交流, 理解文本的内涵用, 以指导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建构。阅读中的交流是相互的, 一方面学生倾听文本的倾诉, 吸收文本传出的信息, 另一方面学生对文本的倾诉做出自己的判断, 获得自己的感悟。学生对文本的期待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得以重建。例如:在学习《雨说》时, 怎样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以对自身人生意义的构建?就在课堂上放几段春雨的片段, 又播放几段“文革”时期, 灾难不久后有关孩子们的影片。这样, 让学生了解了有关的写作背景, 从而体会诗中作者要表达的那份关爱,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 能更好地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以此建构自己的人生意义。阅读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认识作者当时的情境, 而是对当前的指导意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到文本的当前意义,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教学。这种真正意义是学生根据文本特定的语言环境,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建构起来的当前意义。

2 在阅读中关注情感体验

法国思想家歌德说过,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到纸面的言语, 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阅读教学需要触发学生的情感, 唤起更多的记忆, 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体验阅读学习过程中, 应引导学生变换位置、角色。有时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物, 站在他们的立场体验情感, 激发出思维火花的撞击, 能够更深刻、更透彻地把握和理解文本, 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和文本的互动性,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那树》时, 就设计这样的问题:学完这篇课文, 假如你就是那棵树, 假如你是当地居民, 假如你是交通指挥员, 假如你是伐木工人, 你会分别说出什么样的话?学生有慷慨的, 有沉重的, 有义愤填膺的, 有悔恨的……在这些角色体验中, 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内化, 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让学生移情想象还可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式进行, 以便对课文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把“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因为表演者要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取舍, 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带有浓浓的个性化特征。这样, 能让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直接感悟认识, 并激发起学生对课文真切的体验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3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联想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 它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想象比联想更进一层, 它是在已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最佳的材料就是我们的课本。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修辞, 那就是联想的结晶, 那些深刻的形象, 就是想象创新思维的成果。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引导其对教材的阅读理解, 懂得如何联想、如何想象、如何合理的想象, 并学会联系。例如:在教学《春》时, 有这样的一句修辞:“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这里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区体会作者是由什么事物联想什么事物, 再通过合理的想象, 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那就是由“春天万物复苏显示出的强大的活力, 联想到朝气蓬勃、最富有活力的青年”, 由“年轻小伙子的强壮体格, 联想到最结实的钢铁”, 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 创造了一个新的形象, 那就是“令人喜爱的、有形体、能行动的春天”。作者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 栩栩如生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给人以美的享受。

4 在课外阅读中拓展视野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此时, 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 前延教学关口, 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依据某教育杂志社的调查结果, 仍然有35-45%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这与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尤其是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必须预习的习惯, 并拟定预习重点, 提高预习针对性。其次, 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虽然有预习的积极性, 但是方法不够科学, 也制约了预习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强化科学预习方法指导。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推广的“读、思、记”三步预习法是一种非常成功的预习方法, 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阅读了解内容, 通过深入思考探究问题, 并进行练习, 检测学习成效。另外,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内容摘记下来, 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 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领悟人生的意义。我们应指引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理解。同时,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 2010, (7)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 2010, (7) .

[2] 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4) .[2]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4) .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新时期城市环境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