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2024-05-17

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语文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质量,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均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高中生已接近于成年人,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笔者根据数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离不开高效性探究问题的选择。只有选择高效性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才有可能使语文课堂的教与学达到高效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出具有高效性的探究问题呢?

●根据时代背景选择高效性探究问题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尤其是一些带有历史因素(如古典文学作品)和政治色彩(如《我有一个梦想》等政论文)的文章更是如此。对这样一些经典作品的探究就必须要考虑到时代背景。在课堂上,如果能从写作背景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整合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则必将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更深的感悟。

在上《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就根据时代背景整合出这样两个探究性问题:刘和珍是因为什么事件被当时的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从这个事件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很快明白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对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一面有了真切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出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深刻的鼓舞和教育。

像《鸿门宴》《雷雨》这样的课文,都可以根据时代背景选择整合出高效性的探究问题。

●根据作家生平经历选择高效性探究问题

毋庸置疑,作家的生平经历对其作品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欧阳修和苏轼等文学家的散文,还有些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以作者为原型,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也就是作者自己身上的身世遭际。所以要深刻读懂他们写的作品,就必须要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据此,我们可以选择整合出高效性的探究问题。

如教学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节选),根据作家的生平经历我有选择地整合出这样一个探究问题: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这一点从小说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很快从小说的主人公“他”身上得到印证,并争相回答自己探究的结果。一篇很长的选文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我同样采取这种方法,选择整合出如下探究问题: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一生虽不得志,他的理想和忠君报国之志却从来没有熄灭过,试从课文中找出能够印证这些看法的诗句,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研读课文,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旨,可谓纲举目张,并很快就背诵了课文。

●根据“研讨与练习”选择高效性探究问题

“研讨与练习”主要是用来完成课后作业的,但它一般比较零碎,如果教者能把这些问题加以选择和整合,有的放矢提出一两个有高效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则必将大大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及主旨的把握。

如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我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选择整合成一个大的问题: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是如何一步步被太尉高俅逼上梁山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懂,除了研读课文外,还饶有兴味地读了《水浒传》7~12回。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其他好汉(如杨志、武松)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研读整部《水浒传》。

通过这样的选择整合探究问题,学生还研读了《左传》《战国策》《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老人与海》《哈姆莱特》等中外文学名著,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经验,扩展并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根据有关对文本的争论选择高效性探究问题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及人物的评价等方面就产生了多义性。在教学中,如果能选择整合出有代表的问题作为高效探究性问题,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曹禺的戏剧《雷雨》一课,根据人们对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争论,我选择整合出如下问题:有人说,30年后的周朴园对鲁侍萍仍有感情,也有人说,周朴园30年前年轻的时候就对侍女鲁侍萍只是玩弄而毫无感情,对此你是怎样看的?谈谈你研读文本后的感受。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立刻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并很快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究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上《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时,我同样根据人们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举动的不同看法作了选择整合: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王是一种正义的行为,也有人从历史的观点出发,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愚蠢的行为,对此同学们有何看法?试结合时代背景和文本内容分析。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不仅读懂了文本,而且对那段历史也有了清楚了认识,并提高了自己以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文本自身选择高效性探究问题

文本是探究问题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从文本自身选择整合高效性的探究问题最为重要。教师首先要读透文本,发现问题,然而才能从中选择整合出高效性的探究问题。

研读小说《祝福》后,我对鲁四老爷书房里的陈设产生了兴趣,于是把它整合出如下探究性问题:找出文中描写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语句,从这个陈设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设计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

没想到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但明白了作者的用意,还对鲁四老爷封建卫道士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这个问题成了名副其实的高效探究问题,学生收获很大。

同样我在教学《雷雨》(节选)时,精心提炼出这样两个问题:年轻时的周朴园和现在的周朴园有何不同?周朴园对被她曾经抛弃的鲁侍萍究竟有没有良心发现?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探究文本有了明确的目标,自然收获也就特别大。

从以上可以看出,高效性探究问题的选择,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文本产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创作意图、谋篇布局和写作手法等方面更准确地把握,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高效课堂成为可能。当然,以上几个方面并非是绝对的,可以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或单独或综合采用。

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即需要在同等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在高效课堂下的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掌握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能力。下面就以《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为例,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 语文散文教学

一、通过文中语言进行情感分析

散文通过充满艺术性的语言,为作者搭建了尽情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平台,高效课堂下的高中语文散文教学需要重点对这些灵动的语言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

例如《荷塘月色》一课中,我在为学生简要介绍了作者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履历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之后,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尝试总结文中情感脉络。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进人情感分析环节,我先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为文章的开头,这样的开头揭示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学生们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作者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内心中产生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怀着孤独苦闷的心情写下了本文。因此,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开头意在标明作品主旨,揭示了作者想要追求宁静而内心又始终无法平复的矛盾情感。我又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能够反映作者这种矛盾的情感的句子并进行列举。学生们通过再次阅读课文,列举出了如“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等句子。我就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在本文中流露出的复杂感情。

二、带领学生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在对课文进行情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带领学生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使学生将这些具有艺术性的语言转化为自身的文学积累。摘抄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指定内容进行摘抄,也可以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进行摘抄,还可以是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确定内容进行摘抄。

例如《荷塘月色》一课的情感分析环节过后,我就带领学生去摘抄《荷塘月色》中那些优美的词句。首先我要求全体学生摘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三句,要求学生们想象作者描述的画面,细心体会其中美感。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主选择摘抄课文中的词句,并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们又继续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词句进行摘抄,跟根据自己摘抄的内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有效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三、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们经过了情感分析与摘抄词句的过程之后,对课文内在情感已经产生了基础的理解,这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活动,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理解课文的内容精华。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进行朗读。教师则需要对学生朗读的语调、语速、重音等细节做出耐心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自然平和的朗读体现出作品的魅力。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朗读过程中,为了不限制学生思想的自由,我并没有进行“示范性”朗读,而是要求学生以同桌互读的方式进行朗读。在同桌互读的同时,我走到他们中间细心倾听他们的朗读,对班里每个同学做出个别指导,学生们的朗读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委婉有的庄重,我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朗读特点做出以突出文章感情色彩为目标的指导,使每个学生们得到了符合他们个性特点的针对性教学指导。

四、在阅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仿写

在语文高效课堂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散文教学来说,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这样以读促写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在《荷塘月色》一课的最后,我为学生留下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走入大自然充分进行观察,借鉴《荷塘月色》中优美的文字与表现手法,写一篇富有感情色彩的记叙性散文。学生们在接到作业后都进行了对身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充分借鉴了在《荷塘月色》一课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写作,写出了如《稷山春色》、《汾河月色》等记叙性散文,学生们的散文中普遍是以写景、写物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感情,流露出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积极向上的良好思想感情。在对这次作业进行点评的时候,我用学生们的散文与《荷塘月色》进行对比,总结学生们的散文比《荷塘月色》的感情色彩更加积极,这说明散文中体现的感情是与时代背景分不开的。要求学生认清旧社会的丑恶、珍惜新社会的美好,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与作者进行思想对话的过程,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在《荷塘月色》一课中,学生们通过快乐的学习过程领略到了朱自清大师那优美的文笔与高雅的审美情操,学习到了众多具有艺术性的优美语言,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中散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

[2]念扎. 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7,(12)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 044000)

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创新思维,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学习能力。鉴于此,本文初步分析了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及构建策略,以期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着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1]。我国通常使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博学多才的人,然而高中地理涉及广泛知识,高中教师合理地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可以促进学生掌握较多的地理知识及科学技能,以此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现实生活中,多数学生缺乏较好的方向感,常无法准确东南西北,究其原因是它们缺少较好的立体思维力[2]。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地理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培养它们的立体思维力,使他们在立体思维体系中构建立体性磁场,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记忆地理知识。

(三)提升教师水平

随着教育体制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应同步提升其教学水平,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构建高效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应重视高效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真正实现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将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1,2]。

二、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逐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对某一课程的兴趣感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3]。在真实课堂教学中,常会发现如果学生对某个学科感兴趣,他学习该门课程的成绩也会很好,因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教师;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点,运用准确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当学生以“兴趣”来支撑学科学习时,他们便会自然地强化高中地理的学习,这也会在无形中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最终促进高中地理教师构建高效课堂。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完全解放思想,深入的学习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理念,以主体性教学思想指导高中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基础课堂,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各项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也从另一角度提升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1,3]。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求,高中地理教师应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地理、融入地理、体验地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主观能动性;教师还要制定一套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此明确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此外,教师应在课堂每一环节中调动学生的身心参与性,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拓宽学生的思维力、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进而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为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提高重要的动力支持[2,3]。

(四)完善师生评价体系

改进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和推进的一个综合性进程,只有凭借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与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的共同进步;新课改表明,完善的师生评价体系是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必然会出现各种不足和盲点,而多数教师是无法知晓这些问题的,他们常会借助学生的反馈性评价才能真正认清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及盲点,并由此掌握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评价体系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据此评估和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而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有效完善高中地理教学体系、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健康、有序发展[1-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来源于日常生活,也为日常生活服务,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并充分运用身边的各项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以此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思考的潜能,深入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及智力。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持续性的摸索和探究,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高中地理教学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张玉芬.关于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173-174+107.

[1]李秀茹.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280-281.

[3]冉茂斌.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207-208.

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传统的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讲授教材中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诠释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参与兴趣,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开展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以全面培养高中生的艺术情感,提升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

一、 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有意地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并以直观化、形象化为主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有更好的态度与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本学科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参与到创设的教学情景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与感悟。

二、 情景教學法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动手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和学生身边实际事例相关联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熟悉的教学情景就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高中美术是要求学生动手比较多的学科,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更愿意动手去画,更愿意把自我心中的想法描绘出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与背景,尽可能地和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给他们构建出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美术教材中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仅仅靠美术老师在课堂中的理论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美术教材中的那些抽象概念的。为了让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美术学科的概念与理论就需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美术老师创设的与他们自身经验相关的教学情景,可激发他们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可提高他们对美术课堂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的效率,进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提高创新意识

在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可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参与机会,可让学生学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为,美术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本身就是把多种教学资源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创设出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景,虽然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多是学生熟悉的,但是其中也有学生所陌生的美术知识,学生要想真正地理解美术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就需要积极思考,就需要在思考中有积极的创新意识,以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情景所包含的美术知识。

三、 高中美术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景应用于美术课堂中

微课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有诸多的特点与优点,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把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形象直观呈现出来。高中美术要求学生能欣赏名作,从而在自我动手画的时候,可以把感悟到的作品深意,欣赏过的作品用到的绘画技巧都应用到自我的美术作品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认真地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而学生要想深入地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仅仅依靠自我的鉴赏能力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美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情景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传统教学情景的创设中,如果仅仅依靠美术老师的粉笔、口,或者教材是不能够创设出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情景能力。这就需要结合微课进行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鉴赏课中。

例如,在让学生鉴赏《思想者》的时候,如果仅仅给学生讲授作品的创作背景,这个作品的作者罗丹的艺术成就和其光辉经历,学生是很难对这个作品进行鉴赏的,更不能体会到这个美术作品所包含的内涵。面对这样的问题,美术老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微课,通过观看与学习微课让学生系统的了解作者罗丹的创作特点,作者的其他作品,作者当时创作这个作品的背景等。这样学生就对罗丹和他的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那么在鉴赏他的作品《思想者》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学生观看微课后,如果学生没有看懂,可以反复地进行观看,直到学生理解后,让每个学生都谈下对这个作品的看法,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他们的认识,启发他们的鉴赏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看制作好的微课,让他们了解我国古代各种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方法、制作特点,用到的制作手法,展现出的艺术特点,以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的工艺品所包含的美,及怎样去欣赏这种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应用于美术课堂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引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全社会都在讲创新的大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也要坚持创新。特别是在应用情景教学时更要进行创新。如果高中美术老师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构建教学情景,就无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积极性,就无法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其中,以提升他们的美术学习自信心,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手工艺品的时候,可让学生了解制作手工艺品所需要的材质,等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了解后,就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组讨论还有哪些常见的物品可以制作成手工艺品,并且让他们对此进行创新,包括创新性地使用常见的材质制作手工艺品,比如让学生从废旧材料出发进行思考。学生经过讨论,想出了用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的方法,比如有的小组的学生想到了用废旧塑料袋制作女士包、男士包,或者制作塑料袋拖鞋。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分组讨论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独自思考,或者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与交流,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激活,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的时候,在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工艺品的种类和特点后,可给学生分发黏土,告诉学生用黏土制作出一个工艺品,然后看谁制作的最有创意,并以创意的新颖性为标准进行评比,如果哪个学生的创意好,可以给他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从而带动其他学生都积极地进行创新,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应用多种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

高中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和生活与其他各个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开展高中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应将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应将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与语文课或数学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语文或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把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与高中的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构建教学情景,从而得到应用多种资源创设教学情景的目的。在结合多种资源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老师进行创设或构建,要充分发动学生,开启他们的智力活动,拓展他们的美术思维,以得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的目的,进而把美术课的教学情景有效地创设起来。

例如,在教授《园林与民居》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可让学生结合轴对称进行学习,轴对称是初中數学教材中的一个数学概念,轴对称与中心对称有着相似之处,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美术知识。除了与数学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外,还可以与历史学科结合起来,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特点等知识,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作品的作者的详细情况,进而为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再如,在教授《古代壁画》的时候,可让部分画画水平高的学生,为班级画出具有古代特点的壁画,这样就将学生所掌握的书法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了起来,既能培养高中生的绘画技能和书法技能,又能增强学生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

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才能提高高中生是动手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应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遇到问题自觉地进行思考,并能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想出构建美术课教学情景的方法。

例如,高中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的时候,可带着学生去野外写生,这样的实践活动是他们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来到野外后,可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绘画参照物让他们进行素描。这样做既让高中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又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起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情景,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了他们野外美术课堂的参与兴趣,进而有效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再如,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而且学生的精神也比较紧张,为了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减少他们的高考压力,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一场“面具聚会”,每个学生可以根据手中已有的制作材料,制作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进行交流,或者进行互换后进行交流,这样都增加了学生交流的新鲜感,使学生的压力减轻了,精神状态也随之轻松起来,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宁.浅谈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29):75.

[2]洪彩凤.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12-13.

[3]谢永超.试析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7(10):97.

作者简介:

厍小锋,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二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高中语文不仅是高考的必考科目, 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高考目标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呆板单一,缺乏活力,重数量轻质量, 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些现象反映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形势下,势必要求对课堂进行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和进步,进而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 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限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 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从教师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不能将新的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尽管系统地学习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未能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二是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很少。一方面教师问题的设计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扼杀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时间的独占性, 搞一言堂, 在课堂上学生根本就没有一点时间来思考。三是滥用各种教学形式,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摆花架子,忽视了新型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角度看,一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少激情,主要是受到传统的语文学习思路的影响即语文学习就是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 总结写作特点等。这种僵化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缺少学习语文科学的方法指导。语文所涉及到的知识博大精深,许多学生不知道从何学起,更不知道如何去学, 缺少系统的科学指导, 往往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长远的规划。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语文的学习存在不知所措的忧虑心态,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效率。

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现状,让学生乐学语文,热爱语文,最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呢?

3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措施

3.1 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转变自身角色

传统的教学观念对语文教师的影响依然存在, 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教师只有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 树立新的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在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依然存在,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担当其他角色,教师要努力改变单一的作为传统知识传授者状况, 不仅要引导学生的学习、转变学生的态度与观念,还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并与学生合作共同探讨新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种主体意识需要教师去唤醒,使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只有这种观念被学生接受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还要去帮助学生树立能学好的自信心,革新过去那种学生考试没考好,就进行挖苦讽刺的师道尊严的刻板僵化的师生之间的关系。

3.2 以兴趣为基础,挖掘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潜力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兴趣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开掘他们学习语文的潜在能力。目前困扰学生语文课堂效益提高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如果学习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缺乏必要而浓厚的兴趣,那么,势必会影响他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的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语文以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学习是生存的需要,是自身进一步发展甚至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从客观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开掘出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

3.3 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师生讲听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教师要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要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其实,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将课堂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 从而创造出适合自己特定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整合的课堂教学资源、每堂课的教学类型以及教学内容等创设恰当的教学模式, 使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节课都给学生以成功感、满足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手去做,让学生亲口去说,让学生动脑去想。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整合使用以下各种教学方式: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表演式。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的整合使得教学容量大,效率高。例如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入课堂,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联想和创新。总之,教师要能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4结语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导向。那么,如何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思路,根据教学的需要用科学、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方法来改革教学思路。其实,高效课堂的构建没有一种格式化的模式。所以,教师不能照搬照抄,流于形式。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还是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思考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真正构建出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升华的目的。但是,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阻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6篇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韩荣善

谈到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即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在“量”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注重在“质”上的提升,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长的收获,超长的提高。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重视课前预习,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

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开展合作探究,创设良好学生氛围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 、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

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3, 1),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 +y=4或2x-6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即通过合理设计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多角度的发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 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 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变化教学,会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

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加强课堂提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由于所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有指向性,再开放的问题都不例外,故在高效的提问中,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之间的平衡。用提问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问题的类型和提问的顺序成为我们在教学中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布鲁纳的认知规律,知识的掌握包括①辨别发现;②比较联系;③解释综合;④应用实践;⑤整合小结(评价)这五个过程,这也是学生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第一步要求训练学生寻找重要的相关性信息,挖掘知识内涵,要避免叫学生注意细节和关注概念词汇本身;第二步是让学生建立各信息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它们在同一个内容主体中互相联系的不同方式,应注意避免主动替学生解决;第三步是通过对知识的各组成部分的分析,懂得怎样将它们合成,不要急于提示学习内容的结果,必须保持范围的全开放性;第四步则相反,使学生在看到问题的全貌情况下,再进行拆分。前四步中的提问必须确保诱发学生产生的智力活动是正在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所要求的,即要限制提“综合先前知识”和“与其他章节相联系”的问题。由于教师会自觉地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提问就可能经常超越即时内容的限制。如果学

生偶然独立地建立了一个跨章节或学科的联系,却不应打击这种思维,而应该让他保留那些思想,因为没有人能够“关闭”旧知识。不受内容限制的问题能够也应该由教师来问,但关键在于什么时候问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这是一个过程和时间问题。第五步的提问的综合质量或层次就应该最高了,甚至不再受内容的限制,以期完成新学知识的建构,新旧知识的整合。

五、优化教学内容,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否能够体现事先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有效,是关系到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因此,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重要联系,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数学训练中更好地领会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着力点,也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的价值所在。

我们说的教学内容优化,不能是只停留在教学内容是否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层面上,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对课堂内容优化的最基本标准。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而言,其内容有难易之分,大多数知识点,学生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量”,我们常常想到的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即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的多少、方法的多少、题目的多少。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关注的教学内容的“量”不单是知识、方法的多少,还要关注难度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

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知识、方法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教学内容的“量”与“度”的把握是教学内容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六、加大感情投入,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论文范文下一篇:阅读教学与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